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起舞 拼音:qǐ wǔ
亦作“ 起儛 ”。
(1).起身舞蹈。《国语·晋语二》:“ 驪姬 许诺,乃具,使 优施 饮 里克酒 。中饮, 优施 起舞。”《隋书·五行志上》:“ 武帝 讲於 重云殿 ,沙门 誌公 忽然起儛歌乐,须臾悲泣。” 宋 王安石 《后元丰行》:“ 吴 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太宗 起舞,诸王等更迭奉觴。”
(2).“闻鷄起舞”的省略。表示志士及时奋发,刻苦磨炼。典出《晋书·祖逖传》。 宋 苏辙 《中秋月望十六终夜如昼》诗:“冷澈登临倦,衰慵起舞迟。”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题元人〈芦州聚雁图〉》词:“待向中宵起舞,无人处,那有村鸡。” 陈毅 《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应中宵起舞到鷄鸣,练腰脚。”参见“ 闻鸡起舞 ”。
词语解释:闻鸡起舞 拼音:wén jī qǐ wǔ
《晋书·祖逖传》:“﹝ 祖逖 ﹞与司空 刘琨 俱为 司州 主簿,情好绸繆,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 琨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以“闻鸡起舞”为志士仁人及时奋发之典。 宋 松洲 《念奴娇·题锺山楼》词:“击楫誓清,闻鷄起舞,毕竟英雄得。” 元 张昱 《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閒看忆往年。”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兴学》:“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亦省作“ 闻鸡舞 ”、“ 闻鸡 ”。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词:“功名君自许,少日闻鸡舞。” 清 杜岕 《邀笛步作》诗:“或拟闻鸡舞,或啸登楼夜。” 清 赵翼 《述庵司寇新刻大集见贻》诗:“雄略虽餘捫蝨谈,壮心谁激闻鸡舞。” 清 孙枝蔚 《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 越石 ,化蝶笑 庄生 。” 谢觉哉 《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词语解释:起来 拼音:qǐ lái
(1).起床。 唐 白居易 《食后》诗:“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甌茶。”《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次日,清早起来,也无心想观看书史,忙忙梳洗了,即望园东墙边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话説 匡超人 睡在楼上,听见有客来拜,慌忙穿衣起来下楼。” 萧永银 《从祁连山到陇东》:“这样冷的夜晚,和尚们是不会起来的。”
(2).借指病愈。《红楼梦》第四九回:“ 林丫头 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
(3).起立;站起。《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那 黄巢 拿着酒壶抬身起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一章:“ 赵三多 收回式子,哈哈一笑说:‘起来起来, 成德 兄弟!这是干什么?’”
(4).奋起;站出来;挺身而出。 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梁斌 《红旗谱》五一:“谁知他们暗里使劲,串通四乡里穷得没有饭吃的人们,起来抗税。”
(5).起身来到。 宋 李石 《临江仙》词:“起来花影下,扇子扑流萤。”
(6).发生;产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道是‘疑心生暗鬼’,未必不是阳命将絶,自家心上的事发,眼花灯花上头起来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谣言起来以后的第二天,原先十分热闹的 李 家院子的下屋,冷冷落落的,没有人来了。”
(7).兴盛;兴起。《歧路灯》第九五回:“看看人家已是败讫了。如今父子两个又都进了学,又像起来光景。” 姚雪垠 《长夜》十二:“好好儿干, 吴大帅 还要起来的。 马旅长 需要你们的时候,我派人来叫你们,你们可不能不去。”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一幕:“我们县的抗 日 形势眼看着起来了。”
(8).建造完成。《廿载繁华梦》第二六回:“我这间屋子起来,连工貲材料,统费了十六万金。”
(9).搜取出来;挖出来。《三侠五义》第九七回:“叫 方公 派人将赃银起来。”
(10).从……以来;开始。《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某在 漳州 ,有讼田者契数十本,自 崇寧 起来,事甚难考。”
(1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递进。《朱子语类》卷八七:“眼前事纔拈一件起来,勘当着所在,便不成模样。” 巴金 《家》二五:“不过她忽然觉得在 倩如 的面前自己显得委琐起来。”如:天气渐渐冷起来。
(12).表示比较。《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一美一丑,相形起来,那标致的越觉美玉增辉,那丑陋的越觉泥涂无色。”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向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拨开浮泥看去,乃是一块青石头,上面依稀有字, 晦翁 叫取起来看。”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我也曾读过十几年书,如今倒弔起来,没有一点墨水。”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呵,记起来了,是个单单瘦瘦,三十来往的角色,是不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你妈妈因为花了姓 胡 的许多钱,她找不到你,没法应付姓 胡 的,听说已经躲起来了。”词语解释:起予 拼音:qǐ yú
(1).《论语·八佾》:“子曰:‘起予者, 商 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 孔子 言 子夏 能发明我意,可与共言《诗》。”后因用为启发自己之意。 唐 韩愈 《量移袁州张韶州端公以诗相贺因酬之》诗:“将经贵郡烦留客,先惠高文谢起予。” 宋 苏轼 《答任师中家汉公》诗:“我时年尚幼,作赋慕 相如 。侍立看君谈,精悍实起予。”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学书》:“且以区区之见,私诸同志而求起予。”
(2).指启发他人。《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 周 征 殷 而年丰, 卫 伐 邢 而致雨,善否之应,甚於影响,未可以为不然也。想雅思所未及,谨书起予。” 吕向 注:“恐其不致至诚,不知善否之应,故以书起发其章。”词语解释:起坐 拼音:qǐ zuò
(1).起立与坐下;坐立举止。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寧。”《南史·王裕之传》:“ 敬弘 形状短而起坐端方。”《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孙公子们来,他却不敢和他起坐,只许垂手相见。”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
(2).起身;坐起。 汉 王褒 《僮约》:“粪除堂廡,餧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一夜无眠,巴到天明起坐。”《红楼梦》第九八回:“回家, 宝玉 越加沉重,次日连起坐都不能了。”
(3).起居;作息。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儒林外史》第四回:“僧官因有田在左近,所以常在这庵里起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八:“此外在对门河岸侧,还有一个极其小巧的所在,叫 百花潭 。是前二三十年,一个姓 黄 的学政造作的假古董,也还可以起坐。”
(4).指起居、作息的地方。《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演武厅后面,另有三间起坐,是预备抚院吃饭歇息的处所。”《孽海花》第三一回:“来到楼上,一间卧室,一间起坐,器具帷幙,色色华美。” 高晓声 《李顺大造屋》:“他粗粗一码算,兄妹两人两个房(妹妹以后出嫁了就让儿子住),起坐、灶头各半间,养猪、养羊、堆柴也要一间。”
(5).指私房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常住钱不敢私货。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6).指离席。相声《新房子》:“回到客厅一看,客人都起坐啦,坐在沙发上。”词语解释:起居 拼音:qǐ jū
(1).举动;行动。《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郑玄 注:“起居,犹举事动作。”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明 冯梦龙 《楚江情·不将献谗》:“凡百事要来报取,报知,吾当饶汝,若还不报时,鞭笞受楚,仔细隄防相公起居。”
(2).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汉书·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 宋 叶适 《戴少望书》:“日来伏惟起居佳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使家人往邀 王 , 王 欣然来。筵间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琐事甚悉。”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三章:“男女在一块起居,他早已习惯。”
