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俎豆 拼音:zǔ dòu
(1).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亦泛指各种礼器。 汉 班固 《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张英死后之荣》:“又赐 文端 祠联云:风度犹存,典礼焕千秋俎豆;师模如在,忠忱垂奕叶箕裘。”
(2).谓祭祀,奉祀。《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庄子·庚桑楚》:“今以 畏垒 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以为有道,死乃俎豆之,为立祠。”
(3).引申指崇奉。 清 沉涛 《交翠轩笔记》卷二:“真可为俎豆 歷下 者下一鍼砭。”词语解释:红豆 拼音:hóng dòu
(1).红豆树、海红豆及相思子等植物种子的统称。其色鲜红,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唐 王维 《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前蜀 牛希济 《生查子》词:“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莫将红豆轻抛弃,学就晓风残月坠。” 宗璞 《红豆》:“ 江玫 坐在床边,用发颤的手揭开了盒盖。盒中露出来血点似的两粒红豆,镶在一个银丝编成的指环上。”
(2).指赤小豆。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赤小豆》。词语解释:笾豆 拼音:biān dòu
(1).笾和豆。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笾,木制为豆。《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孔颖达 疏:“盛其饌者,即三牲鱼腊籩豆是也。”《后汉书·东夷传·濊》:“其人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饮食以籩豆。”《旧唐书·后妃传上·中宗韦庶人》:“帝纳其言,以后为亚献,仍以宰相女为齐娘,以执籩豆。”
(2).借指祭仪。 宋 苏辙 《谢讲彻〈论语〉赐燕状》之一:“深念勤劳,式均燕喜,籩豆有楚,鐘鼓毕陈。” 章炳麟 《訄书·徵七略》:“其细者,籩豆之事,佐史之职,官别为书, 与 周时赞大行相似。”词语解释:觞豆 拼音:shāng dòu
(1).觞与豆。古代盛酒肴之具。《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觴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唯瑚璉觴豆而后雕文彤漆。”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有位而无权,有阶而无禄,则将军之策命,或厪足以易觴豆。”
(2).“觴酒豆肉”之省。泛指饮食,筵席。《文选·张衡〈东京赋〉》:“执鑾刀以袒割,奉觴豆於国叟。” 李周翰 注:“言天子亲执刀,肉袒割牲,奉酒及籩豆於三老五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 周振甫 注:“觴豆,犹酒席。”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一夕,吏散,庭空月明, 曹 与女罗觴豆,献酬懽洽。” 清 宋琬 《登西岳庙万寿阁》诗:“槛外河山 三辅 小,嵓前觴豆百灵朝。”词语解释:饭豆 拼音:fàn dòu
吃豆,以豆当饭。 汉 王褒 《僮约》:“奴但当饭豆,饮水,不得嗜酒。”
即白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白豆》:“饭豆,小豆之白者也,亦有土黄色者。豆大如緑豆而长。四五月种之。苗叶似赤小豆而畧大,可食,荚亦似小豆。”词语解释:燕豆 拼音:yàn dòu
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形似高足盘,多用于隆重宴会。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谢赐御筵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永怀先烈,务广孝思,故因始於信书,俾特丰於燕豆。” 宋 王安石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诗:“海谷移文省,谿堂燕豆添。” 宋 苏轼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小儿致语》:“方迟日之无事,矧嗣岁之有年,大启壁门,肃陈燕豆。”词语解释:宴豆 拼音:yàn dòu
