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金貂 拼音:jīn diāo
(1).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 汉 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 晋 潘岳 《秋兴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2).借称侍从贵臣。《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粲“怀德”〉》:“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李善 注:“时 粲 为侍中,故云金貂。”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画堂内持觴劝酒,走动的是紫綬金貂。” 清 姚鼐 《送子颖之淮南》诗:“归来风月淡襟袍,势去金貂非等伦。”词语解释:黑貂 拼音:hēi diāo
(1).紫貂。皮可为裘,极为贵重。《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説 秦王 书十上而説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黑貂朱紱,王侯满筵。” 明 张以宁 《有感》诗:“马首 桓州 又 懿州 ,朔风秋冷黑貂裘。”
(2).指黑貂制成的裘。 清 黄景仁 《骤寒作》诗:“去冬途中敝黑貂,今秋江上典鷫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九五:“不信古书愎用之,水厄淋漓黑貂丧。”词语解释:珥貂 拼音:ěr diāo
(1).插戴貂尾。 汉 代侍中、中常侍于冠上插貂尾为饰。后借指皇帝之近臣。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戴蝉珥貂,朱衣皓带。入侍帷幄,出拥华盖。”《梁书·朱异传》:“歷官自员外、常侍至侍中,四官皆珥貂。” 唐 白居易 《孔戣可右散骑常侍制》:“可使珥貂,立吾左右。从容侍从,以备顾问。” 明 王洪 《奉和胡学士光大侍从游万岁山诗韵》之五:“珥貂黄阁老,挥翰玉堂人。” 清 黄鷟来 《杂兴》诗之十二:“触豸岂无柱下史,珥貂曾列侍中筵。”
(2).指贵官显宦。 晋 戴安公 《释疑论》:“ 比干 忠正,毙不旋踵; 张汤 酷吏,七世珥貂。” 唐 韩愈 《陪杜侍郎游湘西寺》诗:“珥貂潘维番,政作类分 陕 。” 明 何景明 《雷黄明凯旋图歌》:“封侯拜将珥貂列,白金緋衣照云月。”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及被恩命引而置之珥貂之行,而后知上之所以造就之者,别有在也。”词语解释:续貂 拼音:xù diāo
(1). 晋 赵王 司马伦 专朝政,封爵极滥,冠饰所用貂尾不足,至以狗尾代充,时人谚曰:“貂不足,狗尾续。”见《晋书·赵王伦传》。后因以“狗尾续貂”、“续貂”喻封爵之滥授。
(2).喻指滥竽充数的官吏。 明 刘基 《夜坐有怀呈石末公》诗:“雄豪窃据皆屠狗,功业舆臺緫续貂。”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以古之吏视今之吏,则今冗矣;以古之法视今之法,则今幸矣。以所甚冗,犹若有不足;以所甚幸,犹若有不平。此无他,续貂之属太广,而锄莠之律或媮也。”
(3).比喻续加的不及原有的,前后很不相称。常用作自谦之词。 宋 曾巩 《寄留交代元子发》诗:“倚玉詎应公论许,续貂还恐邑人非。”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缘起》:“至于闻见无多,记叙譾陋,续貂之病,閲者原之。” 瞿秋白 《文艺杂著·荒漠里》:“我实在熬不住,不免续貂。”
(4).用作讥讽语。《平山冷燕》第十一回:“﹝ 平如衡 ﹞因想道:‘ 燕 诗自有了 时大本 与 袁凯 二作,后来从无人敢继,怎么他亦想续貂,不知胡説些甚么。’” 郭沫若 《文艺论集·〈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如我国有《水浒传》必有《荡寇志》,有《西厢记》必有《续西厢》……可怜的无聊作家之浅薄哟!续貂狗尾,究竟无补于世!”词语解释:紫貂 拼音:zǐ diāo
