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寘去声 [sī,名词][车骑,名词][鼓吹,名词][yì,容易,形词][lèi,连累][详注1][wèi,馈遗][wèi,因为][bèi,动介词]使[详注2][近也][zhì,记也][详注3][音備,本作絥。][bì][详注4][详注5]诿[详注6][详注7][详注8][yì][huī suī][shù][详注9][详注10][kuì]岿[kuì][详注11][详注12][详注13][zhì][音字。乳化也。][wèi][水尽,动词][yì][mì][suì][音戲。《集韻》嚱嚱,聲也。][xì][通作记][详注14][详注15][音炽。《广韵》哆声。][音妫。坫也。《尔雅·释宫》垝谓之坫。][详注16][音缒。县名。在东莱。][yì]乿[详注17][音跂。《广韵》行喘息貌]


注1:施 音翅。惠也,与也。《易·乾卦》德施普也。《又》云行雨施。《礼·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左传·僖二十四年》报者倦矣,施者未厌。《注》施,功劳也。《增韵》凡施设之施,平声。施与之施,平去通押。
注2:迟 音稚。《广韵》待也。《后汉·章帝纪》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又《赵壹传》实望昭其悬迟。《注》悬心迟仰之。《正韵》欲速而以彼为缓曰迟,使彼徐行以待亦曰迟。《荀子·修身篇》迟彼止而待我。
注3:出 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
注4: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注5:眦 《广韵》《集韵》《韵会》疾智切,音渍。亦目厓也。
注6:植 《唐韵》《集韵》《韵会》直吏切,音致。《博雅》槌也。又通置。《书·金縢》植璧秉圭。又《集韵》时吏切,音侍。《贾谊·吊屈原文》方正倒植。又《正韵》直意切。义同。
注7:陂 音贲。《玉篇》倾也,邪也。《正韵》不平曰险,不正曰陂。《易·泰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礼·春官·典同》陂声散。《史记·五宗世家》邯郸中诸使过客,以彭祖险陂,故莫留邯郸。
注8:积 积蓄。音恣。聚也,储蓄也。《诗·大雅》乃积乃仓。《周礼·天官·小宰》掌其牢礼委积。《注》委积,谓牢米薪刍给宾客道用也。又《大司徒》令野修道委积。《注》少曰委,多曰积,皆所以给宾客。
注9:始 式吏切,音试。《毛晃曰》本始之始上声,易资始,大始之类是也。方始为之始去声,礼月令桃始华,蝉始鸣之类是也。幓字原从车从参。或作襂縿。
注10:近 音记。已也。辞也。《诗·大雅》往近王舅。《注》辞也。
注11:跂 广韵》《集韵》《韵会》去智切,音吱。垂足坐。又举足望。
注12:瑟 又《集韵》疏吏切,音驶。乐器。 又《韵补》叶式吏切,音试。《祢衡鹦鹉赋》少昊司晨,蓐收整辔。严霜初降,凉风萧瑟。
注13:蚝 《唐韻》七吏切。同蛓。《韓愈·城南聯句》㾕肌遭蚝刺。
注14:柴 《集韵》子智切《正韵》资四切,音恣。积也,谓积禽也。《诗·小雅》助我举柴。 又《集韵》一曰搣,颊劳也。
注15:庳 有庳,国名。《孟子》封之有庳。又通作鼻。《后汉·东平王苍传》昔象封有鼻。《注》有鼻,国名。在今永州营道县北。
注16:锤 音缒。称锤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注》以为称锤以起量。《释文》锤,直伪反。刘读直危反。又音惴。锻器。《庄子·大宗师》在炉锤之闲耳。《注》炉,烹物之具。锤,成物之具。
注17:蔇 音洎。《类篇》至也。《左传·隐六年》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拜赐颁赐奉赐无赐珍赐优赐俸赐宰赐
天赐见赐曲赐好赐阴赐赤赐郊赐淤赐
