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来访 拼音:lái fǎng
(1).前来拜访、访问。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有僧来访呼使前,伏犀插脑高颊权。”
(2).现亦指前来反映问题、提供意见。如:人民来访。词语解释:寻访 拼音:xún fǎng
访求寻找。《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曾误遗火延及他舍, 鸿 乃寻访烧者,问所去失,悉以豕偿之。”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独所谓家乘者,仓忙间为人窃去,寻访了不可得。”《红楼梦》第九八回:“适闻有一故人已死,遂寻访至此。” 碧野 《山城灯火》:“我路过山城 重庆 ,寻访一位多年被禁锢在图书馆一角整理古籍的老友。”词语解释:采访 拼音:cǎi fǎng
(1).搜集寻访;探问寻访。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若使採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愿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 唐 刘知几 《史通·烦省》:“夫地之偏小,年之窘迫,适使作者採访易洽,巨细无遗。”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奉圣人的命,着小官徧巡天下,採访文学之士。”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元遗山诗》:“於是搆 野史亭 於家,凡 金 君臣事蹟,採访不遗,至百餘万言。”
(2).见“ 採访使 ”。
犹言搜求寻访。 晋 干宝 《〈搜神记〉序》:“若使采访近世之事,苟有虚错,欲与先贤前儒分其讥谤。”一本作“ 採访 ”。 宋 司马光 《再举谏官札子》:“令臣采访可任諫官者,密具姓名闻奏。”《东周列国志》第二六回:“ 穆公 见贤才多出异国,益加采访。”
词语解释:采访使 拼音:cǎi fǎng shǐ
官名。 唐 开元 二十一年分全国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管检查刑狱和监察州县官吏。 天宝 后改为但考课官吏,不得干预他政。 乾元 以后,各地兵起,废采访使而置防御使。 唐 韩愈 《裴君墓志铭》:“大父 旷 ,御史中丞,京畿採访使。”亦省作“ 採访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开元 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自置八节度、十採访,始有坐而为使,其后名号益广。”参阅《通典·职官十四》、《文献通考·职官十五》。
官名。 唐 初于各道设按察使, 开元 时改设采访处置使,简称“采访使”,掌举劾所属州县官吏。 肃宗 以后改为观察处置使。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唐观察使》:“ 唐 世於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采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郡。既又改为观察,其有戎旅之地,即置节度使。分天下为四十餘道,大者十餘州,小者二、三州,但令访察善恶,举其大纲。”词语解释:搜访 拼音:sōu fǎng
寻访;访求。《晋书·山涛传》:“ 涛 甄拔屈隐,搜访贤才,旌命三十餘人,皆显命当时。”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有詔:‘ 齐 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张宜刘升道》:“余喜搜访乡里旧事,曩有《钓游丛话》之辑,因细碎不能成卷,置之篋中。” 徐迟 《火中的凤凰·劫馀一》:“﹝ 郑振铎 ﹞年将四十,别无嗜好,就好搜访书籍。”词语解释:过访 拼音:guò fǎng
登门探视访问。 宋 张舜民 《与石司理书》:“近 吕主簿 过访,蒙示长函大编,副以手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一日有西商过访妓,僕舆奢丽,挥金如土。” 林如稷 《将过去》:“你总疑心有人来过访,或者你已知道那是风雨的作祟。”词语解释:咨访 拼音:zī fǎng