貂的一种。毛棕黑色,软而轻,毛皮珍贵,为我国 东北 特产之一。亦指貂裘衣物。 南朝 梁元帝 《谢东宫赉貂蝉启》:“ 东平 紫貂之赐,非闻暖额; 中山 黄金之锡,岂曰附蝉。” 清 吴伟业 《赠彭郡丞益甫》诗:“楼船落日紫貂轻,坐啸胡牀雁影横。”词语解释:皂貂 拼音:zào diāo
亦作“皁貂”。 指黑貂制成的袍服。 唐 武元衡 《送张六谏议归朝》诗:“詔书前日下丹霄,头戴儒冠脱皂貂。” 前蜀 韦庄 《宜君县北卜居不遂留题王秀才别墅》诗之二:“明月严霜扑皁貂,羡君高卧正逍遥。” 宋 苏轼 《叶公秉王仲至见和次韵答之》:“袗絺方暑亦堪朝,岁晚凄风忆皁貂。”词语解释:汉貂 拼音:hàn diāo
即 汉 珥貂。《文选·左思〈咏史〉之二》:“ 金 张 藉旧业,七叶珥 汉 貂。” 李善 注引 董巴 《舆服制》:“侍中、中常侍,冠武弁,貂尾为饰。” 明 陆采 《怀香记·赴辟登程》:“遵 周 制,珥 汉 貂,歷观形胜赴皇朝。”参见“ 汉珥貂 ”。
词语解释:汉珥貂 拼音:hàn ěr diāo
汉 代侍中、中常侍帽子上所插的貂尾饰。亦借指侍中、中常侍。 唐 元稹 《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诗:“近日金鑾直,亲於 汉 珥貂。”词语解释:侍中貂 拼音:shì zhōng diāo
唐 门下省有侍中二人,正二品,其官帽以貂尾为饰。因借指朝廷珍贵的赏赐。 唐 杜甫 《诸将》诗之四:“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郁达夫 《岁暮感愤》诗:“穷塞寒浸 苏武 节,朝廷宴赐侍中貂。”词语解释:七叶貂 拼音:qī yè diāo
汉 时中常侍冠上插貂尾为饰, 金日磾 一家自 武帝 至 平帝 七朝,世代皆侍中,为内庭宠臣。后因以“七叶貂”喻世代显贵。 晋 左思 《咏史》之二:“ 金 张 籍旧业,七叶珥 汉 貂。”珥,插。 宋 苏轼 《再和刘贡父春日赐幡胜》:“舆君流落偶还朝,过眼纷纶七叶貂。”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孩儿自惭鳩拙,怎绳七叶之貂。”词语解释:丰貂 拼音:fēng diāo
(1).指珍贵的貂尾,古代帝王近侍之臣的冠饰。《晋书·舆服志》:“及 秦皇 并国,揽其餘轨,丰貂东至,獬豸南来。” 唐 杨炯 《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丰貂兮左珥,介士兮前驱。” 清 曾国藩 《元戎》诗:“丰貂长组朝金闕,駟马琱弓照塞河。”
(2).指貂裘。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至夫杪秋既谢,寒绪中人,则轻狐称美,丰貂表珍。”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玄狐猧刀》:“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好尚,无定準也。灰鼠旧贵白,今贵黑;貂旧贵长毳,故曰丰貂,今贵短毳。”
(3).即大貂。《艺文类聚》卷二五引 三国 魏 曹植 《典略》:“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丰貂之尾,缀侍臣之幘。” 元 袁桷 《上京杂咏再次韵》:“沙场调俊鶻,草窟射丰貂。”参见“ 大貂 ”。
词语解释:大貂 拼音:dà diāo
唐 代侍中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浙江 周寳 侍中 博陵 崔夫人 ,乃 乾符 中时相之姊妹也。少为女道士,或云寡而冠帔,自幽独焉。大貂素以豪侠闻,知 崔 有容色,乃踰垣而窃之。”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侍中为大貂,散骑常侍为小貂。”词语解释:蝉貂 拼音:chán diāo
即貂蝉。古代王公显宦冠上的两种饰物。 元 陈植 《金马门赋》:“佩繽纷兮璁瑀,冠葳蕤兮蝉貂。” 清 曹寅 《月凉茗饮歌》:“日前飞鞚致春荈,郎官例赐随蝉貂。”词语解释:香貂 拼音:xiāng diāo
貂冠的美称。借指达官贵人。 隋 江总 《赋得谒帝承明庐》:“香貂拜黻衮,花綬拂玄除。” 唐 王维 《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诗:“座客香貂满,宫娃綺幔张。”词语解释:银貂 拼音:yín diāo
