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四敬去声 [shèng,茂盛][lǐng lìng,命令][zhèng,正直][hèng,蛮横][zhèng][bìng,合并][xìng,学行][gèng,更加][xiòng][jìng,动词][详注1][详注2][详注3][详注4][bàng][详注5][qìng,请人做某事][pìn][详注6][详注7]


注1:评 平去声。平言也。《韩愈·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发忽满镜。旧游喜乖张,新辈足嘲评。
注2:迎 鱼庆切。《正韵》凡物来而接之则平声,物未来而往迓之则去声。《诗·大雅》亲迎于渭。
注3:轻 音庆。《集韵》疾也。《左传·桓十二年》绞小而轻,轻则寡谋。又《僖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
注4:清 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音净。与净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音婧。寒也。
注5:盟 明去声。《庄子·齐物论》其留如诅盟。郭象读。又与孟通。地名。《左传·隐十一年注》盟,今盟津。河内邑名。《史记·周本纪》武王东观兵于盟津。《书·禹贡》作孟津。
注6:邴 音柄。《广韵》邑名。又姓。《左传·哀十一年》邴泄为右。
注7:檠 音竞。檠子,叠名。《类篇》有足所以几物,即隔子也。《前汉·地理志》朝鲜民饮食以笾豆。《师古注》以竹曰笾,以木曰豆,今之檠也。
共10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得请百请公请别请要请说参请函请促请
造请祷请就请亟请谒请催请诈请报请
普请干请进请劫请咨请赇请议请打请
朝请迎请奏请乐请赊请质请俸请抠请
参请私请恭请属请购请豤请雇请央请
有请祈请启请乞请荆请卖请渎请宴请
不请恳请叩请陈请详请聘请祗请扣请
邀请延请上请关请谆请乡请辟请提请
奉朝请还请拜请起请论请题请横请敦请
先请招请伸请诚请询请顺请不情之请徵请

词语解释:得请  拼音:de qǐng
犹言所请获准。《左传·僖公十年》:“ 夷吾 无礼,余得请於帝矣,将以 晋 畀 秦 , 秦 将祀余。” 宋 欧阳修 《思颍诗后序》:“ 皇祐 元年春,予自 广陵 得请来 潁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於时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词语解释:造请  拼音:zào qǐng
登门晋见。《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 禹 , 禹 终不报谢,务在絶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 鄴下 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此乃 恒 代 之遗风乎?” 宋 刘克庄 《贺新郎·郡宴和韵》词:“老去把茅依地主,有瓦盆盛酒荷包饭。停造请,免朝见。” 清 顾炎武 《赠林处士古度》诗:“五官既不全,造请无虚时。”
词语解释:普请  拼音:pǔ qǐng
(1).普遍延请。《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
(2).佛教语。谓集众。《百丈清规·送亡》:“白大众,粥罢普请送亡。”
(3).指 唐 怀海禅师 倡立的集合僧众集体劳作的农禅制度。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上:“共作者谓之普请。”
词语解释:朝请  拼音:cháo qǐng
(1). 汉 律,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后除 竇婴 门籍,不得入朝请。” 裴駰 集解:“律:诸侯春朝天子曰朝,秋曰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围子(指上文赐“马前围子二百人”)者,凡朝请,使但止於皇城门外,盖惧小人之疑谤,时多公之得体也。” 清 金人瑞 《赠周直夫》诗:“山中宰相无朝请,天上仙人学隐壶。”
(2).官名。即奉朝请。《南史·顾琛传》:“ 琛 景平 中为朝请。”参见“ 奉朝请 ”。
