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责望 拼音:zé wàng
(1).责怪抱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挟夫相为则责望,自为则事行。”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内竖依凭切,凶门责望轻。” 清 吴敏树 《先考行状》:“其於兄弟也,与吾仲父异母以生,同居及老,未尝有一言之相责望也。”
(2).要求和期望。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八:“先父暮年多病,他无所冀,独责望余兄弟两人不浅。” 明 李贽 《又答耿中丞书》:“然渠之所以知公者,其责望亦自颇厚。”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尤其堕落的,是因此责望报偿,以为幼者的全部,理该做长者的牺牲。”词语解释:责备 拼音:zé bèi
(1).以尽善尽美要求人。《淮南子·氾论训》:“是故君子不责备於一人。”《新唐书·太宗纪赞》:“然《春秋》之法,常责备於贤者。” 清 姚鼐 《柬王禹卿病中》诗:“依违见事信为迟,责备时贤毋乃重。”
(2).批评;指摘。《明史·周宗建传》:“时 辽 事方棘,上疏责备辅臣。”《三侠五义》第四回:“老爷闻听心中暗想:‘既是儒流读圣贤之书,焉有攻乎异端之理,待我出去责备他一番。’”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四:“我刚才说你们表达感情不充分,这是深一层的责备。”词语解释:责报 拼音:zé bào
求取报答。 唐 韩愈 《病鸱》诗:“亮无责报心,固以听所为。”《宋史·贾昌朝传》:“ 昌朝 曰:‘ 契丹 许我有功,则责报无穷矣。’”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正是行孝於己,责报於天。”词语解释:责任 拼音:zé rèn
(1).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新唐书·王珪薛收等传赞》:“观 太宗 之责任也,谋斯从,言斯听,才斯奋,洞然不疑。”《元史·武宗纪一》:“是以责任股肱耳目大臣,思所以尽瘁赞襄嘉犹,朝夕入告,朕命惟允,庶事克谐。”《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三年》:“陛下能责任将帅,令疆埸无事,即天下幸甚。”
(2).谓分内应做的事。 宋 司马光 《谏西征疏》:“所愧者圣恩深厚,责任至重。”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曾与老爷当面説过,内患不除,是老爷的责任。” 高晓声 《拣珍珠》:“她是妇女主任,本大队姑娘的思想问题,有责任做些工作。”
(3).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五九章:“俺 黄泥乡 ,戴上这么一顶落后的帽子,你们全没有责任哪?”如:追究责任。词语解释:责躬 拼音:zé gōng
反躬自责。《后汉书·郭太传》:“ 蘧瑗 、 颜回 尚不能无过,况其餘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 唐 常建 《赠三侍御》诗:“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二七回:“﹝ 宋太宗 ﹞念兹失德,是务责躬,永鉴前非,庶无二过。”词语解释:责善 拼音:zé shàn
劝勉从善。《孟子·离娄下》:“夫 章子 ,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宋 王安石 《答韩求仁书》:“责难於君者,吾闻之矣;责善於友者,吾闻之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朋友之道在责善,可以择交。”词语解释:责逋 拼音:zé bū
索取拖欠款子或赋税。 清 查慎行 《芜湖关》诗:“买酒例索钱,迴身若责逋。有货官尽征,无货吏横诛。”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尤大鼻》:“一日, 尤 将出城责逋, 董 父子请偕, 尤 许之。”词语解释:责难 拼音:zé nàn
勉励人做难为之事。《孟子·离娄上》:“责难於君谓之恭,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赵岐 注:“人臣之道,当进君於善,责难为之事,使君勉之。” 宋 苏轼 《祭范蜀公文》:“责难之忠,爱莫助之。”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衡 在朝二十餘岁,进退不恒,一代度制,略出其议,奏事亦数以古义责难。”
指责,非难。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自从西医割掉了 梁启超 的一个腰子以后,责难之声就风起云涌了。”词语解释:责罚 拼音:zé fá
