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褒贬 拼音:bāo biǎn
亦作“褒贬”。
(1).赞扬或贬低。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威德所生》:“《春秋》采善不遗小,掇恶不遗大,讳而不隐,罪而不忽,□□以是非,正理以褒贬。”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清 曾国藩 《〈经史百家简编〉序》:“ 梁 世 刘勰 、 钟嶸 之徒,品藻诗文,褒贬前哲,其后或以丹黄,识别高下,於是有评点之学。” 秦牧 《〈长河浪花集〉序》:“虽然采取的是谈天说地、描绘山川、辨析名物的方式,这里面,实际上也都寄寓着对人物褒贬的命意。”
(2).批评;指责。 明 李贽 《复麻城人书》:“此诗俗子辈视之便有褒贬,吾以为皆实语也,情可哀也。”《红楼梦》第十四回:“ 凤姐 虽然如此之忙,只因素性好胜,惟恐落人褒贬,故费尽精神,筹划的十分整齐。” 冰心 《最后的安息》:“死丫头!你倒会背地里褒贬人,还怪我不拿你当人看待!”词语解释:自贬 拼音:zì biǎn
基于感到本人低下、有罪或羞愧而产生的一种自卑感词语解释:迁贬 拼音:qiān biǎn
谓官员被降职并流放。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念远缘迁贬,惊时为别离。”词语解释:责贬 拼音:zé biǎn
(1).贬降。 元 戴良 《袁廷玉传》:“改物后, 启源 文宝 就戮, 仁本 死狱中, 楠 亦责贬。”《宋宫十八朝演义》第五四回:“ 徽宗 即传出詔旨,责贬 吴执中 出知 滁州 。”
(2).指责贬斥。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稍稍不贴己一点,便可以说他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许多时候我便得承受这种责贬。”词语解释:诃贬 拼音:hē biǎn
呵斥贬责。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六:“昔时同游,各以盛年,自喜僕在众中年最少,志趣为最疏阔,每抵掌论议訶贬今世人。”词语解释:诛贬 拼音:zhū biǎn
贬责。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记与戴东原论修志》:“笔削之例至严,极於《春秋》;其所诛贬,极於乱臣贼子。”词语解释:臧贬 拼音:zāng biǎn
褒贬,品评高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谢遏 诸人共道‘竹林’优劣。 谢公 云:‘先辈初不臧贬七贤。’”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三》:“后余过 沅州 , 慈谿 冯公 觴余督府,怜及 杨 之才器固博识,特好臧贬先辈,輒攻人沿袭之短,气象遂砭削矣。” 明 李贽 《读史·思旧赋》:“‘竹林七贤’,此( 向秀 )为最无骨头者,莫曰先辈初无臧贬‘七贤’者也。”词语解释:刑贬 拼音:xíng biǎn
减刑,宽缓刑罚。《周礼·秋官·朝士》:“若邦兇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 郑玄 注:“贬,犹减也。谓当图谋缓刑,且减国用,为民困也。所贬视时为多少之法。”词语解释:降贬 拼音:jiàng biǎn
降官贬职。《宋书·蔡廓传》:“且已失征虏,非乃超越,復夺常侍,顿为降贬。”词语解释:谪贬 拼音:zhé biǎn
古代官吏因罪被降职并调至边远之地。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謫贬 江 淮 间,以口舌动摇监司及州县,得其权力以侵刻细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喜留都,散职逍遥,叹投閒,名流謫贬。”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 王阳明 三十六岁的时候,触犯了 刘瑾 八虎的狐威,被谪贬为 龙场驿 驿丞。”参见参见“謫降”。词语解释:落褒贬
落下不是词语解释:追贬 拼音:zhuī biǎn
谓追究前愆而贬官。《宋史·徽宗纪一》:“壬午,追贬 李清臣 为 武安军 节度副使。”《宋史·刑法志二》:“ 绍圣 间, 章惇 、 蔡卞 用事,既再追贬 吕公著 、 司马光 及謫 吕大防 等 岭 外。”词语解释:违贬 拼音:wéi biǎn
犹贬斥。《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镜清道怤禅师》:“僧问:‘一等明机双扣,为甚么却遭违贬?’”词语解释:不置褒贬 拼音:bù zhì bāo biǎn
不说好或坏。《三国演义》第七二回:“ 操 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 往视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词语解释:黜贬 拼音:chù biǎn
贬斥。《警世通言·崔衙内白鹞招妖》:“后因 李白 学士题 沉香亭 牡丹诗,将 赵飞燕 比著 太真娘娘 ,暗藏讥刺,被 高力士 奏告贵妃,泣诉天子,将 李白 黜贬。”词语解释:抑贬 拼音:yì biǎn
贬低。《汉书·师丹传》:“ 丹 不深惟褒广尊亲之义而妄称説,抑贬尊号,亏损孝道,不忠莫大焉。”词语解释:损贬 拼音:sǔn biǎn
减省降低。《新唐书·张锡传》:“坐洩禁中语,又賕谢鉅万……繫凤阁,俄徙司刑三品院。 锡 按轡专道,神气不慑,日膳丰鲜,无损贬。”词语解释:惩贬 拼音:chéng biǎn
给予降职处分。《新唐书·卢怀慎传》:“窃见内外官有賕餉狼藉,劓剥蒸人,虽坐流黜,俄而迁復,还为牧宰,任以 江 、 淮 、 岭 、磧,粗示惩贬,内怀自弃,徇货掊貲,讫无悛心。”词语解释:一字褒贬 拼音:yī zì bāo biǎn
原谓《春秋》笔法严谨,一字即寓褒贬之意。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字以成言。” 孔颖达 疏:“褒则书字,贬则称名。” 晋 范宁 《春秋穀梁传序》:“一字之褒,宠踰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春秋》以一字为褒贬。”后亦泛指论人议事用词严谨而有分寸。 唐 柳宗元 《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又不得效薄技于前,以希一字之褒贬。” 唐 方干 《酬孙发》诗:“从来一字为褒贬,二十八言犹太多。”词语解释:流贬 拼音:liú biǎn
流放贬谪。《新唐书·吴兢传》:“比见上封事者……其忤旨,则朝堂决杖,传送本州,或死於流贬。”词语解释:科贬 拼音:kē biǎn
贬谪处罚。《旧唐书·食货志上》:“如限满后有违犯者,白身人等宜付所司,决痛杖一顿处死。其文武官及公主等,并委有司闻奏,当重科贬。”词语解释:窜贬 拼音:cuàn biǎn
贬谪;放逐。《宋史·徽宗纪四》:“ 陈过庭 、 张汝霖 以乞罢御前使唤及岁进花果,为 王黼 所劾,并窜贬。”词语解释:讥贬 拼音:jī biǎn
讥刺贬责。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或諫余以此言为伤圣人,必见讥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尝於謫所著《读史管见》数千万言,极意讥贬 秦氏 。” 胡适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今日最没有根据而又最有毒害的妖言是讥贬西洋文明为唯物的,而尊崇东方文明为精神的。”词语解释:痛贬 拼音:tòng biǎn
极力贬低。 王国维 《人间词话删稿》三四:“自 竹垞 ( 朱彝尊 )痛贬《草堂诗餘》,而推《絶妙好词》,后人羣附和之。”词语解释:瘠贬 拼音:jí biǎn
瘦削毁损。《南史·王铨传》:“母长公主疾, 銓 形貌瘠贬,人不復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