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共18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资身资世资助资税资略资秩资形资履
资生资考资地资送资学资尽资暇资藉
资深资忠资储资食资囊资宦资实资装
资始资格资斧资予资奁资画资本资贿
资善资禀资给资政资任资猷资赋资补
资粮资养资名资缘资馈资金资荫资聚
资用资性资德资劳资遣资重资识资藏
资财资材资从资借资血资待资治资蓄
资福资历资直资产资釜资灵资敌资箴
资望资质资利资行资运资父资源资镪

词语解释:资身  拼音:zī shēn
资养自身;立身。《汉书·韩信传》:“寄食於漂母,无资身之策。” 宋 陆游 《散发》诗:“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过了数日, 苏秦 欲出游列国,乃请於父母,变卖家财,为资身之费。”
词语解释:资生  拼音:zī shēng
(1).赖以生长;赖以为生。《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孔颖达 疏:“万物资生者,言万物资地而生。”《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五》:“资生仰化,于何不养。” 李善 注:“资,取也。言取生者,皆仰德而化也。”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将搂之乎》:“男儿苦没资生策,长啸尘中何处求?”
(2).谓有助于国计民生。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纵令先民典记非资生之急务,契券簿録为今人所必用者,亦可瞀然不解乎?”
(3).指经济。 梁启超 《论学日本文之益》:“吾 中国 之治西学者固微矣,其译出各书,偏重於兵学、艺学,而政治、资生等本原之学,几无一书焉。”
词语解释:资深  拼音:zī shēn
(1).蓄积深厚。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明 李东阳 《邃庵解》:“彼居安以资深,亦引伸而触类者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附《朱子晚年定论》:“从事於 朱子 之训餘三十年,非不专且篤,而竟亦未有居安资深之地,则犹以为知之未详,而览之未博也。”
(2).阅历丰富,资格老。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但选材堪此选,资深者入三院,资浅者为里行。”《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他守制的时候,正是守选点卯之时,点到起復,倒成个资深年久,头一个便该选他。”
词语解释:资始  拼音:zī shǐ
(1).借以发生、开始。《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颖达 疏:“以万象之物,皆资取乾元而各得始生,不失其宜,所以称大也。” 唐 刘禹锡 《谢裴相公启》:“出坎深之中,平路资始。”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太和》:“其升降飞扬,莫之为而为万物之资始者,於此言之则谓之天。”
(2).指事物起始所凭借者。《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资始既正,守终又令。” 吕延济 注:“言始资正道,终有善名也。”
词语解释:资善  拼音:zī shàn
(1).书院名。 宋 时皇太子就学之所。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三:“ 大中祥符 八年, 仁宗 封 寿春郡王 ,以 张士逊 、 崔遵度 为友,讲学之所为 资善堂 。此 资善 之名所由始也。自后元良就学所皆曰‘资善’。”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 谓 等因请师傅十日一赴 资善堂 ,宾客以下,隻日互陪侍讲,从之。”
(2). 明 代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 资德院 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词语解释:资粮  拼音:zī liáng
亦作“ 资粮 ”。