(1).责备处罚。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闍烂达罗国》:“故道德著闻者,竭诚敬仰;戒行亏犯者,深加责罚。”《明史·后妃传序》:“戒令责罚,则宫正掌之。” 叶圣陶 《微波》:“那狠毒的打骂,只是罪愆的责罚。”
(2).指责打。《冷眼观》第二七回:“前天有个同乡当弟兄的,因他犯了营规,被大帅责罚了几下。”词语解释:责成 拼音:zé chéng
(1).指令专人或机构负责完成任务。《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万机百度,礼乐征伐,兵马粮仗,庶绩羣官,并责成於相府。”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不论建社工作和整社工作,都应当以乡村中当地的干部为主要力量,鼓励和责成他们去做。”
(2).责任;职责。 清 林则徐 《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蒙委任之逾恒,弥深感奋;念责成之重大,倍切悚惶。”《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你爷儿三个只要保护得他那一时的平地风波,此后的事都是我的责成。”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更革京朝官制大概情形》:“此次釐定要旨;总使官无尸位,事有专司,以期各有责成,尽心职守。”词语解释:责言 拼音:zé yán
责备,问罪。《左传·僖公十五年》:“西邻责言,不可偿也。” 杜预 注:“将嫁女於西,而遇不吉之卦,故知有责让之言,不可报偿。”《洪秀全演义》第三回:“大人办了一个商人,却因外国责言,被朝廷降罪。”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二:“各国领事屡有责言,致烦辨论。”词语解释:责诮 拼音:zé qiào
责备。《南史·荀伯玉传》:“ 高帝 谓 伯玉 :‘卿比看 景秀 不?’答曰:‘数往候之,备加责誚。’”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俄而召 崔生 入,责誚再三,词辨清婉。”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三》:“味夫子才不才之言,吾不徒行之语,其责誚於路者可见矣!”词语解释:责诟 拼音:zé gòu
责骂。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五百言寄皮袭美》诗:“朝朝貰薪米,往往逢责詬。”词语解释:责贡 拼音:zé gòng
责令进贡。 宋 梅尧臣 《宣州杂诗》之六:“包茅曾责贡,香草自持纫。”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顾梦圭》:“ 武祥 疏言:‘伏望亟赐罢採(蚌珠),以宽民力。’不报,责贡如初。”词语解释:责问 拼音:zé wèn
责备;诘责究问。《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 数欲请閒諫, 二世 不许。而 二世 责问 李斯 曰:‘吾有私议而有所闻於 韩子 也。’” 宋 文同 《送提刑司勋》诗:“再将厚荫蒙旧物,掩蔽不才宽责问。” 清 洪昇 《长生殿·改葬》:“空剩取香囊犹在土,寻思不解缘何故,恨不得唤起山神责问渠。”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五:“小朋友!为着跟你们通讯,受了许多友人严峻的责问。”词语解释:责实 拼音:zé shí
求实;符合实际。《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右臣伏以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吏皂隶,未尝无人,而况於学校贡举乎!”《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今舍其大而举其细,岂责实之议乎!”词语解释:责免 拼音:zé miǎn
论罪免职。 唐 韩愈 《送侯参谋赴河中幕》诗:“惟当待责免,耕斸归沟塍。”《宋史·太祖纪三》:“庚子,有事圜丘,迴御 五凤楼 大赦,十恶、故杀者不原,贬降责免者量移叙用。”词语解释:责咎 拼音:zé jiù
责究罪过。《后汉书·朱祐景丹等传论》:“观其治平临政,课职责咎,将所谓‘导之以法,齐之以刑’者乎。” 宋 范仲淹 《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第三状》:“臣等若贪冒宠荣,便离职任,向去或有侵軼,害及生灵,使朝廷重忧,后人当患,则有识之人,孰不责咎?” 樊增祥 《批史国安呈词》:“勿得任性妄为,致干责咎。”词语解释:责偿 拼音:zé cháng
(1).索取赔偿。 宋 费衮 《梁谿漫志·江阴士人强记》:“一夕民家火作,凡所有之物,并文书皆烬焉。物主竞来索,数倍责偿。”
