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贬剥贬驳贬讥贬义贬谤贬夺贬放贬流
贬谪贬降贬乐贬戮贬挫贬刺贬约贬绌
贬官贬窜贬诎贬解贬身贬俗贬膳贬颜
贬黜贬骨贬引贬匿贬贱贬累贬晦贬职
贬值贬异贬伐贬处贬责贬素贬易贬省
贬笔贬削贬价贬励贬辞贬秩贬斥贬绝
贬坐贬低贬悴贬废贬量贬笑贬罚贬食
贬駮贬弃贬忽贬折贬辱贬称贬洁贬瘦
贬所贬词贬弹贬抑贬裁贬杀贬没贬甘
贬损贬议贬义词贬撤贬家贬望贬毁贬落

词语解释:贬剥  拼音:biǎn bāo
(1).贬斥批驳。剥,通“ 驳 ”。 宋 普觉 《宗门武库》:“ 真浄 贬剥诸方异见邪解,无所忌惮。”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品诗》:“我们献诗,要他赏鉴,成就姻缘。怎么到喫贬剥了一场。”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雍也篇十六》:“且如‘ 赐 也达’,是何等地位,岂容轻使贬剥?”
(2).贬官削职。《武王伐纣平话》卷下:“贬剥忠臣,宠信谗佞。”
词语解释:贬谪  拼音:biǎn zhé
古代官吏因过失或犯罪而被降职或流放。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赞成》:“﹝ 郑虔 ﹞由是贬謫十餘年,方从调选,授广文馆博士。”《明史·张文明传》:“ 文明 止於贬謫,人以为幸。” 秦牧 《艺海拾贝·数字与诗》:“ 柳宗元 诗句中如果不是采用了那些数字,他的贬谪流浪、沉郁苍凉的感情便未必能表达尽致。”
词语解释:贬官  拼音:biǎn guān
贬降官职。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 洞庭 看斗柄。”《好逑传》第十四回:“只因哥哥贬官,原为举荐了一员大将,那大将失了机,故带累哥哥贬謫。” 陈寅恪 《李德裕贬死辨证》:“所书贬官年月,亦与旧史不合。”
词语解释:贬黜  拼音:biǎn chù
(1).降职或免去官爵。《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 关内侯 。 玄成 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与 觉 ( 陈觉 )等同罪而不见贬黜,言甚切直。”《明史·孙鑨传》:“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大学士 赵志皐 弟预焉。”
(2).贬责,排斥。《南史·贺琛传》:“今诚宜严为禁制,导之以节俭,贬黜雕饰,纠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改其好恶,则易於反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褒赠乃朝廷恩典, 瓌 ( 张瓌 )不当加贬黜之词。”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词语解释:贬值  拼音:biǎn zhí
(1).币值下跌;货币购买力下降。 徐迟 《不过好日子哪天有?》:“他们是在,不过一个月之前,把数目本来可怜,又一天天在贬值的储蓄金换了一百元美金票的。”
(2).减少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降低货币对黄金或外币的比价。
词语解释:贬笔  拼音:biǎn bǐ
指曲折而意含贬抑的文字。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六:“两种情怀俱可谅,《阳秋》贬笔未宜多。”参见“ 春秋笔法 ”。
词语解释:春秋笔法  拼音:chūn qiū bǐ fǎ
《春秋》, 鲁国 史书。相传为 孔子 所修。经学家认为它每用一字,必寓褒贬,后因以称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宋 俞文豹 《吹剑录》:“ 朱文公 《通鑑纲目》以正名为先……盖钝用《春秋》笔法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我在这文章里正用君,但初意却不过贪图少写一个字,并非有什么《春秋》笔法。”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它的传统作法是‘《春秋》笔法’,寓褒贬于行文用字之中,实际上是叫事实说话。”
词语解释:贬坐  拼音:biǎn zuò