词语解释:奉朝请  拼音:fèng cháo qǐng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汉 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 晋 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 南北朝 设以安置闲散官员, 隋 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汉书·霍光传》:“ 光 两女壻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壻外孙皆奉朝请。”《东观汉记·邓禹传》:“官罢以列侯就第,位特进,奉朝请。”《梁书·沉约传》:“﹝ 约 ﹞起家奉朝请。”《周书·魏玄传》:“﹝ 玄 ﹞ 普泰 中,除奉朝请。”
词语解释:参请  拼音:cān qǐng
(1).佛教语。拜见请益之意。 宋 苏辙 《余居高安三年每晨入莫出辄过圣寿访聪长老作一诗记之》:“禪老未嫌参请数,渔舟空怪往来频。”
(2).泛指向长辈请教。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惜予生晚,不及见诸贤而参请也。”
(3).指参禅悟道一类的故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瓦舍众伎》:“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三章三:“ 宋 代有说经、说参请的风气,和说小说、讲史书者同列为‘说话人’的专业。”
词语解释:有请  拼音:yǒu qǐng
旧时主人请客人相见的客套话。《水浒传》第四二回:“外面童子又道:‘娘娘有请,星主可行。’”《西游记》第六三回:“ 孙悟空 哥哥,大哥有请。”
词语解释:不请  拼音:bù qǐng
不必请示。《汉书·五行志上》:“上思 仲舒 前言,使 仲舒 弟子 吕步舒 持斧鉞治 淮南 狱,以《春秋》谊顓断於外,不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 颜师古 注:“不请者,不奏待报。”
词语解释:邀请  拼音:yāo qǐng
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唐 卢纶 《浑赞善东斋戏赠陈归》诗:“公子无仇可邀请, 侯 赢此坐是何人。”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邀请 关公 江 下赴会为庆,此人必无所疑。”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经不住他再三邀请,只好勉强去了。”
词语解释:奉朝请  拼音:fèng cháo qǐng
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 汉 代退职大臣、将军和皇室、外戚多以奉朝请名义参加朝会。 晋 代以奉车、驸马、骑三都尉为奉朝请, 南北朝 设以安置闲散官员, 隋 初罢之,另设朝请大夫、朝请郎,为文散官。《汉书·霍光传》:“ 光 两女壻为东西宫卫尉,昆弟诸壻外孙皆奉朝请。”《东观汉记·邓禹传》:“官罢以列侯就第,位特进,奉朝请。”《梁书·沉约传》:“﹝ 约 ﹞起家奉朝请。”《周书·魏玄传》:“﹝ 玄 ﹞ 普泰 中,除奉朝请。”
词语解释:先请  拼音:xiān qǐng
事先请示。《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膺 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 朔 ,付 洛阳 狱。受辞毕,即杀之。 让 诉冤於帝,詔 膺 入殿,御亲临轩,詰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 建武 三年,詔曰:‘吏不满百石,下至墨綬长相,有罪先请。’ 朔 为县令,法应先请,然后加刑也。”
词语解释:百请  拼音:bǎi qǐng
多次乞求。 唐 韩愈 《寄赠三学士》诗:“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頷头。”
词语解释:祷请  拼音:dǎo qǐng
祈求神佛等。 汉 王充 《论衡·顺鼓》:“祷请求福,终不能愈。变操易行,终不能救。”《后汉书·宋均传》:“ 均 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吾家巫覡祷请。”《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功父 ﹞走下床来,只见母妻两人,正把 玄天上帝 画像,掛在床边,焚香祷请。”
词语解释:干请  拼音:gàn qǐng
请托。《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及今口目尚能言视,冒昧干请。” 唐 杜甫 《早发》诗:“艰危作远客,干请伤直性。”《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二年》:“比日内降营求恩赏者甚多,请令中书、枢密院推劾,以正干请之罪。”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简公雪冤》:“ 北地 崔维雅 者,倾险人也,向与公同官,屡有干请,公薄其为人,不甚应之。”
