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共16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天资清资物资生资冥资门资装资贾资
官资不资神资润资本资限资丧资冯资
相资班资成资重资经资年资游资赌资
师资金资民资旁资捐资寸资行资脯资
山资还资循资笑资材资合资乏资分资
无资兼资借资路资内资上资睿资以资
世资高资先资器资马资嫁资财资赤资资
酒资英资人资前资易资谈资卦资军资
家资性资取资文资俸资阴资调资贵资
余资大资自资盗资进资荣资话资赆资

词语解释:天资  拼音:tiān zī
天赋;资质。《史记·商君列传论》:“ 商君 ,其天资刻薄人也。”《朱子语类》卷七二:“ 明道 天资高,又加以学。”《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 杨宝 ﹞ 华西 人氏,年方弱冠,天资颖异,学问过人。”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三幕:“太后过奖!是皇上天资过人。”
词语解释:官资  拼音:guān zī
(1).官吏的资历职位。 唐 白居易 《令狐相公拜尚书后》诗:“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祇计才。” 宋 王禹偁 《谪居感事》诗:“副使官资冷, 商州 酒味醨。” 宋 梅尧臣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诗:“仕宦比我迟,官资居我前。”
(2).指俸禄。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官资尽耗,而横被冥刑,此尚可忍,但爱妾不知舁向何所,清夜所难堪耳。”
词语解释:相资  拼音:xiāng zī
(1).相互凭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和乐精妙,固表里而相资矣。” 宋 张载 《正蒙·太和》:“若谓万象为太虚中所见之物,则物与虚不相资。” 明 方孝孺 《绿畴轩记》:“上下相资,恩意交浹。”
(2).相互资助。《新五代史·楚世家·马殷》:“然勉为吾合二国之懽,通商贾、易有无以相资,亦所以报我也!”
词语解释:师资  拼音:shī zī
(1).《老子》:“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也;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也。”后因以“师资”指教师。《穀梁传·僖公三十二年》“ 晋侯 重耳 卒” 晋 范宁 注:“此盖《春秋》之本旨,师资辩説日用之常义。” 杨士勋 疏:“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资也。”《陈书·周弘正传》:“太子以 弘正 朝廷旧臣,德望素重,于是降情屈礼,横经请益,有师资之敬焉。” 唐 元稹 《论教本书》:“兵兴以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之官,非疾废眊瞶不任事者为之,即休戎罢帅不知书者处之。” 宋 范仲淹 《代人奏乞王洙充南京讲书状》:“右臣闻 三代 盛王,教治天下,必先崇学校,立师资,聚羣材。”
(2).今指能当教师的人材。如:培养师资、师资不足。
(3).犹师生;师徒。《后汉书·廉范传》:“ 范 叩头曰:‘臣无状愚戇,以为 汉 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昔先君 仲尼 ,与君先人 伯阳 有师资之尊,是僕与君奕世为通好也。”《旧唐书·方伎传·孙思邈》:“当时知名之士 宋令文 、 孟詵 、 卢照邻 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4).谓从师;效法。《魏书·乐志》:“且 燧人 不师资而习火, 延寿 不束脩以变律。”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师资传授南北时代》:“若不知师资传授,则未可议乎画。”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之重要》:“然而 日本 之文明,非其所固有者,前则取之于 中国 ,后则师资于 泰西 。”
(5).培育;教导。 唐 黄滔 《祭钱塘秦国太夫人》:“ 颜 氏子则提育圣人, 曹大家 则师资诸女。”
词语解释:山资  拼音:shān zī
亦作“ 山貲 ”。 过隐居生活所需的费用。《南齐书·王秀之传》:“出为 晋平 太守,至郡期年,谓人曰:‘此邦丰壤,禄俸常充。吾山资已足,岂可久留以妨贤路。’” 唐 唐彦谦 《任潜谋隐之作》诗:“为问山资何次第,祗餘丹诀转凄凉。” 宋 陆游 《览镜有感》诗:“閲世久应书鬼録,强颜那復乞山资。” 明 袁宏道 《暑中舟行入村舍偕冷云及明教居士》诗:“官税租能给,山貲了不半。”
词语解释:无资  拼音:wú zī
见“ 无貲 ”。
词语解释:无赀  拼音:wú zī
亦作“ 无资 ”。
(1).无可估价;不可计算。《管子·山权数》:“﹝君﹞召 丁氏 而命之曰:‘吾有无貲之寳於此,吾今将有大事,请以寳为质於子。’” 汉 刘向 《说苑·杂言》:“閔世之乱,忧主之危,以无貲之身,涉蔽塞之路……岂不惑哉!”《北史·艺术传下·李修》:“本郡士门、宿官,咸相交昵,车马金帛,酬賚无貲。”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卖柴之利,已自无貲,况诸器物,其利十倍。”亦指无价之贵物。《管子·山权数》:“之龟为无貲,而藏诸泰臺。”
(2).没有钱财。《东观汉记·桓荣传》:“﹝ 桓荣 ﹞少勤学……贫窶无资,常客佣以自给。”《北史·贾思伯传》:“ 思伯 与弟 思同 师事 北海 阴凤 。业竟,无资酬之, 凤 遂质其衣物。”《新唐书·马周传》:“﹝ 周 ﹞为御史时,遣人以图购宅,众以其兴书生,素无貲,皆窃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翠仙》:“千金在室,而虑饮博无貲耶?”
