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典故、词汇
词牌
韵典(诗韵全璧)
词林正韵
简繁体互转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用典分析
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请选择
平声 一东二冬 通用
上声 一董二肿 去声 一送二宋 通用
三江七阳 通用
上声 三讲二十二养 去声 三绛二十三漾 通用
平声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通用
上声 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 去声 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 通用
平声 六鱼七虞 通用
上声 六语七麌 去声 六御七遇 通用
平声 九佳(半)十灰(半) 通用
上声 九蟹十贿(半) 去声 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 通用
平声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通用
上声 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 去声 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 通用
平声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 通用
上声 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 去声 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 通用
平声 二萧三肴四豪 通用
上声 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 去声 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 通用
平声 五歌 独用
上声 二十哿 去声 二十一个 通用
平声 九佳(半)六麻 通用
上声 二十一马 去声 十卦(半)二十二祃 通用
平声 八庚九青十蒸 通用
上声 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去声 二十四敬二十五径 通用
平声 十一尤 独用
上声 二十五有 去声 二十六宥 通用
十二侵 独用
上声 二十六寝 去声 二十七沁 通用
平声 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通用
上声 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 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通用
入声 一屋二沃 通用
入声 三觉十药 通用
入声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 通用
入声 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叶 通用
入声 十五合十七洽 通用
总目
下载词林正韵韵表
(2011-11-5)
元(半)
言
园
源
原
喧
轩
翻
繁
元
猿
垣
烦
冤
辕
藩
暄
幡
樊
蕃
番
轓
萱
援
璠
燔
鼋
掀
鞬
反
[详注1]
谖
湲
諠
沅
蘩
鹓
鸳
鶱
矾
袁
袢
[fán]
蹯
宛
[yuān]
膰
媛
墦
蚖
爰
怨
[详注2]
拚
[详注3]
蜿
籓
嫄
犍
[jiān]
眢
甗
煊
芫
[yán yuán]
笲
騵
喛
犿
娮
暖
[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
昍
洹
螈
貆
靬
杬
[yuán wán]
鐇
樠
薠
僠
咺
[xuān]
晅
[xuān]
瀪
蓒
蒬
鶢
蠜
榞
摱
愃
抃
[连抃,宛转貌]
妴
喰
嬎
臗
駌
袸
惌
襎
蒝
橎
梡
葾
瀳
謜
槾
楥
帵
琂
攐
溒
睷
勫
佡
羱
邧
豲
愋
媴
阮
[详注4]
媗
笎
瀿
鷭
翧
蝖
吅
鱕
噃
羳
榬
鎱
褑
注1:
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
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
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
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寒
寒
看
[kān kàn]
难
[nán,艰难]
安
宽
官
残
欢
端
盘
干
阑
丹
冠
[guān,衣冠]
乾
[gān,同干]
竿
餐
栏
观
[guān,观看]
兰
酸
坛
鞍
团
鸾
滩
澜
弹
[tán]
漫
[详注1]
肝
峦
蟠
玕
湍
丸
单
翰
珊
般
[pán]
叹
完
攒
[cuán]
桓
栾
韩
銮
刊
瞒
殚
纨
槃
抟
檀
棺
岏
箪
跚
郸
瘢
