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嘲讪 拼音:cháo shàn
讥笑。 宋 陆游 《游圆觉乾明祥符三院至暮》诗:“日斜僕夫已整驾,顾景欲驻愁嘲訕。” 程善之 《拟古》诗:“举棋覆前局,肘掖生嘲訕。”词语解释:谤讪 拼音:bàng shàn
毁谤讥刺。《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舅 张博 数遗王书,非毁政治,谤訕天子。”《清史稿·世宗纪》:“辛巳, 汪景祺 以谤訕处斩。”词语解释:惊讪 拼音:jīng shàn
谓使人惊讶羞愧。 宋 叶适 《还华贤良九经说贤良进卷语林等》诗:“编排过百帙,装庋高一冢;见闻颇惊訕,吟玩自欣悚。”词语解释:讥讪 拼音:jī shàn
讥刺讪笑。《东观汉记·桓谭传》:“ 谭 讥訕图讖,有詔会议 灵臺 所处。” 宋 苏轼 《参定叶祖洽廷试策状》之一:“臣取 祖洽 印本试策寻究,即无讥訕之言,不知 君锡 何以见其讥訕也。” 叶圣陶 《倪焕之》十:“嘴里当然叽咕着一些怀着热望而以调笑的风趣出之的讥讪。”词语解释:发讪 拼音:fā shàn
耍赖皮;撒娇。《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爹你还不打与他两下子哩,你看他恁发訕!”《金瓶梅词话》第五二回:“ 桂姐 被他説急了,便道:‘爹!你看 应花子 来!不知怎的,只发訕缠我。’”《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那个孩子也是发訕,不肯进屋子,只在屋门外叫:‘姑爷,你接进开壶去呀。’”词语解释:诬讪 拼音:wū shàn
捏造事实加以毁谤。 宋 尹洙 《杂拟·矫察》:“国朝规 唐 制,设登闻四检,广言事之路,而宪防未著,非以惩艾诬訕、敦励忠讜也。”词语解释:诮讪 拼音:qiào shàn
讥刺和诽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娘》:“时妻党多任京秩,恐见誚訕。”词语解释:讪讪 拼音:shàn shàn
羞惭貌;难为情的样子。《金瓶梅词话》第二五回:“不想走到里面,他和媳妇子在山洞里干营生……他爹见了我,訕訕的,吃我駡了两句‘没廉耻’。”《红楼梦》第八五回:“ 黛玉 也摸不着头脑,也跟着訕訕的笑。” 鲁迅 《彷徨·祝福》:“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词语解释:兴讹造讪 拼音:xīng é zào shàn
造谣毁谤。 唐 韩愈 《送穷文》:“飢我寒我,兴讹造訕。”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而四十餘年间,止缘二三姦臣贼子兴讹造訕,以报帘幃之怨。”词语解释:乡讪 拼音:xiāng shàn
在乡里中处处讪谤别人、抬高自己的人。 汉 扬雄 《法言·渊骞》:“妄誉,仁之贼也;妄毁,义之贼也。贼仁近乡原,贼义近乡訕。” 汪荣宝 义疏:“《説文》:‘訕,谤也。’是訕即妄毁之谓,无往而为訕谤以取憎於人,行为与乡原相反,而贼德则同,故名之曰‘乡訕’。”词语解释:讽讪 拼音:fěng shàn
讽刺毁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出题有他意》:“此后諂风稍衰,而讽訕者渐出。”词语解释:诽讪 拼音:fěi shàn
诽谤非议。《后汉书·党锢传序》:“ 成 弟子 牢脩 上书诬告 膺 等养太学游士,交结诸郡生徒,更相驱驰,共为部党,诽訕朝廷。” 李贤 注:“《説文》曰:‘诽,谤也。’《苍頡篇》曰:‘訕,非也。’”《北史·裴佗传》:“卫尉 杜弼 被其家客诬云‘有怨言,诽訕时政’。” 明 方孝孺 《读〈荀子〉》:“彼处士者,生於其后,务怀诽訕之心,以求异於前人。”词语解释:诋讪 拼音:dǐ shàn