词语解释:世资  拼音:shì zī
(1).为世所用。《文选·扬雄〈解嘲〉》:“ 邹衍 以頡頏而取世资, 孟軻 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张铣 注:“世人取资以为师学。”《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诚言以人废而才实世资。” 张铣 注:“其人之才,实可为世之资用。”
(2).世代的资望;先代的功业。《三国志·魏志·荀彧传》:“ 绍 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宋书·恩倖传论》:“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籍世资,用相陵驾。”《文选·沉约〈弹奏王源〉》:“ 王源 忝藉世资,得参缨冕。” 吕向 注:“世资,祖父之业也。”
(3).世间的资财。《文选·左思〈魏都赋〉》:“同賑大内,控引世资。” 张铣 注:“控引天下之资财。”
(4).代代凭借。《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室,皆武人屈起。”
词语解释:酒资  拼音:jiǔ zī
酒钱。 唐 白居易 《自城东至以诗代书戏招李六拾遗崔二十六先辈》诗:“犹残半月芸香俸,不作归粮作酒资。” 元 白珽 《湛渊静语》卷一:“﹝ 宋辛 ﹞隐於 襄阳 汉水 之西,结庐竹林中,春月鬻笋充酒资。” 朱自清 《海行杂记》:“茶房若有向客人微笑的时候,那必是收酒资的几分钟了。”
词语解释:家资  拼音:jiā zī
亦作“ 家貲 ”。亦作“ 家訾 ”。 家中的财产。《汉书·杜周传》:“始 周 为廷史,有一马,及久任事,列三公,而两子夹 河 为郡守,家訾累巨万矣。” 颜师古 注:“訾与貲同。”《后汉书·朱晖传》:“ 建初 中, 南阳 大飢,米石千餘, 暉 尽散其家资,以分宗里故旧之贫羸者,乡族皆归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麋竺 字 子仲 , 东海 胊 人也。祖世货殖,家貲巨万。” 唐 韩愈 《郑群赠簟》诗:“日暮归来独惆悵,有卖直欲倾家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晋 人所谓见 何次道 ,令人欲倾家酿,犹云欲倾竭家貲以酿酒饮之也。”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我想主人的家貲,已过百万,也富到极处了,还要钱财何用?” 郭沫若 《行路难》五:“拢总只有四五百块钱的家资,吃不上两三个月不是便要讨口了吗?”
