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行人 拼音:xíng rén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词语解释:行媒 拼音:xíng méi
(1).往来作媒妁的人。《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孔颖达 疏:“先须媒氏行传昏姻之意,后乃知名。”《楚辞·离骚》:“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臣谨案 南郡 丞 王源 ,忝藉世资,得参缨冕,同人者貌,异人者心;以彼行媒,同之抱布。”
(2).谓说合婚姻。词语解释:行乐 拼音:xíng lè
(1).消遣娱乐;游戏取乐。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唐 杜甫 《宿昔》诗:“宫中行乐秘,少有外人知。” 明 汪廷讷 《狮吼记·狭游》:“今日乘此春光,山川秀朗,约他同 琴操 行乐一番。”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章:“用开水把人活活地烫死,做为自己行乐的手段。”
(2).见“ 行乐图 ”。
奏乐。
词语解释:行乐图 拼音:xíng lè tú
谓作游玩消遣状的人像图画,或径指肖像画。 唐 裴孝源 《贞观公私画史》:“《朝臣像》、《吴中舟行图》、《少年行乐图》…… 刘瑱 画, 隋 朝官本。”《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前日女壻上门,他举家都看个勾,行乐图也画得出在那里。”《红楼梦》第四二回:“昨儿老太太又説:‘单画园子,成了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像行乐图儿才好。”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古无小照,起於 汉 武梁祠 画古贤烈女之像。而今则庸夫俗子,皆有一行乐图矣。”亦省称“ 行乐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有一个小照行乐,求大笔一题。”《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今年夏天 程师爷 叫他来给婆婆请安,婆婆便请公公自己出个稿子,叫他画幅行乐。”词语解释:行路 拼音:xíng lù
(1).道路。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 宋 谢翱 《效孟郊体》诗:“閒庭生柏影,荇藻交行路。” 郭沫若 《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
(2).路人。《后汉书·党锢传·范滂》:“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杨仆射书》:“行路含情,犹其相愍。” 唐 长孙佐辅 《别友人》诗:“谁遣同衾又分手,不如行路本无情。” 清 顾炎武 《旅中》诗:“釜遭行路夺,席与舍儿争。”词语解释:行行 拼音:xíng xíng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
词语解释:行行出状元 拼音:xíng háng chū zhuàng yuán
谓每种职业都可出杰出人才,用以勉励人精通业务,巩固专业思想。 明 冯惟敏 《玉抱肚·赠赵今燕》曲:“琵琶轻扫动人怜,须信行行出状元。”《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张老 道:‘姑爷,俗话儿説的,“行行出状元”。又説,“好汉不怕出身低”,那一行没有好人哪!’” 陶行知 《社会大学颂》诗:“行行出状元,工人可以中状元,失学的青年可以中状元。”词语解释:行云 拼音:xíng yún
(1).流动的云。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哀风兴感,行云徘徊,游鱼失浪,归鸟忘栖。”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片片行云著蝉鬢,纤纤初月上鸦黄。”《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白日里倒是走走散散,找人谈谈;否则闲中望望行云,听听流水。” 许地山 《海世间》:“船离陆地远了,一切远山疏树尽化行云。”
(2).比喻女子头发。
(3).用 巫山 神女之典。语本 战国 楚 宋玉 《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 唐 杜甫 《雨不绝》诗:“舞石旅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仇兆鳌 注引 张性 曰:“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 宋 黄庭坚 《和邢惇夫秋怀》诗之二:“曩时 高唐 客,暮雨朝行云。” 明 王錂 《春芜记·宸游》:“欲问妾家何处是,行云行雨在 阳臺 。”
(4).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所爱悦的女子。 唐 李白 《久别离》诗:“去年寄书报 阳臺 ,今年寄书重相催。东风兮东风,为我吹行云,使西来!” 宋 秦观 《调笑令·莺莺》词:“ 红娘 深夜行云送,困嚲釵横金凤。” 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四折:“隔断 巫阳 小洞天,自难问行云近远。”
(5).用 巫山 神女之典。指男女欢会。 宋 柳永 《西施》词之二:“洞房咫尺,无计枉朝珂。有意怜才,每遇行云处,幸时恁相过。”《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不负 襄王 梦,行云在此方。”
(6).用 巫山 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唐 戎昱 《送零陵妓》诗:“宝鈿香蛾翡翠裙,装成掩泣欲行云。”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词语解释:行藏 拼音:xíng cáng
(1).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晋 潘岳 《西征赋》:“ 孔 随时以行藏, 蘧 与国而舒卷。” 唐 岑参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诗:“功业须及时,立身有行藏。” 宋 苏舜钦 《又答范资政书》:“此大君子之行藏屈伸,非罪戾人之所可为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这 湖南 、 湖北 ,也还可战可守,且观成败,再定行藏。”
(2).引申为攻守;出没。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皆图兵势行藏之权,自后深识者所不能了。”
(3).行迹;底细;来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那 红娘 对 生 一一话行藏。”《镜花缘》第五五回:“ 洛红蕖 见老尼之话不伦不类,惟恐被人识破行藏。” 秦牧 《鬣狗的风格》:“有一种动物,叫做鬣狗,不知道你见过没有?注意过它的模样、行藏和风格吗?”词语解释:行客 拼音:xíng kè
(1).行旅;客居。 汉 刘向 《列女传·阿谷处女》:“行客之人,嗟然永久,分其资财,弃於野鄙。”《后汉书·儒林传下·服虔》:“举孝廉,稍迁, 中平 末,拜 九江 太守。免,遭乱行客,病卒。”
(2).过客;旅客。《淮南子·精神训》:“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砾石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高诱 注:“行客,犹行路过客。”《南史·夷貊传下·文身国》:“土俗欢乐,物丰而贱,行客不齎粮。” 明 王廷相 《秋日巴中旅行》诗:“ 巴 东秋气早,行客已悽悽。”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平时很寥寂的行店都竞争着装饰起来招诱行客。”
(3).指后到的客人。与坐客相对。《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讲行客拜坐客,也是等他二位来;难道母亲就这样跑到街上去不成?”《天雨花》第二七回:“行客每先看坐客,徧望乡中亲友们。”词语解释:行处 拼音:xíng chǔ
(1).随处;到处。 唐 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元 汤式 《赏花时·戏贺友人新娶》套曲:“翠袖分香行处有,綵笔生花梦境熟。” 清 孙枝蔚 《雨》诗:“浮生怜物态,行处触长吟。”
(2).走过的地方。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 西子 去时遗笑靨, 谢娥 行处落金鈿。”词语解释:行役 拼音:xíng yì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贾公彦 疏:“行谓巡狩,役谓役作。” 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行役戍备,自古有之,非独今也。” 唐 戴叔伦 《将巡郴永途中作》诗:“行役留三 楚 ,思归又一春。”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夫五十口而出一人,而又四年方一行役,以一人计之,二十岁而入伍,五十岁而出伍,始终三十年,止歷七践更耳。”
(2).泛称行旅,出行。 南朝 梁 柳恽 《捣衣诗》:“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唐 李白 《估客行》:“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跡。”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三:“天下名山福地,类因行役穷日力,且为姑俟回程来观之语所误,竟失一往,貽终身之恨者多矣。” 清 戴名世 《忧庵记》:“余好游,时时行役四方,水行乘舟,舟中即忧庵也。” 郁达夫 《星洲既陷厄苏岛困孤舟中赋此见志》诗:“伤乱倦行役,西来又一关。”词语解释:行李 拼音:xíng lǐ
(1).使者。《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杜预 注:“行李,使人。”《北史·贺兰祥传》:“既与 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 周 室如无人焉。”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参见“ 行理 ”。
(2).出使。《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 宋 叶适 《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明史·刘宗周传》:“ 贵州 巡按 苏琰 以行李被訐於监司。”
(3). 唐 时称官府导从人员。《旧唐书·温造传》:“臣闻 元和 、 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薛 ( 薛逢 )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青城县 弥勒会妖人……乃伪作 陈僕射 行李,云 山 东盗起,车驾必谋幸 蜀 ,先以 陈公 走马赴任。”