词语解释:迎请  拼音:yíng qǐng
迎接;聘请。《坛经·疑问品》:“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天雨花》第十四回:“然后再贬退选侍,诈称迎请 福王 ,权做假皇,慢慢即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其继兴者为伽钵,为收 支弓赞普 的凶煞, 吐蕃 钵教徒无能为力,自 克什米尔 、 勃律 、 羊同 迎请三位钵教巫师。”
词语解释:私请  拼音:sī qǐng
为私事有所干求而请见。《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紇 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荀子·成相》:“君教出,行有律,吏谨将之无鈹滑,下不私请,各以宜,舍巧拙。” 杨倞 注:“请,謁。羣下不私謁。”
词语解释:祈请  拼音:qí qǐng
(1).向神祷告请求。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或曰祈请者,诚以接神自然应也。”《后汉书·顺帝纪》:“分祷祈请,靡神不禜。”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又西南出五里,至南祠,谓之 北君祠 ,诸欲升山者,至此皆祈请焉。”
(2).泛指请求。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守从之,饮次,从容祈请。”
词语解释:恳请  拼音:kěn qǐng
恳切请求。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孟尝镬》:“ 至德 初,蕃寇南侵,司马 李伾 毁其大鑊,以造兵仗,其小鑊及釜,僧徒恳请得免。”《水浒传》第七五回:“ 萧让 、 裴宣 只得恳请他。捧去酒果,又不肯吃。”《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经我一再恳请,他才开了口:‘我熟悉农民,我生活在他们之中,我热爱他们。’”
词语解释:延请  拼音:yán qǐng
邀请;招请。《东观汉记·光武纪》:“ 杜长威 持节诣军门,帝遣棨戟迎,延请入军。”《后汉书·逸民传·庞公》:“ 荆州 刺史 刘表 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又开了几家店铺,把那穷本家都延请了去,量材派事。”
词语解释:还请  拼音:huán qǐng
被人请吃后回请对方。 钱锺书 《围城》八:“来的客人里有几个是吃了不还请的。”
词语解释:招请  拼音:zhāo qǐng
邀请。《三国志·魏志·张范传》:“ 袁术 备礼招请, 范 称疾不往。” 唐 韩愈 《送灵师》诗:“邻州竞招请,书札何翩翩。”
词语解释:公请  拼音:gōng qǐng
大家共同邀请。 清 陈天华 《猛回头》:“及长,著了一书,叫做《民约论》。説道这国家是由人民集合而成,公请一个人做国王,替人民办事。”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第三天是学者们公请在最高峰上赏偃盖古松,下半天又同往山背后钓黄鳝,一直玩到黄昏。”
词语解释:就请  拼音:jiù qǐng
随意地或乐意地得到允许的,受到亲切邀请的。例如:如果有任何人能够轻而易举地做得更好,那就请他做吧。
词语解释:进请  拼音:jìn qǐng
进奏并请示。《陈书·后主张贵妃传论》:“是时, 后主 怠於政事,百司启奏,竝因宦者 蔡脱儿 、 李善度 进请, 后主 置 张贵妃 於膝上共决之。”
词语解释:奏请  拼音:zòu qǐng
上奏请示;上奏请求。《汉书·彭越传》:“ 吕后 令其舍人告 越 復谋反。廷尉奏请,遂夷 越 宗族。”《旧唐书·经籍志后序》:“及 隋氏 平 陈 ,南北一统。秘书监 牛弘 奏请搜访遗逸,著定书目,凡三万餘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奏请开復。”
词语解释:恭请  拼音:gōng qǐng
恭敬地邀请。
词语解释:启请  拼音:qǐ qǐng
(1).开口询问;请教。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萧颖士》:“二子曰:‘吾识尔祖久矣。’ 颖士 以广众中,未敢询访。俟及岸,方将启请,而二子怱遽负担而去。”
(2).敬辞。犹言劳驾。《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虞候道:‘启请婆婆,过对面裱褙铺里,请 璩大夫 来説话。’”