(2).催促交纳。《宋史·食货志上二》:“ 曹泳 为户部侍郎,责偿甚急。”《明史·食货志二》:“至或旧役侵欠,责偿新僉,一人逋负,株连亲属,无辜之民死於箠楚囹圄者几数百人。”词语解释:责守 拼音:zé shǒu
职责;职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大帅奬誉过当,卑职决不敢当!只是责守所在,不敢避权贵之势,这是卑职生性使然。”词语解释:责帅 拼音:zé shuài
谓下属有罪,要处分统帅。 三国 蜀 诸葛亮 《街亭自贬疏》:“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南齐书·陆澄传》:“镇北 檀道济 北伐不进,致 虎牢 陷没。蕃岳宰臣,引咎谢諐,而责帅之劾,曾莫奏闻。”《新唐书·韦凑传》:“《春秋》重责帅,其出 凑 曹州 刺史。”词语解释:责骂 拼音:zé mà
斥骂;指责咒骂。《魏书·尒朱兆传》:“ 兆 乃隔水责駡 腾 等。” 清 孔尚任 《题从子衍栻画赠郭皋旭》诗:“画成人偶窥,藏之束高架。以兹索者稀,或得免责駡。”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二)》八:“他无法,除了耐心的等待着,而且不断的为不知因的悔过,责骂着自己。”词语解释:责楚 拼音:zé chǔ
犹责打。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所以受他们责楚的儿女也少有实心怨恨他父母的人。”词语解释:责官 拼音:zé guān
贬官。《宋史·高宗纪一》:“以前殿前副都指挥使 王宗濋 引卫兵遁逃,致都城失守,责官 邵州 安置。”词语解释:责有 拼音:zé yǒu
追求实有的形态。《文选·陆机〈文赋〉》:“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李周翰 注:“责,求也。文章率自虚无之中以求其象。”词语解释:责家 拼音:zé jiā
(1).负债人。《后汉书·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责家闻者皆慙,争往偿之。”
(2).债主。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 清 麟庆 《〈黄少尹集〉序》:“入貲为县丞,为责家所迫,抱病出关。”词语解释:责办 拼音:zé bàn
责成办理。《魏书·孙绍传》:“考课之方,责办无日。” 唐 张说 《端午三殿宴群臣》诗序:“所赖济济朝廷,视成鵷鷺;桓桓边塞,责办熊羆。”《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张勍》:“我适来差 张勍 作斩斫马步使,责办於渠。”词语解释:责惩 拼音:zé chéng
责罚惩处。《儒林外史》第一回:“ 时知县 此时心中十分恼怒,本要立即差人拿了 王冕 来责惩一番。” 樊增祥 《批复盛合禀词》:“ 曹七 等率意妄指,显挟嫌揑诬,当予分别责惩。”词语解释:责嫌 拼音:zé xián
责备和不满。 梁斌 《播火记》五:“姑娘们!不是我责嫌你们,从目前来看,这就是一件小事了。”词语解释:责戒 拼音:zé jiè
责罚警戒。 清 林则徐 《定期放告颁发状式告示》:“倘违式妄俱白呈,不加代书戳记,於不放告日期,以并非迫不及待之情,拦舆混瀆,除不准外,定发首领官责戒。”词语解释:责徙 拼音:zé xǐ
降职调用。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黜责帅臣亦降召命》:“ 丁谓 疑其不受命,詔 河北 运使 韩亿 驰往收其兵,既而 曹 得责命,即日上道,则是此时大帅径加责徙,遂不託名为召矣。”词语解释:责扑 拼音:zé pū
犹责打。《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上受官府责扑,下受差役骚扰,苦楚受累,千千万万,也説不尽。”词语解释:责失 拼音:zé shī
责其过失。《韩非子·八经》:“行参以谋多,揆伍以责失。” 陈奇猷 集释:“失为过失,属於虚一面,故揆伍以责失,犹言揆於伍以责其过失也。”词语解释:责备求全 拼音:zé bèi qiú quán
犹言求全责备。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仅有某某数字,於四声未合,即姑置而过存之,亦孰为责备求全者。” 柳亚子 《偕蕴山谈时事感赋兼示燕叟》诗:“责备求全论已苛,阳秋贬笔未宜多。”词语解释:责怒 拼音:zé nù
怒责;严责。 汉 刘向 《列女传·张汤母》:“ 汤 以文法事 汉孝武帝 ,为御史大夫,好胜陵人。母数责怒,性不能悛改。”《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胡生妻》:“ 张 知之,呼其夫归,责怒捽挽,至欲以炉灰眯其目。”词语解释:责承 拼音:zé chéng
责令;要求。《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难道你们四个人管的地不是我责承你们公同均匀搭配齐了的吗?”词语解释:责打 拼音:zé dǎ