(4).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唐 杜甫 《赠苏四徯》诗:“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 傅若金 《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舟行两日,遂抵 兰溪 ,行李往还,此为通道。”
(5).引申为行程、行踪。《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唐 杜牧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归时慎行李,莫到 石城 西。”
(6).出行所带的东西。 明 冯惟敏 《南锁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儿又蹺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7).比喻负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么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 增福 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词语解释:行理 拼音:xíng lǐ
(1).使人。即受命出使者。《左传·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杜预 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国语·周语中》:“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 韦昭 注:“行理,小行人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行人之官,某名曰使,亦或借理为之,《周语》云:‘行理以节逆之’是也。亦或借李为之,《左氏》云:‘行李之往来’是也。”参见“ 行李 ”。
(2).行道践理。《管子·正第》:“能服信政,此谓正纪。能服日新,此谓行理。”《四游记·猴王得仙赐姓》:“猴王道:‘你是行理君子,但望你指教我神仙去处。却好去拜访。’”词语解释:行看 拼音:xíng kàn
(1).且看。 唐 韩愈 《郴州祈雨》诗:“行看五马入,萧颯已随轩。” 明 高明 《琵琶记·才俊登程》:“行看取,朝 紫宸 , 凤池 鰲禁听丝纶。”取,得。助词。
(2).复看,又看。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默听鸿声尽,行看叶影飞。”词语解释:行色 拼音:xíng sè
(1).行旅出发前后的情状、气派。《庄子·盗跖》:“今者闕然数日不见,车马有行色,得微往见 跖 耶?” 五代 冯延巳 《归国谣》词:“芦花千里霜月白,伤行色,明朝便是关山隔。” 鲁迅 《伪自由书·航空救国三愿》:“听说 广州 也有一队(指飞机)出发的,闺秀们还将诗词绣在小衫上,赠战士以壮行色。”
(2).犹行旅。 宋 王禹偁 《送柴侍御赴阙序》:“廷尉评 王 某,从宦属邑,受恩煦深,收涕挥惲毫,以序行色。”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三折:“妾口占小词一首,调寄《南乡子》,赠君行色,休得见哂。”《再生缘》第二二回:“壮志堂堂行色远,英风凛凛战谋偕。”
(3).五行之色。黑、赤、青、白、黄是配合水、火、木、金、土的五行之色。《隋书·礼仪志七》:“ 宣尼 制法,云行 夏 之时,乘 殷 之輅。弈叶共遵,理无可革。然 三代 所尚,众论多端,或以为所建之时,或以为所感之瑞,或当其行色,因以从之。”参见“ 行次 ”。
词语解释:行次 拼音:xíng cì
(1).五行的位次。封建统治者迷信阴阳家言,以为王者受命于天,以五行之德为运,水火木金土各有定位,并以五行生克来附会历代王朝的兴衰。《北史·魏纪一·道武帝》:“詔百司议定行次,尚书 崔宏 等奏从土德,服色尚黄,数用五,祖以未,腊以辰,牺牲用白,五郊立气,宣赞时令,敬授人时,行夏之正。”《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壬戌,詔定行次,以水承金。”
(2).谓旅途暂居的处所。 唐 刘长卿 《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诗:“草色愁别时,槐花落行次。” 唐 马戴 《旅次寄贾岛兼简无可上人》诗:“雁过当行次,蝉鸣復客中。”
(3).谓行旅到达。《金史·斡带传》:“行次 活罗海川 撒阿村 ,召诸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此后除授东臺御史奉詔出关,行次 稠桑驛 。”
行当;差事。《红楼梦》第七七回:“他们既经了这富贵,又想从小命苦,入了风流行次,将来知道终身怎么样。”《红楼梦》第九三回:“ 贾政 默默想了一回道:‘你去歇歇去罢,等这里用着你时,自然派你一个行次儿。’”
次序;辈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四:“父老杂乱言,觴酌失行次。” 唐 白居易 《庭松》诗:“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 政和 初,至尊始踵 唐德宗 呼 陆贄 为 陆九 故事,目伯氏曰 蔡六 ,是后兄弟尽蒙用家人礼而以行次呼之。” 郁达夫 《自述诗》之三:“生到 苏 家难作弟,排来行次第三人。”词语解释:行路难 拼音:xíng lù nán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词语解释:行舟 拼音:xíng zhōu
(1).航行中的船。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南朝 梁简文帝 《咏疏枫》诗:“落叶洒行舟,仍持送远客。” 宋 欧阳修 《采桑子·西湖好》词:“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2).驾船航行。 北齐 刘昼 《新论·履信》:“虽欲立行而不立信,犹无檝而行舟。” 李大钊 《五峰游记》:“水路两岸,万山重迭,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词语解释:行歌 拼音:xíng gē
边行走边歌唱。借以发抒自己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意向、意愿等。《晏子春秋·杂上十二》:“ 梁丘据 左操瑟,右挈竽,行歌而出。”《三国演义》第三五回:“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未敢輒造;故行歌於市,以动尊听耳。” 清 孙枝蔚 《贫士诗》:“行歌每负薪,听者勿沾巾。”词语解释:行春 拼音:xíng chūn
(1).谓官吏春日出巡。《后汉书·郑弘传》:“ 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与孝廉。” 李贤 注:“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絶。”《周书·裴文举传》:“ 邃 ( 裴邃 )之往 正平 也,以廉约自守,每行春省俗,单车而已。” 唐 李白 《虞城县令李公去思颂碑》序:“﹝ 李公 ﹞因行春,见枯骸于路隅,惻然疚怀,出俸而葬。” 清 钱谦益 《春初过严文靖公锦峰书院敬题十韵》:“宰相行春地,承平百岁中。”
(2).泛指游春。 明 叶宪祖 《鸾鎞记·闺咏》:“闲行莫向城南道,怕有行春吉士挑。”词语解释:行吟 拼音:xíng yín
亦作“ 行唫 ”。 边走边吟咏。《楚辞·渔父》:“ 屈原 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 汉 刘向 《九叹·愍命》:“行唫累欷,声喟喟兮。” 唐 李群玉 《长沙春望寄涔阳故人》诗:“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词:“我欲行吟去也,应难问、骚客遗踪。” 鲁迅 《阻郁达夫移家杭州》诗:“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词语解释:行止 拼音:xíng zhǐ
(1).行步止息,犹言动和定。《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后汉书·吕布传》:“ 卓 ( 董卓 )自知凶恣,每怀猜畏,行止常以 布 自卫。”《隋书·南蛮传·真腊》:“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2).偏指行动;活动。《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这些时犹烦唇齿。听严城鼓已三挝,六街中少人行止。”
(3).犹言一举一动。 晋 陶潜 《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鬼爷爷》:“ 元统 间, 杭州 盐仓 宋 监纳者,尝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穷窘,然颇慎行止,不敢非为。”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四:“ 东京 人并非因为她( 李师师 )的性情乖张、行止独特,而是因为她也具有他们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点才把她捧红的。”
(4).行踪。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诗:“别离同雨散,行止各云浮。”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会有以 瑨肃 行止言者,二公因连骑造门,请见其子。” 巴金 《新生》一:“我们特地请他来和你商量关于你以后的行止。”
品行。《旧唐书·韦贯之传》:“同列以 张仲素 、 段文昌 进名为学士,贯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内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却知老僧説的是, 张生 决不是那一等没行止的秀才。”《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一个秀才叫是 麻从吾 ,不要説那六府里边数他第一个没有行止,只怕古今以来的歪货,也只好是他第一了。”词语解释:行年 拼音:xíng nián
(1).经历的年岁,指当时年龄。《荀子·君道》:“以为好丽邪?则夫人行年七十有二,齳然而齿堕矣。” 唐 杜甫 《狂歌行赠四兄》:“与兄行年校一岁,贤者是兄愚者弟。” 清 钮琇 《觚賸·巡检附魂》:“戏语之曰:‘贵司行年几何?’则拱而对曰:‘卑职犬马齿五十七矣。’”
(2).指将到的年龄。《南齐书·武帝纪》:“詔曰:‘始终大期,贤圣不免,吾行年六十,亦復何恨……’是日上崩,年五十四。” 清 李调元 《剿说》卷二:“《水经注》:‘ 吕望 行年五十,卖食 棘津 。’行,将也……行年,犹云年将,倒文也。”
(3).流年。旧时星命家所谓某人当年所行的运, 唐 张籍 《赠任道人》诗:“欲得定知身上事,凭君为筭小行年。” 金 元好问 《赠萧汉杰》诗序:“问其日事,则曰:‘止以 唐生 、 季主 之业游时贵间耳。’因与论余之行年,而有契於余心者。”词语解释:行脚 拼音:xíng jiǎo
(1).谓僧人为寻师求法而游食四方。《古尊宿语录》卷六:“老僧三十年来行脚,未曾置此一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险,贫道偶行脚见之,觉异,因掇数枚。” 金 赵元 《宿少林寺》诗:“箇中有佳处,行脚恨不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道觋》:“赴会的,都要具膳餐饭,行脚的也要老少异粮。” 苏曼殊 《与高天梅书》:“衲行脚南荒,药炉为伍,不觉逾岁。”
(2).引申为行乞。 碧野 《灯笼哨》:“‘今天的行脚好吗!’‘那里,只在一家人家里要到了几根烂红薯!’”
