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讯息 拼音:xùn xī
信息;消息。 茅盾 《报施》二:“对,对,有两年光景没讯息了,他的儿子到处在打听。” 丁玲 《母亲》三:“二伯父是出了家的,四五年没听到讯息了。”词语解释:讯问 拼音:xùn wèn
(1).询问。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故曰,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即遣委曲讯问,乃是 袁 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大卿 遣人讯问,果是知 临江军 李郎中 在任身故,载灵柩归乡。”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一章:“不过赶脚的倒并不讨厌他的讯问。”
(2).省视;问候。《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北海 相 孔融 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餉遗。” 宋 刘攽 《初冬晨起作四声诗·去声》:“通衢皆高轩,竟岁谢讯问。”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一折:“他正是良才奇寳在人间,我则道重脩讯问传书简,原来他相期恶战呈公案。”
(3).审讯;鞫问。《晋书·纪瞻传》:“除 会稽 内史。时有诈作大将军府符,收 诸暨 令,令已受拘, 瞻 觉其诈,便破槛出之,讯问使者,果伏诈妄。” 唐 柳宗元 《故银青光禄大夫宜城县开国伯柳公行状》:“贼遂执公爱子,榜箠讯问,折其右肱,而公不之顾。”《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山前行 、 山定 看着小娘子生得怎地瘦弱,怎禁得打勘?怎地讯问他?” 刘绍棠 《芳年》:“但是他没有车票,被路警扣留,带到站长室讯问。”词语解释:讯安 拼音:xùn ān
问好;致意。 元 姚燧 《送宰先生序》:“二人有造先主之馆,烦从者为 燧 一讯安焉。”词语解释:讯听 拼音:xùn tīng
犹打听。《红楼梦》第二九回:“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词语解释:讯唉 拼音:xùn āi
问答。《管子·桓公问》:“ 禹 立諫鼓于朝,而备讯唉。” 尹知章 注:“讯,问也;唉,惊问也。” 清 王绍兰 《〈说文段注〉订补》卷二:“《管子·桓公问篇》‘立諫鼓於朝,而备讯唉。’此唉应之正字也。讯为问,明唉为应。 尹 注以唉为惊问,失之。”词语解释:讯修 拼音:xùn xiū
修问讯之礼,拜见。 晋 戴逵 《贻仙城慧命禅师书》:“一日 郧城 讯修, 隗 馆屈膝,情欣係袜,遇同进履,未尽开襟,遽觉飘忽。”词语解释:讯号 拼音:xùn hào
(1).为传达某一讯息而作出的特定表示、标志、符号等。 谢雪畴 《老虎团的结局》:“黄昏时候,突击部队进入阵地,等待总攻击的讯号。” 李钧龙 《野林古风》:“‘妈,我洗澡去啰!’她故意大声地对屋内的母亲喊道,其实是给潜伏在芭蕉林里的人发讯号:‘我来了!’”
