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14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忧责咎责负责还责罪责诡责阴责诿责
自责簿责检责怪责笞责调责退责谯责
言责余责课责黜责嗔责训责决责谢责
任责官责贻责文责称责诘责质责讯责
督责刻责诺责收责私责取责饬责匹夫有责
塞责切责诮责重责科责刑责聊以塞责起责
逃责逭责窜责弃责卸责诟责职责偿责
受责见责鞭责免责反躬自责诲责转责驳责
诃责逋责谴责诛责贬责降责出责雅责
鬼责呵责薄责备责责责镌责公责陪责

词语解释:忧责  拼音:yōu zé
(1).负责,担负重任。《后汉书·张酺传》:“朝廷望公思维得失,与国同心,而託病自絜,求去重任,谁当与吾同忧责者?”
(2).责任,重任。《晋书·刘颂传》:“若未尽其理,虽经异时,忧责犹追在陛下,将如之何?”《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夫忧责在身者,不暇尽乐,先帝之志,堂构未成,诚非尽乐之时。”
词语解释:自责  拼音:zì zé
自己谴责自己。例如:沉痛自责。
词语解释:言责  拼音:yán zé
(1).进言劝谏的责任。《孟子·公孙丑下》:“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 赵岐 注:“言责,献言之责,諫諍之官也。” 宋 刘斧 《青琐高议·慈云记》:“臣虽甚愚,不识忌讳,身有言责,固当上陈。” 邹韬奋 《事业管理和职业修养·关于民主与集中十》:“不是张开嘴提高嗓子随处乱说,或只是在茶余饭后,或躺在床铺上未入睡乡以前,或挥毫写私信的时候,和二三‘知己’的朋友们发发牢骚便算是尽了言责。”
(2).指谏官。 宋 王安石 《右司谏赵抃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制》:“以尔尝任言责,有猷有为。” 宋 陆游 《送梁谏议》诗:“归访乡人忘位重,乍辞言责觉身轻。”
词语解释:任责  拼音:rèn zé
(1).责任,指分内应做的事。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又有号令之不一,任责之不明,当亦速变者也。”《元典章·台纲·稽迟罚俸不须问审》:“诸衙门正官、首领官吏,各有任责。” 明 邵璨 《香囊记·潜回》:“古人一饭之德尚且不忘,况我和你腰金衣紫,駟马高车,而受任责如此。”
(2).负责。 宋 叶适 《淮西论铁钱五事状》:“自有各路监司任责指挥,人情少安,方敢向前措置。”《宋史·理宗纪四》:“﹝ 开庆 元年十月﹞丙戍,以 赵葵 为沿 江 江 东宣抚使置司 建康 ,任责捍御。癸巳, 向士璧 权兵部侍郎、 湖南 安抚使兼知 潭州 ,任责 广西 边防。”
词语解释:督责  拼音:dū zé
督察责罚;督促责备。《吕氏春秋·骄恣》:“故若 简子 者,能厚以理,督责於其臣矣。”《史记·李斯列传》:“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 司马贞 索隐:“察其罪,责之以刑罚也。”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二:“各言官长峻,文字多督责。”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五》:“不正其本,而躬行督责,天下岂信之哉?” 叶圣陶 《倪焕之》三:“学生做这些事,那样地勤奋,那样地自然,那样地不用督责,远超过对于其他作业。”
词语解释:塞责  拼音:sè zé
(1).尽责;补过。《韩诗外传》卷十:“及母死三年, 鲁 兴师, 卞庄子 请从。至见於将军曰:‘前犹与母处,是以战而北也,辱吾身。今母没矣,请塞责。’”《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弘 ( 公孙弘 )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宰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恐窃病死,无以塞责。” 唐 柳宗元 《寄许京兆孟容书》:“此人虽万被诛戮,不足塞责。”
(2).对自己应尽的责任敷衍了事。常用作谦词。《明史·张逵传》:“会疏则删削忌讳以避祸,独疏则毛举纤微以塞责。”《儒林外史》第二九回:“ 杜慎卿 笑道:‘这是一时应酬之作,何足掛齿?况且那日小弟小恙进场,以药物自随,草草塞责而已。’”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曹靖华译〈苏联作家七人集〉序》:“我久生大病,体力衰惫,不能为文,以上云云,几同塞责。”
词语解释:逃责  拼音:táo zé
逃避罪责。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明帝让宣城郡公第一表》:“四海之议,於何逃责。”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王闻震怒,欲置严刑。弟曰:‘不敢逃责,愿开金函。’”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宗维不许”自注引 宋 王若冲 《北狩行录》:“某之罪失,固不可逃责。”
逃避债务。《陈书·高祖纪上》:“却桉下髻,求哀之路莫从;窃鈇逃责,容身之地无所。” 唐 刘知几 《史通·编次》:“又自古王室虽微,天命未改,故臺名逃责,尚曰 周王 ;君未繫颈,且云 秦国 。” 章炳麟 《訄书·客帝匡谬》:“及夫陵夷积弱,处逃责之臺,被窃鈇之言,大枋既失,埶儕於家人,寧奉表以臣敌国,而犹岿然自谓尊於玄圣之裔,岂不忸哉!”