(3).专指睡觉与起身。《管子·形势》:“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汉书·卜式传》:“ 式 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輒去,毋令败羣。’”
(4).起立与蹲下,指操练动作。《六韬·教战》:“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挥之变法。”《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
(5).居址;住地。《汉书·赵广汉传》:“宗族宾客谋欲篡取, 广汉 尽知其计议主客起居。” 颜师古 注:“起居谓居止之处。” 明 冯梦龙 《酒家佣·卜肆奇逢》:“相觅已三年了,到此问卜,偶遇 王兄 ,询知起居,实出万幸,今欲请公子到寒家暂住几时。”
(6).见“ 起居注 ”。
(7).见“ 起居舍人 ”。
(8).问安;问好。 唐 杜甫 《奉送蜀州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仇兆鳌 注:“《后汉·岑彭传》:大长秋以朔望问太夫人起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怪公方卧疾,何以出行,急近前起居。公与语良久。”
(9).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 后唐 明宗 。 宋 代沿袭之。《新五代史·杂传·李琪》:“ 明宗 初即位,乃詔群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詔御史臺每遇起居日,令百僚转对。”参阅《宋史·礼志十九》。
(10).起来;起身。《晋书·宣帝纪》:“帝( 司马懿 )知 汉 运方微,不欲屈节 曹氏 ,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唐 元稹 《遣病》诗之六:“在家非不病,有病心亦安。起居甥侄扶,药饵兄嫂看。”
(11).指大便。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曰:‘何谓粪种?’左右曰:‘盛夏之时,人食生瓜,起居道傍,子復生。’”
词语解释: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1).皇帝的言行录。两 汉 时由宫内修撰, 魏 晋 以后设官专修。 唐 宋 时凡朝廷命令赦宥、礼乐法度、赏罚除授、群臣进对、祭祀宴享、临幸引见、四时气候、户口增减、州县废置等事,皆按日记载。 元 明 以后趋于简单。《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太后﹞自撰《显宗起居注》,削去兄 防 参医药事。”《旧唐书·经籍志上》:“乙部为史,其类十有三:……五曰起居注,以纪人君言动。”《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生作牀下出介]:‘若有史官在旁,也该载入起居注了。’”亦省称“ 起居 ”。《宋书·志序》:“今以 班固 、 马彪 二志, 晋 宋 《起居》,凡诸记註,悉加推讨,随条辨析,使悉该详。”
(2).职官名。负责侍从皇帝、记载皇帝的言行。 魏 晋 及 南北朝 多以著作郎兼修《起居注》, 北魏 始置“起居令史”,另有“修起居注”,“监起居注”等官。 隋 代于内史省设“起居舍人”。 唐 宋 又于门下省设“起居郎”和“起居舍人”分掌其事。 元 代以给事中兼修《起居注》。 明 初曾专设起居注。 清 代以翰林、詹事等日讲官兼充,称“日讲起居注官”。参阅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通典·职官三》、《续通典·职官》。
词语解释:起居舍人 拼音:qǐ jū shè rén
职官名。主修《起居注》。 隋 置, 唐 宋 沿置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煬帝 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起居。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起居舍人 韦綬 ,以心疾废。”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八回:“﹝ 竇建德 ﹞授 魏徵 起居舍人。”亦省称“ 起居 ”。 宋 秦观 《送钱秀才序》:“ 节 , 吴越 文穆王 之苗裔,翰林之孙,起居之子,倜儻好事,有父祖风云。”词语解释:起灭 拼音:qǐ miè
(1).佛教语。指因缘和合而产生与因缘离散而消灭。 宋 范成大 《请佛阁晚望雪中数十峰如烂银晃耀暑光中》诗:“垒块苍然是九州,大千起灭更悠悠。” 清 黄遵宪 《游潘园感赋》诗:“弹指须臾千载后,几人起灭好楼臺。” 钱仲联 笺注:“《楞严经》:‘起灭无从。’”
(2).时隐时现;时有时无。 唐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诗:“寒磬虚空里,孤云起灭间。” 宋 道潜 《次黄子理韵》:“寒炉燃豆萁,光焰时起灭。” 明 沉谦 《二郎神》词:“关山参差,宫闕起灭,长空烟雾。”
(3).谓玩弄手段,捏造是非。《元典章·吏部六·书吏》:“县吏暗分乡都,州吏分县,府吏分州,起灭词讼,久占衙门,败坏官事,残害良民。” 明 高攀龙 《三时记》:“止有凶人名 陈所藴 者,工于刀笔,以起灭为事。”《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词语解释:起家 拼音:qǐ jiā
(1).谓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晋书·杜预传》:“ 文帝 嗣立, 预 尚帝妹 高陆公主 ,起家拜尚书郎。” 宋 陆游 《冬夜戏作》诗:“起家来牧民,窃语笑丞掾。”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四二回:“起家身袭千夫长,阿兄意气凌云上。”
(2).兴家立业;成名发迹。《史记·外戚世家》:“ 卫氏 枝属以军功起家,五人为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科第之设,草泽望之起家,簪紱望之继世。” 清 程寅锡 《吴门新乐府》:“鸡豚酒果谢神爷,年年月月利息加。神爷神爷大起家。”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他起家的历史很有趣味。”
(3).出身。《西京杂记》卷二:“ 公孙弘 起家徒步为丞相。” 宋 司马光 《苏骐骥墓碣铭》:“吾以布衣起家至方伯,承两朝恩渥,不可胜纪。” 清 侯方域 《代司徒公赠周生序》:“君之祖起家布衣,以甲科諫议,位司空。”词语解释:起风 拼音:qǐ fēng
(1).生风;刮风。《汉书·李寻传》:“羽气乘宫,起风积云。” 唐 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之二:“云雾疑无日,笳簫别起风。”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五本第十八出:“一扇起风,二扇下雨。” 王汶石 《风雪之夜·卖菜者》:“‘起风了!’ 云河老汉 暗暗惊叫。”
(2).比喻生事,无中生有。《朱子语类》卷一三五:“先生曰:‘古人是未有姓,故赐他姓,教他各自分别。后来既有姓了,又何用赐。但一时欲以恩结之,使之亲附於己,故赐之。如 高祖 犹少;如 唐 , 夷 狄 来附者,皆赐姓。道理也是不是,但不要似公样恁地起风作浪説。’”词语解释:起处 拼音:qǐ chǔ
犹起居。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毛稚黄 负才善病,六载起处,不离牀榻。人以为忧。 毛 自若曰:‘病味颇亦佳,第不堪为躁热人道耳。’” 罗家伦 《是爱情还是苦痛》:“人家都说他是一位贤惠的少奶奶。我设如生在三十年前,也何曾不心满意足。但是我现在虽然同他一同起处,精神方面,总觉隔着一个 太平洋 。”参见“ 起居 ”。
词语解释:起居 拼音:qǐ jū
(1).举动;行动。《礼记·儒行》:“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 郑玄 注:“起居,犹举事动作。”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明 冯梦龙 《楚江情·不将献谗》:“凡百事要来报取,报知,吾当饶汝,若还不报时,鞭笞受楚,仔细隄防相公起居。”
(2).指饮食寝兴等一切日常生活状况。《汉书·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 宋 叶适 《戴少望书》:“日来伏惟起居佳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使家人往邀 王 , 王 欣然来。筵间道公主情性及起居琐事甚悉。”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三章:“男女在一块起居,他早已习惯。”
(3).专指睡觉与起身。《管子·形势》:“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利而寿命益。起居不时,饮食不节,寒暑不适,则形体累,而寿命损。”《汉书·卜式传》:“ 式 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輒去,毋令败羣。’”
(4).起立与蹲下,指操练动作。《六韬·教战》:“必先明告吏士,申之以三令,以教操兵起居旌旗指挥之变法。”《汉书·晁错传》:“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
(5).居址;住地。《汉书·赵广汉传》:“宗族宾客谋欲篡取, 广汉 尽知其计议主客起居。” 颜师古 注:“起居谓居止之处。” 明 冯梦龙 《酒家佣·卜肆奇逢》:“相觅已三年了,到此问卜,偶遇 王兄 ,询知起居,实出万幸,今欲请公子到寒家暂住几时。”
(6).见“ 起居注 ”。
(7).见“ 起居舍人 ”。