(2).通过电磁波发出的信号。词语解释:讯口 拼音:xùn kǒu
信口。讯,通“ 信 ”。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十二出:“便做真龙,我也难从你逐浪波。讯口胡应和,译话吃不过。” 钱南扬 校注:“讯,应作‘信’。即‘信口开合’之意。” 明 郑晓 《今言》卷四:“道人讯口诵数十句,中有曰:‘戊寅闰五龙归海,壬午青蛇火里逃。’至 洪武 、 建文 间始验。”词语解释:讯冤 拼音:xùn yuān
谓讯明冤案。 明 唐龙 《执法篇》:“詰姦正辟,义之谓也;讯寃平反,仁之谓也。仁以经之,义以纬之,而天下之刑斯平矣。”词语解释:讯验 拼音:xùn yàn
(1).讯问检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是时上不许公卿请,而遣 汉 中尉 宏 即讯验王。” 唐 柳宗元 《河间传》:“ 河间 命邑人告其夫召鬼祝诅,上下吏讯验,笞杀之。” 明 赵南星 《贺郡公祖二翁魏公考绩序》:“籍其主名,某邑几人,皆亲至其地一一讯验,胁从牵引者悉纵去。”
(2).犹言反躬自省。 元 袁裒 《求志赋》:“览古人以为前兮,徵往辙而讯验。”词语解释:讯函 拼音:xùn hán
犹信函。讯,通“ 信 ”。 宋 胡宿 《正月一日北使入贺毕就驿赐花酒果口宣》:“卿等式将好币,已达讯函,方退息于都邮,宜就颁于良醖,副之甘实,体我眷恩。”词语解释:讯决 拼音:xùn jué
审讯判决。 明 赵南星 《明光禄寺少卿冯元靖墓志铭》:“与民约:有侵寃者得非时入告,令与所告俱至,即讯决之。”词语解释:讯刺 拼音:xùn cì
审讯查访。 宋 胡宿 《陈仲舒周昺并可大理寺丞制》:“曏典别京之狱,亦班剧县之条,讯刺得情,抚绥有惠。”词语解释:讯劾 拼音:xùn hé
审理判罪。《旧唐书·裴度传》:“其亲属门人从坐者数十百人,下狱讯劾,欲加流窜。 度 上疏理之,全活者数十家。”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张九龄 累歷刑狱之司,无不察。每有公事,胥吏未敢讯劾,先稟於 九龄 。” 宋 强至 《上提刑主客书》:“然则狱官之职何为哉?曰囹圄谨、讯劾审而已矣。”词语解释:讯办 拼音:xùn bàn
审明法办。《冷眼观》第二回:“只好将儿子交了出来,让 王令 带去归案讯办。” 樊增祥 《批何忠琦呈词》:“查 何甲寅 之父 何如彦 ,於十八年被 何盛儿 殴毙,讯办拟抵,而 何盛儿 旋即遇赦释出。”词语解释:讯供 拼音:xùn gòng
谓审问取口供。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续·妖民吸精髓》:“此声既扬,县尉某先拘其妾某氏讯供。诸被害家亦争控於官,然无贜证。” 清 李伯元 《南亭笔记》卷七:“ 马新貽 知己必死,遗命速杀 汶祥 ,不必讯供,盖恐其暴己丑也。”《冷眼观》第二八回:“一不要出票拿人,二不要开堂讯供。”词语解释:讯棍 拼音:xùn gùn
即讯杖。词语解释:讯研 拼音:xùn yán
审问追究。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并由巡警道拿获匪党九名,正在讯研。”词语解释:讯疾 拼音:xùn jí
迅速。讯,通“ 迅 ”。《礼记·乐记》:“治乱以相,讯疾以雅。” 孔颖达 疏:“讯疾以雅者,雅谓乐器名。舞者讯疾,奏此雅器以节之,故云讯疾以雅。”《史记·乐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 裴駰 集解引 孙炎 曰:“整齐乱行,节之以相;赴敌迅疾,趋之以雅。” 宋 张载 《正蒙·乐器》:“雅者,正也,直己而行正也。故讯疾蹈厉者, 太公 之事耶!” 王夫之 注:“正己而正人,以伐无道,事不得缓。”词语解释:讯狱 拼音:xùn yù