(3).见“ 行脚僧 ”。
(4).行走;行路。 宋 杨万里 《和文远叔行春》诗:“行脚宜晴翠,看云恐夕黄。” 刘白羽 《黑》二:“行脚人全把脚步匆匆扯开,往下赶这两站路。”
(5).谓两脚不停地移动。《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不欲与 殷景仁 久接事,乃辞脚疾自免归。在家每夜常於牀上行脚,家人窃异之而莫晓其意。”
词语解释:行脚僧 拼音:xíng jiǎo sēng
指步行参禅的云游僧。 宋 陆游 《双流旅舍》诗:“开门拂榻便酣寝,我是 江 南行脚僧。”《水浒传》第六六回:“再调 鲁智深 、 武松 ,扮做行脚僧行,去北京城外庵院掛搭。” 清 赵翼 《秋园预治敛具诗以调之》:“譬如行脚僧,晨起打包轻。” 叶圣陶 《抗争》:“﹝ 郭先生 ﹞肩担行李头戴棕笠悠然来往的行脚僧的印象浮现在他的脑际。”亦省称“ 行脚 ”。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罗汉寺》:“殿宇嵯峨,香火特盛。远方行脚多挂褡其中。”词语解释:行迹 拼音:xíng jì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
(1).经行的足迹。 晋 张协 《杂诗》之一:“房櫳无行跡,庭草萋以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晋 简文 为抚军时,所坐牀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跡,视以为佳。”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一:“驱车背乡园,朔风卷行迹。” 清 吴伟业 《打冰词》:“新戍 云中 千骑马,横津直渡无行迹。”
(2).比喻行动的踪迹。 罗文坊 《“向心扫荡”的破灭》:“尽管 日 寇如何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我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
亦作“ 行跡 ”。亦作“ 行蹟 ”。 事迹;行为。《东观汉记·平原怀王胜传》:“ 平原王 葬, 邓太后 悲伤,命史官述其行迹,为传誄,藏于王府。”《后汉书·皇后纪序》:“故考列行跡,以为《皇后本纪》。” 清 姚鼐 《河南孟县知县新城鲁君墓表》:“君少读书,慕古人行蹟。” 沙汀 《丁跛公》:“他把她们看成空气一样,一点也不因此检点一下自己的行迹。”词语解释:行将 拼音:xíng jiāng
即将;将要。 唐 裴夷直 《水亭》诗:“岁律行将变,君恩竟未回。” 明 唐顺之 《赠许太宰》诗:“天子行将问黄髮,老臣何以赞嘉言。”《水浒传》第四三回:“只见五七个猎户都在那里收窝弓弩箭,见了 李逵 一身血污,行将下岭来,众猎户喫了一惊。” 秦牧 《艺海拾贝·细节》:“ 西德 有人借口一座古老的教堂行将倾倒,把它封闭起来,在里面绘上假冒的古代壁画。”词语解释:行雨 拼音:xíng yǔ
(1).降雨。 晋 左思 《魏都赋》:“蓄为屯云,泄为行雨。”《西游记》第七回:“老龙道:‘啟上 大圣 得知,我虽能行雨,乃上天遣用之辈。上天不差,岂敢擅自来此行雨?’”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这位菩萨,专司行雨。”
(2).《文选·宋玉〈高唐赋序〉》:“ 玉 曰:昔者先王尝游 高唐 ,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 巫山 之女也,为 高唐 之客。闻君游 高唐 ,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 巫山 之阳,高山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 阳臺 之下。’” 李善 注:“朝云行雨,神女之美也。”因以“行雨”比喻美女。 唐 张祜 《爱妾换马》诗:“綺阁香销华厩空,忍将行雨换追风。” 郁达夫 《赠姑苏女子》诗:“莫使 楚 天行雨去,王孙潦倒在 沧洲 。”
(3).神雨名。《尸子》卷下:“ 神农氏 治天下,欲雨则雨,五日为行雨,旬为穀雨,旬五日为时雨。”
(4).阵雨。 沉从文 《边城》五:“上年一个端午,又同祖父到城河街去看了半天船,一切玩得正好时,忽然落了行雨,无人衣衫不被雨湿透。”词语解释:行书 拼音:xíng shū
(1).写作文书。《管子·问》:“官贱行书,身士,以家臣自代者几何人?” 尹知章 注:“其人居官乃贱,自行文书,身任士职,輒以家臣自代,亦须知其数也。”《墨子·号令》:“挟私书,行请謁及为行书者,释守事而治私家事,卒民相盗家室、婴儿,皆断,无赦。”
(2).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汉字字体。《晋书·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唐 张彦远 《法书要录·张怀瓘书断上》:“案行书者, 后汉 潁川 刘德昇 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字学》:“隶书悖而行书作,行书狂而草书圣。” 巴金 《秋》四四:“对联是 何子贞 的行书。”
(3).八股文章的选集,所选大都是举人的作品。也称“行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自从那年到 杭州 ,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书、行书、名家的稿子,还有《四书讲书》、《五经讲书》、《古文选本》--家里有个帐,共九十五本。”参见“ 行卷 ”。
词语解释:行卷 拼音:xíng juàn
(1). 唐 代习尚,应举者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延誉,称为行卷。 唐 李商隐 《与陶进士书》:“文尚不復作,况復能学人行卷耶?”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唐人行卷》:“ 唐 人举进士必行卷者,为缄轴,録其所著文以献主司也。”因也称士子于考试前所上显贵的诗文。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李播》:“ 播 以郎中典 蘄州 ,有 李生 携诗謁之, 播 曰:‘此吾未第时行卷也。’”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 唐 士子应举,多遍謁藩镇、州郡丐脂润……至所干投行卷,半属讇词,概出贋剿。”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六朝小说和唐代传奇文有怎样的区别?》:“ 唐 以诗文取士,但也看社会上的名声,所以士子入京应试,也须豫先干谒名公,呈献诗文,冀其称誉,这诗文叫作行卷。”
(2). 明 代坊肆所刻举人中式的诗文。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十八房》:“至﹝ 万历 ﹞乙卯以后,而坊刻有四种……曰行卷,则举人之作。” 清 钮琇 《觚賸·酒芝》:“﹝ 李太虚 ﹞因购 吴 ( 吴梅村 )行卷,携以北上,为延誉京师。”词语解释:行者 拼音:xíng zhě
(1).出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行者甚众,岂唯刑臣!”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 清 阎尔梅 《渔父辞》:“ 峒山 居者笑行者,我自乘船君乘马。”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洪文襄》:“上笑曰:‘譬诸行者,君等皆瞽目,今获一引路者,吾安得不乐也!’众乃服。”
(2).佛教语。即头陀。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人。《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
(3).佛教语。方丈的侍者,及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者。《释氏要览》卷上:“《善见律》云:‘有善男子欲求出家,未得衣鉢,欲依寺中住者,名 畔头波罗沙 。’今详,若此方行者也。”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九:“院有行者,名 宗顥 。尝给事公左右。及公作相, 顥 已为僧。”《古今小说·明悟禅师赶五戒》:“原来长者有两个行者在身边伏事。”
(4).泛指修行佛道之人。《观无量寿经》:“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几箇参头行者,着箭后即时坐化。”
(5).《西游记》中 孙悟空 的别名。《西游记》第十四回:“猴王道:‘不劳师父盛意,我原有个法名,叫做 孙悟空 。’ 三藏 欢喜道:‘也正合我们的宗派。你这个模样,就象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词语解释:行时 拼音:xíng shí
时行。谓见重于当时。 清 李渔 《怜香伴·欢聚》:“自家京师第一个行时的宾相便是。”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书坊店是靠不住的,他们象估衣铺一样,什么衣服行时,就挂什么。”词语解释:行复 拼音:xíng fù
且又。《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李善 注:“行,犹且也。” 晋 葛洪 《神仙传·王远》:“ 远 嘆曰:‘圣人皆言海中行復扬尘也。’”词语解释:行地 拼音:xíng dì
(1).行于地上。《淮南子·人间训》:“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蜀郡 有 万里桥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万里则归。’”
(2).《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王弼 注:“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 孔颖达 疏:“以柔顺为体,终无祸患,顺行地无疆,不復穷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顺。《后汉书·皇后纪赞》:“乘刚多阻,行地必顺。”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怀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处世实践。《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人之处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迹难。”
(5).经行的地方。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词语解释:行天 拼音:xíng tiān
(1).行空,经行天空。《后汉书·马援传》:“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 唐 韩愈 《春雪》诗:“入镜鸞窥沼,行天马度桥。”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涌地金芒发,行天玉镜流。” 林庚白 《首都饭店闻警》诗:“前军超海争擒贼,两队行天屡合围。”
