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9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十袭沿袭祖袭冲袭趣袭驰袭钞袭淹袭
什袭缇袭拾袭诱袭冒袭鱼鳞杂袭抄袭板袭
相袭三袭偷袭传袭葺袭东抄西袭扰袭急袭
世袭因袭依袭降袭踏袭应袭攻袭强袭
袭袭蹈袭追袭代袭践袭伏袭摹袭尸袭
一袭重袭奔袭贸袭踵袭允袭慕袭称袭
杂袭循袭夜袭胎袭递袭逆袭搀袭嗣袭
暗袭掩袭剽袭韬袭郡袭侵袭潜袭积袭
承袭八袭讨袭韫袭迎袭桡袭掠袭突袭
远袭珍袭荫袭公袭进袭铦袭成袭空袭

词语解释:十袭  拼音:shí xí
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宋 欧阳修 《谢赐〈汉书〉表》:“十袭珍藏,但誓传家而永寳。” 宋 陈师道 《谢寇十一惠端砚》诗:“琢为时样供翰墨,十袭包藏百金贵。” 宋 杨万里 《三辰砚屏歌》:“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公当十袭古锦帊,如何传翫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词语解释:什袭  拼音:shí xí
重重包裹,谓郑重珍藏。什,十。 宋 张守 《跋〈唐千文帖〉》:“此书无一字刓缺,当与 夏 璜 赵 璧,什袭珍藏。” 明 何景明 《刘武选百鸟图》诗:“什袭翻令锦绣轻,百年转见丹青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设当日赠我万鎰之宝,直须卖作富家翁耳。什袭而甘贫贱,何为乎?” 茅盾 《子夜》九:“仿佛拿珍贵的珠宝在人面前夸耀一番,便又什袭藏好了似的。”
词语解释:相袭  拼音:xiāng xí
(1).因循;先后沿袭。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圣帝明王,累起相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虽復道极数殫,终然相袭,而日新其采者,必超前辙焉。” 元 陈栎 《勤有堂随笔》:“世俗相袭称 朱子 为 文公先生 ,繆甚。”《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世衰俗敝,淫风相袭。 齐公 乱妹, 新臺 娶媳。”
(2).相连;重迭。 晋 潘岳 《西征赋》:“街衢如一,庭宇相袭。” 明 皇甫冲 《于岩石上眺东西两湖》诗:“倚策眺两湖,波光涣相袭。”
词语解释:世袭  拼音:shì xí
(1).世代继承爵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汉 国 参 之后”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曹参 以功封 平阳侯 ,世袭爵土。”《红楼梦》第一○七回:“但身系世袭职员,罔知法纪,私埋人命,本应重治,念伊究属功臣后裔,不忍加罪,亦从宽革去世职。”
(2). 清 制凡爵位世袭都限定世数,其不限次的前加“世袭罔替”字样,以示区别。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台湾之役》:“因封 大纪 为一等 嘉义伯 ,世袭罔替,赐银一万两。”
词语解释:袭袭  拼音:xí xí
(1).套套;件件。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赴试》:“脱却泥途,蚤上金臺。緑衣袭袭称身裁,朱提鑠鑠生光彩。”
(2).阵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愁欹单枕,夜深无寐,袭袭静闻沉屑。” 郁达夫 《访担风于蓝亭蒙留饭席上分题得“雪中梅”限微韵》:“ 林 氏山花香袭袭, 谢 家庭院絮霏霏。”
(3).和煦貌。袭,通“ 习 ”。
词语解释:一袭  拼音:yī xí
(1).一身,一套。《汉书·叔孙通传》:“﹝ 二世 ﹞乃赐 通 帛二十疋,衣一袭,拜为博士。” 颜师古 注:“一袭,上下皆具也,今人呼为一副也。” 晋 王嘉 《拾遗记·燕昭王》:“赐 甘需 羽衣一袭,表其墟为‘明真里’也。”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蒙恩赐金紫》诗:“面蒙君赐自龙墀,谁是还乡一袭衣。”《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两个童子请他进食。食毕,復请他到便室具汤沐浴,进新衣一袭。” 张承志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有一天夜里,我梦见一个白发飘拂的老奶奶,身穿一袭古铜色的 蒙古 袍子。”
(2).一重。《通雅·算数》:“凡一重谓之一袭,不独衣称袭也。<文选>‘应门八袭’,又‘十袭珍藏’,皆谓重数也。”
词语解释:杂袭  拼音:zá xí