问案治狱。 汉 刘向 《说苑·君道》:“且夫国之不得士者,有五阻焉……讯狱詰穷其辞,以法过之,四阻也。”《南史·谢晦传》:“ 武帝 当讯狱,其旦,刑狱参军有疾,以 晦 代之。” 宋 王安石 《与孙莘老书》:“所示及讯狱事,深思如此难处,足下试思其方,因书示及。”词语解释:讯治 拼音:xùn zhì
审理治罪。《史记·吴王濞列传》:“以 汉 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使吏劾繫讯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嘉靖丁亥大狱》:“三法司之长,俱下狱讯治。” 清 刘锡鸿 《英轺私记·英伦讯案规模》:“刑司之权,足以讯治其国主王公大臣,故 英伦 有‘君主非尊,律例为尊’之语。”词语解释:讯理 拼音:xùn lǐ
责问处理。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驻札大臣原始》:“ 厄鲁特 纠边夷八犯 西寧 ,刼夺牛马,拒官兵,詔大臣至 西寧衞 讯理,按例赔偿。”词语解释:讯疮 拼音:xùn chuāng
刑讯的创伤。《元典章·刑部三·不睦》:“下禁返勘间,本贼讯疮发溃身死。”词语解释:讯杖 拼音:xùn zhàng
(1).古代刑具。拷问囚犯的棍棒。《新唐书·刑法志》:“凡杖,皆长三尺五寸,削去节目。讯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二分二釐。”《明史·刑法志一》:“笞,大头径二分七釐,小头减一分。杖,大头径三分二釐,小头减如笞之数。笞、杖皆以荆条为之,皆臀受。讯杖,大头径四分五釐,小头减如笞杖之数,以荆条为之,臀腿受。笞、杖、讯,皆长三尺五寸,用官降式较勘,毋以筋胶诸物装钉。”
(2).指夹棍。 清 魏裔介 《据实条奏疏》:“夹棍谓之讯杖。查得旧例一款,犯重罪赃证明白,抗拒不招者,众官员立明案验,方许刑讯。”词语解释:讯堂 拼音:xùn táng
公堂,法堂。《晋书·五行志下》:“﹝ 惠帝 元康 ﹞九年,十一月戊寅。忽有牡騮马惊奔至廷尉讯堂,悲鸣而死。天戒若曰,愍怀寃死之象也。见廷尉讯堂,其天意乎!”词语解释:讯处 拼音:xùn chù
审问处置。 张德义 刘培林 《董小宛传奇》第十八章:“关于讯处 霍华 之事,有 杨某 一肩负责,决不会让贵府有所干碍。”词语解释:讯囚 拼音:xùn qiú
审讯囚犯。《尉缭子·将理》:“笞人之背,灼人之胁,束人之指,而讯囚之情,虽国士有不胜其酷而自诬矣。”《魏书·刑罚志》:“其捶用荆,平其节,讯囚者其本大三分,杖背者二分,挞脛者一分,拷悉依令。”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异闻·囚徒妖术》:“一日讯囚,严加夹击,终不肯承,视之若无苦者。”词语解释:讯访 拼音:xùn fǎng
犹询问;访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缘生 从戍行旅,征途讯访,既非旧土,故无所究。”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驮跋陀罗》:“復西适 江陵 ,遇外国舶主,既而讯访,果是 天竺 五舶,先所见者也。”《北史·邢峦传》:“及 文宣 崩,凶礼多见讯访,敕撰哀策。”词语解释:讯质 拼音:xùn zhì
审讯质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用福文襄》:“ 臺湾 之役, 福 戚宗室 恒瑞 以逗遛失机,上命入京讯质。” 樊增祥 《批侯玉霖呈词》:“仍仰尔将原管 华州 保正 梁如桂 邀约来 渭 ,以凭讯质。”词语解释:讯谳 拼音:xùn yàn
审讯定罪。《明史·舒化传》:“十四年应詔陈言。请信詔令,清狱讼,速讯讞,严检验,禁寃滥,而以格天安民归本圣心。”词语解释:讯责 拼音:xùn zé
审问惩处;责罚。《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 邕 初蒙讯责,便繫牢户,水不入口者踰五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不然,止以无心处之可也。至首加讯责,不亦伤乎?” 樊增祥 《批张荣呈词》:“惟 张世炳 任意鲸吞,情殊可恶,候唤案讯责。”词语解释:讯道 拼音:xùn dào