贬职坐罪。《后汉书·马严传》:“今 益州 刺史 朱酺 、 杨州 刺史 倪説 、 凉州 刺史 尹业 等,每行考事,輒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
词语解释:贬駮
见“ 贬驳 ”。
词语解释:贬驳  拼音:biǎn bó
亦作“ 贬駮 ”。贬低,责难。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霅州 朱鲁公 丞相著《秀水閒居録》,一编之内,於南渡诸公行事,贬驳殆无全人。”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议者又谓 维摩 画像一本足矣,何用多为!盖贬駮他人易於为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解元贬驳他道:‘我看你身上蓝缕,你既有这仙术,何不烧些来自己用度?’”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六:“不管先贤后达,偏检最有意思人之极名言极善行一两则,逢人便举,僻説谬谈,糊判乱断,指摘不已,贬驳尽情,駡絶古今。”
词语解释:贬所  拼音:biǎn suǒ
贬官后被安置的地方。《新唐书·杜元颖传》:“ 元颖 死於贬所,年六十四。” 陈寅恪 《李德裕贬死辨证》:“﹝ 大中 ﹞三年十二月卒于贬所。”
词语解释:贬损  拼音:biǎn sǔn
(1).贬抑;贬低。《公羊传·桓公十一年》:“行权有道,自贬损以行权,不害人以行权。”《史记·孔子世家》:“ 践土 之会实召 周天子 ,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於 河阳 ’: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金史·张通古传》:“若欲贬损使者,使者不敢传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独力捐办御道》:“见 廷桂 ( 黄廷桂 )侃侃议论,不稍贬损。”
(2).减少;减省。《周礼·秋官·士师》“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 汉 郑玄 注:“遭飢荒,不明判,国事有所贬损,作权时法也。”《金史·庄献太子传》:“时方多艰,每事当从贬损,吾已放宫人百餘矣,东宫无用者亦宜出之。”
(3).谓消瘦憔悴。《北齐书·邢卲传》:“在 兗州 ,有都信云 恕 疾,便忧之,废寝食,颜色贬损。”
词语解释:贬驳  拼音:biǎn bó
亦作“ 贬駮 ”。贬低,责难。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 霅州 朱鲁公 丞相著《秀水閒居録》,一编之内,於南渡诸公行事,贬驳殆无全人。”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议者又谓 维摩 画像一本足矣,何用多为!盖贬駮他人易於为工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解元贬驳他道:‘我看你身上蓝缕,你既有这仙术,何不烧些来自己用度?’”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六:“不管先贤后达,偏检最有意思人之极名言极善行一两则,逢人便举,僻説谬谈,糊判乱断,指摘不已,贬驳尽情,駡絶古今。”
词语解释:贬降  拼音:biǎn jiàng
贬官降职。《后汉书·陈球传》:“臣伏惟 章德 竇后 虐害 恭怀 , 安思 阎后 家犯恶逆,而 和帝 无异葬之议, 顺 朝无贬降之文。” 唐 元稹 《中书省议举县令状》:“本举良能,冀蒙优奬,皆居破碎之处,恐同贬降之条。”《宋史·太祖纪三》:“十恶,故杀者不原,贬降责免者量移叙用。”
词语解释:贬窜  拼音:biǎn cuàn
贬谪放逐。 唐 韩愈 《贺赦表》:“微臣往因论事,获谴海隅,旋沐朝奬,待罪山郡,未离贬窜之地,忽逢旷荡之恩。”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又其次如 退之 、 子瞻 之贬窜, 孟郊 、 贾岛 之流落,其忧为身命也。” 王汉章 《题黄山谷小像》诗:“瞻公眉宇信峨然,小像当非贬窜年。”
词语解释:贬骨  拼音:biǎn gǔ
指被贬责的历史人物。 宋 梅尧臣 《寄滁州欧阳永叔》诗:“ 仲尼 著《春秋》,贬骨常苦笞。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词语解释:贬异  拼音:biǎn yì