众多而重迭貌。《汉书·蒯通传》:“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颜师古 注:“杂袭,犹杂沓,言相杂而累积。”《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垂条扶疏,落英幡纚……杂袭累辑,被山缘谷。”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相重被也。”《后汉书·五行志一》:“家有数侯,子弟列布州郡,宾客杂袭腾翥。”《文选·左思〈吴都赋〉》:“累积而增益,杂袭错繆。” 刘逵 注:“杂袭,重叠也。”
词语解释:暗袭  拼音:àn xí
(1).暗中袭击;暗中侵袭。 唐 杨巨源 《赠邻家老将》诗:“寇深争暗袭,关迥勒春防。” 元 萨都剌 《洞房曲》:“峭寒暗袭云蓝綺,蛟帐愔愔夜如水。”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虽是 俄国 诗人的‘五月天气’,晚寒还暗袭行人的衣袂。”
(2).暗中因袭。 清 王夫之 《老庄申韩论》:“於 老 庄 则远之惟恐不夙,於 申 韩 则暗袭其所为而阴挟其心。”
词语解释:承袭  拼音:chéng xí
(1).继承。《后汉书·质帝纪》:“ 孝安皇帝 承袭统业。”《宣和书谱·唐宣宗》:“故诸宗承袭 太宗 之学,皆以翰墨流传。”《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今有幼子 蔡续 ,合当归宗,俟其出效承袭。” 清 吴振棫 《养吉斋丛录》卷一:“八旗世职袭次完时,有赏恩骑尉承袭罔替之例, 汉 世职则否。”
(2).指沿袭。
词语解释:远袭  拼音:yuǎn xí
远道袭击。《周书·文帝纪下》:“贼在近,捨而远袭,事若蹉跌,悔无及也。”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 太祖 扶危济倾,经纶夷阻,报君之耻,远袭 平原 。”
词语解释:沿袭  拼音:yán xí
依照旧例行事。语出《礼记·乐记》:“五帝殊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陈书·儒林传·沉文阿》:“若此数事,未闻於古,后相沿袭,至 梁 行之。” 徐特立 《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
词语解释:缇袭  拼音:tí xí
犹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后汉书·应劭传》“ 宋 愚夫亦宝燕石” 李贤 注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燕石 梧臺 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 周 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俛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后因谓郑重珍藏为“緹袭”。《晋书·挚虞传》:“ 燕 石緹袭以华国兮, 和 璞遥弃於 南荆 。”
词语解释:三袭  拼音:sān xí
(1).指三者相合。《国语·周语下》:“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谁?且其梦曰:‘必 驩 之孙,实有 晋国 。’其卦曰:‘必三取君於 周 。’其德又可以君国,三袭焉。” 韦昭 注:“袭,合也。三合:德、梦、卦也。”
(2).三重。多指宫观的三重门。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孤嶝横插,洞穴斜经;千丈万仞,三袭九成。” 唐 刘宪 《奉和幸三会寺应制》诗:“下輦登三袭,褰旒望九垓。”《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王宫有三袭门,皆饰异宝。中门中有金巨称一,作金人立,其端属十二丸,率时改一丸落。”
词语解释:因袭  拼音:yīn xí
(1).沿袭;前后相承。《史记·龟策列传序》:“ 孝文 孝景 因袭掌故,未遑讲试。” 晋 陆机 《拟东城一何高》诗:“寒暑相因袭,时逝忽如頽。”
(2).保守;守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新的世故》:“须知年龄尊卑,是乃父乃祖们的因袭思想,在新的时代是最大的阻碍物。” 邹韬奋 《经历》四九:“她认为这种因袭陈腐的思想是人们所应当注意纠正的。”
词语解释:蹈袭  拼音:dǎo xí
因循;沿袭。 宋 梅尧臣 《读裴如晦〈万里集〉书其后》诗:“其诗二百篇,文字必己立,定应侔前人,未尝有蹈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时典试者虑熟题有蹈袭弊,力反常经。”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没有巩固的和平与团结,没有人民的动员,抗战的前途便会蹈袭 阿比西尼亚 的覆辙。”
