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五歌平声 [guō guò,经过][hé huó huo,和平][mó,琢磨][hé,荷花][suō][偏颇,形词][suō][nā nuó][tuō][cuó][详注1][音駝。逶迤,行貌。本作迱。][详注2][音騾。瓠瓢也。又与蠃通][cuó,酂城][媕娿,不決也][详注3][wō][bō bo][详注4][详注5][嵒齬,山勢也][cuó][姓][同沱]妿[同峨][luó][duō][guō wō][详注6]娿


注1:蛇 音移。【詩·召南】委蛇委蛇。【箋】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莊子·庚桑楚】與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韻補】龍蛇之蛇,亦讀爲移。【詩·小雅】維熊維羆,維虺維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羆字、下之字韻。
注2:傩 nuó,音那。指古迎神赛会。如傩神,迷信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神。
注3:蠃 音騾。蜯屬。【爾雅·釋魚】蠃,小者蜬。【註】蠃,大者如斗,出日南漲海中,可以爲酒杯。
注4:酇 《集韻》才何切,音嵯。《前漢·地理志》沛郡有酇縣。《註》莽曰贊治。應劭曰音嵯。又與醝通。《周禮·天官·酒正·三曰盎齊註》如今酇白也。
注5:番 音婆。鄱阳豫章县。《史记·伍子胥传》阖闾使太子夫差将兵伐楚,取番。《注》索隐曰:盖鄱阳也。
注6:蜗 《韵会》公蛙切,音騧。与娲通。《礼·明堂位》女蜗之笙簧。
末字词组
南讹舛讹奸讹以讹传讹讹以滋讹鸾讹奸讹矫讹
传讹订讹妖讹豕讹凶讹浮讹民讹 
淆讹浇讹辨讹附讹雕讹弊讹形讹 
语讹缺讹凋讹豕虎传讹互讹沿讹訞讹 
寝讹乖讹詨讹较讹迁讹拏讹补漏订讹 
差讹誵讹误讹讹以传讹骇讹拿讹一差两讹 

词语解释:南讹  拼音:nán é
(1).亦作“ 南为 ”、“ 南伪 ”、“ 南譌 ”。指夏时耕作及劝农等事。《书·尧典》:“申命 羲叔 ,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 孔 传:“讹,化也。掌夏之官,平叙南方化育之事……四时同之,亦举一隅。”《史记·五帝本纪》:“申命 羲叔 ,居 南交 。便程南为,敬致。” 司马贞 索隐:“春言东作,夏言南为,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汉书·王莽传中》:“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 南朝 齐 谢朓 《雩祭歌》:“火景方中南譌秩,靡草云黄含桃实。”
(2).南方主夏属火, 炎帝 所司。因用以借称火神。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又若南讹赫怒,人失其所,焦砂烂石以何盛,轻箑纤絺而曷御。”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
词语解释:传讹  拼音:chuán é
亦作“ 传譌 ”。传闻非实。 元 吴师道 《九月二十三日城外纪游》诗:“瑶池 汉 殿语茫昧,遂使世俗犹传讹。”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序》:“著《扶风传信録》一卷,非敢效《睽车》幽恠之所为,庶不致传譌于后世云尔。”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然而从此更传讹下去。”
词语解释:淆讹  拼音:xiáo é
搅乱,弄错。 清 吴乔 《答万季埜诗问》十:“世间龙蛇混杂,诚是淆讹公案也。”
淆譌:混杂讹误。 清 恽敬 《得姓述》:“夫氏族之学,自 秦 汉 之世,多所淆譌。”
词语解释:语讹  拼音:yǔ é
言语讹误。 唐 韩愈 《落齿》诗:“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自是后人语讹,相承不改耳。”《旧唐书·地理志三》:“ 居延海 、 焉支山 在县界。 删丹山 ,即 焉支山 ,语讹也。”
词语解释:寝讹  拼音:qǐn é
《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后以“寝讹”指牛羊的卧息与活动。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尔牛时寝讹,我僕或歌咢。” 明 刘基 《送海宁尹知州之官序》:“夫牧也者,受人之牛羊而牧之,必为之丰其草水,适其寝讹,去其瘯蠡,驱其豺狼,然后物生,遂而牧之道得矣。” 清 王士禛 《戴嵩〈牛图〉》诗:“一头摩角一头齕,寝讹有态何其工。”
词语解释:差讹  拼音:chā é
亦作“ 差譌 ”。错误,差错。 唐 韩愈 《石鼓歌》:“公从何处得纸本,毫髮尽备无差讹。” 明 李贽 《答焦漪园》:“《李氏藏书》谨抄録一通,专人呈览……中间差譌甚多,须细细一番乃可。” 清 黄遵宪 《都踊歌》:“三千三百三十二座大神兮听我歌,荷荷!天长地久兮无差讹,荷荷!”
