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摩诃 拼音:mó hē
(1).亦作“ 摩呵 ”。梵语译音。有大、多、胜三义。《翻译名义集·法宝众名》:“摩訶,此含三义,谓大、多、胜。”《西游记》第七八回:“释门慈悯古来多,正善成功説摩訶。” 康有为 《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籀其鐘鼎,摩呵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謨运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
(2).池名。 宋 陆游 《摩诃池》诗:“ 摩訶 古池苑,一过一消魂。”参见“ 摩訶池 ”。
词语解释:摩诃池 拼音:mó hē chí
池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东南十二里。相传 隋 蜀王秀 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一僧见之曰:“摩訶宫毗罗。”盖 胡 僧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其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訶池”。一说,为 隋 萧摩诃 所置,故名。 唐 高骈 《残春遣兴》诗:“画舸轻橈柳色新, 摩訶池 上醉青春。” 宋 陆游 《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 摩訶池 上追游路,红緑参差春晚。”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梅为琢鍊堆前树,人是 摩訶池 上莲。”词语解释:诋诃 拼音:dǐ hē
亦作“ 詆呵 ”。诋毁;呵责;指责。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 刘季绪 才不能逮於作者,而好詆訶文章,掎摭利病。” 南朝 宋 何尚之 《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 衡阳 太守 何承天 与 琳 比狎,雅相击扬,著《达性论》,并拘滞一方,詆呵释教。” 宋 陆游 《自规》诗:“耄年尚欲鞭吾后,太息无人为詆訶。” 傅尃 《题叔容文绝句》之二:“ 子云 但得 桓谭 在,一任羣儿肆詆訶。”词语解释:讥诃 拼音:jī hē
见“ 讥呵 ”。
词语解释:讥呵 拼音:jī hē
亦作“ 讥訶 ”。
(1).讥责非难。《后汉书·宦者传·吕强》:“ 邕 不敢怀道迷国,而切言极对,毁刺贵臣,讥呵竖宦。”《三国志·蜀志·孟光传》:“好 公羊 《春秋》而讥呵 左氏 。” 宋 苏辙 《东西京二绝》之一:“ 宓妃 何预词臣事,指点讥訶豹尾中。” 姚锡钧 《论诗绝句·黄遵宪》:“蛮语娵隅信有无, 莎欧 夺席杂讥訶。”
(2).稽查盘问。 宋 文同 《谢韩运判》:“讥訶免於羣掾,敲扑逭於诸胥。”《明史·杨嗣昌传》:“造飞梁,设横枑,陈利兵而讥訶,非符要合者不得渡。” 清 顾炎武 《河上作》诗:“今年暂寝兵,逻卒犹讥訶。” 王蘧常 汇注:“《广雅·释詁》:‘讥,问也。’”词语解释:谴诃 拼音:qiǎn hē
亦作“ 谴呵 ”。 谴责呵叱。《汉书·薛宣传》:“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愚见赦 萇 ,不杀无辜,以谴訶为非,无赫赫大恶可裁削夺,损其租赋,令得改过自新,革心向道。” 宋 欧阳修 《谢擅止散青苗钱放罪表》:“虽具奏陈,乃先擅止,据兹专輒,合被谴呵。” 章炳麟 《訄书·刑官》:“自《周官》之法废,而谴訶不行於上。”词语解释:叱诃 拼音:chì hē
见“ 叱呵 ”。
词语解释:叱呵 拼音:chì hē
亦作“ 叱訶 ”。 怒斥;吆喝。《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又缘我初悟道,未晓真源。己曾被居士叱呵,空立一无祇对,明珠有玷,白玉沾瑕。” 宋 苏轼 《却鼠刀铭》:“有穴于垣,侵堂及室,跳床撼幕,终夕窣窣,叱訶不去。”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一官憔悴老墨綬,伏謁大府遭叱訶。”词语解释:麾诃 拼音:huī hē
犹言驱赶呵斥。 唐 白居易 《故滁州刺史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州民有暴悖者,相率遮道,麾訶不去。”词语解释:撝诃 拼音:huī hē
见“ 撝呵 ”。
词语解释:撝呵 拼音:huī hē
亦作“ 撝訶 ”。
(1).挥斥。引申为卫护。 唐 韩愈 《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明 李东阳 《坠马后柬萧文明给事》诗:“置身隙地不盈丈,或有神鬼相撝訶。”
(2).指挥。 金 元好问 《并州少年行》:“黄羆朱豹皆遮罗,男儿万马随撝訶。”词语解释:护诃 拼音:hù hē
见“ 护呵 ”。
词语解释:护呵 拼音:hù hē