(8).问安;问好。 唐 杜甫 《奉送蜀州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 仇兆鳌 注:“《后汉·岑彭传》:大长秋以朔望问太夫人起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怪公方卧疾,何以出行,急近前起居。公与语良久。”
(9).指每五日群臣随宰相入见皇帝。其制始于 后唐 明宗 。 宋 代沿袭之。《新五代史·杂传·李琪》:“ 明宗 初即位,乃詔群臣,五日一随宰相入见内殿,谓之起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四年》:“詔御史臺每遇起居日,令百僚转对。”参阅《宋史·礼志十九》。
(10).起来;起身。《晋书·宣帝纪》:“帝( 司马懿 )知 汉 运方微,不欲屈节 曹氏 ,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唐 元稹 《遣病》诗之六:“在家非不病,有病心亦安。起居甥侄扶,药饵兄嫂看。”
(11).指大便。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曰:‘何谓粪种?’左右曰:‘盛夏之时,人食生瓜,起居道傍,子復生。’”词语解释:起草 拼音:qǐ cǎo
拟稿;打草稿。《后汉书·百官志三》:“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 明 唐顺之 《詹府燕集奉和上宰松皋公》诗之二:“分日传经清禁里,罢朝起草紫宸旁。” 茅盾 《动摇》五:“大概是托人起草,为人所愚了。”词语解释:起云 拼音:qǐ yún
本指云的产生和升起。因其产生、升起于深山大谷,故喻指隐逸者趁时而出。 南朝 梁元帝 《隐居先生陶弘景碑》:“飞流界道,似天汉之横波;触石起云,若奇峰之出岫。”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杨伦 笺注:“隐豹自谓,潜龙谓诸公。言己畏雨不出,而诸公不宜然也。”词语解释:起伏 拼音:qǐ fú
(1).一起一落。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 宋 陆游 《记梦》诗:“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於是诸念起伏,生灭於心中。” 萧也牧 《秋葵》:“我在门口轻轻地喊了几声‘ 秋葵 ’,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声。”
(2).比喻盛衰、兴废。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唐 柳宗元 《读书》诗:“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3).高低不平貌。 南朝 陈后主 《三洲歌》:“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
(4).参差不齐。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及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词语解释:起行 拼音:qǐ xíng
(1).行走。 宋 苏轼 《西斋》诗:“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老残游记》第四回:“ 老残 住在店内,本该僱车,就往 曹州府 去,因想沿路打听那 玉贤 的政绩,故缓缓起行,以便察访。”
(2).动身;出动。《水浒传》第五八回:“ 宋江 唤 铁面孔目 裴宣 定拨下山人数,分作五军起行。”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十一回:“遂调集战舰,即日起行。”
(3).行动,具体作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总而言之:这种人坐言则有餘,至於起行,他非但不足,简直的是不行。”
(4).泛指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你看他一般的起行坐立,不过动生厌倦,似乎无甚大病。”词语解释:起时 拼音:qǐ shí
犹趋时。《孔丛子·执节》:“ 子顺 曰:‘然,吾亦闻之,是亡考起时之言,非《礼》意也。’”词语解释:起波 拼音:qǐ bō
(1).产生波浪。《汉书·郊祀志下》:“祠后土还,临 河 当渡,疾风起波,船不可御。”《三侠五义》第四九回:“忽然水上起波。”
(2).掀起风波;寻衅肇事。《水浒后传》第十七回:“那兴讼构非,诬誑词状,唆人起波的事,一时记不起许多。”
(3).比喻有节奏地间歇、曲折前进。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水有水波,热有热浪。在一定意义上讲,走路也是起波的,一步一步走就是起波。唱戏也是起波的,唱完一句再唱第二句,没有一口气唱七八句的。写字也起波,写完一个字再写一个字,不能一笔写几百个字。这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曲折性。”词语解释:起立 拼音:qǐ lì
(1).站起直立;站起来。多用示敬意。 汉 王充 《论衡·乱龙》:“ 翁叔 从上上 甘泉 ,拜謁起立。”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大篇一读我起立,喜君得法从家庭。” 茅盾 《动摇》二:“刚才不起立的发言人就是黑板上的次多数,十八票的 孙松如 。”
(2).竖立。《汉书·昭帝纪》:“三年春正月, 泰山 有大石自起立。”
(3).腾跃而起。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长松搀天龙起立,苍藤倒谷云崩坏。”
(4).指涌起。 清 徐葵 《马将军歌》:“海水起立飞妖氛,将军开城挥三军。”
(5).建造;建筑。《后汉书·宦者传·侯览》:“﹝ 侯览 ﹞起立第宅十有六区,皆有高楼池苑。”《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又去官中下状用钱,就 襄阳府 城外 五里头 ,为这 尹宗 起立一座庙宇。” 张恨水 《八十一梦·四十八梦》:“远远见那关城在重重迭迭的山峰外,把两山的谷口,起立一道高墙。”
(6).创建;建立。《孽海花》第二八回:“到一千八百五十年间, 金田 革命,而 洪秀全 、 杨秀清 ,遂起立了 太平天囯 。” 邹鲁 《中国同盟会总章·军政府宣言》:“今者,国民军起立军政府,涤二百六十年之羶腥,復四千年之祖国,谋四万万人之福祉。”词语解释:起人 拼音:qǐ rén
(1).早起的人。 唐 陆龟蒙 《晓起即事因成回文寄袭美》诗:“平波落月吟閒景,暗幌浮烟思起人。”
(2).出动人众。《水浒传》第二九回:“本待要起人去和他厮打,他却有 张团练 那一班儿正军,若是闹将起来,和营中先自折理。”词语解释:起早 拼音:qǐ zǎo
(1).很早就起身。 宋 陆游 《自山中夜行还湖上》诗:“荒鸡起早忽再唱,北斗低尽餘三星。” 明 陈与郊 《义犬记》:“你起早苦么?”《儒林外史》第三一回:“第二日起早走了几十里路。”
(2).清早;一早。《西湖二集·周城隍辨冤断案》:“因寺中宽大,各房住开,这房做事,那房并不知道,况且起早,谁疑心有这件事来。”
(3).指富户。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六:“ 浙 人谓富家为起早,盖言钱多则事多,不能晏眠也。”词语解释:起龙 拼音:qǐ lóng
(1).开始奏笙。龙,指乐器龙笙。 南朝 梁元帝 《夕出通波阁下观妓》诗:“起龙调节奏,却凤点笙簧。”
(2).谓使龙腾起而行雨。 宋 范坰 林禹 《吴越备史》卷一:“邑中大旱,邑令命道士 东方生 起龙以祈雨。生曰:‘ 茅山 前池中有龙,然不可起,起必大异。’邑令乃止。”
(3).旧建筑物多附丽以龙形装饰,称“起龙”。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黑大门楼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词语解释:起蛰 拼音:qǐ zhé
惊起蛰伏的虫、兽。比喻使隐逸的贤才出为世用。 宋 苏轼 《海市》诗:“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清 吴嘉纪 《题舒栖赠徐蓂阶》诗:“谷风稍起蛰,薆薆入闲门。” 清 屠倬 《冬暖行》:“闭藏不密阳气泄,奋雷起蛰阴惨舒。”词语解释:起衰 拼音:qǐ shuāi
(1).语出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谓振兴文运衰颓之势,建树富有生命力的新文风。 清 蒋士铨 《一片石·祭碑》:“兄,文能泣鬼,力可起衰。” 清 王文玮 《读书》诗之三:“起衰七百年,此语吾信不?” 郭沫若 《蜩螗集·松崖山市》:“望云与山月,起衰有大志。”
(2).指使病弱者壮健起来。 清 管世铭 《送李云岩大司马赐告还黔》诗:“上药起衰驰凤岭,安舆扶疾到龙楼。”词语解释:起废 拼音:qǐ fèi
(1).重新建树、恢复已被废置的事和物。《史记·太史公自序》:“ 孔子 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宋 苏轼 《濠州七绝·四望亭》:“敢请使君重起废,落霞孤鶩换新铭。” 明 宋濂 《四明佛陇禅寺兴修记》:“禪师既至,升座説法已,环顾而嘆,且曰:‘起废吾之责也,四辈其无忧。’”
(2).重新起用已被贬黜的官吏。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今年闻起废, 鲁 史復光景。”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下:“ 柳子厚 附丽小人以待罪天子,所谓自貽伊戚者,安於流落可也,而乃刺讥怨懟,曾无责己之意,其起废之説,悲鸣可怜。” 明 张汉儒 《揭钱瞿奏稿》:“无奈两人性同虎狼,行若禽兽,平日暗佈机关,潜托神棍,久住京师,探听朝廷举动,不时飞报,钻谋起废。”词语解释:起死 拼音:qǐ sǐ
使死人复活。 唐 裴铏 《传奇·张无颇》:“某有玉龙膏一盒子,不惟还魂起死,因此亦遇名姝。” 宋 杨万里 《罢丞零陵忽病伤寒谒医两旬如负担者日远日重改谒唐医公亮九日而无病矣谢以长句》:“探囊起死无德色,掉臂不为曳裾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皮》:“我术浅,诚不能起死。”词语解释:起楼 拼音:qǐ lóu
(1).高楼。 隋 江总 《和衡阳殿下高楼看妓》:“起楼侵碧汉,初日照红妆。” 清 蒋士铨 《戏园》诗:“三面起楼下覆廊,广庭十丈臺中央。”
(2).造楼。 宋 杨万里 《经始小筑觉江山辐凑因得长句》诗:“旧亭不为作山主,背山起楼何以故?”
