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首字词组
诙谐诙笑诙谑诙言诙辞诙优诙妄 
诙嘲诙俳诙谈诙语诙达诙奇诙噱 
诙诡诙谲诙怪诙调诙咍诙啁  

词语解释:诙谐  拼音:huī xié
(1).谈吐幽默风趣。《汉书·东方朔传》:“其言专 商鞅 、 韩非 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復詼谐。” 唐 杜甫 《社日》诗之一:“尚想 东方朔 ,詼谐割肉归。” 许地山 《枯杨生花》:“ 思敬 底心情很坦荡,有时也很诙谐。”
(2).戏语,笑话。《新唐书·隐逸传·陆羽》:“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詼谐数千言。”
词语解释:诙嘲  拼音:huī cháo
亦作“ 詼謿 ”。 诙谐嘲弄。《资治通鉴·唐玄宗先天元年》:“ 琚 曰:‘能飞炼、詼嘲。’” 胡三省 注:“《旧书》载 琚 之言曰:‘飞丹炼砂,詼谐嘲咏,可与优人比肩。’” 清 唐孙华 《偕同年吴元朗游西泾次友人韵》:“清言杂詼嘲,胜引异徵逐。” 王闿运 《巫山神女庙碑》:“小儒俗吏,不通天人,罔识神女主山之由,莫察诗人託諭之心,苟见奇异,肆为詼謿。” 林之夏 《高轩过》诗:“ 王霸 妻儿甘隐遯, 东坡 兄弟足詼嘲。”
词语解释:诙诡  拼音:huī guǐ
(1).诙谐奇诡。《新唐书·和逢尧传》:“ 逢尧 詼诡,当大事敢徼福。”《宋史·刘昌言传》:“ 昌言 捷给詼诡,能揣人主意,无不称旨。”
(2).荒诞怪异。 清 朱琦 《感事》诗:“兵骄或食人,传闻日詼诡。”
词语解释:诙笑  拼音:huī xiào
犹戏谑。《汉书·东方朔传》:“ 朔 虽詼笑,然时观察颜色,直言切諫,上常用之。” 宋 苏轼 《答吕梁仲屯田》诗:“旋呼歌舞杂詼笑,不惜饮釂空瓶盆。”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九篇:“然 皋 好詼笑,为赋颂多嫚戏,故不得尊显。”
词语解释:诙俳  拼音:huī pái
戏谑。 唐 韩愈 《酬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寄诗杂詼俳,有类説鹏鷃。” 宋 司马光 《夜雨宿南园韩秉国寄酒兼见招以诗谢之》:“狂诗寄一笑,聊用当詼俳。” 宋 苏辙 《祭欧阳少师文》:“滔滔狂澜,中道而廻。匪公之明,化为詼俳。”
词语解释:诙谲  拼音:huī jué
诙谐怪诞。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九:“圣人祕元命,惧世乱其真。如何 嵩公 辈,詼譎误时人。”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 米芾 詼譎好奇。” 明 顾圤 《有夏》诗:“土山焦欲流,説者第詼譎。”
词语解释:诙谑  拼音:huī xuè
戏谑,开玩笑。 宋 司马光 《春日书寄东郡诸同舍》诗:“清言妙諭间詼謔,笑语往返何喧譁。”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木·柳》:“ 希侃 美丰姿,尚詼謔。” 梁启超 《〈将来百论〉序》:“时復涉笔琐末,间以詼謔。”
词语解释:诙谈  拼音:huī tán
戏谑谈笑。
词语解释:诙怪  拼音:huī guài
亦作“ 詼恠 ”。 诙谐诡异。 宋 王安石 《东方朔》诗:“谈辞最詼怪,发口如有神。”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又诗者,讽刺詼恠,连犿杂揉。”
词语解释:诙言  拼音:huī yán
戏谑的言辞。 唐 皮日休 《移元徵君书》:“欲乎仕,则惧祸;欲乎退,则思进。必为怪行以动俗,詼言以矫物。”
词语解释:诙语  拼音:huī yǔ
嘲谑的话。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论中故为詼语。” 梁启超 《〈国风报〉叙例》:“凡论説及时评皆不徇党见,不衍陈言,不衒学理,不作詼语,谨五本务八德也。”
词语解释:诙调  拼音:huī diào
诙谑调笑。 唐 韩愈 《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詼调醉呼,连日夜不厌。” 清 梅曾亮 《黄个园传》:“乐骄逸,詼调舞歌。”
词语解释:诙辞  拼音:huī cí
戏谑之辞。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宴教坊词·勾杂剧》:“暂回舞缀,少进詼辞。上悦天颜,杂剧来歟!”
词语解释:诙达  拼音:huī dá
诙谐豁达。 汉 扬雄 《法言·渊骞》:“请问‘名’。曰:‘詼达恶比。’”《汉书·东方朔传赞》:“然 朔 名过实者,以其詼达多端,不名一行。” 清 孙枝蔚 《戏赠莫大岸》诗:“岁星称小儿,詼达固多端。”
词语解释:诙咍  拼音:huī hāi
谐谑嬉笑。《山静居诗话》引 清 彭光斗 《鼻烟》诗:“旁徵軼事佐詼咍,耳食眼饱都类此。”
词语解释:诙优  拼音:huī yōu
谐谑。 宋 苏轼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勾杂剧》:“风斜御柳,既穷綺丽之观;日转庭槐,少进詼优之戱。”
词语解释:诙奇  拼音:huī qí
恢诡奇特。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自昔文章之言水者,如《七发》《上林》《子虚》等皆詼奇雄武,神变非常。”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引言》:“于是色情的、诙奇的、以意外刺激博取一时兴奋的闹剧、趣剧、歌舞剧风行一时。”
词语解释:诙啁  拼音:huī zhōu
戏谑逗乐。《汉书·东方朔传》:“而 朔 尝至太中大夫,后常为郎,与 枚皋 、 郭舍人 俱在左右,詼啁而已。” 明 高启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书舍》诗:“要眇送謳唱,澜翻杂詼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九篇:“﹝ 东方朔 ﹞与 枚皋 、 郭舍人 俱在左右,但詼啁而已,不得大官。”
词语解释:诙妄  拼音:huī wàng
虚夸不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二酉缀遗上》:“《山海经》 顓頊 、 高辛 之类,皆絶域殊称,与史传全别;惟 黄帝 、 尧 、 舜 等稍无异词,至称葬於某山某地,则什九詼妄也。”
词语解释:诙噱  拼音:huī jué
戏谑大笑。 鲁迅 《热风·估“学衡”》:“‘抉噬之状’,终于未记,而‘变色’的事,但‘资诙噱’,也可谓太远于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