词语解释:重袭  拼音:zhòng xí
(1).一层又一层,重迭。《淮南子·主术训》:“闺门重袭,以避姦贼。”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使面黝而黑丑,垢重袭而覆部,占射之者,十而失九。”
(2).比喻修身严谨。《吕氏春秋·贵信》:“信而又信,重袭於身,乃通於天。”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谚曰:‘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
(3).犹蹈袭。《诗刊》1978年第3期:“如果重袭别人用烂了的老套子,那么就不可能造成诗味和特色。”
词语解释:循袭  拼音:xún xí
沿袭,因袭。 宋 费衮 《梁溪漫志·时政记》:“然循袭一季之例,或半年始送著作,往往愆期,妨于修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今借服者悉许佩鱼,但以借紫借緋入衔,当是循袭未许佩鱼之製。”
词语解释:掩袭  拼音:yǎn xí
(1).突然袭击。《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内相掩袭。” 李善 注:“《左氏传》曰:‘凡师轻曰袭。’ 杜预 曰:‘掩其不备也。’”《晋书·慕容垂载记》:“臣息 农 收集故营,以备不虞,而 石越 倾 鄴城 之众,轻相掩袭,兵阵未交, 越 已陨首。” 宋 李纲 《与吕安老提刑书》:“今兹水涸,正可掩袭。”
(2).承袭。 章炳麟 《与邓实书》:“ 王壬秋 可谓游於其藩,犹多掩袭声华,未能独往。”
(3).犹风靡。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二节:“当时道家言极盛,全国为所掩袭,莫能夺之。”
词语解释:八袭  拼音:bā xí
犹言八重。《文选·张协〈七命〉》:“应门八袭,琁臺九重。” 李善 注引 郭璞 《尔雅》注曰:“袭犹重也。”《隋书·音乐志上》:“开我八袭,闢我九重。”
词语解释:珍袭  拼音:zhēn xí
珍藏。 明 宋濂 《恭题御书赐蕲春侯卷后》:“乃命良工用黄綾玉轴装潢成卷,珍袭以示子孙。” 清 钱泳 《履园丛话·古迹·桐柏宫》:“ 吴越国 王所捨铜像天尊十位……歷代珍袭供奉。”
词语解释:祖袭  拼音:zǔ xí
效法,因袭。《魏书·礼志四》:“去圣久远,典仪殊缺,时移俗易,物随事变,虽经贤哲,祖袭无改。”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 檀 谢 七君,并祖袭 颜延 ,欣欣不倦,得士大夫之雅致乎?” 明 杨慎 《丹铅总录·琐语》:“ 苏老泉 诗:‘佳节每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白乐天 诗有‘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之句, 老泉 未必祖袭,盖偶同耳。”《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推测 何瓦琴 读史至此……为 虞翻 的其人其言大为感动,便祖袭其意,将‘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无恨’,很自然地翻成‘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上联了。”
词语解释:拾袭  拼音:shí xí
重重包裹。 宋 王迈 《墨歌寄林明叔》诗:“昔我得之於异人,使我拾袭藏为珍。”
词语解释:偷袭  拼音:tōu xí
趁敌不备,突然袭击。 峻青 《秋色赋·敬礼!光荣的海防战士》:“因为他们知道鬼鬼祟祟的敌人,总是在恶劣的天气里进行偷袭的。” 徐怀中 《西线轶事》:“审讯结果,他承认自己是青年冲锋队员,供出敌人准备当天夜里来偷袭指挥所。”
词语解释:依袭  拼音:yī xí
因袭。
词语解释:追袭  拼音:zhuī xí
追赶袭击。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三折:“这廝不识咱运机,将人来紧追袭。”《洪秀全演义》第四四回:“ 李秀成 引大军随后追袭,沿途奋击。”《花城》1981年第3期:“﹝我﹞也观察到黑甲虫怎样躲过啄木鸟的追袭,成片地吃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词语解释:奔袭  拼音:bēn xí
(1).迅急而至。 宋 楼钥 《求仲抑招游山归途遇雨》诗:“衝泥上湖船,雨阵遽奔袭。”
(2).今指向距离较远的敌人迅速进军,攻其不备。 孙犁 《村落战》:“接到命令,跑步去奔袭城关。”
词语解释:夜袭  拼音:yè xí
