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末字词组
剪裁身裁准裁自出新裁别出新裁体裁缉裁威裁
新裁英裁密裁刑事制裁论裁钧裁声裁独裁
鉴裁镌裁品裁删裁训裁撙裁剖裁矜裁
剸裁辨裁讨裁刊裁化裁法律制裁史裁圣裁
自裁典裁处裁仲裁通裁宪裁绳裁神裁
风裁心裁主裁镕裁俪裁宏裁奏裁睿裁
清裁检裁雅裁变裁酌裁斟裁独出新裁墨裁
别裁总裁上裁识裁运裁指裁独出心裁 
取裁丰裁贬裁评裁五裁整裁一裁 
制裁思裁自出心裁别出心裁鸿裁恒裁套裁 

词语解释:剪裁  拼音:jiǎn cái
(1).制作衣物时,按一定尺寸或式样剪断裁开。 五代 和凝 《春光好》词:“玉指剪裁罗胜,金盘点缀酥山。” 清 黄景仁 《都门秋思》诗之三:“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十章:“衣服虽是粗布,可是剪裁的很合体。”
(2).泛指制作安排。 明 刘基 《长相思》诗:“桃花开,李花开,小白长红 越 女腮,春风巧剪裁。” 郭小川 《花纹歌》:“山水林田纹路美,自是能工巧匠作剪裁。”
(3).指文艺创作过程中对题材的取舍安排。 唐 郑谷 《读故许昌薛尚书诗集》诗:“剪裁成几篋,唱和是谁人。” 宋 陆游 《细雨》诗:“年来百事非平昔,信手题诗嬾剪裁。”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诗病》:“二联中用四典,亦不见其重叠,此又剪裁之妙。”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我的特写基本上是用文字从事的素描写生,艺术加工主要是在剪裁上。”
(4).特指删减。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晋重》:“若诗文剪裁名姓,以就声律,如 干木 、 葛亮 、 方叔 、 马卿 诸称之类,则自古有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六篇:“今存者三卷曰《世説新语》,为 宋 人 晏殊 所删併,於注亦小有剪裁。”
词语解释:新裁  拼音:xīn cái
(1).新的设计、筹划。多指诗文、工艺的构思。 唐 贾岛 《雪》诗:“强起吐巧词,委曲多新裁。” 清 费经虞 《定军山下村居》诗:“观物未能忘旧事,避人稍欲著新裁。” 鲁迅 《〈北平笺谱〉广告》:“近来用毛笔作书者少,制笺业意在迎合,輒弃成法,而又无新裁,所作乃至丑恶不可言状。”
(2).新体裁;新体例。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释通》:“何谓仍原题?诸史异同,各为品目,作者不为更定,自就新裁。”
词语解释:鉴裁  拼音:jiàn cái
亦作“鉴裁”。
(1).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然託諭清远,良有鑑裁,亦未失高流矣。”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斯皆鉴裁非远,智识不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漆烟对胶》:“ 令嘏 庄敏公 之子,所蓄古墨至多,而有鉴裁。”
(2).指审察识别人、物的优劣。 唐 韩愈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诗:“称多量少鉴裁密,岂念幽桂遗榛菅。” 宋 欧阳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自慙衰病心神耗,赖有羣公鉴裁精。” 清 赵翼 《酬啬生郡博见赠韵》:“先生鉴裁擅隻眼,苦心肯为披沙拣。”
词语解释:剸裁  拼音:tuán cái
裁决,裁处。 唐 卢肇 《海潮赋》:“此则为政之所致,非可以常度而剸裁也。”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此邦人人衣食足,闔境年年枹鼓闲。几桉剸裁得休暇,山水登躡遗纷烦。”
词语解释:自裁  拼音:zì cái
(1).自杀。《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秦昭王 与 应侯 群臣议曰:‘ 白起 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餘言。’ 秦王 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后汉书·仲长统传》:“昔 贾谊 感 絳侯 之困辱,因陈大臣廉耻之分,开引自裁之端。”《旧唐书·蒋镇传》:“既知不免,每忧沮,常怀刃将自裁,多为兄 鍊 所救而罢。”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九篇:“﹝《续金瓶梅》﹞后集则叙 东京 孔千户 女名 梅玉 者,以艷羡富贵,自甘为 金 人 金哈木儿 妾,而大妇‘凶妒’,篡取虐使之, 梅玉 欲自裁,因梦自知是 春梅 后身,大妇则 孙雪娥 再世,遂长斋念佛,不生嗔恨,竟得脱离。”
