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结跏  拼音:jié jiā
见“ 结跏趺坐 ”。
词语解释:结跏趺坐  拼音:jié jiā fū zuò
亦作“ 结加趺坐 ”。  佛教徒坐禅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相传即如来成正觉时坐法。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入中,西向结加趺坐,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可常 脱了衣裳,遍身抹浄,穿了衣服,入草舍结跏趺坐圆寂了。” 清  龚自珍 《定盦观仪》:“初观 阿弥陀佛 见小身,顶有圆光,结加趺坐,住在我顶上。”亦省作“ 结跏 ”。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 宋  欧阳修 《寄题沙溪宝锡院》诗:“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清  赵翼 《题吟芗镜影小照》诗:“白毫光满月,不是结跏人。”参阅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词语解释:趺跏  拼音:fū jiā
双足交迭而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老人携 越 绕出屋后,入一土穴中,黝然如漆,正中设一蒲团,使 越 趺跏其上。”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假和尚》:“一日,晨兴,冠毘罗,服紫衣,据大殿之基,趺跏而坐。”参见“ 趺坐 ”。
词语解释:趺坐  拼音:fū zuò
(1).盘腿端坐。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輭草承趺坐,长松响梵声。” 宋  费衮 《梁谿漫志·闲乐异事》:“迨夜入寝,有婢 杏香 奔告诸子曰:‘殿院咳逆不止若疾状。’诸子亟走,至,则已趺坐,而一足犹未上,命其子为收之,纔毕而终。” 明  何景明 《明绍兴府同知致仕进阶朝列大夫陶公行状》:“尝读书 南禪寺 ,闭门诵习,趺坐中夜。” 沉钧儒 《趺坐》诗:“举世嚣嚣我适静,棕床趺坐作心观。”参见“ 趺跏 ”。
(2).见“ 趺座 ”。
词语解释:趺跏  拼音:fū jiā
双足交迭而坐。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老人携 越 绕出屋后,入一土穴中,黝然如漆,正中设一蒲团,使 越 趺跏其上。”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假和尚》:“一日,晨兴,冠毘罗,服紫衣,据大殿之基,趺跏而坐。”参见“ 趺坐 ”。
词语解释:趺座  拼音:fū zuò
亦作“ 趺坐 ”。  碑刻等的底座。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昭仪尼寺》:“趺坐上铭云:‘ 晋  泰始 二年五月十五日侍中中书监 荀勗 造。’” 明  宋濂 《莆田林氏重建先祠记》:“於是列为神版者五,高四尺,博一尺有八寸,下设趺座,用粉涂而元书之。”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此石既非山中所产,又非寻常勒字之石,上有芝盖,下有趺坐,儼然成具,非未刻之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