夜间袭击。《后汉书·南匈奴传》:“降 胡 五六百人夜袭 师子 。”《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布 有别屯在 濮阳 西四五十里, 太祖 夜袭,比明破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何经文》:“ 经文 即扬言,吾且令士卒攀厓夜袭,而阴市羊数百头。” 许世友 《万源保卫战》:“白天要指挥部队冲杀,晚上要研究战术,等到派出去侦察和夜袭的同志带回来了情报和俘虏,天也亮了。”
词语解释:剽袭  拼音:piāo xí
抄袭。 宋 欧阳修 《绛守居园池》诗:“孰云己出不剽袭,句断欲学《盘庚》书。” 明 方孝孺 《与赵伯钦书》之一:“故圣贤文辞非有大过於今人,其所以不可及者,造道深而自得者远,恒言卑论亦可为后世法,非剽袭以为説者之浅也。” 闻一多 《致梁实秋》:“民国大学学生课艺中竟有全段剽袭者。”
词语解释:讨袭  拼音:tǎo xí
谓用兵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三国志·魏志·傅嘏传》:“乘衅讨袭,无劳远费,此军之急务也。”《唐律·职制·漏泄大事》:“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大事,谓潜谋讨袭及收捕谋叛之类。” 唐 张说 《敕瀚海军使盖嘉运书》:“向若 安西 出兵,船虚讨袭, 碎叶 逋丑,皆可成擒。”
词语解释:荫袭  拼音:yīn xí
旧时因先辈有功,子孙受庇荫而承袭官爵。《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母图亲儿荫袭,故当父方死之时,计令臣弟 李承祖 十岁孩儿,亲往战场,寻父遗骨。陷之死地,以图己私。”《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荫袭出身,做到按察司。” 许地山 《换巢鸾凤·歌声》:“他底祖上,不晓得在那一代有了战功,给他荫袭一名轻车都尉。”
词语解释:冲袭  拼音:chōng xí
犹侵袭。《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琼山县第一区红旗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同自然灾害和同资本主义思想作斗争中巩固起来了》:“用稻草做了‘牛衣’给牛披上,同时修建牛舍,也都避过了寒流的冲袭。”
词语解释:诱袭  拼音:yòu xí
诱骗袭取。 唐 吕温 《繇鹿赋》:“彼美 酈生 ,既为交亲,诱袭军印,岂无他人。”
词语解释:传袭  拼音:chuán xí
传授承袭。《后汉书·鲜卑传》:“自 檀石槐 后,诸大人遂世相传袭。”《周书·任果传》:“ 果 请入朝, 太祖 许之。以其方隅首望,早立忠节,乃进爵 安乐郡公 ,赐以铁券,听世相传袭。”《朱子语类》卷一○一:“恐 文定 当来未有甚差,后来传袭节次讹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讳名﹞减损点画,犹之可也;至并其音而更之,使千古传袭,恬不知改,若 庄光 之为 严光 , 玄武 之为 真武 也,可乎?”
词语解释:降袭  拼音:jiàng xí
降等承继爵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公降袭次第》:“其亲、郡王皆世袭罔替,贝勒以下皆降袭。”
词语解释:代袭  拼音:dài xí
谓子孙以先人功勋而承袭其官爵。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伏奉詔旨,许臣等子代袭刺史者,恩覃延世,代袭专城,命虽已行,事则非次,苟无言而冒宠,则后嗣以罹殃。”
词语解释:贸袭  拼音:mào xí
谓案情复杂而长期积压未了结。《宋书·孝武帝纪》:“其考讁贸袭,在 大明 七年以前,一切勿治。”
词语解释:胎袭  拼音:tāi xí
犹胎息。 朱自清 《陶诗的深度》:“考 渊明 引用《论语》诸处,除了字句的胎袭,不外‘游好在六经’,‘忧道不忧贫’两个意思。”参见“ 胎息 ”。
词语解释:胎息  拼音:tāi xī
(1).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后汉书·方术传下·王真》:“年且百岁,视之面有光泽,似未五十者。自云:‘周流登五岳名山,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嗽舌下泉咽之。’” 李贤 注引《汉武内传》:“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习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坐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且説 张果 是 帝尧 时一个侍中,得了胎息之道,可以累日不食,不知多少年岁。”
(2).指气息;呼吸。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则以前药復滴於鼻,须臾忽苏,黎明则胎息续矣。” 宋 范成大 《石湖书事》诗:“兀坐胎息匀,不觉清梦熟。”