(2).自作决定。《汉书·郊祀志上》:“ 高祖 十年春,有司请令县常以春二月及腊祠 稷 以羊彘,民里社各自裁以祠。制曰:‘可。’”《周书·文帝纪上》:“ 景 失色,对曰:‘我犹箭耳,随人所射,安能自裁。’” 唐 孟郊 《峡哀》诗:“堕魄抱空月,出没难自裁。”
(3).自制;自己约束。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又慎不须离楼,强劝人酒,不饮自已;若人来劝,己輒当持之,勿稍逆也。见醉熏熏便止,慎不当至困醉,不能自裁也。”
词语解释:风裁  拼音:fēng cái
(1).风宪;风纪。《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是时朝廷日乱,纲纪穨阤,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宋书·孔琳之传》:“﹝尚书令臣 羡之 ﹞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準绳,风裁何寄。” 明 唐顺之 《答舒云川巡按书》:“执事之使於 江 南也,輶车所至,风裁凛然。”
(2).指依法裁处。《明史·华允诚传》:“遂使直指风裁徒徵事件,长吏考课惟问钱粮。”
(3).指刚正不阿的品格。 宋 秦观 《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復肯言财利之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清 许迎年 《莱阳二姜先生祠》诗:“黄门高节著 莱阳 ,伯仲风裁在抗章。”
(4).指文学作品刚劲有力的风格。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古梅》:“ 萧东之 《古梅》二絶……甚有风裁。”
(5).风度神采。 唐 黄滔 《祭宋员外文》:“德木千寻,人材八尺。夐云鹤於风裁,濊陂湖於胷臆。” 宋 叶适 《李仲举墓志铭》:“始, 仲举 使余与 深之 游,余甚幼,而能记 仲举 言行,象其风裁,至今想见之。” 元 揭傒斯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诗:“霜简惊风裁,天官肃羽仪。”一本作“ 风采 ”。
词语解释:清裁  拼音:qīng cái
(1).清明的裁断。《后汉书·党锢传·范滂》:“ 范滂 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寧受笞死,而 滂 不可违。”
(2).清峻的风操。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吴宽》:“ 匏翁 诗,体擅臺阁之华,气含川泽之秀,冲情逸致,雅制清裁。”
(3).清新别致。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中:“ 曲周 刘半舫 尚书诗,雅有清裁。”
词语解释:别裁  拼音:bié cái
(1).区别取舍。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六:“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钱谦益 笺注:“别者,区别之谓;裁者,裁而去之也。果能别裁伪体,则近於风雅矣!” 清 宋荦 《漫堂说诗》一:“顾篇什浩繁,别裁不易。”
(2).别出心裁。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子》:“ 焦氏 之书,亦具有别裁。”
(3).另一体裁。 清 吴沃尧 《杂说》:“《水滸传》者,一部贪官污吏传之别裁也。”
词语解释:取裁  拼音:qǔ cái
(1).犹选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至於 陈思 《客问》,辞高而理疎; 庾敳 《客咨》,意荣而文悴。斯类甚众,无所取裁矣。”按, 唐 写本裁作“才”。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彰往则必取裁,切今则必徵材。条近欲其无蔽旨,行远欲其无滞思。”
(2).犹决断。《再生缘》第四四回:“心闷闷,意呆呆,此事如今怎取裁?”