责罚拷打。 明 李开先 《词谑》:“贡士泣诉於巡抚臺下,追摄指挥,数之曰:‘奈何轻辱贡士?’令军牢拖泛责打。”《说岳全传》第三回:“况且这枯枝乃是人家花木,倘被山主看见了,岂不被他们责打?”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 阁逻凤 器重他有学问,赐号为 蛮利 ,使教王室子弟读书,授权得责打生徒。”词语解释:责悔 拼音:zé huǐ
谓反省悔过。《汉书·翟方进传》:“ 方进 不自责悔,而内挟私恨。”词语解释:责息 拼音:zé xī
求取利息。《晋书·五行志中》:“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其邻人有责息於外,歷年不还,乃假之使为责让,惧以祸福。负物者以为鬼神,即傎倒畀之。” 王闿运 《黄淳熙传》:“土豪吏胥,则代贫民输租,其取偿责息,至数十百倍,良懦往往破产。”词语解释:责怪 拼音:zé guài
责备;怪罪。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谴是责怪,呵是呵叱。”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 戴 夫妇喜女还魂,并不责怪,但难於对 庞 。” 高晓声 《“漏斗户”主》:“真同一个笑话里责怪穷人‘没有米吃为什么不吃肉’的那种混蛋逻辑一样。”词语解释:责户 拼音:zé hù
债主。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程晋芳》:“不善治生,家事皆委之僕人。坐此,贫不能供饘粥,以至责户剥啄之声不絶於耳。”词语解释:责求 拼音:zé qiú
(1).追究。《后汉书·陈忠传》:“又尚书决事,多违故典,罪法无例,詆欺为先,文惨言丑,有乖章宪。宜责求其意,割而勿听。”
(2).要求。《礼记·曲礼上》“将适舍求毋固” 唐 孔颖达 疏:“适,犹往也;舍,主人家也;固,犹常也。凡往人家,不可责求於主人覔常旧有之物。”词语解释:责效 拼音:zé xiào
求取成效,取得成效。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政事》:“宽非纵弛之谓,乃日刮月劘以要其成,而不责效於旦夕,故谓之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专则易于奏工,散者难于责效。”词语解释:责授 拼音:zé shòu
谓降级授予官职。《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己酉,前 泽州 刺史 李彦崇 责授右司御副率。”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蒙圣主宽恩,责授 黄州 团练副使。”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五》:“ 宋 时有节度副使、团练副使,皆为责授官,不得签书公事。”词语解释:责状 拼音:zé zhuàng
(1).具结。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大丞相判李淳娘供状》:“应干人责状并放监, 萧章 具礼成亲。”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三折:“责状人 完颜阿可 ,见年六十岁,无疾病。”
(2).施行刑罚。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谬误》:“有编民犯法当杖脊,吏受賕,与之约曰:‘今见尹,必付我责状,汝第呼号自辩,我与汝分此罪,汝决杖,我亦决杖。’既而 包 引囚问毕,果付吏责状。”词语解释:责治 拼音:zé zhì
追究并惩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 吴 使来,輒繫责治之。”《英烈传》第七八回:“以河乾不浚,王师不能征进,被 亮祖 提他吏书责治。”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各人坐在一处,不许交头接耳,若有犯规的,要求先生责治。”词语解释:责数 拼音:zé shù
责备数说。《续列女传·严延年母》:“ 延年 免冠,顿首閤下,母乃见之,因责数 延年 曰:‘幸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义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致威,岂为民父母之意哉?’”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孔子正名》:“ 子路 曰:‘ 卫君 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 曰:‘子之迂也!奚其正?’夫子责数之以为‘野’。”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若其怨愤责数之言,则三百篇中之甚于此者多矣。”词语解释:责督 拼音:zé dū
责罚督察。《史记·秦本纪》:“及其后世,日以骄淫。阻法度之威,以责督於下,下罢极则以仁义怨望於上,上下交争怨而相篡弑,至於灭宗,皆以此类也。”词语解释:责疏 拼音:zé shū
