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共11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衡门衡石衡峤衡平衡玑衡量衡抗衡梁
衡阳衡从衡巫衡谭衡楚衡钧衡石量书衡短论长
衡岳衡峰衡木衡计衡文衡县衡水衡直
衡茅衡麓衡桂衡权衡灊衡荜衡樊衡石程书
衡山衡茆衡岭衡轴衡柄衡决衡潜衡定
衡湘衡泌衡人衡任衡宰衡仪衡游衡牧
衡宇衡镜衡筚衡雍衡璜衡听衡流衡巷
衡霍衡闱衡尺衡薄衡笄衡厄衡栿衡器
衡庐衡汉衡轭衡飙衡缩衡准衡校衡情酌理
衡鉴衡漳衡才衡盖衡纪衡扼衡梠衡服

词语解释:衡门  拼音:héng mén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
(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
词语解释:衡阳
在衡山之南
词语解释:衡岳  拼音:héng yuè
同“ 衡岳 ”。 唐 许浑 《送卢先辈自衡岳赴复州嘉礼》诗之二:“万重岭嶠辞 衡岳 ,千里山陂问 竟陵 。”岳,一本作“ 岳 ”。 宋 胡宏 《题上封寺》诗:“ 瀟湘 水与 苍梧 通,环绕 衡岳 青冥中。” 清 顾炎武 《怀人》诗:“嶔崟七十有二峯,紫盖独不朝 衡岳 。” 柳亚子 《哭龚铁铮烈士》诗:“ 衡岳 荒荒峙, 湘 波怒岂平。”
南岳 衡山 。 晋 左思 《吴都赋》:“指 衡岳 以镇野,目 龙川 而带坰。”《南史·隐逸传下·庾承先》:“辟功曹不就,乃与道士 王僧镇 同游 衡岳 。” 陈毅 《岳麓山顶眺望》诗:“西南云气来 衡岳 ,日夜江声下 洞庭 。”
词语解释:衡茅  拼音:héng máo
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衡茅改色,猿鸟交惊,夫何至陋之穷居,获此不朽之奇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 琴操 姐久居乐籍,尚少奇逢。妾身困守衡茅,怎谐佳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词语解释:衡山  拼音:héng shān
(1).山名。一名 岣嵝山 ,又名 霍山 ,古称 南岳 ,为五岳之一。位于 湖南 中部,有七十二峰,以 祝融 、 天柱 、 芙蓉 、 紫盖 、 石廪 五峰为最著。 祝融峰 海拔一二九○米,可俯瞰群山,观赏日出。山上名胜古迹很多,为旅游休养胜地。相传 舜 南巡和 禹 治水都到过这里。历代帝王南岳祀典,除 汉武帝 迁祀 安徽 潜山 外,均在此山。
(2).山名。《左传·襄公三年》:“ 楚 子重 伐 吴 ,为简之师。克 鳩兹 ,至于 衡山 。” 杜预 注:“ 衡山 ,在 吴兴 乌程县 南。” 杨伯峻 注:“ 衡山 ,亦 吴 地, 高士奇 《地名考略》则谓为 当涂县 东北六十里之 横山 。”
(3).山名。北极之山。《吕氏春秋·求人》:“北至 人正 之国, 夏海 之穷, 衡山 之上。” 高诱 注:“ 衡山 者,北极之山也。”
词语解释:衡湘  拼音:héng xiāng
衡山 和 湘水 的并称。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衡 湘 以南,为进士者皆以 子厚 为师。” 宋 胡宏 《与吴元忠书》:“然 荆 峡 单残, 衡 湘 罢敝, 岳鄂 武陵 ,群盗之区, 八桂 五羊 ,民方喜乱。”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即席奉赠》诗:“ 衡 湘 秋气清,识子翩来游。”
词语解释:衡宇  拼音:héng yǔ
(1).横木为门的房屋。指简陋的房屋。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唐 李德裕 《金松赋》:“我有衡宇,依山岑寂。” 宋 苏轼 《归去来集字》诗之一:“相携就衡宇,酌酒话交情。” 清 朱彝尊 《送吴御史还里》诗之二:“瞻衡宇兮欣欣,数乡树兮歷歷。”
(2).泛指屋宇。《南史·刘损传》:“ 损 元嘉 中为 吴郡 太守,至 昌门 ,便入 太伯庙 。时庙室頽毁,垣墙不修, 损 愴然曰:‘清尘尚可髣髴,衡宇一何摧頽。’即令修葺。”
词语解释:衡霍  拼音:héng huò
即 衡山 。 衡山 一名 霍山 ,故称。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志掩 衡霍 ,恃战忘敌。” 唐 杜甫 《送王十六判官》诗:“ 衡霍 生春早, 瀟湘 共海浮。”《尔雅·释山》“ 霍山 为南岳” 宋 邢昺 疏:“ 衡山 一名 霍 ……而云 衡霍 ,一山二名者,本 衡山 ,一名 霍山 。” 明 夏完淳 《湘巫赋》:“帝子乘夫玄霜兮,望 衡霍 而路漫漫。”参阅 清 洪颐煊 《霍山为南岳解》
词语解释:衡庐  拼音:héng lú
(1).衡门小屋,言其简陋。多指隐者之居。 晋 皇甫谧 《高士传·姜岐》:“ 岐 少修孝义,栖迟衡庐,乡里归仁,名宣州里。” 明 杨珽 《龙膏记·旤媒》:“蒙投辖,愿执鞭。只是盼衡庐,久縈念。”
(2).谦称自己所居房舍。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田荔裳》:“ 伊川 之东,衡庐在焉,君何不同往耶?”