敕赐密赐木赐燕赐裁赐军赐遗赐封赐
宣赐横赐禄赐支赐赍赐赒赐予赐散赐
恩赐商赐锡赐存赐卫赐赙赐杜邮之赐惠赐
御赐命赐沾赐出赐游赐赡赐追赐廪赐
庆赐饫赐遍赐嘉赐劳赐贡赐免赐沾赐
重赐荣赐鼎赐赠赐赉赐赗赐享赐德赐
特赐回赐贶赐宠赐赈赐馈赐钦赐褒赐
赏赐行赐给赐对赐腊赐飨赐尊赐班赐

词语解释:拜赐  拼音:bài cì
拜谢或拜受赐赠。《礼记·玉藻》:“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 孔颖达 疏:“此一节尊卑受赐拜谢之礼。”《史记·大宛列传》:“﹝ 騫 ﹞乃曰:‘天子致赐,王不拜则还赐。’ 昆莫 起拜赐,其他如故。” 宋 宋祁 《九日侍宴太清楼》诗:“省收行步玉,拜赐儼华裙。”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貂帽腰舆》:“大臣自六卿至科道,每朝退见阁,必手摘煖耳藏之。 江陵 亦不以为讶,此已拜赐而违命不用者。”亦指拜受赐教。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
词语解释:天赐  拼音:tiān cì
(1).上天赐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 ﹞过 卫 ……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 子犯 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水浒传》第三三回:“今日天赐,幸得哥哥到此。”
(2).天子的赏赐。 唐 崔枢 《赐耆老布帛》诗:“布帛忻天赐,生涯作主恩。” 宋 梅尧臣 《送谢舍人奉使北朝》诗:“戎王拜天赐,虏帅伏名卿。”
词语解释:敕赐  拼音:chì cì
皇帝的赏赐。《三国志·蜀志·后主传》:“谨遣私署待中 张绍 、光禄大夫 譙周 、駙马都尉 邓良 奉齎印綬,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 明 《端午食赐粽有感》诗:“天恩敕赐下丹陛,琼筵侑以黄金觴。”
词语解释:宣赐  拼音:xuān cì
谓帝王赏赐。 唐 韩偓 《湖南绝少含桃偶有人以新摘者见惠感事伤怀因成四韵》:“金鑾岁岁长宣赐,忍泪看天忆帝都。” 宋 王禹偁 《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臣等蒙圣慈宣赐喜雨謌诗共三首。”《前汉书平话》卷下:“特请十壬与众大臣,就於此殿设一大宴,别无宣赐,子童散 吕女 与您十壬为妻者。”
词语解释:恩赐  拼音:ēn cì
(1).朝廷的赏赐。《后汉书·安成孝侯赐传》:“﹝帝﹞时幸其第,恩赐特异。” 宋 王安石 《次韵冲卿除日立春》:“恩赐随嘉节,无功祗自尘。”《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又写了一道恳求恩赐还山的本,从通政司送了进去。”
(2).泛指施予,施舍。《水浒传》第十九回:“ 吴用 向前称谢道:‘夜来重蒙恩赐,拜扰不当。’” 杨朔 《春子姑娘》:“你处理 春子 的问题,完全抱着恩赐观点。”
词语解释:御赐  拼音:yù cì
皇帝所赐与。《说唐》第十回:“因他在 隋 朝大有战功,御赐姓 杨 ,出将入相,宠冠百僚。”
词语解释:庆赐  拼音:qìng cì
赏赐。《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庆赐遂行,无不欣説。” 唐 刘禹锡 《代武中丞谢新茶表》:“恭承庆赐,跪啟缄封。”
词语解释:重赐  拼音:zhòng cì
(1).丰厚的赏赐。《仪礼·觐礼》:“重赐无数,在车南。” 郑玄 注:“重,犹善也。所加赐善物,多少由恩也。”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二表》:“今又擢居廉察,享千钟之厚禄,加千金之重赐,於臣何少哉!”
