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蠕蠕 拼音:rú rú
(1).昆虫爬动的样子。《后汉书·马融传》:“蝡蝡蟫蟫,充衢塞隧。”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一:“ 越 妇未织作, 吴 蚕始蠕蠕。”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雪蛆冰蛆》:“ 曹方湖 为御史,尝刷卷 四川 ,言彼处万山深雪中出雪蛆,官府遣军士四山高处悬望,雪中蠕蠕而动者,则往取之。” 清 洪楝园 《后南柯·宫议》:“土作城濠石作丘, 槐安 享国几春秋?乔柯屈曲蟠根处,万辈蠕蠕拜冕旒。”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我们的工厂》:“忽然汽笛响了,开往 江西 的火车蠕蠕爬动。”
(2).指群动貌。 孙中山 《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依民众之热望,为之指导奋鬭,而达其所抱政治上之目的,否则民众蠕蠕,不知所向。”
(3).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即 柔然 。 三国 魏 曹丕 《大墙上蒿行》:“下有 蠕蠕 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南史·夷貊传下·蠕蠕》:“北 狄 种类实繁, 蠕蠕 为族,盖 匈奴 之别种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今 蠕蠕 方强,南寇未灭,吾以肥马供军,弱马供猎,为国远虑,虽死何伤。” 清 唐孙华 《宋坚斋纳塞外姬戏赠》诗:“ 蠕蠕 丽种解弯弓,一箭飞鵰坠碧空。”参见“ 柔然 ”。
词语解释:柔然 拼音:róu rán
古族名。 北朝 称为 蠕蠕 , 南朝 称为 芮芮 。《隋书》称为 茹茹 。本为 东胡 族的一支。初属 拓拔 部。 南北朝 时始强大,后在 西魏 废帝 时为 突厥 所灭。 宋 陈亮 《酌古论·崔浩》:“夫 崔浩 之佐 魏 ,料敌制胜,变化无穷,此其智之不可敌,虽 子房 无以远过也,而其料 柔然 ,尤为奇中。”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二:“此皆圣训炳煌,视 魏道武 改 柔然 为 蠕蠕 者,何啻沧海之与蹄涔。”参阅《魏书·蠕蠕传》。词语解释:蠉蠕 拼音:xuān rú
见“ 蠉飞蠕动 ”。
词语解释:蠉飞蠕动 拼音:xuān fēi rú dòng
亦作“ 蠉飞蝡动 ”。 昆虫飞翔、爬行。亦指飞翔、爬行的昆虫。《淮南子·本经训》:“覆露照导,普氾无私,蠉飞蠕动,莫不仰德而生。”《淮南子·原道训》:“跂行喙息,蠉飞蝡动,待而后生,莫之知德。” 汉 袁康 《越绝书·吴人内传》:“天生万物,以养天下,蠉飞蠕动,各得其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至于有生,应乃愈著,阳气方动,元驹賁焉,杪秋之至,鸣虫默焉,蠉飞蝡动,无不以外缘而异其情状者,则以生理然也。”亦省作“ 蠉蠕 ”。 南朝 宋 何承天 《达性论》:“天地以俭素训民,乾坤以易简示人,所以训示慇懃,若此之篤也,安得与夫飞沉蠉蠕并为众生哉。”《魏书·崔光传》:“且藏蛰节远,昆虫布列,蠉蠕之类,盈於川原,车马辗蹈,必有残杀。”词语解释:蚑蠕 拼音:qí rú
见“ 蚑行蠕动 ”。
词语解释:蚑行蠕动 拼音:qí xíng rú dòng
指一切活动着的生物。《隶续·汉严訢碑文》:“蚑行蠕动,咸守厥常。” 晋 成公绥 《天地赋》:“蚑行蠕动,方聚类分,鳞殊族别,羽毛异羣。”亦省作“ 蚑蠕 ”。 宋 曾巩 《谢章伯益惠砚》诗:“圣人不死术以此,人与其类殊蚑蠕。”词语解释:跂蠕 拼音:qí rú
指爬行蠕动的虫类。跂,通“ 蚑 ”。 宋 曾巩 《贺熙宁十年南郊礼毕大赦表》:“万国之欢,既交於冲漠;一人之庆,遂及於跂蠕。”词语解释:蜎蠕 拼音:yuān rú
见“ 蜎飞蠕动 ”。
词语解释:蜎飞蠕动 拼音:xuān fēi rú dòng
虫豸之属飞翔或蠕蠕而行。借指能飞翔或爬行的昆虫。蜎,通“ 翾 ”。《鬼谷子·揣》:“故观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 清 谭嗣同 《以太说》:“及以显微镜窥之……一毛端,一水滴,知其有万亿京垓之微生物、微植物,或根著,或浮流,或蜎飞蠕动,跂行喙息。”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蜎飞蝡动,亦能有仁,故其意爱弘於长育,哀伤著於啁噍。”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形不虚立,秉气含精,虽久而腐朽,犹蜎蠕以化,芝菌以蒸。” 清 王韬 《〈华胥实录〉序》:“夫人处宇宙间,犹蜎蠕耳,其所歷之富贵声华,曾不能一瞬。”词语解释:蝚蠕 拼音:róu rú
古国名。即 柔然 。《晋书·冯跋载记》:“ 蝚蠕 勇斛律 ,遣使求 跋 女伪 乐浪公主 。”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晋书五·冯跋载记》:“﹝ 蝚蠕 勇斛律 ,﹞ 蝚蠕 即 柔然 也,《魏书》作 蠕蠕 ,《宋(书)》、《齐(书)》、《梁书》皆作 芮芮 ,《周书》作 茹茹 ,《北史》有《蠕蠕传》,而诸传閒有作 茹茹 者,盖译音无定字。”词语解释:蜫蠕 拼音:kūn rú
泛指虫。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蚑蟯之类,蜫蠕之属,含气而生,开口而食。”词语解释:选蠕 拼音:xuǎn rú
(1).谓图谋作乱。《史记·律书》:“ 南越 、 朝鲜 自全 秦 时内属为臣子,后且拥兵阻阸,选蠕观望。” 司马贞 索隐:“蠕音软。选蠕谓动身欲有进取之状也。”
(2).蠕动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宥》:“及食罢就视,则已蜿蜒舒展,选蠕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