词语解释:舛讹  拼音:chuǎn é
错乱;错误。《辽史·太祖纪下》:“舛訛歸正,遐邇無愆。” 清  张廷玉 《上〈明史〉表》:“第以長編汗漫,抑且雜記舛訛。靖難從亡,傳聞互異;追尊議禮,聚訟紛挐。”《清史稿·刑法志一》:“諸臣以律文昉自《唐律》,辭簡義賅,易致舛訛,於每篇正文後增用總注,疏解律義。”
舛譌:错误;错乱。 明 宋濂 《进〈元史〉表》:“况往牒舛譌之已甚,而他书参考之无凭,虽竭忠勤,难逃疎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上》:“当 西汉 末,符命盛行,俗儒增益,舛譌日繁。” 清 王拯 《王刚节公家传跋尾》:“两家子弟,岂心有恶乎是,而故为舛譌者歟。”
词语解释:订讹  拼音:dìng é
订正文字谬误。 清 王夫之 《仿昭代诸家体·王太史衡〈春赏〉》诗:“银笺疏寄催花句,却为情深未订讹。” 清 吴锡麒 《移居用樊榭集中韵》之三:“三豕订讹求善本,一鴟修贄借邻家。” 清 顾公燮 《丹午笔记·柳如是》:“写青山,临墨妙,考异订讹,间以调謔,如 李易安 在 赵德甫 家故事。”
訂譌:订正文字谬误。 清 韩慧基 《重校〈黄文献公诗文集〉序》:“虽再经修校,而字多漫漶,且多三豕之误,於是因其旧而订譌补缺。” 清 黄景仁 《题翁覃溪所藏宋椠施注苏诗原本》诗:“ 查 田 谩説能订譌,但存其旧不犹愈。”
词语解释:浇讹  拼音:jiāo é
浮薄诈伪。《后汉书·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政体》:“三代以后,人渐浇讹,故 秦 任法律, 汉 杂霸道。” 清 顾炎武 《登岱》诗:“末世久浇讹,孰探幽明原?”
澆譌:同“ 浇讹 ”。 宋 司马光 《贤良策》:“兹二者岂世俗浇譌不可復振,将教之禁之之道有所未备也。”譌,一本作“ 伪 ”。
词语解释:缺讹  拼音:quē é
指减少和变动。 唐 杜甫 《石犀行》:“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杨伦 笺注:“缺谓损其数,讹谓易其处。” 唐 韦应物 《石鼓歌》:“石如皷形数止十,风雨缺讹苔蘚澁。”
词语解释:乖讹  拼音:guāi é
亦作“ 乖譌 ”。
(1).差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点检文书》:“或文字乖讹,便在点窜矣。” 宋 姜夔 《圣宋铙歌鼓吹曲十四首序》:“鼓吹所録,惟存三篇,谱文乖讹。”
(2).不正常。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绍兴 岁丙辰, 广右 大歉,濒海尤告病,迄丁巳之春,斗米千钱,人多莩亡,而 嶠南 风候素乖譌,至是殊正。”
词语解释:誵讹  拼音:xiáo é
混淆讹误。 明 袁中道 《东游日记》:“所云二女者,乃天帝之二女,非 尧 二女也,誵讹久矣。” 清 道忞 《奏对机缘》:“上復问 老 庄 悟处与佛祖为同为别。师云:‘此中大有誵譌。佛祖明心见性, 老 庄 所説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判他为无因滥同外道。’”
词语解释:奸讹  拼音:jiān é
亦作“ 姦譌 ”。
(1).诡诈虚假。《汉书·江充传》:“ 充 逋逃小臣,苟为姦譌,激怒圣朝,欲取必於万乘以復私怨。” 颜师古 注:“譌,古讹字。” 唐 韩愈 《太原王公神道碑铭》:“逋滞攸除,姦讹革风。”
(2).指奸诈的人和事。《新唐书·李峤传》:“请率十州置一御史,以期岁为之限,容其身到属县,过閭里,督察姦讹,采风俗,然后可课其成功。”
词语解释:妖讹  拼音:yāo é
(1).怪诞虚妄。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既不信道,好为訕毁,谓真正为妖讹,以神仙为诞妄。”《北史·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託神怪,荧惑人心,遂令时俗妖讹,不获返其真性。” 五代 徐夤 《寓题杂怀》诗:“大道真风早晚还,妖讹成俗污乾坤。”
(2).指怪诞乖谬之言。《旧唐书·高祖纪》:“进违戒律之文,退无礼典之训。至乃亲行劫掠,躬自穿窬,造作妖讹,交通豪猾。”
词语解释:辨讹  拼音:biàn é
辨明谬误。 宋 曾巩 《祭宋龙图文》:“公在太史,维僚与属,正繆辨讹,公为耳目。”
词语解释:凋讹  拼音:diāo é
衰替讹乱。《晋书·舆服志》:“礼业凋讹,人情驰爽,诸侯征伐,宪度沦亡。”《隋书·高祖纪下》:“至於四时郊祀之节文,五服麻葛之隆杀,是非异説,踳驳殊涂,致使圣教凋讹,轻重无準。”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盖由赏鉴独任於聪听,搜择颇难於公举,但速登延之路,罕施练覈之方,遂使先进者渐益凋讹,后来者不相接续。”