词语解释:受责  拼音:shòu zé
受到责难或责罚。《书·秦誓》:“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水浒传》第四九回:“限三日内要纳大虫,迟时须用受责。”
词语解释:诃责  拼音:hē zé
厉声叱责。《三国志·吴志·顾雍传》“官有正法,何至於此”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谭 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 雍 内怒之。明日,召 谭 ,訶责之。”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李舒长仆》:“共雇一僕曰 陈四 。僕愿而朴,多迟钝不及事。四人者日日訶责,惟 李 不然。” 萧乾 《参商》:“他狠狠地诃责带他去‘玩玩’的 娴贞 。”
词语解释:鬼责  拼音:guǐ zé
鬼神的斥责、惩罚。《庄子·天道》:“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新唐书·柳宗元传》:“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慄乎鬼责。” 宋 张宇 《荆公》诗:“作古非今祸已成,亦知鬼责与天刑。”
词语解释:咎责  拼音:jiù zé
(1).责备。《后汉书·度尚传》:“ 尚 人人慰劳,深自咎责。”《隋书·高祖纪下》:“尝遇 关中 饥,遣左右视百姓所食,有得豆屑杂糠而奏之者,上流涕以示羣臣,深自咎责。”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平等阁》:“ 澄空 即深自咎责,稽首懺悔。”
(2).罪责;罪过。 唐 韩愈 《寄崔立之》诗:“欢华不满眼,咎责塞两仪。” 宋 曾巩 《蔡州》诗:“构难 琦 ( 刘琦 ) 琮 ( 刘琮 )间,咎责积已深。”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五:“自从他一出世,家境就一天不如一天,因此便成为全家的怨府,担负了全部的咎责。”
词语解释:簿责  拼音:bù zé
依据文书所列罪状逐一责问。《汉书·张汤传》:“上以 汤 怀诈面欺,使使八辈簿责 汤 。” 颜师古 注:“以文簿次第一一责之。”《隋书·元孝矩传》:“使者簿责 褒 曰:‘何故利金而捨盗也?’”《资治通鉴·汉哀帝建平元年》:“尚书簿责 由 擅去状, 由 恐,因诬言 中山太后 祝诅上及 傅太后 。” 王闿运 《黄淳熙传》:“ 淳熙 既屡以伉直见疾,因此发愤称疾不出,藩司遂簿责稽考。”
词语解释:余责  拼音:yú zé
未尽偿的罪责。《旧唐书·房玄龄传》:“吾自度危篤,而恩泽转深,若孤负圣君,则死有餘责。”
词语解释:官责  拼音:guān zé
官吏应负的责任。《三国志·蜀志·郤正传》:“虽时献一策,偶进一言,释彼官责,慰此素飱,固未能输竭忠款,尽沥胸肝,排方入直,惠彼黎元,俾吾徒草鄙并有闻焉也。”
词语解释:刻责  拼音:kè zé
严加责备;严格要求。《汉书·韩延寿传》:“或欺负之者, 延寿 痛自刻责。”《旧唐书·德宗纪上》:“忧心如焚,深自刻责。”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读书刻责,毅然以古人自待。”
词语解释:切责  拼音:qiè zé
互相切磋责勉。《论语·子路》“切切偲偲”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切切偲偲,相切责之貌。”
(1).严词斥责。《汉书·沟洫志》:“御史大夫 尹忠 对方略疏阔,上切责之。”《后汉书·李云传》:“詔切责 蕃 秉 ,免归田里。”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宦者》:“ 继恩 收 蜀 有功,宰相欲以为宣徽使。天子以为宦官不可令预政事,切责丞相,而置宣政使以命 继恩 。”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殴驸马》:“上大怒,下旨切责,夺其父职为民。”
(2).急切求索。 唐 元结 《舂陵行》:“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词语解释:逭责  拼音:huàn zé
逃避责任。《明史·张凤翼传》:“ 凤翼 善 温体仁 ,独居位五载。其督师也,意图逭责,乃竟以畏法死。” 明 李贽 《答耿司寇书》:“然则 子礼 口过之称,亦为无可奈何,姑为是言以逭责耳。”
词语解释:见责  拼音:jiàn zé
被责备;责备我。 唐 白行简 《李娃传》:“ 娃 曰:‘不见责僻陋,方将居之,宿何害焉。’” 宋 苏轼 《与李方叔书》:“累书见责以不相荐引,读之甚愧。”《水浒传》第五六回:“ 徐寧 道:‘我却是官身,倘或点名不到,官司必然见责,如之奈何?’”