(3).敬辞。犹言敦请。《水浒传》第八二回:“天子御笔亲书丹詔,特差 宿 某,亲到大寨,启请众头领。烦望义士早早收拾朝京,休负圣天子宣召抚安之意。”
(4).佛教语。谓念经前奉请佛祖、菩萨。《禅林象器笺》十七:“凡讽经前奉请佛菩萨,此为启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赵尼姑 ﹞启请过,先拜佛名号多时,然后念经。”
词语解释:叩请  拼音:kòu qǐng
诚恳地请求。
词语解释:上请  拼音:shàng qǐng
(1).向上级请求或请示。《韩非子·二柄》:“ 田常 上请爵禄而行之羣臣。”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公将行,曰:‘吾天子吏,使海外国,不足於资,宜上请,安有卖官以受钱邪?’”《元史·河渠志一》:“众议纷紜,互陈利害,当事者疑惑不决,必上请朝省。”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太常博士》:“即如废 昌邑王 奏中,公卿将相列名上请,必曰:臣 敞 等,谨与博士议云云。其重之如此。”
(2). 唐 宋 礼部试士出试题,准举子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唐 礼部试诗赋题,不皆有所出,或自以意为之,故举子皆得进问题意,谓之上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诸州府得解士人赴省闱》:“知贡举等官,於厅前备香案穿秉而拜,诸士人皆答拜。方下帘幙,出示题目于厅额。题中有疑难处,听士人就帘外上请。”
词语解释:拜请  拼音:bài qǐng
拜托请求。例如:拜请二老主婚。
词语解释:伸请  拼音:shēn qǐng
向上级申明理由,提出请求。《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中常侍 河南 吕强 愍 邕 ( 蔡邕 )无罪,力为伸请。”《元典章·诏令一·建国号诏》:“顷者耆宿诣庭奏章伸请,谓既成大业,宜早定於鸿名。”
词语解释:别请
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
词语解释:亟请
多次请求
词语解释:劫请  拼音:jié qǐng
谓以胁迫手段实现其要求。《庄子·盗跖》:“内则疑劫请之贼,外则畏寇盗之害。” 成玄英 疏:“请,求也……故在家则恐求财盗贼之灾。”
词语解释:乐请  拼音:yuè qǐng
中国县名,在浙江省
词语解释:属请  拼音:shǔ qǐng
请托。《后汉书·皇后纪下·孝仁董后》:“﹝ 董宠 ﹞后坐矫称 永乐后 属请,下狱死。”《魏书·杨昱传》:“ 正始 中,以 京兆 、 广平 二王国臣,多有纵恣,公行属请,於是詔御史中尉 崔亮 穷治之。”《北史·许惇传》:“勋贵属请,朝夕徵求。 惇 并御之以道,咸以无怨。”
词语解释:乞请  拼音:qǐ qǐng
(1).乞讨。《管子·乘马数》:“猛毅之人淫暴,贫病之民乞请。”《管子·山权数》:“天毁埊凶旱水泆,民无入於沟壑乞请者也。”
(2).请求。 汉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三折:“先生为何如此惊嘆,必有其情,乞请知之。”
词语解释:陈请  拼音:chén qǐng
陈述理由以请求。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刘赤父 者,梦 蒋侯 召为主簿。期日促,乃往庙陈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表以陈请,议以执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銮仪卫》:“朝制,武臣不乘肩舆, 康熙 六年,鑾仪使 王鹏冲 上疏陈请。”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我求中车府令在皇上面前为我陈请,请皇上召见我,让我早早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
词语解释:关请  拼音:guān qǐng
(1).谓官府发放或从官府领取。 宋 李纲 《乞罢宣抚使第二札子》:“关请器甲,措置钱粮,雇买车马,种种军需,率皆创建。”《水浒传》第一一九回:“愿为民者,关请银两,各各还乡为民当差。”
(2).行文呈请。《元典章·户部八·酒课》:“以望刑法得中,不失恤刑之美意,关请会议施行。”
词语解释:起请  拼音:qǐ qǐng
(1).征召;起用。亦指征召、起用的旨意、诏令。 唐 白居易 《重和元少尹》:“南宫起请无消息,朝散何时得入衔?” 唐 元稹 《中书省议举县令状》:“朝廷将欲渐去其弊,所以特设举荐之科,明詔既行,起请寻下,有司再议釐革,何以取信於人?”