词语解释:詨讹  拼音:xiào é
谬误,与实理相违。《古尊宿语录·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道来也有詨讹,道不来也有詨讹。”
词语解释:误讹
讹误。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上:“《广韵》:‘又餂,音黏,食麦粥也。’於《孟子》之文愈不合。盖别本《孟子》,误譌尤甚。”参见“ 误我 ”。
词语解释:误我  拼音:wù wǒ
讹误。我,用同“ 譌 ”。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原其推戈反噬,事由误我。”一本作“ 误譌 ”。
词语解释:以讹传讹  拼音:yǐ é chuán é
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开去,越传越错。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宋 时安得有传奇?或当时 侂胄 之党有为此语者,流传人世,以讹传讹,紊谬如是也。”《红楼梦》第五一回:“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蹟来以愚人。” 郭沫若 《坐地巡天及其他》:“我发觉有两处不妥当的地方,须得由我自己来改正,免得以讹传讹。”
词语解释:豕讹  拼音:shǐ é
犹豕亥。 明 陆采 《怀香记·鞠询香情》:“流言却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
词语解释:附讹  拼音:fù é
附会讹谬。 元 袁桷 《七观》:“若聋鼓钟,若盲策马。《元经》附讹,《唐歷》受呵。”
词语解释:豕虎传讹
同“ 豕亥鱼鲁 ”。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序》:“而世之考古者,拾 班 范 之一言,擿 沉 萧 之数简,兼有竹素烂脱,豕虎传譌,易斗分作升分,更予琳为惠琳,乃出校书之陋,本非作者之諐。”
词语解释:较讹  拼音:jiào é
校正错误。 明 冯梦龙 《楚江情·改词衔恨》:“[老旦] 于叔夜 相公,是他亲笔较讹,改易些箇。”
词语解释:讹以传讹  拼音:é yǐ chuán é
把本来就是错误的东西妄加传播,越传越错。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爱妾换马》:“不然,长髯紫衣,怪诞幽显之説,何其骇异哉?后人又不考而吟咏焉,讹以传讹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教白》:“而曲师入门之初,亦係暗中摸索,彼既无传於人,何从转授於我?讹以传讹,此説白之理,日晦一日而人不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如其不经审判,恐愚民讹以传讹,借词煽动,其乱愈滋。”
词语解释:讹以滋讹  拼音:é yǐ zī é
犹言讹以传讹。 清 侯方域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而无如市井仓皇,讹以滋讹,几於三人成虎。”
词语解释:凶讹  拼音:xiōng é
凶暴悖谬。《晋书·食货志》:“﹝ 董卓 ﹞尽收 长安 及 洛阳 铜人飞廉之属,以充鼓铸……时人以为 秦始皇 见长人於 临洮 ,乃铸铜人。 卓 , 临洮 人也,兴毁不同,凶讹相类。”
词语解释:雕讹  拼音:diāo é
衰替讹乱。
词语解释:互讹  拼音:hù é
亦作“ 互譌 ”。谓古籍中上下两句的文字互相讹误。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上下两句互误例》:“古书有上下两句平列,而传写互误其字者。《诗·江汉》篇:‘ 江 汉 浮浮,武夫滔滔。’ 王 氏 引之 曰:‘当作“ 江 汉 滔滔,武夫浮浮。”’……写经者‘滔滔’‘浮浮’上下互譌。”《管子·侈靡》“使君亲之际同索,属敬也;使人君不安者,属察也” 郭沫若 校:“‘察’与‘际’互讹。”
词语解释:迁讹  拼音:qiān é
亦作“ 迁譌 ”。
(1).谓辗转流传而失真。《后汉书·方术传赞》:“不探精远,曷感灵效?如或迁讹,实乖玄奥。”《陈书·世祖纪》:“ 梁 氏末运,奢丽已甚……逐欲浇流,迁讹遂远。” 章炳麟 《訄书·尊史》:“礼俗革变,械器迁譌,诚弗能於一代尽之。”