(1).粮食。泛指钱粮。《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 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晋 刘琨 《扶风歌》:“资粮既之尽,薇蕨安可食。”粮,一本作“ 粮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但是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的保障,至低限度的糊口的资粮,这求之于国外,比在国内是还要困难的了。”
(2).按规定发给的米粮。《旧唐书·裴胄传》:“收其资粮,分为月进, 胄 至,奏其本末,罢之。”
(3).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 哀而许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 吕居仁 临终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盖用前语。”
词语解释:资用  拼音:zī yòng
(1).钱财费用。《国语·周语下》:“田畴荒芜,资用乏匱。”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七:“黄金百鎰尽,资用常苦多。”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记异》:“居山养徒,资用乏,不得不尔。” 洪深 《冯大少爷》:“资用不给,辄乞助于肆之经理 张某 。”
(2).凭借;借以。《北齐书·杜弼传》:“从中被外,周应可以裁成;自己及物,运行可以资用。”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习禅一·齐林虑山洪谷寺僧达》:“乃试履裁约,饵苓断粒,自此终报,资用通生。”
词语解释:资财  拼音:zī cái
(1).钱财物资。《管子·轻重丁》:“功臣之家皆争发其积藏,出其资财,以予其远近兄弟。”《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资财千万,父 越 卒,悉散与九族。” 叶圣陶 《穷愁》:“些微资财,固无足縈其心。”
(2).资质,才能。财,通“ 才 ”。《汉书·晁错传》:“今以陛下神明德厚,资财不下五帝,临制天下,至今十有六年。” 颜师古 注:“资,质也,谓天子之财质。”
词语解释:资福  拼音:zī fú
取福;求福。 清 金埴 《巾箱说》:“然往往验之,年丰家给,相与榷其餘财以资福。”
词语解释:资望  拼音:zī wàng
(1).丰姿仪容。《三国志·吴志·薛莹传》“著书八篇,名曰《新议》”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晋书》:“ 莹 子 兼 ,字 令长 ,清素有器宇,资望故如上国,不似 吴 人。”
(2).资历和声望。 宋 秦观 《官制上》:“王者用人之要术惟资望而已。岁月有等,功劳有差,天下莫得躐而进者谓之资;行能术业卓然高妙为世所推者谓之望。” 草明 《乘风破浪》二十:“假如在能力上、资望上、知识上都能像他那样,他就心满意足了。”
词语解释:资世  拼音:zī shì
(1).取悦于世。《孔丛子·答问》:“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是资世之谈,而无其实者也。”
(2).济世,为社会所用。《新唐书·魏元忠传》:“夫才生於世,世实须才。何世而不生才?何才而不资世?” 宋 陈亮 《祭凌正仲父文》:“惟君力足以自拔,而志念不出於乡閭;才足以资世,而事业止关乎门户。”
词语解释:资考  拼音:zī kǎo
(1).资格和考绩。 唐 白居易 《大官乏人策》:“校正欠资考者,不署畿官。”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做先生处士,一生一世,不论资考。”《金史·李石传》:“他日,上復问曰:‘外任五品职事多闕,何也?’ 石 对曰:‘资考少有及者。’”
(2).供参考。 李大钊 《史观》:“过去的陈编,汗牛充栋,于治史学者亦诚不失为丰富资考的资料。”
词语解释:资忠  拼音:zī zhōng
实行忠义之道。 晋 潘岳 《闲居赋》:“是以资忠履信以进德,修辞立诚以居业。” 晋 刘琨 《答卢谌诗》:“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宋 曾巩 《明州谢到任表》:“自効驱驰,敢废资忠之义;庶依长育,未愆致养之私。”
词语解释:资格  拼音:zī gé
(1).资,原指地位、经历等。格,政府制订官员除授或升迁所应依据的法令条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侍郞 裴光庭 始奏立条例,谓之循资格。自后皆率为标準。”后仅指经历、地位、身分等。 明 李开先 《对峰相贡士墓志铭》:“人贵有其实耳,不在出身资格也。”《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 周老爷 晓得自己资格尚浅,诸事让他三分。” 沉从文 《王谢子弟》:“回家乡后他多了两重资格,一是住过 上海 ,二是作过军官。在这两重资格下,加上他原有那个大少爷资格,他成了当地小名人。”
