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谨谨 拼音:jǐn jǐn
(1).勤恳不懈貌;殷勤貌。谨,通“ 勤 ”。 唐 权德舆 《卢相公谢中书侍郎表》:“盖谨谨诫惧,人之常分,而訏謨教化,宜择全才。” 宋 文同 《试秘书省校书郎赵君墓志铭》:“而君常入诸父行,谨谨就业,未始略遨嬉。”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三折:“既然谨谨相邀,我则索亲身便往。”
(2).细密貌。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蔓菁》:“麤细均熟,谨谨著牙,真类鹿尾。” 缪启愉 校释:“谨谨,紧密细緻。”
(3).严谨貌。 清 恽敬 《上曹俪笙侍郎书》:“ 震川 之文谨谨,则置辞必近,其失也少敝而多支。”词语解释:谨护 拼音:jǐn hù
严密遮护。 宋 袁甫 《轮对札子》:“谨护风寒之地,盖有举朝明知用非其人,而莫肯为陛下一言者。”词语解释:谨守 拼音:jǐn shǒu
(1).谨慎守护;敬慎守持。《晏子春秋·谏下三》:“ 景公 树竹,令吏谨守之。” 晋 陆机 《辨亡论下》:“将谨守峡口以待擒耳。” 宋 楼钥 《集英殿修撰曾公神道碑》:“事亲尽礼,谨守家法。”《诗刊》1978年第1期:“我们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这样坚贞不渝地谨守着自己的诺言。”
(2).操守严谨。 明 吴宽 《四川等处提刑按察司佥事陈君行状》:“其居官斤斤谨守,尤以廉洁称。”《人中画·自作孽》:“ 黄舆 道:‘此事不独学生不敢,就是 天隐 亦当谨守,倘一失足,悔之晚矣!’” 王闿运 《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及论贞介谨守之节,富贵不能淫,末有先君者也。”词语解释:谨独 拼音:jǐn dú
犹慎独。谓在独处时谨慎不苟。 宋 张栻 《与曾节夫抚干书》:“《中庸》谨独,《大学》诚意,乃是下工夫要切处,不可悠悠放过也。” 元 戴良 《存省斋箴》:“惟 子思子 ,深閔斯世,戒惧谨独,提纲以示。” 清 陈仪 《李封君七十寿序》:“谨独以居,抱一以游,故春秋日高,而有婴孺子色,先生可谓闻道者也。”词语解释:谨严 拼音:jǐn yán
(1).慎重严肃,一丝不苟。《金史·后妃传下·睿宗贞懿皇后李氏》:“居 上京 ,内治谨严,臧获皆守规矩,衣服饮食器皿无不清洁。” 夏衍 《忆阿英同志》:“ 杏邨同志 是一个对人谦和,律己谨严的人。”
(2).精细严密,无懈可击。 唐 韩愈 《进学解》:“《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新唐书·叛臣传上·仆固怀恩》:“ 怀恩 善战鬭,晓识戎情,部分谨严。” 宋 程洵 《锺山先生行状》:“ 晦庵 先生尝评之,以为笔力奔放而法度谨严,学者所难及也。”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4)组--由于检点工夫的多少,分为谨严,疏放。”
(3).严敬,十分敬重。 宋 苏轼 《赐太师文彦博辞免不拜恩命许批答》之二:“卿谨严朝廷,明君臣之分,以不拜为未安,礼之节也。”词语解释:谨厚 拼音:jǐn hòu
谨慎笃厚。《墨子·节用中》:“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饜,殁世而不卷。”《后汉书·赵孝传》:“贼见 谭 似谨厚,独令主爨,暮輒执缚。” 明 归有光 《送毛君文高之任元城序》:“而 毛君 为人谨厚,往以佐之,必和而能济也。” 彭芬 《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第二篇:“交游亦多理学中人,故以谨厚名,人皆以恂恂儒雅称之。”词语解释:谨修 拼音:jǐn xiū
(1).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词语解释:谨持 拼音:jǐn chí