古代宴饮时盛食品的器具。《国语·楚语上》:“先君 庄王 为 匏居 之臺,高不过望国氛,大不过容宴豆。” 韦昭 注:“言宴有折俎籩豆之陈。” 唐 权德舆 《大唐杜公淮南遗爱碑铭序》:“辕门言言,夏屋耽耽,可以张射侯,可以容宴豆。”《许彦周诗话》引 宋 王珪 《邵安简公挽词》:“春风泽国吟牋落,夜雨溪堂宴豆疎。”词语解释:豌豆 拼音:wān dòu
豆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种子略作球形。嫩荚和种子可食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苏文忠公 ,自 定武 赴 岭 表,过 汤阴 市,亦得豌豆大麦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豌豆》:“胡豆,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词语解释:玉豆 拼音:yù dòu
玉饰的礼器。豆,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礼记·明堂位》:“荐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 孔颖达 疏:“以玉饰豆,故曰玉豆。”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琼籩玉豆,中堂奉先圣之仪;石磬金鐘,南面习诸侯之礼。”词语解释:刍豆 拼音:chú dòu
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三:“昔 刘景升 有大牛,重千斤,噉芻豆十倍常牛。”词语解释:栈豆 拼音:zhàn dòu
马房豆料。亦比喻才智短浅的人所顾惜的小利。《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爽 於是遣 允 泰 诣 宣王 ,归罪。请死,乃通 宣王 奏事” 裴松之 注引 晋 干宝 《晋书》:“ 桓范 出赴 爽 , 宣王 谓 蒋济 曰:‘智囊往矣。’ 济 曰:‘ 范 则智矣,駑马恋栈豆, 爽 必不能用也。’” 宋 陆游 《六十吟》:“孤松摧折老涧壑,病马凄凉依栈豆。”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引 黎元洪 《致满清政府电》:“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栈豆,汽笛一声,大军瞬即云集,天戈所指,丑族必无噍类。”词语解释:黑豆 拼音:hēi dòu
子实表皮黑色的大豆。多做饲料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大豆》﹝发明﹞引 汪颖 曰:“ 陶华 以黑豆入盐煮,常时食之,云能补肾。”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岁漕五等,曰正兑,米入京仓……曰黑豆,入京仓,待八旗官军及宾客馆牧马之用。” 杨朔 《乱人坑》:“他们吃的是高粱面、棒子面、黑豆面、云豆面。”词语解释:梅豆 拼音:méi dòu
(1).梅花苞蕾。《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杏花稍间着梨花雪,一点梅豆菁小。” 清 纳兰性德 《念奴娇·废园有感》词:“梅豆圆时,柳緜飘处,失记当时约。”
(2).食品。用梅子、糖、红曲搀和着煮成的熟黄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茶馆里送上一壶烘茶、一碟透糖、一碟梅豆上来。”词语解释:青豆 拼音:qīng dòu
(1).青色豆荚。 唐 段成式 郑符 《题璘公院》联句:“檐外垂青豆,经中发白蕖。”
(2).绿豆。 元 白珽 《余杭四月》诗:“朱樱青豆酒,緑草白鹅村。”
(3).青灯如豆。借指佛家。 清 许乃钊 《有正味斋骈体文》:“书鼎謨觴之积,赤华青豆之编,靡不金声引和,冰丝入络。”参见“ 青豆房 ”。
词语解释:青豆房 拼音:qīng dòu fáng
南朝 梁 简文帝 《与慧琰法师书》:“辩论青豆之房,遣惑赤华之舍。”后遂以“青豆房”指僧房、僧舍。 清 厉鹗 《圣因寺观贯休画十六罗汉》诗:“ 休公 不乐依 钱王 ,此画何年流落长明古寺青豆房。”词语解释:瓦豆 拼音:wǎ dòu
