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觚棱 拼音:gū léng
亦作“ 觚棱 ”。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成方角棱瓣之形。亦借指宫阙。《文选·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闕,上觚稜而栖金爵。” 吕向 注:“觚稜,闕角也。”《后汉书·班固传上》作“柧棱”。 宋 王观国 《学林·觚角》:“所谓觚稜者,屋角瓦脊成方角稜瓣之形,故谓之觚稜。”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三·天目山》:“ 西周 浸冷觚稜月,未必迁 岐 説果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三百:“北望觚稜南望雁,七行狂草达京华。” 郁达夫 《偶成》诗:“不羡神仙况一官,觚棱那復梦 长安 。”参见“ 柧棱 ”。
(2).借指京城。 宋 秦观 《赴杭倅至汴上作》诗:“俯仰觚棱十载间,扁舟江海得身闲。”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无端又作觚棱梦,醒视扁舟落五湖。”
(3).借指故国。 梁启超 《游箱根浴温泉作》诗:“忽起觚棱思,乡心到 玉关 。”
(4).棱角。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时河冰方结,觚稜如锋刃。”
(5).比喻言行方正刚烈。 清 方文 《喜左又錞见访即送其归里》诗之一:“时危明且晦,未可太觚稜。”
见“ 觚稜 ”。
词语解释:柧棱 拼音:gū léng
(1).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后汉书·班固传上》:“设 璧门 之 凤闕 ,上柧棱而栖金雀。” 李贤 注引《说文》:“柧棱,殿堂上最高之处也。” 明 宋濂 《官岩院碑》:“阳马四鶱,柧棱高翔。金浮翠流,辉辉煌煌。”
(2).棱角。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和锋芒。《明史·高弘图传》:“﹝ 高弘图 ﹞柧棱自持,不依丽人。”词语解释:觚坛 拼音:gū tán
有棱角的祭坛。《宋史·乐志十六》:“思报貺,明詔祠官,练时蒐旷典,紫畤觚坛。” 元 袁桷 《次韵王寅甫侍读莅醮长春宫》:“蜕骨棱棱似鹤轻,觚坛危处玉为成。”词语解释:觚陛 拼音:gū bì
棱角整齐的台阶。借指坛场。《宋史·乐志十六》:“皇展报,新礼乐,觚陛咏宾乡,珠幄熉黄。”词语解释:觚角 拼音:gū jiǎo
锋芒;棱角。 宋 曾巩 《尚书都员外郎陈君墓志铭》:“为吏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敦朴为务。” 明 刘崧 《东家叹》诗:“上梢云霞起觚角,下斲山石开垣基。”词语解释:觚椠 拼音:gū qiàn
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简牍。 明 徐渭 《赠沉母序》:“苟有逸贤野史为之书数字於觚槧间,亦足以信后。” 章炳麟 《信史上》:“假令纬书授之口耳,不在竹帛觚槧之间,故 秦 火弗能烧。”词语解释:觚不觚 拼音:gū bù gū
比喻事物名实不符。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何晏 集解:“以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 朱熹 集注:“觚,棱也;或曰酒器,或曰木简,皆器之有棱者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哉!言不得为觚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四分论》:“《续汉志》云:‘在天成度,在宪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餘不及四分日之一,则减四分也。’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不依日而散分於各宿者。”词语解释:觚编 拼音:gū biān
编连成册的木简。借指书籍。 唐 来鹄 《圣政纪颂》:“君誥臣箴,觚编毫络,前书后经,规善鉴恶,国之大章,如何寝略。”词语解释:觚廉 拼音:gū lián
棱角。 宋 王令 《过扬子江》诗:“霜风日凌厉,紫翠生觚廉。无波互澄照,黯惨画一縑。”词语解释:觚牍 拼音:gū dú
供书写的木简。亦指书翰。 唐 柳宗元 《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 孔子 作《春秋》,千五百年……秉觚牘,焦思虑,以为论注疏説者,百千人矣。” 元 马祖常 《壮游八十韵》:“童子操觚牘,价重麒麟罽。”词语解释:觚竹 拼音:gū zhú