(3).层层堆迭;层层迭迭。 清 褚人穫 《坚瓠馀集·秋海棠奇花》:“ 武林 王丹麓 ,墻东草堂,初植秋海棠一二本,数年遂蔓衍阶砌。岁乙丑,忽发奇葩,千朶起楼。”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一章:“冠顶镂金起楼,正中嵌着一块大红宝石,旁缀珍珠八粒。” 老舍 《贫血集·不成问题的问题》:“谁的瓶里没有插过农场的大枝的桂花,腊梅,红白梅花,和大朵的起楼子的芍药,牡丹与山茶?”词语解释:起夜 拼音:qǐ yè
指夜间起来小便。《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你老要起夜,有我这马桶呢?”《三侠五义》第五回:“﹝ 张三 ﹞説道:‘不是我爱小便宜。我上了年纪,夜来时常爱起夜。你把那小盆给我一个。’” 黄济人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第二二章:“连你这个从不起夜的人,我也晓得出了两次门。”词语解释:起浪 拼音:qǐ làng
揿起波浪。亦喻生事。 宋 苏轼 《送李供备席上和李诗》:“擘水取鱼湖起浪,引杯看剑坐生光。”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李燮渡江》:“西风起浪发跑跑,扯起子篷儿弗用摇。”粤剧《搜书院》第四幕:“可叹大户高门,往往无风起浪。”词语解释:起雷 拼音:qǐ léi
(1).打雷。《列子·周穆王》:“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
(2).比喻声音洪亮。 宋 杨万里 《谢尤延之提举郎中自山间惠访长句》:“先生诵诗舌起雷,一字不似人间来。”
(3).扫雷,排除地雷。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人们起雷起得着了迷,也有了经验。”词语解释:起敬 拼音:qǐ jìng
更加恭敬;产生敬慕之心。《礼记·内则》:“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 郑玄 注:“起,犹更也。” 宋 朱熹 《跋赵中丞行实》:“ 赵公 之孝谨醇篤,虽古人犹难之,三復其书,令人起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如是千百不得一,得一则鬼神为起敬。”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词语解释:起卧 拼音:qǐ wò
起床与就寝。亦借指日常生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慎节起卧,均适寒暄。”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上於诸王友爱特甚,常思作长枕,与诸王同起卧。”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景贤·乡贤二》:“饮食起卧,必躬自扶持,未敢稍怠。”词语解释:起步 拼音:qǐ bù
(1).起身步行。 唐 白居易 《村居卧病》诗之二:“新秋久病客,起步村南道。” 宋 王令 《短谣》:“拂衣起步行绕壁,万虑无成泪沾臆。”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元宵,仅隔两旬,而 芸 渐能起步。”
(2).动身;出发。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既已登车,擎檐从人未肯起步,仍念诗词,求利市钱酒毕,方行起檐作乐。”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祈雨》:“道士起步而女子甦省矣。” 邓友梅 《追赶队伍的女兵们》九:“﹝帐房先生﹞板着脸说:‘这几天战事紧,咱们店不留客。您起步吧。’”
(3).举步;跨步。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裹足》:“总之妇女之足,无论大小,有高屟无高屟,贵乎起步小,徐徐而行,即《焦仲卿诗》所谓‘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4).比喻开始。 艾明之 《火种》第五章:“这对眼睛标志着一种生活结束,另一种生活刚刚起步。” 余松岩 《阿书》:“ 王小驹 却像大姑娘似的低下头说:‘我才起步呢!’”词语解释:起复 拼音:qǐ fù
(1).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旧唐书·房玄龄传》:“其年, 玄龄 丁继母忧去职,特敕赐以 昭陵 葬地。未几,起復本官。”《宋史·富弼传》:“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復,帝虚位五起之, 弼 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於平世,率不从命。”
(2). 明 清 后又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行出来做官。《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冯主事 三年孝满,为有 沉公子 在家,也不去起復做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起復后,便再到 福建 ,希图当个差使。” 张友鹤 注:“官员为父母服丧期满,復任官职。”
(3).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宋史·向子諲传》:“初, 邦昌 为平章军国事, 子諲 乞致仕避之,坐言者降三官,起復知 潭州 。”
(4).恢复;康复。《红楼梦》第五五回:“谁知服药调养,直到三月间,才渐渐的起復过来,下红也渐渐止了。”
(5).犹参差。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以诗存人》:“﹝ 唐瑀 ﹞《桃源涧》云:‘清响散高林,暗流出浅草。石脉互起復,安所穷杳渺。’”
(6).犹起伏。 清 褚人穫 《坚瓠首集·踢毬》:“ 柳 ( 柳三復 )欲见 晋公 无由,会公蹴毬后园,毯偶迸出, 柳 挟取之,因怀所业,戴毬以见公,出书再拜者三,每拜,毯起復于背旅襥头间。”参见“ 起伏 ”。
词语解释:起伏 拼音:qǐ fú
(1).一起一落。 汉 焦赣 《易林·蒙之坎》:“白龙黑虎,起伏暴怒。”《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论》:“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 宋 陆游 《记梦》诗:“浩如怒风驾秋涛,起伏奔蹴何其豪。”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於是诸念起伏,生灭於心中。” 萧也牧 《秋葵》:“我在门口轻轻地喊了几声‘ 秋葵 ’,回答我的仍是起伏的鼾声。”
(2).比喻盛衰、兴废。 南朝 宋 颜延之 《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万古陈往还,百代劳起伏。” 唐 柳宗元 《读书》诗:“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
(3).高低不平貌。 南朝 陈后主 《三洲歌》:“沙汀时起伏,画舸屡淹留。” 续范亭 《南泥湾概况》诗:“山陵起伏森林茂,沟壑纵横雨露多。”
(4).参差不齐。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及晚代风烈渐衰,非才有起伏,盖所遭之时异也。”词语解释:起陆 拼音:qǐ lù
(1).腾跃而上。形容平步青云,大展鸿才。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非 一妹 不能识 李郎 ,非 李郎 不能荣 一妹 。起陆之贵,际会如期,虎啸风生,龙吟云萃,固非偶然也。” 宋 辛弃疾 《沁园春·弄溪赋》词:“看纵横斗转,龙蛇起陆;崩腾决去,雪练倾河。” 周实 《〈民主报〉出版祝赋》:“起陆鱼龙鳞爪健,处堂燕雀梦魂苏。”
(2).上岸;登陆。《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只见轿马纷纷伺候 范知县 起陆。”《清史稿·高宗纪六》:“乙酉, 英吉利 贡船至 天津 戊子,於 通州 起陆。”词语解释:起粟 拼音:qǐ sù
谓皮肤起鸡皮疙瘩。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先摇银海眩生花。” 清 王嘉福 《粥厂谣》:“北风森寒肌起粟,胥吏重裘饱酒肉。” 鲁迅 《故事新编·补天》:“伊诧异而且害怕的叫,皮肤上都起粟,就像触着一支毛刺虫。”词语解释:起谢 拼音:qǐ xiè