(2).指所应具备的条件。 胡适 《国语文法概论》第一篇:“这一种方言已有了做 中国 国语的资格。”
(3).格局;格式。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他种文字,随人长短,听我张弛,总无限定之资格。”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时文如词曲,无一定资格也。”
(4).姿质体格。《金瓶梅词话》第九三回:“今有故人之子,姓 陈 名 经济 ,年方二十四岁,生的资格清秀,倒也伶俐。”
词语解释:资禀  拼音:zī bǐng
天资,禀赋。 宋 苏辙 《除尚书右丞诸公免书》:“某家世寒陋,资禀冥烦。”《水浒传》第六一回:“有出人英武,凌云志气,资禀聪明。”《清史稿·选举志二》:“拟仿照同文馆例,於 上海 添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选近郡年十四岁以下资禀颖悟、根器端静之文童,聘西人教习。”
规定发给的粮米。《新唐书·裴胄传》:“初, 李兼 尝罢 南昌 卒千餘人,收资稟为月进, 胄 白罢之。”《旧唐书》作“资粮”。
词语解释:资养  拼音:zī yǎng
犹供养。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缘境无碍门》:“若志在於资养,便覩缚缠更重。” 宋 苏轼 《答程全父推官书》之一:“某与儿子粗无病,但 黎 蜑 杂居,无復人理,资养所急,求輒无有。” 孙中山 《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如生子多,凡无力养之者,亦可由国家资养。”
词语解释:资性  拼音:zī xìng
资质;天性。《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 宋 邵雍 《教子吟》:“善恶一何相去远,也由资性也由勤。”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以谓足下资性卓絶,造德隆崇,出之渊渊,等辈咸伏。”
词语解释:资材  拼音:zī cái
(1).取材。《公孙龙子·迹府》:“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假物取譬,以守白辩。” 谢希深 注:“物各有材,圣人之所资用者也。”
(2).禀赋,资性。《汉书·薛宣传》:“吏道以法令为师,可问而知。及能与不能,自有资材,何可学也?”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寄问刘白〉》:“功用随日新,资材本天授。”
(3).资格和才能。 宋 文同 《谢中书启》:“伏念某门地至寒,资材甚浅,宦途蕞品,儒馆陈人。”
(4).物资器材。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举工业之械具资材,植物之滋殖繁养,动物之畜牧改良,无不蒙科学之泽。” 周恩来 《反对妥协求和,坚持华北抗战》:“放手收容溃兵散枪及资材。”
(5).资料,材料。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又 元 人杂剧亦屡取《水滸》故事为资材。” 徐特立 《关于“晚会之歌”》:“‘晚会之歌’上却说‘工农兵联合起来’,是国内战争时的口号。今天用来抗 日 就会破坏内部的团结,给 日本 以挑拨离间的资材。”
词语解释:资历  拼音:zī lì
资格和经历。《梁书·裴子野传》:“会迁国子博士,乃上表让之……有司以资歷非次,弗为通。”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以科名资歷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巴金 《探索集·作家》:“她脑子里并没有资历、地位、名望等等东西。”
词语解释:资质  拼音:zī zhì
(1).禀性;质素。《汉书·梅福传》:“故 京兆 尹 天章 资质忠直,敢面引廷争。”《朱子语类》卷七十:“大抵资质柔巽之人,遇事便不能做事。” 叶圣陶 《倪焕之》四:“小学校里有的是境遇资质各各不同而同样需要培养的儿童。”
(2).姿态容貌。《南史·宋始兴王濬传》:“ 濬 少好文籍,资质端妍。”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 花奴 资质明媚,肌髮光细,非人间人。” 清 龚自珍 《京师乐籍说》:“乐籍既棋布於京师,其中必有资质端丽,桀黠辨慧者出焉。”