词语解释:制裁  拼音:zhì cái
(1).惩处;管束。《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三年》:“及 安重诲 用事,稍以法制裁之。”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二:“有制裁之主体,则必有服从之客体。”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他们可以任意续印多少,虽偷工减料,亦无可制裁。”
(2).犹裁制;构制。 黄中黄 《孙逸仙》:“是书虽为译体,而颇费制裁。”
(1).剪裁的式样。《后汉书·南蛮传·西南夷》:“好五色衣服,製裁皆有尾形。”《北史·流求传》:“织鬭鏤皮并杂毛以为衣,製裁不一。”
(2).文章的体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宜以古之製裁为本,今之辞调为末,并须两存,不可偏弃也。”
词语解释:身裁  拼音:shēn cái
身材,身体的高矮胖瘦。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魏帝 休夸 薛夜来 ,雾綃云縠称身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他生得唇红齿白,瘦削身裁。”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七四:“这个博物馆的馆长是个三十几岁的女子,生得很体面,身裁颀长。”
词语解释:英裁  拼音:yīng cái
犹英才。出众的才智。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余观《迪功》二集,豪纵英裁,格高调雅,驰骋於 汉 唐 之间。”
词语解释:镌裁  拼音:juān cái
凿削裁割。《道山清话》引 宋 何斯举 诗:“缺讹横道已足哀,况復鐫裁代甎甓。”
词语解释:辨裁  拼音:biàn cái
叙事明白,剪裁得当。辨,通“ 辩 ”。语本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集解〉序》:“《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 杨士勋 疏:“辩,谓説事分明,裁,谓善能裁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温》《王》《郗》《庾》,辞多枝杂;《桓彝》一篇,最为辨裁矣。”
词语解释:典裁  拼音:diǎn cái
典庄而有体制。《南史·王俭传》:“ 俭 寡嗜欲,唯以经国为务,车服尘素,家无遗财。手笔典裁,为当时所重。”《南史·虞寄传》:“帝谓 寄 兄 荔 曰:‘此颂典裁清拔,卿之 士龙 也,将如何擢用?’”
词语解释:心裁  拼音:xīn cái
(1).内心的考虑和判断。语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莫不原道心裁文章,研神理而设教。”按,今通行本“裁文”作“以敷”。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申郑》:“﹝ 郑樵 ﹞独取三千年来遗文故册,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通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言者也。”
(2).指思想;主意。 柔石 《二月》十:“两眼炯炯如鹰目,内有一副好心裁。” 郭小川 《大海浩歌》诗:“有困难的时候,你就启发我们出心裁。”
词语解释:检裁  拼音:jiǎn cái
(1).检点节制。《北史·司马子如传》:“ 子如 性滑稽,不事检裁,言戯秽褻,识者非之。”
(2).约束制裁。 唐 陆贽 《论裴延龄奸蠹书》:“ 延龄 险猾售姦,诡譎求媚……陛下方务崇信,不加检裁。”
词语解释:总裁  拼音:zǒng cái
(1).汇总裁决其事。《宋史·吕蒙正传》:“ 蒙正 至 洛 ,多引亲旧欢宴,政尚宽静,委任僚属,事多总裁而已。”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叨奉德音,总裁其事,免加裒辑,幸克成编。”
(2).官职名。 元 、 明 、 清 官方修史的主管官。 元 时修 宋 、 辽 、 金 三史,以 脱脱 为都总裁,馀人为总裁。 清 代有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 元 张昱 《辇下曲》之二一:“儒臣奉詔修三史,丞相衔兼领总裁。” 明 方孝孺 《华川王先生像赞》:“会詔修 元 史,遂徵还,与 金华 太史公( 宋濂 )俱为总裁。”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劫灰录补注〉跋并撰人辨》:“时《明史》总裁 叶方蔼 ,以 甦 久官 云南 ,询以西南事实。”
(3).官职名。 明 清 中央编纂机构的主管官员。如 清 代 武英殿 、国史馆、会典馆、贤政院等均置总裁及副总裁。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恩遇》:“上曰:‘尔乃南巡所得士,在内廷又素知尔。’未几,命为《四库全书》处总裁。”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陈济》:“ 明 修《永乐大典》,以 武进 布衣 陈济 为总裁。”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并命总裁,先编出一部荟要本,放在 摛藻堂 ,供皇帝观览。”
(4).官职名。 明 清 主持会试的官员。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夺元》:“他的书中有路能分拍,则道俺眼内无珠做总裁。” 清 李渔 《凰求凤·闻捷》:“有句奇话对你讲,大总裁閲卷,愿把你取在首名。”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值乙未会试,钦命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诸总裁覆命日,叩请出处。”
(5).某些政党的首领。
(6).某些企业或机关单位的主管人。如:银行总裁;公司总裁。
词语解释:丰裁  拼音:fēng cái
犹风纪。《明史·循吏传·陈灌》:“ 灌 丰裁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 清 赵翼 《赠李莪洲孝廉》诗:“丰裁峭不受人怜,议论平能令公喜。” 清 姚鼐 《孙母张宜人八十寿序》:“其立朝有丰裁,能断大事。”
词语解释:思裁  拼音:sī cái
忖度。《再生缘》第六三回:“方拟想,正思裁, 荣发 前边駡起来。”川剧《柳荫记》:“仔细想,再思裁,为兄之言该也不该?”
