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谔谔 拼音:è è
(1).直言争辩貌。《韩诗外传》卷十:“有諤諤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諛臣者,其国亡。”《晋书·傅玄传论》:“抗辞正色,补闕弼违,諤諤当朝,不忝其职者矣。” 明 归有光 《送吴纯甫先生会试序》:“夫趋俗之士师师,持正之士諤諤。”
(2).挺立貌。諤,通“ 岳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神仙諤諤於栋间,玉女窥窗而下照。”《文选·鲁灵光殿赋》作“岳岳”, 李善 注:“岳岳,立貌。”词语解释:謇谔 拼音:jiǎn è
亦作“ 謇鄂 ”。亦作“ 謇愕 ”。 正直敢言。《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临朝謇鄂, 孔甫 之操。” 洪适 释:“以謇鄂为謇諤。”《后汉书·陈蕃传》:“忠孝之美,德冠本朝;謇愕之操,华首弥固。” 唐 阎济美 《下第献座主张谓》诗:“謇諤王臣直,文明雅量全。”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 张昭 謇諤于 东吴 ,而 曹兵 南下,惟劝迎降。”词语解释:蹇谔 拼音:jiǎn è
亦作“ 蹇咢 ”。亦作“ 蹇愕 ”。亦作“ 蹇鄂 ”。 忠直敢言貌;正直貌。蹇,通“ 謇 ”。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神情所涉,岂徒蹇愕而已哉。” 明 汤显祖 《宣城令姜公去思记》:“夫 姜君 者,亦蹇咢重进止,质行人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古人忌日亦受吊》:“翌日上封,大陈説忠贞蹇諤,不宜沦滞遐方。”词语解释:鲠谔 拼音:gěng è
刚直敢言。《新唐书·岑文本虞世南等传赞》:“ 文本 才猷, 世南 鯁諤。”词语解释:忠谔 拼音:zhōng è
忠诚正直的话。 宋 郑侠 《示潮州吴宅三甥》诗:“心虽在规益,世谁受忠諤。”词语解释:错谔 拼音:cuò è
仓促间感到惊愕。 许地山 《东野先生》二:“我当为你重说一遍,省得明天相见时惹起你底错谔。”参见“ 错愕 ”。
词语解释:错愕 拼音:cuò è
犹嶙峋。愕,通“ 崿 ”。 清 许承钦 《报国寺双松歌》:“或言此松其太古 无怀氏 之民,边幅裂尽存吾真,傴僂错愕任笑嗔。”
仓促间感到惊愕。错,通“ 促 ”。 唐 韩愈 《曹成王碑》:“错愕迎拜,尽降其军。”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王宣子讨贼》:“卒睹官军,错愕不知所为。” 清 黄景仁 《献县汪丞坐中观技》诗:“此时四座羣错愕,主人劝醉客将作。”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很出意外,不由的一错愕。”词语解释:侃侃谔谔 拼音:kǎn kǎn è è
直言无忌的样子。 郭沫若 《屈原》第四幕:“你没有当场听见,三闾大夫被押走的时候,说的那几句侃侃谔谔的愤极的话呢。”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回到 上海 ,也曾侃侃谔谔建言当道。”词语解释: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拼音:qiān rén nuò nuò , bù rú yī shì è è
谓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史记·商君列传》:“ 赵良 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諤諤。’”亦作“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諤諤 ”。 宋 苏轼 《讲田友直字序》:“ 韩城 田益 ,字 迁之 。 黄庭坚 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 友直 ……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諤諤。”词语解释: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拼音:qiān fū nuò nuò , bù rú yī shì è è
见“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諤諤 ”。词语解释:骞谔 拼音:qiān è
正直耿介。《南史·循吏传·范述曾》:“ 述曾 为人騫諤,在宫多所諫争,太子虽不能全用,然亦弗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