起立谢过。《南史·庾仲文传》:“ 仲文 惧起谢。” 唐 韩愈 《石鼎联句》序:“夜尽三更,二子思竭不能续,因起谢曰:‘尊师非世人也,某伏矣,愿为弟子,不敢更论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某氏披衣起谢,自是遂相安。”词语解释:起病 拼音:qǐ bìng
(1).病愈。《晏子春秋·谏上九》:“ 晏子 起病而见公。” 张纯一 注:“起病,病愈也。”《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那知县一来是新起病的人,元神未復;二来连日沉酣糟粕,趁着酒兴,未免走了酒字下这道儿;三来这晚露坐夜深,着了些风寒:三合凑又病起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余起病补官,年未四十。”
(2).谓人病愈后亲友设宴招待、赠送物品表示祝贺。《水浒传》第六四回:“这里却説 梁中书 在城中,正与 索超 起病饮酒。”《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太尉夫妻好生欢喜,办下酒席,一当起病,一当送行。”
(3).治病。 明 叶宪祖 《丹桂钿盒》第五折:“起病从来须妙药,合婚必定用良媒。” 明 李贽 《曹公》之二:“夫文章可以起病,是天下之良药不从口入而从心授也。”
(4).生病;得病。《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当下夫人备将起病根由尽数説与太医知道。” 明 高攀龙 《语》:“千病万痛,有一不起病於身者乎?” 巴金 《春》二五:“不晓得是怎样起病的。”词语解释:起见 拼音:qǐ jiàn
(1).犹着想。表示为达到某种目的或出于某种原因。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母丧不嫁》:“节女都从夫家上起见。惟 元 时, 容城县 王氏 女以母丧,感念不嫁终身,获旌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余撰《四库全书(总目)·诗部总序》有曰:‘ 宋 儒之攻 汉 儒,非为説经起见也,特求胜於 汉 儒而已。’”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为了使他安心住下起见,又把他底消息告诉了 张为群 和 杜大心 底另一个同志 朱乐无 。”
(2).产生芥蒂、意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外郡·灵岩山》:“因山人争搆起见,两败俱伤。”词语解释:起离 拼音:qǐ lí
动身离开。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移任者亦须依次发奏,后方得起离。” 宋 曾巩 《授沧州乞朝见状》:“臣伏奉勅命,就差知 沧州 ,已起离前来。”《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上》:“ 郭威 军行至 澶州 ,将欲起离,将士拜伏马前不起。”词语解释:起飞 拼音:qǐ fēi
(1).飞起来;开始飞行。 宋 梅尧臣 《雪后资政侍郎西湖宴集偶书》诗:“积雪正无际,因风忽起飞。” 陈登科 肖马 《破壁记》第十章:“ 子规 赶到机场送他时,飞机已经起飞了。” 童恩正 《珊瑚岛上的死光》:“我顺利地驾驶着‘晨星号’起飞了。”
(2).喻飞速发展。 李栋 《彩云归》:“由于外资拥入,经济‘起飞’, 台湾 承天市 的市容几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词语解释:起初 拼音:qǐ chū
最初;起先。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一折:“你起初时要他,便推轮捧轂;后来时怕他,慌封侯躡足。”《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起初里中传个好名,叫做‘孝弟 许武 ’,如今抹落了 武 字,改做‘孝弟 许 家’。” 陈翔鹤 《转变》:“在起初,他固然想用着,‘嚄,这算什么呢?……’如像这样泰然傲然的态度来敌挡一切。”词语解释:起石 拼音:qǐ shí
指 黄初平 叱石成羊的故事。相传 黄初平 ,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见其良谨,便带他到 金华山 石室中修炼,四十余年不复念家。其兄 初起 行山寻索,遂得相见。问 初平 :“羊何在?”曰:“近在山东耳。” 初起 往视之,但见白石而还。 初平 与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变为羊数万头。事见《说库》卷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艺文类聚》卷九四、《太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作“ 皇初平 ”。 五代 李瀚 《蒙求》诗:“ 初平 起石, 左慈 掷杯。”词语解释:起重 拼音:qǐ zhòng
谓吊起并搬移重物。 胡万春 《特殊性格的人》:“我和起重工人一起用手把木头往下揿。” 樊天胜 《阿扎与哈利》:“但我还是决定作最严格的预防措施,对大副说:‘全体集合,加固前后锚缆,固定甲板器材和放下起重吊杆,立即行动。’”词语解释:起前 拼音:qǐ qián
(1).起先;先前。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婚走》:“起前説精神旺相,则瞒着秀才。”
(2).提前。 屈曲夫 《逼》二:“有钱人家生孩子,常常起前多天来轿接她去的。”词语解释:起心 拼音:qǐ xīn
(1).起意;动念头。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有起心归佛者,举手合掌,必先嚮西方。”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折寇》:“老公相去后, 石道姑 找了个 岭 南游棍 柳梦梅 为伴,见物起心,一夜劫坟逃去。” 欧阳山 《苦斗》六十:“ 谭槟 问道:‘你们谁先打这个主意的?’ 周炳 答道:‘我先起心。’”
(2).从心里;发自内心。《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路见不平,旁人许躧。弟子起心不平,今日要来偷他的回去。” 浩然 《艳阳天》第二十章:“特别是今天晌午头在村边树林子里跟 马翠清 亲热了一回,真是起心美。” 张峻 《老柳成荫》:“这怎能不叫老人起心发笑啊!”词语解释:起起 拼音:qǐ qǐ
(1).呼人起立声。《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 孔子 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讖合之,知命当终,有顷寝疾……不得已,载病到 元城县 ,疾篤不进,其年六月卒。” 宋 苏轼 《次韵潜师放鱼》:“劝将浄业种西方,莫待梦中呼起起。” 冯应榴 合注:“此言不待临死而懺悔求福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东光 马大还 ,尝夏夜裸卧 资胜寺 藏经阁,觉有人曳其臂曰:‘起起。’”
(2).催促声。 清 黄遵宪 《潮州行》:“起起呼使坐,软语相慰抚。”词语解释:起火 拼音:qǐ huǒ
(1).生火;烧火;点火。《孙子·火攻》:“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晋书·杜预传》:“﹝ 杜预 ﹞又遣牙门 管定 、 周旨 、 伍巢 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 乐乡 ,多张旗帜,起火 巴山 ,出於要害之地,以夺贼心。” 宋 陆游 《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三·玉楼玉环夜光》:“《輟耕録》载薄木片染磺起火者为夜光奴。”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三二章:“屋里不起火,冷得跟在冰窟窿里一个样样。”
(2).放火。《文选·左思〈魏都赋〉》“巢焚原燎,变为煨烬” 唐 张载 注:“虎賁中郎将 袁术 等攻阁,日暮, 术 等起火烧阁。”
(3).失火,发生火灾。《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 茅盾 《脱险杂记·劫后拾遗五》:“相去不过十多家门面的一个洋货铺子中了一弹,立刻起火。”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一章:“起火地方即使离他寓所尚远,也还能够延烧去的。”
(4).冒火;生气。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二:“看他等得起火的神气,颇堪发噱。” 萧军 《八月的乡村》十一:“最使他难忍耐的就是 孙氏 弟兄当真的也干上了。肩头上每人全挂了步枪,连 秃四 那毛孩子也一样……在队里不停留的向他打招呼这该是多么值得起火啊!简直是侮辱了他!”