咨询访问。《后汉书·章帝纪》:“朕咨访儒雅,稽之典籍,以为王者生杀,宜顺时气。” 宋 司马光 《右谏议大夫吕府君墓志铭》:“事之大者,犹宜关白咨访然后行。” 明 归有光 《书里泾张氏妇事》:“予方欲咨访论著之而未及也。”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论朝鲜商约界务禀》:“计此次东渡……尚有令 朝鲜 预筹与 俄罗斯 边界交涉事宜,与咨访 中东 铁路通商利弊二事。”词语解释:下访 拼音:xià fǎng
谦词。称人来访。 元 曾瑞 《哨遍·村居》套曲:“樵夫叉了柴,渔翁扳了罾,故来下访相钦敬。”词语解释:见访 拼音:jiàn fǎng
谦辞。访问我。 宋 王安石 《答俞秀老书》:“令弟见访,闕於从容,及间邀之,已过江矣。” 鲁迅 《书信集·致宫竹心》:“此后如见访,先行以信告知为要。”词语解释:走访 拼音:zǒu fǎng
前往访问;拜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吴廿九》:“三农聚首如初,独 吴 生不在,走访之,乃倒埋稻中。”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太冲先生 读书 双瀑寺 , 双瀑 在万山中,人跡殆絶。 大临 忽走访, 太冲 问何以知之,笑不答。” 檀林 《一个女囚的自述》十:“我们四处走访,研究民情。”词语解释:询访 拼音:xún fǎng
(1).征询访问。《后汉书·李固传》:“远寻先世废立旧仪,近见国家践祚前事,未尝不询访公卿,广求羣议,令上应天心,下合众望。”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其忠也尽致君之大方,其言也达为政之要道,凡所询访,皆合大猷。” 清 刘毓崧 《杜观察〈古谣谚〉序》:“为政者酌民言而同其好恶,则芻蕘葑菲,均可备询访於輶轩。”
(2).查访。 明 海瑞 《申海南道陈双山文》:“询访未的,妄信人言。” 清 张之洞 《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致兼湖广总督端方电》:“请密加询访,如确有识认 沉克諴 之人,迅速资遣来京,令其辨认,以别真伪。”词语解释:历访 拼音:lì fǎng
逐一访问,遍访。《后汉书·独行传·温序》:“﹝ 弓里戍 ﹞到 太原 ,歷访英俊大人,问以策谋。”《新唐书·魏元忠传》:“臣愿歷访文武五品以上,得无有智如 羊祜 武如 李广 而不得骋其才者乎?”词语解释:探访 拼音:tàn fǎng
(1).打听;侦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老夫妻两个,放声大哭道:‘不知是何妖术摄将去了。’却没个头路猜得出,从此各处探访,不在话下。” 郑振铎 《桂公塘》三:“北虏防御得那末周密,他们的军士们是那末守口如瓶。 天祥 们决无探访一切的可能。” 巴金 《海的梦》前篇四:“同时外面传说 高国 兵士已经知道我回来,正在探访我的踪迹,我不得不小心防范着。”
(2).看望;访问。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嘉庆 戊寅己卯间,槖笔 姑苏 ,有一友寓旅次,时往探访。”《花城》1981年第3期:“多少年来,我一直盼望能去探访一下它那产生神话的主峰。”词语解释:求访 拼音:qiú fǎng
寻觅探访。《魏书·常景传》:“﹝ 景 ﹞耽好经史,爱玩文词,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復质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本朝承 五季 之后,无復字画可称,至 太宗皇帝 始搜罗法书,备尽求访。”《宋史·岳飞传》:“ 飞 至孝,母留 河北 ,遣人求访,迎归。”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五》:“ 齐解 叔谦 母有疾,夜於庭中稽顙祈福,闻空中语云:‘得丁公藤为酒,便差。’即求访至 宜都 。”词语解释:参访 拼音:cān fǎng
访查;访问。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赐与参访,实是所希。”《南史·齐宜都王铿传》:“觉后,即遣信出都参访,果与事符同。”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以参访未必遇其人也。”词语解释:追访 拼音:zhuī fǎng
(1).追踪寻访。《太平广记》卷八一引《梁四公记·梁四公》:“俄而其国遣使追访至 梁 。” 明 文徵明 《跋宋高宗石经残本》:“ 吴文恪公 按 浙 ,命有司追访,所存无几矣。”
(2).追踪随访。《光明日报》1984.2.3:“紧紧追访出院后病人,初步探索疾病规律。”
(3).指追踪采访。《经济日报》1985.2.3:“追访 容志行 。”词语解释:回访 拼音:huí fǎng