词语解释:余资  拼音:yú zī
馀裕的财物。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一:“徒行兼乘还,空出有餘资。”《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今祭祀则受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餘资。”
词语解释:清资  拼音:qīng zī
魏 晋 至 唐 时多由士族担任的清贵官职。《北史·宋游道传》:“出州入省,歷忝清资,而长恶不悛,曾无忌讳。” 五代 齐己 《寄朱拾遗》诗:“沧海期仍晚,清资路渐高。” 宋 王谠 《唐语林·豪爽》:“旧制,大理寺官初上,召寺僚或在朝五品以上清资保识。”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五节:“ 唐 制,士族称为清流,作官称为清资官。”
词语解释:不资  拼音:bù zī
(1).匮乏。指物资缺乏。《管子·山至数》:“散振不资者,仁义也。”
(2).不可计数。《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七年》:“凡人见丝毫之利,至相争夺;今皇子辞不资之富,已三百餘日不受命,其贤于人远矣。”
词语解释:班资  拼音:bān zī
官阶和资格。 唐 韩愈 《进学解》:“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削内阁之班资,夺神州之寄任。” 明 于谦 《寄内》诗:“班资忝亚卿,巡抚歷边徼。” 康有为 《废省论》:“且多以大学士为总督……其视六曹尚书,以翰林循资迁者,望实班资地位,皆远在其后。”
词语解释:金资  拼音:jīn zī
亦作“ 金貲 ”。 犹钱财。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高似金章,重似金帛,贵似金貲。”《水浒传》第七二回:“那虔婆是个好利之人,爱的是金资。”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屠杀者虽然因为积有金资,可以比较长久地养育子孙,然而必至的结果是一定要到的。”
词语解释:还资  拼音:huán zī
(1).保佑;资助。《文选·扬雄〈剧秦美新〉》:“逮至大 新 受命,上帝还资,后土顾怀。” 李善 注:“言上帝迴还而资助,后土顾眷而怀归。言天地福祐之也。”
(2).积聚的资财。《南齐书·刘祥传》:“ 祥 兄 整 为 广州 ,卒官, 祥 就 整 妻求还资,事闻朝廷,於朝士多所贬忽。”《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斋库失火,烧 荆州 还资,评直三千餘万,主局各杖数十而已。”
词语解释:兼资  拼音:jiān zī
谓兼具两种资质;具备文武全才。《汉书·朱云传》:“ 平陵 朱云 ,兼资文武,忠正有智略,可使以六百石秩试守御史大夫,以尽其能。” 晋 潘岳 《杨荆州诔》:“君以兼资,参戎作弼。” 明 屠隆 《綵毫记·永王设计》:“惟有翰林供奉 李白 ,天才豪迈,文武兼资。”
词语解释:高资  拼音:gāo zī
指富有资财。 唐 刘禹锡 《贾客词》:“妻约雕金釧,女垂贯珠缨,高资比封君,奇货通倖卿。” 宋 王安石 《秘书丞张君墓志铭》:“ 太宗 时以高资徙内地。”
词语解释:英资  拼音:yīng zī
颖异的资质。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 谢夷吾 ……英资挺特,奇伟秀出,才兼四科,行包九德。” 唐 刘长卿 《送裴四判官赴河西军试》诗:“英资挺孤秀,清论含古流。”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郑月流 英资秀拔,屈身佣贩,《琵琶亭》一作,情见乎词。”
词语解释:性资  拼音:xìng zī
禀性,资质。 宋 曾巩 《节相制》:“某性资强毅,识虑精通。” 明 瞿佑 《归田诗话·芭蕉花》:“ 仁和 诚意斋 生 陈瑶 ,为学勤敏,而性资老成。” 清 方苞 《汉高帝论》:“自 汉高 以后比次诸君,其性资可与復古者,惟 光武 为近。”
词语解释:大资  拼音:dà zī
(1).谓巨大的资本,重要的凭借。《商君书·弱民》:“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2). 宋 代资政殿大学士的简称。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本朝官称初无所依据…… 观文 、 资政殿 皆有大学士, 观文 称大观文,而 资政 称大资。”
词语解释:物资  拼音:wù zī
生产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秦牧 《长河浪花集·湘阴热浪记》:“清晨六点钟,县城商店就开门营业了,市场繁荣,物资充裕。” 柳青 《铜墙铁壁》第九章:“从扫射和轰炸的响声判断,向 黄河 边转移的人群和物资,变成了他们新的肆虐目标。”
词语解释:神资  拼音:shén zī
天资,禀赋。 唐 柳宗元 《唐故特进赠开府仪同三司南府君睢阳庙碑》:“时维 南公 ,天与拳勇,神资机智,艺穷百中,豪出千人。”