(5).产生强烈的欲念。 钱锺书 《围城》一:“ 苏小姐 觉得 鲍小姐 赤身露体,伤害及 中国 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
(6).谓阴阳相交,男女相合。《参同契》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 五代 彭晓 通义:“天机媾龙虎之形,合夫妇之体,初则全无形质,一如鸿濛混沌之中,既经起火运符,则男女精气相纽。”
(7).起伙。《天雨花》第一回:“多承小相公前来下顾,还是我老身店中供饭,还是自家起火?”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一》:“‘俺家开的是起火小店。’ 双眉 笑了,‘你没看见那头那大炕?吃的就从这里边赚出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人家谁倒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下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
(8).焰火的一种。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土俗》:“放烟火,用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闐,爆竹起火,络绎不絶。” 赵树理 《登记》一:“ 艾艾 可只看放花炮起火。”词语解释:起身 拼音:qǐ shēn
(1).出身。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不见公与相,起身自犂锄。” 宋 岳飞 《奏乞除在外宫观第二札子》:“臣起身田野,势孤援单。”
(2).站起;起立。《宣和遗事》后集:“ 粘罕 与帝并起身,紫衣人望帐,下马升阶。”《儒林外史》第四十回:“那先生起身从新行礼。”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二章:“钦差应当答说:‘圣躬安好!……起去!’而后官员们才起身与钦差相见。”
(3).动身。 元 陈以仁 《存孝打虎》第一折:“则今日杀牛宰马,做箇大大筵席,管待天使大人起身。”《红楼梦》第一○四回:“ 贾政 见了 宝玉 果然比起身之时脸面丰满。” 陈翔鹤 《不安定的灵魂》:“至何日始能起身北上,则此时尚不能一定,不过为期总在不远罢了。”
(4).起床。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本第七出:“ 唐三藏 此日起身,他胖姑儿从头告诉了你。”《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五更时分, 兴哥 便起身收拾。” 茅盾 《脱险杂记·生活之一页三》:“早上天一亮就起身。”词语解释:起兵 拼音:qǐ bīng
(1).发兵;出兵。《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不可以兴土工,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燕王 悉起兵,以 乐毅 为上将军。” 廖仲恺 《帝国主义侵略史谈》第一章:“当时各国若不来朝贡,就起兵去打他。”
(2).犹起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餘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九月, 沛 人 刘邦 起兵於 沛下 。”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 项羽 ﹞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参见“ 起事 ”。
(3).聚合兵众。《后汉书·孔融传》:“ 融 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古老言:‘此桥 东海 吕母 起兵所造也。’”
(4).部队开拔。 明 冯梦龙 《新灌园·骑劫代将》:“[浄]小将既已代劳,不敢逗留,请将军从容归国便了,小将就此拜辞,请了;叫众将官,就此拔营起兵前去。”
词语解释:起事 拼音:qǐ shì
(1).办事。《管子·形势》:“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2).起兵,发动武装斗争。《汉书·孔光传》:“《书》曰:‘惟先假王正厥事’,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有 于嵩 者,少依於 巡 ,及 巡 起事, 嵩 常在围中。”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三回:“ 三桂 起事,密使相招。”
(3).生事;挑起事端。《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边将当承上旨,谨条教,蓄财穀,完吏农力以俟,不宜规小利,起事盗恩。”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只令熟识人 陆大溪 指点,到地密拿起事人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既而又想到,他既然预备了,怎能白白放过,虽然众官不在那里,他也可以借此起事。”词语解释:起柁 拼音:qǐ duò
见“ 起舵 ”。
词语解释:起舵 拼音:qǐ duò
亦作“ 起柁 ”。亦作“ 起柂 ”。 启动船舵。指开船。 唐 杜甫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诗:“君今起舵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 唐 崔道融 《江夕》诗:“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 宋 陆游 《蓬莱阁闻大风》诗:“触 灧澦堆 秋起柂,鏖 皋阑 下夜还营。” 宋 汪藻 《过临平》诗:“麦风能起柁,梅雨不鸣江。”词语解释:起开 拼音:qǐ kāi
(1).打开;开启。 明 高启 《题美人对镜图》诗:“起开粧阁笑窥奩,月里分明见娥影。” 明 冯梦龙 《精忠旗·存殁恩光》:“老爷身尸,当初是狱卒 隗顺 负出,埋在九曲藂祠北山之下,上树双橘为记,内有太老爷原佩玉环,及大理寺铅筩在上,起开面貌如生。”
(2).方言。命令别人离开或让开。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四嫂:]那可不能!疯哥,起开,我给他洗!”词语解释:起浮 拼音:qǐ fú
(1).拔之使松动。《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将遮堂都起浮了窠臼。”
(2).谓使沉船浮出水面。 胡万春 《生长在黄浦江边的人》:“一九五七年七月十日上午,‘工北三号’举行了隆重的起浮典礼。”词语解释:起更 拼音:qǐ gēng
旧时指第一次打更,即五更中的一更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起更了,廊下一宿,早去伺候开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谈到起更时候,一庭月色,照满书窗,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相似。” 陆文夫 《二遇周泰》:“这一夜齐巧落雨,起更以后,街上就没有行人了。”词语解释:起柂 拼音:qǐ duò
见“ 起舵 ”。
词语解释:起舵 拼音:qǐ duò
亦作“ 起柁 ”。亦作“ 起柂 ”。 启动船舵。指开船。 唐 杜甫 《短歌行送祁录事归合州因寄苏使君》诗:“君今起舵春江流,余亦沙边具小舟。” 唐 崔道融 《江夕》诗:“江心秋月白,起柁信潮行。” 宋 陆游 《蓬莱阁闻大风》诗:“触 灧澦堆 秋起柂,鏖 皋阑 下夜还营。” 宋 汪藻 《过临平》诗:“麦风能起柁,梅雨不鸣江。”词语解释:起倒 拼音:qǐ dǎo
(1).谓随俗俯仰、浮沉。 宋 陈师道 《宿柴城》诗:“卧埋尘叶走风烟,齿豁头童不计年。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2).高低;好歹;轻重。《全元散曲·一枝花·盼望》:“晓行藏、知起倒、翻身跳出鸳鸯社,能进退、识高低、大步衝开虎狼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五回:“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 茅盾 《子夜》十:“ 费小胡子 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 曾老二 一定把 吴荪甫 缠的头痛。”
(3).谓时好时坏,反复折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诘病》:“老身年将半百,单生一女 丽娘 ,因何一病,起倒半年。”
(4).头绪。《二刻拍案惊奇》卷六:“正在没些起倒之际,只见一个管门的老苍头走出来。”词语解释:起念 拼音:qǐ niàn
(1).产生某种想法;起欲念。《西游记》第九三回:“起念断然有爱,留情必定生灾。”《快心编三集》第二回:“不比 再思 是近日起念的,只为家中眼目多,小姐们规矩重,就是二娘,也狠端方,不敢做出那等虚头霍脸的事来。”
(2).着眼;着想。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故替圣人争分两,若不从躯壳上起念,即 尧 舜 万鎰不为多, 孔子 九千鎰不为少。”词语解释:起经 拼音:qǐ jīng
(1).开始念经。指对神佛有所祈求而开始许愿诵经。《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待我先吃两日素,到庵中许愿起经罢。”
(2).开始念经。旧俗,指人死后第三天,开始请和尚道士念经,超度亡灵。《红楼梦》第十二回:“三日起经,七日发引,寄灵 铁槛寺 后。”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正于此际,老二进来说 尧光寺 和尚来商量设坛起经的日子。”词语解释:起籁 拼音:qǐ lài
发出声响。 唐 白居易 《白羽篇》:“颯如松起籟,飘似鹤翻空。” 宋 欧阳修 《夜意》诗:“夜风多起籟,晓月渐亏弦。鹊去星低汉,乌啼树暝烟。” 宋 王禹偁 《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石怪如舂涛,松偃如起籟。”词语解释:起拜 拼音:qǐ bài
(1).起身下拜;起身拜谢。《汉书·佞幸传·董贤》:“单于乃起拜,贺 汉 得贤臣。” 唐 于鹄 《赠不食姑》诗:“见人还起拜,留伴亦开田。”《宋史·富弼传》:“ 英 託疾不拜。 弼 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輒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 英 矍然起拜。” 清 赵文哲 《牟珠洞》诗:“ 卫公 失品题, 米老 徒起拜。”
(2).起用,拜官。《宋史·赵普传》:“ 安易 言其非便,请许纳铁钱,詔从之。九年,起拜宗正少卿,知 定州 。”参见“ 起用 ”。
词语解释:起用 拼音:qǐ yòng
(1).运用;采用。 明 高攀龙 《与管东溟书》之二二:“其他种种法门,皆由此起用。”
(2).指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 况钟 ﹞因丁忧回籍,圣旨夺情起用,特赐驰驛赴任。”参见“ 起復 ”。
(3).旧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黜免的官员。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岳青天》:“﹝ 岳起 ﹞后与将军某抗,罢官。今上亲政,首起用为 山东 布政使,俄调任 江苏 巡抚。”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未几,王师征 金川 ,果復起用。”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五六回:“ 琦善 、 奕山 、 奕经 、 文蔚 四人,虽因措置乖方,革职逮问,嗣后又復起用。”