(2).奏请,上奏。 宋 范仲淹 《奏乞重定战功赏格》:“臣等窃见用兵以来,战阵行赏,逐处起请,所见各异。”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来有合行起请事件,谨具画一如左。”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刱比较酒务及收头子牙契等钱,号经制钱,以助军费。 宣和 末, 陈亨伯 宣 起请也。”
(3).起动,烦请。《水浒传》第三九回:“ 晁盖 听罢大惊,便要起请众头领点了人马,下山去打 江州 。”
(4).起身相请。 明 冯梦龙 《梦磊记·钦拿朱勔》:“[生]我又不是犯人,怎么跪你?[丑起请介]这等,请坐了。”
词语解释:诚请  拼音:chéng qǐng
诚恳请求。 唐 柳宗元 《礼部为文武百寮请听政第二表》:“今百辟卿士,顒然在庭,瞻望清光,已七日矣。固陈诚请,犹未允从,内外忧惶,莫知所出。”
词语解释:要请  拼音:yào qǐng
(1).邀请。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碑》:“乃沐浴清斋,要请同志。”
(2).犹要挟。 黄远庸 《借款与英国》:“主张行盐专卖法,先聘外国人为顾问,以杜絶外人之要请。”
词语解释:谒请  拼音:yè qǐng
拜谒告求。《列子·仲尼》:“而与 南郭子 连墙二十年,不相謁请;相遇於道,目若不相见者。”《后汉书·王扶传》:“国相 张宗 謁请,不应,欲强致之,遂杖策归乡里。”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永叔劝饮酒莫吟诗杂言》:“王公謁请众去早,既衰愈懒身到迟。”
词语解释:咨请  拼音:zī qǐng
(1).谘询请教。 南朝 陈 真观 《梦赋》:“欲伸諮请,愿垂高命。”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贞白》:“ 梁 陶宏景 弃官隐居 三茅 ,国事必諮请,称‘山中宰相’。”《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适因匆遽,失於諮请,故復来耳。”
(2).具文请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諮请之,必婉必诚。”
词语解释:赊请  拼音:shē qǐng
向官府借贷钱物。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其於差出勾当人名下赊请者,并不除放一文。”
词语解释:购请  拼音:gòu qǐng
购买。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辨〈明史纪事本末〉非窃书》:“ 明 遗民传称 山阴 张岱 ,尝辑 明 一代遗事,为‘石匱藏书’。 应泰 作《纪事本末》,以五百金购请, 岱 慨然予之。”
词语解释:荆请  拼音:jīng qǐng
负荆请罪。《平山冷燕》第八回:“乞小姐先率领於太师、夫人前,匐伏荆请,然后敢领小姐之教。”《玉娇梨》第十四回:“今幸再睹臺颜,简慢之罪,乞容荆请。”
词语解释:详请  拼音:xiáng qǐng
上报请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清丈·清丈馀论》:“亦须详请批允而后行。”
词语解释:谆请  拼音:zhūn qǐng
再三恳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今暂以藩王监国,仍称 崇禎 十七年,一切政务,照常办理。诸卿勿得谆请,以重寡人之罪。”
词语解释:论请  拼音:lùn qǐng
论辩请求。《宋史·赵安易传》:“吏部尚书 宋琪 等言:‘ 刘备 时盖患钱少,因而改作。今 安易 之请反患钱多,非经久计也。’而 安易 论请不已,仍募工铸大钱百餘进之。”
词语解释:询请  拼音:xún qǐng
询问请教。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时伺閒隙,周章询请。”
词语解释:说参请  拼音:shuō cān qǐng
宋 代评话的一个分类,内容为演讲宗教故事。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説话有四家……説参请,谓宾主参禪悟道等事。”
词语解释:催请  拼音:cuī qǐng
旧时定期宴客,临期主人再次催客赴宴,谓之催请。亦泛指催促邀请。 沙汀 《困兽记》二四:“这不要说开会,就是吹牛,人数也太少了!于是他就自告奋勇,亲身出马催请去了。”
