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职韵 入声 shí,知识 寘韵 去声 zhì,记也 识拼音:zhì 繁体或异体字:識属寘韵,另见 职韵
識 zhì 〈名〉
- 旗帜。后作“帜”
- 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
-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 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岭外代答》
- 通“帜”。标记
- 以龙熊鸟雀为识。——《宝刀赋序》
- 又如:标识(标志)
〈动〉
- 加上标记。后作“志”
- 识以柳枝,命本部涉济。——《金史》
- 又如:识别(加上标记使有区别)
- 通“志”。记住
-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 默而识之。——《论语·述而》
- 文镂无款哀。——《史记·孝武纪》
- 以计识其人众畜牧。——《汉书·匈奴传上》。师古曰:“识亦记也。”
- 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论语·子张》
- 又如:识念(记忆);博闻强识
康熙字典識古文:𧨺
-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𠀤音式。
- 《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 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 又姓。見《姓纂》。
-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
- 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 又《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 又《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 又《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
- 義同。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
- 義同。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 又叶式列切,音刷。
- 《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 又叶施灼切,音爍。
- 《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 《集韻》或書作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