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登览 拼音:dēng lǎn
登高揽胜。《晋书·江逌传》:“宜养以玄虚,守以无为,登览不以臺观,游豫不以苑沼。”《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千年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周櫟园 少时,日则游行登览。”词语解释:一览 拼音:yī lǎn
(1).一看;阅读一遍。《后汉书·祢衡传》:“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新唐书·苏颋传》:“ 頲 字 廷硕 ,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輒覆诵。”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今始择其上乘者:古体则标其题,近体则摘其句。閲者可一览瞭如矣。”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七七:“必须在文辞的组织上有可以代替标点符号的作用,有可以代替分段分行写的作用,始能使人一览了然。”
(2).举目纵观。 唐 杜甫 《望岳》诗:“会当凌絶顶,一览众山小。” 宋 苏轼 《自清平镇游楼观》诗:“此台一览 秦 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沙汀 《忆贺龙》三四:“依照 贺龙 同志的意思,这样捷便得多,而且可以一览初春的北方原野。”
(3).用图表或简明文字写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多用作书名。如:《北京名胜古迹一览》、《世界各国主要经济情况一览》。词语解释:游览 拼音:yóu lǎn
从容行走观看名胜、风景等。《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愚情区区,贪陈所见” 裴松之 注引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游览京师,还家讲授,与 董扶 俱以学行齐声。” 南朝 梁 沉约 《与约法师书悼周舍》:“每受沐言休,逍遥寡务,何尝不北茨游览,南居宴宿?” 宋 苏轼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九歌·云中君》:“坐在龙车上,身穿着五彩的衣裳,她要往空中翱翔,游览四方。”
亦作“ 游覧 ”。 游逛观赏。 汉 刘向 《九叹·忧苦》:“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惻隐而含哀。” 唐 韩愈 《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诗:“归来得便即游览,暂似壮马脱重衔。” 宋 沉辽 《和颖叔西园春宴》:“闲居喜游覧,啸咏待春风。” 清 方文 《宁阳》诗:“不惜驰驱苦,因多游覧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 李方膺 ﹞日与 沉补萝 及余游览名山,人观者号‘三仙出洞’。”词语解释:历览 拼音:lì lǎn
遍览,逐一地看。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贯歷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歷览前载,逮乎近代,道微俗弊,莫剧 汉 末也。” 唐 戴叔伦 《暮春游长沙东湖赠辛兖州巢父》诗:“回环路不尽,歷览意弥新。”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谁的矛盾》:“﹝ 肖伯纳 ﹞并不在周游世界,是在历览世界上新闻记者们的嘴脸。”词语解释:周览 拼音:zhōu lǎn
(1).遍览;巡视。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臣少曾远游,周览九土,足歷五都。” 宋 司马光 《进〈资治通鉴〉表》:“每患 迁 固 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徧,况於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拟於旬日之间,出赴中路之 虎门 澳门 等处,与水师提臣 关 ( 关天培 )乘船周览,以便相机度势,通计熟筹……随时会同 邓 ( 邓廷楨 )等覈实办理。”
(2).谓细看。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辱赐书,周览累日,竦然增敬。”词语解释:玄览 拼音:xuán lǎn
(1).远见;深察。 汉 张衡 《东京赋》:“睿哲玄览,都兹 洛宫 。” 晋 陆机 《文赋》:“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於典坟。”《旧唐书·褚亮传》:“ 高祖 文皇帝 睿哲玄览,神武应期,拨乱返正,远肃邇安。”