在对方来访后去拜访对方。如:许多朋友来看我,我得一一回访。词语解释:出访 拼音:chū fǎng
出外访问。《新五代史·伶官传·景进》:“ 庄宗 遣 进 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糁制》:“翁媪既归,明日僧出访之,则空室矣。”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向着二十一世纪》:“近来,准备出访,到流体力学的领域去旅游观光。”词语解释:延访 拼音:yán fǎng
(1).延请求教;请教。 唐 韩愈 《禘袷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聿求厥中,延访羣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七:“ 张 贤明有礼, 温 虽虎狼其心,亦所景伏,每谋军国计,必先延访。”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其与 朱方伯 锡爵 书云:‘再四延访,知江南重务,莫大於防河,而防河机宜,莫先於储料。’”
(2).指广为访求。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二出:“诸生可要努力,莫负圣明求贤的盛意与主司延访的苦心。”《明史·许相卿传》:“然后务学亲贤,去谗远色,延访忠言,深恤民隐。”词语解释:枉访 拼音:wǎng fǎng
屈尊就访。对人来访的敬辞。 宋 苏轼 《与李廷评》:“某启:经由特辱枉访,适以卧病数日,及连日会集,殊无少暇。”词语解释:家访 拼音:jiā fǎng
家庭访问。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则要对 宋宝琦 进行家访,对他以及他的家长进行初步了解,并进行第一次思想工作。”《人民日报》1982.3.24:“他们主动给青年工人讲厂史,讲传统,个别谈心,进行家访。”词语解释:上访 拼音:shàng fǎng
人民群众越过基层组织到上级机关反映问题并要求解决。词语解释:廉访 拼音:lián fǎng
(1).察访。廉,通“ 覝 ”。《宋史·李大性传》:“会从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访,具以实闻,遂罢戎帅。”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事起仓卒,恐一时廉访未真,或有亏枉。”
(2). 宋 廉访使者、 元 肃政廉访使以及后世按察使的通称。廉,通“ 覝 ”。《宣和遗事》前集:“守臣 赵霆 遁去,廉访 赵约 战死。” 元 萨都剌 有《同杨廉访游山寺》诗。
(3).指出任此种官职。 元 蒋正子 《山房随笔》:“ 阎 子 静復 至元 间翰林学士,后廉访 浙西 。”词语解释:游访 拼音:yóu fǎng
犹言访师求学。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点铜成庚》:“我辈所学,游访未远,今当各散,行以十年为期,却以此月此日会于此地。”词语解释:顾访 拼音:gù fǎng
造访;拜访。《后汉书·宦者传论》:“顾访无猜惮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南史·文学传·何之元》:“其宗人 敬容 ,位望隆重,频相顾访, 之元 终不造焉。” 宋 欧阳修 《与吕正献公书》:“十三日欲枉轩骑顾访,盖以草堂仅成,幸一光饰之尔。”词语解释:博访 拼音:bó fǎng
广泛地寻查访求。《晋书·儒林传序》:“傍求蠹简,博访遗书,创甲乙之科,擢贤良之举。”《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臣博访前坟,远稽昔典。”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摘抄·经》:“初建议者何人,后废格不行者又何人,当建与否,博访民间之论,一一修入。”词语解释:诣访 拼音:yì fǎng
前往拜访。 徐一士 《一士类稿·王闿运与肃顺》:“居京数月,将行始诣访。”词语解释:迹访 拼音:jì fǎng
亦作“跡访”。 寻访。 宋 沉辽 《伯少卿埋铭》:“虽身在都下,然未尝游权执门,唯跡访道术方士,购求古书为事。”词语解释:关访 拼音:guān fǎng
咨询。《新唐书·王绍传》:“﹝ 王绍 ﹞主计凡八年,每政事多所关访, 绍 亦未尝一言漏于人。”词语解释:串访 拼音:chuàn fǎng
挨次访问。 康濯 《滴水石穿》第二章二:“她便走马看花那样串访了几家。”词语解释:卖访 拼音:mài fǎng
谓受贿之后放掉所访捕的人犯。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款犯》:“其间大蠹闻风,夤缘贿纵,删抹姓名,名曰卖访。”词语解释:九天采访 拼音:jiǔ tiān cǎi fǎng