(2).曲调名。《隋书·音乐志下》:“﹝太庙﹞送神礼毕五言,象《行天曲》。”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二》:“《行天》, 贞观 中 侯尚书 妾 方 等善唱之,后有 郝三宝 者,亦能歌此,自谓不及。”词语解释:行且 拼音:xíng qiě
将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九:“﹝ 康节先生 ﹞《观盛化吟》有云:‘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见乱离。’其子谓乱离之语太过。 康节 嘆曰:‘吾老且死矣,汝辈行且知之。’” 清 戴名世 《〈齐讴集〉自序》:“余行且归隐故山,终身弗出,纵观古人之诗,而因以有吐发愤懣之什,或有当乎?”词语解释:行迈 拼音:xíng mài
行走不止;远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马瑞辰 通释:“迈亦为行,对行言,则为远行。行迈连言,犹《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也。” 汉 王充 《论衡·指瑞》:“实者驎至,无所为来,常有之物也,行迈 鲁 泽之中,而 鲁国 见其物遭获之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悠悠念行迈,慊慊怀所懽。” 周咏康 《杂诗》:“行迈多伤感,凄愴理素琴,一弹再三嘆,哀响入云岑。”参见“ 行行 ”。
词语解释:行行 拼音:xíng xíng
(1).不停地前行。《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宋 张孝祥 《鹧鸪天》词:“行行又入笙歌里,人在珠帘第几重?”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2).指情况进展或时序运行。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六:“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逯钦立 注:“行行,渐渐。” 唐 王建 《行见月》诗:“月初生,居人见月一月行。行行一年十二月,强半马上看盈缺。”
(3).犹言走一走。《西游记》第五二回:“ 老君 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 行者 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
(4).行旅。 宋 梅尧臣 《送毛秘校罢宣城主簿被荐入补令》诗:“以此赠行行,无酒勿我怪。”
(1).每行。 唐 韩愈 《柳溪》诗:“柳树谁人种?行行夹岸高。” 明 袁凯 《京师得家书》诗:“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归乡。” 林庚白 《坡行即目》诗:“炊烟燹后行行泪,物价兵间寸寸金。”
(2).各行各业。参见“ 行行出状元 ”。
刚强负气貌。《论语·先进》:“ 子路 ,行行如也; 冉有 、 子贡 ,侃侃如也。子乐。” 何晏 集解:“ 郑 曰:‘乐各尽其性,行行,刚强之貌。’”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上天勿行行,潜穴勿悽悽,吟此青云諭,达观终不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明日,拘牒已至, 赵 行行殊不置意。”词语解释:行踪 拼音:xíng zōng
亦作“ 行踪 ”。 行动的踪迹。 唐 曹唐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诗:“树影悠悠花悄悄,若闻簫管是行踪。” 宋 梅尧臣 《送昙颖往庐山》诗:“苍翠入众目,巖壑少行踪。”《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行踪为兄识破,抵赖不得了。”《儿女英雄传》第五回:“这回书紧接上回,讲得是 安公子 一人落在 茌平 旅店遇见一个不知姓名的女子……本领惊人,行踪难辨,一时错把他认作了一个来歷不明之人,加上一番防范。” 秦牧 《湘阴热浪记》:“十八股土匪,共五千多人,行踪飘忽,四出劫掠。”词语解释:行可 拼音:xíng kě
谓可以行道。《孟子·万章下》:“ 孔子 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 赵岐 注:“行可,冀可行道也。”词语解释:行宫 拼音:xíng gōng
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文选·左思〈吴都赋〉》:“乌闻 梁 岷 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歟?” 刘逵 注:“天子行所立,名曰行宫。” 南朝 梁 沉约 《光宅寺刹下铭》:“ 光宅寺 盖上帝之故居,行宫之旧兆。” 唐 卢象 《驾幸温泉》诗:“细草终朝随步輦,垂杨几处绕行宫。”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 田雄 ,我与你是宿卫之官,就在这行宫门外,同卧支更罢。”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四篇:“ 清世祖 南巡时,五次以织造署为行宫。后四次皆 寅 ( 曹寅 )在任。”词语解释:行旅 拼音:xíng lǚ
(1).旅客。《孟子·梁惠王上》:“商贾皆欲藏於王之市,行旅皆欲出於王之涂。” 唐 孟浩然 《夜渡湘水》诗:“行旅时相问, 潯阳 何处边?”《明史·宦官传二·陈奉》:“每託巡歷,鞭笞官吏,剽劫行旅。”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柳条扬手,为田野招徕行旅。”
(2).出行;旅行。 南朝 宋 谢瞻 《答灵运》诗:“叹彼行旅艰,深兹眷言情。”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诗:“遗我行旅诗,轩轩有风神。” 清 傅山 《送高二亮归平州》诗:“白头羞苜饭,黄叶梦 楼桑 ,吾道方行旅,无为歧路伤。” 许地山 《海角的孤星》:“但因新人不惯行旅的缘故,他乐意把平生的蓄积尽量地倾泻出来,为他妻子定了一间头等舱。”
(3).即行李。词语解释:行车 拼音:xíng chē
(1).乘车。《管子·立政》:“五属大夫,皆以行车朝,出朝不敢就舍,遂行。”
(2).代步的车子;行进中的车子。 北周 庾信 《见游春人》诗:“连盃劝上马,乱菓掷行车。” 唐 黄滔 《寄南海黄尚书》诗:“ 五羊城 下驻行车,此事如今八载餘。” 明 杜岕 《送张子良还燕》诗:“坐中驪唱 渭城 声,歌者齐眉髮初覆,行车短箙各在腰,柳梢欲綰鶯喉句。”
(3).驱车向前。 宋 吕大临 《拟招》:“秉离明以为烛兮,御巽风以行车。” 巴金 《军长的心》:“他看见来车渐渐地少起来了,便增加了行车的速度。”
(4). 唐 铙吹部七曲之一。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一》:“鐃吹部七曲:一、破阵乐,二、上车,三、行车,四、向城,五、平安,六、欢乐,七、太平。”
方言。装在厂房或厂区上空,可以移动的起重机械。又称天车。词语解释:行步 拼音:xíng bù
行走。《礼记·经解》:“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及 侯景 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阿翁嬾惰久,觉儿行步奔。”《水浒传》第四四回:“今见兄长行步非常,因此唤一声看,不想果是仁兄,正是天幸,无心得遇。” 郭沫若 《怀董维键》:“ 维键 同志的神经系统是受了侵犯的,大约是由于感觉神经的麻痹吧,行步不十分自由。”词语解释:行尘 拼音:xíng chén
行走时扬起的尘埃。常用以形容远行者。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 唐 王维 《观别者》诗:“车从望不见,时时起行尘。” 宋 吴元扆 《冬日赴郡旅怀漫赋》诗:“雁引乡心切,灯偏旅夜亲。高堂应倚杖,落日望行尘。”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晤 佟 进士 濬 ,言其母 赵夫人 苦节能诗,《祭灶》云:‘再拜东厨司命神,聊将清水饯行尘。年年破屋多灰土,须恕夫亡子幼人。’”词语解释:行来 拼音:xíng lái
(1).往来;出入。语出《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莫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后汉书·方术传下·计子勋》:“ 计子勋 者,不知何郡县人,皆谓数百岁,行来於人间。”《新唐书·裴度传》:“ 度 视事,下令唯盗贼、鬭死抵法,餘一蠲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六年》:“ 宇文 举国贱之( 慕容翰 ),不復省録,以故得行来自遂,山川形便,皆默记之。” 胡三省 注:“行来,犹言往来也。”
(2).走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却説 安公子 一行人,别了 十三妹 迤邐行来。”词语解释:行空 拼音:xíng kōng
奔腾于太空。 明 刘子锺 《〈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於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胡鄂公 《北方实录》:“其继也,若游龙之行空,长虹之逶迤。”词语解释:行坐 拼音:xíng zuò
行走或坐定。谓一举一动。 唐 杜甫 《又示两儿》诗:“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宋 杜安世 《鹤冲天》词:“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小娘子,这里不是安顿你去处,你须见他们行坐时只要坏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八回:“从这天起,他便如油锅上蚂蚁一般行坐不安。”词语解释:行远 拼音:xíng yuǎn
(1).行长途,走远路。《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邇。” 唐 岑参 《祈父再赴江南别诗》:“别多人换鬢,行远马穿蹄。”
(2).传布广远。《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仲尼 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然而言者,犹风波也,激荡而已,餘踪杳然,独恃口耳之传,殊不足以行远或垂后。”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声音的行远,最须靠仗共鸣调整。”词语解释:行山 拼音:xíng shān
行走于山地。《周礼·考工记·轮人》:“凡为轮,行泽者欲杼,行山者欲侔……侔以行山,则是搏以行石也,是故轮虽敝不甐於凿。”