(1).犹贬斥。《周书·柳霞传》:“ 霞 导民务先以德,再三不用命者,乃微加贬异,示之耻而已。”
(2).贬斥异端。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宋 欧阳修 《郑荀改名序》:“ 荀卿子 独用《诗》《书》之言,贬异扶正,著书以非诸子。”
词语解释:贬削  拼音:biǎn xuē
指古代对官吏的职务、称号等降级或削除。《三国志·蜀志·来敏传》:“前后数贬削,皆以语言不节,举动违常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二:“今日为宰相,明日有贬削为匹夫者。” 清 龚鼎孳 《岁暮行》:“有司纍纍罪贬削,緡钱难铸山非铜。”
词语解释:贬低  拼音:biǎn dī
降低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又因他自己是个女孩儿,看着世间的女孩儿自然都是一般的尊贵,未免就把世间这些男子贬低了一层。” 霍松林 《〈瓯北诗话〉校点后记》:“过去有不少人认为 韩 孟 胜过 元 白 ,而用‘轻俗’二字贬低 元 白 的成就。”
词语解释:贬弃  拼音:biǎn qì
谓免去职位,弃置不用。《后汉书·酷吏传·王吉》:“课使郡内各举姦吏豪人诸常有微过酒肉为臧者,虽数十年犹加贬弃,注其名籍。” 唐 柳宗元 《代裴行立谢移镇表》:“唯当遵守詔条,贬弃奸慝,平均徭赋,示以义方。”《万花楼》第六十回:“只求母后将儿处治,如若不忍,亦请贬弃幽宫,别立贤孝之君。”
词语解释:贬词  拼音:biǎn cí
见“ 贬辞 ”。
词语解释:贬辞  拼音:biǎn cí
亦作“ 贬词 ”。 贬低、指责的话。亦指含有贬义的词。《宋史·范纯仁传》:“ 武帝 雄才大略,史无贬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荣褒悉备,世无贬词。”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 西湖 仿佛是盆景,换句话说,有点儿小摆设的味道。这不是给 西湖 下贬辞,只是直说这回的感觉罢了。”
词语解释:贬议  拼音:biǎn yì
不好的评价和议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晋书·陈寿传》:“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明 姚福 《青溪暇笔》:“昔 汉文帝 罪 薄昭 ,虽当后世,犹有贬议,况无罪乎!”
词语解释:贬讥  拼音:biǎn jī
指责讽刺。 汉 王充 《论衡·讥日》:“如废吉得凶,妄举触祸,宜有微文小义,贬讥之辞。”
词语解释:贬乐  拼音:biǎn lè
减少声色之娱。《史记·三王世家》:“诚见陛下忧劳天下,哀怜百姓以自忘,亏膳贬乐,损郎员。”
词语解释:贬诎  拼音:biǎn qū
贬退,罢黜。詘,通“ 黜 ”。 汉 王充 《论衡·治期》:“长吏秩贵,当阶平安以升迁;或命贱不任,当由危乱以贬詘也。”
词语解释:贬引  拼音:biǎn yǐn
谓引咎自责。《后汉书·安帝纪》:“咎在朕躬,非羣司之责,而过自贬引,重朝廷之不德。” 李贤 注:“贬引谓贬损引过也。”
词语解释:贬伐  拼音:biǎn fá
讨伐。《南齐书·州郡志上·越州》:“刺史常事戎马,唯以贬伐为务。”
词语解释:贬价  拼音:biǎn jià
(1).降低价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非但没有贬价,还在那里涨价呢。” 茅盾 《子夜》十六:“遂利用舶来火柴进口税轻,源源贬价运来,使我国成本较重之土造火柴无法销售。”
(2).指货币贬值。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不出三个月,新币贬价的速度竟比军事上溃败的速度来得更加可怕,一下子就把他的生计逼入真正的绝境。”
词语解释:贬悴  拼音:biǎn cuì
瘦损憔悴。《北齐书·孝昭帝纪》:“帝行不正履,容色贬悴。”
词语解释:贬忽  拼音:biǎn hū
批评和轻视。《南史·刘祥传》:“ 祥 就 整 ( 刘整 )妻求还资,事闻朝廷。又於朝士多所贬忽。”
词语解释:贬弹  拼音:biǎn dàn
贬低和指斥。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九:“假使以辞害意,谓这是 东坡 贬弹 李 杜 ,贬弹 韩愈 ,宁非笑话!”