词语解释:成资  拼音:chéng zī
(1).任职满期。 宋 曾巩 《襄州乞宣洪二郡状》:“臣今任至今年九月成资。”
(2).现成的基业。《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 冉閔 乘 石氏 之乱,奄有成资,是宜天下服其强矣,而祸乱方始,固知天命不可力争也。”
词语解释:民资  拼音:mín zī
民众的资产。《逸周书·大聚》:“因其土宜,以为民资。则生无乏用,死无传尸,此谓仁德。”《管子·四时》:“量民资以畜聚。”
词语解释:循资  拼音:xún zī
按年资逐级晋升。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士有待次之滞,官无暂旷之职,勤久者有迟叙之叹,勛高者有循资之屈。” 宋 司马光 《乞优老上殿札子》:“愿陛下慎选德望材器为众所服,知治体,晓兵略者以代之,不可以不择其人之可否,使循资累叙而为之也。”《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到三十岁上,循资该出贡了,他是个有才有志的人,贡途的前程是不屑就的。”《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选人在职、非在职者并循资。”
词语解释:借资  拼音:jiè zī
(1).谓利用别人的某种心理,作为自己进身之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论其所爱,则以为借资;论其所憎,则以为尝己。”按《韩非子·说难》作“藉资”,其旧注云:“谓为藉君之所爱,以为己资。”
(2).指借用,取资。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高唐云雨》:“此类甚多,相沿不改,遂为填词家借资。”
(3).借助,凭借。 明 李贽 《四书评·孟子·尽心上》:“大人者,并不借资君与社稷与天下也,只有一‘正己’而已矣,自收‘物正’之功。”
词语解释:先资  拼音:xiān zī
犹先贤。 明 唐顺之 《钝斋吴公墓碣铭》:“时寓书於 情 ,輒举会试时所命题‘先事后食’为戒,盖欵欵望 情 以不愧先资之言也。”
词语解释:人资  拼音:rén zī
人的资质形貌。 明 宋濂 《禄命辨》:“人资,天地以生。山林之民毛而方,谓得木气之多也;川泽之民黑而津,谓得水气之多也。”
词语解释:取资  拼音:qǔ zī
取得凭借、助益。语本《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夫经典沉深,载籍浩瀚,实羣言之奥区,而才思之神皋也。 扬 班 以下,莫不取资。” 唐 韩愈 《与李翱书》:“僕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於人,以度时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
词语解释:自资  拼音:zì zī
自谋生计;自给。《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 魏 中大夫 须贾 。”《后汉书·刘梁传》:“ 梁 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於市以自资。” 宋 曾巩 《繁昌县兴造记》:“鱼虾竹苇柿栗之货,足以自资。”《金史·李献能传》:“家故饶财,尽於 贞祐 之乱,在京师无以自资。”
词语解释:生资  拼音:shēng zī
(1).赖以生活的资财。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其内典功德,随力所至,勿刳竭生资,使冻绥也。”《南史·张裕传》:“於是生资皆尽,不以介怀。” 唐 元结 《舂陵行》:“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婢僕俱亡,生资都尽,心中转转苦楚。”
(2).指嫁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为子娶妇,恨其生资不足,倚作舅姑之尊,虵虺其性,毒口加诬。” 唐 沉既济 《枕中记》:“数月,娶 清河 崔 氏女。女容甚丽,生资愈厚。”
(3).犹资金。谓能由此生财。《太平广记》卷四○四引 南唐 徐铉 《稽神录·岑氏》:“ 岑 虽寳之而无用,得钱喜,即以与之。以钱为生资,遂致殷赡。”
词语解释:润资  拼音:rùn zī
润笔
词语解释:重资  拼音:zhòng zī
(1).重金;巨款。《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又司市之要,自昔所难。顷来此役,不由才举,竝条其重貲,许以贾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医术》:“﹝ 张氏 ﹞益以声价自重,聘者非重貲安舆,不至焉。” 鲁迅 《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殿板‘二十一史’也变成了宝贝,古董藏书家不惜重资,购藏于家,以贻子孙云。”
(2).谓借以安身立命的重大本事、技能。《商君书·算地》:“民资重於身,而偏托势於外,挟重资,归偏家, 尧 舜 之所难也。”