词语解释:准裁  拼音:zhǔn cái
衡量,裁定。 晋 范宁 《〈穀梁传〉序》:“而 汉 兴以来,瓌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準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 石渠 分争之説。” 宋 曾巩 《拟辞免修五朝国史状》:“况五朝旧史皆累世公相卿士、道德文学、朝廷宗工所共準裁,既已勒成,为国大典。”
词语解释:密裁  拼音:mì cái
指秘密杀害。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五章:“ 严醉 傲慢地缓缓凑近对方的耳朵,轻轻说出几组单字:‘提前--分批--密裁!’” 罗广斌 等《在烈火中永生》:“原来,每一个革命者被捕以后,一般经过三个月、半年,就陆续被‘密裁’处决了。”
词语解释:品裁  拼音:pǐn cái
评定;鉴别。《南齐书·王俭传》:“臣亦不谓文案之閒都无微解,至於品裁臧否,特所未闲。”《新唐书·杨绾传》:“俄迁吏部,品裁清允,人服其公。”
词语解释:讨裁  拼音:tǎo cái
研讨、裁夺。《新唐书·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臺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元 宋子贞 《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臺阁讨裁,典章灿焕,公於是时, 玄龄 贞观 。”
词语解释:处裁  拼音:chǔ cái
处置裁决。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四折:“他救我元无意,我见他有甚歹?寃哉,怎将俺这一火同禁害?诉的明白,望仙尊别处裁!”《东周列国志》第四四回:“今使 詹 听罪於幕下,惟君侯处裁!”《再生缘》第十四回:“不言左右朝班内,且説那殿上君王怎处裁。”
词语解释:主裁  拼音:zhǔ cái
主张决断。《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此事须太师爷自家主裁,却不干外人之事。”《孽海花》第二五回:“兵的派不派,全不繫乎条约的有无,就算条约有关,定约究是 威毅伯 的主裁,老帅何独任其咎!”