(2).谓时间迁流变化。《宋书·恩倖传序》:“岁月迁譌,斯风渐篤,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清 钱曾 《湘灵先生移居》诗:“甲子迁讹昔梦中,维桑回首又春风。”
词语解释:骇讹  拼音:hài é
惊扰不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内外骇讹,人情汹汹。” 何垠 注:“骇,异也;讹,动也。谓不自安也。”
词语解释:鸾讹  拼音:luán é
指鸾鸟死亡。讹,通“ 吪 ”。 明 汤显祖 《四灵山赋》:“瞰 丹穴 之邻比,称鸞讹而凤靡。”参见“ 凤靡鸞吪 ”。
词语解释:凤靡鸾吪  拼音:fèng mǐ luán é
《禽经》:“凤靡鸞吪,百鸟瘞之。” 张华 注:“凤死曰靡,鸞死曰吪。”后用作对贤人去世的哀挽之词。 明 袁宏道 《过华清宫浴汤泉有述》诗:“凤靡鸞吪易,王图霸业轻。” 康有为 《将去日本示从亡诸子》诗:“凤靡鸞吪歷几时,茫茫大地欲何之。”
词语解释:浮讹
弄虚作假。 清 袁枚 《文渊阁大学士太仓王公传》:“御史 郑维孜 以科场浮譌,多出太学,奏监生就试本省,毋留京师。”
词语解释:弊讹  拼音:bì é
犹弊病。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词语解释:沿讹
因袭谬误。 清 龚自珍 《语录》:“小篆相传,沿譌日久。”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又况歷时久远,简牘沿譌。”
词语解释:拏讹  拼音:ná é
见“ 拏讹头 ”。
词语解释:拏讹头  拼音:ná é tóu
讹诈作奸者的钱财。 明 顾炎武 《日知录·讹》:“ 泰昌 元年八月,御史 张泼 言:‘京师姧宄丛集,游手成羣,有谓之把棍者,有谓之拏讹头者。’”原注:“侦知一人作姧,则尾随其后陷人於罪,从而吓诈金钱,谓之拏讹头。”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拏讹头》:“伺人作奸从而吓诈取财,俗谓之拏讹头。”亦省作“ 拏讹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而管家 娄允德 ……及心腹家人 李培 等,皆挟厚貲四散逃躲,或报应商役,或避人拏讹,或改面事人。”
词语解释:拿讹  拼音:ná é
见“ 拿讹头 ”。
词语解释:拿讹头  拼音:ná é tóu
亦作“ 拿囮头 ”。 讹诈、勒索作奸者的钱财等。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嵇山会馆唐大士像》:“居间曰擸縴,指称曰太岁,勒胁曰拿讹头。”《儒林外史》第四一回:“ 杜少卿 同 武书 听了一听,纔晓得是人来买綉香囊,地方上几个喇子想来拿囮头,却无实迹,倒被他駡了一场。”亦省作“ 拿讹 ”。《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把儿子 骆有莪 补了校尉,跟了人缉捕拿讹,也赚了许多横财,置房买地。”参见“ 拏讹头 ”。
词语解释:奸讹
见“ 姦讹 ”。
词语解释:民讹  拼音:mín é
人们的谣言。语本《诗·小雅·沔水》:“民之讹言,亦孔之将。” 郑玄 笺:“讹,伪也。”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逮叔世民讹,狙诈飈起,谿谷不能踰其险,鬼神无以究其变。”
词语解释:形讹  拼音:xíng é
校勘学术语。刻板、抄写时因字形相似而歧出的错误字体。
词语解释:訞讹  拼音:yāo é
怪诞虚妄。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诊訞讹於物类,占休咎於龟筴。” 清 恽敬 《吴城万寿宫碑铭》:“ 张角 、 宋子贤 、 刘鸿儒 妄作訞讹,毒流无既。”
词语解释:补漏订讹  拼音:bǔ lòu dìng é
补充缺漏,订正错误。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钞辑史记正义》:“ 王 板《史记》之外,并博攷他书所引,为之补漏订讹,手钞成帙。於是 守节 所箸,灿然復为完书。”
词语解释:一差两讹  拼音:yī chà liǎng é
同“ 一差二错 ”。 《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如若不听我言语,逼迫女儿一差两讹,与你干休不得!”
词语解释:矫讹  拼音:jiǎo é
矫正错讹。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练青濯絳,必归蓝蒨;矫讹翻浅,还宗经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