(3).谓借以建功立业的要地。《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冀州 天下之重资也。”
词语解释:旁资  拼音:páng zī
(1).横向征询。《隋书·李德林传》:“盖上稟睿后,旁资羣杰,牧商鄙贱,屠钓幽微,化为侯王,皆由此也。”
(2).就近资助。《新唐书·权德舆传》:“ 江 淮 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於东南。”
词语解释:笑资  拼音:xiào zī
笑料;谈笑资料。 唐 白居易 《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此诗勿遣閒人见,见恐与他为笑资。”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然则非尔之过,当为尔为一笑资。”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七·拟古》:“ 王弇州 云:‘ 平子 《四愁》,千古絶唱, 傅玄 拟之,致不足言,是笑资耳。’”
词语解释:路资  拼音:lù zī
路费。《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似道 得词,惭愧无地,手捧金珠一包,赠与 叶李 ,聊助路资。”
词语解释:器资  拼音:qì zī
资质风范。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 莱国公 寇準 器资庄重,风猷简贵,感会先圣,绸繆上司,明心若丹,直道如矢。”
词语解释:前资  拼音:qián zī
(1).古代称已去职的官员。 元 李翀 《日闻录》:“前资本 唐 人仕宦者已去官之称。”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指摘科场》:“酉子二科副考,初係陪推,俱越前资数人,久不奉旨,比入闈之夕始下,则已不及辞矣。”参见“ 前资官 ”。
(2).佛教寺院称曾任副寺以下东序之职而退休者。
词语解释:前资官  拼音:qián zī guān
(1).古称已去职之官。 唐 常衮 《大历五年大赦天下制》:“内外文武官及前资官六品以下,并草泽中有硕学专门,茂才异等,智谋经武,讽諫主文者,仰所在州府观察牧宰,精求表荐。”
(2).指曾在前朝任职的官员。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国初尚多前资官,今《閤门仪制》尚有见任、前任节度、防御、团练使。”
词语解释:文资  拼音:wén zī
文职。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月癸酉,詔择 柴氏 族人最长一人除京官,已在班行,则换文资。” 宋 曾巩 《代翰林侍读学士钱藻遗表》:“伏望圣慈,并於文资内安排。”《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本朝后族、戚里,祖宗以来例不得任文资。”
词语解释:盗资  拼音:dào zī
(1).盗贼的凭借。 唐 元结 《辩惑上》:“岂有冠冕轩车、佩符持节取先王典礼以为盗具,将天下法令而为盗资乎!”《明史·杨鹤传》:“宣詔赦之,畀以官,处其众四千餘人於 寧塞 ,使守备 吴弘器 护焉。 文焕 闻之,嘆曰:‘ 寧塞 之役,贼畏我而逃,今者贼伪降, 杨公 信之,借名城为盗资。’”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高帝》:“祸切剥牀,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垂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
(2).盗寇的资财。《新唐书·薛讷传》:“﹝ 杜宾客 ﹞议‘方暑,士负戈赢粮深讨,虑恐无功’, 姚元崇 亦持不可, 訥 独曰:‘夏草荐茂,羔犊方息,不费馈饟,因盗资,振国威灵,不可失也。’”
词语解释:冥资  拼音:míng zī
谓为死人焚化的纸财宝。《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平氏 没奈何,只得买木做箇外棺包裹,请僧做法事超度,多焚冥资。”《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从这日起,也作了几日好事,也烧了些箇冥资。”
词语解释:本资  拼音:běn zī
指粮食、布帛等基本生活资料。《管子·八观》:“本资少而末用多者,侈国之俗也。” 尹知章 注:“本资,谓穀、帛。”
词语解释:经资  拼音:jīng zī
念经的报酬。《水浒传》第七一回:“其餘道众收得经资,收拾醮器,四散下山去了。”
词语解释:捐资  拼音:juān zī
(1).犹捐纳。《清史稿·选举志七》:“乡里童騃,一旦捐资,儼然民上。或分一县之符,或拥一道之节,不惟滥伤名器,抑且为累地方。”
(2).犹捐貲。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贾岛墓》:“因集同人,捐资修葺。”如:捐资刊版,捐资兴学。参见“ 捐貲 ”。
词语解释:捐赀  拼音:juān zī