(2).远望;远眺。 唐 崔湜 《奉和登骊山高顶寓目应制》:“名山何壮哉,玄览一徘徊。” 唐 徐彦伯 《奉和幸新丰温泉宫应制》:“何如黑帝月,玄览白云乡。”
(3).犹玄镜。指人的内心。《老子》:“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高亨 正诂:“览鉴古通用。玄者形而上也,鉴者镜也。玄鉴者,内心之光明,为形而上之镜,能照察事物,故谓之玄鉴。”词语解释:远览 拼音:yuǎn lǎn
(1).远看。《后汉书·伏湛传》:“復愿远览 文王 重兵博谋,近思征伐前后之宜。”《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远览典志,近观 秦 汉 ,虽官名改易,职司不同。”《晋书·杜预传》:“其高显虽未足比 邢山 ……旷然远览,情之所安也。”
(2).指观察、考虑问题深远。《汉书·刘向传》:“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 宋 曾巩 《〈唐令目录〉序》:“ 太宗 能超然远览,絀 封伦 而纳 郑公 之议,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故能及此。”词语解释:眺览 拼音:tiào lǎn
纵目观赏。 隋 薛道衡 《从驾天池应诏》诗:“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 清 戴名世 《游烂柯山记》:“遂復下至亭上,眺览良久不忍去。”《红楼梦》第十八回:“登楼步阁,涉水缘山,眺览徘徊。”词语解释:遍览 拼音:biàn lǎn
(1).普遍阅读。 唐 白居易 《和刘郎中〈望终南山秋雪〉》:“遍览古今集,都无秋雪诗。”《宋史·司马光传》:“ 光 常患歷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2).到处游观。 宋 王巩 《甲申杂记》:“御笔亲制置一图,出 元丰 尚书省是也,既成,亲幸遍览,悉如初旨。”词语解释:穷览 拼音:qióng lǎn
(1).遍观。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於是域灭区殫,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 唐 李翱 《韦氏月录序》:“ 杜陵 韦行规 ,博学多艺,能通《易传》、《论语》、 老聃 、 庄周 之书,皆极师法,穷览百家之方,撮而集之成两轴。”
(2).犹壮观。 汉 扬雄 《长杨赋》:“帅军踤阹,锡戎获胡;搤熊羆,拖豪猪;木拥枪纍,以为储胥:此天下之穷览极观也。”词语解释:博览 拼音:bó lǎn
广泛阅览。《汉书·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明史·陈遇传》:“ 遇 天资沉粹,篤学博览,精象数之学。” 孙犁 《读〈蒲柳人家〉》:“读书,博览之外,还要有选择。”词语解释:御览 拼音:yù lǎn
(1).皇帝观览。《北史·齐纪下·后主》:“是月,敕撰《玄洲苑御览》,后改名《圣寿堂御览》。”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以赋罢相》:“ 阜陵 在位,上庠月书前列试卷,时经御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诸生试卷,尽经御览。”《花月痕》第十四回:“﹝ 明 经略 ﹞大喜道:‘这等议论,与 荷生 一般通达,可以大用。’次日便呈御览。”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把书缮写清楚之后,上呈御览。”
(2).指 宋 李昉 等编纂的类书《太平御览》。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周婴卮言》:“《御览》引《金楼子》云:‘ 刘休玄 为《水仙赋》云云。’”词语解释:胜览
畅快的观赏。 宋 谢绛 《游嵩山寄梅殿丞书》:“自 长夏门 入,绕菘轘一匝四百里,可谓穷极胜览。”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上房山》:“东瞻沧海,渺在天际;西望三关, 太行 出没云气间,真胜览也。” 清 赵翼 《和立崖游虎丘》:“游山得胜览,不復躡峻岭。”词语解释:纵览 拼音:zòng lǎn
放眼观看;任意浏览。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灵笈不妨闲纵览,重幃应念早归来。”词语解释:观览 拼音:guān lǎn
(1).观察;视察。 汉 班昭 《东征赋》:“歷七邑而观览兮,遭 巩县 之多艰。” 唐 符载 《五福楼记》:“况其新栋宇重威容也,陈享宴均慈惠也,肆观览省风俗也。” 清 吴敏树 《与朱伯韩书》:“夫士穷居而寂处,读古人之书,忽若有得於其心,虽不得遭遇於时,亦愿观览海内,交其一二贤豪,相讲论以其业。”