词语解释:资助  拼音:zī zhù
(1).帮助;提供。《金石萃编》卷三四引《合邑诸人造佛堪铭》:“浄修波若,四摄资助。” 徐特立 《怎样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神秘的东西可以资助清谈。”
(2).以财物帮助。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他穿的衣,吃的食,男女婚姻,公私赋税,那一件不在俺身上资助他。”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于是解开钱袋来资助灯彩蜡烛以及杂项开支。”
词语解释:资地  拼音:zī dì
(1).资历和地位。《宋书·赵伦之传》:“我不言汝资地所任,要是外戚高秩次第所至耳。” 宋 范仲淹 《答安抚王内翰书》:“如资地至浅,勋劳未著,即使权领职任,令手下各有兵甲,俟其有立,即时进擢。” 清 全祖望 《吴职方传》:“资地鼎盛,才具尤軼羣。”
(2).资质,天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南海松煤》:“近世士人游戏翰墨,因其资地高韵,创意出奇,如 晋 韦仲将 、 宋 张永 所製者,故自不少。” 黄中黄 《沉荩》:“﹝ 藎 ﹞资地絶高。”
词语解释:资储  拼音:zī chǔ
积蓄,贮备。《后汉书·袁绍传上》:“南军穀少,而资储不如北。” 唐 白居易 《和微之诗·和〈除夜作〉》:“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 明 徐光启 《敷陈末议以殄凶酋疏》:“虽调百万,亦空残民命,徒费资储而已。”
词语解释:资斧  拼音:zī fǔ
亦作“ 资鈇 ”。
(1).利斧。《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资,利也。” 元 邓文原 《登五岭》诗:“想当混沌初,疏凿驱神姦。幸经资斧贯,犹有苍石顽。”
(2).诛戮,征伐。《晋书·刘弘传》:“﹝ 张弈 ﹞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 弈 肆心,以劳资斧,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輒之罪。”《宋书·前废帝纪》:“朕位御三极,风澄万宇,资鈇电断, 正卯 斯戮。”《梁书·武帝纪上》:“今资斧所加,止 梅虫儿 、 茹法珍 而已。”
(3).货财器用。《易·旅》:“得其资斧。” 程颐 传:“得货财之资,器用之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王公戚属,相携而至者,蓝缕腻囊,襁负鳞次,竭其资斧,亲自赡恤。” 茅盾 《新疆风土杂忆》:“但既至 镇西 或 迪化 ,往往资斧已罄,不能再贩土产归来。”
(4).指旅费。《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大人往京,老汉愿少助资斧。”
词语解释:资给  拼音:zī gěi
(1).天资聪敏,言语便捷。 汉 刘向 《说苑·敬慎》:“高上尊贤,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资给疾速,无以先人;刚毅勇猛,无以胜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辨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辨, 乐毅 、 曹邱生 是也。”
(2).资助,供给。《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璋 资给 先主 ,使讨 张鲁 ,然后分别。” 唐 蒋防 《霍小玉传》:“ 玉 常以薪蒭衣服,资给於 崔 。”
(3).货财富足。《晋书·郤詵传》:“官得其人,则事得其序;事得其序,则物得其宜;物得其宜,则生生丰植,人用资给,和乐兴焉。”
(4).资财给养。《北史·邢峦传》:“昔 邓艾 、 钟会 率十八万众,倾中国资给,裁得平 蜀 。”《南史·何尚之传》:“时或遣军北侵,资给戎旅,悉以委之。”
词语解释:资名  拼音:zī míng
(1).资历和名望。《晋书·谯纵传》:“初谋元率,僉难其人, 龄石 资名素浅, 裕 违众拔之,授以麾下之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虽居机要,资名轻小,人情未以方岳相许。”
(2).借以为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县在 般水 之阳,故资名焉。”
词语解释:资德  拼音:zī dé