谨慎守持。 元 戴良 《许丞传》:“为政去觚角,絀雕琢,以平易质实为务,而尤谨持其廉行。” 明 金幼孜 《送新复古之官临江序》:“遂託跡方外,既若干年,即守京刹之座,粗衣菲食,谨持律戒。” 清 朱之瑜 《安南供役纪事》:“於焉有客外至,是非问奇,书掌布画,确字谨持。”词语解释:谨始 拼音:jǐn shǐ
慎之于始。《穀梁传·桓公元年》:“‘元年春,王。’ 桓 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 范宁 注:“诸侯无专立之道,必受国於王,若 桓 初立便以见治,故详其即位之始,以明王者之义。” 宋 毕仲游 《谢赐历日表》:“谨始建官,职绍 重黎 之后;务农重穀,功高 舜 禹 之前。” 宋 汪应辰 《贺郡王冠礼表》:“用壮本支,率循法度,俾其谨始,庸示有终。”词语解释:谨畏 拼音:jǐn wèi
谨小慎微。《新唐书·席豫传》:“性谨畏,与子弟、属吏书,不作草字。” 宋 袁燮 《端明殿学士通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罗公行状》:“今恶直丑正之徒,私立名字,阴阻善良,稍相汲引者指为朋党,稍欲立事者目为邀功,而独以循默谨畏者为时才。” 严复 《〈原富〉按语》十九:“呜呼!用《诗》《书》礼乐之教,奬柔良谨畏之民,期於长治久安也;而末流之弊,乃几不能自存。”词语解释:谨行 拼音:jǐn xíng
谨慎行事。《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君子善善恶恶,君若谨行,常在朕躬。”《后汉书·独行传·缪肜》:“ 肜 深怀愤叹,乃掩户自挝曰:‘ 繆肜 ,汝脩身谨行,学圣人之法,将以齐整风俗,柰何不能正其家乎?’” 宋 刘攽 《京东运使谢上表》:“资是愚忠,谨行壹意,得免下中之课,以逃负乘之羞。”词语解释:谨按 拼音:jǐn àn
(1).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魏书·源贺传》:“ 怀 乃奏曰:‘谨按条制:逃吏不在赦限。’”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 忠宣 復对曰:‘谨按国朝典故, 天禧 中,宰臣 王旦 元是太保、平章事,以病乞退,加太尉、侍中。’”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牺樽》:“谨按《博古图》作牛形,背上开窍以注酒,曰牺罇;如象形者,曰象罇。据此可证《三礼图》之谬。” 清 恽敬 《〈卓忠毅公遗稿〉书后》:“谨按 忠毅 授命於 建文 四年,其生平经济、气节,前人已表章之如日月之著矣。”
(2).谓紧握在手。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忧国》:“为今之计呵,除是麟符谨按观机变,鸞舆反正从人愿,会见凤翼龙鳞庆百年。”词语解释:谨白 拼音:jǐn bái
犹敬启,敬告。 南朝 宋 道高 《答李交州书》:“贫道言浅辞拙,语不宣心,冀奉见之日,当申之於论难耳。谨白。”《景德传灯录·南岳石头和尚〈参同契〉》:“谨白参玄人,光阴莫虚度。” 宋 王珪 《皇帝贺契丹皇后正旦书》:“专奉书陈贺,不宣。谨白。”词语解释:谨防 拼音:jǐn fáng
谨慎防范。 明 刘球 《谏伐麓川疏》:“天子之驭夷狄,必宽宥于其小,而谨防于其大,所以适缓急之宜,为天下久安计也。” 鲁迅 《彷徨·孤独者》:“我只好极小心,照例连吸烟卷的烟也谨防飞散。”词语解释:谨慎 拼音:jǐn shèn
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朝廷大臣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 丁玲 《母亲》一:“他也不禁有一阵凄凉之感,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词语解释:谨密 拼音:jǐn mì