(3). 衡山 和 庐山 的合称。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 南昌 故郡, 洪都 新府,星分翼軫,地接 衡 庐 。”《新唐书·卢藏用传》:“隐 终南 、 少室 二山,学鍊气,为辟穀。登 衡庐 ,彷徉 岷 峨 。与 陈子昂 、 赵贞固 友善。”
词语解释:衡鉴  拼音:héng jiàn
见“ 衡鑑 ”。
亦作“ 衡鉴 ”。
(1).衡器和镜子。比喻准绳、楷模。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赏罚者,天子之衡鑑也。衡鑑一私,则天下之轻重妍丑,从而乱焉。” 宋 司马光 《上宋侍读书》:“伏惟执事体纯明以立质,积学问以广德……诚荐绅之表的,后进之衡鑑也。”
(2).品评;鉴别。 宋 陆游 《南唐书·伍乔传》:“及覆考牓出, 乔 果为首, 洎 、 贞观 次之,时称主司精於衡鑑。”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庆元二年戒饬场屋付叶翥已下御笔》:“惟赖卿辈协意悉心,精加衡鉴,网罗实才。” 明 李东阳 《送傅曰会还新喻二十韵》:“岁月供铅槧,交情识佩刀。文章吾所畏,衡鑑尔能逃。” 茅盾 《〈新绿丛辑〉旨趣》:“作者天南地北,既非相识,又无所谓好恶,倘有衡鉴失当,罪在我们的学力不够。”
词语解释:衡石  拼音:héng shí
(1).泛指称重量的器物。衡,秤;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管子·七法》:“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尹知章 注:“凡此十二事,皆执政者所以为法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 咸阳 ,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2).比喻伟力,大才。《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若夫日用闃寂,虽无取於錙銖;岁功宏达,谅有寄於衡石。”
(3).比喻准则。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颜光禄》:“天宫华乐,焉赏而上升;地狱幽苦,奚罚而沦陷。唱言穷轩輊,立法无衡石,一至於此。”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宋濂 《太乙玄徵记》:“文者,乾坤之粹精也,阴阳之灵龢也,四时之衡石也,百物之錧鎋也。”
(4).比喻法度。《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李贤 注:“言时人弃衡石以意测量,諭背法度也。” 南朝 梁 任昉 《吏部郎表》:“涇渭搢绅,无繆衡石;抑扬庶品,亦自能官。”《资治通鉴·汉安帝延光元年》:“上顺国典,下防威福,置方员於规矩,审轻重於衡石。” 胡三省 注:“此言决事当依典法也。”
(5).喻国柄,相权。《梁书·徐勉传》:“ 勉 以旧恩,越升重位……常参掌衡石,甚得士心。” 唐 张九龄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赠太师正平忠献公裴公碑铭序》:“夫以衡石之任,陶钧之力,莫不责成於下吏,求备於一人。以故舞文雷同,疑狱岁构,恬而不改,浸以成风。” 宋 苏轼 《祭司马君实文》:“付以衡石,惟公所为。公亦何为,视民所宜。”
词语解释:衡从  拼音:héng cóng
纵横。《诗·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宋 范成大 《灵山口》诗:“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 明 高攀龙 《武林游记》:“峰高不逾数十寻,而怪石壁削,若骇豹蹲狮,衡从偃仰,益玩益奇。”
词语解释:衡峰  拼音:héng fēng
指 衡山 。 唐 宋之问 《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诗:“ 湘 岸竹泉幽, 衡 峰石囷闭。” 宋 胡宏 《碧泉书院上梁文》诗:“抛梁南 衡 峰,云碧浄潭潭。”
词语解释:衡麓  拼音:héng lù