词语解释:逋责  拼音:bū zé
见“ 逋债 ”。
词语解释:逋债  拼音:bū zhài
亦作“ 逋责 ”。 犹欠债。《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更拜太傅,於是罢视听,息校官,原逋责,除关税,事崇恩泽,众莫不悦。”《宋书·文帝纪》:“凡诸逋债,优量申减。” 唐 刘禹锡 《谢受恩放先贷斛斗表》:“殊私忽降,逋责涤除。”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观物》:“ 金陵 閭右子,荡覆先业,不胜逋责,决意自尽。”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烟兰小谱》:“有宗臣某,尝拆其园中楼阁为其偿逋债。”
词语解释:呵责  拼音:hē zé
犹呵斥。《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髦 ﹞性情暴戾,日月滋甚,吾数呵责,遂更忿恚。”《金史·沉璋传》:“帅府闻之,大怒,召 璋 呵责,且欲杀 璋 ,左右震恐, 璋 颜色不动。” 夏曾佑 《小说原理》:“其书往往为长吏之所燬禁,父兄之所呵责。”
词语解释:负责  拼音:fù zé
(1).失职。《文子·上仁》:“人君者,不任能而好自为,则智日困而自负责。” 唐 皇甫湜 《醉赋》:“为疹为毒,为狂为醨,负责人道,阴阳戾违。” 元 王恽 《荐台掾赵文昌事状》:“某今当去职,有见不言,实为负责。”
(2).担负责任。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量才而授者,不求功於器外;揆能而受者,不负责於力尽。” 唐 徐浩 《谒禹庙》诗:“负责故乡近,朅来申俎羞。” 鲁迅 《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水满 金山 ’一案,的确应该由 法海 负责。”
(3).(工作)认真踏实;尽到应尽的责任。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我们民族的灾难深重极了,惟有科学的态度和负责的精神,能够引导我们民族到解放之路。” 巴金 《中国作协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闭幕词》:“作为作家,就应当对人民、对历史负责。”
负债;欠债。《史记·周本纪》“ 周君 、 王赧 卒” 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 王赧 ﹞虽居天子之位号,为诸侯之所役逼,与家人无异。名负责於民,无以得归,乃上臺避之,故 周 人名其臺曰逃责臺。”《南史·褚彦回传》:“家无餘财,负责数十万。”《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三年》:“蠲冗赋及民负责不能偿者数百万计,而官用亦饶。”
词语解释:检责  拼音:jiǎn zé
检查。 唐 韩愈 《应所在典贴良人男女等状》:“右準律,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臣往任 袁州 刺史,日检责州界内,得七百三十一人。”《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 从璋 检责其家貲,不及数千緡而已。”《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检责所在实户,据口团保,给一年盐,使其四季输价。”
词语解释:课责  拼音:kè zé
考课督责。 唐 刘知几 《史通·忤时》:“比者伏见明公,每汲汲於劝诱,勤勤於课责,或云:‘坟籍事重,努力用心。’或云:‘岁序已淹,何时輟手?’” 唐 陆贽 《奉天论前所答奏未施行状》:“亦宣諭德令,课责侍臣,或赏其尽规,或让以容默。”
词语解释:贻责  拼音:yí zé
招致责难。 唐 王昌龄 《风凉原上作》诗:“时贞守全运,罢去游説客。予忝兰臺人,幽寻免貽责。”
词语解释:诺责  拼音:nuò zé
不履行诺言而被责。《礼记·表记》:“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寧有己怨。” 孔颖达 疏:“诺,谓许人之物;责,谓许而不与而被责。”
词语解释:诮责  拼音:qiào zé
责备。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 王丞相 轻 蔡公 ”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梁 虞通之 《妒记》:“时有妍妙,皆加誚责。” 唐 柳宗元 《答问》:“今客又推当世贤智以深致誚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纤》:“父兄輒相誚责。”