(1).谨慎细密。《墨子·号令》:“谨令信人守衞之,谨密为故。”《汉书·史丹传》:“貌若儻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藏之金匱,命谨密宫人掌之。” 清 恽敬 《张子实临徐俟斋尺牍书后》:“ 忠正 ( 史可法 )处分军事,谨密当事机。”
(2).严谨秘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调集符信》:“其右半枝存内署谨密处。”词语解释:谨承 拼音:jǐn chéng
敬慎奉行。 明 吴宽 《古田县重建文庙记》:“岂非其地僻远无倡率如 衮 者之在上乎?乃今得宪副公,而令佐师儒又谨承于下,宜邑人之尚义好文者之勃然也。”词语解释:谨言 拼音:jǐn yán
(1).敬慎进言。《穀梁传·桓公三年》:“夏, 齐侯 、 衞侯 胥命于 蒲 。胥之为言犹相也。相命而信諭,谨言而退,以是为近古也。”
(2).谓恭敬上言。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臣 德裕 等诚欢诚跃,顿首顿首,谨言。” 宋 张耒 《皇太后谥册文》:“恭惟神灵在天,休闻在下,光於宗社,表於 有宋 ,亿载万世,与国无极,呜呼哀哉!谨言。”
(3).审慎发言。 宋 龚明之 《中吴纪闻·林酒仙》:“谨言终少祸,节俭胜求人。”《西游记》第五四回:“ 三藏 回头吩咐道:‘ 悟能 ,谨言!谨言!’”词语解释:谨容 拼音:jǐn róng
谓容色肃恭。 唐 韦瓘 《周秦行纪》:“太后语 太真 曰:‘何久不来相看?’ 太真 谨容对曰:‘ 三郎 数幸 华清宫 ,扈从不得至。’”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 真宗 怒,詔令如法。 曾 执前议。上谨容曰:‘若卿议,是无违制者。’”词语解释:谨细 拼音:jǐn xì
谨严细密。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顾骏之》:“神韵气力,不逮前贤;精微谨细,有过往哲。” 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卷二:“﹝ 徐鉉 ﹞常亲写 许慎 《説文》一部,谨细无误。” 清 郑珍 《〈郘亭诗钞〉序》:“以 子偲 为人若此,则其制境之耿狷,求志之专精,用心之谨细,非似古人之苦行力学者歟?”词语解释:谨微 拼音:jǐn wēi
谓虽细微之处,亦必慎重对待。《墨子·号令》:“守必谨微,察视謁者、执盾、中涓及妇人侍前者志意、颜色、使令、言语之请。”《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清 冯景 《陪臣执国命解》:“家臣贱,名氏不见,圣人谨微,盖絶之於其端焉耳。”词语解释:谨饬 拼音:jǐn chì
亦作“ 谨饰 ”。 犹谨敕。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二》:“ 谭 等虽近於臣至亲,行皆奢侈,不如御史大夫 音 谨饰,臣敢以死争之。”《南史·程文季传》:“ 文季 临事谨飭,御下严整。” 清 冯景 《癸酉试顺天上董总宪书》:“ 江 浙 走名者,不过数人,谨飭自好者比比也。”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五:“平日自持,都很谨饬。”词语解释:谨身 拼音:jǐn shēn
整饬自身。《汉书·循吏传序》:“是时循吏如 河南 守 吴公 、 蜀 守 文翁 之属,皆谨身帅先,居以廉平,不至於严,而民从化。” 宋 刘攽 《温州刺史提举万寿观公事向崇回可知蔡州制》:“以尔谨身奉法,强力从事,其以为政,宜无旷职。” 清 方苞 《台拱冈墓碣》:“俾世世子孙知谨身寡过,为匹夫而常守塋墓之难也。”参见“ 谨身节用 ”。
词语解释:谨身节用 拼音:jǐn shēn jié yòng