词语解释:雅裁  拼音:yǎ cái
(1).雅正的风度。《世说新语·德行》“ 刘尹 在郡”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引《刘尹别传》:“ 惔 字 真长 …… 真长 有雅裁,虽蓽门陋巷,晏如也。” 唐 孙棨 《北里志·俞洛真》:“ 洛真 虽有风情,而淫冶任酒,殊无雅裁。”
(2).犹佳作。 南朝 梁武帝 《请征谢朏何胤表》:“且文宗儒肆,互居其长,清规雅裁,兼擅其美。” 清 章学诚 《为毕秋帆制府撰〈荆州府志〉序》:“今 崔君 所辑,本源深远,视 罗氏 雅裁,有过之而无不及已。”
词语解释:上裁  拼音:shàng cái
(1).旧称皇帝裁决为“上裁”。 明 王三聘 《古今事物考·考满》:“四品以上,任满黜陟,取自上裁。”
(2).敬语,请对方裁决。多用于下对上。《儒林外史》第九回:“况且 娄 府説,这项银子,非赃非帑,何以便行监禁?此事乞老爷上裁。”
词语解释:贬裁  拼音:biǎn cái
(1).犹贬黜。《晋书·毛宝传》:“ 宝 之倾败,宜在贬裁。然 苏峻 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梁书·王亮传》:“ 縝 不答所问,而横议沸腾,遂贬裁司徒臣 朏 ,褒举庶人 王亮 。”参见“ 贬黜 ”。
(2).指责和批评。《南史·王瞻传》:“﹝ 王瞻 ﹞负气慠俗,好贬裁人物。”
词语解释:贬黜  拼音:biǎn chù
(1).降职或免去官爵。《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 关内侯 。 玄成 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与 觉 ( 陈觉 )等同罪而不见贬黜,言甚切直。”《明史·孙鑨传》:“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大学士 赵志皐 弟预焉。”
(2).贬责,排斥。《南史·贺琛传》:“今诚宜严为禁制,导之以节俭,贬黜雕饰,纠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改其好恶,则易於反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褒赠乃朝廷恩典, 瓌 ( 张瓌 )不当加贬黜之词。”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词语解释:自出心裁  拼音:zì chū xīn cái
谓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红楼梦》第八四回:“前年我在任上时,还出过‘惟士为能’这个题目。那些童生都读过前人这篇,不能自出心裁,每多抄袭。” 清 袁枚 《复家实堂》:“谨守八家空套,不自出心裁,五弊也。” 叶圣陶 《四三集·一桶水》:“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有的自出心裁,给一切东西找个新的适当的位置。”
词语解释:自出新裁  拼音:zì chū xīn cái
同“ 自出心裁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近惟 陈其年 之和 王新城 《秋柳》, 奇丽川 方伯之和 高青邱 《梅花》,能不袭旧语,而自出新裁。” 鲁迅 《坟·看镜有感》:“但是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
词语解释:刑事制裁  拼音:xíng shì zhì cái
亦称“刑事处分”。法律制裁的一种。即由法院对罪犯判处刑罚。
词语解释:删裁  拼音:shān cái
删除。《后汉书·张曹郑传论》:“ 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词语解释:刊裁  拼音:kān cái
修订。 明 宋濂 《进〈元史〉表》:“於是命翰林学士臣 宋濂 ,待制臣 王伟 协恭刊裁。”
词语解释: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也叫公断。 李大钊 《新纪元》:“虽然也曾组织过什么平和会议,什么仲裁裁判,但在那里边,仍旧去规定杀人灭国的事情。” 刘少奇 《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在原则上我们当然反对国民党的强迫仲裁,但是,为着争取群众斗争的胜利,对于国民党的‘调解’与‘仲裁’,在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完全拒绝。”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巴黎和约》之后, 拿破仑三世 成为当时 欧洲 最高的‘仲裁者’。”
词语解释:镕裁  拼音:róng cái
指诗文的炼意炼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若二子者,可谓练鎔裁而晓繁略矣。” 范文澜 注:“文以情理为根本,辞藻为枝叶;鎔所以治情理,使纲领清晰,裁所以治辞采,使芜秽不生。” 清 方东树 《书〈望溪先生集〉后》:“其为文,不能如先生之洁,而知所鎔裁,以合化于古。”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一章下篇二:“﹝ 谢朓 ﹞在声律与辞藻的运用上,善于鎔裁,而不流于淫靡。”
词语解释:变裁  拼音:biàn cái
(1).改变衣服原来的裁制式样。谓衣服花样翻新。 汉 蔡邕 《司空房桢碑》:“衣不变裁,食不兼味。”
(2).改变原来的品评意见。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耳。”
词语解释:识裁  拼音:shí cái
识见和气度。《世说新语·言语》“ 荀中郎 在 京口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荀羡 字 令则 , 潁川 人,光禄大夫 崧 之子也,清和有识裁。”
词语解释:评裁  拼音:píng cái
品评裁断。《晋书·王羲之传》:“然古人处閭阎行阵之间,尚或干时谋国,评裁者不以为讥,况厕大臣末行,岂可默而不言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裁,知可施行,然后出手。”《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马周 敏鋭而正,评裁人物,直道而行,所任皆称朕意。”
词语解释:别出心裁  拼音:bié chū xīn cái
亦作“别出新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清 顾观光 《武陵山人杂著·杂说》:“ 敖继公 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於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即以为脱简。”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不画刀背,也显不出刀口来,这时就只好别出心裁,在刀口上加一条短棍,算是指明‘这个地方’的意思,造了‘刃’。”
词语解释:别出新裁  拼音:bié chū xīn cái
见“ 别出心裁 ”。
词语解释:别出心裁  拼音:bié chū xīn cái
亦作“别出新裁”。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清 顾观光 《武陵山人杂著·杂说》:“ 敖继公 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於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即以为脱简。”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不画刀背,也显不出刀口来,这时就只好别出心裁,在刀口上加一条短棍,算是指明‘这个地方’的意思,造了‘刃’。”
词语解释:论裁  拼音:lùn cái
论究裁决。《韩非子·人主》:“今则不然,其当途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左右近习朋党比周以制疏远,则法术之士奚时得进用,人主奚时得论裁?”