见“ 衡鹿 ”。
词语解释:衡鹿  拼音:héng lù
亦作“ 衡麓 ”。 官名。守护山林之官。《左传·昭公二十年》:“山林之木,衡鹿守之。” 孔颖达 疏:“《周礼》司徒之属,有林衡之官,掌巡林麓之禁……此置衡鹿之官,守山林之木,是其宜也。”一说为古代的宰相。 章炳麟 《官制索隐》:“《左传》曰:‘山林之木,衡鹿守之。’鹿即麓也。衡麓在后世祇为虞衡之官,而古代正为宰相。如 伊尹 官阿衡,亦名保衡,犹是衡麓之故名也。”
词语解释:衡茆  拼音:héng máo
同“ 衡茅 ”。 唐 钱起 《东皋早春寄郎四校书》诗:“禄微赖学稼,岁起归衡茆。”茆,一本作“ 茅 ”。 明 袁宗道 《寿亭舅赠我宜兴瓶茶具酒具喜而作歌》:“世间百事百不能,乍可衡茆甘跼蹐。”参见“ 衡茅 ”。
词语解释:衡茅  拼音:héng máo
衡门茅屋,简陋的居室。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衡茅改色,猿鸟交惊,夫何至陋之穷居,获此不朽之奇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弹丝》:“ 琴操 姐久居乐籍,尚少奇逢。妾身困守衡茅,怎谐佳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梦狼》:“甲曰:‘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词语解释:衡泌  拼音:héng mì
谓隐居之地。语本《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飢。” 朱熹 集传:“此隐居自乐而无求者之词。言衡门虽浅陋,然亦可以游息;泌水虽不可饱,然亦可以玩乐而忘飢也。”《宋书·隐逸传·雷次宗》:“汝等年各成长,冠娶已毕,修惜衡泌,吾復何忧。” 唐 陆龟蒙 《自怜赋》序:“余抱病三年於衡泌之下,医甚庸而气益盛,药非良而价倍高,每一把臂,一下杵,未尝不解衣輟食而后致也。” 宋 林逋 《深居杂兴》诗之二:“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以衡泌为静而城市为嚣,以薖轴为尊而城邑为俗,其起于 东周 之叔世乎!”
词语解释:衡镜  拼音:héng jìng
衡器和镜子。衡可以称轻重,镜可以照美丑。比喻辨别是非善恶的标准。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童子尚知其不可,矧衡镜与蓍龟。”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衡镜高悬,文武矫首,才无我失,善若己有。”《旧唐书·韦嗣立传》:“然后审持衡镜,妙择良能,以之临人,寄之调俗,则官无侵暴之政,人有安乐之心。”
词语解释:衡闱  拼音:héng wéi
横木为闱。指简陋的房屋。借指贫士之居。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谡》诗:“物情弃疵贱,何独顾衡闈。” 唐 钱起 《落第刘拾遗相送东归诗》:“预愁芳草色,一径入衡闈。”参见“ 衡门 ”。
词语解释:衡门  拼音:héng mén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
(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
词语解释:衡汉  拼音:héng hàn
(1).北斗和天河。《文选·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夜移衡汉落,徘徊帷户中。” 李周翰 注:“衡,北斗也。汉,天河也。”
(2).泛指天宇、天上。比喻京都或宫苑。《宋书·礼志三》:“圣上韞籙蕃河,竚翔衡汉,金波掩照,华耀停明。” 唐 沉佺期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诗:“初闻衡汉来,移住斗城隈。” 唐 苏颋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天上初移衡汉匹,可怜歌舞夜相从。”
词语解释:衡漳  拼音:héng zhāng
古水名。即 漳水 。《书·禹贡》:“ 覃怀 底绩,至於 衡漳 。” 孔颖达 疏:“衡即古横字, 漳水 横流入 河 ,故云 横漳 。”