修身饬行,节省其用。《孝经·庶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唐玄宗 注:“身恭谨则远耻辱,用节省则免飢寒。” 宋 司马光 《训俭示康》:“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合巹》:“只为家道贫穷,守荆釵裙布,谨身节用。”词语解释:谨重 拼音:jǐn zhòng
谨慎稳重。 南朝 梁简文帝 《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宋 袁燮 《跋〈胡文恭草稿〉后》:“ 胡公 外和而中刚,平居温温,不动声气,谨重不轻发,发亦不可回,此 欧阳公 所以有取也。”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府司仓库者不必纳押金,以是时人心无盗诈而商卖皆出於公也,但选閲歷深老成谨重者任之。”词语解释:谨默 拼音:jǐn mò
谨慎寡言。 明 敖英 《慎言集训·戒讥评之言》:“昔人有言,客次与茶酒肆中最宜谨默,可不信乎?”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嘉顺皇后贤节》:“ 慈安皇太后 ,爱其端庄谨默,动必以礼,欲立之。”词语解释:谨戒 拼音:jǐn jiè
敬慎戒惧。 宋 陆游 《上殿札子》:“比之他人,自当谨戒百倍。”词语解释:谨孝 拼音:jǐn xiào
敬慎孝顺。《新唐书·王敬武传》:“ 师范 喜儒学,谨孝,于法无所私。”词语解释:谨辞 拼音:jǐn cí
敬谨献词。 唐 崔致远 《上元黄箓斋词》:“臣无任虔肃祷祠恳悃之至。谨辞。”词语解释:谨脩
亦作“ 谨修 ”。
1.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词语解释:谨修 拼音:jǐn xiū
(1).谓敬慎修习、守持。《礼记·曲礼下》:“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脩其法而审行之。”《韩非子·扬权》:“谨脩所事,待命於天。毋失其要,乃为圣人。” 明 章懋 《方母贞节传》:“其教子 廷仪 ,则崇俭朴,去华靡,谨修乡行,不为市道。”
(2).敬谨撰写。 宋 毕仲游 《贺门下相公启》:“谨修前啟通贺,兼布悰诚万一。” 词语解释:谨详 拼音:jǐn xiáng
犹谨察。谨慎察考。《魏书·刑罚志》:“侍中 孙腾 上言:‘谨详,法若画一,理尚不二,不可喜怒由情,而致轻重。’”词语解释:谨度 拼音:jǐn dù
慎行礼法;严守礼法。《孝经·诸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唐玄宗 注:“慎行礼法谓之谨度。” 晋 袁宏 《后汉纪·和帝纪下》:“盖闻诸侯之义,以制节谨度为忠,然后能保其社稷,和其民人。” 明 海瑞 《规士文》:“束以青丝,欲其节制谨度,收敛於礼法之内而不敢纵也。”词语解释:谨察 拼音:jǐn chá
严密观察;谨慎考察。《孙子·行军》:“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杜牧 注:“当谨伺察之,恐有奇伏旁起也。” 宋 张栻 《雷州学记》:“则其於毫釐疑似之间,皆有以详辨而谨察之。” 明 胡居仁 《续白鹿洞学规》:“故必於事物初接、本心萌动之际,谨察精辨,孰为天理,孰为人欲。”词语解释:谨廉 拼音:jǐn lián
谨慎廉正。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成德军节度使制》:“而又忠孝谨廉,慈仁和惠,爱养士伍,均如鳲鳩。” 宋 汪应辰 《应诏荐将帅辞免权宣抚札子》:“持身谨廉,御众严整。”《明史·朱英传》:“而 琛 务谨廉,至 英 益持清节,仅携一仓头之官。”词语解释:谨对 拼音:jǐn duì
古代试策常用语。谓敬答策问。 唐 白居易 《策林一·策尾》:“尘黷圣鉴,俯伏待罪。谨对。” 宋 汪应辰 《廷试策》:“臣不胜惓惓,惟陛下留神省察,实万世无疆之休,臣谨对。”词语解释:谨心 拼音:jǐn xīn
