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首字词组
褦襶褦襶子      

词语解释:褦襶  拼音:nài dài
(1).夏天遮日的凉笠。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据《炙轂子》云,褦襶,笠子也。”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二:“褦襶,《潜确类书》:即今暑月所戴凉笠,以青繒缀其襜,而蔽日者也。”
(2).谓炎暑戴笠。 宋 陆游 《夏日》诗:“赤日黄尘褦襶忙, 放翁 湖上独相羊。” 明 许三阶 《节侠记·侠晤》:“褦襶访兰英,下马炎威失。” 清 冯桂芬 《致姚衡堂书》:“既而思之,成之於某何加?不成於某何损?何必触暑褦襶以冀必行,故趦趄者月餘。”
(3).愚蠢无能;不懂事。 清 故文英 《吴下方言考·褦襶》:“褦襶,不能事而笨也, 吴 谚呼笨人为褦襶。”
(4).形容痴迷失态之状。 明 许自昌 《水浒记·剽劫》:“把青蚨几贯易縹清,酩酊何辞褦襶行。”
(5).衣服粗厚臃肿貌。 明 张煌言 《雨中寒甚再迭前韵》:“春衣褦襶还如铁,岛树槎枒转似金。”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续集·悟知子》:“猝有一道人来,著折角巾,褦襶不堪。”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今俗所谓褦襶者,为其不俏醋也,襃衣大袖不合时尚,亦为褦襶。”
(6).引申为累赘。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词过经意,其蔽也斧琢;过不经意,其蔽也褦襶。”
词语解释:褦襶子  拼音:nài dài zǐ
(1).指不晓事的人。《古文苑·程晓〈嘲热客诗〉》:“只今褦襶子,触热到人家。” 章樵 注:“音耐戴,言不爽豁也。《类説》《集韵》:‘褦襶,不晓事之名。’” 宋 王安石 《用前韵戏赠叶致远直讲》:“反嗤褦襶子,但守一经籍。” 金 史肃 《放言》诗之二:“壮岁羞为褦襶子,如今却羡囁嚅翁。” 清 王晫 《快说续记》:“二三知己在座,忽闻褦襶子至,俱顰蹙无奈。”
(2).指夏天遮日的凉笠。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服器·败天公》:“近代又以牛马尾、棕毛、皂罗漆製以蔽日者,亦名笠子,乃古所谓褦襶子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