词语解释:训裁  拼音:xùn cái
教诲裁制。 宋 王安石 《赐元丰敕令格式表》:“窃以后辟之所训裁,臣工之所承守,歷观既往,或仍踳駮之餘,绪正厥遗,实待缉熙之久。”
词语解释:化裁  拼音:huà cái
谓随事物变化而相裁节。后多指教化裁节。语本《易·繫辞上》:“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孔颖达 疏:“化而裁之谓之变者,阴阳变化而相裁节之谓之变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应诏宴曲水作诗一首》:“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晋书·华谭传》:“ 蜀 人服化,无携贰之心;而 吴 人趑雎,屡作妖寇。岂 蜀 人敦朴,易可化裁; 吴 人轻鋭,难安易动乎?”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圣哲特出,知畛域之必有合也,於所以交易习俗化裁情性者,开物正名,而成百务。”
词语解释:通裁  拼音:tōng cái
(1). 汉 时称布单衣。《仪礼·士丧礼》“浴衣於篋” 汉 郑玄 注:“浴衣,已浴所衣之衣,以布为之,其制如今通裁。” 贾公彦 疏:“布单衣, 汉 时名为通裁。”
(2).普遍裁减。 清 慕天顺 《请开海疏禁》:“议节省则事款通裁,几於节无可节矣。”
词语解释:俪裁  拼音:lì cái
犹骈体。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读史》:“盖自 沉约 《宋书》以下,竞标藻采,务摭异同,词每涉于儷裁,事或取诸小説。”
词语解释:酌裁  拼音:zhuó cái
考虑裁决。《与友人论五言古诗书》:“鄙见如斯,尚祈酌裁。”
词语解释:运裁  拼音:yùn cái
犹言构思剪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词语解释:五裁  拼音:wǔ cái
即五禁。《灵枢经·九针论》:“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矣,必自裁也,命曰五裁。”详“ 五禁 ”。
词语解释:五禁  拼音:wǔ jìn
(1).古中医指患气病、血病、骨病、肉病、筋病者,应分别禁食辛、咸、苦、甘、酸五类食物,谓之“五禁”。《素问·宣明五气篇》:“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
(2).即五戒。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一:“若泛为俗侣,但略言其五禁:局提法众,遂广彰乎七篇。”详“ 五戒 ”。
词语解释:鸿裁  拼音:hóng cái
犹鸿文。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故知 殷 人缉《颂》, 楚 人理赋,斯并鸿裁之寰域,雅文之枢辖也。” 清 全祖望 《皇舆图赋》:“ 汉 典 唐 经,藐不足道,乃以睿謨,而成鸿裁。” 鲁迅 《坟·人之历史》:“区分记述,蔚为鸿裁,上自单幺,近迄人类,合成一统,徵信歷然。”参见“ 鸿文 ”。
词语解释:鸿文  拼音:hóng wén
(1).鸿雁群飞时形成的文字之状。 汉 扬雄 《太玄·文》:“次六:鸿文无范,恣于川。” 司马光 集注:“谓鸿鴈之飞,偶有文字之象,而无法也,遇川则自恣而已。”
(2).巨著;大作。 汉 王充 《论衡·佚文》:“鸿文在国,圣世之验也。” 明 陈子龙 《行路难》诗:“鸿文虽留千载后,大抵是非都茫茫。”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惟 谊 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 鼂错 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 西汉 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词语解释:体裁  拼音:tǐ cái
(1).指诗文的结构及文风词藻。《宋书·谢灵运传论》:“爰逮 宋氏 , 颜 谢 腾声。 灵运 之兴会标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明 宋濂 《题永新县令乌继善文集后》:“其所造固有浅深高下之殊,而体裁终不失於古。” 刘半农 《诗选·自序》:“又一层是要借此将我在诗的体裁上与诗的音节上的努力,留下一些影子。”