谩
[mán]
钻
[zuān]
潘
漙
刓
繁
[fán,马头上的饰物,名词]
胖
[pán]
剜
圞
汗
[hán,可汗]
磐
杆
[gān gǎn]
鼾
顸
拦
襕
奸
[gān]
姗
曼
[详注2]
摊
鞶
絙
巑
髋
狻
谰
倌
獾
磻
眢
墁
[同㙢。]
镘
柈
[pán]
啴
汍
鳗
鞔
莞
[guān]
羱
貆
掸
[音檀。触也。]
瘅
[dān]
洹
邗
囒
痑
襌
躝
褩
拌
[舍弃]
荁
犴
[hān]
綄
敦
[详注3]
㨏
搬
撺
剸
[tuán]
嬗
瘫
桉
钎
皖
[地名]
蹒
涫
萑
[huán]
垸
豻
驒
滦
靬
慱
豌
悗
烷
羉
縏
慲
獌
樠
鴅
馒
鏄
颟
驙
峘
韊
貒
籣
芄
剬
[duān]
唌
嚾
暕
帴
躜
梡
忨
吅
嫥
跘
褍
酄
鳱
鷒
灒
穳
矕
椯
糷
鋑
雗
螌
蠸
馯
抏
耑
鱄
貚
聅
繵
篅
睕
犿
竱
臤
臗
繟
羦
萈
煓
砃
迀
鬗
欗
虷
蒰
偳
寏
弁
[详注4]
幋
匰
媏
瀊
灡
曫
鍴
攼
槫
捖
搫
槾
芉
豲
毌
灓
瓛
鷤
塼
[tuán]
忓
嫨
帵
雃
喰
媻
注1:
漫
《集韵》《韵会》《正韵》谟官切,音瞒。水大貌。
注2:
曼
音瞒。《博雅》曼曼,长也。《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注》曼,或作漫。
注3:
敦
《广韵》度官切《集韵》《韵会》《正韵》徒官切,音团。《诗·豳风》有敦瓜苦。《传》敦,犹专专也。《疏》敦,是瓜系蔓之貌,言瓜系於蔓,专专然也。《释文》徒丹反。《朱传》音堆。 又《诗·大雅》敦彼行苇。《传》聚貌。《释文》徒端反。
注4:
弁
音盘。与般同。乐也。《诗·小雅》弁彼鸒斯。《传》弁,乐也。
删
山
间
[jiān,中间]
闲
关
还
颜
攀
斑
环
班
湾
悭
艰
寰
顽
蛮
鬟
潺
删
弯
菅
潸
殷
[yān,赤黑色]
奸
湲
颁
孱
[《集韵》昨闲切。窄也。]
圜
鳏
镮
阛
鹇
瘝
扳
[bān pān]
跧
[《广韵》《集韵》阻顽切。伏也。]
讪
纶
[guān,纶巾]
娴
斓
般
[與班同,還反也。又分也,賜也。]
锾
㘖
黫
鬘
闩
蕳
憪
痫
瞷
澴
擐
虤
嬛
狦
攽
虨
狠
轘
僝
豻
朌
澖
眅
矜
[guān,同瘝]
肦
羴
睔
矕
臤
漹
藖
鳻
黰
顅
覵
詽
馯
硍
楌
糫
葌
閒
[xián jiān]
曫
掔
邖
蛝
螌
鬝
婜
瞯
羟
先
年
天
然
前
烟
边
仙
船
眠
泉
贤
传
田
川
篇
缘
钱
怜
弦
圆
连
妍
全
先
鲜
[xiān,新鲜]
禅
颠
鞭
迁
偏
莲
筵
千
编
坚
肩
悬
蝉
绵
旋
[xuán,周旋、绕行]
巅
娟
玄
渊
权
牵
宣
翩
捐
椽
穿
煎
毡
便
[pián,安也]
笺
拳
延
联
鹃
涎
阡
专
镌
焉
廛
旃
缠
骞
湲
膻
涟
躔
愆
铅
钿
[diàn tián]
筌
燕
[yān,地名]
鞯
涓
燃
壖
还
[详注1]
虔
痊
鸢
阗
研
[yán,研究]
芊
跹
甄
沿
员
乾
[qián,乾坤]
砖
蠲
舷
鋋
诠
邅
蜒
挛
溅
[jiān,溅溅]
荃
填
埏
仟
褰
湔
铨
咽
鳣
悁
軿
骈
翾
笾
鳊
鹯
悛
堧
饘
县
[xuán]
链
瀍
圈
[quān juān]
蔫
癫
嫣
佺
平
[详注2]
畋
遄
搴
卷
[quán,曲也]
棉
儇
惓
孱
漩
颧
胼
颛
戋
牷
蚿
弮
蜷
蝝
犍
[qián]
垠
[详注3]
璇
棬
塼
攧
揎
朘
挻
扇
[shān]
跧
[quán]
蜎
滇
綖
佃
[tián]
鼘
篿
褼
籼
撋
梴
[chān]
猭
键
[渠焉切,音乾。钥牡也。]
鬈
拴
辁
蹎
汧
篯
[jiān]
楩
橼
缏
鲢
瘨
[diān]
瑄
零
[详注4]
嬛
鬋
祆
栓
婵
扁
[piān,扁舟]
萹
諓
孪
单
[chán,单于]
譞
鋗
豜
噒
幵
栴
嘕
岍
潫
篅
絟
[quán shuān]
廯
㫋
瓀
絭
鐉
鱄
詽
燀
[dǎn]
扦
竣
胭
澶
儃
[chán]
窴
楄
蝙
嗹
箯
玭
耑
蠉
甂
沺
骿
蝒
縓
狿
枅
懁
蹥
肰
琕
阏
[详注5]
蹁
騝
翴
縺
鄢
蚈
葲
脠
犏
蟤
鲣
苮
駽
蜁
鵳
驙
齻
齤
馢
湶
媥
纯
[详注6]
婘
賆
貚
黇
梋
鍽
驠
鞙
謰
椯
矎
瓹
輲
鷒
豣
瞤
锟
鋑
鯅
頨
琁
矏
肙
羴
烻
碊
玧
矊
瑸
碝
盷
閍
顅
謜
臤
諯
雃
芇
糄
繵
槫
薽
硟
瞏
玆
繟
縳
瀳
狋
吅
矔
裐
菺
腃
翧
膞
姩
籈
葥
灒
鋻
鶣
摼
酄
銒
帴
梿
傿
鷏
虇
楥
輧
媗
裫
冿
揙
娫
忓
愃
蠸
郔
囨
弲
焆
[juān]
圱
屇
峑
嬵
暶
汘
熞
杄
檰
犈
宀
奱
歅
[yān]
棩
嫾
媊
剸
[zhuān]
娹
叀
剶
厧
捲
[quán]
櫋
跰
駩
恮
惤
脧
奾
嫙
掔
鄟
奷
妶
磌
剈
圌
媔
嫥
檈
颴
鳈
鶰
鰬
橪
槙
猵
漹
姾
牑
搷
巏
攓
攐
騚
璳
瑼
痃
稨
癴
玹
僆
珗
瑔
珚
辿
誸
鍹
锩
唌
篶
箞
胘
葏
臱
注1:
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
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
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
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