(2).用厚礼赐予。《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乃使人重赐 文君 侍者通殷勤。”
词语解释:特赐  拼音:tè cì
皇帝的特别赏赐。《宋书·明帝纪》:“长徒之身,特赐原遣。亡官失爵,禁錮旧劳,一依旧典。”《宋史·选举志一》:“帝以是科久废,特赐及第,以劝来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亲王来朝》:“﹝亲王﹞归国时,车驾又亲送至 卢沟桥 ,特赐以护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此后考试多次不中的,也可特赐,叫做‘特奏名’。”
词语解释:赏赐  拼音:shǎng cì
(1).旧时尊长把财物送给卑幼者。《周礼·春官·小宗伯》:“掌衣服、车旗、宫室之赏赐。” 郑玄 注:“王以赏赐有功者。”《史记·孝文本纪》:“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羣生。”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治理政体·赏赐》:“又曰,车服以庸,自 唐 虞 即然, 商 功懋懋赏, 周 有车马器服之等,此赏赐之始也。”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把去年冬天酿造好的酒扛出一坛来,赏赐给长短工们尽量地吃喝个够。”
(2).指赏赐的财物。《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 廉,得赏赐輒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公胆勇机警,善抚士,其私财与所得俸禄、赏赐,半以给诸人为耳目者。”
词语解释:颁赐  拼音:bān cì
亦作“ 颁锡 ”。 赏赐;分赏。旧时多指帝王将财物分赏给臣下。《周礼·天官·膳夫》:“凡肉脩之颁赐,皆掌之。”《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五》:“壬申,詔朝臣覲省父母,依 天成 例颁赐茶药。”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大臣恩宠之盛》:“近年 徐武功 及 李宫保 ,荣宠之推,颁锡之盛,蔑以加矣。”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他在学校里赏给学生一两张自己画的轮船和火车,就像一个王者颁赐勋章给他底臣僚一般地郑重。”
词语解释:见赐  拼音:jiàn cì
受人馈赠的谦辞。《镜花缘》第六十回:“莫非此处另有甘泉,何不见赐一盏?”
词语解释:密赐  拼音:mì cì
(1).秘密赐予。《魏书·恩倖传·王叡》:“ 叡 出入帷幄,太后密赐珍玩绘綵,人莫能知。”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北使到阙》:“又次日,遣近臣赐御筵。自到闕至朝辞,密赐大使银一千四百两,副使八百八十两。”
(2).指秘密赐予之物。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如诞皇子,则赐包子罢,又逐后命中使人齎密赐来,约颁诸宰相,餘臣不可得也。密赐者必金合,多至二三百两,中贮犀玉带或珍珠瑰宝。”
词语解释:横赐  拼音:héng cì
帝王对臣民广施赏赐。《史记·孝文本纪》“朕初即位,其赦天下……酺五日”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文颖 曰:“ 汉 律三人已上无故羣饮,罚金四两。今詔横赐得令会聚饮食五日。”《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帝再拜,索諫章閲之,往往道游猎事,自是畋希幸,小儿武抃等不復横赐矣。” 宋 苏舜钦 《览含元殿基因想昔日朝会之盛且感其兴废之故》诗:“横赐倾中帑,穷奢役九垓。”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九章第三节:“到了 北齐 后期,由于不断横赐贵戚佞臣之家,已经把公田赐完了。”
指额外的赏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翰林应制》:“讲筵尤为隆重,宴赏之外,间有横赐。”《明史·魏元传》:“乞革夺名号,遣还其国,追録横赐,用振饥民。”
词语解释:商赐  拼音:shāng cì
指 孔子 弟子 子夏 ( 卜商 )与 子贡 ( 端木赐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子夏 监绚素之章, 子贡 悟琢磨之句,故 商 赐 二子,可与言诗。”
