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遇去声 [dù,制度][树木,名词][详注1][shù,数量][详注2][详注3][wù,憎恶][tù][详注4][pū,偃仆][pù,店铺][yù][音顾。《广韵》卖也。][cuò,动词][嘱咐][详注5][详注6][jù][tù][详注7][详注8][详注9][fū][chá ná][音驻。《广韵》鸟声。][音妒。美女也。][详注10][xǔ][详注11]


注1:污 恶去声。《说文》岁也。又染也。一曰去垢污曰污。动词
注2:疏 书疏。音数。条陈也。《扬雄·解嘲》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注3:苦 《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乘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 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
注4:圃 《唐韵》《集韵》博故切,音布。《屈原·离骚》朝发轫於苍梧兮,夕余至乎悬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注5:足 《广韵》子句切《集韵》遵遇切《韵会》子遇切《正韵》将豫切,音沮。《论语》巧言令色足恭。《疏》足,成也。谓巧言令德以成其恭,取媚于人也。《朱传》过也。《扬子·法言》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注6:错 音措。《集韵》金涂谓之错。亦姓。又《博雅》藏也。又《楚辞·九章》万民之生,各有所错兮。《注》错,安也。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展采错事。《注》展其官职,设厝其事业也。错,音措。 又《易·系辞》苟错诸地,而可矣。《疏》错,置也。《释文》错,音措。《史记·周本纪》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注》错,置也。 又《史记·张仪传》秦魏之交,可错矣。《注》错,停止也。音措。 又《后汉·寒朗传》二人错愕不能对。《注》错,七故反。错惮,犹仓卒也。
注7:餔 音捕。《集韵》糖餔,饵也。或作䊇𥹴。 又《正字通》饧之浊者曰餔。又鸟名。《尔雅·释鸟》鴩,餔敊。《注》未详。《释文》餔,音步。又《集韵》博故切,音布。与食也。《前汉·高帝纪》老父请㱃,因餔之。《师古曰》以食食之谓之餔。
注8:属 音树。《诗·小雅》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叶上附。
注9:输 指所送之物。《增韵》凡以物送人,则读平声。指所送之物,则读去声。
注10:隃 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注11:穫 音护。焦穫,地名。《诗·小雅》整居焦穫。《传》焦穫,周地接於猃狁者。《尔雅·释地注》今扶风池阳县瓠中是也。
首字词组
讣闻讣告讣问讣报讣帖讣文  
讣音讣书讣电讣车讣纸   

词语解释:讣闻  拼音:fù wén
(1).报丧。 宋 宋庠 《故耀州观察使曹仪可赠节度使制》:“美志未遂,修途已穷;戚自讣闻,实累中惻。” 元 王恽 《王尚书子勉挽辞》:“泪洒行间閲尺书,讣闻三至尚疑虚。”
(2).报丧的文告。旧时讣闻一般于列具死者的职衔、生卒年月、享年若干之后,即将开吊、出丧日期及墓地所在一一通知。五服之内亲属依次具名于末。上述顺序和用语皆有固定程式。也有将死者的行状附在后面的。《红楼梦》第十三回:“择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讣闻居然是大大方方的,期功緦麻,一点也没有弄错。”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二:“他最厌恶白的讣闻和红的喜帖。”
词语解释:讣音  拼音:fù yīn
报丧的信息、文告。 宋 韩琦 《祭少师欧阳公永叔文》:“忽承讣音,且骇且悲,哀诚孰诉,肝胆几堕。” 明 黄淳耀 《哭程孟阳先生次金尔宗韵》:“生死茫茫总别离,鱼书才到讣音随。” 孙中山 《致谢缵泰函》:“弟今出名为 杨君 具一讣音,自 日本 以东各处之同志或戚友,经己由弟寄去。”
词语解释:讣告  拼音:fù gào
(1).报丧。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天子崩,讣告诸侯。”《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蔡夫人 ﹞就葬 刘表 之柩於 襄阳 城东 汉阳 之原,意不讣告 刘琦 与 玄德 。”《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补行葬仪,讣告国人。”
(2).报丧的文告。 巴金 《关于〈神·鬼·人〉》:“姓 袁 的朋友一九五八年患鼻癌死在 福州 ,当地的报上还刊出他的讣告。” 碧野 《怀田庄》:“这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寄来的 田庄 的讣告。”
词语解释:讣书  拼音:fù shū
报丧的书信、文告。 唐 柳宗元 《祭万年裴令文》:“闻疾驰简,其命未返,翩其讣书,来自 番禺 。” 清 龚自珍 《哭洞庭叶青原》诗:“果然故人讣书至,神魂十丈为飘摇。” 胡适 《易卜生主义》:“又如 中国 人死了父母,发出讣书,人人都说‘泣血稽颡’,‘苫块昏迷’,其实他们何尝泣血?又何尝‘寝苫枕块’?”
词语解释:讣问  拼音:fù wèn
报丧的音讯。 唐 杜牧 《祭周相公文》:“ 牧 守 吴兴 ,继奉手示,但思休退,不言疾恙,讣问忽至,慟哭问天。” 宋 李季可 《松窗百说·诸葛事》:“讣问至 蜀 ,士大夫争欲赴哭敌庭,百姓巷祭,戎夷野祀。”
词语解释:讣电  拼音:fù diàn
告丧的电报。《新观察》1983年第19期:“接到讣电,她就急匆匆从 阿图什 赶到 乌鲁木齐 ,再由 乌鲁木齐 赶到 上海 ,又坐了一夜的船才赶到家。”
词语解释:讣报  拼音:fù bào
(1).告知丧事消息。古本平话小说集《牛郎织女》第四回:“讣报亲友,择日开奠出殯。”
(2).报丧的音讯。 明 邵璨 《香囊记·相会》:“惊闻讣报来边地,奉亲命远去求尸。”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忽闻讣报传来,不得亲扶灵柩。”
词语解释:讣车  拼音:fù chē
告丧者之车。 宋 朱熹 《祭吕伯恭著作文》:“欣此旨之可怀,懍讣车而偕至。”
词语解释:讣帖  拼音:fù tiē
报丧帖子。 清 孔尚任 《车碾女》诗:“敲门下讣帖,疑是传红叶。”《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四回:“看官,你道他刻的是什么?原来是刻讣帖。” 胡适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我出京之先,想到家乡印刷不便,故先把讣帖付印。”
词语解释:讣纸  拼音:fù zhǐ
即讣帖。 清 爱新觉罗·敦诚 《哭周立厓先生文》:“甫出巷,有白衣冠人持讣纸急趋至前。余曰:‘吁,先生逝矣!’”参见“ 讣帖 ”。
词语解释:讣帖  拼音:fù tiē
报丧帖子。 清 孔尚任 《车碾女》诗:“敲门下讣帖,疑是传红叶。”《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四回:“看官,你道他刻的是什么?原来是刻讣帖。” 胡适 《我对于丧礼的改革》:“我出京之先,想到家乡印刷不便,故先把讣帖付印。”
词语解释:讣文  拼音:fù wén
报丧的文告。《糊涂世界》卷二:“他的门口用人又去同了刻字店里的人来,説要刻讣文的话。”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时候做自传,死了想有人分讣文,做行实,甚而至于还‘宣付国史馆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