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访古 拼音:fǎng gǔ
(1).查考古训。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臣炤册访古,诵史稽昔。以为敷道之寄,管物成务;总録之重,匡绩毗风。”
(2).探寻古迹。 唐 杜甫 《玉台观》诗之二:“浩劫因王造, 平臺 访古游。” 清 孙星衍 《〈京畿金石考〉序》:“京畿为四方之枢,极访古之所必至,而方志俱无金石一门。” 叶剑英 《酒泉》诗:“风雪关山访古来,评泉品酒看光杯。”词语解释:访旧 拼音:fǎng jiù
探望老朋友。 唐 杜甫 《赠卫八处士》诗:“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清 屈大均 《秣稜》诗:“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如何亡国恨,尽在 大江 东。”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三年后他因访书去 浙江 ,还顺道到 澉浦 访旧。”词语解释:访戴 拼音:fǎng dài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王子猷 居 山阴 ,夜大雪……忽忆 戴安道 。时 戴 在 剡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 王 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 戴 。’”后因称访友为“访戴”。 唐 皇甫冉 《刘方平西斋对雪》诗:“自然堪访 戴 ,无復《四愁》诗。”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 谢 家娇女,正笑倚栏干,欲拈丽句。访 戴 舟迴,襟怀多半为伊阻。”词语解释:访道 拼音:fǎng dào
(1).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 ,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商调曲一》:“ 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 。”《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
(2).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 《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 涇原 有箇 乔冽 ,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词语解释:访寻 拼音:fǎng xún
打听寻找;访求:~失散的亲人ㄧ~草药和良方。词语解释:访问 拼音:fǎng wèn
(1).咨询;求教。《左传·昭公元年》:“ 侨 闻之,君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夜以安身。”《梁书·文学传下·刘杳》:“ 杳 少好学,博综羣书, 沉约 、 任昉 以下,每有遗忘,皆访问焉。”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孙承宗》:“年三十餘为举子,仗剑游塞下,歷亭障,穷阨塞,访问老将退卒,通知边事要害。”
(2).寻访;打听。《北史·萧叡传》:“﹝ 叡 ﹞年至四岁,未尝识母。其母 魏 华阳公主 也。其从母姊 郑氏 戏谓曰:‘汝是我姨儿,何倒亲 游氏 ?’ 叡 因访问,遂失精神。” 宋 罗烨 《醉翁谈录·裴航遇云英于蓝桥》:“﹝ 裴航 ﹞及抵京师,但以杵臼为念,或於喧鬨处,高声访问玉杵臼,皆无影响,众号为风狂。” 韦君宜 《牺牲者的自由》:“写信,拍电报,访问,到每一个有一线希望的地方去,我用尽心力,搜罗‘他或者会活’的一星半点事实。”
(3).拜访;看望。《隋书·艺术传·韦鼎》:“ 高祖 尝从容谓之曰:‘ 韦世康 与公相去远近?’ 鼎 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絶,自生以来,未尝访问。’”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一折:“莫不是叔叔婶子两口儿来访问?” 艾青 《普希金广场》诗:“深秋的夜晚我到这里,访问你诗人沉思的面影。”词语解释:访真 拼音:fǎng zhēn
探访真人道士。 明 文徵明 《谒毛公坛雨不果行》诗:“短策空多探古兴,方坛刚欠访真缘。”词语解释:访落 拼音:fǎng luò