(1).貂之一种。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青貂穴死牛腹,掩取之……银貂最贵, 契丹 主服之。”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银貂》:“ 长白山 有银貂,毛纯白,长三寸餘,暖胜紫貂。”
(2).指用银貂毛皮制成的衣服。 宋 陆游 《怀成都十韵》:“椽烛那知夜漏残,银貂不管晨霜重。”
(3).银璫与貂尾。 宋 梅尧臣 《史供奉群鹤》诗:“出珥银貂侍太清,迴看双鹤舞中庭。”参见“ 金貂 ”。
词语解释:金貂 拼音:jīn diāo
(1).皇帝左右侍臣的冠饰。 汉 始,侍中、中常侍之冠,于武冠上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 晋 潘岳 《秋兴赋》:“登春臺之熙熙兮,珥金貂之烱烱。”
(2).借称侍从贵臣。《文选·江淹〈杂体诗·效王粲“怀德”〉》:“贤主降嘉赏,金貂服玄缨。” 李善 注:“时 粲 为侍中,故云金貂。”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画堂内持觴劝酒,走动的是紫綬金貂。” 清 姚鼐 《送子颖之淮南》诗:“归来风月淡襟袍,势去金貂非等伦。”词语解释:贵貂 拼音:guì diāo
有权势的太监。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畿辅·房山县石经》:“今輦下彫弊,不似往年,宫掖贵貂,亦未闻有大檀施,若一启则不可復钥,必至散軼而后已。”参见“ 贵璫 ”。
词语解释:贵珰 拼音:guì dāng
指亲近用事的太监。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元夕》:“ 西湖 诸寺,惟 三竺 张灯最盛。往往有宫禁所赐、贵璫所遗者,都人好奇,亦往观焉。” 明 王士性 《广志绎·两都》:“然每一兴造,诸匠役食指动庇千万头,故能为此者,亦刑餘之贤者也,不则,近日贵璫如 保 、如 诚 、如 用 ,仍转之内帑焉已。”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一:“或忤贵璫而不避,或议大礼而驰声。”词语解释:左貂 拼音:zuǒ diāo
武冠的冠饰,以貂尾饰于冠左。《后汉书·宦者传序》:“ 汉 兴,仍袭 秦 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璫左貂,给事殿省。”《隋书·礼仪志七》:“貂蝉,案《汉官》:‘侍内金蝉左貂,金取刚固,蝉取高洁也。’ 董巴 志曰:‘内常侍,右貂金璫,银附蝉,内书令亦同此。’今宦者去貂,内史令金蝉右貂,纳言金蝉左貂。”《新唐书·百官志二》:“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 宋 陆游 《题千秋观怀贺亭》诗:“ 河 湟 使典珥左貂, 曲江 相君谢不朝。”词语解释:轻貂 拼音:qīng diāo
轻软的貂尾。古代侍从官员帽上的装饰物。指代达官贵人。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奉敕为皇太子作》诗:“欢飫终日,清光欲暮,轻貂回道,华组徐步。”词语解释:汉珥貂 拼音:hàn ěr diāo
汉 代侍中、中常侍帽子上所插的貂尾饰。亦借指侍中、中常侍。 唐 元稹 《酬李浙西先因从事见寄》诗:“近日金鑾直,亲於 汉 珥貂。”词语解释:大貂 拼音:dà diāo
唐 代侍中的别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 浙江 周寳 侍中 博陵 崔夫人 ,乃 乾符 中时相之姊妹也。少为女道士,或云寡而冠帔,自幽独焉。大貂素以豪侠闻,知 崔 有容色,乃踰垣而窃之。”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侍中为大貂,散骑常侍为小貂。”词语解释:八貂 拼音:bā diāo
唐 制,左右散骑、侍中、中书令各二人,冠制皆金蝉珥貂,号称八貂。《新唐书·百官志二》:“ 隋 废散骑常侍。 贞观 元年復置,十七年为职事官。 显庆 二年,分左右,隶门下、中书省,皆金蝉、珥貂,左散骑与侍中为左貂,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谓之八貂。” 唐 耿湋 《元日早朝》诗:“参差万戟合,左右八貂斜。” 唐 白居易 《薛戎赠左散骑常侍制》:“俾增九原之光,追备八貂之列。”词语解释:阮孚貂 拼音:ruǎn fú diāo