词语解释:命赐  拼音:mìng cì
谓君主赏赐;君命所赐。《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爱敬飭尽,命赐备厚。” 汉 班固 《典引》:“乘其命赐彤弧黄鉞之威,用讨 韦 、 顾 、 黎 、 崇 之不恪。” 唐 杨炯 《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该备宠荣,兼包命赐。”
词语解释:饫赐  拼音:yù cì
(1).赐以丰盛的酒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是以将赏为之加膳,加膳则飫赐,此以知其劝赏也。”一说赐酒食使饱食。 杜预 注:“飫,饜也。酒食赐下,无不饜足,所谓加膳也。”《后汉书·马融传》:“摆牲班禽,飫赐犒功。”
(2).泛指赐宴。 唐 白居易 《九月九日谢恩赐曲江会状》:“臣等各以凡才,同参密职;幸偶休明之日,多承飫赐之恩。”《宋史·礼志十六》:“ 至道 元年三月,御史中丞 李昌龄 亦言:‘广宴之设,以均飫赐,得齿高会,宜乎尽礼。’”
词语解释:荣赐  拼音:róng cì
荣耀的赏赐。 南朝 梁 刘潜 《谢女出宫门赐纹绢烛启》:“臣名品卑末,事隔荣赐,慈渥之坠,实见因心。”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 河北 文士,率晓兵射,非直 葛洪 一箭,已解追兵,三九讌集,常縻荣赐。”
词语解释:回赐  拼音:huí cì
春秋 时 颜回 和 端木赐 的并称。 回 字 子渊 , 鲁 人; 赐 字 子贡 , 卫 人,均 孔子 弟子。 汉 班固 《奕旨》:“若 孔 氏之门, 回 赐 相服,循名责实,谋以计策。”
词语解释:行赐  拼音:xíng cì
前往赏赐。《汉书·傅介子传》:“至 楼兰 , 楼兰王 意不亲 介子 , 介子 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 汉 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 颜师古 注:“徧往赐之。”
词语解释:奉赐  拼音:fèng cì
指俸禄和赏赐。《史记·汲郑列传》:“ 庄 ( 郑庄 )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词语解释:曲赐  拼音:qǔ cì
敬词。称尊长的赐予、关照等。犹言承蒙赐予。 北周 庾信 《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昨蒙恩引曲赐丝布等五段。”《玉娇梨》第十九回:“久闻老先生令爱贤淑,有《关雎》之美,故托晚生敬执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赐 朱 陈 之好。”
词语解释:木赐  拼音:mù cì
孔子 弟子 子贡 ,姓 端木 名 赐 ,省称 木赐 。《旧唐书·元行冲传》:“ 卜商 疑圣,纳誚於 曾舆 ; 木赐 近贤,貽嗤於 武叔 。” 唐 吴筠 《高士咏·原宪》:“ 木赐 钦高风,退惭车马盛。”
词语解释:禄赐  拼音:lù cì
禄赏。《汉书·贡禹传》:“禄赐愈多,家日以益富,身日以益尊。”《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 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隋书·食货志》:“由是内外率职,府帑充实,百官禄赐及赏功臣,皆出於丰厚焉。”《新唐书·百官志一》:“吏部郎中,掌文官阶品、朝集、禄赐,给其告身。”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四表》:“再念臣早从壮岁,粗学文辞,久冒荣阶,常丰禄赐。”
词语解释:锡赐  拼音:xī cì
赏赐。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归老十餘年,不曾迁改,亦无锡赐。”
词语解释:沾赐  拼音:zhān cì
赏赐。 唐 郑谷 《赠刘神童》诗:“时果曾霑赐,春闈不挂情。”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 韩王 ﹞或大有锡賚,﹝军校﹞亦须薄有霑赐。”
词语解释:遍赐  拼音:biàn cì
普遍赏赐。《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公疾,徧赐大夫,大夫不受。”《汉书·黥布传》:“ 汉 诛 梁王 彭越 ,盛其醢以徧赐诸侯。”《后汉书·马武传》:“远方贡珍甘,必先徧赐列侯,而太官无餘。”