(1).涵育德性。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以五常藴智,六气资德,乘天则策马秉灵,降神则牵、狼应象。”
(2). 明 代官职名。为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明史·职官志二》:“﹝东宫官属﹞又置资德院资德一人,资善二人。”
词语解释:资从  拼音:zī cóng
陪嫁的钱财;嫁妆。 唐 韦应物 《送杨氏女》诗:“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素 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
词语解释:资直  拼音:zī zhí
指资财,费用。《三国志·吴志·孙坚传》“ 荆州 刺史 王叡 素遇 坚 无礼, 坚 过杀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张勃 《吴录》:“兵久战劳苦,所得赏,不足以为衣服,诣使君更乞资直耳。”《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资直者,衣资之直也。”
词语解释:资利  拼音:zī lì
利益。《韩非子·问田》:“故不惮乱主闇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蔡君谟书碑》:“ 襄 谓近世书写碑志,则有资利,若朝廷之命,则有司存焉,待詔其职也。”
词语解释:资税  拼音:zī shuì
赋税。 唐 王绩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资税幸不及,伏腊常有储。”
词语解释:资送  拼音:zī sòng
谓送行时赠以钱财。亦谓出资相送。《三国志·蜀志·刘璋传》“ 璋 资给 先主 ,使讨 张鲁 ,然后分别”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璋 以米二十万斛,骑千匹,车千乘,繒絮锦帛,以资送 刘备 。”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八:“礼数资送,甚极丰厚。” 清 全祖望 《先仲父博士府君权厝志》:“吾父以其久客於京,乃资送仲母入京。”
词语解释:资食  拼音:zī shí
资财和粮食。《后汉书·逸民传·向长》:“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餘。”《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吏士丰於资食,仓府衍於穀帛。”《晋书·秃发利鹿孤载记》:“今 姑臧 饥荒残弊,穀石万钱,野无青草,资食无取。”
词语解释:资予  拼音:zī yǔ
赠给,送给。《新唐书·韦保衡传》:“主, 郭淑妃 所生, 懿宗 所爱,而妃有宠,故恩礼最异,悉宫中珍玩资予之。”
词语解释:资政  拼音:zī zhèng
(1).帮助治理国政。 唐 道宣 《叙元魏太武废佛法事》:“帝讳 燾 ,以 明元帝 泰常 八年即位,时年八岁,尚在幼冲,资政所由,唯恃台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有《资政新篇》
(2).官职名。 宋 代置 资政殿 大学士,授予罢政的宰相或其他大臣。简称“资政”。
(3).官职名。 金 置资政大夫一职,系正三品的文散官。 元 改为正二品。 明 清 皆因之。
(4).官职名。 民国 时期,总统府亦置资政若干人,由总统选聘,以备随时咨询。
词语解释:资缘  拼音:zī yuán
佛教谓资助修行的外缘(衣食住)。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十种惭愧门》:“所以诸俗,为道兴福供给资缘,故隆正业而惑不全,失於敬重,亦可深愧。” 五代 齐己 《荆州新秋病起杂题·病起见生涯》诗:“病起见生涯,资缘觉甚奢。”
词语解释:资劳  拼音:zī láo
资格和功劳。《旧唐书·职官志二》:“审其功能,而定其留放,所以録才艺、备军国、辨虚冒、敍勋劳也。然后据其资劳,量为注拟。” 陈夔龙 《梦蕉亭杂记》卷一:“余在部当差,积资劳充职方司总办,亲友均以道府相期许。”
词语解释:资借  拼音:zī jiè
凭借,借助。 宋 黄庭坚 《寄陈适用》诗:“邑邻 陈太丘 ,威德可资借。”
词语解释:资产  拼音:zī chǎn
(1).资财;产业。《后汉书·崔駰传》:“葬讫,资产竭尽,因穷困,以酤酿贩鬻为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除蠹》:“因自诣郡,具言‘ 陈氏 豪暴日久,谨已除之,计其资产,足充当县一年税租’。”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富有资产,生活不成问题的,是一种人。”
