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同恹][zhān,占卜][音尖。流入也,浸也。][详注1][nián][详注2][详注3][详注4][详注5]


注1:燖 《集韵》慈盐切《韵会》昨盐切,音潜。《玉篇》本作燂。《集韵》沈肉於汤也。或作爓煔。《仪礼·聘礼注》肤豕肉也。惟燖者有肤。《释文》燖,刘音寻。一本作爓,音潜。 又《广韵》徐盐切《集韵》徐廉切,音阎。《广韵》本作燖。详燖字注。
注2:针 《广韵》巨淹切《集韵》《韵会》其淹切,音钳。人名。《诗·秦风》子车针虎。《左传·隐八年》陈针子送女。《注》针子,陈大夫。又《庄三十二年》命僖叔待於针巫氏。《注》针巫氏,鲁大夫。又《僖二十八年》针庄子为坐。《释文》针,其廉反。 又地名。《左传·成六年》侵宋师於针。《释文》针,其廉反。
注3:妗 音襜。𡝫妗,善笑貌。 又《集韵》馨兼切,音莶。义同。 又《广韵》《集韵》,音欦。美也。一曰女轻薄貌。
注4:詀 《集韵》他兼切,帖平声。《扬子·方言》謰謱,拏也。南楚或谓之詀啼。 又《广韵》《集韵》丁兼切,点平声。转语也。一曰巧言。 又《集韵》处占切,音襜。亦多言也。
注5:慊 《集韻》苦兼切,音謙。意不足也。又《集韻》賢兼切,音嫌。《說文》疑也。或省作兼。或通作嫌。《前漢·趙充國傳》婾得避慊之便。《師古註》慊,亦嫌字。又《集韻》離鹽切,音廉。《說文》帷也。或从巾从廉。
[名词][书函,名词][jiān,监察][《集韵》鱼衔切。岩字省文。详山部岩字注。][chán][音杉。屋翼也。]縿[详注1][xián]


注1:淊 《说文》泥水淊淊也。一曰缲丝汤。㶘淊,水满也。《类篇》与滟同。潋滟,水满貌。淊淊,水淖。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平声
 韵 去声

拼音:chán 繁体或异体字:咸韵,陷韵同

讒 chán
〈动〉
  • (形声。从言,毚(chán)声。本义:说别人的坏话) 同本义
  • 谗,谮也。——《说文》
  • 谗,诞也。——《韩诗外传》
  • 谗口嚣嚣。——《诗·小雅·十月之交》
  • 败言为谗。——《左传·昭公五年》
  • 谗鼎之铭。——《左传·昭公三年》。注:“疾谗之鼎。”
  • 取彼谗人。——《后汉书·马援传》
  • 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谗谤(诋毁,诽谤);谗言冷语(毁谤、讥刺的冷言冷语)
〈名〉
  • 说别人坏话的人
  • 谗与佞,俱小人也。——《论衡·答佞》
  • 又如:谗人(喜欢恶意攻击、陷害贤良的人);谗夫(谗害他人的人)
  • 谗言,陷害别人的坏话
  • 乱之又生,君子信谗。——《诗·小雅·巧言》
  • 采苓,刺晋献公也。献公好听谗焉。——《诗·唐风·采苓序》
  • 安帝信谗,无辜死者多。——《后汉书·五行志》
  •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 李牧以谗诛。——·苏洵《六国论》
  • 又如:谗箭(谗言伤人像箭那样,说它既锐利又难以防备);谗阅(互相毁谤、争斗)
康熙字典

  • 《唐韻》士咸切《集韻》《韻會》《正韻》鋤咸切,𠀤音饞。 (咸韵)
  • 《說文》譖也。《玉篇》佞也。《正字通》崇飾惡言,毀善害能也。《書·舜典》朕堲讒說殄行。《莊子·漁父篇》好言人之惡謂之讒。《荀子·修身篇》傷良曰讒。《說苑·臣術篇》蔽善者,國之讒也。
  • 又星名。《晉書·天文志》卷舌六星中,一曰天讒,主巫醫。
  • 又鼎名。《左傳·昭三年》讒鼎之銘。《疏》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云崇鼎是也。一云讒,地名。禹鑄九鼎於甘讒之地,故曰讒鼎。
  • 又《廣韻》《集韻》士懺切《韻會》《正韻》士監切,𠀤饞去聲。 (陷韵)
  • 義同。
  • 又叶鉏弓切,音崇。 (东韵)
  • 《楚辭·九歎》吸精粹而吐氛濁兮,橫邪世而不取容。行叩誠而不阿兮,遂見排而逢讒。
  • 又叶銀炎切,音嚴。 (盐韵)
  • 《梁鴻·適吳詩》欲乗策兮縱邁,疾吾俗兮作讒。競舉枉兮錯直,咸先佞兮唌唌。唌音延。
  • 又《俗書證誤》从二免,非。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