晋 阮孚 嗜酒纵饮,以金貂换酒。见《晋书·阮孚传》。后因以“阮孚貂”借指贳酒之抵押物。 宋 韩维 《春朝》诗:“ 黄公 酒壚上,谁貰 阮孚 貂?”词语解释:脱貂 拼音:tuō diāo
《晋书·阮孚传》:“迁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尝以金貂换酒,復为所司弹劾。”后因以“脱貂”形容放任不羁。 唐 王维 《过崔驸马山池》诗:“脱貂貰桂酌,射雁与山厨。”词语解释:凫卢貂 拼音:fú lú diāo
以野鸭头上的锦毛作的冠饰。 南朝 梁 萧子显 《日出东南隅行》:“鞶囊虎头綬,左珥鳧卢貂。”词语解释:雪貂 拼音:xuě diāo
一种特别凶恶的貂,是很有价值的捕鼠者,与野生的欧洲鸡貂非常相似,据说是由家养的雪貂与野生的鸡貂杂交产生的词语解释:鼲貂 拼音:hún diāo
鼲和貂。均为鼠属,其毛皮极为珍贵,可制衣裘。古代侍臣常以其尾为冠饰。 汉 刘桢 《答曹丕借廓落带书》:“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鼲貂之尾,缀侍臣之幘。”《北史·魏任城王澄传》:“ 澄 上表諫曰:‘ 高祖 、 世宗 皆有女侍中官,未见缀金蝉於象珥,极鼲貂於鬢髮。’” 清 钱澄之 《典裘歌》:“过市鼲貂殊足羞,不衷妖服迹如扫。”词语解释:黄貂 拼音:huáng diāo
黄色之貂。亦指黄色貂尾。《汉书·元后传》:“ 莽 更 汉 家黑貂,著黄貂。”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侍中所著貂也。 莽 更 汉 制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三·貂鼠》:“ 汉 制侍中冠,金璫饰首,前插貂尾,加以附蝉,取其内劲而外温。毛带黄色者,为黄貂,白色者,为银貂。”词语解释:传貂 拼音:chuán diāo
谓因父辈功绩受荫为官。貂,貂尾,为古代显官的冠饰。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儿曹,有愧传貂。黄卷曾亲,班衣犹少。”词语解释:小貂 拼音:xiǎo diāo
唐 散骑常侍的别称。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唐 人好以它名标牓官称,今漫疏於此……侍中为大貂,散骑常侍为小貂。”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陇西 李涪 常侍, 福相 之子,质气古淡。 光化 中与诸朝士避地 梁川 ,小貂日游邻寺,以散鬱陶。”词语解释:宫貂 拼音:gōng diāo
戴在耳朵上保暖的用品。也称暖耳,耳衣。因宫中用者为貂皮所制,故称“宫貂”。 明 李东阳 《陵祀归得赐暖耳诗和方石韵》之一:“赐煖宫貂同日戴,冒寒郊马有人骑。”词语解释:水貂 拼音:shuǐ diāo
哺乳纲,食肉目,鼬科。体长约40~60厘米,雄的较雌的大。尾蓬松,长约为体长的一半。体黑褐色,至尾端几为黑色;颏白色,腹有时有白斑。毛密厚,适于水中生活。乳头六个。主要在夜间活动。原产 北美洲 。毛质甚优,是珍贵的毛皮兽。可人工饲养、繁殖。词语解释:竖貂 拼音:shù diāo
即 竖刁 。《汉书·古今人表序》:“ 齐桓公 , 管仲 相之则霸, 竖貂 辅之则乱。” 唐 皮日休 《十原系述·原己》:“如 竖貂 自宫,能敬己乎? 鲍庄 刖足,能敬己乎?”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之四:“一任 竖貂 盘社鼠,谁将盐铁议 弘羊 ?”参见“ 竖刁 ”。
词语解释:竖刁 拼音:shù diāo
亦作“ 竖刀 ”。 春秋 时 齐桓公 的宦官 寺人貂 谀事 桓公 ,颇受宠信。 桓公 卒,诸公子争立, 寺人貂 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 无亏 , 齐国 因此发生内乱。见《左传·桓公十七年》。后世用“竖刁”或“竖刀”蔑称 寺人貂 。亦以泛指阉宦奸臣。《史记·齐太公世家》:“冬十月乙亥, 齐桓公 卒。 易牙 入,与 竖刀 因内宠杀羣吏,立公子 无诡 为君。” 明 潘问奇 《五人墓》诗:“ 竖刁 任挟冰山势,緹骑俄成纸虎威。”词语解释:补貂 拼音:bǔ diāo