尽心。 宋 刘攽 《朝奉大夫通判定州胡及可权知吉州制》:“尔其谨心詔条,强力民务,思有可纪,以副迁宠。”词语解释:谨上 拼音:jǐn shàng
犹敬上。 晋 刘琨 《劝进表》:“踊跃之怀,南望罔极。谨上。” 宋 陆佃 《昭穆议》:“谨上八庙昭穆异同,兼条次尝所答述者,乞赐折诸圣学,垂法万世。”词语解释:谨告 拼音:jǐn gào
犹敬告。 唐 崔致远 《告报诸道徵促纲运书》:“谨告某州节度使……凡承宠寄,共察忠诚。谨告。” 元 黄溍 《先大夫封赠祝文》:“而 溍 繫於职守,不得恭展彝仪,谨遣弟 溥 淇 诣墓次以告。谨告。” 清 焦循 《告先圣先师文》:“谨告先圣先师,伏惟鉴之。”词语解释:谨信 拼音:jǐn xìn
(1).恭谨诚信。语本《论语·学而》:“谨而信,汎爱众。” 邢昺 疏:“言恭谨而诚信也。”《后汉书·臧宫传》:“ 宫 以谨信质朴,故常见任用。”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公为人谨信,居家纯孝。” 清 何绍基 《〈使黔草〉自序》:“孝弟谨信,出入有节。”
(2).谓郑重地盟誓以示信任。《穀梁传·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词语解释:谨书 拼音:jǐn shū
敬书。 汉 应璩 《与广川长岑文瑜书》:“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应璩 白。” 唐 权德舆 《再从叔故京兆府咸阳县丞府君墓志铭并序》:“谨书官次,以纳幽穸。” 宋 韩元吉 《书〈许昌唱和集〉后》:“ 淳熙 二年九月,具位 韩某 谨书。” 清 焦循 《书谢少宰遗事》:“其遗事仅著於 扬州 者,或未徧知,谨书以附诸后。”词语解释:谨启 拼音:jǐn qǐ
犹敬白。书信常用语。 晋 何充 等《沙门不应尽敬表》:“是以復陈愚诚,允垂省察。谨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孝景 讳 啟 ,故两 汉 无称,至 魏国 笺记,始云啟闻,奏事之末,或云谨啟。” 唐 崔致远 《贺高司马除官状》:“下情无任忭跃之至,谨奉啟陈贺。谨啟。” 清 焦循 《与刘端临教谕书》:“ 循 顿首谨啟 端临 先生足下。”词语解释:谨退 拼音:jǐn tuì
谨慎谦逊。《宋书·刘怀慎传》:“虽名位转优,而恭恪愈至,每所之造位任不踰己者,皆束带门外下车,其谨退类如此。” 清 王晫 《今世说·政事》:“﹝ 董上治 ﹞为人踆踆谨退,不言躬行,风范凛然。”词语解释:谨风 拼音:jǐn fēng
防风。 清 王晫 《今世说·夙惠》:“ 王丹麓 病起畏寒,每当雪夕,闭户谨风。”词语解释:谨敕 拼音:jǐn chì
亦作“ 谨勅 ”。
(1).谨慎自饬。《汉书·元后传》:“ 谭 等虽与臣至亲,行皆奢僭,无以率导百姓,不如御史大夫 音 谨敕,臣敢以死保之。” 颜师古 注:“敕,整也。”《后汉书·马援传》:“効 伯高 不得,犹为谨勑之士。” 宋 宋祁 《代晏尚书亳州谢上表》:“遂用谨勅,进服宠光。”
(2).严令。《六韬·乌云山兵》:“谨勅三军,无使敌人知我之情。”词语解释:谨约 拼音:jǐn yuē
敬慎检约。《后汉书·樊宏传》:“ 鯈 字 长鱼 ,谨约有父风。”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吴龙图 中復 性谨约,详於吏治。”《明史·上高王宸濠传》:“ 奠堵 独谨约,不能坐以过失。”词语解释:谨谢 拼音:jǐn xiè
(1).敬谨辞谢。《文选·枚乘〈七发〉》:“ 楚 太子有疾,而 吴 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閒乎?’太子曰:‘惫。谨谢客。’” 李善 注引《说文》:“谢,辞也。” 宋 楼钥 《〈范忠宣公文集〉序》:“比因 沉使君 圻 赴郡,以家藏本属之,既已刊就,而旧无序引,径以见委, 钥 谨谢之。”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九)》:“然而 阎罗大王 的请帖,大概是终于没法‘谨谢’的,无论你怎样摆架子。”