(2).指企业资金。
(3).会计名词。资产负债表所列的一方,表示资金的运用情况。
词语解释:资行  拼音:zī xíng
指陪嫁。《太平广记》卷一一七引 唐 无名氏《阴德传·刘弘敬》:“有女将适,抵 维扬 ,求女奴资行,用钱八十万,得四人焉。”
词语解释:资略  拼音:zī lüè
才智。《文选·枚乘〈七发〉》:“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 庄周 、 魏牟 、 杨朱 、 墨翟 、 便蜎 、 詹何 之伦。” 李善 注引 晋灼 《汉书》注:“资,材量也。” 张铣 注:“资,用也;略,智略也。”
词语解释:资学  拼音:zī xué
(1).求学。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康僧会》:“初 汉 桓 , 灵 之世,有 支讖 译出众经,有 支亮 字 纪明 ,资学於 讖 。”
(2).资性才学。 明 冯梦龙 《情史·情感·楚娘》:“ 三山 林茂叔 ,官 建昌 ,闻名妓 楚娘 ,以资学自负,遂与之厚。”
词语解释:资囊  拼音:zī náng
钱袋。指钱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贾人卒死,津长埋之。其子寻求父丧,发冢举尸,资囊一无所损。其子悉以金与之,津长不受。”
词语解释:资奁  拼音:zī lián
嫁妆。《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太守喝退了 杨翁 、 杨嫗 ,当时差州司人从,自宅堂中抬出 杨玉 ,逕送至司户衙中,取出私财十万钱,权佐资奩之费。”
词语解释:资任  拼音:zī rèn
资格;资历。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一:“其资任,须中行员外郎以下,太常博士以上,曾任通判,人未歷通判,非特旨不荐,仍为里行,此 唐 马周 故事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二年》:“旧制,举御史,官须中行员外郎至太常博士,资任须实歷通判,又必翰林诸学士与本臺丞、杂互举。”
词语解释:资馈  拼音:zī kuì
犹馈赠。《南史·张邵传》:“时寇乱年饥, 邵 又资馈其妻子。”
词语解释:资遣  拼音:zī qiǎn
给资遣行。《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弓嗣业》:“后 嗣明 及 嗣业 资遣逆贼 徐真 北投 突厥 ,事败, 业 等自著此枷,百姓快之也。” 王树声 《从木兰山到柴山堡》:“不几天,我们对这个哗变过来的连进行了整编。不愿留下的,发给路费资遣回家。”
词语解释:资血  拼音:zī xuè
资财生命。《尉缭子·守权》:“若彼城坚而救诚,则愚夫蠢妇,无不蔽城尽资血。”
词语解释:资釜  拼音:zī fǔ
犹资斧。
词语解释:资运  拼音:zī yùn
犹补给。《南史·檀道济传》:“ 道济 时与 魏 军三十餘战多捷,军至 歷城 ,以资运竭乃还。”
词语解释:资秩  拼音:zī zhì
资历和品级。 唐 白居易 《杨嗣复可库部郎中知制诰制》:“惟其人是用,不限於资秩职署焉。” 元 黄溍 《翰林国史院题名记》:“是用蒐罗故牘,考其姓名、资秩、迁次而刻诸石,庶来者有考焉。” 明 李东阳 《与蒋宗谊书》:“古之人不合则去,未闻以资秩之卑下为辱也。”
词语解释:资尽  拼音:zī jìn
指金银货币。尽,通“ 贐 ”。《吕氏春秋·务本》:“临财物资尽则为己,若此而富者,非盗则无所取。” 陈奇猷 校释引 王念孙 曰:“尽读为賮。”
词语解释:资宦  拼音:zī huàn
做官的经历。《南史·张岱传》:“卿美効夙著,兼资宦已多,今欲用卿为 子鸞 别驾,总刺史之任,无谓小屈,终当大申也。”
词语解释:资画  拼音:zī huà
谋划。《旧唐书·张仲方传》:“夫论大功者,不可以妄取,不可以枉致。为资画者,体理不显不竞,而岂妨令美。”
词语解释:资猷  拼音:zī yóu
才能和谋略。 宋 文同 《谢运使司封》:“伏惟运使司封,学问深博,资猷敏明。”
词语解释:资金  拼音:zī jīn
(1).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刘益善 徐世立 《万元户大世界》第一章:“但是这个集体企业经营不到一年,花尽了6万元资金后还欠帐10多万元。”
(2).指国家用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资或货币。 薛暮桥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第七章:“农业和轻工业发展了,不但能够改善人民生活,而且能够为国家积累大量的资金,为进一步发展重工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词语解释:资重  拼音:zī zhòng