词语解释:窜责  拼音:cuàn zé
放逐处罚。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及窜责 黄州 ,每有表疏,先帝復对左右称道,哀怜奬激,意欲復用,而左右固争,以为不可。”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门人 张耒 时知 潁州 ,闻 坡 ( 苏軾 )卒,出己俸於 荐福禪寺 修供,以致师尊之哀,乃遭论列,责授 房州 别驾, 黄州 安置。虽名窜责,馨香多矣。”
词语解释:鞭责  拼音:biān zé
鞭挞以责罚。 胡希明 《百年前广州丝织工人的生活及其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的情怳·丝织工人的纪律》:“若果本馆人无理取闹者,更将原人鞭责,并革去馆底。”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怪不得锐气终于脱尽;脱尽犹可,还要看那‘笑吟吟’的‘讽刺’的‘天才’脸哩,这实在是对于灵魂的鞭责。”
词语解释:谴责  拼音:qiǎn zé
申斥。《史记·外戚世家》:“帝谴责 鉤弋夫人 。夫人脱簪珥叩头。”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景定慧星》:“臣当委心以听,奉身以退,徐请谴责,以戒为臣之繆於国者。” 沙汀 《在祠堂里》:“于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谴责又开头了。”
词语解释:薄责  拼音:bó zé
(1).用低标准来要求。《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2).轻微的责备或责罚。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自 建隆 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明史·徐阶传》:“故圣帝明王,有言必察。即不实,小者置之,大则薄责而容之,以鼓来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生色》:“俄邻子以执奸自首,既薄责逐释讫;而妇兄 马彪 素健讼,具词控妹冤。”
(3).簿责。根据文书所列的罪状来诘责审理。 宋 范仲淹 《宋故卫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铭》序:“公於部中择其挟贵人势力,州县不敢动者一二家,薄责于庭,众皆大惧。”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府职掌纪略》:“奉旨将掌厂值日内臣 贺尧年 、监督主事 蔡宸恩 下狱薄责之。”
词语解释:还责  拼音:huán zé
见“ 还债 ”。
词语解释:还债  拼音:huán zhài
亦作“ 还责 ”。 归还所欠的债。《宋书·何承天传》:“谨寻事原心, 嘉 母辞自求质钱,为子还责。” 唐 卢仝 《冬行》诗之二:“ 扬州 屋舍贱,还债堪了不。”《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分到他名下的家当,只怕也不够还债了。”
词语解释:怪责  拼音:guài zé
责怪。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一者,初夏至日昼眠,内外怪责,不得不説。”《宣和遗事》前集:“皇帝赐酒,妾面带酒容,又不与夫同归,为恐公婆怪责,欲借皇帝金盃归家与公婆为照。”
词语解释:黜责  拼音:chù zé
贬斥;责罚。《后汉书·王丹传》:“其轻黠游荡废业为患者,輒晓其父兄,使黜责之。”《旧唐书·段平仲传》:“ 平仲 与 吕元膺 抗疏论列,请加黜责。”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果能激浊扬清,不畏强御者,量加旌奬;其狥私容奸,及蔽贤不举者,量行黜责。”
词语解释:文责  拼音:wén zé
对文章内容及发表后在读者中的影响所应负的责任。如:文责自负。
词语解释:收责  拼音:shōu zhài
讨回欠债。《战国策·齐策四》:“谁习计会,能为 文 收责於 薛 乎?”《汉书·昭帝纪》:“今年蚕麦伤,所振贷种、食勿收责。”《后汉书·桓帝纪》:“比岁不登,民多饥穷……其令大司农絶今岁调度徵求,及前年所调未毕者,勿復收责。”
词语解释:重责  拼音:zhòng zé