“九天采访使者”的略称。《类说》卷七引《庐山记》:“ 明皇 梦神仙称‘九天採访’,巡纠人间,欲於 庐山 作宫,木料不求而足。”词语解释:顺访 拼音:shùn fǎng
顺便或顺路对某人进行访问词语解释:躧访 拼音:xǐ fǎng
查访;察访。《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落后看见房上瓦躧破许多,方知越房而去了,又不敢躧访,只得按纳含忍。”《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亲家只替我留心躧访个好学问的,咱请了他来家,管他的饭,束脩厚着些儿,只图他用心教孩子们。”词语解释:谈访 拼音:tán fǎng
谈论和寻求。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丹灶之事,士大夫与山林学道之人,喜於谈访者十盖七八也,然不知皆是仙药丹头也。”词语解释:讯访 拼音:xùn fǎng
犹询问;访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缘生 从戍行旅,征途讯访,既非旧土,故无所究。”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中·佛驮跋陀罗》:“復西适 江陵 ,遇外国舶主,既而讯访,果是 天竺 五舶,先所见者也。”《北史·邢峦传》:“及 文宣 崩,凶礼多见讯访,敕撰哀策。”词语解释:踏访 拼音:tà fǎng
实地察访。 郭沫若 《〈孔雀胆〉资料汇辑》:“而且还亲自去踏访遗迹,叩问熟于掌故的友人,真真是不遗余力。” 萧乾 《美国点滴》:“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他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词语解释:踩访 拼音:cǎi fǎng
亦作“跴访”。 探寻,察访。《九尾龟》第二回:“那 华洋 同知 翁延寿 便派了两个有名的包探,仔细跴访。” 老舍 《上任》:“ 尤老二 决定留 王小四 陪着他办公,其馀的人全出去踩访。”词语解释:诹访 拼音:zōu fǎng
咨询;征询。《新唐书·张建封传》:“ 燧 伐 李灵耀 ,军中事多所諏访,从镇 河东 ,授侍御史,即表其能於朝。” 清 赵翼 《中庭坐月》诗:“因之遍諏访,令各説围径。”词语解释:借访 拼音:jiè fǎng
犹言拜访,访问。“借”为表敬之辞。《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南朝 宋 谢灵运 《江妃赋》:“承嘉约於往昔,寧更贰於在今。儻借访於 交甫 ,知斯言之可諶。”《南史·褚伯玉传》:“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词语解释:信访 拼音:xìn fǎng
群众来信来访的简称。指人民群众致函或走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要求解决某些问题。《花城》1981年第5期:“ 唐可林 拿过省委信访办的函,一目十行地扫了一眼。”《人民日报》1983.8.13:“ 武冈 县委通过信访工作纠正不正之风。”词语解释:互访 拼音:hù fǎng
互相访问。 胡耀邦 《在金日成总书记的欢迎宴会上的讲话》:“两国互访的各种代表团,也由1981年的上百个,增加到1983年的两百多个。”词语解释:造访 拼音:zào fǎng
拜访;访问。 明 李东阳 《封大安人杨母张氏墓志铭》:“京曹宾友以应寧故,造访踵接。”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郡有好古乐道之士,必折柬招之;不至,虽在蓬蓽,亲造访焉。” 冰心 《晚晴集·悼郭老》:“虽然我因病久住在 重庆 郊外的 歌乐山 ,深居简出,但也还有些朋友登山造访。”词语解释:钻访 拼音:zuàn fǎng
亦作“鑚访”。 千方百计地访求。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右一条九日夜所受记书五白官纸” 明 沉士龙 胡震亨 校:“追恨不知早相共理,令闕佚渐加,钻访必不徒然徃矣。”词语解释:检访 拼音:jiǎn fǎng
查问。《南史·文学传·贾希镜》:“ 青州 人发古冢,铭云:‘ 青州 世子, 东海 女郎。’帝问学士 鲍照 、 徐爰 、 苏寳生 ,并不能悉。 希镜 对曰:‘此是 司马越 女嫁 苟晞 儿。’检访果然,由是见遇。”词语解释:体访 拼音:tǐ fǎng