犹辎重。《后汉书·鲜卑传》:“明年春,中郎将 张国 遣从事将南单于兵步骑万餘人出塞,击破之,获其资重二千餘种。” 夏仁虎 《旧京琐记·宫闺》:“两宫往返宫园谓之挪动,车后必有百数十抬,以黄袱覆之,见者疑为资重财货,实则御用器皿而已。”
词语解释:资待  拼音:zī dài
供给需求。 晋 陶潜 《劝农》诗之一:“智巧既萌,资待靡因。” 逯钦立 注:“资,资给。待,需求。”《南齐书·王融传》:“自其将卒奔离,资待销闕,北畏勍 蠕 ,西逼南 胡 ,民背如崩,势絶防断。”《陈书·高祖纪下》:“其以 江阴郡 奉 梁主 为 江阴王 ,行 梁 正朔,车骑服色,一依前準,宫馆资待,务尽优隆。”
词语解释:资灵  拼音:zī líng
(1).资质性灵。 唐 谢偃 《正名论》:“禀气冲和,资灵杰秀。”
(2).涵育性灵。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三:“伏惟陛下资灵种德,稟庆至真。”
词语解释:资父  拼音:zī fù
赡养和侍奉父亲。语本《孝经·士》:“资於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晋 张协 《七命》:“有生之欢灭,资父之义废。” 唐 白居易 《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资父事君,移忠自孝。”
词语解释:资形  拼音:zī xíng
借以成形。 汉 扬雄 《太玄·玄首都序》:“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 范望 注:“三统相承,以主万物,故万物取形於是也。”
词语解释:资暇  拼音:zī xiá
谓资助闲谈。 清 查为仁 《〈莲坡诗话〉序》:“回忆三十年来,酒边烛外,论议所及,足以资暇者,正復不少,并为述其颠末,以助谈柄。” 唐 李匡乂 有《资暇集》
词语解释:资实  拼音:zī shí
(1).军需物资。《后汉书·袁术传》:“於是资实空尽,不能自立。”《南史·沉约传》:“ 绍 众小靡,乘其乱而薄之, 绍 乃大溃,俘虏以千数,悉获 绍 器械资实。”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捷悟》:“ 宋文帝 令 到彦之 北伐 魏 ,甲兵资实甚盛,及败还,委弃荡尽,府藏武库,为之一空。”
(2).资望实力。《晋书·孙绰传》:“臣之愚计,以为且可更遣一将有威名资实者先镇 洛阳 。”
词语解释:资本  拼音:zī běn
(1).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刘互谑》:“吾之隣人,有一子稍长,因使之代掌小解。不逾岁,偶误质盗物,资本耗折殆尽。” 叶圣陶 《多收了三五斗》:“由各大银行钱庄筹集资本,向各地收买粮米。”
(2).经济学用语。指资本家占有、并用作剥削手段的生产资料和货币。 李大钊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十一:“宗 马氏 的说,入十六世纪初期,才有了资本。因为他所谓资本,含有一种新意义,就是指那些能够生出使用费的东西。”
(3).从事工作的条件。 徐特立 《韬奋的事业与精神》:“他在一年中收到读者两万多封信,其反映的社会情况和政治情况给他以最丰富的具体材料,经过分析就成了他指导群众的资本或科学。”
(4).指牟取利益的凭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五章:“我看人活一辈子,不能像小家雀似地,给自己造一个小窝窝就算了事;更不是积累点资本,好爬上去出人头地。”
(5).犹言守本分。《醒世姻缘传》第四一回:“媒婆来往提説,这 魏才 因 侯小槐 为人资本,家事也好,主意定了许他。” 黄肃秋 校注:“资本,这里作篤实、朴厚、诚恳解。”
词语解释:资赋  拼音:zī fù
天资禀赋。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予谓资赋虽殊,各得 文正公 之一体。”
词语解释:资荫  拼音:zī yīn
資蔭:见“ 资廕 ”。
資廕:亦作“ 资荫 ”。 凭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但以门衰,骨肉单弱,五服之内,傍无一人,播越他乡,无復资廕,使汝等沉沦厮役,以为先世之耻。”《周书·苏绰传》:“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如有资廕不补学生应举者,请礼部不在收试限。”
词语解释:资识  拼音:zī shí
