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八啸去声 [diào,音调]耀[yào,重要][音少。《广韵》放火。《韵会》野火曰烧。][shào,老少][徒吊切,音调。行貌。][剑鞘]轿[渠庙切,音峤。《广韵》𨋕车也。][责备][《集韵》人要切,音蛲。挠,或作绕。][liáo liǎo liào][详注1][急也][diào][详注2][piāo piào]尿[详注3][详注4][馨叫切。不仁也。][音要。亦草盛貌。]


注1:剽 漂去声。刼也。《说文》砭刺也。从刀,票声。
注2:约 音要。《前汉·礼乐志》明德乡治本约。《注》师古曰:约,读曰要。
注3:摇 音曜。亦动也。《陈后主·关山月诗》城危接晕高,润风连影摇。寒光带岫移,冷色含山峭。
注4:超 《集韻》他弔切,音糶。趒或作超。越也。又《韻補》叶抽廟切。《陸雲·陸丞相誄》光被旣淳,逸軌爰超。宏綱包荒,景靈握耀。
拼音:zhào 繁体或异体字:啸韵

詔 zhào
〈动〉
  • (会意兼形声。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是言论,“召”是召唤。本义:告知,告诉)
  • 同本义 。先秦没有此字,秦汉才出现,多用于上告下
  • 诏,告也。——《说文新附》
  • 负剑辟咡诏之,出入有诏于国。——《礼记·曲礼》
  • 上诏书者。——蔡邕《独断》。注:“诏,诰也。有三品。”
  • 以诏后世。——《穆天子传》
  •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 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 又如:诏众(告诉众人);诏赞(告知和赞助)
  • 教导;告诫
  • 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庄子·盗跖》
  • 多分其教诏。——《吕氏春秋·审分》
  • 又如:诏导(教导);诏诲(告诫教导);诏侑(劝告);诏志(教导立身养志);诏相(教导行大礼的言行)
  • 皇帝下达命令
  • 诏使儒卿。——《汉书·李广苏建传》
  • 优诏奖瑞。——《明史》
  • 诏赐抚臣。——《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诏求(皇帝下令征求);诏征(皇帝下令征召);诏选(皇帝下令任命);诏用(皇帝下令任用)
  • 征召
  • 明诏期,前后农夫,以时均修焉,…。——《管子》
  • 又如:诏期(征召的日期)
  • 召见
  • 伊尹(bó)郊兮。——《后汉书·冯衍传》
  • 宣扬
  • 未可明诏大号。——龚自珍《病梅馆记》
  • 报告
  • 礼诸职凡言诏者,皆下告上之辞。——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 不以诏。——《礼记·檀弓》
  •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礼记·学记》
  • 故礼有摈诏。——《礼记·礼器》
  • 诏西皇使涉予。——《楚辞·离骚》
〈名〉
  • 诏书,皇帝颁发的命令文告
  • 上尊号王为秦皇。命为制,令为诏。——《史记·秦始皇本纪》
  • 非有诏不得上。——《战国策·燕策》
  • 诏即下。——·梁启超《谭嗣同传》
  • 捧诏恸哭。
  • 出密诏示之。
  • 又如:下诏(颁发诏书);诏板(即诏书);诏记(皇帝的手令);诏条(诏书中所列的条文);诏黄(以黄色纸书写发布的诏令)
  •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 南诏蛮,本乌蛮之别种也,姓氏。蛮谓王为“诏”,自言哀牢之后。——《旧唐书》
  • 又如:诏家(古代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