(1).《诗·周颂·访落序》:“《访落》,嗣王谋於庙也。” 毛 传:“访,谋。落,始。” 郑玄 笺:“ 成王 始即政,自以承圣父之业,惧不能遵其道德。故於庙中与羣臣谋我始即政之事。”后因以“访落”谓嗣君与群臣谋商国事。 宋 晁补之 《代范祖禹等实录开院谢赐物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恭默当乎思道,爱敬隆於事亲,迹 熙寧 访落之勤,迄 元丰 顾命之重,宪章咸在,譔述宜加。”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朕访落伊始,首下詔求讜言,盖与諫鼓谤木同意。”
(2).谓访求失落之物。 清 侯方域 《新迁颜鲁公碑记》:“而际世不辰,灵蹟多淹。当 萧丞 访落, 昭陵 升遐,方且弓剑陪玉匣之年,风雨护金壙之日,盖大宝於兹秘矣。”词语解释:访求 拼音:fǎng qiú
探访寻求。《后汉书·郭丹传》:“帝乃下 南阳 访求其嗣。”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八:“此词数篇,皆膾炙在人者,因访求得之。” 清 顾炎武 《〈金石文字记〉序》:“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 孙犁 《秀露集·悼念李季同志》:“难道他这是访求山野草泽,志在举逸民吗?”词语解释:访别 拼音:fǎng bié
造访告别。 唐 权德舆 《送襄阳卢判官赴本使序》:“馹骑萧萧,访别蓬门,元言清酤,相会於远。”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邓元佐》:“ 元佐 乃投之曰:‘余今晚至 长城 访别,乘醉而归,误入此道。’”词语解释:访亲 拼音:fǎng qīn
(1).看望亲戚。《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前世你是箇 扬州 名妓,我是 金陵 人,到彼访亲,与你相处情厚,许定一年之后再来。”
(2).犹说亲。 明 吴炳 《绿牡丹·访俊》:“[老旦]但不知相公贵宅还有何人?可曾娶过夫人了?[生背介]这口气象是访亲的,我将错就错,且权认做 柳大 ,看他説些什么。”词语解释:访知 拼音:fǎng zhī
探访得知。《北史·艺术传下·徐之才》:“ 魏 听 综 收歛僚属,乃访知 之才 在 彭 泗 。”《三国演义》第二九回:“ 策 访知大怒,痛责狱吏,仍将 于吉 械繫下狱。”《儒林外史》第三八回:“﹝ 郭孝子 ﹞走到 成都府 ,找着父亲在四十里外一个庵里做和尚,访知的了,走到庵里去敲门。”词语解释:访春 拼音:fǎng chūn
寻春,探赏春景。 唐 薛能 《汉庙祈雨回阳春亭有怀》诗:“南荣轩槛接城闉,适罢祈农此访春。”词语解释:访鹤 拼音:fǎng hè
谓拜访隐逸者。 元 周权 《次孟韶卿》诗:“知道 庞公 不出山,客来访鹤借山看。”词语解释:访书 拼音:fǎng shū
访求难觅的书籍。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前代悬购遗书,咸著条目。 隋 有闕书録, 唐 有访书録, 宋 有求书録,人主留意若此。”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三年后,他因访书去 浙江 ,还顺道到 澉浦 访旧。”词语解释:访世 拼音:fǎng shì
谓隐居的人出仕。 唐 卢纶 《过楼观李尊师》诗:“访世山空在,观棋日未斜。”词语解释:访觅 拼音:fǎng mì
访寻;寻找。《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即以道眼访觅慈亲,六道生死,都不见母。”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你则去访觅英贤可便廝扶持。”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 范 诗最清,无从访觅。”词语解释:访谒 拼音:fǎng yè
访问请见。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主公乃 汉 之宗亲,争奈兵微将寡,喒且按兵自守,访謁贤俊,广结英豪,久后还有辅佐主公的人物出来哩。”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余诣其家,殷勤访謁,欲得而为雕刻流传之。” 柔石 《二月》三:“她含泪的两眼,仔细地向她看了一看,到此,她已不能拒绝这一位非亲非戚的男子的访谒了。”词语解释:访贤 拼音:fǎng xián
访求贤能之士。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褒 汉 藩之治民,并访贤以招明。”《南史·梁纪上·武帝上》:“庚午,詔分遣内侍,周省四方,观政听謡,访贤举滞。” 刘绍棠 《渔火》第三章三:“反正他有求于 姚将军 ,必然再来 渭水 访贤。”词语解释:访舟 拼音:fǎng zhōu