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
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辩音释义
首字词组
末字词组
末字诗句
末字典故词语
现代汉语字典
言
拼音:
yán
属
元韵
言 yán
〈动〉
(指事。甲骨文字形,下面是“舌”字,下面一横表示言从舌出。“言”是张口伸舌讲话的象形。从“言”的字与说话或道德有关。本义:说,说话)
同本义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说文》
志以发言。——《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志以定言。——《左传·昭公九年》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国语·周语上》
言,心声也。——《法言·问神》
言,口之利也。——《墨子经》
言者所以在意。——《庄子·外物》
具言所闻。——
晋
·
陶渊明
《桃花源记》
趋机而言。——《后汉书·列女传》
言于
李?
?。——
宋
·
司马光
《资治通鉴·唐纪》
言讫不见。——
明
·
魏禧
《大铁椎传》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宋
·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又如:言绝(言罢;说完);言言(直言);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戏(说话轻浮不庄重);言人人殊(人各一词,所言各异);言笑自若(谈笑自得的样子);言之无文(说话没有文采条理);言方行圆(即言行不一);言信(说到做到的信用);言爽(说话不守信用);言不顾行(言行不一);言欢(说笑)
议论,谈论
赵括
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如:言路(谏官的职务);言事(在君主时代,臣民与天子、国君议论政事);言文(谈论文辞);言默(议论和沉默);言状(所述情状)
记载
雁荡山
…自古图牒,未尝有言者。——
宋
·
沈括
《梦溪笔谈》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宋
·
苏
轼《石钟山记》
又如:言行录(录记叙述一人或多人的嘉言美行的书)
问
臣
意
言王曰:“才人女子竖何能?”——《史记》。
王引之
述闻:“言王,问王也。”
又如:言问(讯问)
告知;告诉
其顺之,然后言其丧筭。——《礼记》。
郑玄
注:“言,语也。”
又如:言讽(用委婉的语言示告)
陈述;叙述
臣愿悉言听闻,唯大王裁其罪。——《韩非子》
又如:言功(陈述功绩)
解释引文、词语或某种现象的发端词,相当于“就是说”或“意思是”
《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孟子》
说明
言其利害(说明合从的好处和不合从的害处。其,指示代词,代合从,它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名〉
话,言语,口语。又特指怨言、谤言
父母之言。——《诗·郑风·将仲子》又
诸兄之言。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国语·周语上》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唐
·
白居易
《琵琶行》序
王
如其言。——
晋
·
干宝
《搜神记》
未尝有言。——
明
·
刘基
《卖柑者言》
思其言。
是何言。——
清
·
梁启超
《谭嗣同传》
又如:言能践行(说到做到);言语高低(指说话没分寸,冲撞别人);言差语错(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言言善果(多说劝人行善的话,必有好处);言同勒石(喻指说的话深刻而珍贵,如同刻石);言词(用语言表达的词汇或词句);言不尽意(言语无法把所有的心意全部表达出来);言不愿行(言语和行为不相符合);言语妙天下(言语精妙,天下没有人比得上);言听谋决(说的话听从照办);言废(说的话不被采纳);言简义丰(语言简练,含意丰富);言与心违(言语与心意相违背);言智(言语的才智);言无伦次(言语杂乱无章)
言论;见解;意见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诗·小雅·雨无止》
言无二贵,法无两适,故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韩非子》
又如:言扬行举(根据德行和声名来选择人才);言金(珍贵的言论);言之成理(言论能自成系统而有文理);言中无物(言论空洞而无实际内容)
言辞;辞令;辞章
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阙君德;而执事不利焉。——《左传》
又如:言外(言辞本身以外的意思);言使(使者。使者主要在传达言辞,故称言使);言泉(言辞滔滔不绝,如泉水般涌出。比喻口辩敏捷,言语通畅);言多必失(言辞过多,必定发生差错)
政令;号令
有不祭则修意,有不祀则修言。——《国语·周语》。
韦昭
注:“言,号令也。”