(2).观赏;观看。 唐 韩愈 《南山诗》:“崎嶇上轩昂,始得观览富。” 元 麻革 《游龙山记》:“ 桑乾 一水,紆绕如玦,观览旷达,此 玉泉 胜处也。”《红楼梦》第十七回:“一山、一石、一花、一木,莫不着意观览。”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八:“我们一路观览,一面却常常注视车上的行程表。”
(3).阅览。《汉书·刘向传》:“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闕。”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适值 河东 李明府 景俭 在 江陵 时,僻好僕诗章,谓为能解,欲得尽取观览,僕因撰成卷轴。” 清 陈澧 《复黄芑香书》:“前人论文之语甚多,稍暇当择録,以便观览。”词语解释:睿览 拼音:ruì lǎn
圣鉴;御览。 唐 钱起 《盖地图赋》:“广竖 亥 之遐步,资 重华 之睿览。” 明 屠隆 《昙花记·仇邪设谤》:“覆金函,回玉詔;呈寳籙,奏云璈;经睿览,散仙曹。”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臣等将御製碑文二道,敬摹搨本,装潢成轴,恭呈睿览。”词语解释:领览 拼音:lǐng lǎn
(1).领会,明白。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掇恶名》:“医工因为 知柔 诊脉,从容之际,言 纂 之穷且屈, 知柔 甚领览。”
(2).犹拜读。 宋 苏舜钦 《答李锐书》:“其言褒美过甚,不敢领览。”词语解释:记览 拼音:jì lǎn
记诵阅览。 唐 韩愈 《送诸葛觉往随州读书》诗:“为人强记览,过眼不再读。” 宋 孔平仲 《续世说·赏誉》:“ 郗纯 子 士美 ,少好学,善记览,父友 颜真卿 、 萧颖士 辈尝与之讨论经传,应对如流。”词语解释:披览 拼音:pī lǎn
(1).翻阅;展读。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往世名篇,当今巧製,分诸 麟阁 ,散在 鸿都 ,不籍篇章,无由披览。”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序》:“因理故篋,復得是编,披览慨然。” 清 黄鷟来 《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酒酣出一篇,词采讶清令……素心效忠告,披览销悔吝。”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不久復遭排摈,自 闽 走 粤 ,汔无小休,况乃披览。”
(2).观赏。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避暑 栖霞山 ,赋诗百首,题 迴浪巖 云:‘…… 大江 走夕阳,百里尽披览。’”词语解释:遐览 拼音:xiá lǎn
(1).看得远,远望。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假目以遐览,借耳以广听。” 唐 宋之问 《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序》:“纵目遐览,识皇代之承平;得意同归,有吾儕之行乐。” 明 刘基 《龙虎台赋》:“明四目以遐览,沛仁泽於九垓。”
(2).往远方访察游览。 晋 傅咸 《小语赋》:“折薜足以为櫂,舫粒糠而为舟,将远游以遐览,越蝉溺以横浮。” 宋 马令 《南唐书·邓王从益传》:“秋山滴翠,暮壑澄空,爱公此行,畅乎遐览。” 明 管讷 《和陆伴读闿过梅根》:“江行愜素怀,遐览匪游冶。”
(3).广泛阅览。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是以遐览渊博者,旷代而时有,面墙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不窥牖以遐览,判微言而靡惑。”词语解释:乙览 拼音:yǐ lǎn
语本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文宗皇帝 ……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称皇帝阅览文书为乙览。 宋 洪皓 《松漠纪闻续》:“今先定至官号,品次,职守,上进御府,以尘乙览,恭俟圣断。”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序》:“贵人买以入,遂尘乙览。书生遭遇,可谓至荣。” 清 赵翼 《观文恭公》诗:“进御例奏名,得邀乙览烛。”词语解释:凭览 拼音:píng lǎn
登高远望。 鲁迅 《集外集拾遗·启事》附录 赵荫棠 《那几个女学生真该死》:“在闷的时候,就该在校内 大仙楼 上凭览一会。”词语解释:极览 拼音:jí lǎn
谓远赏之景。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词语解释:泛览 拼音:fàn lǎn