毁谤讥笑。 唐 柳宗元 《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庙略初定,异议纷然,詆訕盈朝,萋斐成市。” 宋 叶适 《〈龙川集〉序》:“然而詆訕交起,竟用空言罗织成罪,再入大理狱几死,又何酷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胡中藻》:“乃尚有出身科目,名列清华,而鬼蜮为心,於语言吟咏之间,肆其悖逆,詆訕怨望,如 胡中藻 者。”词语解释:造讪 拼音:zào shàn
犹造谤。 唐 韩愈 《送穷文》:“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訕。”词语解释:下讪 拼音:xià shàn
谓下对上的毁谤。 唐 白居易 《得景为录事参军刺史有违法事判》:“虽举违犯上,亏敬长之小心,而陈奉尽忠,得事君之大节,既非下訕,难抑上闻。”词语解释:毁讪 拼音:huǐ shàn
毁谤讥笑。 明 方孝孺 《宁野轩铭》:“老成先进之人,皆浑厚雅重,口不出毁訕之言,而身不履诡激之行。”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一:“凡与其意不合者,輒不论其贤、其是、其诚,概加毁訕、排抑而卑小之。”词语解释:搭讪 拼音:dā shàn
亦作“ 搭赸 ”。 谓找寻话头借以开始攀谈。亦谓无话找话进行敷衍或寒暄。《红楼梦》第三四回:“ 晴雯 道:‘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不然,我去了,怎么搭赸呢?’”《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 直隶 总督此来,原想预先托个人情的;后见话不投机,只好搭訕着出去。” 鲁迅 《呐喊·药》:“ 华大妈 ……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赸着走开了。” 老舍 《四世同堂》八:“和老父亲搭讪了几句, 天佑 到自己屋里看看老伴儿。”词语解释:斥讪 拼音:chì shàn
诋毁。《新唐书·高霞寓传》:“俄又詺侮僚属,作慢语斥訕大臣,其反覆自任类此。”词语解释:恶讪 拼音:è shàn
犹毁谤。《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像 郁大姐 在俺家这几年,大大小小他恶訕了那个来?”词语解释:指讪 拼音:zhǐ shàn
指点讥讽。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於是士大夫进退之间,犹驱马牛,不翅若使优儿街子,动得以指訕之,曾不足以备缓急。”词语解释:怨讪 拼音:yuàn shàn
怨望毁谤。《辽史·圣宗纪六》:“进士 康文昭 、 张素臣 、 郎玄达 坐论知贡举 裴玄感 、 邢祥 私曲,祕书省正字 李万 上书,辞涉怨訕,皆杖而徒之, 万 役 陷河冶 。”词语解释:答讪 拼音:dā shàn
亦作“ 答山 ”。 随口敷衍;无话找话地攀谈。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十三章引《呼家将》:“ 呼延庆 ,説罢答山想走路。” 谷峪 《王本巧》:“我和 邢主任 一面走,一面答讪着话,不觉已到了 文登庄 的庄前。”词语解释:笑讪 拼音:xiào shàn
亦作“笑姍”。 讥笑。 清 姚鼐 《赠侍潞川》诗:“慷慨和悲歌,流俗颇笑訕。”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诸戚闻拾得贫家儿作新妇,共笑姗之。”词语解释:咨讪 拼音:zī shàn
叹息嘲讽。《新唐书·奸臣传上·李义府》:“﹝ 义府 ﹞既主选,无品鉴才,而谿壑之欲,惟贿是利,不復銓判,人人咨訕。”词语解释:讦讪 拼音:jié shàn
谓直言不讳地指斥君上过错。 唐 李商隐 《为绛郡公祭宣武王尚书文》:“粉闈假道,諫署扬辉。吾寧訐訕,时好依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