古代陶制的一种礼器。《仪礼·少牢馈食礼》:“上佐食羞胾,两瓦豆。”《诗·大雅·生民》“于豆于豋” 汉 郑玄 笺:“祀天用瓦豆,陶器质也。”词语解释:麻豆 拼音:má dòu
谓麻疹与天花。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枳实﹞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寒热,结止痢,长肌肉……明目。”词语解释:恋豆 拼音:liàn dòu
同“ 恋栈 ”。 宋 蔡伸 《蓦山溪·登历阳城楼》词:“区区恋豆,岂是甘牛后?时命未来间,且只得、低眉袖手。”词语解释:蚕豆 拼音:cán dòu
豆的一种。蚕时始熟,荚如蚕形,子可供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蚕豆》:“蚕豆南土种之, 蜀中 尤多……结角连缀如大豆,颇似蚕形。”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豆》:“此即胡豆, 张騫 使 西域 所得,与麦同种同收,亦名蚕豆,以蚕时熟也。”词语解释:白豆 拼音:bái dòu
豆的一种。《隋书·南蛮传·赤土》:“冬夏常温,雨多霽少,种植无时,特宜稻、穄、白豆、黑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白豆》:“饭豆,小豆之白者也。亦有土黄色者,豆大如緑豆而长。”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女庚 ,你去吩咐 王升 ,叫他量四升白豆喂马!”词语解释:绿豆 拼音:lǜ dòu
一种草本植物,直立灌木状一年生豆类(Phaseolus aureus),相传原产印度,现广泛栽培于温暖地区,作绿肥或饲料,种子可食,通常绿色或黄色,是生制豆芽的主要原料,又可酿酒
该种植物的荚内成熟的种子词语解释:菉豆 拼音:lù dòu
(1).即绿豆。《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六》:“小菉豆税,每亩与减放三升。”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余世家 江西 ,见 吉州 人甚惜此果,其欲久留者,则於菉豆中藏之,可经时不变。”
(2).端砚的一种。因砚有眼如绿豆而得名。 宋 叶樾 《端溪砚谱》:“凡有眼之石,在本嵓中,尤縝密温润; 端 人谓石嫩则眼多,老则眼少;嫩石细润发墨,所以重有眼也……夫眼之别者,曰鸜鵒,曰鸚哥,曰了哥,曰雀眼,曰鸡眼,曰猫眼,曰菉豆,各以形似名之,翠緑为上。”词语解释:楚豆 拼音:chǔ dòu
牡荆果实。一般供药用,亦可食用。 唐 王绩 《食后》诗:“田家无所有,晚食遂为常……胡麻山麨样,楚豆野麋方。”词语解释:黄豆 拼音:huáng dòu
带淡黄色的大豆。可制豆腐、豆油等。 宋 杨万里 《山村》诗之二:“风烟緑水青山国,篱落紫茄黄豆家。”《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头上热气腾腾,出了黄豆大的一脑门子汗珠子。”词语解释:祭豆 拼音:jì dòu
古代祭祀时用以盛放祭品的器具。《仪礼·特牲馈食礼》:“祝左执角祭豆。” 清 龚自珍 《农宗》:“家具始于缚帚,缚籜以为帚,冶泥以为釜,厥价陶三之,机杼四之,灯五之,祭豆七之。”词语解释:菜豆 拼音:cài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生,花白色或紫色。荚果很长,可食用。也称四季豆、云豆。词语解释:金豆 拼音:jīn dòu
果实名。金橘的一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金橘》:“又有山金柑,一名山金橘,俗名金豆。木高尺许,实如樱桃,内止一核。”词语解释:乾豆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词语解释:乌豆 拼音:wū dòu
黑色大豆,俗称黑大豆。可作豆豉或入药。《南齐书·王敬则传》:“ 敬则 少时於草中射猎,有虫如乌豆集其身,摘去乃脱。”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酱》:“用春种乌豆,於大甑中燥蒸之。” 缪启愉 校释:“指黑大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大豆》:“大豆有黑、白、黄、褐、青、斑数色。黑者名乌豆,可入药及充食、作豉。”词语解释:大豆 拼音:dà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白或紫色,有根瘤,豆荚有毛。种子可食用,亦可榨油。亦以称这种植物的种子。词语解释:土豆 拼音:tǔ dòu