(2).敬致谢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 西汉 ,帝见丞相,謁者赞曰:‘皇帝为丞相起。’御史大夫见,皇帝称谨谢。” 明 袁宏道 《答蹇督抚书》:“一叩无从,再拜肃史;远思县旆,徒有摇旌而已。谨谢。”词语解释:谨涂 拼音:jǐn tú
和有穰草的黏土。谨,通“ 墐 ”。《礼记·内则》:“涂之以谨涂,炮之。” 郑玄 注:“谨,当为墐,声之误也。墐涂,涂有穰草也。”词语解释:谨诛 拼音:jǐn zhū
谨慎诛罚。《韩非子·扬权》:“简令谨诛,必尽其罚。” 陈奇猷 集释:“谨诛,谓谨慎诛罚。令简则姦少,谨诛则无杀不辜之患。”词语解释:谨洁 拼音:jǐn jié
(1).虔敬洁净。 汉 王充 《论衡·祀义》:“今言鬼不享,何以知其福有多少也?曰,此亦谓修具谨洁与不谨洁也。” 宋 张耒 《礼论二》:“盖其始也,斋戒谨洁,而庶几见其声音笑语之容。”
(2).谓文辞谨严简洁。 明 唐顺之 《户部主事陈君墓表》:“最后检校诸司章奏,皆精鍊谨洁,能于其官。”
(3).谨身洁己。 南朝 陈 徐陵 《谢儿报坐事付治中启》:“儿报不能谨洁,敢触严网,右趾铁繫,事允法科,左校论输,实繇恩宥。”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璡》:“爱其谨洁极,倍此骨肉亲。” 仇兆鳌 注:“谨洁,言能谨身洁己。”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娄公》:“都督遽令脱枷至,尚书切责之曰:‘汝辞父母觅官职,不能谨洁,知復柰何?’”词语解释:谨閟 拼音:jǐn bì
谨慎秘藏。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遂各为表啟一首以呈公,公大加称赏。逾年,公再入相,僕谨閟不敢出。今既补外,无復争名求进之嫌,因取而刊之郡斋。”词语解释:谨祭 拼音:jǐn jì
敬祀。《管子·侈靡》:“陵谿立鬼神而谨祭。” 尹知章 注:“每大陵深谿皆有灵焉,立鬼神之祠,使人祭之。”词语解释:谨秘 拼音:jǐn mì
谨慎、保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水火之分,小心谨祕,并不露一毫破绽出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从此尤宜谨祕,彼此遭逢诡异,恐好事者造言也。”词语解释:谨诺 拼音:jǐn nuò
应允的敬语。犹敬诺。《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 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张良 曰:‘谨诺。’” 宋 范浚 《安人胡氏墓志铭》:“铭安人莫如 浚 宜。谨诺。”词语解释:谨谢不敏 拼音:jǐn xiè bù mǐn
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夏衍 《谈自己》:“对于话剧‘预演’,或者‘招待参观,请予指教之类’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理由还不很明白吗?”词语解释:谨质 拼音:jǐn zhì
严谨质朴。《后汉书·吴汉传》:“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於体貌。” 宋 胡宿 《张惟吉可果州刺史制》:“谨质者,朕所依爱,澹退者,人之难能。” 清 龚自珍 《与人笺》:“大抵国朝奏议,自 雍正 以后,始和平谨质,得臣子之体矣。”词语解释:谨朴 拼音:jǐn pǔ
谨慎淳朴。《汉书·薛宣传》:“而 粟邑 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孙家吕媪》:“性谨朴,无它能。” 明 陈子龙 《申节愍公传》:“拜 仪封 令。 仪封 小邑,民谨朴易治,公减省条教,一意休息之。”词语解释:谨识 拼音:jǐn shí