词语解释:鼎赐  拼音:dǐng cì
极厚的赐予。旧时书信中的敬辞。 明 卢象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之五:“小奴归,拜有鼎赐,兼承破格之恩,感而欲涕。”
词语解释:贶赐  拼音:kuàng cì
赐与。《诗·小雅·彤弓》“我有嘉宾,中心貺之” 唐 孔颖达 疏:“我有嘉善之宾,中心至诚而貺赐之以鐘鼓。”
词语解释:给赐  拼音:gěi cì
赐予。《百喻经·五百欢喜丸喻》:“给赐刀杖寻即遣之。”《宋史·职官志五》:“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
词语解释:无赐  拼音:wú cì
没有穷尽。赐,通“ 儩 ”。《文选·潘岳〈西征赋〉》:“超长怀以遐念,若循环之无赐。” 张铣 注:“赐,尽也。言思念此事,若循环无尽时也。”
词语解释:好赐  拼音:hǎo cì
指国君对臣下特别的恩赐。《周礼·天官·内饔》:“凡王之好赐肉脩,则饔人共之。” 郑玄 注:“好赐,王所善而赐也。” 孙诒让 正义:“王於羣臣有所厚好则赐予之,不在常赐之科者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元丰库》:“入 绍熙 以来,颇供好赐之用,似闻日减於旧云。”
词语解释:燕赐  拼音:yàn cì
宴饮赏赐。《诗·小雅·六月》“ 吉甫 燕喜,既多受祉” 唐 孔颖达 疏:“我 吉甫 之行,日月长久矣,故今王饮之酒,进其宿,在家诸同志之友与俱饮,以尽其欢。又加之以炰鳖膾鲤珍美之饌,燕赐厚矣。” 宋 曾巩 《福州拟贡荔枝状》:“其领于有司,备燕赐之用者,自如故事。”
词语解释:支赐  拼音:zhī cì
支付赐与。 宋 曾巩 《议边防给赐士卒只支头子》:“随驾兵士或遇泥雨,支赐鞋钱动须五七万贯。”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奉亲》:“太上邀官里至 清心堂 进泛索,值雨不呈百戏,依例支赐。”
词语解释:存赐  拼音:cún cì
恤问、救济。《汉书·五行志中之下》:“乃閔海内勤劳,是岁遣博士 褚大 等六人持节廵行天下,存赐鰥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
词语解释:出赐  拼音:chū cì
(1).支出,赐予。《周礼·天官·职岁》:“职岁掌邦之赋出,以贰官府都鄙之财,出赐之数,以待会计而考之。”
(2).谓出于尊长所赐。《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小娘子供道:‘自从小年夫妻都无一个亲戚来往,即不知把柬帖儿来的是甚色样人。如今看要教侍儿吃甚罪名,皆出赐大尹笔下。’”
词语解释:嘉赐  拼音:jiā cì
亦作“ 嘉锡 ”。 谓朝廷的赏赐。 三国 魏 曹丕 《赐故太尉杨彪几杖诏》:“昔 孔光 卓茂 ,皆以淑德高年,受兹嘉赐。”《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唯 歆 出而嫁之。帝叹息”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曰:“ 歆 居股肱之任,同元首之重,则当公言皇朝,以彰天泽,而默受嘉赐,独为君子,既犯作福之嫌,又违必去之义,可谓匹夫之仁,蹈道则未也。”《梁书·武帝纪上》:“圣朝永言旧式,隆此眷命。侯伯盛典,方轨前烈。嘉锡隆被,礼数昭崇。”
词语解释:赠赐  拼音:zèng cì
赠送赏赐。亦指赠送赏赐的财物。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圣皇篇》:“何以为赠赐,倾府竭宝珍。”《三国志·吴志·朱治传》:“ 权 歷位上将,及为 吴王 , 治 每进见, 权 常亲迎,执版交拜,饗宴赠赐,恩敬特隆。”《南史·宋纪上·武帝》:“每游集,赠赐甚厚。”
词语解释:宠赐  拼音:chǒng cì
帝王的恩赐。《三国志·吴志·士燮传》:“时贡马凡数百匹。 权 輒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旌表》:“斯三人者,朕甚嘉之…… 唐 虞 三代,诚可追配,是用宠赐,以彰孝义。”
词语解释:对赐  拼音:duì cì
旧时官吏受职或加封,入朝谢恩时皇帝所给予的赏赐。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凡拜职入谢,多有对赐。”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 王冀公 以参知政事判 大名府 ,召还,加邑封。时 契丹 方讲好, 真宗 欲重其事, 冀公 入谢,特命以衣带鞍马赐之。自后二府转官、加阶勋封邑入谢,并有对赐。”