词语解释:衡峤  拼音:héng qiáo
指 衡山 。 南朝 宋 颜延之 《和谢监灵运》诗:“跂予閒 衡 嶠,曷月瞻 秦 稽。” 唐 李白 《将游衡岳留别族弟浮屠谈皓》诗:“寄书访 衡 嶠,但与南飞鸿。”
词语解释:衡巫  拼音:héng wū
衡山 和 巫山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 江 汉 分 楚 望, 衡 巫 奠南服。” 唐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讌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诗:“目穷 衡 巫 表,兴尽 荆 吴 秋。”
词语解释:衡木  拼音:héng mù
横木。《墨子·经说下》:“故招负衡木,加重焉而不挠,极胜重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皮油》:“石取深山结而腻者,轻重斵成限四十斤,上嵌衡木之上而舂之。”
词语解释:衡桂  拼音:héng guì
即 衡州 , 春秋 楚 地, 汉 属 桂阳 郡,故称。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四:“含嘶 衡桂 浦,驰顾 河 朔畿。”
词语解释:衡岭  拼音:héng lǐng
衡山 。 晋 桓玄 《南游衡山》诗序:“岁次降娄夹鐘之初,理檝将游於 衡岭 。” 南朝 陈 阴铿 《侍宴赋得夹池竹》诗:“ 湘川 染别泪, 衡岭 拂仙坛。”
词语解释:衡人  拼音:héng rén
指 战国 时倡导连横之说的人。《史记·苏秦列传》:“夫衡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予 秦 。”《文选·班固〈答宾戏〉》:“及至从人合之,衡人散之,亡命漂説,羈旅骋辞。” 李善 注:“衡人散之,佐 秦 者也。”
词语解释:衡筚  拼音:héng bì
(1).横木编荜以为门户。喻简陋的房屋。常借指平民和隐士的居室。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时二公之力,不能违众,遂令斯生沉抑衡蓽,齿渐桑榆,而韦布不改。”《宋书·隐逸传·戴颙》:“志託丘园,自求衡蓽,恬静之操,久而不渝。”
(2).用作自谦之辞。犹言寒舍。 宋 王禹偁 《赠别鲍秀才序》:“﹝ 鲍生 ﹞缝掖而来,光我衡蓽,风骨俊茂,言论闲雅,非风尘之人。”
词语解释:衡尺  拼音:héng chǐ
(1).评量。 唐 孙棨 《〈北里志〉序》:“其分别品流,衡尺人物,应对非次,良不可及。”
(2).喻铨选人才的官职。 隋 江总 《让吏部尚书表》:“内侍帷扆,入尸衡尺。”《梁书·张缵传》:“﹝ 张纘 ﹞为表曰:‘自出守股肱,入尸衡尺,可以仰首伸眉,论列是非者矣。’”
词语解释:衡轭  拼音:héng è
亦作“ 衡扼 ”。亦作“ 衡枙 ”。
(1).车辕前的横木和架在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曲木。《庄子·马蹄》:“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成玄英 疏:“衡,辕前横木,缚軛者也。扼,叉马颈木也。”《淮南子·修务训》:“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蹏,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轡衔,虽歷险超壍弗敢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鴟梟鸣衡枙,豺狼当路衢。”
(2).比喻控制;束缚。《文选·曹冏〈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毕志於衡軛之内。” 李善 注:“言王者之御羣臣,犹人之御牛马,故以衡軛喻焉。” 李大钊 《今与古》:“但他认古人的权威,于科学进步上是一致命的障碍,故亦努力于解除古人权威的衡轭。”
词语解释:衡才  拼音:héng cái
谓铨选人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前辈鉅公,衡才公正如此。”
词语解释:衡平  拼音:héng píng