(1).郑重记叙。 宋 汪藻 《〈苏魏公集〉原序》:“今乃尽得其书读之,可谓幸矣。故谨识其端,而归其书於 苏氏 。”
(2).谓牢记于心。 明 范景文 《先母马宜人行述》:“尔高王父以清白吏显於 郯 ,其谨识之。”
(3).郑重封识。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问怪所从来,令书其后以对,已乃筛灰其下,扃鐍谨识而出。”词语解释:谨律 拼音:jǐn lǜ
谨守戒律。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远》:“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絶尘清信之宾,并不期而至,望风遥集。”词语解释:谨志 拼音:jǐn zhì
(1).谓牢记于心;郑重地记住。《荀子·臣道》:“是人臣之论也,吉凶贤不肖之极也,必谨志之而慎自为择取焉,足以稽矣。” 杨倞 注:“志,记也。言必谨记此四臣之安危,而慎自择取,则足以稽考用臣也。” 元 黄溍 《白云许先生墓志铭》:“一事一物可为博闻多识之助者,必谨志之。” 清 陈仪 《方太夫人九十寿序》:“若所闻 黄山 云海之奇,其趋操可睹矣。余闻而谨志之。”
(2).慎守其志。 唐 黄滔 《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并序》:“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静谨志。”
碑志结束用语。谓恭谨记述。 明 章懋 《松坡府君圹志》:“号慕陨絶,昊天罔极,呜呼痛哉! 懋 泣血谨誌。”词语解释:谨强 拼音:jǐn qiáng
勤勉。谨,通“ 勤 ”。 宋 苏舜钦 《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 吕令 嘉其谨强向学,善视若诸子,遂许以女妻之。”词语解释:谨思 拼音:jǐn sī
谨慎思考。 宋 朱熹 《答周叔谨书》:“文字且虚心平看,自有意味,勿苦寻支蔓,旁生孔穴,以汩乱义理之正脉,《中庸》谨思之戒,盖为此也。”按,《礼记·中庸》作“慎思”, 宋 人避 孝宗 赵眘 讳改。词语解释:谨急 拼音:jǐn jí
谨严急刻。《陈书·程文季传》:“ 文季 临事谨急,御下严整。”词语解释:谨恪 拼音:jǐn kè
犹谨敬,敬慎。《后汉书·樊宏传》:“其后 楚 事发觉,帝追念 鯈 谨恪,又闻其止 鮪 婚事,故其诸子得不坐焉。”《世无匹》第六回:“你也做过官儿,居乡便该谨恪,怎不守法度,兜揽説情,招摇生事?”词语解释:谨德 拼音:jǐn dé
犹慎德。谓戒慎小心,无有失德之行。 明 周洪谟 《条陈十二事疏》:“夫 舜 圣神文武, 重华 协帝,其德之盛,可以无加矣,其治之极,可以无忧矣,而犹戒以谨德保治如此。” 明 吴宽 《谨疾箴》:“匪疾是谨,惟德之崇,谨疾之术,谨德之功。”词语解释:谨徒 拼音:jǐn tú
老实人。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下·蔡陈市舶》:“有 方元 者,世居 上海 ,谨徒也。”词语解释:谨实 拼音:jǐn shí
谨慎笃实。《周书·泉仲遵传》:“ 仲遵 少谨实,涉猎经史。”《南史·沉昙庆传》:“ 曇庆 谨实清正,所莅有称绩。”词语解释:谨审 拼音:jǐn shěn
(1).慎重审察。《魏书·李冲传》:“谨审律意,以养子於父非天性,於兄弟非同气,敦薄既差,故刑典有降。”《朱子语类》卷七三:“未变之时,必当谨审於其先。” 章炳麟 《国故论衡·论式》:“ 歆 之谨审权量,斯有伦有脊者也。”
(2).谨慎精细。《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杨师道 性谨审,自能无过,而懦不更事,缓急非可倚。” 宋 晁补之 《资政殿大学士李公行状》:“嫉公者犹风指监司窥公,而公谨审,至无隙以伺,迺摘中书旧事夺公大学士。”词语解释:谨孚 拼音:jǐn fú