私人或团体出资金办理或资助公共事业。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六日》:“教王建大教堂於其上千数百年矣。 道光 三年燬於火,各国教民捐貲修復,乃益閎丽。”
词语解释:材资  拼音:cái zī
资质,天资。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二书》:“故报罢之初,释然不自动,岂好大哉?诚其材资召取之如此故也。” 宋 曾巩 《贺蹇周辅授馆职》:“窃以安抚运使学士材资秀特,识度淹冲。”
词语解释:内资  拼音:nèi zī
指任京朝官的资历。《南史·刘怀珍传》:“ 高帝 辅政,以 怀珍 内资未多,徵为都官尚书,领前将军。”
词语解释:马资  拼音:mǎ zī
亦作“ 马貲 ”。
(1).买马或养马的费用。《礼记·少仪》:“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於君,则曰致马资於有司。” 郑玄 注:“资,犹用也。”《周礼·夏官·马质》“马质,掌质马” 孙诒让 正义:“马资,即买马之资财也。” 唐 陆贽 《论缘边守备事宜状》:“西输贿币,北偿马资。”
(2).卖马所得的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马》:“时 崔 得马貲,居积盈万,自愿以直贷 曾 ,付校尉去。”
词语解释:易资  拼音:yì zī
交易货物。指买卖之事。《逸周书·大匡》:“易资贵贱,以均游旅,使无滞。”《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民易资者,不求丰焉,明徵其辞。”
词语解释:俸资  拼音:fèng zī
亦作“ 俸貲 ”。 官吏所得的薪金。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平生自俸貲外无所取,其俸貲亦多以散诸宗姻族。” 明 李贽 《答刘晋川书》:“ 吴中丞 虽好意,弟谓不如分我俸资,使我盖得一所禪室於 武昌 城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钟离公 打轿到城隍庙中焚香作礼,捐出俸资百两,命道士重新庙宇。”
词语解释:进资  拼音:jìn zī
(1).给予费用。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更赦进资, 庐陵 是迁。”
(2).犹进款。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妖妇进资甚巨,而贪婪无厌。”
词语解释:门资  拼音:mén zī
犹门第。《晋书·文苑传·王沉》:“岂计门资之高卑,论势位之轻重乎?”《旧唐书·薛登传》:“ 魏 氏取人,尤爱放达; 晋 宋 之后,祇重门资。”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及 汉 魏 世守其牒,则时以门资勋伐援传。”参见“ 门第 ”。
词语解释:门第  拼音:mén dì
(1).旧指家庭在社会上的地位等级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魏书·世宗纪》:“而中正所銓,但存门第,吏部彝伦,仍不才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宋 、 齐 、 梁 、 陈 惟以文华相尚,门第相夸,亦不足观。”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六:“ 赵 家好汉你也求到我这寒伧门第里来了?”
(2).住宅。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治服》:“公卿将相之后,子孙式微,所居门第未尝稍改,而经其地者觉有冷气侵入。”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郭令公之后》:“则 汾阳 门第,在当时已甚萧条矣。”
词语解释:限资  拼音:xiàn zī
亦作“ 限訾 ”。 谓具备一定的财产,方得为吏。《汉书·景帝纪》“今訾算十以上乃得宦”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古者疾吏之贪,衣食足知荣辱,限訾十算乃得为吏。” 清 茂苑惜秋生 《〈官场现形记〉叙》:“限资之例,始於 汉 代,定以十算,乃得为吏。开捐纳之先路,导输助之滥觴,所谓衣食足而知荣辱者,直是欺人之谈。”
词语解释:年资  拼音:nián zī
任职年限及资历。《三国志·蜀志·孟光传》:“太常 广汉 鐔承 ,光禄勋 河东 裴儁 等,年资皆在 光 后,而登据上列,处 光 之右。” 明 张居正 《奉旨荐举阁臣疏》:“ 申时行 年资稍浅,如用本官,似应量转左侍,兼阁学办事,乃为相应。”《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许多年资并不低的医生,甚至还不知道有这样一种病。”
词语解释:寸资  拼音:cùn zī
微少的资财。 宋 朱熹 《述怀》诗:“夙怀本林壑,灌园无寸资。”
词语解释:合资  拼音:hé zī