犹续貂。常用作自谦之词。《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和帮协佐能戡乱,典礼咸称善补貂。”词语解释:右貂 拼音:yòu diāo
指冠的右方加饰貂尾。 汉 侍中、中常侍和 唐 右散骑常侍、中书令的冠饰。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侍中,左蝉右貂。”又:“中常侍, 秦 官也。 汉 兴,或用士人…… 光武 以后,专任宦者,右貂金璫。”《后汉书·宦者传序》:“自 明帝 以后……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亦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领卿署之职。”《新唐书·百官志二》:“右散骑与中书令为右貂。”后因以为右散骑常侍的代称。 唐 孙棨 《北里志·郑举举》:“今左諫 王致君 、右貂 郑礼臣 穀 、夕拜 孙文府 储 、小天 赵为山 崇 皆在席。”词语解释:狗尾续貂 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
亦作“ 狗续貂尾 ”。亦作“ 狗尾貂续 ”。
(1).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任官太滥,貂尾不足,用狗尾代之。后以“狗尾续貂”讽刺封爵太滥。《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王敦反》:“近日主上昏瞶,奸雄窃柄,狗尾续貂,忠良摈斥。”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张罗》:“杀人献媚,情甘狗续貂尾。”
(2).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 宋 周必大 《杨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长句次韵》:“公诗如貂不烦削,我续狗尾句空著。”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年兄所作甚佳,小弟勉吟在上,只是狗尾续貂,未免蝇污白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尚有踊跃於前,懈弛於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 胡适 《〈水浒传〉考证》四:“ 圣叹 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 罗贯中 为狗尾续貂。”词语解释:狗续金貂 拼音:gǒu xù jīn diāo
比喻滥封的官吏。 清 筱波山人 《爱国魂·勤王》:“嗟满座狗续金貂,则索要清海宇谁把狼烟扫?”参见“ 狗尾续貂 ”。
词语解释:狗尾续貂 拼音:gǒu wěi xù diāo
亦作“ 狗续貂尾 ”。亦作“ 狗尾貂续 ”。
(1).古代近侍官员以貂尾为冠饰,任官太滥,貂尾不足,用狗尾代之。后以“狗尾续貂”讽刺封爵太滥。《晋书·赵王伦传》:“奴卒厮役亦加以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明 朱鼎 《玉镜台记·王敦反》:“近日主上昏瞶,奸雄窃柄,狗尾续貂,忠良摈斥。”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张罗》:“杀人献媚,情甘狗续貂尾。”
(2).比喻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学艺术作品。 宋 周必大 《杨廷秀送牛尾狸侑以长句次韵》:“公诗如貂不烦削,我续狗尾句空著。”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年兄所作甚佳,小弟勉吟在上,只是狗尾续貂,未免蝇污白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尚有踊跃於前,懈弛於后,不得已而为狗尾貂续者亦有之。” 胡适 《〈水浒传〉考证》四:“ 圣叹 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 罗贯中 为狗尾续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