(1).重大的罪责。《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王其留意慎戒,惟思所以悔过易行,塞重责,称厚恩者,如此则长有富贵,社稷安矣。”
(2).严厉地责罚。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以少凌长,则乡党加重责矣。”《隋书·杨秀传》:“ 蜀王 性甚耿介,今被重责,恐不自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敢有搀杂及非奉呼唤擅自上堂者,定行重责。”
词语解释:弃责  拼音:qì zhài
免除旧债。责,通“ 债 ”。《国语·晋语四》:“公属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歛,施舍分寡。” 韦昭 注:“弃责,除宿责也。”《汉书·高帝纪上》:“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颜师古 注:“以简牘为契券,既不徵索,故折毁之,弃其所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十年》:“所灌县郡,蠲赋弃责,流民所过,毋得征算。”
词语解释:免责  拼音:miǎn zé
不受责备。《周书·贺若敦传》:“ 太祖 大悦,诸将因得免责。”
词语解释:诛责  拼音:zhū zé
惩罚;责罚。《尉缭子·原官》:“明赏賚,严诛责,止奸之术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之一:“乃如 安石 之愚,则愿执事不矜宠利,不惮诛责,一为天下昌言,以寤主上。” 清 陈鳣 《对策》:“故託夫币迹以为发起也,则又以 宰我 为有心昼寝,以待夫子诛责,恐无此情理也。”
词语解释:备责  拼音:bèi zé
(1).谓求其全备。 汉 班固 《白虎通·考黜》:“君幼稚唯考不黜者何?君子不备责童子焉。” 明 李贽 《杂述·豫约》:“但有一能,即为贤者,岂容备责?”
(2).谓广为索求。《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四年》:“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歷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
词语解释:罪责  拼音:zuì zé
(1).罪罚。《魏书·刑罚志》:“弗究悖理之浅深,不详损化之多少……殊乖任寄,深合罪责。”《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前日 王招宣 寻一串一百单八颗西珠数珠不见,带累得一府的人,没一个不吃罪责。”《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提控自道失了礼度,必遭罪责,趋至庭中,跪倒俯伏地下,不敢仰视。” 明 李贽 《复宋太守书》:“兄若恕其罪而取其心,则弟犹得免於罪责。”
(2).罪行的责任。 郭沫若 《论中德文化书》:“酿成大战的原因,科学本身并不能负何等罪责。”
词语解释:笞责  拼音:chī zé
拷打责罚。《旧五代史·世裘传二·李从曮》:“左右或有过,未尝笞责。”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触讳》:“ 蔡京 在相位,内外官司避其名,门下 薛昂 避之尤谨,家人犯者笞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台州民变会记》:“ 徐守 不待 张令 派差,自行带兵拿到种户两名,谓汝曹闻兵来始行芟除,显係刁玩,喝令笞责,锁带回县,勒罚洋四十元。”
词语解释:嗔责  拼音:chēn zé
对人不满而加以责怪。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二折:“不知今夜怎生这等耳热眼跳也,敢是母亲行有些嗔责。”《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老丈既不嗔责,就请老丈同到令壻家里去一见便是。” 鲁迅 《〈朝花夕拾〉后记》:“好在我并非画家,虽然太不高明,读者也许不至于嗔责罢。”
词语解释:称责  拼音:chēng zhài
举债。责,通“ 债 ”。《周礼·天官·小宰》:“听称责,以傅别。” 郑玄 注:“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也。” 贾公彦 疏:“称责,谓举责生子,彼此俱为称意,故为称责,於官於民,俱是称也。”
尽责;称职。 唐 元稹 《赠太保严公行状》:“ 稹 燮赞无状,孤负明恩,天付郡符,官未称责,日夜忧畏,岂暇为文?”