(3).犹师承;效法。 清 纪昀 《〈陈后山诗钞〉序》:“然胎息古人,得其神髓,而不掩其性情,此 后山 之所以善学 杜 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舍人( 谭莹 ) 乐志堂 集文诗略,亦多胎息六朝之作。” 茅盾 《民间、民主诗人》:“最近, 马凡陀 的胎息于‘吴歌’的新诗,也颇值得称赏。”
词语解释:韬袭  拼音:tāo xí
珍藏。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八四:“琅函锦篋深韜袭,留付 松阴 后辈看。”
词语解释:韫袭  拼音:yùn xí
犹珍藏。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殷文圭》:“负鱼目唐突之惭,窃碔砆韞袭之滥,所谓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词语解释:公袭  拼音:gōng xí
国君死后敛尸的衣服。《礼记·杂记上》:“公袭: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积一,纁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一。朱緑带,申加大带於上。”
词语解释:趣袭  拼音:cù xí
急袭,快速攻击。
词语解释:冒袭  拼音:mào xí
(1).冒名承袭。《梁书·武帝纪上》:“是以冒袭良家,即成冠族,妄脩边幅,便为雅士。”
(2).盲目承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吕公 爱其制度之密,而伤 唐 人冒袭。”
词语解释:葺袭  拼音:qì xí
重迭貌。《文选·潘岳〈笙赋〉》:“或既往不反,或已出復入,徘徊布濩,涣衍葺袭。” 李善 注:“葺袭,重貌。”
词语解释:踏袭  拼音:tà xí
犹蹈袭。 丰子恺 《湖畔夜饮》:“因为他们往往爱用古典,踏袭传统,咬文嚼字,卖弄玄虚。”
词语解释:践袭  拼音:jiàn xí
犹蹈袭。 宋 文同 《成都府运判厅宴思堂记》:“今其所谓佐者之居,旧尝一切置之,寻废既復,亦践袭往制,回曲庳狭,不足以视清旷,讲燕休。” 元 李源道 《故宋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为文章,伟丽卓然天成,不践袭陈言宿説。”
词语解释:踵袭  拼音:zhǒng xí
犹沿袭。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政治所出,大抵踵袭卑陋,因於世俗而已。”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十:“ 英宗 遗言,免用宫嬪殉葬,此最盛德事…… 英宗 一言,前足以杜歷代之踵袭,后足以立万世之法程。” 清 赵翼 《大石佛歌》:“尔后踵袭遂流播,土木庄严日显赫。”
词语解释:递袭  拼音:dì xí
(1).轮流侵袭。《宋书·索虏传论》:“五胡递袭,翦覆诸华。” 南朝 梁 沉约 《改天监元年赦诏》:“门下,五精递袭,皇王所以受命,四海乐推, 殷 周 所以改物。”
(2).犹承袭。《周书·儒林传序》:“自兹以降,三微骤迁,五纪递袭,损益异术,治乱殊涂。”
词语解释:郡袭  拼音:jùn xí
谓承袭郡王之位。《红楼梦》第十五回:“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輀而进呢?”
词语解释:迎袭  拼音:yíng xí
谓迎面扑来。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五:“一踏上船,马上为一阵桂花的清香所迎袭。”
词语解释:进袭  拼音:jìn xí
进攻袭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南北议和·关于停战的清方档案》:“﹝ 清 军﹞五日之内退出原驻地方百里以外,只留巡警保卫地方。民军亦不得进袭。”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一:“ 日 寇不断的在进袭,不单是水陆并进,而是水陆空品进。”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九章第二节:“而塞外的 柔然 ,则随时在寻找进袭的机会。”
词语解释:驰袭  拼音:chí xí
奔袭。《晋书·桓温传》:“ 雄 遂驰袭 司马勋 , 勋 退次 女媧堡 。”
词语解释:鱼鳞杂袭  拼音:yú lín zá xí
见“ 鱼鳞杂遝 ”。
词语解释:鱼鳞杂遝  拼音:yú lín zá tà
亦作“ 鱼鳞襍遝 ”。亦作“ 鱼鳞杂袭 ”。 纷杂密集貌。《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襍遝,熛至风起。”《汉书·蒯通传》引此文,作“鱼鳞杂袭”, 颜师古 注曰:“杂袭犹杂沓,言相杂而累积。” 明 张居正 《襄阳府科第题名记》:“若鱼鳞杂遝,云合雾集,文学彬彬,可谓极盛。” 清 管同 《蒯通论》:“夫 秦 自 陈涉 以来,俊雄豪杰,鱼鳞杂袭,飊至而云起。”