又如:言语(命令;指示);言文(法律条文);言文刻深(法律条文严峻刻薄);言出法随(命令一下达,就依法考核、赏罚)
誓言;盟辞;约言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楚辞》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
郑玄
注:“言,谓会同盟要之辞。”
又如:言约(口头言语为约定);言瑞(信言)
建议;主意;计策
我言为服,勿以为笑。——《诗·大雅》
又如:言责(进言的职责)
学说;主张
“
杨朱
、
墨翟
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
杨
则归
墨
。”——《孟子》
言语或文章中的字
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唐
·
白居易
《琵琶行》序
又如:五言诗;七言诗
口语或文章中的句子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
今吾且死,而
侯生
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史记》
又如:一言为定;片言九鼎
著作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汉
·
贾谊
《过秦论》
又如:言对(文体的一种)
姓
〈助〉
无义,用于句中或句首,作语气助词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康熙字典
言
古文:
𢍗𢍬
《唐韻》語軒切《集韻》《韻會》魚軒切,𠀤𤬝平聲。
(元韵)
《說文》直言曰言,論難曰語。《周禮·大司樂註》發端曰言,答述曰語。《釋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書·湯誓》朕不食言。《傳》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八𠛬糾萬民,七曰造言之𠛬。《註》譌言惑衆也。《論語》寢不言。《註》自言曰言。《史記·商君傳》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唐書·徐伯彥傳》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辭章也。《書·洪範》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語有辭章也。《禮·曲禮》士載言。《註》言,謂會同要盟之辭。
又一句爲一言。《左傳·定四年》趙𥳑子曰:夫子語我九言。《論語》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爲一言。《戰國策》臣請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魚。《前漢·東方朔傳》凡臣朔固已誦四十四萬言。
又猶議也。《屈原·離騷》初旣與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又號令也。《周語》有不祀則修言。
又助語辭。《易·師卦》田有禽利執言。《註》語辭也。
又《爾雅·釋詁》言,我也。《詩·周南》言告師氏。《傳》言,我也。師,女師也。
又《博雅》問也。《周禮·春官》冢人:及葬,言鸞車象人。《註》言問其不如法度者。
又《廣雅》從也。
又《釋名》委也。
又言言,高大貌。《詩·大雅》崇墉言言。《註》高大也。
又簫名。《爾雅·釋樂》大簫謂之言。《註》編二十三管,長尺四寸。《韻會》或作䇾。
又官名。《書·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傳》納言,喉舌之官。《唐書·高祖紀》攺納言爲侍中。
又幘名。《後漢·輿服志》幘者,賾也。尚書賾收,方三寸,名曰納言,示以忠正,顯近職也。
又地名。《詩·國風》出宿于干,飮餞于言。《傳》適衞所經之地也。
又山名。《隋書·地理志》郉州內丘縣有千言山。又《山海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又州、縣名。《宋史·劉翊傳》有言州。《魏書·地形志》有萬言縣。
又人言,砒石別名。《本草綱目》砒出信州,故隱信字爲人言。
又姓。《潛夫論》桓叔之後有言氏,韓後姬姓也。又複姓。《潛夫論》魯之公族有子言氏。
又《正韻》夷然切,音延。
(先韵)
義同。
又《集韻》牛堰切,音𤬝。
訟也。
又《集韻》《正韻》𠀤魚巾切,音銀。
(真韵)
和敬貌。《禮·玉藻》二爵而言言斯。《註》言言,與誾誾同,意氣和悅貌。《集韻》亦作訢。
又叶眞韻。
《韓愈·孔戣墓銘》白而長身,寡笑與言,其尚類也,莫之與倫。
又叶五剛切,音昂。
(阳韵)
《詩·商頌》鬷假無言。叶上羹平,下爭彊。羹音郞,平音旁,爭音章。
又叶五姦切,音顏。
(删韵)
《古詩》四座且莫諠,願聽歌一言。請說銅爐器,崔嵬象南山。
又叶魚戰切,音彥。
(霰韵)
《楊修·節遊賦》迴旋詳觀,目周意倦。御子方舟,載笑載言。
《說文》本作𠱫。从口,䇂聲。䇂,辠也,犯法也。《釋名》言之爲䇂也,寓戒也。鄭樵曰:言从舌从𠄞。𠄞,古上字,言出於舌上也。
考證:
〔《論語》食不言。〕
謹照原文改寝不言。〔《周禮·春官》《註》言問其不知法度者。〕
謹照原文不知改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