聚集资本,合股经营。 清 容閎 《西学东渐记》:“ 中国 宜组织一合资汽船公司。” 茅盾 《子夜》十四:“一本初步的经济学上也讲到这件事,说那个合资鞋厂很发达,从来没有工潮。”
词语解释:上资  拼音:shàng zī
唐 代酬功的最高一等,叫上资。《新唐书·百官志一》:“凡酬功之等:见任、前资、常选、曰上资;文武散官、卫官、勋官五品以上,曰次资;五品以上子孙,上柱国、柱国子,勋官六品以下,曰下资;白丁、卫士,曰无资。”
词语解释:嫁资  拼音:jià zī
亦作“ 嫁貲 ”。 女子出嫁时,娘家陪嫁的财物。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二:“更俟一年,别为吾女营办嫁资,以归君子,可乎?” 明 沉鲸 《双珠记·珠传女信》:“浄:这珠是远来之物,只恐不是你家的。老旦:双双随嫁貲。”
词语解释:谈资  拼音:tán zī
谈话的资料。 明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小引》:“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於墨,其为 栢梁 餘材, 武昌 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復缀为四十则。”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陆珪》:“倘有所见,亦可以助异日朋友相聚时,花前月下之谈资也。”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人们在茶余酒后作为谈资的,大概是这一种。”
词语解释:阴资  拼音:yīn zī
谓自负的天性。《逸周书·酆保》:“十败:一佞人败扑,二諂言毁积,三阴资自举,四女货连祸。” 朱右曾 校释:“阴狠之资,好自用也。”
词语解释:荣资  拼音:róng zī
指官位俸禄。 三国 蜀 诸葛亮 《黜来敏教》:“将军 来敏 显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 敏 年老狂悖,生此怨言。”
词语解释:装资  拼音:zhuāng zī
(1).置办嫁妆的费用。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何谓习俗?吉凶之礼既亡,则以其相沿者为礼。婚之筐篚也,装资也,宴会也。”
(2).衣装和资值。指生活费用。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募家丁》:“承亲友关切送至者,料非市侩,欺以貽我,不妨留之,暂令在寓数日,验其可用,然后议定工食,给与装资。”
词语解释:丧资  拼音:sàng zī
(1).失去财产。《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文公 曰:‘吾民之有丧资者,寡人亲使郎中视事。’”
(2).失去路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念秧》:“乃又有萍水相逢,甘言如醴,其来也渐,其入也深。误认倾盖之交,遂罹丧资之祸。”参见“ 丧斧 ”。
词语解释:丧斧  拼音:sàng fǔ
《易·巽》:“丧其资斧。” 高亨 注:“资,货也;斧,铜币之作斧形者。资斧犹言钱币也。”后以“丧斧”谓失去行旅之费。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滨海小民,无所得食,逃至 南洋 、 美洲 诸地,鬻身为奴,犹被驱迫,丧斧以归,驯者转於沟壑,黠者流为盗贼。”
词语解释:游资  拼音:yóu zī
(1).旅费。《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郎君游资虽罄,然都中岂无亲友可以借贷?”
(2).赖以交游之手段。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一解弈者,以诲人弈为游资。”
(3).闲置的资金。亦指市面上流通的资金。 沙汀 《困兽记》十三:“抗战以前,这家伙闲钱是不少的。抗战以后,他的游资也就更可观了。”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七章:“这么着,全市大户小户人家的游资,就一点一滴的被吸收到赌场的大钱库里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九五二年)》:“人民政府应采取必要的办法,鼓励人民储蓄,便利侨汇,引导社会游资及无益于国计民生的商业资本投入工业及其他生产事业。”
游览所需的费用;路费。《石点头·郭挺之榜前认子》:“﹝ 王知县 ﹞随入内取了十两银子,付与外甥道:‘你可带在身边作游资。’”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妹倩招游西湖》:“ 西湖 烟景,梦寐不忘,有尊舟之便,不须办得游资。”
词语解释:行资  拼音:xíng zī