词语解释:东抄西袭  拼音:dōng chāo xī xí
胡乱抄袭别人的文章。《文明小史》第三四回:“ 毓生 又会想法,把人家译就的西文书籍,东抄西袭,作为自己译的东文稿子,印出来,人家看得佩服。”
词语解释:应袭  拼音:yìng xí
承袭;沿袭。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答应长随……凡双月十六日,例有答应牌子,前往校场比试武职应袭。”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领侍卫府》:“每缺出时,移咨该旗,将应袭人员开送,引见补授。”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开元 尺度以十寸为尺,尺二寸为大尺, 五代 世时短,多相应袭,志无考也。”
词语解释:伏袭  拼音:fú xí
谓伏兵袭击。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圣人之谋不可见其象,不可知其情,临事而伐,故前无剽过之兵,后无伏袭之患。”
词语解释:允袭  拼音:yǔn xí
确实相合。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术解》:“臣仰观元象,俯察图记,龟兆允袭,必有迁都。”
词语解释:逆袭  拼音:nì xí
(1).谓防御时以小部队进行的反击。
(2).侵扰;侵袭。 茅盾 《动摇》三:“一个艳影,正对于他的可怜的灵魂,施行韧性的逆袭,像一个勇敢的苍蝇,刚把它赶走了,又固执地飞回原处来。”
词语解释:侵袭  拼音:qīn xí
侵入袭击;侵扰袭击。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四一:“会享受的人,屋里放上冰箱,院内搭起凉棚,他就会不受到暑气的侵袭。” 巴金 《秋》十七:“在这张桌上只有 觉新 不时想到过去,只有他会受到忧郁的侵袭。” 丁玲 《杜晚香》:“﹝那些黑熊、野猪、狼、狐﹞还时常偷跑到庄稼地里找寻食物,侵袭新主人。”
词语解释:桡袭  拼音:ráo xí
骚扰掩袭。《新唐书·韦皋传》:“九年,天子城 盐州 ,策虏且来橈袭,詔 皋 出师牵维之。”
词语解释:铦袭  拼音:xiān xí
犹恬惔。安静从容。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袭为上,勿美也。”今本《老子》作“恬惔为上”。参见“ 恬淡 ”。
词语解释:恬淡  拼音:tián dàn
亦作“ 恬惔 ”。亦作“ 恬倓 ”。
(1).清静淡泊。《老子》:“恬惔为上,胜而不美。”《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史记·秦本纪》:“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世说新语·排调》“攀龙附凤,并登天府”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敏 《头责子羽》:“子欲为恬淡也,则当如 老聃 之守一, 庄周 之自逸,廓然离欲,志陵云日。”
(2).多用以指不热中于名利。《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偃息於仁义之涂,恬惔於浩然之域。”《宋史·隐逸传·林逋》:“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位老爷,天性本就恬淡,更兼功名蹭蹬,未免有些意懒心灰。” 陈独秀 《敬告青年》:“ 欧 俗以横厉无前为上德, 亚洲 以闲逸恬淡为美风。”
词语解释:钞袭  拼音:chāo xí
抄袭。剽窃他人著作为己作。 清 戴名世 《与白蓝生书》:“互相钞袭,恬不为耻。”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三》:“讲天堂的远不及 六朝 方士的《十洲记》,讲地狱的也不过钞袭《玉历钞传》。” 胡适 《汪长禄先生来信》:“我怕的是一般根底浅薄的青年,动輒钞袭名人一两句话,敢于扯起幌子,便‘肆无忌惮’起来。”
词语解释:抄袭  拼音:chāo xí
(1).绕道袭击敌人。 元 尚仲贤 《气英布》第一折:“只消遣 彭越 抄袭 楚 军粮道, 项王 必亲击之。”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每逢抄袭埋伏,要约期会,虽一走卒,能按图心领其意,不致歧误。”
(2).窃取别人所作文字以为己作。《西湖佳话·白堤政迹》:“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红楼梦》第八四回:“那些童生都读过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自来所谓大家的文章,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东西?”