古国名。觚,通“ 孤 ”。《尔雅·释地》:“ 觚竹 , 北户 、 西王母 、 日下 ,谓之四荒。” 郭璞 注:“ 觚竹 在北, 北户 在南, 西王母 在西, 日下 在东,皆四方昏荒之国,次四极者。” 邢昺 疏:“ 觚竹 者,《汉书·地理志》:‘ 辽西 令支 有 孤竹城 是乎?’” 清 钱谦益 《故广西道监察御史高阳李府君墓志铭》:“斗极之下, 觚竹 空桐 。”参见“ 孤竹 ”。
词语解释:孤竹 拼音:gū zhú
(1).独生的竹。《周礼·春官·大司乐》:“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云门之舞,冬日至,於地上圜丘奏之。” 郑玄 注:“孤竹,竹特生者。” 贾公彦 疏:“孤竹,竹特生者,谓若 嶧阳 孤桐。” 汉 班固 《东京赋》:“尔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雷鼓鼝鼝,六变既毕,冠华秉翟,列舞八佾。”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凤凰集南岳,徘徊孤竹根。” 唐 杨炯 《盂兰盆赋》:“孤竹之管,云和之瑟,麒麟在郊,凤凰蔽日。”
(2).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因用孤竹制成,故名。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嶧阳 孤桐,不能无絃而激哀响; 大夏 孤竹,不能莫吹而吐清声。” 晋 张协 《七命》之二:“吹孤竹,拊云和,渊客唱《淮南》之曲,榜人奏《采菱》之歌。” 北周 庾信 《变宫调》之二:“孤竹调阳管,空桑节雅絃。” 宋 张先 《菩萨蛮》词之一:“佳人学得 平阳 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
(3).古代乐曲名。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奏黄钟而歌大吕,变孤竹而舞《云门》。”《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 元 胡三省 注:“空桑、孤竹之韵足以礼神,《云门》、《大夏》之容无亏观德。”
(4). 商 周 时国名。在今 河北省 卢龙县 。《国语·齐语》:“遂北伐 山戎 ,刜 令支 、斩 孤竹 而南归。” 韦昭 注:“二国, 山戎 之与也。 令支 ,今为县,属 辽西 , 孤竹 之城存焉。” 南朝 梁 任昉 《百辟劝进今上笺》:“ 山戎 孤竹 ,束马景从。” 唐 张说 《吊国殇文》:“北伐兮东胡,邈 辽阳 兮 孤竹 。” 明 唐寅 《出塞》诗之一:“摐金出 孤竹 ,飞旗掩二 榆 。”
(5).《庄子·让王》:“昔 周 之兴,有士二人,处於 孤竹 ,曰 伯夷 、 叔齐 。”后遂用“ 孤竹 ”借指 伯夷 、 叔齐 。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孤竹 不以絶粒易 鹿臺 之富, 子廉 不以困匱贸铜山之丰。” 南朝 宋 范晔 《逸民传论》:“ 武 尽美矣,终全 孤竹 之絜。” 唐 李德裕 《赠右卫将军李安制》:“往者, 产 禄 擅朝, 充躬 交乱,每念王室,殆於阽危,不惮芳兰之焚,竟全 孤竹 之志。”
(6).竹的一种。 宋 赞宁 《笋谱·孤竹笋》:“ 襄阳 薤山 下有孤竹,三年方生一笋。及笋成竹,竹母已死矣。”
(7).复姓。见《通志·氏族二》。词语解释:觚木 拼音:gū mù
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觚者,稜也,学书之牘,或以记事,削木为之。其形或六面,或八面,面面皆可书,以有稜角,遂谓之觚。今或呼小儿学书简为觚木。”词语解释:觚卢 拼音:gū lú
1.即葫芦。《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东蘠雕胡,莲藕觚卢。"颜师古注引张晏曰:"觚卢,扈鲁也。"王先谦补注:"觚卢,即瓠?。觚卢、瓠?、扈鲁,并一声之转。"一说,是菰茭(菰米的嫩茎)和芦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菇芦"。词语解释:觚圜 拼音:gū huán
方圆。 唐 皮日休 《九讽系述·正俗》:“吾欲以忖度之志兮,定觚圜而反规矩。”词语解释:觚简 拼音:gū jiǎn
(1).古代书写用的木简。借指书籍。 明 张居正 《赠霁翁尊师吴老先生督学山东序》:“彼所閲者,不越篇章觚简之间。”
(2).引申为刻印书籍。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惟公和正,所蓄有餘,一身觚简,奕世簪裾。凡百君子,视此刻书,各敬尔仪,毋怠毋渝。”词语解释:觚翰 拼音:gū hàn
木简与笔。借指文辞。 明 宋濂 《申鲜生辞》:“溺觚翰者,以古今之学无出於文而不知有经术之渊奥。” 明 张居正 《宝谟记》:“国政有暇,独以觚翰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