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詟伏詟惕詟挠詟忌詟怖詟谀立懦詟蹠 
詟服詟惮詟栗詟悸詟蹠詟骇詟栗 
詟息詟气詟敌詟惧詟谆詟栗  

词语解释:詟伏  拼音:zhé fú
因恐惧而不敢动弹。 唐 韦应物 《骊山行》:“英豪共理天下晏,戎夷讋伏兵无战。”
词语解释:詟服  拼音:zhé fú
(1).畏惧服从。《汉书·项籍传》:“诸将讋服,莫敢枝梧。”《南史·梁本纪上·武帝上》:“今 加湖 之败,谁不讋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将见四夷讋服,边圉乂安。”
(2).谓使之畏惧服从。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二章:“ 黄帝 以巍巍威德,讋服宇内,为诸酋长之长。”
词语解释:詟息  拼音:zhé xī
畏惧而屏息。《魏书·尒朱荣传》:“ 秦 晋 闻声而丧胆, 齐 莒 侧听而讋息。” 清 黄景仁 《戒坛四松歌》:“戒神千百对此尽讋息,诸天星卫空駢罗。”
词语解释:詟惕  拼音:zhé tì
惊骇。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即如我国家 康 、 雍 、 乾 三朝,圣德兵威,讋惕殊俗,式廓版图,讫乎化外。”
词语解释:詟惮  拼音:zhé dàn
畏惧。《北齐书·清河王岳传》:“ 岳 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及为二藩,百姓望风讋惮。”《北史·柳述传》:“ 杨素 时方贵重,朝臣莫不讋惮。”《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讋惮。”
词语解释:詟气  拼音:zhé qì
丧气,畏惧。《梁书·元帝纪》:“夷狄内侵,枕戈泣血,鲸鯢未扫,投袂勤王,能使游魂请盟以屈膝,丑徒衔璧而讋气。”《旧唐书·宣宗纪论》:“洎 大中 临驭,一之日权豪歛迹,二之日姦臣畏法,三之日閽寺讋气。” 章炳麟 《〈南洋华侨志〉序》:“其左右技术辐凑,故以悃愊之民,而使狡虏讋气。”
词语解释:詟挠  拼音:zhé náo
畏惧屈服。 元 姚燧 《南京路总管张公墓志铭》:“ 至元 四年,授同签 吐蕃 经略使,兵裁叛离,仁革狠顽,渠酋讋挠,滋久安顺。”
词语解释:詟栗  拼音:zhé lì
恐惧;震慑。 唐 柳宗元 《晋问》:“貙豻虎兕,奔触讋慄,伏无所入,遯无所脱。” 宋 汪藻 《镇江府金山神霄宫碑》:“蛟龙讋栗 江 神虔,惊涛弭伏云海鲜。” 明 谢肃 《樗舍记》:“及皇 明 聿兴,天戈一麾,四海讋慄。” 章炳麟 《〈张苍水集〉后序》:“羣虏讋栗丧气而不敢动。”
词语解释:詟敌  拼音:zhé dí
震慑敌人。《新唐书·李密传》:“决两阵之胜,噫呜咄嗟,足以讋敌,我不如公。”
词语解释:詟忌  拼音:zhé jì
畏惮。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十有七年,又遣兵收服 长白 之 鸭緑江部 ,尽有其众,于是遐邇讋忌。”
词语解释:詟悸  拼音:zhé jì
恐惧,惊悸。 宋 龚相 《项王亭赋》:“王乃震怒眥裂,力排 宋义 ,晨朝诛之,莫不讋悸。”
词语解释:詟惧  拼音:zhé jù
(1).恐惧。《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有星坠於 神武 营,众驴并鸣,士皆讋惧。”《旧唐书·宣宗纪》:“使天下之人,重足一迹,皆讋惧奉面,而慢易在心。”
(2).谓使之恐惧。 明 方孝孺 《鬻拳》:“语之而不听,则讋惧之,咄咤之,俾不敢肆其志,婴儿之术耳。”
词语解释:詟怖  拼音:zhé bù
恐惧。
词语解释:詟蹠  拼音:zhé zhí
因震慑而跳跃。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忽翳日而翻万象,却浮云而留六龙。咸讋跖而壮慈应,终苍黄而昧所从。”
词语解释:詟谆  拼音:zhé zhūn
谓怨恶,诽谤。《管子·君臣下》:“大臣乱曰称述,中民乱曰讋谆,小民乱曰财匱。” 赵守正 通解:“讋谆,指对上诽谤不满。”
词语解释:詟谀立懦  拼音:zhé yú lì nuò
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宋 岳珂 《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讋諛立懦,不厌屡书也。”
词语解释:詟骇  拼音:zhé hài
惊惧。 宋 苏轼 《飓风赋》:“虎豹讋骇,鲸鯢犇蹙。” 明 陈子龙 《上之回》诗:“ 匈奴 讋骇愿内属,北庭虚空。”
词语解释:詟栗
亦作“ 讋栗 ”。 恐惧;震慑。 唐 柳宗元 《晋问》:“貙豻虎兕,奔触讋慄,伏无所入,遯无所脱。” 宋 汪藻 《镇江府金山神霄宫碑》:“蛟龙讋栗 江 神虔,惊涛弭伏云海鲜。” 明 谢肃 《樗舍记》:“及皇 明 聿兴,天戈一麾,四海讋慄。” 章炳麟 《〈张苍水集〉后序》:“羣虏讋栗丧气而不敢动。”
词语解释:詟蹠
因震慑而跳跃。 唐 杜甫 《朝献太清宫赋》:“忽翳日而翻万象,却浮云而留六龙。咸讋跖而壮慈应,终苍黄而昧所从。”
词语解释:詟栗
见“ 讋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