亦作“氾览”。亦作“泛览”。
(1).广泛阅读。《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等传论》“更有 乌丸 、 鲜卑 ,爰及 东夷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余今氾览外夷 大秦 诸国,犹尚旷若发蒙矣,况夫 邹衍 之所推出,《大易》、《太玄》之所测度乎!”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余监抚餘闲,居多暇日,歷观文囿,泛览辞林,未尝不心游目想,移晷忘倦。”《宋书·羊欣传》:“﹝ 羊欣 ﹞汎览经籍,尤长隶书。”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谓》:“少读书 嵩山 ,清才拔萃,汎览流观,不屈於权势。”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然泛览既多,于 汉 魏 以迄国朝诸作者之流派得失,亦略能言之。”
(2).随处游览。 宋 欧阳修 《与谢舍人书》之二:“泛览水竹,登临高明,欢然之适,无异 京洛 之旧。” 明 林鸿 《同郑二宣江上泛舟》诗:“夕景更汎览,客程殊未央。”词语解释:流览 拼音:liú lǎn
(1).亦作“ 流揽 ”。周流观览。《文选·枚乘〈七发〉》:“流揽无穷,归神日母。” 李善 注:“言周流观览而穷。”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流览观四海,茫茫非所识。”《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果有餘暇,便任我流览林泉,寄情诗酒。”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流览喜轻阴,清和胜春煦。”
(2).浏览,大略地看。 明 吴承恩 《先府君墓志铭》:“六经诸子百家莫不流览。”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赵瓯北汪龙庄考史之法》:“惟歷代史书,事显而义浅,便於流览。” 徐特立 《关于编写小学国语课本的问题》:“小学《国语》我和 今吾同志 曾一流览,认为有某些字句和少数课文虽有些不合处,并不关重要。”词语解释:俯览 拼音:fǔ lǎn
从高处往下看。 清 黄鷟来 《题洪秋七游黄山图》诗:“日月荡云海,俯览八极卑。” 碧野 《水电城风貌》:“站在巍峩的大坝上,俯览江山,明丽多姿。”
頫覽:犹眺望。 谭作民 《秋感》诗:“茫茫宇宙竟生余,頫览神州气不舒。”词语解释:跻览 拼音:jī lǎn
登高眺望。 唐 吴筠 《登北固山望海诗》:“躋览何听见,茫茫潮汐驰。”词语解释:吕览 拼音:lǚ lǎn
《吕氏春秋》的别称。 秦 相 吕不韦 使其门客各著所闻,集论而成。以书中有《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及《恃君》八览,故称。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 不韦 迁 蜀 ,世传《吕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高诱 解《吕览》《淮南》, 许慎 造《説文》。” 郁达夫 《岁暮穷极有某府怜其贫嘱为撰文因用〈钓台题壁〉韵作答》:“国门《吕览》应传世,何必臣 雄 再《剧秦》!”词语解释:窥览 拼音:kuī lǎn
阅览;观察。《东观汉记·班超传》:“﹝ 超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持《公羊春秋》,多所窥览。” 南朝 梁 元帝 《洞林序》:“青龙显晦,易乎窥览。”词语解释:听览 拼音:tīng lǎn
听事览文。谓处理政务。 晋 潘岳 《西征赋》:“於是孟秋爰谢,听览餘日,巡省农功。”《北史·魏纪三·孝文帝》:“听览政事,从善如流。”《旧唐书·颜真卿传》:“陛下捨此不为,使众人皆谓陛下不能明察,倦於听览,以此为辞,拒其諫諍。”《宋史·真宗纪三》:“朕听览之暇,以翰墨自娱,虽不足垂范,亦平生游心於此。”词语解释:循览 拼音:xún lǎn
犹浏览。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汉 时习俗,实与 秦 无大异,循览之后,颇能得其仿佛也。”词语解释:案览 拼音:àn lǎn
查阅。 宋 梅尧臣 《送宋郎中知商州》诗:“其事有图画,家传多典籍,愿君为政闲,案览知畴昔。”词语解释:采览 拼音:cǎi lǎn
采择观览。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谨拜表并献诗二篇,词旨浅末,不足采览。” 晋 郭璞 《〈方言〉序》:“巡游万国,采览异言。” 清 曾国藩 《广东嘉应州知州刘君事状》:“谨具歷官行义,牒付史馆,俾传循吏者采览焉。”词语解释:祥览 拼音:xiáng lǎn