马铃薯。词语解释:献豆 拼音:xiàn dòu
周 代雕饰的礼器。《礼记·明堂位》:“ 夏后氏 以楬豆, 殷 玉豆, 周 献豆。” 郑玄 注:“献,疏刻之。” 孔颖达 疏:“献音娑,娑是希疏之义,故为疏刻之。” 孙希旦 集解:“ 周 饰以玉而又雕刻其柄,故别名献豆。”词语解释:登豆 拼音:dēng dòu
泛指祭器和食器。《宋史·乐志九》:“登豆在列,膋香荐诚。” 元 范梈 《将赴江淛大府校进士试作十二韵》:“山英茗在瀹,舘饭菰登豆。”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正俗》:“盖古人席地而坐……而殽品实置於地上,恐泥土沾污,故设登豆,且欲使稍高以便匙筯耳。”词语解释:舍缘豆 拼音:shè yuán dòu
旧时 北京 的一种习俗。施舍豆子结缘。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结缘豆》:“四月八日,都人之好善者,取黄豆数升,宣佛号而拈之。拈毕煮熟,散之市人,谓之捨缘豆,预结来世缘也。”词语解释:花生豆 拼音:huā shēng dòu
方言。即花生米。参见“ 花生米 ”。
词语解释:花生米 拼音:huā shēng mǐ
落花生的果实去壳后剩下的种子。可以榨油、做糖果,或炒熟后食用。 许杰 《女孩子的教训》:“打了之后,我是要用花生米去哄她的。”亦称“ 花生仁 ”。 端木蕻良 《乡愁》一:“一个包花生仁的碎纸,从街的北头刮来。”词语解释:芽豆 拼音:yá dòu
发芽的蚕豆,可做菜吃词语解释:豇豆 拼音:jiāng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为圆筒形长荚果,种子呈肾脏形。嫩荚可作蔬菜食用。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豇豆》:“豇豆处处三四月种之。一种蔓长丈餘,一种蔓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豇豆》:“豇豆开花结荚,必两两相垂,有习坎之义。”词语解释:豆萁燃豆 拼音:dòu qí rán dòu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以“豆萁燃豆”喻兄弟相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生死由来一样情,豆萁燃豆并根生;存亡姊妹能相念,可笑鬩墙亲弟兄。”词语解释:贤豆 拼音:xián dòu
古 印度 的别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详夫 天竺 之称,异议纠纷,旧云 身毒 ,或曰 贤豆 ,今从正音,宜云 印度 。”词语解释:芸豆 拼音:yún dòu
菜豆的通称词语解释:刀豆 拼音:dāo dòu
豆科植物名。荚形似刀,故名。蔓生,花紫或白,似蛾形。嫩荚可供食用;成熟种子或壳可入药。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刀豆》。词语解释:腊八豆 拼音:là bā dòu
腊八粥中配搭用的豆,有红小豆、豇豆、杂小豆、芸豆、绿豆等。词语解释:芋魁饭豆 拼音:yù kuí fàn dòu
见“ 芋魁豆饭 ”。
词语解释:芋魁豆饭 拼音:yù kuí dòu fàn
喻食物粗劣。语本《汉书·翟方进传》:“ 王莽 时常枯旱,郡中追怨 方进 ,童謡曰:‘坏陂谁? 翟子威 。饭我豆食羹芋魁。’” 颜师古 注:“羹芋魁者,以芋根为羹也。”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十:“苦草王瓜随地满,芋魁豆饭一生过。”亦作“ 芋魁饭豆 ”。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有书来求红带既已遗之且作诗为戏》:“拂衣自注下下考,芋魁饭豆吾岂无。”词语解释:野豌豆 拼音:yě wān dòu
草本植物,羽状复叶,花紫红色,结荚果。嫩茎和叶可做蔬菜,种子可吃。词语解释:金甲豆 拼音:jīn jiǎ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攀缘茎,叶卵形或斜三角状卵形,花白色或淡黄色,荚果扁平。种子含油质,可以吃,也可入药,有补血、消肿等作用。也指这种植物的种子。也叫雪豆。词语解释:佛豆 拼音:fó dòu
