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谍报谍知谍候谍查谍记谍者谍间 
谍谍谍士谍夫谍探谍人谍诇谍贼 

词语解释:谍报  拼音:dié bào
(1).将侦察到的情况报告上级。《宋史·理宗纪三》:“ 淮安 主簿 周子鎔 ,久俘于北,数遣蜡书谍报边事。”《圣武记》卷二附录载 清 无名氏《固山贝子平浙纪略》:“又 大江 无船可渡,谍报沿山行百餘里,可至 沙头 ,但崖悬壁峭,骑不能过。”
(2).刺探出来的关于敌方军事、政治、经济等的情报。 清 王拯 《〈王刚节公家传〉跋尾》:“当二公之殉,大臣奏言 葛公 死 东岳宫 ,乃据当日谍报所言。”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一节:“外国教会实际上成为侵略者的谍报机关。”
词语解释:谍谍  拼音:dié dié
多言貌。谍,通“ 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 絳侯 、 东阳侯 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斅此嗇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司马贞 索隐:“《汉书》作‘喋喋’,口多言。”《旧唐书·徐彦伯传》:“非先王之至德不敢行,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翦其谍谍之绪,扑其炎炎之势。”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李易安朱淑真》:“又不肯饮恨自悼,輒谍谍然形诸简牘。”
词语解释:谍知  拼音:dié zhī
探知;暗中查明。《新唐书·张延赏传》:“ 朏 酣乱不设备, 延赏 谍知之。”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上:“ 竦 谍知其情,坚守不动, 元昊 亦踰年不敢輒侵其疆。”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六:“ 阮氏 谍知虚实,於岁暮倾巢再举袭国都。”
词语解释:谍士  拼音:dié shì
间谍,暗探。 明 徐渭 《海上曲》之一:“悬綆讯谍士,但自苦城破。”
词语解释:谍候  拼音:dié hòu
侦察。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衡山侯恭手令》:“谍候惟远,箱庾惟积。”
词语解释:谍夫  拼音:dié fū
指刺探情况兼司传喻通告之职的人。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迺以谍夫骇其族曰:‘天家使且至,方檄兵四道,焚若山林,毁若巢穴,弗灭弗已。’”
词语解释:谍查  拼音:dié zhā
(1).侦察,探听。 蔡锷 《致唐继尧刘显世等电》:“以及侦察地形、谍查敌情、联络义勇队各事,均希 毓衡 妥定部署为要。”
(2).侦察员。《新华日报》1939.9.14:“第×战区我军×部谍查 寸于德 ,于七月三日奉命赴 草坪兰 侦查敌情。”
词语解释:谍探  拼音:dié tàn
侦察。 清 恽敬 《书图钦宝事》:“总兵已谍探山后路。”
词语解释:谍记  拼音:dié jì
记载帝王世系及谥号的书。谍,通“ 牒 ”。《史记·三代世表》:“余读谍记, 黄帝 以来皆有年数。” 司马贞 索隐:“谍音牒。牒者,记系諡之书也。”
词语解释:谍人  拼音:dié rén
间谍;暗探。《周书·韦孝宽传》:“ 东魏 将 段琛 、 尧杰 復据 宜阳 ,遣其 阳州 刺史 牛道恒 扇诱边民, 孝宽 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 道恒 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 道恒 与 孝宽 书,论归款意。”
词语解释:谍者  拼音:dié zhě
间谍,暗探。《旧五代史·唐书·安重诲传》:“户部尚书 李鏻 得 吴 谍者言:‘ 徐知誥 欲奉 吴国 以称藩,愿得 安公 一言以为信。’ 鏻 即引谍者见 重诲 。”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故边臣皆富於财,以养死士,以募谍者。” 宋 陆游 《观长安城图》诗“横戈上马嗟心在,穿堑环城笑虏孱”自注:“谍者言虏穿堑三重,环 长安 城。”
词语解释:谍诇  拼音:dié xiòng
侦察;刺探。 清 魏源 《城守篇·守御下》:“奸之外至,非惟谍詗也,有诡冒焉,有潜袭焉,有诈诱焉。”
词语解释:谍间  拼音:dié jiān
(1).间谍。 宋 陈亮 《酌古论三·诸葛孔明上》:“谍间无所窥,诈谋无所用。”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之三:“用饰军容,敢希 方叔 之命服;以收谍间,詎比 陈平 之赐金。”
(2).伺机反间。《三国演义》第八回:“汝於中取便,谍间他父子反颜,令 布 杀 卓 ,以絶大恶。”
词语解释:谍贼  拼音:dié zéi
暗探和叛国贼。《周礼·夏官·环人》:“环人掌致师,察军慝,环四方之故,巡邦国,搏谍贼。” 孙诒让 正义:“谍贼为二事。《大戴礼记·千乘篇》云:‘飭五兵及木石曰贼。以中情出,小曰閒,大曰谍。’即此经谍贼之义。贼谓私蓄兵养士,欲为寇畔;谍谓行反閒,以内情输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