(1).旅费。《太平广记》卷四六二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晋 建武 中, 剡县 冯法 作贾,夕宿荻塘,见一女子……求寄载。明旦,船欲发,云:‘暂上,取行资。’”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凝圆寺》:“ 宋云 与 惠生 割捨行资,於山顶造浮图一所,刻石隶书,铭 魏 功德。”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多忠勇公薨于盩厔》:“公本无家, 双全 依戚族而居,身无完衣,将军怜骇,赠以行资,始得驰往。”
(2).运费。《明史·余子俊传》:“每人运米豆六斗,草四束,应用四百七万人,约费行资八百二十五万。”
词语解释:乏资  拼音:fá zī
缺乏费用。《汉书·燕王刘泽传》:“ 高后 时, 齐 人 田生 游乏资,以画奸 泽 。”
词语解释:睿资  拼音:ruì zī
圣明的资质。 明 李东阳 《代衍圣公贺登极表》:“恭惟皇帝陛下睿资神授,圣德天成。” 明 张居正 《谢御笔大书疏》:“仰惟皇上天纵睿资,日勤圣学。”
词语解释:财资  拼音:cái zī
亦作“ 财貲 ”。 钱财。《韩非子·解老》:“夫弃道理而忘举动者,虽上有天子诸侯之势尊,而下有 猗顿 、 陶朱 、 卜祝 之富,犹失其民人而亡其财资也。”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老妇愿嫁女,约不论财貲。”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高义动閭里,尚闻致财貲。”
词语解释:卦资  拼音:guà zī
付给卖卜者的酬金。《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 贾冲 听了,付过卦资,心中倒有几分信他。”
词语解释:调资  拼音:tiáo zī
调整工资。《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一九七八年百分之二调资时,他们车间里有一个名额。”
词语解释:话资  拼音:huà zī
闲谈、议论的资料。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三麻子》:“ 李 唯唯而退。 汴 中流为话资,至今多能道之者。”
词语解释:贾资  拼音:jiǎ zī
做生意的资金。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宦游纪》:“ 娄 索租急, 王 夜令妇潜往 娄 所,旦持刃入,大呼:‘富豪强姦良人!’乃索取衣饰贾资以去。”
词语解释:冯资  拼音:féng zī
仰仗资助。《后汉书·隗嚣公孙述传论》:“ 述 虽为 汉 吏,无所冯资,徒以文俗自憙,遂能集其志计。”
词语解释:赌资  拼音:dǔ zī
赌博的资本。《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 云华姐 又输一局矣,敢请子之金釧为赌资可乎?” 刘益善 徐世立 《万元户大世界》第十二章:“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收缴赌资13万多元。”
词语解释:脯资  拼音:fǔ zī
干肉和粮食。亦泛指食物。《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资餼牵竭矣。” 杜预 注:“资,粮也。”一说,“脯资”当为“斧资”,即旅费。见 沉钦韩 补注。
词语解释:分资  拼音:fēn zī
亦作“ 分貲 ”。 共同送礼或筹办事情,每人分摊的钱。《金瓶梅词话》第六一回:“哥分付每人出多少分资,俺们都送哥这里来就是了。” 清 李渔 《比目鱼·村卺》:“去樵担贺婚姻,分貲无别样,半挑薪,勾煖交杯酒。” 清 李渔 《比目鱼·闻过楼》第二回:“ 呆叟 选了吉日,将要迁移,方才知会亲友,叫他各出分资与自己饯别。”《醒世姻缘传》第六回:“合县士民也有买三牲还愿的,也有合分资做庆贺道场的。”
词语解释:以资  拼音:yǐ zī
作为…的工具,作为…的方法。例如:以资鼓励。
补充(不足)例如:以资弥补。
词语解释:赤资资  拼音:chì zī zī
赤色灿烂貌。 元 石德玉 《秋胡戏妻》第三折:“今日个笑吟吟荣转家门,捧着这赤资资黄金奉母。”
词语解释:军资  拼音:jūn zī
指军用物资。《吴子·料敌》:“军资既竭,薪芻既寡。”《宋书·索虏传》:“会臺送军资至, 怜 往迎之。”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经 罗大纲 带领人马前去打破,方得小路出关,得火药十餘担,方有军资。”
词语解释:贵资  拼音:guì zī
可贵的有用之材。《三国志·吴志·陆抗传》:“闻 武昌 左部督 薛莹 徵下狱, 抗 上疏曰:‘夫俊乂者,国家之良宝,社稷之贵资,庶政所以伦叙,四门所以穆清也。’”
词语解释:赆资  拼音:jìn zī
送行时赠送的钱财。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朱宣慰诗》:“ 宋老 欣然曰:‘ 朱清 果是卖芦柴出身,和尚説得我著。’遂馈贐资五锭酬之。” 徐珂 《清稗类钞·爵秩·伊里布擢巡抚之速》:“穷滞不得归,欲謁抚军,求諭寅寀,筹贐资,閽者斥不与通。”
共166,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