巡视山岳。《史记·夏本纪》:“ 禹 乃遂与 益 、 后稷 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词语解释:行酒 拼音:xíng jiǔ
(1).依次斟酒。《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灌夫 不悦,起行酒,至 武安 , 武安 膝席曰:‘不能满觴。’” 唐 王建 《失钗怨》诗:“双杯行酒六亲喜,我家新妇宜拜堂。” 清 侯方域 《宁南侯传》:“司徒公尝役使之,命以行酒。” 李广田 《冬景》:“三揖既毕,大家才又回到筵席上继续行酒猜枚。”
(2).监酒,在席间主持酒政。《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高后 令 朱虚侯 刘章 为酒吏。 章 自请曰:‘臣,将种也,请得以军法行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雅游》:“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綺芬芳,行酒纠觴,留髠送客。”词语解释:行厨 拼音:xíng chú
亦作“ 行厨 ”。
(1).谓出游时携带酒食;亦谓传送酒食。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七:“行厨半路待,载妓一双迴。”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伏知金鷄瑞鼎,盈上帝之珍羞;玉女行厨,尽羣仙之品味。” 唐 张谓 《春园家宴》诗:“竹里行厨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乍暖风烟满江乡,花裡行厨携着玉缸;笛声吹乱客中肠,莫过 乌衣巷 ,是别姓人家新画梁。”
(2).指所携带的酒食。《太平广记》卷六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麻姑》:“﹝ 麻姑 ﹞入拜 方平 , 方平 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
(3).犹执炊,掌灶。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五八:“行厨侍女炊何物,满灶无烟玉炭红。”词语解释:行装 拼音:xíng zhuāng
(1).出远门时所携带的衣物。《史记·南越列传》:“王、王太后飭治行装重齎,为入朝具。”《晋书·魏咏之传》:“﹝ 咏之 ﹞生而兔缺……闻 荆州 刺史 殷仲堪 帐下有名医能疗之,贫无行装,谓家人曰:‘残丑如此,用活何为!’遂齎数斛米西上,以投 仲堪 。” 清 周淑履 《冬日送别表妹》诗:“萧萧风雪逼人寒,欲整行装忍泪看。” 冰心 《南归》:“以后的几天,便消磨在收拾行装,清理剩余手续之中。”
(2).谓着军服。《三国志·吴志·朱然传》:“虽世无事,每朝夕严鼓,兵在营者,咸行装就队,以此玩敌,使不知所备,故出輒有功。”
(3).指军服。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戏判作》:“行营将士申请裹粮云:‘纔请冬赐,又给行装, 汉州 咫尺,要甚裹粮。’”《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两队兵都走过了,跟着两个蓝顶行装的武官押着阵。”
(4).泛指出行时的服装。《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一面换了行装,就到二十八棵红柳树找着我提的那位老英雄。”《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那 安太太 正在低头作针线,一抬头见一个行装打扮的人进来。”词语解释:行径 拼音:xíng jìng
亦作“ 行逕 ”。 通行的小路。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一:“侧足无行逕,荒畴不復田。” 唐 韩愈 《山石》诗:“山石犖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诗:“壁下即溪流,峻絶无行径。”
亦作“ 行逕 ”。 行为;举动。 元 睢玄明 《耍孩儿·咏鼓》套曲:“乐官行径咱参破,全仗着声名过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山人·山人歌》:“ 张 以母老,至庚辰科即絶意公车。足跡不入公府,与 王 行逕迥别,故有此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平日行径如此,所以 唐 仲友 也与他相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范吕二公》:“予与 介儒 生平行径臭味无一不同。”词语解释:行药 拼音:xíng yào
(1).常行之药,普遍有效的药物。《墨子·非攻中》:“万人食此,若医四五人得利焉,犹谓之非行药也。” 孙诒让 间诂:“ 苏 云:‘食者多而利者少,则非常行之药。’”
(2). 魏 晋 南北朝 士大夫喜服一种烈性药(五石散)以养生,服药后漫步以散发药性,谓之“行药”。延至 唐 代,馀风犹存。《北史·邢峦传》:“ 孝文 因行药至司空府南,见 峦 宅,谓 峦 曰:‘朝行药至此,见卿宅乃住。’” 唐 钱起 《蓝田溪杂咏》诗之二:“有时行药来,喜遇归山客。”
(3).泛指服养生药后散步以散发药性。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秋日田园杂兴》诗之一:“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餘行药绕江郊。” 清 金农 《樊口西郊行药》诗:“谁识地隐人,时来一行药。”参见“ 行散 ”。
(4).因病服药之后,漫步以散发药性。《文选·鲍照〈行药至城东桥〉诗》 刘良 题注:“ 照 因疾服药,行而宣导之。” 唐 元稹 《春病》诗:“望山移坐榻,行药步墙阴。”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诗之四一:“行药每于参礼后,安禪只在墓田中。”
词语解释:行散 拼音:xíng sàn
(1). 魏 晋南北朝 士大夫好服五石散(一名寒食散),服后须行走以散发药性,叫做“行散”。也称行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覬 ( 殷覬 )尝亦即晓其旨,因行散率尔去下舍,便不復还。”
(2).泛指散步。 宋 杨万里 有《雨后郡圃行散》诗。 清 陈维崧 《雨淋铃·秋过城南蒋氏园亭》词:“斜阳城闕,晚秋行散,偶尔游歇。”
谓施药治病。散,散剂。《水浒传》第一一四回:“ 安子 青囊艺最精, 山东 行散有声名。人夸脉得 仓公 妙,自负丹如 蓟子 成。”词语解释:行台 拼音:xíng tái
(1).台省在外者称行台。 魏 晋 始有之,为出征时随其所驻之地设立的代表中央的政务机构, 北朝 后期,称尚书大行台,设置官属无异于中央,自成行政系统。 唐 贞观 以后渐废。 金 、 元 时,因辖境辽阔,又按中央制度分设于各地区,有行中书省(行省),行枢密院(行院),行御史台(行台),分别执掌行政,军事及监察权。行省实即继承前代的行台制度。
(2).旧时地方大吏的官署与居住之所。 宋 黄庭坚 《送顾子敦赴河东》诗之三:“揽轡都城风露秋,行臺无妾护衣篝。”《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其时城内早经预备,把个总督行臺,做了钦差行辕。”
(3).客寓,旅馆。 苏曼殊 《答柳亚子书》:“ 桐 兄前日抵 申 ,同寓行台,今拟明日同作 苏台 之游。”
(4).临时设立的戏台。《红楼梦》第八五回:“这日一早, 王子胜 和亲戚家已送过一班戏来,就在 贾母 正厅前,搭起行臺。”词语解释:行在 拼音:xíng zài
即行在所。 唐 杜甫 《北征》诗:“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已而大驾幸 建康 ,六宫留 临安 ,则 建康 为行在, 临安 为行宫。”词语解释:行程 拼音:xíng chéng
(1).路程;旅程。 唐 岑参 《送崔主簿赴夏阳》诗:“地近行程少,家贫酒债多。” 宋 杨万里 《闷歌行》之四:“屈指行程谁道远,如今不敢问 都昌 。” 清 梁章鉅 《浪迹丛谈·虎丘寺周鼎》:“今岁重游 吴门 ,忽闻此鼎已失去,不胜疑惑,而又未得其详。惜行程匆促,尚须回櫂时细按之。”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我行程中本已憔悴困顿,到家后心里一松,病魔便乘机而起。”
(2).上路;就道。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孩儿且住一两日,行程也未迟哩。”《水浒传》第五三回:“请师父便可行程,以见始终成全大义之美。”《天雨花》第一回:“夫人听了心欢喜,就烦叔叔便行程。”
(3).犹行装。《前汉书平话》卷中:“ 刘肥 接詔,看讫詔, 刘肥 便收拾行程欲赴 长安 。”词语解释:行持 拼音:xíng chí
施用。《水浒传》第八七回:“﹝ 兀颜延寿 ﹞心中疑道:‘此必是 宋江 行持妖法。休问怎生,只就这里死撞出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最下者行持符籙,役使鬼神,设章醮以通上界,建考照以达冥途。”
佛教语。谓精勤修行,持守佛法戒律。《万善同归集》卷三:“是以佛法贵在行持,不取一期口辩。”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缁黄杂记》:“余读 刘兴朝 《悟道发真集》,其言曰:‘余少治儒术,长登仕版,盖未尝信佛也。三十有二岁,见 东林 长老 总公 ,与之语七日,始生信焉,即取其书,读之三年,盖恨其信之之晚也。然循其理而体会,则似悟还迷,依其法而行持,则蹔静还扰。’”参见“ 持行 ”。
词语解释:持行 拼音:chí xíng
犹修行。《南齐书·孝义传·吴达之》:“ 幼璵 少好佛法,翦落长斋,持行精苦。” 五代 齐己 《送中观进公归巴陵》诗:“一论破双空,持行大国中。”词语解释:行日 拼音:xíng rì
出行的日数。《史记·魏公子列传》:“请数公子行日,以至 晋鄙 军之日,北乡自剄,以送公子。” 明 张宁 《方洲杂言》:“予復见之御马监坊沙道上,但不受羈馽,不知其行日几何也。”词语解释:行水 拼音:xíng shuǐ
(1).行于水上。《周礼·考工记序》:“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2).流动的水;水流。《素问·五常政大论》:“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於食,乘金则止水增,味迺咸,行水减也。” 王冰 注:“行水,河渠流注者也。” 清 阮元 《清远峡记》:“此二山( 七里瀧 、 羚羊峡 ),行水之地形皆与 清远 等,而 羚羊峡 过 广西 一省之水为尤巨。”
(3).使水流通;治水。《孟子·离娄下》:“ 禹 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汉书·沟洫志》:“令吏民勉农,尽地利,平繇行水,勿使失时。” 宋 曾巩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后世欲行水溉田者,往往务躡古人之遗迹,不考夫山川形势古今之同异,用力多而收功少。”
(4).谓用水洁身以祈佛。《南史·齐竟陵王子良传》:“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至赋食行水,或躬亲其事。”