(2).文学的样式。指文学作品的类别,如诗、小说、散文、戏剧等。 胡适 《论短篇小说》:“最高的如《世说新语》,其中所记,有许多很有‘短篇小说’的意味,却没有‘短篇小说’的体裁。”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虽然也写些文学评论和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但倾注主要精力的却是散文。”
(3).指字体结构。《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臮 《述书赋下》:“体裁,一举一措,尽有凭据。”
(4).体制。 清 王韬 《设官泰西上》:“彼贤豪之所以取信於西人者,不过在贸易场中焉耳,於国家政事体裁,未必能知之也。” 梁启超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四:“或谓一民族相结合,虽未具国家之体裁,亦可谓之有主权。”
(5).风度姿态;风格。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比见 东洛 诸妓体裁,与诸州饮妓固不侔矣,然其羞匕筯之态,勤参请之仪,或未能去也。” 明 唐顺之 《周襄敏公传》:“公既素豁达不拘謭,有帅臣体裁。”
词语解释:钧裁  拼音:jūn cái
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清 赵翼 《漳川木绵庵怀古》诗:“五日都堂班絶席,百僚文案禀钧裁。”
词语解释:撙裁  拼音:zǔn cái
裁减。《元典章·圣政一·恤站赤》:“各处站赤差役繁併,迤渐消乏,仰中书省通政院设法撙裁。”
词语解释:法律制裁  拼音:fǎ lǜ zhì cái
广义指依据法律对违法者采取的惩罚措施。一般有刑事制裁、民事制裁、行政制裁。狭义指刑事制裁与民事制裁。追究法律责任,实施法律制裁,必须由国家的专门机关实行,具有国家强制性。
词语解释:宪裁  拼音:xiàn cái
上司裁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夫详文者详言其事而申之上臺者也,贵在原委清楚,词意明切,而陈以可否之义,仰候宪裁!”
词语解释:宏裁  拼音:hóng cái
(1).宏大的体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
(2).请尊者裁断的敬辞。京剧《将相和》第四场:“微言末见,大人宏裁。”
词语解释:斟裁  拼音:zhēn cái
斟酌决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造酒法﹞初下米五斗,米必令五六十遍淘之,第二酘七斗米。三酘八斗米。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 石声汉 注:“斟裁,斟酌断定。”
词语解释:指裁  拼音:zhǐ cái
指示裁夺。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摘钞》卷一:“ 英宗 初立,年在幼冲,朝廷大政,承 张太皇太后 指裁为多。”
词语解释:整裁  拼音:zhěng cái
治理决断。《后汉书·李固传》:“ 商 以后父辅政,而柔和自守,不能有所整裁,灾异数见,下权日重。”
词语解释:恒裁  拼音:héng cái
固定的体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然诗有恆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
词语解释:缉裁  拼音:jī cái
整理剪裁(诗文)。《南史·徐陵传》:“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
词语解释:声裁  拼音:shēng cái
犹舆论。《南史·颜延之周朗等传论》:“文人不护细行,古今之所同焉,由夫声裁所知,故取忤於人者也。”
词语解释:剖裁  拼音:pōu cái
评判。 明 胡应麟 《诗薮·六朝》:“错综诸集,参伍羣言, 钟 所剖裁,似难僉允。”
词语解释:史裁  拼音:shǐ cái