谓掌管,治理。《汉书·王莽传上》:“今太皇太后比遭家之不造,委任 安汉公 宰尹羣僚,衡平天下。”
词语解释:衡谭  拼音:héng tán
汉 匡衡 和 张谭 的并称。 宋 陈与义 《次韵王尧明郊祀显相之作》:“奏书初不待 衡 谭 ,奠璧都南万玉参。” 胡穉 笺注引《汉书·郊祀志》:“ 成帝 即位,丞相 匡衡 、御史大夫 张谭 奏言:‘帝王之事,莫重於郊祀。祭天於南郊,瘞地於北郊。’”
词语解释:衡计  拼音:héng jì
衡量计算。 明 陈子龙 《议财用》:“夫节省之道,必得身在事中者,首尾衡计,而见其有餘之处,然后从而节之。”
词语解释:衡权  拼音:héng quán
称物之具。《管子·君臣上》:“吏嗇夫尽有訾程事律,论法辟、衡权、斗斛、文劾,不以私论,而以事为正。”《汉书·律历志上》:“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
词语解释:衡轴  拼音:héng zhóu
(1).古代天文仪器的转轴。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璣旋轮转,而衡轴犹执其中。” 唐 杨炯 《浑天赋》:“验之以衡轴,考之以枢机。”
(2).比喻中枢要职。《陈书·后主纪》:“宾礼诸公,唯寄情於文酒;昵近羣小,皆委之以衡轴。”《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 敏中 端厚愷悌,善处繁剧,累在衡轴,门无私謁。”
词语解释:衡任  拼音:héng rèn
谓两轭之间的着力处。《周礼·考工记·輈人》:“衡任者,五分其长,以其一为之围。” 郑玄 注:“衡任者,谓两軛之间也。” 贾公彦 疏:“两厄(軛)之间,则当輈颈之处,费力之所者也。”
词语解释:衡雍  拼音:héng yōng
古地名。 春秋 时属 郑 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甲午,至于 衡雍 ,作王宫于 践土 。” 杜预 注:“ 衡雍 , 郑 地。” 杨伯峻 注:“其地当今 河南省 原阳县 西, 践土 东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晋文公 ﹞罢 宋 围,还与 荆 人战 城濮 ,大败 荆 人,返为 践土 之盟,遂成 衡雍 之义。”《吕氏春秋·简选》:“反 郑 之埤,东 衞 之亩,尊天子於 衡雍 。”
词语解释:衡薄  拼音:héng báo
指杜衡丛生之地。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践椒涂之郁烈,步衡薄而流芳。” 晋 张协 《七命》:“遡蕙风於衡薄,眷椒涂於瑶臺。”
词语解释:衡飙  拼音:héng biāo
狂风;肆虐的暴风。 唐 卢照邻 《病梨树赋》:“怯衡颷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
词语解释:衡盖  拼音:héng gài
车辕前端的横木和车上的伞盖。亦借指车。《魏书·彭城王勰传》:“冒兹炎蒸,衡盖飘颻,经略踰时,必有亏损。”《魏书·崔光传》:“虽渐中秋,餘热尚蒸,衡盖往还,圣躬烦倦。”
词语解释:衡玑  拼音:héng jī
古时观测天象的仪器。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四十:“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璣。” 黄节 注:“《尚书》曰:‘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传》曰:‘璿,美玉。璣衡,王者正天文之器,可运转者。’”
词语解释:衡楚  拼音:héng chǔ
指 楚 地。 衡山 在古 楚 地,故称。 南朝 梁 沉约 《夕行闻夜鹤诗》:“势逐疾风举,求温向 衡楚 。”《隋书·音乐志上》:“大定 扬 越 ,震威 衡楚 。”
词语解释:衡文  拼音:héng wén
(1).品评文章。特指主持科举考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李温陵相》:“物情既不附,大权又不关,寒暑闭门,更无一人窥其庭。即其衡文所首举,已在词林登坊局者,更对众訕詈之,以明大义灭亲。” 清 刘大櫆 《前工部左侍郎张公墓志铭》:“上尝称公谨飭,屡畀以衡文之任。”《儒林外史》第三回:“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