词语解释:珍赐  拼音:zhēn cì
珍贵的赐物。《新唐书·张垍传》:“ 玄宗 眷 垍 厚,即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珍赐不可数。”
词语解释:阴赐  拼音:yīn cì
福荫和恩赐。 宋 欧阳修 《回宝文吕内翰书》:“岂止典謨润色,朝廷遂变於斯文,固已朝夕论思,天下获受其阴赐。” 宋 岳珂 《桯史·任元受启》:“明目张胆,士林日诵於讜言;造膝沃言,天下咸受其阴赐。”
词语解释:裁赐  拼音:cái cì
谓酌量赐予。《后汉书·南匈奴传》:“单于前言先帝时所赐 呼韩邪 竽、瑟、空侯皆败,愿復裁赐。”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书》:“诚望阁下哀其至诚,裁赐一小州幽闲之区,寂寞之滨。”
词语解释:赍赐
亦作“賷赐”。 赠送,赏赐。《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今有 许逊 原係 玉洞真仙 降世,应在此人收伏,望差天使賷赐斩妖剑,付与 许逊 ,助斩妖精。”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宦迹一》:“皆遣官賫赐,人臣之荣,亦仅见者。”
词语解释:卫赐  拼音:wèi cì
指 孔子 弟子 子贡 ,姓 端木 ,名 赐 。因其为 卫 人,故称。《左传·哀公十一年》:“ 卫赐 进曰:‘ 州仇 奉甲从君。’而拜。” 孔颖达 疏:“ 子贡 , 卫 人,故称 卫赐 。” 汉 冯衍 《显志赋》:“卑 卫赐 之阜货兮,高 颜回 之所慕。”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阎济美》:“ 谓 曰:‘前足下试《蜡日祈天宗赋》,以 鲁丘 对 卫赐 ,则 子贡 也。’”
词语解释:游赐  拼音:yóu cì
孔子 的学生 子游 ( 言偃 )和 子贡 ( 端木赐 )的并称。 子游 熟悉文献, 子贡 善于辞令。见《论语·先进》。后亦以“游赐”借指高才之士。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傅》:“懿行希圣贤,高文粲 游 赐 。”
词语解释:劳赐  拼音:láo cì
慰劳赏赐。《吴子·励士》:“有死事之家,岁使使者劳赐其父母,著不忘於心。”《后汉书·章帝纪》:“劳赐 常山 、 赵国 吏人,復 元氏 租赋三岁。”
词语解释:赉赐  拼音:lài cì
赏赐。《新唐书·锺绍京传》:“明日,进中书令、 越国公 ,实封五百户,賚赐与 刘幽求 等。”《元史·赵炳传》:“王还自北,嘉赏战功,賚赐有加。” 明 陆采 《明珠记·饮药》:“谁想朝廷把爹妈害了,今日又差使臣賚赐奴家药酒自尽。”
词语解释:赈赐  拼音:zhèn cì
亦作“ 賑锡 ”。 赈救赐与。《后汉书·安帝纪》:“詔以宿麦不下,賑赐贫人。” 南朝 梁 玄光 《辨惑论》:“ 汉 末以来,谓为制酒,至 王灵期 削除舋目,先王道民,并其賑锡。”《隋书·食货志》:“运 山 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賑赐。”
词语解释:腊赐  拼音:là cì
汉 制,腊日赐百官钱称“腊赐”。《后汉书·何敞传》:“国恩覆载,赏賚过度,但闻腊赐,自郎官以上,公卿王侯以下,至於空竭帑藏,损耗国资。”
词语解释:优赐  拼音:yōu cì
厚赐。《新唐书·章怀太子贤传》:“ 贤 又招集诸儒……共注 范曄 《后汉书》。书奏,帝优赐段物数万。”
词语解释:赤赐  拼音:chì cì
指 孔子 学生 公西赤 ( 子华 )和 端木赐 ( 子贡 )。两人均善于辞令,故并称。 汉 桓宽 《盐铁论·国疾》:“今辩讼愕愕然,无 赤 赐 之辞,而见鄙倍之色,非所闻也。”
词语解释:军赐  拼音:jūn cì
军中的赏赐。《新唐书·张弘靖传》:“委成於参佐 韦雍 、 张宗厚 ,又不通大体,朘削军赐,专以法根治之。”
词语解释:赒赐  拼音:zhōu cì
周济赏赐。《周礼·地官·廪人》:“掌九穀之数,以待国之匪颁,賙赐稍食。” 郑玄 注:“賙赐,谓王所赐予,给好用之式也。”
词语解释:赙赐  拼音:fù cì
谓赏赐财物助办丧事。亦指助办丧事而赠予的财物。《宋书·吴喜传》:“及 喜 死,发詔賻赐。”《新唐书·李光颜传》:“﹝ 李光颜 ﹞ 宝歷 二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尉,謚曰 忠 ,賻赐良厚。” 宋 王安石 《赠礼部尚书安惠周公神道碑》:“讣闻,天子为震悼,赠礼部尚书,賻赐,録其子孙加等。”
词语解释:赡赐  拼音:shàn cì
谓赐给财物,抚恤其家属。《宋书·武帝纪下》:“从征 关 洛 ,殞身战场,幽没不反者,赡赐其家。”
词语解释:贡赐  拼音:gòng cì