词语解释:赇请  拼音:qiú qǐng
谓行贿干请。《新唐书·任瓌传》:“ 瓌 歷职有功,然补吏多为亲故人私,至负势賕请, 瓌 知,不甚禁遏,世以此讥之。”《明史·张至发传》:“大理寺副 曹荃 发 应恩 賕请事,词连 至发 。”
词语解释:质请  拼音:zhì qǐng
根据实际情况。请,通“ 情 ”。《荀子·正名》:“心合於道,説合於心,辞合於説,正名而期,质请而喻。”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念孙 曰:“质,本也。请,读为情;情,实也。言本其实而晓喻之也。”
词语解释:豤请  拼音:kěn qǐng
恳切请求。豤,通“ 恳 ”。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阆州通判子》:“子再拜豤请曰:‘愿以见赐。’”
词语解释:卖请  拼音:mài qǐng
以贿赂请求赦免。《史记·酷吏列传论》:“至若 蜀 守 冯当 暴挫……水衡 阎奉 朴击卖请,何足数哉!” 明 何景明 《何子·法行》:“故卖请不行,则法行如流,是故法不可以有已也。”
词语解释:聘请  拼音:pìn qǐng
原指公府征辟,后泛指请人任职。《后汉书·隗嚣传》:“ 嚣 既立,遣使聘请 平陵 人 方望 以为军师。”《后汉书·冯衍传上》:“后卫尉 阴兴 、 新阳侯 阴就 以外戚贵显,深敬重 衍 , 衍 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 王西彦 《病人》:“ 郝立明 先生是我们这里新聘请的史学教授, 法国 和 英国 的留学生,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地位。” 严阵 《牡丹园记》:“这是药材学校新近聘请的技术顾问,名叫 白妹 。”
词语解释:乡请  拼音:xiāng qǐng
南宋 科举制度,于乡贡前一年先行乡饮酒礼,然后送试院。州县邀请合格应举的士子赴乡饮酒礼,称为“乡请”。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四:“ 柯公 是年乡请,次年登科。”
词语解释:题请  拼音:tí qǐng
犹奏请。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都给事御史,止赠通参大理丞,其有遗误而抚按题请者,超二级,太常少卿致仕官亦知之。此四舛也。”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榜下》:“正此题请。呀,一个老秀才走将来。” 清 叶梦珠 《阅世编·科举二》:“钦定会场四书题目,始于 顺治 十五年二月,御史 赵祥星 题请。”
词语解释:顺请  拼音:shùn qǐng
书信结尾时的套语。表示祈请。 清 林则徐 《致钱宝琛书》:“专此顺请禧安,餘不一。”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专此布达,顺请文安。”
词语解释:函请  拼音:hán qǐng
用书信请求或邀请。《曾纪泽日记·光绪五年正月二十三日》:“是以公使初莅使任,外部必函请开列从官姓名职业,云以备宴会时致柬邀请。” 郭希仁 《从戎纪略》:“余乃函请 翔初 ,东出视师。” 鲁迅 《书信集·致开明书店》:“故今特函请贵局此后将未付该社之款,全数扣留,并即交下。”
词语解释:诈请  拼音:zhà qǐng
犹骗取。《宋史·食货志上四》:“亦有他人冒名诈请,莫知为谁,及至追催,皆归本户。”
词语解释:议请  拼音:yì qǐng
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魏书·刑罚志》:“先朝既无不讯之格,而空相矫恃,以长违暴。诸在议请之外,可悉依常法。”《旧唐书·刑法志》:“又有议请减赎当免之法八:一曰议亲,二曰议故,三曰议贤,四曰议能,五曰议功,六曰议贵,七曰议宾,八曰议勤。”《旧唐书·刑法志》:“其犯十恶者,不得依议请之例。”
词语解释:俸请  拼音:fèng qǐng
犹俸赐。 元 杨瑀 《山居新语》卷一:“不言不语 张左丞 ,铺眉搧眼 董参政 ,也待学 魏徵 一般俸请。”
词语解释:雇请  拼音:gù qǐng
出钱聘请。《新华月报》1950年第5期:“各地搬运公司僱请临时工人,不得超过当地经常工人总数百分之十。”
词语解释:渎请
一再恳请
词语解释:祗请
恭敬邀请
词语解释:辟请  拼音:pì qǐng