(2).泛指评选文章。 鲁迅 《集外集·选本》:“纵使选者非常胡涂,如《儒林外史》所写的 马二先生 ,游 西湖 漫无准备,须问路人,吃点心又不知选择,要每样都买一点,由此可见其衡文之毫无把握罢。”
词语解释:衡灊  拼音:héng qián
见“ 衡潜 ”。
词语解释:衡潜  拼音:héng qián
亦作“ 衡灊 ”。 衡山 和 潜山 的并称。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一:“惜哉 秦 汉 君,黄屋上 衡 潜 。” 宋 范成大 《天柱峰》诗序:“ 天柱 本在 衡山 ,自 黄帝 时即以 灊山 辅南岳, 汉 氏因之,遂寓其祭于 灊 天柱山 。 衡 灊 盖皆有 天柱 ,而 灊 名特彰。”
词语解释:衡柄  拼音:héng bǐng
(1).衡文之权。《旧唐书·令狐滈传》:“伏缘已逼礼部试期,便令就试。至於与夺,出自主司,臣固不敢挠其衡柄。”
(2).相权。亦指掌相权。《新唐书·杜亚传》:“ 鸿渐 为 山南 剑南 副元帅, 亚 与 杨炎 为判官。再迁諫议大夫。 亚 自以当衡柄,悒悒不悦。”
词语解释:衡宰  拼音:héng zǎi
指宰相。《后汉书·文苑传下·郦炎》:“ 絳灌 临衡宰,谓 谊 崇浮华。贤才抑不用,远投 荆 南 沙 。”参见“ 宰衡 ”。
词语解释:宰衡  拼音:zǎi héng
(1).《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 高庙 ,加 安汉公 号曰‘宰衡’。”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周公 为太宰, 伊尹 为阿衡,采 伊 周 之尊以加 莽 。”后以指宰相。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宰衡以干戈为儿戏,縉绅以清谈为庙略。” 唐 李白 《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诗:“赖得契宰衡,持钓慰风俗。”
(2).作动词。指为相。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李右辖抑神致雨二异》:“以公异日当宰衡天下,故敢求决于公。”
词语解释:衡璜  拼音:héng huáng
珩与璜。亦泛指佩玉。《礼记·月令》“服仓玉” 汉 郑玄 注:“凡所服玉,谓冠饰及所珮者之衡璜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圜丘歌》:“揖让展礼,衡璜节步。”《周礼·天官·玉府》“佩玉” 唐 贾公彦 疏:“案《毛诗传》:‘衡璜之外,别有琚瑀。’”
词语解释:衡笄  拼音:héng jī
横簪。《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 孙诒让 正义:“案《续汉志》:‘ 汉 世簪制左右各一,横簪之。’……衡笄即《续汉志》所云横簪。”
词语解释:衡缩  拼音:héng suō
犹纵横。 宋 曾巩 《道山亭记》:“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
词语解释:衡纪  拼音:héng jì
即玉衡星。亦借指北斗星。《文选·谢惠连〈捣衣〉诗》:“衡纪无淹度,晷运倏如催。” 张铣 注:“衡纪,玉衡星也。” 唐 司空图 《王纵追述碑》:“虽 荆州 罢市,衡纪屡迁,而 蜀郡 奉祠,謌謡未息。”
词语解释:衡量  拼音:héng liáng
衡器和量器。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散府库,毁符节,撤关梁,掊衡量。” 章炳麟 《文学说例》:“夫世无衡量筹算,则人之计数,固以指尔。”
(1).比较;评定。 清 黄宗羲 《明儒学案序》:“奈何今之君子,必欲出於一途,剿其成説以衡量古今,稍有异同,即詆之为离经畔道。” 清 王士禛 《居易录》卷下:“旧例分南北中卷,衡量可谓至平。” 秦牧 《长街灯语·农民作家和他的妻子》:“劳动人民总是用劳动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
(2).考虑;斟酌。 王统照 《春花》三:“一个人如真有决心能抛开一切,去为他的思想找出路,只要经过自己的确实的衡量,别人有什么权利去反对?”