词语解释:私责  拼音:sī zé
见“ 私债 ”。
词语解释:私债  拼音:sī zhài
亦作“ 私责 ”。 私人所欠的债。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高枕谈卧,无叫号者,不知忧私责。” 唐 皮日休 《橡媪叹》诗:“农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宋 范成大 《秋日田园杂兴》诗之五:“牋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明律·户律·违禁取利》:“其负欠私债违约不还者,五贯以上违三月笞一十。每月加一等。罪止笞。”
词语解释:科责  拼音:kē zé
处罚。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 平叔 又请以糶盐多少为刺史县令殿最……如闕课利,依条科责者。”
词语解释:卸责  拼音:xiè zé
推卸责任。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这些作马匹的同学,总照例非常忠厚可靠,在任何情况下皆不卸责。”
词语解释:反躬自责  拼音:fǎn gōng zì zé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特别是 潼关 南原战败之后,这种反躬自责的心情更甚。”
词语解释:贬责  拼音:biǎn zé
(1).批评,指责。《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汉 赵岐 注:“言乱臣贼子惧《春秋》之贬责也。”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其本判官及所管刺史,仍乞重加贬责,以絶姦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恶事的贬责它,使人知怕;有善事底褒奬它,使人知劝。” 郭沫若 《天地玄黄·新缪司九神礼赞》:“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是不屑于自我宣传,但也无须乎自我贬责的。”
(2).贬谪责罚。 唐 李翱 《论事上宰相书》:“ 柳泌 为刺史,疏而不止; 韩潮州 直諫贬责,諍而不得。”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二:“ 熙寧 以前,臺官例少贬责,间有补外者,多是平出,未几復召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虽擢科第,亦以素讥议 贾 ,中遭贬责,仕宦蹉跎。”
词语解释:责责  拼音:zé zé
急劲貌。《素问·玉机真藏论》:“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肝絶之脉,循刃责责,新张弓弦,死在八日。”
词语解释:诡责  拼音:guǐ zé
责备;责问。《汉书·朱博传》:“县有剧贼及它非常, 博 輒移书以诡责之。” 宋 秦观 《进策·盗贼中》:“有择县之豪杰,用以为吏,一旦窃发,则移书诡责取办其人者, 朱博 之治 渤海 也。”
词语解释:调责  拼音:diào zé
讥讽责备。《魏书·彭城王勰传》:“时 勰 去帝十餘步,遂且行且作,未至帝所而就。诗曰:‘问松林,松林经几冬?山川何如昔,风云与古同?’ 高祖 大笑曰:‘汝此诗亦调责吾耳!’”
词语解释:训责  拼音:xùn zé
(1).教训、责备。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检复三业门》:“如上检察,自救无功,何有时间,议人善恶?故须三业,自相训责,知我所作,几善几恶。”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因召诸子训责泣下,僕亦窃不自得,由是勇於为文。” 吴组缃 《山洪》二五:“紧跟着愤愤的说,如同一位老哥训责年幼无知的亲弟弟。”
(2).训斥责罚。 樊增祥 《批刘德春呈词》:“事到如今,尔尚明知故昧,俟到堂时质明训责。”
词语解释:诘责  拼音:jié zé
(1).责问。《汉书·翟方进传》:“ 咸 詰责 方进 ,冀得其处, 方进 心恨。” 宋 叶适 《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上蹙然,遂极论踰数刻,因以公语詰责执政。”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2).诘问索求。《旧五代史·唐书·李继韬传》:“吾仲兄被罪,父子诛死。大兄不仁,略无动怀,而便蒸淫妻妾,詰责货财。惭耻见人,生不如死。”
词语解释:取责  拼音:qǔ zé
接受审问。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俺这官府中则要你从实取责,不要你当厅抵赖。”
词语解释:刑责  拼音:xíng zé
犹刑罚。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吴冲卿 云小刑责亦不可不慎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白 有知鉴,客 并州 时,识 汾阳王 郭子仪 於行伍,为脱其刑责而奬重之。”
词语解释:诟责  拼音:gòu zé