才质和识见。《魏书·释老志》:“帝乃慨然而叹曰:‘虽人鸟事别,至於资识性情,竟何异哉!’”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李文靖先机》:“时 沆 已薨背, 旦 繢像事之,每胸中鬱鬱,则摩腹环行曰:‘ 文靖 ! 文靖 !’盖服其资识也。”
词语解释:资治  拼音:zī zhì
(1).致治。《新唐书·陆贽传》:“治或生乱者,恃治而不脩也。乱或资治者,遭乱而能治也。”《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志在敦厚风俗,急於资治,人臣之心,昭然可见。”
(2).资助修治。 宋 曾巩 《江州景德寺新戒坛记》:“ 智暹 食淡衣粗,所居屋坏不自治,所得於人,惟资治其寺。”
词语解释:资敌  拼音:zī dí
谓资助敌人。《尉缭子·制谈》:“损敌一人而损我百人,此资敌而伤我甚焉。”《宋史·韩琦传》:“ 琦 以为此皆良田,今弃不耕,适足以资敌,将皆为所有矣。” 清 黄遵宪 《哭威海》诗:“船资敌,力犹可;礮资敌,我杀我。” 峻青 《记威海》:“ 丁汝昌 又下令炸毁镇远舰,以免资敌,仍然没有效果。”
词语解释:资源  拼音:zī yuán
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等的来源。 叶剑英 《浣溪沙·登大兴安岭》词:“伐后更生延百岁,祖先遗树值千年。资源利用慎材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四:“这十多天之中不知又发现了多少新的资源,增多了多少个发明创造。”
词语解释:资履  拼音:zī lǚ
资格履历。《资治通鉴·唐宣宗大中六年》:“ 諴 欣然奉命。上欲重其资履,六月,壬申,先以 諴 为刑部侍郎,癸酉,乃除 邠寧 节度使。” 胡三省 注:“资,以序进。履,所歷之官也。”
词语解释:资藉  拼音:zī jiè
凭借,依赖。《南史·到彦之传》:“ 撝 资藉豪富,厚自奉养,供一身一月十万。” 元 王恽 《胙城县庙学记》:“ 侯 乃出所藏经史数千卷,资藉讲诵。”
资格履历。藉,通“ 籍 ”。 章炳麟 《革命之道德》:“学究、艺士,进而为通人,资藉既成,期于致用,其道德又爽然失矣!”
词语解释:资装  拼音:zī zhuāng
(1).备办旅费、盘缠。《三国志·魏志·胡威传》“ 威 , 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质 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餘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
(2).指旅费;行李。《北史·辛德源传》:“ 德源 本贫素,因使,薄有资装,遂餉执事,为父求赠,时论鄙之。” 宋 俞文豹 《吹剑录》:“登舟则资装财物,皆手笔疏记。” 苏曼殊 《绛纱记》:“女为余整资装,余即往 吴淞 。”
(3).嫁妆。《隋书·食货志》:“老弱耕嫁,不足以救飢馁,妇工纺绩,不足以赡资装。”
词语解释:资贿  拼音:zī huì
财货。《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敦煌变文集·燕子赋》:“我且忝为主吏,岂受资贿相遮,万一入王耳目,碎即恰似油麻。”
词语解释:资补  拼音:zī bǔ
资助补贴。《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向日那些旧朋都还道是昔日的 晁大舍 ……买了礼,都来与 晁大舍 接风,希图沾他些资补。”
词语解释:资聚  拼音:zī jù
积聚。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余惟遗绍,而尸其上,不即不图,以有资聚,罚其可辞,乃命因故为新。”
词语解释:资藏  拼音:zī cáng
储藏的财物。《后汉书·羊续传》:“ 续 妻后与子 祕 俱往郡舍, 续 闭门不内,妻自将 祕 行,其资藏唯有布衾、敝袛裯,盐、麦数斛而已。” 宋 俞文豹 《吹剑三录》:“有能仗义以奋兴,即与旌加而显擢,王侯节鉞,次第褒封,府库资藏,悉皆赐予。”
词语解释:资蓄  拼音:zī xù
积蓄的资财;物产资源。《晋书·温峤传》:“復以京邑荒残,资用不给, 嶠 借资蓄,具器用,而后旋于 武昌 。”《宋史·苏绅传》:“然其壤土磽确,资蓄虚乏,刀耕火种,以为餱粮。”
词语解释:资箴  拼音:zī zhēn
准绳,标准。《逸周书·尝麦》:“君乃命天御丰穑享祠为施,大夫以为资箴。” 朱右曾 校释:“资箴,箴大夫无骩法也。”
词语解释:资镪  拼音:zī qiǎng
资财。 唐 高彦休 《高阙史·赵江阴政事》:“其东邻则拓腴田数百亩,资鏹未满,因以庄券质於西邻,贷緡百万,契书显验。”
共184,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