(5).方言。指水路口的过路费、买路钱;亦指正当的税收、养路费。 黄谷柳 《虾球传·渡船》:“他不是 鹤山 人,他斗胆来设卡收行水。”
巡视水势。《国语·晋语九》“三年而 知氏 亡” 三国 吴 韦昭 注:“ 知伯 与 韩 魏 伐 赵襄子 ,围 晋阳 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 知伯 行水, 魏桓子 御, 韩康子 驂乘。”《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到第二日, 智伯 亲自行水,遂治酒於 悬瓮山 ,邀请 韩 魏 二将军同视水势。”词语解释:行游 拼音:xíng yóu
亦作“ 行游 ”。 出行;出游。《战国策·韩策二》:“ 严仲子 辟人,因为 聂政 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一:“僕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僕则行游四方,效古人之求友。” 朱德 《和董必武同志初游庐山》诗:“行游险处防盲目,嚮导堪称指路碑。”词语解释:行殿 拼音:xíng diàn
(1).可以移动的宫殿。指一种安稳的大车。 晋 法显 《佛国记》:“作四轮像车,高三丈餘,状如行殿。”《北史·宇文恺传》:“造观风行殿,上容卫者数百人,离合为之,下施轮轴,推移倏忽,有若神功。”
(2).犹行宫。 唐 李昂 《戚夫人楚舞歌》:“风花菡萏落辕门,云雨徘徊入行殿。” 元 冯子振 《鹦鹉曲·松林》:“山围行殿周遭住,万里客看牧羊父。”词语解释:行衣 拼音:xíng yī
(1).出行所穿的服装。 唐 李商隐 《谢河南公和诗启》:“坐席行衣,分为七覆;烟花鱼鸟,置作五衡。” 宋 林逋 《送式遵师谒金陵王相国》诗:“ 天竺 孱颜暂掩扉,讲香浮穗上行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服饰沿革》:“燕居无著行衣者,自 傅文忠 征 金川 归,喜其便捷,名‘得胜褂’,今无论男女燕服皆著之矣。”
(2).指穿行衣的人。 唐 韩翃 《送刘评事赴广州使幕》诗:“蛮府参军趋传舍, 交州 刺史拜行衣。” 明 无名氏 《节侠记·送别》:“浄、丑、外扮一冠服、一行衣、一野服上。”词语解释:行世 拼音:xíng shì
(1).流行于世;问世。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託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夜谈随录〉》:“有 满洲 县令 和邦额 ,著《夜谈随録》行世,皆鬼怪不经之事。”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曼殊 奄化之岁, 青浦 王德钟 辑其遗诗,得如干首,将梓以行世,属余为之序。”
(2).犹处世。 元 杨载 《再用韵赠黄子久》:“归田终寂寂,行世且浮浮。”词语解释:行计 拼音:xíng jì
(1).计议。《汉书·陈平传》:“二人既受詔,驰传未至军,行计曰:‘ 樊噲 帝之故人,功多,又 吕后 女弟 吕须 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即恐后悔。寧囚而致上,令上自诛之。’”
(2).出行的打算。 宋 柳永 《忆帝京》词:“也拟把却回征轡,又争奈已成行计。”词语解释:行窝 拼音:xíng wō
宋 人为接待 邵雍 仿其所居 安乐窝 而为之建造的居室。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二十:“十餘家如 康节 先公所居 安乐窝 ,起屋以待其来,谓之行窝。故 康节 先公没,乡人挽诗有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后因指可以小住的安适之所。 元 张养浩 《新水令·辞官》套曲:“有花有酒有行窝,无烦无恼无灾祸。”《明史·隐逸传·沉周》:“居恒厌入城市,於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清 黄遵宪 《人境庐之邻有屋数间》诗:“半世浮槎梦里过,归来随地觅行窝。”参阅《宋史·道学传一·邵雍》。词语解释:行功 拼音:xíng gōng
犹论功。《汉书·陈平传》:“ 项王 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赏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词语解释:行雁 拼音:xíng yàn
(1).成行的飞雁。 唐 李溟 《无题》诗:“向月片帆去,背云行雁来。”
(2).谓平行,平列。语本《诗·郑风·大叔于田》:“两服上襄,两驂鴈行。” 郑玄 笺:“鴈行者,言与中服相次序。”《北史·薛叔传》:“若使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贤否,使义均行雁,次若贯鱼,勘簿呼名,一吏足矣。数人而用,何谓銓衡?”
(3).指兄弟。谓如雁之飞翔有序。 清 赵翼 《吴门喜晤王述庵司寇》诗:“繄余年亦七十七,幸附殷兄列行雁。”词语解释:行潦 拼音:xíng liáo
(1).沟中的流水。《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毛 传:“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 太山 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 赵岐 注:“行潦,道傍流潦也。” 孙奭 疏:“潦,雨水盛也。”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川源饶毒雾,谿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槎千岁古。” 张际春 《向赣南闽西进军》:“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挂着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圆形冰柱,风吹着一摇一摆,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动着。”一说道路上的积水。《左传·隐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 孔颖达 疏:“行,道也;雨水谓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 服虔 云:‘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行潦,道路之水是也。’” 郭沫若 《山中杂记·卖书》:“雨伞上滴落着的雨声都举着音乐的谐调,赤足上蹴触着的行潦也觉得爽腻。”
(2).《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郑玄 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於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齐絜之诚以荐之故也。”《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后因以“行潦”指祭祀或进献用的酒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至德可饗,行潦斯挹。”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而策勛饮至,频承湛露之恩;献寿奉觴,未申行潦之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金 ( 高丽 使臣)之词云:‘穆如清风,幸被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将意之勤。幸被宽裕而有容,敢以菲微而废礼。’”
(3).指浑浊的水。以喻浊世。《诗·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为 公刘 而作。谓以戎狄浊乱之区而 公刘 居之,譬如行潦可谓浊矣。 公刘 挹而注之,则浊者不浊,清者自清。说见 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 公刘 挹行潦,而浊乱斯清,官操其业,士执其经。” 清 顾炎武 《淮北大雨》诗:“已知举世皆行潦,且復因人赋苦匏。”自注:“匏苦不材於人,共济而已。”按,《诗·邶风·匏有苦叶序》谓“刺 衞宣公 也。”词语解释:行住 拼音:xíng zhù
行走或停留。谓一举一动。 唐 李嘉祐 《送弘志上人归湖州》诗:“山林唯幽静,行住不妨禪。” 唐 寒山 《诗》之六四:“苟欲乘白云,曷由生羽翼,唯当鬒髮时,行住须努力。”词语解释:行香 拼音:xíng xiāng
(1).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始于 南北朝 。初,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 唐 以后则斋主持香炉巡行道场,或仪导以出街。《南史·王僧达传》:“先是, 何尚之 致仕,復膺朝命,於宅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 唐 张籍 《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国忌日,两京大寺各二,以散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而退。”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行香起於 后魏 及 江 左 齐 梁 间。每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 唐 初因之。 文宗 朝, 崔蠡 奏设斋行香,事无经据,乃罢。 宣宗 復释教,行其仪。 朱梁 开国,大明节百官行香祝寿。 石晋 天禧 中, 竇正固 奉国忌行香,宰臣跪炉,百官立班,仍饭僧百人,即为规式。国朝至今因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日,爱子 王雱 病疽而死, 荆公 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 荆公 亲自行香拜表。”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僧道法事有行香。 姚宽 《西溪丛语》谓起于 后魏 及 江 左 齐 梁 间,初以香末散行为行香。 唐 以后则斋主持香鑪巡行坛中及街市,至今皆然。案释氏《贤愚经》:‘为蛇施金设斋,令人行香僧手中。’此香末散行之行香也。《唐会要》:‘ 开成 五年四月,中书门下奏天下州府每年常设降诞斋,行香后令以素食宴乐。’此持鑪巡行之行香也。”《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吃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红楼梦》第一○二回:“三位法官行香取水毕,然后擂起法鼓。” 克非 《春潮急》三三:“‘走快点哇!’妻子掉的太远,他停下来催促,‘又不是在“行香”!’”