斥责;责骂。 唐 李绰 《尚书故实》:“既夜分,取一椀合于面前,俄顷揭看,见一班白紫綬者纔长数寸,此人詬责之曰:‘与人有分,不卹其孤可乎?’” 明 归有光 《张母太安人寿序》:“ 秋官 有小过,詬责之如年少时。” 张孝若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 謇 在 江苏 輒忝代表,瞠目撟舌为社会詬责,无可解免。”
词语解释:诲责  拼音:huì zé
训诲督责。 清 唐甄 《潜书·太子》:“天子视朝之餘,太子事师之餘,不离左右,慈以笑语,严以诲责。”
词语解释:降责  拼音:jiàng zé
降职问罪。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邪类五百馀人,都加降责。”
词语解释:镌责  拼音:juān zé
(1).降低官职,追究责任。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三人者,皆以西师之败鐫责。”《明史·陈镛传》:“二十三年追坐 德 ( 陈德 )、 胡惟庸 党,詔书言其征西时有过被鐫责,遂与 惟庸 通谋。爵除。”
(2).指摘;斥责。 清 王士禛 《谢榛〈四溟诗话〉序》:“已而 于鳞 名益盛, 茂秦 与论文,颇相鐫责。 于鳞 遗书絶交。” 清 赵翼 《杨桐山具精馔招饮》诗:“衅妇被譙訶,饔子受鐫责。”
词语解释:阴责  拼音:yīn zé
旧谓损阴德者于冥冥中受谴责。 唐 于邵 《为柳州郑郎中谢上表》:“纵漏严科,必貽阴责。”《旧唐书·崔器赵国珍等传论》:“自古酷吏滥刑,幸免者多矣,苟无强魂为祟,沮议者惑焉。 器 ( 崔器 )深文乐祸,居官令终,非 达奚 诉冤,无以显其阴责矣。”
词语解释:退责  拼音:tuì zé
减免债务。责,“ 债 ”的本字。 唐 李商隐 《为汝南公华州贺赦表》:“延赏推恩,用以劝御灾捍患之士;减租退责,将以矜火耕水耨之人。”
词语解释:决责  拼音:jué zé
杖责。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 萧颖士 ﹞常使一僕 杜亮 ,每一决责,皆由非义。” 宋 欧阳修 《乞减乐平县课额札子》:“见今专副等逐月逐季逐年各有比较决责。”《清史稿·刑法志二》:“又附片请将军、流徒加杖概予宽免,无庸决责。”
词语解释:质责  拼音:zhì zé
(1).质问、责备。《史记·汲郑列传》:“ 张汤 方以更定律令为廷尉, 黯 数质责 汤 於上前。”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六:“ 南轩 质责 虞丞相 并甫 不当用 张説 。” 明 文嘉 《先君行略》:“人有过,未尝面加质责。”
(2).谓责备而指正之。《后汉书·朱浮传》:“ 浮 以书质责之。” 李贤 注:“质,正也。”
词语解释:饬责  拼音:chì zé
斥责。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奏 和珅 及军机大臣常不在直之咎,有詔飭责,谓君言当。”
词语解释:聊以塞责  拼音:liáo yǐ sè zé
姑且应付搪塞,算是尽责。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成语》:“《通鑑记事》: 韩侂胄 当国,京官不敢言事,但泛论君臣时事。或问之,则愧谢曰:‘聊以塞责。’”《红楼梦》第七九回:“ 寳玉 却从未会过这 孙绍祖 一面的,次日只得过去聊以塞责。” 茅盾 《子夜》四:“那位宝贝外甥 吴荪甫 也不把老舅父放在眼里了,只来了这么一通聊以塞责的电报,却并没专派一条小火轮来请他去。”
词语解释:职责  拼音:zhí zé
职务上应尽的责任。 浩然 《艳阳天》第八二章:“他时时刻刻都在这样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地执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主要是反映现实中真的美的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
词语解释:转责  拼音:zhuǎn zé
谓委托他人讨债。《周礼·秋官·朝士》“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 汉 郑玄 注:“属责,转责使人归之,而本主死亡,归后之数相抵冒者也。” 孙诒让 正义:“转责亦谓展相委付。”
词语解释:出责  拼音:chū zé
犹言借债给人。责,通“ 债 ”。《国语·晋语二》:“吾闻之,惠难徧也,施难报也。不徧不报,卒於怨讎。夫 齐侯 将施惠如出责,是之不果奉。” 韦昭 注:“如出责,望其报也。”
词语解释:公责  拼音:gōng zé
谓公务上的责任。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让官第二表》:“臣所献章表,发於至诚,伏奉批答,未蒙俞允,外负公责,内迫私情。”
词语解释:诿责  拼音:wěi zé
(1).委托、责成。 清 龚自珍 《答人求墓铭书》:“君家有世德,法宜为文章,又辱吾子諉责,不可辞,而特不忍为誌铭,谨撰上墓表。”
(2).推卸责任。 龚振黄 《青岛潮·附录四·字林报之言论》:“北庭以外交失败諉责吾人,使代卖国党被恶名。”
词语解释:谯责  拼音:qiáo zé
谴责;责问。《新唐书·张镒传》:“ 乾元 初, 华原 令 卢樅 以公事譙责邑人 齐令詵 。”《明史·许进传》:“ 进 不引咎,三降严旨譙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如所作《不信者》《堂祥》二诗中,其怨愤譙责之切,与希冀之诚,无不歷然可徵信也。”
词语解释:谢责  拼音:xiè zé
卸去责任。 聂绀弩 《阮玲玉的短见》:“另一个则觉得‘人言可畏’( 阮玲玉 绝命书)不能不以一死谢责的么?”