谓乘舟寻幽揽胜。 南朝 梁 沉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洞澈随深浅,皎镜无冬春。” 宋 梅尧臣 《寄新安通判钱学士》诗:“昔人言访舟,江水赋清泚,冬春常一色,深浅皆见底。”词语解释:访圭 拼音:fǎng guī
比喻访求有美德的人。《南史·张充传》:“虽復玉没於访珪之辰,桂掩於搜芳之日,汎滥於渔父之游,偃息於卜居之会。”词语解释:访德 拼音:fǎng dé
仿效学习前人的德政。访,通“ 仿 ”。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相国拜齐王表》:“臣访德语勤,未洎 伊 稷 之能;藉灵怀宠,以滥 周 邵 之秩。” 唐 欧阳詹 《泉州六曹新都堂记》:“皆外庄内融,怀材抱忠,无回邪以莅下,有謇諤以承上,当时之彦也。请列於记左,庶后之君子,覩名访德,知夫是日,当有人焉。”词语解释:访胜 拼音:fǎng shèng
探访胜地美景。 清 梅曾亮 《〈阮小咸诗集〉序》:“而诸君皆多文酒之会,时相与携榼访胜,极乎山砠水涯。”词语解释:访逮 拼音:fǎng dǎi
问及。《后汉书·樊宏传》:“ 宏 所上便宜及言得失,輒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 宋 宋祁 《王贻永加食邑实封功臣制》:“至于访逮典彝,粉饰容采,眷吾近弼,预有劳焉。”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昨有岁贡自京还者,言京师皆已知之,今被访逮。”词语解释:访事 拼音:fǎng shì
(1).探问情况。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巴陵本末》:“问涂 胥口 ,访事 瀧头 ,曾无几微见於面。”
(2).见“ 访事人 ”。
词语解释:访事人 拼音:fǎng shì rén
旧指通讯社或报馆派往各地采访新闻的人。 郑观应 《盛世危言·技艺》:“ 英国 访事人 亨利那门 云, 日本 皆用新式苗也理地鎗。”亦省称“ 访事 ”。 严复 《有如三保》:“本舘数日前接到泰西访事友人一信,今略陈之。” 鲁迅 《坟·寡妇主义》:“我曾经也略略猜想过这些谣诼的由来……连常识也没有或别有作用的新闻访事和记者。”词语解释:访宿 拼音:fǎng sù
看望并留宿。 唐 姚合 《寄贾岛》诗:“赖君时访宿,不避北风斋。”词语解释:访俗 拼音:fǎng sú
察访民俗。 元 袁桷 《送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诗:“访俗感素心,因之聆咏歌。” 清 吴伟业 《夜宿蒙阴》诗:“客行杖策 鲁城 边,访俗春风百里天。”词语解释:访垄 拼音:fǎng lǒng
指扫墓。 宋 梅尧臣 《送范景仁学士归蜀焚黄》诗:“下马古 成都 ,访垄得乔木。扫籜开奠席,陨泪湿俎肉。”词语解释:访善 拼音:fǎng shàn
向贤智者咨询。《诗·小雅·皇皇者华序》“君遣使臣也” 唐 孔颖达 疏:“此谦虚访善,直为礼耳。” 王先谦 集疏引《乡饮酒礼》 郑玄 注:“《皇皇者华》,君遣使臣之乐歌也。更是劳苦,自以为不及,欲諮谋於贤知,而以自光明也。”词语解释:访泊 拼音:fǎng bó
探问泊舟之处。 南朝 宋 鲍照 《游思赋》:“指烟霞而问乡,窥林屿而访泊。” 钱振伦 注引《广韵》:“舟附岸曰泊。” 唐 高适 《东征赋》:“越 龟山 而访泊,入渔浦而待潮。”词语解释:访索 拼音:fǎng suǒ
寻访。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今论其较略,想好事者欲入山行,当访索知之者,亦终不乏於世也。”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一:“因呼一僕,同 吴 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犹存,乃赎以归。” 明 宋濂 《元故湛渊先生白公墓铭》:“拾遗珠,待其人访索,审而还之。”词语解释:访英 拼音:fǎng yīng
旧时一种银元的名称。《中国歌谣资料·义和团歌谣资料》:“问你为什么来奉教,就是为了三块白洋造;站人的他不给,访英的我不要。”原注:“‘站人’和‘访英’是银元的名称。”词语解释:访婚 拼音:fǎng hūn
求婚。《晋书·礼志下》:“ 穆帝 升平 元年,将纳皇后 何氏 ……﹝纳采时﹞主人曰:‘皇帝嘉命,访婚陋族,备数采择。’”词语解释:访对 拼音:fǎng duì
回答皇帝的咨询。《汉书·叙传下》:“抑抑 仲舒 ,再相诸侯……讜言访对,为世纯儒。” 颜师古 注:“访对,谓对所访也。”《后汉书·孔融传》:“每朝会访对, 融 輒引正定议,公卿大夫皆隶名而已。”《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 暕 坐镇雅俗,弘益已多; 僧孺 访对不休,质疑斯在。” 刘良 注:“ 僧孺 有应对定疑之美。”词语解释:访话 拼音:fǎng huà