(4).泛指提拔任用。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他们应当改弦更张,去掉几个老 汉 奸,而起用几个新 汉 奸。”词语解释:起单 拼音:qǐ dān
谓僧人离开原住寺庙,外出云游或另谋他所。单,指题有众僧之名,贴在僧堂壁上的小纸片,有单之位,即席。亦谓之单位。起单者自其单位起身。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僧寺结制》:“四月十五日结制,谓之‘结夏’,盖天下寺院僧尼菴舍设斋供僧,自此僧人安居禪教律寺院,不敢起单云游。”参见“ 挂单 ”。参阅《碧岩录·七则评唱》。词语解释:起坟 拼音:qǐ fén
建造坟墓。《汉书·文帝纪》:“治 霸陵 ,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 宋 陆游 《感兴》诗:“筑室真须待 伯夷 ,起坟仍合近 要离 。” 清 胡天游 《烈女李三行》:“棺槨安当中,起坟遂成堆。”词语解释:起头 拼音:qǐ tóu
(1).开头,开端开始部分。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近时 李易安 词云:‘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头连迭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水浒传》第七一回:“起头分拨已定,话不重言。” 欧阳山 《乡下》:“万事起头难。”
(2).开始,从头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道:‘再过八日,就是亡夫百日之期,意要设建七日道场,须得明日起头,恰好至期为满,得法师侵早下降便好。’” 敬隐渔 《袅娜》:“我独在屋中还卷着的被盖上,起头思索我的新居停主人底景况。”
(3).带头,领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一个起头,个个争先。”《相声传统作品选·醋点灯》:“我说:‘妈,您这地方就不对,您别起头,给儿子薰呀!那顿饿着您来着?’”
(4).指出花头;出点子。《红楼梦》第九二回:“﹝ 麝月 道:﹞‘依我説,乐得歇一天,就是老太太忘记了,咱们这里就不消寒了么?咱们也闹个会儿不好么?’ 袭人 道:‘都是你起头儿,二爷更不肯去了。’”
(5).露头;冒头。《剪灯新话·寄梅记》:“雪梅妒色,雪把梅花相抑勒。梅性温柔,雪压梅花怎起头?” 吉学霈 《一面小白旗的风波》:“看麦苗正在起头时候呀,敢像这样压吗?”
(6).犹起来。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递进。 明 冯梦龙 《楚江情·病中错梦》:“ 于鹃 为想 素徽 ,只愿一病而亡,决絶了这段姻缘,谁想痴魂不断,三日后心口还热,被父亲救醒,依旧相思,如今半生不死,又悲伤起头,是孽倩(债)未完,魔君还不肯饶我。”参见“ 起来 ”。
词语解释:起来 拼音:qǐ lái
(1).起床。 唐 白居易 《食后》诗:“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甌茶。”《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次日,清早起来,也无心想观看书史,忙忙梳洗了,即望园东墙边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话説 匡超人 睡在楼上,听见有客来拜,慌忙穿衣起来下楼。” 萧永银 《从祁连山到陇东》:“这样冷的夜晚,和尚们是不会起来的。”
(2).借指病愈。《红楼梦》第四九回:“ 林丫头 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
(3).起立;站起。《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那 黄巢 拿着酒壶抬身起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一章:“ 赵三多 收回式子,哈哈一笑说:‘起来起来, 成德 兄弟!这是干什么?’”
(4).奋起;站出来;挺身而出。 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梁斌 《红旗谱》五一:“谁知他们暗里使劲,串通四乡里穷得没有饭吃的人们,起来抗税。”
(5).起身来到。 宋 李石 《临江仙》词:“起来花影下,扇子扑流萤。”
(6).发生;产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道是‘疑心生暗鬼’,未必不是阳命将絶,自家心上的事发,眼花灯花上头起来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谣言起来以后的第二天,原先十分热闹的 李 家院子的下屋,冷冷落落的,没有人来了。”
(7).兴盛;兴起。《歧路灯》第九五回:“看看人家已是败讫了。如今父子两个又都进了学,又像起来光景。” 姚雪垠 《长夜》十二:“好好儿干, 吴大帅 还要起来的。 马旅长 需要你们的时候,我派人来叫你们,你们可不能不去。”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一幕:“我们县的抗 日 形势眼看着起来了。”
(8).建造完成。《廿载繁华梦》第二六回:“我这间屋子起来,连工貲材料,统费了十六万金。”
(9).搜取出来;挖出来。《三侠五义》第九七回:“叫 方公 派人将赃银起来。”
(10).从……以来;开始。《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某在 漳州 ,有讼田者契数十本,自 崇寧 起来,事甚难考。”
(1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递进。《朱子语类》卷八七:“眼前事纔拈一件起来,勘当着所在,便不成模样。” 巴金 《家》二五:“不过她忽然觉得在 倩如 的面前自己显得委琐起来。”如:天气渐渐冷起来。
(12).表示比较。《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一美一丑,相形起来,那标致的越觉美玉增辉,那丑陋的越觉泥涂无色。”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向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拨开浮泥看去,乃是一块青石头,上面依稀有字, 晦翁 叫取起来看。”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我也曾读过十几年书,如今倒弔起来,没有一点墨水。”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呵,记起来了,是个单单瘦瘦,三十来往的角色,是不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你妈妈因为花了姓 胡 的许多钱,她找不到你,没法应付姓 胡 的,听说已经躲起来了。”词语解释:起路 拼音:qǐ lù
上路;登程。《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次日起个五更,打发 阿寄 起路。”《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主僕三人,便从庄园上起路,两个骡夫跟着,顺着西南大路,奔 长新店 而来。”词语解释:起蚕 拼音:qǐ cán
刚孵化出来的蚕。 宋 陆游 《山家暮春》诗:“起灵初放食,新麦已磨镰。”词语解释:起戎 拼音:qǐ róng
(1).引起战事。《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2).起兵。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汪凤》:“ 励 以 天宝 二年十月发,至十四年冬, 禄山 起戎。”词语解释:起道 拼音:qǐ dào
(1).兴旺、胜利之道。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兵失》:“贪而廉,龙而敬,弱而强,柔而刚,起道也。”
(2).为保证铁道行车的平稳和安全,用专门机具将轨枕、钢轨抬高,进行捣固的一种线路作业。词语解释:起水 拼音:qǐ shuǐ
(1).浮水而起;露出水面。 汉 王充 《论衡·乱龙》:“钓者以木为鱼,丹漆其身,近之水流而击之;起水动作,鱼以为真,并来聚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八:“被大浪吞没的 刘雨生 一直没起水,岸上的人都着急了。”
(2).涨水;涨潮。 宋 吴自牧 《梦粱录·浙江》:“若以每月初五、二十日,此四日则下岸,其潮自此日则渐渐小矣。以初十、二十五日,其潮交泽起水,则潮渐渐大矣。”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其交泽起水大小之度,则四时不同。”
(3).发迹;翻身。 明 汤显祖 《邯郸记·召还》:“长梦做个高官,忽然半夜起水。”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八:“黑脚杆子要起水,只有把土豪打倒,劣绅掀翻。”
(4).犹起岸。 张竞生 《丁未潮州黄冈革命》:“先是 孙中山 先生与 雪秋 约定四月十四日举事,令 日 人 萱野 运械至 汫洲港 等处,起水接济。”
(5).汲取水流。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六:“他往来照顾这六盏油灯,常常嘀咕着:‘六双灯捻像六对老龙,起油像起水似的。’”词语解释:起第 拼音:qǐ dì
建造府第。《三国志·魏志·武宣卞皇后传》“及践阼,尊后曰皇太后”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帝为太后弟 秉 起第,第成,太后幸第请诸家外亲,设下厨,无异膳。”《晋书·慕容超传》:“故为 超 起第於 万春门 内。” 宋 王安石 《送吴显道南归》诗:“何不上书自荐达,封侯起第一日中。”词语解释:起花 拼音:qǐ huā
(1).爆竹之一种,形如小纸炮,缀有长约二三尺苇杆,燃其芯即急起。 孙犁 《风云初记》二七:“ 变吉哥 做的起花,起得直,升的高,响的脆,还带着炮打灯。” 端木蕻良 《曹雪芹》第十二章:“起花腾空,高升钻天。”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二十章:“ 梁彦武 到门口看看,街上已点起了花灯,有些买卖铺子门前,也开始放起花,放鞭炮,放花锅子。”
(2).提花;缀有突出的花纹。《红楼梦》第三回:“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儒林外史》第四九回:“ 万中书 到了 秦中书 家,只见门口有一箭阔的青墙,中间缩着三号,却是起花的大门楼。”词语解释:起去 拼音:qǐ qù
(1).起身离开。《后汉书·刘盆子传》:“ 恭 惶恐起去, 盆子 乃下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移时不交一言, 钟 起去。 康 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钟 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唐 杜甫 《燕子来舟中作》诗:“暂语船檣还起去,穿花落水益霑巾。”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余窥帘见 芸 忽起去,良久不出。”
(2).指起床。《警世通言·计押番金鳗产祸》:“天色雨下,怕有做不是的。起去看一看,放心。” 明 汤显祖 《紫箫记·胜游》:“今日俺同来,你不得睡了,把酒酌一杯,起去游玩。” 吴因易 《梨园谱》第五章:“ 筱纤红 急了,忙推他:‘咋个还睡倒啰?起去!’”