晋 王祥 、 王览 兄弟的并称。圴以孝友恭恪闻名当世。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克谐以孝,因心则友,启均养之德,成无间之言,天下之人比之 祥 览 。”词语解释:稽览 拼音:jī lǎn
查看,查阅。 唐 权德舆 《司农少卿李公墓志铭》序:“公稽览故志,通练程品,尝献军国便宜五章。”词语解释:肆览 拼音:sì lǎn
纵览。 清 冯班 《钝吟杂录·遗言》:“ 谢灵运 肆览《庄》《易》,放意山水。”词语解释:总览 拼音:zǒng lǎn
(1).见“ 总揽 ”。
(2).犹综观。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总览南北,文派略分: 南朝 则士尚浮华,主好风雅…… 北朝 则略趋厚重,韵气高远。”
词语解释:总揽 拼音:zǒng lǎn
(1).全面掌握。《六韬·王翼》:“总揽计谋,保全民命。”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此於主德大洽,列侯大达,非执术督责,总览独断御下方也。” 汪继培 笺:“览即揽之省。” 明 归有光 《遂初堂记》:“虽 孝宗 之英毅, 光宗 之总揽,远不能望盛 宋 之治。” 清 龙启瑞 《复唐子实书》:“省中总揽全局,与一乡一团之事不同。”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钦奉天命主命,总揽文衡,聿修试典,综核名实,定厥宏规。”
(2).亦作“ 总览 ”、“ 总擥 ”。谓广为延揽。《汉书·刑法志》:“ 汉 兴, 高祖 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擥英雄,以诛 秦 项 。”《后汉书·班固传上》:“期於总览贤才,收集明智,为国得人,以寧本朝。”《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於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 南朝 梁 王筠 《昭明太子哀册文》:“总览时才,网罗英茂。” 宋 苏轼 《谢赐对衣金带马表》之一:“总览众工,财成大化。”词语解释:临览 拼音:lín lǎn
亲临视察。《梁书·武帝纪中》:“虽復斋居 宣室 ,留心听断;而九牧遐荒,无因临览。”词语解释:省览 拼音:shěng lǎn
审阅;观览。《汉书·盖宽饶传》:“狂夫之言,圣人择焉。唯裁省览。” 南朝 陈 徐陵 《与李那书》:“循环省览,用忘饥渴。” 宋 李如篪 《东园丛说·学者自出己见》:“时世日趋浮薄,学者观书不探本源,传注虽存,而未尝省览,即用己见立説,反谓先儒所不能到,甚可嘆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小学述闻》:“因依引书次第,録为一册,名曰《小学述闻》。其不在此类者,附録於后,盖以便省览、备遗忘耳。”词语解释:高览 拼音:gāo lǎn
谓见识高远。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怡颜高览,弭翼凤戢。託跡 黄 老 ,辞世却粒。”词语解释:亲览 拼音:qīn lǎn
(1).亲自阅看。《汉书·武帝纪》:“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於篇,朕亲览焉。”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二途如爽,即用兼通,昌言所安,朕将亲览。”
(2).见“ 亲揽 ”。
词语解释:亲揽 拼音:qīn lǎn
亦作“ 亲擥 ”。亦作“ 亲览 ”。 亲自操持。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一》:“今谅闇日,大义皆举,宜亲览万机,以当天心。”《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诸葛公 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擥焉。”《北史·李彪传》:“五帝之臣,臣不若君,故君亲揽其事。三王君臣智等,故共理机务。主上亲揽,盖远轨 轩 唐 。”词语解释:奇览 拼音:qí lǎn
罕见的游览胜地。例如:生平奇览。——《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词语解释:备览 拼音:bèi lǎn
提供阅览。《清会典事例·翰林院·典礼》:“採择前史事蹟,纂辑成书,进呈备览。”词语解释:诵览 拼音:sòng lǎn
犹阅读。 晋 干宝 《〈搜神记〉序》:“然而国家不废注记之官,学士不絶诵览之业,岂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词语解释:要览 拼音:yào lǎn
亦作“ 要揽 ”。 邀请招揽。 元 王仲诚 《斗鹌鹑·避纷》曲:“名利絶,是非减,爱的是雪月风花,怕的是官民要览。” 黄远庸 《政界内形记》:“其实 袁君 亲信如 段 如 冯 如 赵 ,皆有不加入党派之决心,各党纷纷要揽,皆为拒絶。”词语解释:饱览 拼音:bǎo lǎn