察访。 宋 曾巩 《福州举知泉州陈枢久不磨勘特与转官状》:“臣体访得辖下知 泉州 尚书屯田员外郎 陈枢 ,不下磨勘文字已十五年。” 明 张居正 《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若有平日不务学业,嘱託公事,或揑造歌謡,兴灭词讼及败伦伤化,过恶彰著者,体访得实,不必品其文艺,即行革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附《明珠记·煎茶》改本第一折:“今日送你进去煎茶,专为打探 无双小姐 的消息,你须要用心体访。”词语解释:钩访 拼音:gōu fǎng
亦作“钩访”。 搜求察访。《宋史·道学传三·朱熹》:“ 熹 日鉤访民隐,接行境内。”《明史·曾樱传》:“请一切戒飭,罢钩访取赎诸陋习。”词语解释:推访 拼音:tuī fǎng
查询;查访。《魏书·孟威传》:“后以明解北人之语,敕在著作,以备推访。”《北齐书·孙腾传》:“初北境乱离,亡一女,及贵,远加推访,终不得。”《明史·选举志三》:“虑有隐居山林,或屈在下僚者,其令有司悉心推访。”词语解释:宪访 拼音:xiàn fǎng
上司的访察。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添注卫经历》:“凡州佐县佐以及驛丞仓巡之属,每一缺官,輒求代署,恣行昼攫。或宪访,或告发,则潜匿他方,诡云回籍。”词语解释:察访 拼音:chá fǎng
调查访问。 宋 范仲淹 《权三司盐铁判官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君墓表》:“朝廷选御史往究其事,以君为 湖南 安抚,至则察访利病。”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四折:“因为 李庆安 这桩事,我着 竇监 、 张弘 察访杀人贼去了。” 清 程趾祥 《此中人语·杨八》:“ 杨 遂孑身四处察访,竟无踪迹。”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四章:“老乡长,你再调查,你再了解,你再察访,俺咋能鼓动别人来呢?”词语解释:密访 拼音:mì fǎng
暗中访察。 明 刘基 《郁离子·枸橼》:“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使者聘于 吴 而密访焉。”《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石按臺 早知此事,密访已久,如何轻贷得!”《三侠五义》第九回:“ 公孙策 见礼已毕,便将密访的情由如此如此,这般这般,细细述了一遍。”词语解释:括访 拼音:kuò fǎng
搜求;访求。《新唐书·艺文志序》:“ 安禄山 之乱,尺简不藏。 元载 为相,奏以千钱购书一卷,又命拾遗 苗发 等使 江 淮 括访。”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使以 唐太宗 、 宋高宗 为之君, 虞 、 褚 、 米 、 蔡 佐之,相与尽力括访,极意剖析……勒之贞珉,以布海寓,书学庶无遗憾乎?”词语解释:拏访 拼音:ná fǎng
捉拿查访。《明史·刘泽清传》:“又请禁巡按不得拏访追赃,请法司严缉故总督 侯恂 及其子 方域 ,朝廷皆曲意从之。”词语解释:拿访 拼音:ná fǎng
捉拿查访。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朝廷正在拿访,还敢留他选书。”词语解释:拜访 拼音:bài fǎng
访问他人的敬词。《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偶然这一日, 朱源 的座师船到,过船去拜访。” 周恩来 《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我们虽然来了二十多天,但因为忙,未及分头拜访和请教,很感不安。”词语解释:查访 拼音:chá fǎng
调查打听。《红楼梦》第七三回:“至五更天,就传管家的细看查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我想这个里面,必定有个缘故。你闲着没事,何妨到外面去查访个明白。” 浩然 《艳阳天》第五十章:“回到家,她就硬让她妈到 东山坞 查访这个人。”词语解释:巡访 拼音:xún fǎng
巡查察访。《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不想这 狄县丞 率领一行人,巡访到 清河县 城西河边,正行之际,忽见马头前起一阵旋风,团团不散,只随着 狄公 马走。”词语解释:明察暗访 拼音:míng chá àn fǎng