访道,求道。词语解释:讯辨 拼音:xùn biàn
审理。《梁书·武帝纪上》:“可通检尚书众曹, 东昏 时诸諍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辨,依事议奏。”《南史·梁纪上·武帝》作“讯辩”。 宋 晁补之 《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会上以府左右院暨司録狱,无以杂合讯辨,三司混金穀,视狱不专,詔曰:‘稽参故事,宜属理官。’初置大理寺,命公为记。”词语解释:讯辩 拼音:xùn biàn
见“ 讯辨 ”。
词语解释:讯辨 拼音:xùn biàn
审理。《梁书·武帝纪上》:“可通检尚书众曹, 东昏 时诸諍讼失理及主者淹停不时施行者,精加讯辨,依事议奏。”《南史·梁纪上·武帝》作“讯辩”。 宋 晁补之 《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会上以府左右院暨司録狱,无以杂合讯辨,三司混金穀,视狱不专,詔曰:‘稽参故事,宜属理官。’初置大理寺,命公为记。”词语解释:讯诘 拼音:xùn jié
讯问;诘问。《新唐书·酷吏传·吉温》:“ 萧炅 为 河南 尹,御史遣 温 到府有所讯詰,乃并治 炅 ,不为末摋,右相 李林甫 善 炅 ,故得免。” 元 孛朮鲁翀 《平章政事致仕尚公神道碑》:“ 江西 省宪交讼, 裕皇 令中书公奉教讯詰,罢省臣、宣慰臣各一,追白金千二百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白秋练》:“生初闻而惊,移灯视女,则病态含娇,秋波自流,略致讯詰,嫣然微笑。”词语解释:讯语 拼音:xùn yǔ
责问、埋怨的话。 汉 贾谊 《新书·时变》:“母取瓢椀箕箒,虑立讯语。”一本作“ 誶语 ”。词语解释:讯词 拼音:xùn cí
犹讯问,讯鞫。 宋 胡宿 《除庞籍依前尚书户部侍郎知郓州仍改赐推诚保德翊戴功臣散官勋封食邑实封制》:“而乃亲联交构,私謁彰闻。逮有司之讯词,合杜门而待罪。”词语解释:讯辱 拼音:xùn rǔ
谓逮问以羞辱之。 清 王夫之 《噩梦》:“万不获已,如 鼂错 之急於实边以紓民力,自可别立閒散秩名以酬之,免其徭役,而自杖以下,有司不得輒加讯辱。”词语解释:讯牒 拼音:xùn dié
审问的笔录。《南齐书·崔祖思传》:“廷尉诚非 释之 ,寧容都无讯牒。”《南史·谢晦传》:“ 晦 车中一览讯牒,随问,酬对无失。”词语解释:讯详 拼音:xùn xiáng
讯问审理。 樊增祥 《批李大炳呈词》:“尔於 光绪 十七年冬月上控 阎成儿 ,发县讯详,迄今四年,从未到案一次。”词语解释:讯检 拼音:xùn jiǎn
审问核实。《魏书·源贺传》:“ 武邑郡 姦人 石华 告沙门 道可 与 贺 谋反,有司以闻。 高宗 谓羣臣曰:‘ 贺 诚心事国,朕为卿等保之,无此明矣。’乃精加讯检, 华 果引诬。”词语解释:讯状 拼音:xùn zhuàng
审问情状。 宋 胡宿 《乞留三御史札子》:“陛下不置詔狱按问,止令 开封府 讯状,凭 刘宗盟 一面单辞,黜三人御史,于朝政有损,于人情未服。”词语解释:讯牍 拼音:xùn dú
问候的书信。 宋 胡宿 《谢子庄知郡启》:“遐记朋簪之旧,荐貽讯牘之华,执玩以还,感藏无斁。” 宋 胡宿 《谢运使部中启》:“枉襃华之讯牘,敦茂悦之襟情。”词语解释:讯夹 拼音:xùn jiā
刑讯拶指。 清 沉曰霖 《晋人麈·异闻·囚徒妖术》:“乃下于狱。明日又讯夹之,自朝至暮,加以桹头无数,其不承如故也。”词语解释:讯簿 拼音:xùn bù
指办案卷宗。《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讯前一二日,取讯簿密与 刘湛 辈共详,大不同也。”词语解释:讯究 拼音:xùn jiū