(1).纳贡与赏赐。《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苏代 为 秦 使 燕 ,见无益 子之 ,则必不得事而还,贡赐又不出,於是见 燕王 ,乃誉 齐王 。” 陈奇猷 集释:“贡,谓向 齐 纳贡。赐,谓赏赐 苏代 。”
(2).犹进贡。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越王 元常 曰:‘ 吴 不信前日之盟,弃贡赐之国,而灭其交亲。’”
词语解释:赗赐  拼音:fèng cì
因助办丧事而赐予财物。 晋 袁宏 《后汉纪·章帝纪上》:“太尉 牟融 薨。上痛惜,亲自临丧,賵赐出於丰厚。”
词语解释:馈赐
赐与。餽,通“ 馈 ”。 汉 贾谊 《新书·淮难》:“皇太后之餽赐,逆拒而不受。”
词语解释:飨赐  拼音:xiǎng cì
宴飨宾客,赏赐属下。 汉 班固 《西都赋》:“饗赐毕,劳逸齐。”《后汉书·臧宫传》:“ 宫 陈兵大会,击牛釃酒,饗赐慰纳之。”
词语解释:俸赐  拼音:fèng cì
俸禄和所得的赏赐。《新唐书·食货志五》:“京司及州县皆有公廨田,供公私之费。其后以用度不足,京官有俸赐而已。”
词语解释:郊赐  拼音:jiāo cì
古帝王举行郊祭时给臣下的赏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 熙寧 元年,两府辞郊赐。”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国家富有四海,非若 宋 之偏安。 宋 有西北二边岁币百万、百官祠禄郊赐之类,今皆无之。”
词语解释:遗赐  拼音:yí cì
犹赏赐。《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伏自念,入椒房以来,遗赐外家未尝踰故事,每輒决上,可覆问也。”《西游记》第三七回:“仙娥圣女恭修制,遗赐禪僧静垢身。”
词语解释:予赐  拼音:yǔ cì
予告和赐告。《汉书·冯野王传》:“吏二千石告,过 长安 謁,不分别予赐。”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予,予告也;赐,赐告也。”参见“ 予告 ”、“ 赐告 ”。
词语解释:杜邮之赐  拼音:dù yóu zhī cì
谓赐死。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下:“公坚卧不起,谗者益得以行其説,上且怒,将有 杜邮 之赐,奈何?” 清 郝懿行 《宋琐语·词赡》:“初, 世祖 尝赐 庄 寳剑, 庄 以与 豫州 刺史 鲁爽 送别。 爽 后反叛, 世祖 因宴集,问剑所在。答曰:‘昔以与 鲁爽 别,窃为陛下 杜邮 之赐。’上甚説。”参见“ 杜邮之戮 ”。
词语解释:杜邮之戮  拼音:dù yóu zhī lù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 秦 名将 白起 埋怨 秦王 不听他的话而遭 楚 魏 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 秦王 免 白起 为士伍,遣之出 咸阳 。至 杜邮 , 复 使使者赐之剑,使自裁。 白起 死非其罪, 秦 人怜之,乡邑皆为设祀。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后汉书·傅燮传》:“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復有 杜邮 之戮。”
词语解释:追赐  拼音:zhuī cì
死后封赐。《左传·襄公十九年》:“王追赐之大路,使以行,礼也。”《汉书·宣帝纪》:“追赐 贺 諡曰 阳都哀侯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今追赐 整像 爵 关中侯 。”
词语解释:免赐  拼音:miǎn cì
受人款待时的谦词。《水浒传》第二六回:“ 何九叔 道:‘小人便去,都头且请拜茶。’ 武松 道:‘不必,免赐。’”
词语解释:享赐  拼音:xiǎng cì
谓宴飨宾客,赏赐臣下。《国语·周语下》:“宴好享赐,不踰其上,让也。” 韦昭 注:“宴好,所以通情结好也,享赐,所以酬宾赐下也。” 汉 贾谊 《新书·礼容下》:“燕好享赐,虽欢不逾等,让也。”
词语解释:钦赐  拼音:qīn cì
谓皇帝恩赐。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如若百姓们不服,可也不怕,放着有那钦赐的紫金锤哩。” 明 侯甸 《西樵野记》:“召五经魁士亲试禁中,弥封以示阁老某某,取次折封,一与原榜无异,仍赐 泰 为解元,时目为钦赐举人。”《说唐》第八回:“俺这先锋印,乃朝廷钦赐,岂可让与军犯 秦琼 !”