拜访交谈。 唐 裴铏 《传奇·元柳二公》:“尊师语夫人曰:‘与 安期生 间阔千年,不值南游,无因访话。’”词语解释:访论 拼音:fǎng lùn
探讨各种论说。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或有温故知新,雅德君子,矜我劬瘁,睠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词语解释:访讯 拼音:fǎng xùn
讯问;打听。《宋书·羊希传》:“ 瑀 恨 希 切齿。有门生 谢元伯 往来 希 间, 瑀 令访讯被免之由。”《南史·萧惠开传》:“ 兴宗 见 惠开 舟力甚盛,遣人访讯,事力二三百人皆低头直去,无一人答者。”词语解释:访议 拼音:fǎng yì
(1).咨询,谋议。 汉 贾谊 《新书·官人》:“知足以为礲礪,行足以为辅助,仁足以访议。” 唐 韩愈 《复仇状》:“今陛下垂意典章,思立定制,惜有司之守,怜孝子之心,示不自专,访议羣下。”
(2).依据义理。访,通“ 放 ”;议,通“ 义 ”。《战国策·赵策二》:“诗云:‘服难以勇,治乱以知,事之计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学,义之经也。循计之事,失而不累;访议之行,穷而不忧。’” 吴师道 补正:“‘访义’,又疑‘放义’,谓放於义也。” 诸祖耿 汇考:“ 吴师道 又疑访议当作放义,与循计句并承上文而言,於义亦得。”一说,义为征询意见。 吴师道 补正:“循计谋之事,虽有故失而无累。访谋议之行,虽有穷急而不忧。”词语解释:访覃 拼音:fǎng qín
问及。《后汉书·刘陶传》:“臣伏读铸钱之詔,平轻重之议,访覃幽微,不遗穷贱,是以藿食之人,谬延逮及。”词语解释:访览 拼音:fǎng lǎn
寻访、游览。 宋 苏轼 《与康公操都官书》之一:“二 浙 处处佳山水,守官殊可乐,乡人之至此者絶少。举目无亲故,而 杭 又多事,时投餘隙,輒出访览,亦自可卒岁也。”词语解释:访缉 拼音:fǎng jī
访查缉捕。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禁卫·锦衣卫镇抚司》:“至本卫则东西两司房访缉之,北镇抚司拷问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一·司徒公历仕录》:“﹝ 何心隐 ﹞假讲学为名,聚众扰害地方,种种不法,各省歷年访缉不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巡捕头虽然答应代他访缉,无奈一时那里就缉得着。”词语解释:访谈 拼音:fǎng tán
访问并交谈:~录ㄧ登门~。词语解释:访询 拼音:fǎng xún
询问;查访。 明 海瑞 《与琼乡诸先生书》:“﹝母﹞访询戚近,惓惓然举而託之严明之师,以琢以磨,兼有父道。”《林则徐日记·嘉庆二十一年九月初九日》:“访询舆论,均谓此次所録,清贫绩学者甚多,谓之‘清榜’。”词语解释:访绘 拼音:fǎng huì
谓查考图籍。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臣歷古沿图,循远访绘,未尝不丽选台衡,妙简槐采者也。” 胡之骥 注:“绘即图也。”词语解释:访诹 拼音:fǎng zōu
咨询。 宋 秦观 《上王岐公论荐士书》:“当此之时,虽持尊养严,却客踈士,固於盛致,未可云损。然犹区区访諏,发於至诚,如某之不肖,尚掛左右之餘论,又况盛德尊行、魁奇雋伟之才乎?”词语解释:访谋 拼音:fǎng móu
谋议。《周礼·春官·保章氏》“访序事” 唐 贾公彦 疏:“云访序事者,谓事未至者,预告王访谋今年天时占相所宜,次叙其事,使不失所也。”词语解释:访质 拼音:fǎng zhì
咨询质疑。《魏书·李琰之传》:“ 琰之 少机警,善谈,经史百家无所不览,朝廷疑事多所访质。”词语解释:访贫问苦 拼音:fǎng pín wèn kǔ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郭寿 《迷路记》:“平地春雷响,来了共产党,访贫问苦下了乡, 介梅 见太阳。” 沙汀 《记贺龙》二十:“他已经不像前一段旅程中那样的沉默了,一直同向导闲谈着,问着这一带庄稼,以及那乡下人的家庭生活状况,正像一般工作同志访贫问苦那样。”词语解释:访闻 拼音:fǎng wén
查知;查访并报闻。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访闻去岁止运四百五十餘万石,而欠折之多,约至三十餘万石,运法之坏,一至於此。”《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自因这一件事,传的上司知道,説 向知县 相与做诗文的人,放着人命大事都不问,要把 向知县 访闻参处。” 清 林则徐 《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如该教官藉端扰累,一经访闻,并即指名革审。”词语解释:访采 拼音:fǎng cǎi