审讯查究。《隋书·东夷传·倭国》:“每讯究狱讼,不引承者,以木压膝,或张强弓,以弦锯其项。” 清 林则徐 《密访汉口一带匪徒饬汉阳县照单严拿札》:“由县先行讯究録供,禀覆核办。” 樊增祥 《批司书党恂禀词》:“惟据称情实难甘,姑准覆集讯究。”词语解释:讯让 拼音:xùn ràng
谓以言辞责告。《国语·吴语》:“孤以下密邇於天子,无所逃罪,讯让日至,曰:‘昔 吴 伯父不失,春秋必率诸侯以顾在余一人。’” 韦昭 注:“讯,告也。”词语解释:讯案 拼音:xùn àn
审理案件。 清 王昶 《使楚丛谭》:“八月初一日辰刻,遇 胡云坡 司寇自 山东 讯案回,晤语久之。”《冷眼观》第七回:“其时那位 真大老爷 正值午堂讯案,忽听头门外有人喊寃。”词语解释:讯实 拼音:xùn shí
谓审问属实。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张待诏买爷叫》:“有别处同业,被父控逆,讯实家贫,非故为失养,释逐之。”词语解释:讯结 拼音:xùn jié
审讯结案。《 黄濬 《花随人圣盦摭忆》引《光绪政要》》:“ 杨乃武 、 葛毕氏 均称寃抑,翻异前供,未能讯结。” 梁启超 《呈请改良司法文》:“谓宜於法院完全成立之地,则扩充违警罪范围,将轻微案件移归警署讯结。”词语解释:讯覆 拼音:xùn fù
推问察究。《旧唐书·韦元甫传》:“本道採访使 韦涉 深器之,奏充支使,与同幕判官 员锡 齐名。 元甫 精於简牘, 锡 详於讯覆, 涉 推诚待之,时谓‘ 员 推 韦 状’。”词语解释:讯据 拼音:xùn jù
指审讯笔录和人证物证。《世无匹》第六回:“贿通关节现有合同。此係旁人告发,臺諫纠参,讯据昭然,何得尚尔巧辩?”词语解释:讯考 拼音:xùn kǎo
亦作“ 讯栲 ”。 拷问;刑讯。《隋书·刑法志》:“自前代相承,有司讯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杖桄之属,楚毒备至,多所诬伏。” 明 范景文 《先母马宜人行述》:“初理 东郡 ,闻讯栲声,为愀然不乐。”词语解释:讯缄 拼音:xùn jiān
信函。讯,通“ 信 ”。 宋 洪适 《三省与虏帅纥石列志宁书》:“比布讯缄,遂勤诲牘。”词语解释:讯记 拼音:xùn jì
问候的书信。 宋 宋祁 《回知郡启》:“闕奉讯记,参承寝兴,怊然西溯,恋慙并结。”词语解释:讯罪 拼音:xùn zuì
问罪。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四出:“非是我辞尊位,也都因犯法曹,为官的讯罪难虚料,为君的御众难私抝,为儿的爱父难推调。”词语解释:讯夺 拼音:xùn duó
审讯定夺。 樊增祥 《批屈自有呈词》:“其中恐有挟嫌诬陷之处,姑候唤案讯夺。”词语解释:讯录 拼音:xùn lù
谓省察、审讯囚徒罪状。 元 袁桷 《新建鄞县尉厅记》:“廨毁于兵,踰五十年,尉率其兵徒,随所寓,无常地,讯録之所,不具於观瞻。”词语解释:讯报 拼音:xùn bào
(1).谓文书信函。 宋 陈傅良 《右奉议郎新权发遣常州借紫薛公行状》:“自著抄书及造次讯报,字画不以行草。”
(2).谓禀示,请示。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 王阮亭 为 扬州 法曹,地殷务剧,宾客日进。早起坐堂皇,目览文书,口决讯报,呼謈之声沸耳,案牘成於手中。”词语解释:讯鼎 拼音:xùn dǐng
犹问鼎。《后汉书·袁绍刘表传赞》:“闚图讯鼎,禋天类社。” 李贤 注:“讯鼎,谓 楚子 问 王孙满 鼎轻重也。”词语解释:讯鞠 拼音:xùn jū
见“ 讯鞫 ”。
词语解释:讯鞫 拼音:xùn jū
