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课拼音:kè 繁体或异体字:課属 个韵
 
 
課 kè〈动〉 
〈名〉(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课,试也。——《说文》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征收赋税;差派劳役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占卜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教学科目 。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教学时间 。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税款,税免其课役。——魏征《隋书》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如:总务课;特高课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康熙字典課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臥切,科去聲。 《說文》試也。《廣雅》第也。《玉篇》議也。《增韻》計也,程也。《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前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晉書·元帝紀》勸課農桑。《宋書·沈約自序》少寬其工課。《汲冢周書》程課物徵。《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又《廣韻》稅也。《舊唐書·職官志》凡賦人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役,四曰課。又縣名、水名。《隋書·地理志》課陽縣,屬南陽郡,因課水而名。又《玉篇》苦訛切《廣韻》《集韻》苦禾切,𠀤音科。 課差也。又《類篇》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