词语解释:贬义词  拼音:biǎn yì cí
表示贬斥的、含有坏意义的词。与“褒义词”相对。 周克芹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四章:“‘爱情’二字在他的特别词典里是个贬义词,跟‘贪污’、‘盗窃’、‘资本主义’等词语一样的难听。”
词语解释:贬义  拼音:biǎn yì
字句里含有的不赞成或坏的意思。 枕书 《博物记趣·乙丑说牛》:“其实,‘青牛’并不一定有贬义。”
词语解释:贬戮  拼音:biǎn lù
贬斥;责罚。《晋书·苻坚载记上》:“ 丕 ( 苻丕 )等费广无成,实宜贬戮。” 宋 宋祁 《代陈州章相公乞致仕第一表》:“玷廊庙之仪型,被史家之贬戮,死有餘咎。”
词语解释:贬解  拼音:biǎn jiě
押解。《西游记》第七四回:“端的是甚妖精,他敢这般短路!烦公公细説与我知之,我好把他贬解起身。”
词语解释:贬匿  拼音:biǎn nì
谦退,韬晦。《南齐书·陈显达传》:“ 显达 建武 世心怀不安,深自贬匿,车乘朽故,导从卤簿,皆用羸小,不过十数人。”
词语解释:贬处  拼音:biǎn chǔ
指贬官后任职或安置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张镐 ﹞自带了家眷,星夜到贬处去了。”
词语解释:贬励  拼音:biǎn lì
谦逊振奋。《新唐书·陆贽传》:“今乘舆播越,大憝未去,此人情向背,天意去就之隙,陛下宜痛自贬励。”
词语解释:贬废  拼音:biǎn fèi
贬官免职。《晋书·陈寿传》:“司空 张华 爱其才,以 寿 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 阳平 令。” 唐 柳宗元 《吏商》:“身败禄敚,大者死,次贬废,小者恶,终不遂。” 宋 范仲淹 《述梦》诗序:“ 刘 与 柳宗元 、 吕温 数人,坐 王叔文 党,贬废不用。”
词语解释:贬折  拼音:biǎn shé
贬低。 郭沫若 《沸羹集·一样是伟大》:“《战争与和平》固然是值得佩服,虽然在 托翁 末年他自己把那价值贬折了。”
词语解释:贬抑  拼音:biǎn yì
压低和抑制。《旧唐书·文苑传上·刘延祐》:“足下春秋甫尔,便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中》:“近世故加贬抑,似非篤论。” 徐特立 《抗战五个年头中的教育》:“同时又反对贬抑自己,忘记了革命的创造性。”
词语解释:贬撤  拼音:biǎn chè
削减。《宋书·孝武帝纪》:“岁云不稔,咎实朕由。太官供膳,宜从贬撤。”
词语解释:贬谤  拼音:biǎn bàng
贬低,毁谤。《宋书·南郡王义宣传》:“ 柳抚军 忠壮慷慨,亮诚有素, 新亭 之勋,莫与为等,而妄信姦虚,坐相贬谤,不亦惑哉。”
词语解释:贬挫  拼音:biǎn cuò
贬抑,贬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平等阁》:“ 澄空 於是呼天求哀,叩佛请罪,大加贬挫,深自勤励。”
词语解释:贬身  拼音:biǎn shēn
降低自己的身分。《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仲尼 ﹞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 宋 朱熹 《承事郎致仕潘公墓志铭》:“却埽耽书,贬身访道。”
词语解释:贬贱  拼音:biǎn jiàn
贬低。《汉书·匈奴传下》:“ 咸 ( 乌累单于 咸 )怨 乌珠留单于 贬贱己号,不欲传国,及立,贬护于为左屠耆王。”
词语解释:贬责  拼音:biǎn zé
(1).批评,指责。《孟子·滕文公下》“ 孔子 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汉 赵岐 注:“言乱臣贼子惧《春秋》之贬责也。”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其本判官及所管刺史,仍乞重加贬责,以絶姦欺。”《秦併六国平话》卷上:“有恶事的贬责它,使人知怕;有善事底褒奬它,使人知劝。” 郭沫若 《天地玄黄·新缪司九神礼赞》:“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是不屑于自我宣传,但也无须乎自我贬责的。”