亦作“ 讯鞠 ”。 审讯。《史记·酷吏列传》:“ 汤 掘窟得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后汉书·邓骘传》:“罪无申证,狱不讯鞠。” 宋 晁补之 《奉议郎高君墓志铭》:“转运使 陈清 与监 如皋 酒,侍禁 方曖 者,仇也,入境即以疑似逮,务胥属君讯鞫,必欲造 曖 事莫脱者。”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铭》:“按察 安庆 ,每讯鞠,公必坐屏幃后隐听。”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致陈子立书》:“及凶手已得,僕犹疑 路广钟 所购买,反復讯鞫,其日左右适在吾家,中间曲折,文所不详。”词语解释:讯馘 拼音:xùn guó
指古代战争中的俘虏和已毙之敌。讯,鞫讯所获生俘;馘,割取死敌左耳以计功。《礼记·王制》:“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馘告。” 郑玄 注:“讯馘,所生获、断耳者。” 孔颖达 疏:“以生获解讯,以断耳解馘……讯是生者,馘是死而截耳者。” 宋 刘攽 《权泾原路兵马钤辖皇城使万州团练使张之谏可转两资西上阁门使制》:“行阵之功,虽贵其讯馘;镇守之重,实资其筹略。” 明 陈敬宗 《新建武学夫子庙碑记》:“执有罪释奠于学,以讯馘告,是皆王者仁义之师,宏纲大纪之要。”词语解释:讯鞫 拼音:xùn jū
亦作“ 讯鞠 ”。 审讯。《史记·酷吏列传》:“ 汤 掘窟得盗鼠及餘肉,劾鼠掠治,传爰书,讯鞫论报,并取鼠与肉,具狱磔堂下。”《后汉书·邓骘传》:“罪无申证,狱不讯鞠。” 宋 晁补之 《奉议郎高君墓志铭》:“转运使 陈清 与监 如皋 酒,侍禁 方曖 者,仇也,入境即以疑似逮,务胥属君讯鞫,必欲造 曖 事莫脱者。” 清 刘大櫆 《翰林编修李公墓铭》:“按察 安庆 ,每讯鞠,公必坐屏幃后隐听。”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致陈子立书》:“及凶手已得,僕犹疑 路广钟 所购买,反復讯鞫,其日左右适在吾家,中间曲折,文所不详。”词语解释:讯明 拼音:xùn míng
审讯明白。 樊增祥 《批郭士全呈词》:“惟近来刁拐之风甚炽,姑准唤案讯明严惩。” 樊增祥 《代定兴公批已革武举阮大德上控山阳沉令呈词》:“此亦案内关窍,尤应确切讯明。”词语解释:讯捕 拼音:xùn bǔ
捕捉讯问。《宋史·太宗荆国大长公主传》:“尝有盗入主第,帝命有司讯捕。”词语解释:讯栲 拼音:xùn kǎo
见“ 讯考 ”。
词语解释:讯考 拼音:xùn kǎo
亦作“ 讯栲 ”。 拷问;刑讯。《隋书·刑法志》:“自前代相承,有司讯考,皆以法外。或有用大棒束杖,车辐鞵底,压踝杖桄之属,楚毒备至,多所诬伏。” 明 范景文 《先母马宜人行述》:“初理 东郡 ,闻讯栲声,为愀然不乐。”词语解释:讯尺 拼音:xùn chǐ
问候的尺牍。 宋 强至 《回殿前郝太尉书》:“日图绥御之经,坐旷寒暄之问,首紆讯尺,备戢谦怀。”词语解释:讯掠 拼音:xùn lüè
谓拷打审问。《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四年》:“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繫地牢,讯掠取服。”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我再入牢狱,讯掠惨苦,今岂復可堪。”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天赐夫人》:“人白昼入其中,皆恐怖毛竖。旁近言,静夜时闻讯掠声,故过者或迂路避之。”词语解释:讯察 拼音:xùn chá
讯问审察。《南齐书·明帝纪》:“三百里内狱讼,同集京师,克日听览。此以外委州郡讯察。”词语解释:讯断 拼音:xùn duàn
审理判决。 樊增祥 《批郭春禀词》:“著静候覆集讯断,勿庸嘵凟。”词语解释:讯寤 拼音:xùn wù
谓拘泥。《文子·上义》:“故曲士不可与论至道者,讯寤於俗而束於教也。” 徐慧君 李定生 注:“讯寤於俗,犹言染於习俗。”词语解释:讯定
审问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