(2). 明 清 时官吏每至朔望入庙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后举行入庙焚香仪式,均称行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行香讲书已过,便张告示,先考府学及 天台 、 临海 两县。” 清 赵翼 《陔馀丛考·行香》:“外省文武官每朔望向文武庙行香……朔望朝拜亦是旧制,而与行香为两事。 王棠 《知新録》谓 洪武 十七年詔,朔望日郡县官以下诣学行香,则朔望朝拜及行香并为一事,乃 洪武 制。”《中国现在记》第五回:“不多几日,早到了 黄梅县 地界,早有书差办下一座公馆,看了九月十四辰时接印。一切行香、巡城、放告,都是照例公事,不在话下。”词语解释:行轩 拼音:xíng xuān
古时指高贵者所乘的车。亦借称贵客。 宋 姜夔 《蓦山溪·咏柳》词:“几度拂行轩,念衣冠尊前易散。” 明 高明 《琵琶记·牛相出京宣旨》:“略请行轩到此少住。”词语解释:行不得 拼音:xíng bù dé
(1).不可做。《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姑娘连连摆手説:‘这事断断行不得!’”
(2).行不到。《水浒传》第四回:“ 鲁提辖 便和 金老 行不得半里,到门首,只见老儿揭起帘子叫道:‘我儿,大恩人在此。’”《水浒传》第六七回:“行不得一日,正走之间,只见走过一条大汉,直上直下相 李逵 。”
(3).谓行路艰难。 宋 范成大 《两虫》诗:“鷓鴣忧兄行不得,杜宇劝客不如归。” 清 尤侗 《闻鹧鸪》诗:“遍地关山行不得,为谁辛苦尽情啼。” 廖公侠 《感事》诗:“风雨瀟瀟行不得,鷓鴣声裡黯销魂。”参见“ 行不得也哥哥 ”。
词语解释:行不得也哥哥 拼音:xíng bù dé yě gē ge
模拟鹧鸪的鸣声。用以表示行路的艰难。 元 萨都剌 《百禽歌》:“万山雨暗泥滑滑,不如归去声亦乾。行不得也哥哥!九关虎豹高嵯峨,行不得也哥哥!” 元 梁栋 《四禽言》诗:“行不得也哥哥, 湖 南 湖 北秋水多, 九疑山 前叫 虞舜 ,奈此乾坤无路何,行不得也哥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鹧鸪》:“鷓鴣性畏霜露,早晚稀出,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亦作“ 行不得哥哥 ”。词语解释:行好 拼音:xíng hǎo
发善心,做善事。《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又央众人道:‘我虽错了,姑娘们吩咐了,我以后改过,姑娘们那不是行好积德?’” 朱自清 《小舱中的现代》诗:“行好的大先生,你可怜可怜我们娘儿俩啵--肚子饿了好两天啰!”词语解释:行寻 拼音:xíng xún
谓寻察;寻访。《后汉书·百官志五》:“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寻,案察姦宄,以起端绪。” 宋 朱熹 《莫杉寺》诗:“休沐聊命驾,驾言何所之?行寻 庆云寺 ,想像 昭陵 时。”词语解释:行为 拼音:xíng wéi
亦作“行偽”。 谓举止行动。《荀子·非十二子》:“今之所谓处士者,无能而云能者也,无知而云知者也,利心无足而佯无欲者也,行伪险秽而彊高言谨慤者也。” 刘师培 补释:“行伪即行为。言所行所言均险秽,与上句利心对文,伪为古通,如《性恶篇》为字均作伪是也。” 巴金 《灭亡》第四章:“他在这一天只有像木偶一般地行为。”
亦作“行偽”。 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面活动。亦指生平事迹。 宋 曾巩 《寿安县太君张氏墓志铭》:“余之亡妻於夫人之孙女为第三而 光禄 之长女,知夫人之行为尤详,故为之铭。” 曹禺 《雷雨》第二幕:“ 鲁大海 :啍!这是假的,你们自己假作的电报来离间我们的。你们这种卑鄙无赖的行为!”词语解释:行橐 拼音:xíng tuó
亦作“ 行槖 ”。 即行囊。《新五代史·杂传·张籛》:“ 魏王 继岌 死 渭南 , 籛 悉取其行橐。”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袖携一卷诗,行槖更无长。” 金 元好问 《不寐》诗:“日月虚行槖,风霜入敝裘。”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女侠》:“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不里许,有尼菴,凡有行槖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词语解释:行缠 拼音:xíng chán
裹足布;绑腿布。古时男女都用。后惟兵士或远行者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双行缠曲》:“新罗绣行缠,足趺如春妍。” 隋 杜宝 《大业杂记》:“﹝ 煬帝 御龙舟﹞其引船人普名殿脚一千八百人,并着杂锦采装袄子、行缠、鞋袜等。” 宋 范成大 《病中绝句》之二:“溽暑薰天地涌泉,弯跧避湿挂行缠。”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整整齐齐尽摆搠,三停来繫青布行缠,折半着黄紬絮袄。”词语解释:行都 拼音:xíng dū
在首都之外另设的一个都城,以备必要时政府暂驻,称为“行都”。 宋 范成大 《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住在行都四十年,曾见归舟似公否?”《宋史·黄裳传》:“出攻入守,当据利便之势,不可不定行都。” 鲁迅 《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词语解释:行事 拼音:xíng shì
(1).办事;从事。《易·乾》:“终日乾乾,行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迨行事之时,天气清朗。”《西游记》第五五回:“待 老孙 进去打听打听,察个有无虚实,却好行事。”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少奶奶:‘那我也只能照话行事。’”
(2).所行之事实。《史记·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宋 苏洵 《史论上》:“夫《易》《礼》《乐》《诗》《书》,言圣人之道与法详矣,然弗验之行事。”《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 王綯 曰:‘ 舜陟 语甚壮,似可托以方面。’上曰:‘言未可信,须在行事。’” 许杰 《赌徒吉顺》:“他觉得他老婆的说话是对的,行事也是对的,反是自己的行为,太辜负了她了。”
(3).出使之事;行人之事。《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为卿於 齐 ,出弔於 滕 ,王使 齐 大夫 王驩 为辅行, 王驩 朝暮见,反 齐 滕 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韩非子·说林上》:“公佩僕璽而为行事,是兼官也。” 陈奇猷 集释引 俞樾 曰:“是僕与行为官名,言佩僕之璽而为行之事也。”参见“ 行人 ”。
(4).指行房。《初刻拍案惊奇》卷六:“行事已毕, 巫娘子 兀自昏眠未醒。”
(5).往事;成事。《周礼·秋官·士师》“掌事之八成” 汉 郑玄 注:“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时决事比。” 贾公彦 疏:“凡言成者,皆旧有成事品式,后人依而行之。” 孙诒让 正义:“行事犹云往事。”《汉书·翟方进传》:“时 庆 有章劾,自道行事以赎论。” 刘敞 刊误:“ 汉 时人言行事成事,皆谓已行已成事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序》:“缀片言於残闕,访行事於故老。” 唐 刘知几 《史通·六家》:“当 汉 氏失驭,英雄角力, 司马彪 又録其行事,因为《九州春秋》。” 郭沫若 《论中德文化书》:“其他原始生活的资料更是绝无仅有,有的多是贵族的游乐与国家的行事了。”
行为;事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吴起 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然始以 之翰 知 师鲁 最深,又少与之游,尽见其行事。” 清 吴敏树 《程日新先生家传》:“里中 程日新 先生。先辈读书。诚长者,而未及请问其行事。”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 苏曼殊 ﹞又嗜 吕宋 雪茄烟,偶囊中金尽,无所得资,则碎所饰义齿金质者,持以易烟。其他行事都类此。”
行业。《儒林外史》第三回:“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参见“ 行业 ”。
词语解释:行人 拼音:xíng rén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词语解释:行媒 拼音:xíng méi
(1).往来作媒妁的人。《礼记·曲礼上》:“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 孔颖达 疏:“先须媒氏行传昏姻之意,后乃知名。”《楚辞·离骚》:“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臣谨案 南郡 丞 王源 ,忝藉世资,得参缨冕,同人者貌,异人者心;以彼行媒,同之抱布。”
(2).谓说合婚姻。
词语解释:行业 拼音:háng yè
(1).德行功业;操行学业。《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太祖 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播种有不收者矣,而稼穡不可废;仁义有遇祸者矣,而行业不可惰。”《南齐书·垣崇祖传》:“ 垣崇祖 凶詬险躁,少无行业。”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条》:“以此士之进退,多言命运,而不言行业。” 清 侯方域 《贾生传》:“大概其学术行业,恢奇漭瀁,适於致用,然欲以辙求之,又不得也。”