词语解释:尊赐  拼音:zūn cì
(1).尊而加赏。《史记·秦始皇本纪》:“ 卢生 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汉书·晁错传》:“尊赐孝悌,农民不租;明詔军师,爱士大夫。”
(2).对他人赐赠的敬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前日的尊赐,分毫不动,要便奉还。”
词语解释:宰赐  拼音:zǎi cì
宰予 和 端木赐 的并称。二人都是 孔子 弟子,以辞令见长。 汉 蔡邕 《隶势》:“鸟跡之变,乃惟佐隶……远而望之,若飞龙在天;近而察之,心乱目眩。奇姿譎诞不原。 研桑 所不能计, 宰赐 所不能言。”
词语解释:淤赐  拼音:yū cì
淤,通“ 飫 ”。赏赐丰盛的酒食。《后汉书·马融传》:“摆牲班禽,淤赐犒功。” 李贤 注:“淤与飫同。《左传》曰:‘加饍则飫赐。’”
词语解释:封赐  拼音:fēng cì
犹封赏。《史记·吴王濞列传》:“佗封赐皆倍军法。”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封赐倍 汉 之常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故事謫散官:虽别驾、司马,皆封赐如故。” 颜海平 《秦王李世民》第二幕:“封赐 晋阳 城东良田二十顷,金银五千镒。”
词语解释:散赐  拼音:sàn cì
分赐。《汉书·儒林传·张山拊》:“退食自公,私门不开,散赐九族,田亩不益。”
词语解释:惠赐  拼音:huì cì
称人所赠的敬词。《仪礼·聘礼》“公当楣再拜” 汉 郑玄 注:“拜貺也。貺,惠赐也。”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伏维矜怜,而终惠赐之,其为感戴,岂可涯量!”《第八路军武汉办事处鸣谢启事》:“特将惠赐者之姓名及钱数物数,公诸报端,以伸谢悃。”
词语解释:廪赐  拼音:lǐn cì
俸禄和赏赐。《后汉书·董卓传》:“廩赐断絶,妻子飢冻。”《周书·柳敏传》:“ 文帝 见而叹异之,特加廩赐。”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军赏罚》:“﹝ 川 班殿直﹞廩赐优给,与御马直等。”
词语解释:沾赐  拼音:zhān cì
同“霑赐”。
赏赐。
词语解释:德赐  拼音:dé cì
犹恩赐。《管子·四时》:“求有德赐布施於民者而赏之。”
词语解释:褒赐  拼音:bāo cì
亦作“褒赐”。 褒扬赏赐。《汉书·郊祀志下》:“此鼎殆 周 之所以襃赐大臣,大臣子孙刻铭其先功,臧之於宫庙也。”《新唐书·文艺传中·阎朝隐》:“后( 武后 )有疾,令往祷 少室山 。乃沐浴,伏身俎盘为牺,请代后疾。还奏,会后亦愈,大见褒赐。”《宋史·谢麟传》:“詔使经制 宜州獠 ,降其种落四千八百人,纳 思广洞 民千四百室,得鎧甲二万,褒赐甚渥。”
词语解释:班赐  拼音:bān cì
颁赐;分赏。《史记·周本纪》:“﹝ 武王 ﹞封诸侯,班赐宗彝。”《北齐书·后主纪》:“﹝ 广寧王 ﹞奏请出宫人及珍寳班赐将士,帝不悦。”《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 ﹞大饗将士,班赐有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六章第一节:“ 魏太武帝 时俘获的生口数量更大,不仅班赐给出战的将士,而且还班赐给留台文武。”
共83,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