即辟聘。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 叔方 雅有高问,远近伟之,州郡辟请,未尝答命,往来京师,委质通门。”《三国志·蜀志·杨仪传》“ 仪 自杀”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 仪 兄 卢 ,字 威方 。少有德行,为 江 南冠冕。州郡礼召,诸公辟请,皆不能屈。”《旧唐书·李晟传》:“晚岁忽於取士,辟请不得其人。至使吏缘为奸,军政不肃,物论稍减,惜哉!”参见“ 辟聘 ”。
词语解释:辟聘  拼音:pì pìn
征聘;征召。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 庞公 乐幽隐,辟聘无所就。”
词语解释:横请  拼音:héng qǐng
强求。《隋书·李谔传》:“自衒自媒,都无惭耻之色;强干横请,唯以乾没为能。”
词语解释:不情之请  拼音:bù qíng zhī qǐng
不合情理的请求。提出请求时用的套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词语解释:促请  拼音:cù qǐng
敦促请求。 吴玉章 《辛亥革命·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 上海 各界人士也在 张园 开拒 俄 大会,并通电全国促请各界人民一致奋起。”
词语解释:报请  拼音:bào qǐng
用书面报告请示。如:报请上级批准。
词语解释:打请  拼音:dǎ qǐng
宋 元 时军队请领军粮之称。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打字》:“世间言打字尚多……诸军请粮谓之‘打请’。”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外诸司》:“诸军打请,营在州北,即往州南仓,不许雇人般担,并要亲自肩来,祖宗之法也。”《三国志平话》卷上:“﹝ 董卓 ﹞令 张李 屯住军兵,打请官粮。”
词语解释:抠请  拼音:kōu qǐng
抠衣延请。 明 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久慕才名,疆埸武夫,无从抠请,幸惠高轩。”参见“ 抠衣 ”。
词语解释:抠衣  拼音:kōu yī
提起衣服前襟。古人迎趋时的动作,表示恭敬。《管子·弟子职》:“已食者作,抠衣而降,旋而乡席,各彻其餽,如於宾客。”《礼记·曲礼上》:“毋践屨,毋踖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负笈 梁 许 ,抠衣 班 马 。” 宋 王安石 《奉酬永叔见赠》诗:“抠衣最出诸生后,倒屣尝倾广座中。”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五:“其抠衣入室之徒皆足以掌赞善而秉方册, 及 ( 独孤及 )之为文可徵矣。”
词语解释:央请  拼音:yāng qǐng
请托。《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央请了邻居家两位奶奶把新娘子搀了过来,在房里拜了花烛。”
词语解释:宴请  拼音:yàn qǐng
设宴招待。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友朋亲戚往来宴请,人人相见,都以接吻相庆。” 徐特立 《我的生活》:“抗日初期,我到 长沙 工作两年,只开支五元酒席费,为宴请 法国 记者。” 柯灵 《向拓荒者致敬》:“ 梅兰芳 先生因为要去 苏联 演出,宴请几位熟悉 苏联 文艺的老辈左翼作家求教。”
词语解释:扣请  拼音:kòu qǐng
犹扣问。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教官廨署必与学接,别在城之东,於扣请也难。”
词语解释:提请  拼音:tí qǐng
向上级提议并请求批准或同意
词语解释:敦请  拼音:dūn qǐng
熟促,恳请。《后汉书·董卓传》:“帝亦思旧京,因遣使敦请 傕 求东归,十反乃许。”《老残游记》第十二回:“家兄恐别人请不动先生,所以叫小弟专诚敦请的。”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英雄树》:“那没有同你说话的余地,只好敦请你们上断头台!”
词语解释:徵请
谓朝廷以礼聘请出仕。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今之世,朝庭设科举以待士,士或伏处巖穴,养高名以待徵请。虽近於古,究之於义,则未然也。”
共10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