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余谓 刘 ……有史裁,无史识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然此乃判以史裁,若论文学,则此在古小説中,固亦意绪秀异,文笔可观者也。”
词语解释:绳裁  拼音:shéng cái
约束制裁。《新唐书·崔瓘传》:“ 大历 中,迁 湖南 观察使,时将吏习宽弛,不奉法, 瓘 稍以礼法绳裁之,下多怨。”
词语解释:奏裁  拼音:zòu cái
奏请裁决。《新唐书·百官志三》:“三司,谓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也。大事奏裁,小事专达。”
词语解释:独出新裁  拼音:dú chū xīn cái
犹独出心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二:“ 松江 提督 张云翼 以公侯世职,而《严滩》一首,独出新裁。”
词语解释:独出心裁  拼音:dú chū xīn cái
原指诗文构思独到,别创一格。后亦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镜花缘》第九一回:“今日行这酒令,已是独出心裁,另开生面,最难得又有仙姑这首百韵诗。”《孽海花》第三十回:“东首便是卧房……这是 彩云 独出心裁敷设的。” 孙犁 《关于短篇小说》:“像几千字的短篇,一个早晨可以写完的作品,我觉得是可以自己经营,独出心裁的。”
词语解释:一裁  拼音:yī cái
可裁制一件或一套衣服的衣料。《新唐书·归崇敬传》:“教授法,学生謁师,贄用腶脩一束,酒一壶,衫布一裁,色如师所服。”
词语解释:套裁  拼音:tào cái
在一块衣料上裁剪两件以上的衣服时,作合理的安排,尽量减少废料。
词语解释:威裁  拼音:wēi cái
令人敬畏的鉴别力。《南史·梁吴平侯景传》:“ 景 居州清恪,有威裁,明解吏职,文案无壅,下不敢欺,吏人畏敬如神。”
词语解释:独裁  拼音:dú cái
(1).独自裁断;独自决定。《晋书·李绩载记》:“ 慕容恪 欲以 绩 为尚书右僕射, 暐 憾 绩 往言,不许。 恪 屡请,乃谓 恪 曰:‘万机之事委之叔父; 伯阳 ( 李绩 )一人, 暐 请独裁。’ 绩 遂忧死。”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许多同志口里赞成集体领导,实际上十分爱好个人独裁,好像不独裁就不像一个领导者的样子。”
(2).独揽政权,实行专制统治。 邹韬奋 《奥国的教训》:“ 奥 总理 陶尔斐斯 摧残社会民主党的力量,勾结侵略国 意大利 来支持他的独裁统治。”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蒋介石 要坚持独裁和内战的反动方针,我党曾经及时地指明了这一点。”
词语解释:矜裁  拼音:jīn cái
拘谨克制。 北齐 邢劭 《冬日伤志》诗:“昔时惰游士,任性少矜裁。”
词语解释:圣裁  拼音:shèng cái
犹圣断。皇上的裁断。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宣和 辛丑,策士偶询时务, 范宗尹 肆言时忌,考官不取,以策缴进,曰:‘某字号语言涉异,合取圣裁。’上嘉其道,令依次第编排。”
词语解释:神裁  拼音:shén cái
以意剪裁。《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引 明 冯时可 《元成选集》:“然兴寄劣於气格,神裁逊於轨鞅,能軼近以比古,不能捨旧以即新。”
词语解释:睿裁  拼音:ruì cái
指皇帝的裁定。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职志》:“上书神庙扁联及赏賚臣工,向係 于文襄公 拟上,一扁一联,必拟二以俟睿裁。”
词语解释:墨裁  拼音:mò cái
明 清 流行的八股文范本。《孽海花》第二回:“一个中年长龙脸的姓 钱 ,名 瑞敏 ,号 唐卿 ,是个墨裁高手。”参见“ 墨选 ”。
词语解释:墨选  拼音:mò xuǎn
明 清 流行的八股文选本。从流传的八股文章中,选编成书,供应试者学习、摹仿。选文的来源有程墨、房稿、行卷和社稿等。有的选文中还有评点。 明 黎淳 编选的《国朝试录》《明史·艺文志》所载《四书程文》等,都是著名的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