即蚕豆。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佛豆;丰粒茂苗,豆别一类。秋种春敛,农不常蒔。”自注:“豆粒甚大而坚,农夫不甚种,唯圃中蒔以为利,以盐渍食之,小儿所嗜。”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豆》:“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佛豆别一类,秋种春敛。’此即胡豆, 张騫 使西域所得,与麦同种同收,亦名蚕豆。”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穀类·蚕豆》:“﹝蚕豆﹞ 明 时以种自 云南 来者絶大而佳, 滇 为佛国,名曰佛豆,其以此歟?”词语解释:仙人栽豆 拼音:xiān rén zāi dòu
中国 传统魔术名。用五个红色的小球进行表演。由 宋 代的幻术“泥丸”衍化而成。 傅起凤 傅腾龙 《中国杂技》第五章第三节:“幻术节目‘泥丸’的出现,是件了不起的事,标志着手法幻术自成一体……其中最基本的项目是变小圆球,目前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盛行的著名手法幻术‘仙人栽豆’,就是由此发展形成的。”词语解释:仙人摘豆 拼音:xiān rén zhāi dòu
即仙人栽豆。我国传统魔术名。《冷眼观》第十二回:“你可学过‘仙人摘豆’么?不然,怎么能随你添添拿拿他看不见呢?”详“ 仙人栽豆 ”。
词语解释:仙人栽豆 拼音:xiān rén zāi dòu
中国 传统魔术名。用五个红色的小球进行表演。由 宋 代的幻术“泥丸”衍化而成。 傅起凤 傅腾龙 《中国杂技》第五章第三节:“幻术节目‘泥丸’的出现,是件了不起的事,标志着手法幻术自成一体……其中最基本的项目是变小圆球,目前在国内国际舞台上盛行的著名手法幻术‘仙人栽豆’,就是由此发展形成的。”词语解释:赤小豆 拼音:chì xiǎo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互生,花黄色。种子一般呈暗红色,可供食用及入药。 宋 范成大 《立秋》诗序:“戴楸叶,食瓜水,吞赤小豆七粒,皆 吴 中节物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菽》:“赤小豆入药,有奇功。”亦省称“ 赤小 ”。 宋 范成大 《立秋》诗之二:“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嚥井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赤小豆》:“此则入药用赤小者也。”词语解释:赤豆 拼音:chì dòu
即赤小豆。《东观汉记·邓禹传》:“ 禹 与 赤眉 战, 赤眉 阳败,弃輜重走,皆载赤豆覆其上。兵士飢,争取之。 赤眉 引还,击之,军溃乱。”《北史·流求传》:“宜稻、粱、禾、黍、麻、豆、赤豆、胡黑豆等。”参见“ 赤小豆 ”。
词语解释:赤小豆 拼音:chì xiǎo dòu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互生,花黄色。种子一般呈暗红色,可供食用及入药。 宋 范成大 《立秋》诗序:“戴楸叶,食瓜水,吞赤小豆七粒,皆 吴 中节物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菽》:“赤小豆入药,有奇功。”亦省称“ 赤小 ”。 宋 范成大 《立秋》诗之二:“折枝楸叶起园瓜,赤小如珠嚥井花。”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赤小豆》:“此则入药用赤小者也。”词语解释:豍豆 拼音:bī dòu
即豌豆。《广雅·释草》:“豍豆,豌豆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 崔寔 曰:‘……正月,可种春麦、豍豆,尽二月止。’”参见“ 豌豆 ”。
词语解释:豌豆 拼音:wān dòu
豆名。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结荚果,种子略作球形。嫩荚和种子可食用。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苏文忠公 ,自 定武 赴 岭 表,过 汤阴 市,亦得豌豆大麦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豌豆》:“胡豆,豌豆也。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词语解释:藊豆 拼音:biǎn dòu
即扁豆。一年生草本。花白或紫色。荚扁平短大,淡绿、红或紫色。种子扁椭圆形,呈黑褐、茶褐或白色。嫩荚或种子作蔬菜。白色种子、种皮和花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藊豆》:“藊本作扁,荚形扁也,沿篱蔓延也。”词语解释:萹豆 拼音:biǎn dòu
