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蛮貊  拼音:mán mò
亦作“ 蛮貉 ”。亦作“ 蛮貃 ”。  古代称南方和北方落后部族。亦泛指四方落后部族。《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徙 卭  筰 之货致之东海。” 唐  岑参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诗:“威声振蛮貊,惠化钟 华阳 。”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包顺》:“按 包公 在当日已名动蛮貊如此。”原注:“指 西羌  于龙  呵 归 汉 ,慕 包拯 名,乞姓 包 事。”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蛮貃无知,没我恩德,虏运将絶,腥羶秽朝。”词语解释:夷貊  拼音:yí mò
古代对东方和北方民族之称。亦泛指各少数民族。《史记·日者列传》:“盗贼发不能禁,夷貊不服不能摄。”《旧唐书·郑畋传》:“茫茫赤县,仅同夷貊之乡;惴惴黔黎,若在狴牢之内。” 明  卓珂月 《花舫缘》第一出:“止有 吴趋 、 唐子畏 ,年少多才,翰墨流传夷貊,词章妙絶古今。”词语解释:戎貊  拼音:róng mò
戎和貊。貊,北狄的别称。泛指西北少数民族。 晋  傅玄 《失题》诗之三:“一举覆三军,再举殄戎貊。”参见“ 戎狄 ”。
词语解释:戎狄  拼音:róng dí
亦作“ 戎翟 ”。  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 荆  舒 是惩。”《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韦昭 注:“翟,或作狄。”后以泛指西北少数民族。《汉书·匈奴传下》:“ 萧望之 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闻三代以还,皆有戎狄之患,以至侵陵中国,被於 渭  洛 。”词语解释:濊貊  拼音:huì mò
亦作“ 濊貉 ”。  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名。《汉书·匈奴传上》:“是时 汉 东拔 濊貉 、 朝鲜 以为郡。”《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东攠 乌桓 ,蹂轔 濊貊 。” 李贤 注:“ 濊貊 ,东夷号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 汉  匈奴 贤王有左右,一居东方以接 濊貊 ,一居四方以接 氐羗 。”词语解释:胡貊  拼音:hú mò
见“ 胡貉 ”。
词语解释:胡貉  拼音:hú mò
亦作“ 胡狢 ”。亦作“ 胡貊 ”。  古代称北方各民族。《晏子春秋·谏下一》:“今夫 胡  狢  戎  狄 之蓄狗也,多者十有餘,寡者五六,然不相害伤。” 张纯一 校注:“ 孙 云:狢当为貉。”《荀子·强国》:“今 秦 南乃有 沙羡 与俱,是乃 江 南也,北与 胡  貉 为隣,西有 巴  戎 。”《淮南子·齐俗训》:“ 胡 、 貉 、 匈奴 之国,纵体拖髮,箕倨反言而国不亡者,未必无礼也。”《后汉书·祭肜传论》:“﹝ 祭肜 ﹞且临守偏海,政移獷俗,徼人请符以立信, 胡  貊 数级於郊下。” 宋  苏辙 《颍州择胜亭诗》:“ 胡  貊 之民,驾车以游,外缠毳韦,内辑貂鼬。”词语解释:越貊  拼音:yuè mò
古代对南方土著的蔑称。《陈书·高祖纪》:“ 孙  卢 肇衅, 越貊 为灾。”词语解释:秽貊  拼音:huì mò
即 秽貉 。《汉书·食货志》:“ 彭吴 穿 秽貊 、 朝鲜 ,置 沧海郡 ,则 燕  齐 之间,靡然发动。” 晋  张华 《博物志·逸文》:“ 秽貊国 ,南与 辰韩 ,北与 句丽 、 沃沮 接。”词语解释:大貊小貊  拼音:dà mò xiǎo mò
见“ 大貉小貉 ”。
词语解释:大貉小貉  拼音:dà mò xiǎo mò
貉 ,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相传其实行二十税一的税制。儒家以为 尧  舜 之道为十税一,少于十税一为行 貉 之道。十四五税一为大 貉 ,十二三税一为小 貉 。见《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徐彦 疏。《孟子·告子下》:“欲轻之於 尧  舜 之道者,大 貉 小 貉 也;欲重之於 尧  舜 之道者,大 桀 小 桀 也。”亦作“ 大貊小貊 ”。《尚书大传》卷四:“古者十税一。多于十税一,谓之大 桀 小 桀 ;少于十税一,谓之大 貊 小 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