寻访搜集。《魏书·阉官传·张宗之》:“ 太和 中,初制六宫服章, 萧 被命在内豫见访採。” 隋炀帝 《巡省风俗诏》:“若有名行显著,操履修洁,及学业才能,一艺可取,咸宜访採,将身入朝。”《隋书·裴矩传》:“臣既因抚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访採胡人,或有所疑,即详众口。”词语解释:访拏 拼音:fǎng ná
见“ 访拿 ”。
词语解释:访拿 拼音:fǎng ná
亦作“ 访拏 ”。 搜捕。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然人人心恶之,在背后称恶人则指之,甚则遭访拏陷刑辟不得其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除责令地方,一面收贮,一面访拿外, 李知县 斋戒了到城隍庙,虔诚祈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词语解释:访投 拼音:fǎng tóu
探望并投靠。《红楼梦》第四九回:“又有 邢夫人 的嫂子,带了女儿 岫烟 进京来投 邢夫人 的……今日会齐了来访投各人亲戚。”词语解释:访族 拼音:fǎng zú
探望亲族。 明 文徵明 《送族弟彦端还衡山》诗:“ 彦 字 诸孙 端 甫良 ,秋风访族自 衡阳 。”词语解释:访查 拼音:fǎng zhā
寻访查问。《红楼梦》第五二回:“出了园子,即刻就传给园里各处的妈妈们,小心访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不然,叫他看见了 吴公馆 的牌子,还当是官场里暗地访查他们的踪跡。”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南军占领了 武汉 的时候, 日本 的各个报馆、各个通讯社,都派有专门的访员,勤勉地访查四面的消息。”词语解释:访实 拼音:fǎng shí
经查访得到实情。《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説时夸奬得 潘安 般貌, 子建 般才,及至访实,都只平常。”词语解释:访察 拼音:fǎng chá
通过访问和观察进行调查。《隋书·东夷传·高丽》:“有何阴恶,弗欲人知,禁制官司,畏其访察?” 明 焦竑 《玉堂丛语·献替》:“莫若自今与尔等访察各处巡按御史,然后责他们去拣择府州县卫所官。” 老舍 《赵子曰》第七:“是我自己也得访察访察不是?万一这件事的内容不像你所想的呢?”词语解释:访宇 拼音:fǎng yǔ
犹卜居、卜宅。选择住处。 南朝 齐 萧子良 《行宅》诗:“访宇北山阿,卜居西野外。”词语解释:访外护 拼音:fǎng wài hù
谓寻求外人福庇使炼丹之术得以见效。《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道人道:‘贫道有的是术法,乃造化所忌,却要寻个大福气的,承受得起,方好与他作为。贫道自家却没这些福气,所以难做。看见解元正是个大福气的人,来投合伙。我们术家,叫做访外护。’”词语解释:访接 拼音:fǎng jiē
访问和接待。 唐 卢恕 《楚州新修吴太宰伍相神庙记》:“若忧勤焦思,访接无怠,于贤人且不遗,况贤神乎?”词语解释:访提 拼音:fǎng tí
访查并提讯。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人命两家穷》:“吾乡一耆民,生平为人排难解纷,然未免涉及分外,恩怨参半耳。上宪访提到案,詰以私和人命,多至三十六头。”词语解释:访稽 拼音:fǎng jī
查访,考察。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话》卷下:“守土者知其故,因之易装改服,密自访稽。”词语解释:访辑 拼音:fǎng jí
访求收集。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 隋文 父子,篤尚斯文,访辑蒐求,不遗餘力。” 清 赵翼 《簷曝杂记·绥寇纪略》:“其他各省,访辑详载,虽 滇 黔 边裔,亦搜剔不遗,其心力可谓勤矣。”词语解释:访咨 拼音:fǎng zī
咨询。《国语·晋语八》:“吾闻国家有大事,必顺於典刑而访諮於耇老,而后行之。”词语解释:访购 拼音:fǎng gòu
搜罗购买。《魏书·孙蕙蔚传》:“观其鳩閲史篇,访购经论,纸竹所载,略尽无遗。”词语解释:访第 拼音:fǎng dì
考察门第出身。《北史·文苑传·樊逊》:“ 孝谦 辞曰:‘门族寒陋,访第必不成,乞补员外司马督。’ 愔 曰:‘才高不依常例。’特奏用之。”词语解释:访猎 拼音:fǎng liè
访求;寻求。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一折:“见今 汉武皇帝 即位,访猎贤士。”词语解释:访断 拼音:fǎng duàn