见“扁豆”
词语解释:扁豆 拼音:biǎn dòu
豆科。一年生草本。叶腋抽生花轴,无限花序,花白或紫色。荚果扁平,宽而短,淡绿、红或紫色。种子扁椭圆形,黑褐、茶褐或白色。喜温暖润湿,耐热。一般春播秋收。词语解释:胡豆 拼音:hú dòu
(1).蚕豆的别名。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这时我的欲望并不大,吃三个烧饼或者一堆干胡豆,尽够了。”
(2).古时豌豆亦别称“胡豆”。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豌豆》:“胡豆,豌豆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蚕豆》:“此豆种亦自西胡来,虽与豌豆同名,同时种,而形性迥别。《太平御览》云: 张騫 使外国,得胡豆种归。指此也。今 蜀 人呼此为胡豆,而豌豆不復名胡豆矣。”词语解释:羞豆 拼音:xiū dòu
古代祭祀宴享时进献食物的一种盛器。《周礼·天官·醢人》:“羞豆之实,酏食糝食。”词语解释:可可豆 拼音:kě kě dòu
可可树的种子词语解释:胆小如豆 拼音:dǎn xiǎo rú dòu
极言胆子小。《黑籍冤魂》第六回:“可笑我们 中国 的官员,胆小如豆,莫説见着短衣窄袖蜂目高鼻的洋人惊得发慌,就是见了一个没辫子的光棍,手里提着一根赶狗棒,也要害怕起来。”词语解释:蛾眉豆 拼音:é méi dòu
扁豆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藊豆》。词语解释:傧豆 拼音:bīn dòu
《诗·小雅·常棣》:“儐尔籩豆,饮酒之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儐,陈列;豆,食器。后以“儐豆”表示兄弟友爱和睦。 清 唐孙华 《钱瞿亭舍人挽诗》:“承师奉函席,侍母升轻轩。约束戒僮隶,儐豆洽弟昆。”词语解释:鹿豆 拼音:lù dòu
野绿豆。词语解释:面豆 拼音:miàn dòu
亦作“靣豆”。 即天花。也称面痘。 唐 黄滔 《〈颍川陈先生集〉序》:“先生讳 黯 ,字 希孺 ……十岁能诗,十三袖诗一通,謁 清源 牧,其首篇《咏河阳花》,时靣豆新愈。” 清 梁同书 《日贯斋涂说》:“面豆医家所谓天花,未有入诗者,此其剏见也。”参见“ 天花 ”。
词语解释:天花 拼音:tiān huā
(1).亦作“ 天华 ”。佛教语。天界仙花。《维摩经·观众生品》:“时 维摩詰 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説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 南朝 陈 徐陵 《麈尾铭》:“既落天花,亦通神路。” 宋 辛弃疾 《江神子·闻蝉蛙戏作》词:“病 维摩 ,意云何。扫地烧香,且看散天花。” 清 姚鼐 《惠照寺见禹卿于此写维摩诘经》诗:“鐘堂一饭成遗迹,回首天花丈室空。”
(2).指雪。 唐 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 宋 陆游 《拟岘台观雪》诗:“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 金 高士谈 《雪》诗:“簌簌天花落未休,寒门疎竹共风流。” 闻一多 《雪》诗:“夜散下无数茸毛似的天花,织成一片大氅。”
(3).一种急性传染病。症状为先发高热,全身起红色丘疹,继而变成疱疹,最后成脓疱。十天左右结痂,痂脱后留有疤痕,俗称“麻子”。本病现已消灭。词语解释:云豆 拼音:yún dòu
芸豆。菜豆的通称。词语解释:芥豆
小草和豆子词语解释:马料豆 拼音:mǎ liào dòu
(1). 吴 地送灶时用的草料、青豆。 清 顾禄 《清嘉录·念四夜送灶》:“稻草寸断,和青豆,为神秣马,具撒屋顶,俗呼马料豆。”
(2).泥豆。一种近野生型的大豆。可用作绿肥和饲料。词语解释:马豆 拼音:mǎ dòu
(1).亦称“ 马沙 ”。籽粒形大的豆,如蚕豆之类。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马豆一名马沙,似虎豆而小,实大如指,亦可食也。”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四月大豆通言蚕豆, 广东 曰马豆, 四川 谓之胡豆。”
(2).喂马用的豆料。 清 蒲松龄 《十六日与如皋令》:“弟稔知非老寅臺本意,故敢敬函復尘,伏惟电烛,且留意焉,庶 张长史 之马豆,不致填圉人之谿壑耳。”