责备数说。《敦煌变文集·燕子赋》:“鷰雀同词而对曰:‘何其凤凰不嗔,乃被多事鸿鸖责疎。’”词语解释:责无旁贷 拼音:zé wú páng dài
谓自己应尽的责任,无法向旁人推卸。《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清文宗显皇帝实录》:“至 吉尔杭阿 接任巡抚责无旁贷,即应督兵迅图克復 上海 县城,以副委任。”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议请试办铁路疏》:“盖 刘铭传 以原议之人,始终经理,即待其效于十年以后,尤属责无旁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挽救民族危亡于倒悬之中,我们青年学生当然责无旁贷。”词语解释:责有攸归 拼音:zé yǒu yōu guī
见“ 责有所归 ”。
词语解释:责有所归 拼音:zé yǒu suǒ guī
谓责任有所归属。 明 王守仁 《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儻致疎失,责有所归。”亦作“ 责有攸归 ”。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无及。”词语解释:责居 拼音:zé jū
谓贬谪到某处居住或罢官闲居。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 鲁公 时责居在 钱塘 ,闻而密止,上则无及。”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李林甫秦桧》:“﹝ 秦檜 ﹞归政事堂,穷詰其语,无以对,旋遭劾,至於责居。”词语解释:责期 拼音:zé qī
规定期限。《宋史·食货志下八》:“凡货之可市及滞於民而不售者,平其价市之,愿以易官物者听。若欲市於官,则度其抵而贷之钱,责期使偿,半岁输息十一,及岁倍之。”词语解释:责比 拼音:zé bǐ
谓立期限责令办好某事或追查某案,若到期不完成则加重责。《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这经催乃是催办十甲钱粮,若十甲拖欠不完,责比经催,或存一甲未完,也还责比经催。” 樊增祥 《批徐光福呈词》:“嗣经 皋兰县 於 光绪 十年移解到 咸 ,断令变产还银一千四百两,官经七任,责比累年,刁抗冥顽,分釐未结。” 王古鲁 《〈二刻拍案惊奇〉的介绍》:“至于其他的无能官吏,只能责比犯人而不能自动地来分析案情解决问题的。”词语解释:责仕 拼音:zé shì
求取官位,要求出仕。《墨子·公孟》:“有游於 子墨子 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 子墨子 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於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於 子墨子 。”词语解释:责祸 拼音:zé huò
处罚制造事端的人。《后汉书·东夷传·濊》:“邑落有相侵犯者,輒相罚,责生口牛马,名之为‘责祸’。”词语解释:责知 拼音:zé zhī
(1).责罚包庇罪人、知情不言者。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春秋》之义,责知诛率。” 汪继培 笺:“《后汉书·孔融传》云:‘ 汉 律,与罪人交关三日以上,皆应知情。’即‘责知’之意。”
(2).贬谪到某处做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李仪谏官》:“ 贾易 以諫官责知 怀州 。”词语解释:责押 拼音:zé yā
拘押审讯。《冷眼观》第四回:“车夫某人,误差不面,乞提案责押,以儆效尤。” 樊增祥 《批田云禀词》:“准 李思恭 之子控案,责押,比追不贷。”词语解释:责欠 拼音:zé qiàn
谓索求所欠。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 秦 既当路,无从辩白,竟準以盗论,流 端州 ,尽籍其家以责欠。”词语解释:责禄 拼音:zé lù
求取俸禄。 宋 叶适 《参议宋公墓志铭》:“称事以责禄,禄虽获,役也。”词语解释:责杖 拼音:zé zhàng
谓以杖刑责罚。《禅真后史》第十四回:“ 老何 并为从人犯,俱责杖枷号示众。”词语解释:责率 拼音:zé lǜ
(1).谓下属有罪,处分统率的人。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记》:“七月礼毕,部下吏有以赃状闻者,朝典用责率之义,是以左授 宣 、 歙 、 池 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兼御史大夫。”参见“ 责帅 ”。
(2).督责统御。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屡烦天听,不敢再瀆,但愧将佐何以责率?悚仄,悚仄!”