词语解释:衡钧  拼音:héng jūn
喻相位。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度彼四方,孰乐可据?顾瞻衡钧,将举以付。” 宋 王明清 《挥麈录》卷三:“ 韩王 以 开宝 六年八月免相,至 太平兴国 六年九月,始再秉衡钧。”
词语解释:衡县
秤锤
词语解释:衡荜
横木编荜以为门户
词语解释:衡决  拼音:héng jué
(1).横裂,不衔接。 汉 贾谊 《治安策》:“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清 曾国藩 《复陈右铭太守书》:“一篇之内,端绪不宜繁多……否则首尾衡决,陈义芜杂,兹足戒也。”
(2).引申为混杂;纷乱。 宋 叶适 《奏议·纪纲三》:“以 神宗 之厉志有为,终於举措衡决,变法则为伤民,开边则为生事。” 明 杨慎 《古文参同契序》:“其书散乱衡决,后之读者,不知孰为经,孰为註。”
词语解释:衡仪  拼音:héng yí
公平的法规。《管子·君臣上》:“朝有定度衡仪,以尊主位。” 尹知章 注:“衡,正。”
词语解释:衡听  拼音:héng tīng
犹兼听,不偏听。《荀子·致仕》:“衡听、显幽、重明、退姦、进良之术:朋党比周之誉,君子不听……货财禽犊之请,君子不许。” 杨倞 注:“衡,平也。谓不偏听也。” 宋 叶适 《除秘阁修撰谢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至公衡听,兼爱曲成。”
词语解释:衡厄  拼音:héng è
喻束缚;压迫。厄,通“ 軛 ”。 郭沫若 《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现代 中国 是从帝国主义与封建统治的双重衡厄之下挣扎起来,争求着她的独立生存、自由平等的。”参见“ 衡軛 ”。
词语解释:衡轭  拼音:héng è
亦作“ 衡扼 ”。亦作“ 衡枙 ”。
(1).车辕前的横木和架在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曲木。《庄子·马蹄》:“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成玄英 疏:“衡,辕前横木,缚軛者也。扼,叉马颈木也。”《淮南子·修务训》:“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蹏,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轡衔,虽歷险超壍弗敢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鴟梟鸣衡枙,豺狼当路衢。”
(2).比喻控制;束缚。《文选·曹冏〈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毕志於衡軛之内。” 李善 注:“言王者之御羣臣,犹人之御牛马,故以衡軛喻焉。” 李大钊 《今与古》:“但他认古人的权威,于科学进步上是一致命的障碍,故亦努力于解除古人权威的衡轭。”
词语解释:衡准  拼音:héng zhǔn
犹准绳,标准。 明 王廷相 《石龙书院学辩》:“ 仲尼 之教,万世衡準。”
喻标准。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衡准失平,匪君不直。”
词语解释:衡扼  拼音:héng è
见“ 衡軛 ”。
词语解释:衡轭  拼音:héng è
亦作“ 衡扼 ”。亦作“ 衡枙 ”。
(1).车辕前的横木和架在马颈上用以拉车的曲木。《庄子·马蹄》:“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 成玄英 疏:“衡,辕前横木,缚軛者也。扼,叉马颈木也。”《淮南子·修务训》:“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跳跃扬蹏,翘尾而走,人不能制……及至圉人扰之,良御教之,掩以衡扼,连以轡衔,虽歷险超壍弗敢辞。”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鴟梟鸣衡枙,豺狼当路衢。”
(2).比喻控制;束缚。《文选·曹冏〈六代论〉》:“使夫廉高之士,毕志於衡軛之内。” 李善 注:“言王者之御羣臣,犹人之御牛马,故以衡軛喻焉。” 李大钊 《今与古》:“但他认古人的权威,于科学进步上是一致命的障碍,故亦努力于解除古人权威的衡轭。”
词语解释:衡抗  拼音:héng kàng
抗衡。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举六代、 江 左之音,率《子夜》《前溪》之类,了无一语丈夫风骨,恶能衡抗北人。”
词语解释:衡石量书  拼音:héng shí liàng shū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 衡石程书 ”。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衞士传餐,亦无益也。” 明 李贽 《答周柳塘》:“衞士传餐,衡石程书,如此其敬且勤也,奈何一再世而遂亡也耶?”
词语解释:衡水  拼音:héng shuǐ
古水名。 浊漳水 的一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 百尺沟 东南散流,逕 歷乡 东,西南入 泜湖 ,东注 衡水 也。”
词语解释:衡樊  拼音:héng fán
衡门与樊篱。指简陋的房舍。《宋书·明帝纪》:“其有贞栖隐约,息事衡樊,凿坏遗荣,负钓辞聘,志恬江海,行高尘俗者,在所精加搜括,时以名闻。”
词语解释:衡潜  拼音:héng qián