(3).谓不顾客观情况,照搬或沿用别人的思想、方法、经验等。 陶行知 《我们对于新学制草案应持之态度》:“建筑最忌抄袭;拿别人的图案来造房屋,断难满意。”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甚至于有人竟想抄袭基督教的制度来光复 孔 教。”
词语解释:扰袭  拼音:rǎo xí
骚扰性的袭击。 峻青 《黎明的河边·老交通员》:“初起我们还以为是我们的民兵进行扰袭,后来机枪大炮响成了一片,我们欢喜得跳起来了。”
词语解释:攻袭  拼音:gōng xí
袭击。 郭沫若 《行路难》中篇第二章:“蚊子一阵一阵地飞来攻袭。”
词语解释:摹袭  拼音:mó xí
模仿沿袭。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靳学颜》:“ 子愚 颇擅才华,集中有《七讽》《解嘲》等篇,类以作者自命。诗则古体摹袭前人,时有佳篇。”
词语解释:慕袭  拼音:mù xí
犹慕循。《后汉书·党锢传序》:“虽中兴在运, 汉 德重开,而保身怀方,弥相慕袭,去就之节,重於时矣。”参见“ 慕循 ”。
词语解释:慕循  拼音:mù xún
仰慕遵循。《汉书·地理志下》:“及 司马相如 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於世,乡党慕循其迹。”
词语解释:搀袭  拼音:chān xí
侵袭。 梁启超 《噶苏士传》第八节:“某敢断言曰:虽悉地狱 恒河 沙数之魔鬼来相搀袭,彼无如 匈牙利 何也。”
词语解释:潜袭  拼音:qián xí
偷袭。《三国志·魏志·牵招传》:“若欲潜袭,则山溪艰险,资粮转运,难以密办。”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御下》:“则乘不备而袭之,是之谓潜袭。”
词语解释:掠袭  拼音:lüè xí
(1).剽窃抄袭。《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荪楼〈宪法大纲刍议〉》:“至于宪法之重,则更不能专事掠袭,盖本根之制,万法由之故也。”
(2).犹飘拂。 许地山 《萤灯》:“玉簪和晚香玉底香气不时掠袭过来,更帮助了他们相爱底情。”
词语解释:成袭  拼音:chéng xí
整套。 唐 元稹 《葬安氏志》:“今视其篋笥,无盈餘之帛,无成袭之衣,无完里之衾。”
词语解释:淹袭  拼音:yān xí
掩袭。乘人不备而突然袭击。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第十章:“事未实行,而 云南 北伐军假道通过,深宵淹袭。”
词语解释:板袭  拼音:bǎn xí
刻板地抄袭。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 蒿庵 《八六子》云:‘罨重城,凄凄风雨,都来伴我孤征……’此词与 碧山 一篇格调近似,而用意各别,与板袭者不同。”
词语解释:急袭  拼音:jí xí
突然而迅猛的打击
词语解释:强袭  拼音:qiáng xí
强攻;用较大规模的兵力袭击
词语解释:尸袭  拼音:shī xí
替代。《商君书·赏刑》:“周官之人,知而訐之上者,自免於罪,无贵贱,尸袭其官长之官爵、田禄。”
词语解释:称袭  拼音:chēng xí
指成套的礼服。《后汉书·赵咨传》:“殯葬宅兆之期,棺椁周重之制,衣衾称袭之数,其事烦而害实,品物碎而难备。” 李贤 注:“衣单复具曰称。”
词语解释:嗣袭  拼音:sì xí
继承;承袭。《旧五代史·晋书·卢质传》:“ 武皇 厌代,其弟 克寧 握兵柄,有嗣袭之望。”
词语解释:积袭  拼音:jī xí
积累;沿袭。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珠玉重寳,积袭成山;锦绣文綵,满府有餘。”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大抵天下之事,因缘积袭,固有繫於人事,未必尽由天理。”
词语解释:突袭  拼音:tū xí
突然袭击;出其不意地快速攻击。 午星 《一个红军女游击战士》:“为了防备敌人的突袭,组织上叫我们女同志先上了山。”
词语解释:空袭  拼音:kōng xí
(1).用飞机、导弹等对敌方目标进行袭击。 杨朔 《木棉花》:“空袭刚过,我便爬上 越秀山 的 中山纪念塔 ,纵眺着烟瘴漠漠的整个 广州市 。”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前线童话》:“刚到不久,就突然遭到敌机的空袭。”
(2).指防空警报。 巴金 《憩园》二四:“我又问他公馆里的底下人是不是全要出城去躲警报,他说,放了‘空袭’以后,公馆里上上下下的人都走,只有 李老汉 留下来看家。”
共9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