词语解释:责帅 拼音:zé shuài
谓下属有罪,要处分统帅。 三国 蜀 诸葛亮 《街亭自贬疏》:“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职是当。”《南齐书·陆澄传》:“镇北 檀道济 北伐不进,致 虎牢 陷没。蕃岳宰臣,引咎谢諐,而责帅之劾,曾莫奏闻。”《新唐书·韦凑传》:“《春秋》重责帅,其出 凑 曹州 刺史。”词语解释:责断 拼音:zé duàn
薄责断狱。谓从轻处罚。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一折:“都只为昧心钱买转了这管紫霜毫,减一笔教当刑的责断,添一笔教为从的该敲。”词语解释:责斥 拼音:zé chì
犹斥责。 清 俞蛟 《梦厂杂著·临清寇略》:“﹝ 王伦 ﹞尝为县役,因事责斥,无以为生,遂抄撮方书,为人治痈疡。” 巴金 《长生塔·塔的秘密》:“‘闭嘴!’他变了脸色,责斥地叫一声。” 沙汀 《在祠堂里》:“‘你也是过后兴兵啊!’ 七公公 带着责斥的口气切断他。”词语解释:责怨 拼音:zé yuàn
责怪怨恨。《韩非子·解老》:“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汉书·张骞传》:“ 汉 使乏絶,责怨,至相攻击。” 郭沫若 《屈原研究》:“《变风》、《变雅》中,常受诗人责怨。”词语解释:责战 拼音:zé zhàn
督责出战。 唐 韩愈 《平淮西碑》:“丞相 度 至师,都统 弘 责战益急, 颜 、 胤 、 武 合战益用命, 元济 尽并其众 洄曲 以备。”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甲申, 鸿章 至军,责战益亟。”词语解释:责主 拼音:zé zhǔ
债主,债权人。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或殴击责主,入於死亡,羣盗攻剽,劫人无异。”《后汉书·陈重传》:“有同署郎负息钱数十万,责主日至,诡求无已。”《宋书·萧惠开传》:“初, 惠开 府録事参军 到希微 负 蜀 人债将百万,为责主所制,未得俱还。”词语解释:责景 拼音:zé jǐng
《庄子·齐物论》:“罔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景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景,“影”古字。后以“责景”指求问而不得实际情由。 汉 班固 《幽通赋》:“恐魍魎之责景兮,羌未得其云已。”词语解释:责书 拼音:zé shū
问罪的书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呾叉始罗国》:“岁月虽淹,继室弥怒,诈发制书,紫泥封记,候王眠睡,窃齿为印,驰使而往,赐以责书。”词语解释:责义 拼音:zé yì
以合乎礼义要求别人。《汉书·薛宣传》:“谴呵及细微,责义不量力。” 颜师古 注:“言求备於人。”词语解释:责付 拼音:zé fù
(1).谓依法将可免关押的罪犯,交付亲属或其他适当的人,责令随传随到。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太守 吴鹤林 泳 申朝廷,行下 浙东 提刑司,追逮二十七人,分禁 会稽 、 山阴 两县,十数年皆死於狱瘟,独 德用 之妻 郭氏 无恙,责付官医。”《明律·断狱下·妇人犯罪》:“凡妇人犯罪,除犯姦及死罪收禁外,其餘杂犯责付本夫收管。如无夫者,责付有服亲属邻里保管。”《解放日报》1982.3.7:“根据国民党《刑事诉讼法》关于被告侦询完毕、可交辩护律师‘责付’出狱的规定,要求立即将被告‘责付’本人。”
(2).责成交付。《元典章·户部四·嫁娶》:“本路拟於 史甫 处追徵原欠财钱,责付 刘瑞哥 父收管。” 明 李开先 《四世恩荣录序》:“其制轴择日通类,御前颁给。其不在京者,本部领出,收候各官亲识及公差人员责付代领交割。”词语解释:责任制 拼音:zé rèn zhì
各项工作由专人负责,并明确责任范围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第十四条:“国家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技术水平,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河南日报》1981.8.20:“这次来主要是了解三中全会后农村的新变化,帮助稳定、完善各种受群众欢迎的责任制,进一步发展农村大好形势。”词语解释:责实循名 拼音:zé shí xún míng