(2).贬谪责罚。 唐 李翱 《论事上宰相书》:“ 柳泌 为刺史,疏而不止; 韩潮州 直諫贬责,諍而不得。”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二:“ 熙寧 以前,臺官例少贬责,间有补外者,多是平出,未几復召还。”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虽擢科第,亦以素讥议 贾 ,中遭贬责,仕宦蹉跎。”
词语解释:贬辞  拼音:biǎn cí
亦作“ 贬词 ”。 贬低、指责的话。亦指含有贬义的词。《宋史·范纯仁传》:“ 武帝 雄才大略,史无贬辞。”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荣褒悉备,世无贬词。”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 西湖 仿佛是盆景,换句话说,有点儿小摆设的味道。这不是给 西湖 下贬辞,只是直说这回的感觉罢了。”
词语解释:贬量  拼音:biǎn liàng
对人和事物进行贬责性的评价。 唐 法琳 《〈辨正论〉序》:“﹝ 李仲卿 ﹞乃作《十异》《九迷》,贬量至圣。”
词语解释:贬辱  拼音:biǎn rǔ
贬谪折辱。 谭优学 《唐诗人行年考·王翰》:“出为 汝州 长史,追改 仙州 别驾,盖贬辱之也。”
词语解释:贬裁  拼音:biǎn cái
(1).犹贬黜。《晋书·毛宝传》:“ 宝 之倾败,宜在贬裁。然 苏峻 之难,致力王室。今咎其过,故不加赠,祭之可也。”《梁书·王亮传》:“ 縝 不答所问,而横议沸腾,遂贬裁司徒臣 朏 ,褒举庶人 王亮 。”参见“ 贬黜 ”。
(2).指责和批评。《南史·王瞻传》:“﹝ 王瞻 ﹞负气慠俗,好贬裁人物。”
词语解释:贬黜  拼音:biǎn chù
(1).降职或免去官爵。《汉书·韦玄成传》:“有司劾奏,等辈数人皆削爵为 关内侯 。 玄成 自伤贬黜父爵,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御史中丞 江文蔚 劾奏宰相 冯延巳 、諫议大夫 魏岑 乱政,与 觉 ( 陈觉 )等同罪而不见贬黜,言甚切直。”《明史·孙鑨传》:“一时公论所不予者贬黜殆尽,大学士 赵志皐 弟预焉。”
(2).贬责,排斥。《南史·贺琛传》:“今诚宜严为禁制,导之以节俭,贬黜雕饰,纠奏浮华,使众皆知变其耳目,改其好恶,则易於反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褒赠乃朝廷恩典, 瓌 ( 张瓌 )不当加贬黜之词。”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左右誉之而褒显,民安之而贬黜,国亡。”
词语解释:贬家  拼音:biǎn jiā
免官回乡。《白雪遗音·马头调·耐时》:“ 唐 朝 敬德 ,也曾贬家为民,一朝大臣,大丈夫,存心忍耐待时运。”
词语解释:贬夺  拼音:biǎn duó
谓对某种主张加以批评并使之改变。《晋书·庾纯传》:“而后将军 眅 ( 荀眅 )敢以私议贬夺公论,抗言矫情,诬罔朝廷,宜加贬黜。”《南史·徐勉传》:“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 勉 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咸取则焉。”
词语解释:贬刺  拼音:biǎn cì
指斥讥刺。《后汉书·韦义传》:“﹝ 韦义 ﹞又讥切左右,贬刺 竇氏 。” 清 朱大韶 《左氏短丧说》:“ 晋侯 与诸侯宴,使诸大夫舞,歌诗必类,《传》载其事,而无贬刺之文。”
词语解释:贬俗  拼音:biǎn sú
谓讥刺时俗。 明 张溥 《〈江令君集〉题词》:“文人高致,或是贬俗,其如社稷何?”