咨询决疑。 汉 蔡邕 《太尉乔公碑》:“经艺传记,周览博涉;瓌琦在前,靡所不识。当世是以服重器,归高名,州郡交请,待以访断。”词语解释:访择 拼音:fǎng zé
访寻挑选。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诸色人中,有才行兼茂,明於理体者;经术精深,可为师法者;达於吏理,可使从政者:宜委常参官各举所知。其在外者,长吏精加访择,具名闻奏。”词语解释:访拿 拼音:fǎng ná
亦作“ 访拏 ”。 搜捕。 明 海瑞 《兴革条例·刑属》:“然人人心恶之,在背后称恶人则指之,甚则遭访拏陷刑辟不得其死。”《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除责令地方,一面收贮,一面访拿外, 李知县 斋戒了到城隍庙,虔诚祈祷。”《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潘三哥 所做的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访拿他的。”词语解释:访案 拼音:fǎng àn
指下令查办的案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五回:“又叫我作为访案,又叫我严办,却又只説得他‘不守清规’四个字,叫我怎样严办法呢?”《文明小史》第二八回:“起先 西卿 的左邻右舍,见 西卿 拜县里大老爷不见,就造了多少謡言,説他吃了访案,县里正要拿他。”词语解释:访看 拼音:fǎng kàn
察看。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每日访看兵部,有无进部,有无塘报。”词语解释:访犯 拼音:fǎng fàn
密令侦查缉捕的罪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犯》:“上司衙门密访,行牌坐名擒拿者,谓之访犯。” 清 姚廷遴 《记事拾遗》:“ 明 朝人命强盗及万恶访犯,新犯死罪,皆三推六问,情真罪当,始上长枷监候。”词语解释:访牌 拼音:fǎng pái
旧时官府发出的粘贴有缉捕罪犯的公文的牌子。用作缉捕的凭证。《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刑房拿出款单来,这单就黏在访牌上。那访牌上写道:访得 潘自业 (即 潘三 )本市井姦棍……如此恶棍,岂可一刻容留於光天化日之下!为此,牌仰该县,即将本犯拿获,严审究报,以便按律治罪。”《九尾龟》第五十回:“当下不露风声,密密的下了一个密札,给那马路工程局的委员 李兰生 ,札内还附了一个访牌,话头説得十分厉害。”词语解释:访理 拼音:fǎng lǐ
探讨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智琰法师书》:“今叚西下,特蓄本心,访理质疑,属在明德。”词语解释:访兆 拼音:fǎng zhào
问卜。 唐 卢照邻 《五悲·悲才难》诗:“灼金龟兮访兆,邀玉騏兮骋力。”词语解释:访命 拼音:fǎng mìng
(1).谓探询命运前途。《文选·张衡〈思玄赋〉》:“ 黄灵 詹而访命兮,樛天道其焉如。”旧注:“访,谋也。” 李周翰 注:“言 黄帝 既至,为我访谋吉凶之命。”
(2).谓寻访与道家有缘份的人。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尔既无才学可称,又乏至德之美,特是採缘访命,加以迹少愆累,心无沉滞,故得耳。”词语解释:访恤 拼音:fǎng xù
看望抚慰。《魏书·高祖纪下》:“又疾苦六极,人神所矜,宜时访恤,以拯穷废。”词语解释:访单 拼音:fǎng dān
旧时官府缉捕罪犯的公文。 明 高拱 《本语》卷五:“此(指匿名文书)宜痛革,只当各具访单,呈于都察院,会于都科,则害人者不得行其计矣。”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考察访单》:“今制,匿名文书,禁不得行,唯内外大计,吏部发出访单,比填注缴纳,各不著姓名。”词语解释:访册 拼音:fǎng cè
明 代对官员考察后记载官员政绩的簿册。 明 赵南星 《再复吴给事访册疏》:“今奉旨再查得访册之事,原非定自令甲,顾部中相传,则已久矣。往时京察年分,本部堂上官委之司官,司官将六年内应该考察官员,亲自书写职名单,密託吏科都给事中、 河南道 掌道御史二臣,共为咨访,回报堂官,以故不自列名,此访单意也。 隆庆 以后,乃有刻板访册,以使博访。”词语解释:访办 拼音:fǎng bàn
调查处理。 陶成章 《浙案纪略》上卷第一章第一节:“﹝ 金梁 ﹞又进稟 浙 抚,控告 陈汉第 、 孙翼中 轻蔑朝廷。 浙 抚不得已,下令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