(3).起立。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二章:“由领头一个官员做出猫儿声气问:‘皇上圣躬安好?’钦差应当答说:‘圣躬安好!……起去!’而后官员们才起身与钦差相见。”
(4).升起;上去。《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就地上踏一片云,起去赶那黄衣女子。”
(5).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朱子语类》卷六五:“《先天图》今所写者,是以一岁之运言之,若大而古今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亦只是这圈子,小而一日一时,亦只是这圈子,都从《復》上推起去。”《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星露出一两个来,又忽然的藏起去。”词语解释:起羞 拼音:qǐ xiū
(1).招致羞辱。《书·说命中》:“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 孔颖达 疏:“王者法天施化,其举止不可不慎,惟口出令不善,以起羞辱。” 唐 储光羲 《狱中贻姚张薛李郑刘诸公》诗:“直道时莫亲,起羞见谗口。”
(2).产生羞耻之感。 宋 王令 《龙角歌和崔公度伯易》诗:“视龙有角急起羞,亟去诉帝龙可忧。”词语解释:起痿 拼音:qǐ wěi
使衰颓之势重新振作起来。 唐 陆龟蒙 《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至于千字再抒鄙怀用伸酬谢》诗:“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清 管同 《恩县四女祠碑》:“ 阳湖 孙使君 ,督粮 山东 ,起痿瞭矇,百废俱作。”词语解释:起民 拼音:qǐ mín
发动民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言未卒,而 季孙 使者至,让曰:‘ 肥 也起民而使之,先生使弟子止徒役而飡之,将夺 肥 之民耶?’”词语解释:起在
起来词语解释:起手 拼音:qǐ shǒu
(1).动手或下手。《水浒传》第三七回:“却先问兄弟讨起,教他假意不肯还我,我便把他来起手。”《老残游记》第十回:“天已不早了,请起手罢。”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你初起手尝试时,容易把船身横住在河中,东颠西撞的狼狈。”
(2).起事;起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们一同起手的人,他两个有造化,落在这里。我如何能够也同来这里受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穷人安心种庄田》:“捻子起手 涡河 边,官兵吓得把城关。” 梁斌 《播火记》三四:“自从红军起手, 二贵 心上老是乐得不行。”
(3).起头;开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趁船》:“夜来光景都瞧破,起手儿是怎么样,结末又如何。”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陈翔鹤 《悼--》:“从起手处,她似乎显得十分的聪明,谁知到了后来,她的笨拙,竟随着时日,一天一天的增涨了。”
(4).特指着围棋时下第一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今弈多以三六二四等起手,然前此或不尽尔。《集异记》:‘ 王积薪 避乱,夜投一茅屋,有姑妇暗中以口弈。始云以东五南九置子,次东五南十二,至三十六而止。’其説虽极诡诞,然可以知 唐 世起手。”《西湖佳话·灵隐诗迹》:“知府遂着起手。老猿将手格住,右手就将一子,放在当心。”
(5).即稽首。出家人行敬礼。《西游记》第一回:“ 猴王 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了。’”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众仙起手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六:“我们是驼子作揖,起手不难。”词语解释:起义 拼音:qǐ yì
(1).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2).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萧队长 接着说道:‘“中央军”插翅也飞不过来了,除非起义,投降,或是做俘虏,他们别想过来了。’”
(3).指显露文意。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一曰微而显,文见於此,而起义在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九·富字义非》:“《礼记·祭义》註曰:‘臣能世禄曰富’,未尝以‘田’字起义。”词语解释:起电 拼音:qǐ diàn
利用感应起电使物体带电词语解释:起疑 拼音:qǐ yí
发生怀疑;犯疑心。《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妇人道:‘我日日自下而升,人人看见,毕竟免不得起疑。’” 茅盾 《虹》七:“ 周平叔 慢慢地吐出这叫人起疑的一句来。”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这么早出门,会招那两个埋伏起疑!”词语解释:起五更 拼音:qǐ wǔ gēng
起得很早;早起。《水浒传》第二一回:“ 阎婆 听得脚步响,便在牀上説道:‘押司且睡歇,等天明去。没来由起五更做甚么?’” 孙犁 《风云初记》二七:“这是宣传工作。买一个回去,大年三十儿起五更,挂在门口,出来进去的人全能受教育,不比买别的有意思?”词语解释:起笔 拼音:qǐ bǐ
(1).提起笔来;开始动笔。《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学生从 樊楼 下走过,不知楼上何人坠下此扇,偶然插於学生破蓝衫袖上。就去 王丞相 家作松诗,起笔因书於扇上。”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版荡凄凉》:“以纸一番,从后端起笔,书帝起居,旋书旋卷,暮付史馆。”
(2).书法上指笔锋开始与纸接触。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张尚平传》:“近又以草法至难,数百年皆苦偏软繚绕,力祛积弊,唯起笔未能絶偏耳。” 尉天池 《书法基础知识·用笔》:“藏锋的方法是,在起笔处多用逆锋,收笔处多用回锋。”
(3).检字法上指一个字的第一笔。如:起笔部位从习惯,起笔笔形以新字形为依据。词语解释:起樯 拼音:qǐ qiáng
把樯帆竖起来。指启碇,开船。 唐 杜甫 《三韵》之二:“荡荡万斛船,影若扬白虹。起檣必椎牛,掛席集众功。”词语解释:起塔 拼音:qǐ tǎ
亦作“ 起墖 ”。 造塔。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王城北八十里,有 如来 履石之跡,起塔笼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天后 令葬之,其上起塔,设千人供,勒碑号为‘虎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僧伽大师 ﹞三年三月三日示寂,敕命就 荐福寺 漆身起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