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指多方面了解情况。《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丈夫的品行也丢了,她的声名也丢了,她还在那里贼去关门,明察暗访。”亦作“ 明查暗访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差你往 齐东村 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有什么别样案情?限一个月报命。”词语解释:明查暗访 拼音:míng zhā àn fǎng
见“ 明察暗访 ”。
词语解释:明察暗访 拼音:míng chá àn fǎng
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指多方面了解情况。《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丈夫的品行也丢了,她的声名也丢了,她还在那里贼去关门,明察暗访。”亦作“ 明查暗访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差你往 齐东村 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有什么别样案情?限一个月报命。”词语解释:暗访 拼音:àn fǎng
暗中调查寻求。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经密查暗访得其踪跡者,现俱开出姓名。”《痛史》第十六回:“暗访也访过多日了,只访不出个头绪来。”词语解释:答访 拼音:dá fǎng
答谢性的回访。 周恩来 《关于目前国际形势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报告》:“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去 芬兰 进行了答访。”词语解释:簉访 拼音:zào fǎng
往访。簉,通“ 造 ”。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疏》:“簉访 邹 鲁 ,草縢书堙玉之礼,具竦石绳金之仪。”词语解释:缉访 拼音:jī fǎng
搜寻查访。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三折:“俺二人奉大人的言语,着俺缉访杀人贼。”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故巡抚缉访之於前,而继者踵其步。”《红楼梦》第一一二回:“等姪儿脱了孝,出去托人细细的缉访,少不得弄出来的。”词语解释:私访 拼音:sī fǎng
谓官员不公开身份向民间察访调查。《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抚臺派了个亲戚来私访。”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九章:“这个人,多少天前,他就到俺乡里来私访过。”词语解释:究访 拼音:jiū fǎng
查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王乐仙得道》:“某於十洲三岛究访,并无此人名籍;后检 蓬莱 謫籍中,始见其名氏乡里也。”词语解释:刺访 拼音:cì fǎng
犹言侦察。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边将奏称军需缺乏,盖牛禁过重,人莫敢杀,皮骨筋角,无处可买。朝廷悔而难改,乃喻东厂官校莫加刺访。”词语解释:纳访 拼音:nà fǎng
出谋献策。《周礼·春官·内史》:“掌叙事之法,受纳访以詔王听治。” 郑玄 注:“纳访,纳谋於王也。”词语解释:奉访 拼音:fèng fǎng
拜访。《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奉访尊寓不值,不胜悵悵!”《花月痕》第十回:“你娘回来就説我姓 韩 字 荷生 ,已经同 欧老爷 奉访两次了。”词语解释:甄访 拼音:zhēn fǎng
犹察访。《宋书·前废帝纪》:“甄访郡国,招聘閭部。”词语解释:存访 拼音:cún fǎng
探望问候。《魏书·裴安祖传》:“后 高祖 幸 长安 ,至 河东 ,存访故老。 安祖 朝於 蒲坂 , 高祖 与语甚悦。”《北史·后妃传上·孝文幽皇后》:“后有姿媚,偏见爱幸。未几,疾病,太后乃遣还家为尼,帝犹留念焉。岁餘而太后崩,帝服终,颇存访之。”词语解释:宠访 拼音:chǒng fǎng
称人来访的敬辞。 宋 苏轼 《与黄敷言书》:“某启,叠辱宠访,感慰兼集。”《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只见女娘道:‘奴等衙内多时,果蒙宠访。请衙内且入敝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