按其名而求其实。 唐 元稹 《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癉恶。”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永清县志政略序例》:“观者依检先后,责实循名,语无褒贬,而意具抑扬。”参见“ 循名责实 ”。
词语解释:循名责实 拼音:xún míng zé shí
按其名而求其实,要求名实相符。《文子·上仁》:“循名责实,使有司以不知为道,以禁苛为主,如此则百官之事,各有所考。”《淮南子·主术训》:“故有道之主……循名责实,使有司任而弗詔,责而弗教。” 北齐 樊逊 《求才审官对》:“循名责实,选众举能。” 宋 曾巩 《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臣适典明命,亦得各以百执事所分之职,载於训词,以飭戒在列,以称陛下董正治官,循名责实之意。”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五:“我们现在虽有 中华民国 之名,尚无 中华民国 之实,循名责实,这就是今天的工作。”词语解释:责令 拼音:zé lìng
责成并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范文正公 知 苏州 ,年饥,召诸寺主僧,责令处处修造,官亦大兴工役,由是饥民餬口於公私者,日以千数。”《水浒传》第三六回:“都头 赵能 、 赵得 押解 宋江 出官,知县 时文彬 见了大喜,责令 宋江 供状。”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三章:“ 王黼 的这句,可能出自官家的授意或修改,他引经据典地为它辩解,还责令攻击者回答。”词语解释:责任事故 拼音:zé rèn shì gù
工厂、矿山、建筑、交通、医疗及其它部门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或危害人身安全的事故。词语解释:责有所归 拼音:zé yǒu suǒ guī
谓责任有所归属。 明 王守仁 《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二司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不时巡视闸点,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儻致疎失,责有所归。”亦作“ 责有攸归 ”。 毛泽东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因循坐误,责有攸归;全国丧亡,嗟悔无及。”词语解释:责下 拼音:zé xià
督责臣下。《韩非子·内储说上》:“一听则智愚不分,责下则人臣不参。” 陈奇猷 集释:“谓督责臣下则人臣不敢以无能而参於有能者之中。”词语解释:责买 拼音:zé mǎi
责成购买。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点库吏》:“往往本官以库吏为可扰,每开单责买紬缎器皿等物。虽云给价,究属子虚。”词语解释:责革 拼音:zé gé
处罚、撤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如敢任意躭延沉阁,以致差票提催,定行解究责革。” 清 林则徐 《定期放告颁发状式告示》:“若代书於违式之呈,混加戳记,尤必从重责革不贷。” 姚锡光 《中日战争》一:“ 文奎 犯禁令责革,乃转事中军副将 黄翼德 ,充什长。”词语解释:责贬 拼音:zé biǎn
(1).贬降。 元 戴良 《袁廷玉传》:“改物后, 启源 文宝 就戮, 仁本 死狱中, 楠 亦责贬。”《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五四回:“ 徽宗 即传出詔旨,责贬 吴执中 出知 滁州 。”
(2).指责贬斥。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稍稍不贴己一点,便可以说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许多时候我便得承受这种责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