(3).云实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云实》。词语解释:驽马恋栈豆 拼音:nú mǎ liàn zhàn dòu
比喻庸人目光短浅,顾惜眼前小利。栈豆,马槽中的豆料。《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范 画策, 爽 必不能用 范 计” 裴松之 注引 晋 干宝 《魏书》:“ 桓范 出赴 爽 , 宣王 谓 蒋济 曰:‘智囊往矣。’ 济 曰:‘ 范 则智矣,駑马恋栈豆, 爽 必不能用也。’” 宋 黄庭坚 《次韵寄李六弟济南郡城桥亭之诗》:“駑马恋栈豆,岂能辞縶縲。”词语解释:揭豆 拼音:jié dòu
古祭器。不加装饰的木制高脚盘。《礼记·明堂位》:“俎…… 夏后氏 以楬豆, 殷 玉豆, 周 献豆。” 郑玄 注:“楬,无异物之饰也。” 孙希旦 集解:“楬豆,断木为之,而无他饰也。”词语解释:铁蚕豆 拼音:tiě cán dòu
一种炒熟的蚕豆,皮不裂开,比较坚硬。如:他家小孩子爱吃铁蚕豆。词语解释:铜豌豆 拼音:tóng wān dòu
比喻老门槛、风月中人。是 宋 元 时勾栏中对于老狎客的切口。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水晶毬,铜豌豆。红裙中插手,锦被里舒头。” 元 董君瑞 《哨遍·硬谒》套曲:“皮锅里炒爆铜豌豆,火坑上叠翻铁卧单。” 元 关汉卿 《一枝花·不伏老》套曲:“我是箇蒸不烂煮不熟搥不匾炒不爆响璫璫一粒铜豌豆。”词语解释:边豆 拼音:biān dòu
犹笾豆。 宋 沉括 《故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张公墓志铭》:“后数岁某不幸失边豆之助,遂壻公门下。”词语解释:常豆 拼音:cháng dòu
普通的食器。用以喻平常的才器。 南朝 宋 鲍照 《通世子自解》:“僕以常梪,无用於世。”词语解释:槐豆 拼音:huái dòu
槐树的种子。可以入中药,治痔疮,又可用来制酱油、酒等。词语解释:干豆 拼音:gàn dòu
放在祭器中供祭祀用的干肉。乾,干肉。豆,祭器。《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 郑玄 注:“乾豆,谓腊之以为祭祀豆实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恐不识者,外之则以为娱乐之游,内之则不以为乾豆之事。” 唐 杜甫 《朝享太庙赋》:“已而上乾豆以《登歌》,美《休成》之既饗。” 词语解释:元豆 拼音:yuán dòu
大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第九章:“谁分劈他一石元豆,一斗高粱,一棒子豆油,一个笊篱,他都记上了。”词语解释:黑小豆 拼音:hēi xiǎo dòu
穭豆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穭豆》。词语解释:三品刍豆 拼音:sān pǐn chú dòu
精美的饲料。其值与三品官俸相等,故称。《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君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蒭豆;一鸣,则黜之矣。”亦省作“ 三品芻 ”。 清 林则徐 《驿马行》:“ 太行 神驥盐车驱,立仗无声三品芻。”词语解释:黎豆 拼音:lí dòu
豆名。也称狸豆、虎豆等。可入药。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黎豆》。词语解释:龙豆 拼音:lóng dòu
续断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续断》。词语解释:酱豆 拼音:jiàng dòu
(1).盛酱的食器。《北史·于谨传》:“有司进饌,皇帝跪设酱豆,亲自袒割。”
(2).指用酱或酱油腌卤的豆子。 宋 苏轼 《物类相感志·饮食》:“萝卜解酱豆腥,蘸酱喫不噯。”词语解释:鹊豆 拼音:què dòu
豆名。与藊豆同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三·藊豆》﹝集解﹞引 苏颂 曰:“其实有黑白二种,白者温而黑者小冷,入药用白者。黑者名鹊豆,盖以其黑间有白道,如鹊羽也。”词语解释:泰豆 拼音:tài dòu
传说中善于驾御车马的人。《列子·汤问》:“ 造父 之师曰 泰豆氏 。 造父 之始从习御也,执礼甚卑; 泰豆 三年不告, 造父 执礼愈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