亦作“ 护訶 ”。 呵护,保佑。 元 袁桷 《七观》诗:“五岳赞襄,百灵护呵。” 明 何景明 《古松歌》:“千灵百怪相护訶,过客居人尽怜惜。”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悼诗》:“﹝ 谢鐸 ﹞於甲寅岁失诗一册,追念不已,因成一律:‘……也知不是 丰城 剑,敢望神明有护呵。’”词语解释:诛诃 拼音:zhū hē
斥责,呵斥。 宋 韩维 《答曼叔见谢颖桥相过之什》诗:“朝符暮檄困奔走,尚畏官长来诛訶。”词语解释:禁诃 拼音:jìn hē
见“ 禁呵 ”。
词语解释:禁呵 拼音:jìn hē
亦作“ 禁訶 ”。 呵喝制止。《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策 阴欲袭 许 ,迎 汉帝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于吉 ﹞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 策 即令收之。” 唐 韩愈 《读〈东方朔杂事〉诗》:“ 方朔 乃竖子,骄不加禁訶。”词语解释:骂诃
斥骂。 明 徐渭 《赠光禄少卿沉公传》:“﹝ 沉鍊 ﹞乃削木为 宋 丞相 檜 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駡訶姦諛,怀忠主上也。”词语解释:几诃 拼音:jǐ hē
呵察,查问。几,通“ 讥 ”。 清 黄景仁 《雪夜至亳州》诗:“殷勤愧馆人,几訶怯关吏。”词语解释:谯诃 拼音:qiáo hē
见“ 譙呵 ”。
词语解释:谯呵 拼音:qiáo hē
亦作“ 譙訶 ”。 喝骂,申斥。《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景帝 立,岁餘不噍呵 綰 ” 唐 司马贞 索隐:“一作‘譙呵’。譙,责让也。” 明 吕天成 《齐东绝倒》第二出:“虽则是随着俺风儿忙倒着舵,也须防小民臣子暗譙訶。” 清 周在浚 《行述》:“时先大夫方对簿伏堂下,堂上譙訶声如虎。”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徒作譙呵之文,转无感人之力。”词语解释:打诃 拼音:dǎ hē
徘徊,思量。词语解释:抵诃 拼音:dǐ hē
诋毁呵斥。《南史·文学传·吴迈远》:“昔 刘季绪 才不逮於作者,而好抵訶人文章。”词语解释:打么诃 拼音:dǎ mó hē
徘徊,思量。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玩真》:“打么訶,敢则是梦魂中真箇。” 徐朔方 等校注:“打么訶,即打磨陀。这里是徘徊、思量的意思。”词语解释:暴诃 拼音:bào hē
粗暴地呵斥。 清 龚自珍 《纵难送曹生》:“智者闻之,则大声暴訶之曰:‘止!’”词语解释:索诃 拼音:suǒ hē
见“ 索訶世界 ”。
词语解释:索诃世界 拼音:suǒ hē shì jiè
佛教语。即娑婆世界。索诃,梵语的译音,也译作“娑婆”。意为“能忍”、“堪忍”。索诃世界,又名忍士,系 释迦牟尼 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 唐 道宣 《释迦方志·封疆》:“佛之所王土也,号曰索訶世界,即古翻经为娑婆矣,经中所谓忍土者也。谓此土人强识力念能忍苦乐,堪任道器,故佛王之。” 辽 希麟 《续一切经音义》卷六:“索訶世界,旧娑婆,梵语也。此云堪忍,即 释迦如来 所主忍土地。”亦省作“ 索訶 ”。《法华经玄赞》卷二:“梵云索訶,此云堪念。诸菩萨等,行利乐时,多诸怨嫉,众苦逼恼,堪耐劳倦,而忍受故,因以为名。”词语解释:罗诃 拼音:luó hē
即罗汉。梵语“阿罗汉”或“阿罗诃”(arhat)之省。 宋 王谠 《唐语林·企羡》:“ 文宗 为 庄恪太子 选妃,朝臣家子女,悉令进名,中外为之不安。上知之,谓宰臣曰:‘朕欲为太子求 汝 郑 间衣冠子女为新妇,扶出来田舍齁齁地,如闻朝臣皆不愿与朕作亲情,何也?朕是数百年衣冠,无何神 尧 打朕家事罗訶去。’遂罢其选。”按,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八:“真人,是阿罗汉也。或言阿罗訶。”参见“ 罗汉 ”。
词语解释:罗汉 拼音:luó hàn
(1).佛教语。梵语Arhat(阿罗汉)的省称。小乘的最高果位,称为“无学果”。谓已断烦恼,超出三界轮回,应受人天供养的尊者。我国寺庙中供奉者,有十六尊、十八尊、五百尊、八百尊之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缚喝国》:“故诸罗汉,将入涅槃,示现神通。” 唐 司空图 《十会斋文》:“ 维摩 赴会,捧瑞露以同沾;罗汉飞空,曳危峰而亦至。”
(2).指高僧。《西游记》第四七回:“哥哥莫嚷,不是邪魔,乃东土大 唐 取经的罗汉。”词语解释:嗔诃 拼音:chēn hē
见“ 嗔呵 ”。
词语解释:嗔呵 拼音:chēn hē
亦作“ 嗔訶 ”。 怒斥;呵斥。 明 杨慎 《恩遣戍滇纪行》诗:“僕夫困牵挽,防吏苦嗔呵。”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幸或抚儿长成,授室谋业,而私其妻子,不顾母养,视同媪僕,加以嗔訶。”词语解释:娑婆诃 拼音:suō pó hē
梵语译音。有吉祥、息灾等义。多见于佛教的真言之末。《大悲咒》:“波夜摩那娑婆訶。”参阅《秘藏记抄》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