亦作“ 衡灊 ”。 衡山 和 潜山 的并称。 宋 王安石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诗之一:“惜哉 秦 汉 君,黄屋上 衡 潜 。” 宋 范成大 《天柱峰》诗序:“ 天柱 本在 衡山 ,自 黄帝 时即以 灊山 辅南岳, 汉 氏因之,遂寓其祭于 灊 天柱山 。 衡 灊 盖皆有 天柱 ,而 灊 名特彰。”
词语解释:衡游  拼音:héng yóu
谓横渡。《楚辞·刘向〈九叹·离世〉》:“遵江曲之逶移兮,触石碕而衡游。” 王逸 注:“言己愿循江水逶移而行,反触石碕而復横流,所为无可也。”
词语解释:衡流  拼音:héng liú
(1).横穿水流。《左传·哀公十七年》:“ 衞侯 贞卜,其繇曰:‘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
(2).铨选人才的品官。流,流品。 南朝 陈 徐陵 《在吏部尚书答诸求官人书》:“非欲令君作此怨诉,但既忝衡流,应须粉墨,庶其允当,无负朝寄耳。”
词语解释:衡栿  拼音:héng fú
横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二门衡栿之上,皆刻云龙风虎之状。”
词语解释:衡校  拼音:héng xiào
谓品评考核。 清 曾国藩 《苗先簏墓志铭》:“督学使者争欲致之幕下,与共衡校。”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四:“令考官於第三场悉心衡校。”
词语解释:衡梠  拼音:héng lǚ
屋檐的横木。比喻微才。 宋 沉括 《谢转运启》:“侏儒衡梠之至微,收罗藴崇而不弃。”
词语解释:衡梁  拼音:héng liáng
架屋的横梁。比喻重任。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臣官逢昌世,运惭时明,频烦紫渥,绸繆璿命,身薄施厚,感厉愈深,遂负机绳之託,猥集衡梁之任。”
词语解释:衡短论长  拼音:héng duǎn lùn cháng
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申郑》:“末学肤受,本无定识,从而抑扬其间,妄相拟议,遂与比类纂辑之业同年而语,而衡短论长,岑楼寸木且有不敌之势也,岂不诬哉?”
词语解释:衡直  拼音:héng zhí
犹衡从。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亭臺花木,皆出其目营心匠,故逶迤衡直,闓爽深密,皆曲有奥思。”参见“ 衡从 ”。
词语解释:衡从  拼音:héng cóng
纵横。《诗·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宋 范成大 《灵山口》诗:“陵高类登天,斗下剧窥井。衡从十里近,底用许多岭?” 明 高攀龙 《武林游记》:“峰高不逾数十寻,而怪石壁削,若骇豹蹲狮,衡从偃仰,益玩益奇。”
词语解释:衡石程书  拼音:héng shí chéng shū
见“ 衡石量书 ”。
词语解释:衡石量书  拼音:héng shí liàng shū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 衡石程书 ”。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衞士传餐,亦无益也。” 明 李贽 《答周柳塘》:“衞士传餐,衡石程书,如此其敬且勤也,奈何一再世而遂亡也耶?”
词语解释:衡定  拼音:héng dìng
(1). 南朝 梁 衡山侯 萧恭 和 定襄侯 萧祗 的并称。《南史·张缵传》:“ 定襄侯 祗 无学术,颇有文性,与兄 衡山侯 恭 俱为皇太子爱赏。时 纘 从兄 謐 聿 并不学问,性又凡愚。 恭 祗 尝预东宫盛集,太子戏 纘 曰:‘丈人 謐 聿 皆何在?’ 纘 从容曰:‘ 纘 有 謐 聿 ,亦殿下之 衡 定 。’”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官名地名从省》:“六朝人称…… 定襄侯 祗 、 衡山侯 恭 为 衡 定 。”
(2).犹评定。 郭沫若 《斥反动文艺》:“今天是人民的革命势力与反人民的反革命势力作短兵相接的时候,衡定是非善恶的标准非常鲜明。”
词语解释:衡牧  拼音:héng mù
林衡与牧正。古代掌山林与畜牧之官。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供粒食与浆饮,谢工商与衡牧。”
词语解释:衡巷  拼音:héng xiàng
平民居住的里巷。泛指民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德行积于衡巷,忠贞尽于事君。”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旌賁丘园,采拾衡巷。” 宋 欧阳修 《乞罢政事第三表》:“至於赖天地保全之力,脱风波险陷之危,使臣散髮林丘,幅巾衡巷,以此没地,犹为幸民。”
词语解释:衡器  拼音:héng qì
称重量的器具。如秤、天平。
词语解释:衡情酌理  拼音:héng qíng zhuó lǐ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词语解释:衡服  拼音:héng fú
指古 衡州 地区。因远离王畿,故称“衡服”。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让右将军荆州刺史表》:“改册 湘 区,分瑞 衡 服。” 南朝 陈 徐陵 《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咸克凶渠,以保 衡 服。” 吴兆宜 注引《陈书·欧阳頠传》:“时 湘 衡 界五十餘洞不宾,勑令 衡州 刺史 韦粲 讨之, 粲 委 頠 为都督,悉皆平殄。”
共11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