尽情地看。 碧野 《长江奔流》三:“第一次过 三峡 ,饱览 巫山 十二峰奇丽的风光。”《人民日报》1990.4.16:“在饱览 明 代地理学家 徐霞客 叹为‘炫巧争奇,遍布幽奥’的溶洞景观之后,在县城一位 萧 姓农家喝到了奇妙的‘擂茶’。”词语解释:荣览 拼音:róng lǎn
犹拜读。 宋 欧阳修 《与吴给事书一》:“仍沐宠惠雄编,俾遂荣览,虽在哀迷,亦知开警。”词语解释:财览 拼音:cái lǎn
裁决审察。财,通“ 裁 ”。《汉书·师丹传》:“京师识者咸以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请,四方所瞻卬也。惟陛下财览众心,有以尉復师傅之臣。” 颜师古 注:“财与裁同。”词语解释:贯览 拼音:guàn lǎn
通读博览。《三国志·吴志·步骘传》“夜诵经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騭 博研道艺,靡不贯览。”词语解释:访览 拼音:fǎng lǎn
寻访、游览。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书》之一:“二 浙 处处佳山水,守官殊可乐,乡人之至此者絶少。举目无亲故,而 杭 又多事,时投餘隙,輒出访览,亦自可卒岁也。”词语解释:详览 拼音:xiáng lǎn
详尽观览。 汉 王充 《论衡·薄葬》:“夫如是,世俗之人,可一详览。详览如斯,可一薄葬矣。” 唐 韦承庆 《规正东宫启》:“伏愿详览古今,以为鉴诫。” 清 张之洞 《读古人文集》:“凡集中有奏议、考辩、记传文字,中有实事者,须详览之。”词语解释:该览 拼音:gāi lǎn
谓广泛阅览。《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 ﹞性好学,博涉多该览。” 唐 白行简 《李娃传》:“海内文籍,莫不该览。” 清 黄景仁 《偕伯扶少云游崇效寺即赠宁上人》诗:“ 支郎 既该览, 惠公 亦强识。”词语解释:阅览 拼音:yuè lǎn
看(文字、图表等)。 唐 元稹 《进西北边图经状》:“右,臣今月二日进《京西京北图》一面,山川险易,细大无遗。犹虑幅尺高低,閲览有烦於睿鉴。”《宋史·卢多逊传》:“ 太祖 好读书,每取书史馆, 多逊 预戒吏令白己,知所取书,必通夕閲览,及 太祖 问书中事, 多逊 应答无滞。”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她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与兴趣爱好,广泛地阅览文学作品。”词语解释:傲览 拼音:ào lǎn
游览。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诸戏弄之事,弹棊博弈,皆所恶见,及飞轻走迅,游猎傲览,咸所不为。”词语解释:八览 拼音:bā lǎn
《吕氏春秋》中的八个大篇名的合称。《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 司马贞 索隐:“八览者,《有始》、《孝行》、《慎大》、《先识》、《审分》、《审应》、《离俗》、《时君》也。”词语解释:关览 拼音:guān lǎn
涉猎;阅览。《后汉书·文苑传下·张升》:“ 升 少好学,多关览。” 宋 苏轼 《扬州上吕相公论税务书》:“近復建言纲运折欠利害,乞申明《编敕》,严赐约束行下,而罢 真 、 扬 、 楚 、 泗 转般仓斗子仓法,必已关览。”词语解释:镜览 拼音:jìng lǎn
犹阅览。 北周 王褒 《祭梁王僧辩母贞敬魏太夫人文》:“书图镜览,辞章讨论。”词语解释:风览 拼音:fēng lǎn
以委婉的方式显示,展示。《史记·大宛列传》:“而 汉 发使十餘辈至 宛 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 宛 之威德。” 词语解释:耳闻目览 拼音:ěr wén mù lǎn
同“ 耳闻目见 ”。 唐 孙揆 《灵应传》:“ 寳 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词语解释:台览 拼音:tái lǎn
敬辞,用于书信,表示请对方阅览词语解释:顾览 拼音:gù lǎn
环视,观览。《新五代史·杂传·王鎔》:“ 正抱 、 匡威 皆失国无聊,相与登城西高阁,顾览山川,泫然而泣。” 宋 李廌 《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出 探春亭 ,登 四景堂 ,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词语解释:躬览 拼音:gōng lǎn
亲自视察或阅览。 汉 班固 《东都赋》:“乃动大輅,遵皇衢,省方巡狩,躬览万国之有无。”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躬览载籍,必广记而备言之。”词语解释:刘览 拼音:liú lǎn
浏览,泛观。《淮南子·原道训》:“刘览偏照,復守以全。” 高诱 注:“刘览,回观也。刘读留连之留,非 刘 氏之 刘 也。”词语解释:蜚览 拼音:fēi lǎn