词语解释:贬累  拼音:biǎn lèi
谓因罪而贬黜。《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安四年》:“比来所遣外任,多是贬累之人,风俗不澄,寔由於此。” 胡三省 注:“累,力瑞翻,罪累也。”
词语解释:贬素  拼音:biǎn sù
谓节省,俭朴。《南史·到撝传》:“夺封与弟 賁 , 撝 由是更以贬素自立。”
词语解释:贬秩  拼音:biǎn zhì
贬职;削减俸禄。《史记·平準书》:“ 元封 元年, 卜式 贬秩为太子太傅。” 宋 李若水 《上何右丞书》:“小则削职贬秩,大则走瘴岭,錮海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或贬秩,则立仗,必居所贬之位,不敢仍常立,甚可怪也。” 清 无名氏 《燕京杂记》:“﹝象﹞如获罪贬秩,则立仗时退居贬所,不敢復立原处。”
词语解释:贬笑  拼音:biǎn xiào
讥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东亭 为 桓宣武 主簿,既承藉,有美誉,公甚敬其人地,为一府之望。初见 谢 失仪,而神色自若,座上宾客即相贬笑。”
词语解释:贬称  拼音:biǎn chēng
(1).降格称呼。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春秋》先书于 戚 之会,既出 林父 之名,而继於 卫侯 出奔之后,后书 晋 执 石买 而贬称人。”
(2).含有贬义的称谓。 任继愈 等《中国佛教史》第三章第二节:“所谓‘小乘’是公元前后兴起的大乘佛教对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的贬称。”
词语解释:贬杀  拼音:biǎn shā
削减,降低。 宋 苏轼 《再上皇帝书》:“併省诸军,迫逐老病,至使戍兵之妻,与士卒杂处其间,贬杀军分,有同降配。”
词语解释:贬望  拼音:biǎn wàng
降低声望。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引祖训》:“二公俱一代名臣,初不以此贬望,然授后生以话端,致其弹舌相讥,可见通今之难胜於博古。”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章枫山封事》:“ 宋 时 欧 苏 诸公为学士时,岁时撰进,亦不以此贬望也。”
词语解释:贬放  拼音:biǎn fàng
贬官流放。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屡经贬放,亦已塞朝廷之薄责矣。” 宋 范仲淹 《与谢安定屯田书》之二:“某念入朝已来,思报人主,言事太急,贬放非一。”
词语解释:贬约  拼音:biǎn yuē
节约,节俭。《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大饗六军及 譙 父老百姓於邑东”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虽心存贬约,虑在经纶,至於树德垂声,崇化变俗,固以道薄於当年,风頽於百代矣。”《南史·后妃传论》:“ 高皇 受命,宫禁贬约,衣不文绣,色无红采,永巷贫空,有同素室。”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 国封 岁时入见母后,见二侍婢老且陋,怪其过自贬约。”
词语解释:贬膳  拼音:biǎn shàn
谓饭量减少。《周书·艺术传·姚僧垣》:“至尊贬膳日久,脉候何如?”