谨慎诚信。《汉书·谷永传》:“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济济谨孚,无敖戏骄恣之过。” 宋 王珪 《皇城使封州刺史康德舆可西上閤门使制》:“具官某器怀沉武,资尚谨孚。”词语解释:谨介 拼音:jǐn jiè
谨慎高洁。《宋史·王显传》:“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安王好文学》:“盖 宪皇 居藩邸时,谨介持躬,育德春华,从不引见外人。”词语解释:谨刻 拼音:jǐn kè
犹严苛。《庄子·天下》“謑髁无任” 唐 陆德明 释文:“无任,无所施任也。 王 云,虽谨刻於法,而犹能不自任以事,事不与众共之,则无为尚贤,所以笑也。”词语解释:谨僟 拼音:jǐn jī
虔敬。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上》:“皆以神圣严惮,谨僟之,口不可语,笔不可画,若 支那 之讳, 日本 之斋矣。”词语解释:谨养 拼音:jǐn yǎng
精心抚养;小心奉养。《孙子·九地》:“谨养而勿劳,併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王晳 注:“谨养,谓抚循饮食周谨之也。”《吕氏春秋·尊师》:“生则谨养,谨养之道,养心为贵。”词语解释:谨凛 拼音:jǐn lǐn
谨慎戒惧。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卷上:“即此一念谨凛,为道心之主,为精一,为执中,皇上已一日而 尧 舜 矣。” 清 王韬 《洋务上》:“今日者不过相安於无事耳,求无不遂,请无不行,以谨凛之形,观骄盈之色。”词语解释:谨俭 拼音:jǐn jiǎn
(1).勤俭。谨,通“ 勤 ”。《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司徒公一人,掌人民事,凡教民孝悌逊顺谨俭,养生送死,事则议其制,建其度。”
(2).谨慎俭约。《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恡惜。”词语解释:谨力 拼音:jǐn lì
谨慎尽力。《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及 文帝 崩, 景帝 立,岁餘不噍呵 綰 , 綰 日以谨力。”《汉书·卫绾传》载此文, 颜师古 注:“自勉力为谨慎,日日益甚。”词语解释:谨励 拼音:jǐn lì
同“ 谨厉 ”。 《北史·恩幸传·赵黑》:“转选吏部尚书,能自谨励。”词语解释:谨忠 拼音:jǐn zhōng
诚敬,尽心竭力。《墨子·节用中》:“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饜,殁世而不卷。” 孙诒让 间诂:“《説文·言部》云:‘谨,慎也’,此盖与信义近。”词语解释:谨厉 拼音:jǐn lì
犹言敬慎整饬。谓严于律己。《魏书·阉者传·赵黑》:“转选部尚书,能自谨厉,当官任举,颇得其人。”词语解释:谨人 拼音:jǐn rén
谨慎持重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循绳墨以进止,不乾没於侥倖者,谨人也。”词语解释:谨听 拼音:jǐn tīng
敬听;慎听。《管子·山权数》:“谨听其言而藏之官。”《晏子春秋·问下十四》:“谨听节俭,众民之术也。” 宋 楼钥 《高端叔墓志铭》:“君下意执疑,谨听强记,执礼甚恭,人亦乐告之。”词语解释:谨口 拼音:jǐn kǒu
犹慎言。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石曼卿滑稽》:“次迁郎官。有上官 弼郎中 劝以谨口。对曰:‘下官口干上官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