词语解释:讯责  拼音:xùn zé
审问惩处;责罚。《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 邕 初蒙讯责,便繫牢户,水不入口者踰五日。”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不然,止以无心处之可也。至首加讯责,不亦伤乎?” 樊增祥 《批张荣呈词》:“惟 张世炳 任意鲸吞,情殊可恶,候唤案讯责。”
词语解释:匹夫有责  拼音:pǐ fū yǒu zé
谓国家兴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匹夫有责之説,今人以为常谈,不悟其所重者,乃在保持道德,而非政治经济之云云。” 续范亭 《抗战六周年七七感言》:“区区之见,借作漫谈,贡献国人,倘能有四万万分之一之效果,亦匹夫有责之大义微忱,岂敢默而无语。”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十三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内除国贼,外抗强权,正是今天祖国当务之急。”
词语解释:起责  拼音:qǐ zé
放债。责,“ 债 ”的古字。《汉书·谷永传》:“至为人起责,分利受谢。” 颜师古 注:“言富贾有钱,假托其名,代之为主,放与他人,以取利息而共分之,或受报谢,别取财物。”
词语解释:偿责  拼音:cháng zé
偿还欠债。责,后多作“债”。《汉书·食货志上》:“於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假举骄奢以作淫侈,高负千万不肯偿责。”《宋书·萧惠开传》:“厩中凡有马六十匹,悉以乞 希微 偿责。”
抵当罪责。《新唐书·齐映传》:“马奔踶,不过伤臣;捨之,或犯清蹕,臣虽死不足偿责。”
词语解释:驳责  拼音:bó zé
亦作“駮责”。 批驳责备。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舍人 李庾 行誥词,駮责深焉。”
词语解释:雅责  拼音:yǎ zé
(1).深深责备。《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遂生忿怒,雅责 须达 大臣:‘卿今应谋社稷,拟与外国相连。构扇君臣,离间父子,亡家丧国,应亦缘卿!’”
(2).谓隐含责备之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 唐 咸通 中,举子 侯泳 有声采,亦士流也,而闕於恭慎。 豆卢琢 罢相守僕射,乘间诣僧院,放僕乘他适,而於僧宇独坐,皤然一叟也。 泳 自外入门,殊不顾揖,傲岸据榻……归去后,自咎悚惕,贡一长牋首过。赖先曾有卷及门,揆路通入, 泳 乃自陈乖疎,公亦逊谢,恕其不相识也。留而命酒,凡劝十盂,乃小惩也。仍云:‘虽不奉讶,然凡事更宜在意。’ 侯生 仍惭灼无以自容。先是, 豆卢 家昆弟饮清酒而已, 侯生 盛饌而饮,此日每饮一杯,迴首摘席经咀之,几不济,所谓雅责也。”
词语解释:陪责  拼音:péi zé
陪同受责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把守大门皂隶,不许放閒人进大门。把守两角门皂隶,不许放閒人进角门。如有在外窥探,东西混走及喧譁者,立拿门皂陪责。”
共14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