词语解释:贬晦  拼音:biǎn huì
谦退韬晦。《北史·魏阳平王新成传》:“ 子孝 以国运渐移,深自贬晦,日夜纵酒。”
词语解释:贬易  拼音:biǎn yì
谓降官改职。《后汉书·西域传序》:“ 王莽 篡位,贬易侯王,由是 西域 怨叛。”
词语解释:贬斥  拼音:biǎn chì
(1).贬抑并斥逐。《后汉书·皇甫规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亦宜贬斥,以惩不轨。”
(2).指降官斥逐。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凡吾之贬斥幸矣,而又戚戚焉何哉?”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侃直》:“自 罗伦 、 王徽 等贬斥,中外结舌,以言为讳。”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偶然詿误遭贬斥,性命俄顷沉盘涡。”
(3).贬低并排斥。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 张戒 《岁寒堂诗话》之类,俱推崇 杜少陵 而贬斥 白香山 。”
(4).贬责,指责。《新华文摘》1983年第12期:“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这样向她的女友中伤他,贬斥他。” 章丽娅 李小兵 《赌海沉浮》第四章:“人头涌涌的小茶馆里,镜头从一张‘莫谈国事’的标语,渐摇到几个正愤愤贬斥时局的茶客。”
词语解释:贬罚  拼音:biǎn fá
贬抑指斥。《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 孔子 圣人,为见三纲沦,九法斁,秉那直笔,做一卷书唤做《春秋》,褒奬他善的,贬罚他恶的。”
词语解释:贬洁  拼音:biǎn jié
谓贬损自身的高洁。絜,同“ 洁 ”。 汉 班固 《〈离骚〉序》:“今若 屈原 ,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羣小之閒,以离谗贼……沉江而死,亦贬絜狂狷景行之士。”
词语解释:贬没  拼音:biǎn méi
贬低埋没。 南朝 宋 宋广之 《咨顾道士〈夷夏论〉》:“ 谢生 贬没仙道,褒明佛教,以羽化之术为浮滥之説。”
词语解释:贬毁  拼音:biǎn huǐ
贬低诋毁。《后汉书·孔融传》:“不知贬毁之于己,犹蚊虻之一过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狭细忠贞,贬毁仁义。”
词语解释:贬流  拼音:biǎn liú
贬官流放。 宋 许洞 《虎钤经·相人》:“少信行,不忠孝,贬流在外而死。”
词语解释:贬绌  拼音:biǎn chù
贬退,罢黜。絀,通“ 黜 ”。《韩诗外传》卷九:“天子闻之,必将贬絀吾君,危其社稷,絶其宗庙,是罪四也。”《宋史·太祖纪三》:“ 王全斌 入 蜀 ,贪恣杀降,虽有大功,即加贬絀。”
词语解释:贬颜
谓容颜瘦损。 南朝 梁 王僧孺 《忽不任愁聊示固远》诗:“未应岁贬颜,直以忧残髮。”
词语解释:贬职  拼音:biǎn zhí
从较高的职位降到较低的职位。《杨家府演义·怀玉举家上太行》:“迨及 狄青 、 张茂 ,吾祖、吾父贬职削官。”
词语解释:贬省  拼音:biǎn shěng
节俭,省俭。 唐 白居易 《答将军方元荡等〈贺德音表〉》:“思备旱之方,无如贬省;务动天之德,莫若精诚。”
词语解释:贬绝  拼音:biǎn jué
(1).谓贬抑至极点。《公羊传·昭公元年》:“《春秋》不待贬絶而罪恶见者,不贬絶以见罪恶也;贬絶然后罪恶见者,贬絶以见罪恶也。”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春秋》於大夫主权之举,无不贬絶。”
(2).贬低。 唐 张九龄 《后汉徵君徐君碣铭》序:“先生则贬絶在心,而经脩於世。” 清 陈确 《大学辨》:“今使推高 禹 、 稷 、 尹 为大人之学,而贬絶 颜子 为小人之学,则可笑矣。”
词语解释:贬食  拼音:biǎn shí
节缩饮食。《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脩城郭、贬食、省用、务穡、劝分,此其务也。” 唐 韩愈 《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削衣贬食,不立资遗,以班亲旧朋友为义。” 宋 杨时 《李修撰墓志铭》:“既仕,节衣贬食,而积书之富,至与巨室名家埒。”
词语解释:贬瘦  拼音:biǎn shòu
犹消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裴政 出服,问讯 武帝 ,贬瘦枯槁,涕泗滂沱。”
词语解释:贬甘  拼音:biǎn gān
削减珍美的食品。《宋书·孝武帝纪》:“丙午,詔曰:‘昔紩衣御宇、贬甘示节;土簋临天,飭俭昭度。’”
词语解释:贬落  拼音:biǎn luò
(1).谪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怅眺》:“俺公公 唐 朝 韩退之 ,为上了《破佛骨表》,贬落 潮州 。”汉剧《宇宙锋》第二场:“哭一声 玉皇爷 呀不能得见, 玉皇爷 呀!你不该将弟子贬落凡间。”
(2).贬低。 鲁迅 《〈准风月谈〉后记》:“他们的主公 邵诗人 ,在赞扬 美国 白诗人的文章中,贬落了黑诗人。”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