高飞俯视。《汉书·宣帝纪》:“鸞凤万举,蜚览翱翱。” 颜师古 注:“蜚,古飞字也。言鸞凤飞翔,览观都邑也。”词语解释:傍览 拼音:bàng lǎn
从旁观看、打量。《梁书·沉约传》:“而开年以来,病增虑切……外观傍览,尚似全人,而形骸力用,不相综摄。常须过自束持,方可僶俛。”词语解释:通览 拼音:tōng lǎn
(1).广泛阅览。《汉书·息夫躬传》:“少为博士弟子,受《春秋》,通览记书。” 颜师古 注:“传记及诸家之书。”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经艺传书,人当览之……人之不通览,薄社之类也。”
(2).谓见识广泛。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宗正南阳刘祖》:“旧俗常以衣冠子孙、容止端严、学问通览、任顾问者以为御史。”《世说新语·言语》“ 范宁 作 豫章 ” 刘孝标 注引《中兴书》:“ 宁 字 武子 , 慎阳县 人,博学通览。”词语解释:进览 拼音:jìn lǎn
呈请在上者过目。《明史·职官志二》:“立正本、副本、贮本以备进览。” 清 钮琇 《觚賸·秦将礼客》:“凡削稿进览,必候其升坐,面无忤色,始从屏后转出,逡巡捧纸置案,肃然退立。” 清 吴振棫 《养吉斋馀录》卷八:“ 汤文正 侍直时, 圣祖 命録诗文进览。”词语解释:入览 拼音:rù lǎn
犹入目。《三国演义》第三八回:“昨两次晋謁,不得一见。已书贱名於文几,未审得入览否?”词语解释:青览 拼音:qīng lǎn
旧时书信客套语。敬称对方阅览。 清 秋瑾 《致琴文书》一:“ 琴文 伯母大人粧次:前在 沪江 草呈寸函,计可达青览矣。” 盛宣怀 《上湘抚陈佑帅书》:“日前曾上一电,计邀青览。”词语解释:电览
明察;明鉴词语解释:格览 拼音:gé lǎn
方言。橄榄。 元 郝经 《橄榄》诗题注:“﹝橄欖﹞南人谓之格览。”词语解释:杂览 拼音:zá lǎn
封建社会指儒家经典以外的著作。《儒林外史》第十八回:“文章是代圣贤立言,有个一定的规矩,比不得那些杂览,可以随手乱做个。” 茅盾 《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候,把一部分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词语解释:校览 拼音:xiào lǎn
检阅。《北史·魏纪一·太宗明元帝》:“庚寅,大閲于东郊,署将帅,以 山阳侯 奚斤 为前军,众三万; 阳平王 熙 等十二将各一万骑。帝临 白登 ,躬自校览。”词语解释:概览 拼音:gài lǎn
谓概略地观览。有时亦用作书名或文章篇名。如: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有《中国社会之概览》一节。词语解释:追览 拼音:zhuī lǎn
犹回顾。《后汉书·冯衍传下》:“歷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词语解释:达览 拼音:dá lǎn
指书信送到并为接收者所阅读。 鲁迅 《书信集·致赵家璧》:“早上寄奉一函,想已达览。” 胡适 《寄陈独秀书》:“二月三日,曾有一书奉寄,附所译《决鬭》一稿,想已达览。”词语解释:横览 拼音:héng lǎn
广泛观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十六日》:“窃尝横览地球,盱衡全局,而得补偏救弊之术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派·政闻社宣言书》:“然横览天下,从未闻有无国会之立宪国。” 严复 《主客平议》:“旷观千古,横览五洲。”词语解释:闳览 拼音:hóng lǎn
谓见闻、阅览广博。《史记·吴太伯世家论》:“ 延陵季子 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閎览博物君子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檀越博闻閎览,今有一谜语,请檀越一猜。” 清 薛福成 《叙曾文正公幕府宾僚》:“閎览,则前翰林院编修 德清 俞樾 荫甫 。”词语解释:元览 拼音:yuán lǎn
玄览。深察;明察。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序:“虽不敢谓独契古心,庶亦不移流俗,亦冀元览达观君子,有以明余之志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叛噬》:“你逆天悖主公然敢,更説甚苍苍元览。”词语解释:便览 拼音:biàn lǎn
以简明的文字写成的关于概况的说明,便于查阅。多用于书名。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若今日操觚者所为,只是一部《搢绅便览》耳。”如:《邮政便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