(2).佛教指恪守戒律的操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以僧尼行业多不精纯为姦慝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蓝摩国》:“我惟多福,滥迹僧中,岁月亟淹,行业无纪。” 宋 叶适 《法明寺教藏序》:“ 西湖 法明寺 ,昔讲师 继忠 居之, 忠 有行业,愿力强果,故虽焚荡草莽,百年间冠盖常走一郡。”参见“ 戒行 ”。
指职业的类别。亦泛指职业。《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敢问官人排行第几?宅上做甚行业?”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在西药这行业中,几乎大家都知道有个很会钻营的掮客叫做 朱延年 。”词语解释:行军 拼音:xíng jūn
(1).古代泛指用兵。《管子·小问》:“ 桓公 曰:‘吾已知战胜之器,攻取之数矣,请问行军袭邑,举错而知先后,不失地利,若何?’”《孙子·九地》:“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汉 贾谊 《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古之行军,以仁为本,以义治之。”
(2).军队转移。 毛泽东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词:“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捲红旗过大关。” 吴伯箫 《北极星·努力奋斗》:“听了讲话的第二天,我们就行军去 瓦窑堡 。”
(3).行营,指军营。 唐 岑参 《行军》诗之一:“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 唐 岑参 《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诗:“ 程侯 新出守,好日发行军。”参见“ 行营 ”。
(4).谓扩充军备。 清 马建忠 《借债以开铁道说》:“凡所以为民谋生之具,即所以为国开财之源,与借债以行军,其情事迥不相同。”
(5).见“ 行军司马 ”。
巡视军队。《史记·高祖本纪》:“ 汉王 病创卧, 张良 彊请 汉王 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 楚 乘胜於 汉 。 汉王 出行军,病甚,因驰入 成皋 。”
词语解释:行营 拼音:xíng yíng
(1).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五:“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唐 刘长卿 《寄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吴 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定制,护军统领一人,率其属预往相度地势广狭,同武备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设立行营。”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便赶到总部行营。”
(2).移营,指行军。《新五代史·周太祖纪》:“ 威 ( 郭威 )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令每日行营,五更造饭,天明起程,每人煮一饭包,备带身中,以为午饭。”
(3).营求。《史记·淮阴侯列传》:“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旁可置万家。” 清 杜岕 《游嘉善寺》诗:“蹙蹙苦行营,採山如招隐。”
词语解释:行军司马 拼音:xíng jūn sī mǎ
职官名。始建于 三国 魏元帝 咸熙 元年,职务相当于军谘祭酒。至 唐 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实具今参谋长的性质。 唐 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我公去府为 长水 尉,其后由膳部郎中为 荆南 节度行军司马,遂为节度使。”《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蒐狩,有役则申战守之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资治通鉴·魏元帝咸熙元年》:“ 昭 ( 司马昭 )自将大军从帝幸 长安 ,以诸王公皆在 鄴 ,乃以 山涛 为行军司马。” 胡三省 注:“行军司马之号始此。” 清 李渔 《慎鸾交·却媒》:“今授汝翰林学士,兼领行军司马之职,率领精兵一万,铁骑三千,视贼所向,立行驱勦。”亦省称“ 行军 ”。 唐 杜甫 《徐九少尹见过》诗:“晚景孤村僻,行军数骑来。” 朱鹤龄 注:“天下兵马元帅府,有行军长史、行军司马。今题云‘少尹’,而诗云‘行军’, 徐 当是 成都 尹兼节制兵马,以时乱,故少尹兼称行军也。”参阅《通典·职官十四》。词语解释:行马 拼音:xíng mǎ
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架。一木横中,两木互穿以成四角,施之於官署前,以为路障。俗亦称鹿角,古谓梐枑。 清 末 明 初时,衙署及大第宅门旁犹有设者,俗称拒马叉子。《周礼·天官·掌舍》“掌舍掌王之会同之舍,设梐枑再重” 汉 郑玄 注:“梐枑谓行马,行马再重者,以周围,有外内别。” 唐 李商隐 《九日》诗:“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东晋 时有检校御史专掌行马,外事以 吴混 为之。” 清 张之洞 《读史绝句·李商隐》:“芙蕖雾夕乐新知, 牛 李 裴回史有辞;未卜郎君行马贵,后贤应笑 义山 痴。”参阅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行马》。词语解释:行期 拼音:xíng qī
出行的日期。《左传·昭公七年》:“君若不来,使臣请问行期,寡君将承质币而见於 蜀 ,以请先君之貺。”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济宁妇人》:“吾未尝死,昨以需众,行期稍迟,故先行至此相候。” 郭沫若 《瓶》诗之十七:“我把行期改到了明朝,专是为的你呀,你知不知道?”词语解释:行草 拼音:xíng cǎo
(1).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法字体。 宋 苏轼 《郭熙画秋山平远》诗:“为君纸尾作行草,烱如 嵩洛 浮秋光。” 明 赵宧光 《金石林绪论》:“行草,如二 王 帖中稍纵体, 孙过庭 《书谱》之类皆是也。” 陈衍 《元诗纪事·沉贵》:“﹝ 温日观 ﹞酒酣兴发,以手泼墨,然后挥笔,迅于行草,收拾散落,顷刻而就。”
(2).行书与草书的并称。 唐 张怀瓘 《六体书论》:“ 子敬 不能纯一,或行草杂糅,便者则为神会之间,其锋不可当也。” 宋 陆游 《作字》诗:“整整复斜斜,翩如风际鸦。书成半行草,眼倦正昏花。”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原书》:“由 秦 分而变 汉 分,自 汉 分而变真书,变行草,皆人灵不能自已也。”词语解释:行营 拼音:xíng yíng
(1).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五:“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唐 刘长卿 《寄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吴 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定制,护军统领一人,率其属预往相度地势广狭,同武备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设立行营。”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便赶到总部行营。”
(2).移营,指行军。《新五代史·周太祖纪》:“ 威 ( 郭威 )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令每日行营,五更造饭,天明起程,每人煮一饭包,备带身中,以为午饭。”
(3).营求。《史记·淮阴侯列传》:“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旁可置万家。” 清 杜岕 《游嘉善寺》诗:“蹙蹙苦行营,採山如招隐。”词语解释:行作 拼音:xíng zuò
劳作;作为。《商君书·垦令》:“声服无通於百县,则民行作不顾,休居不听。休居不听,则气不淫;行作不顾,则意必壹。” 汉 王充 《论衡·辨祟》:“起动、移徙、祭祀、丧葬、行作、入官、嫁娶,不择吉日,不避岁月,触鬼逢神,忌时相害……如实论之,乃妄言也。” 唐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清 唐甄 《潜书·性才》:“众皆昏乱,不能行作,不知几席所在,不知东西所向,不知门户所由。”
质料不纯的货物。《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圣历元年》“金银器皆行滥” 元 胡三省 注:“市列为行。市列造金银器贩卖,率殽他物以求赢,俗谓之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