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踠足 拼音:wǎn zú
(1).谓马曲腿举蹄,意欲奔驰。语本 汉 班固 《东都赋》:“马踠餘足。” 清 《秋怀诗》:“风外马嘶频踠足,霜前鹰意欲离绦。”
(2).比喻贤士隐居,意在待时。 唐 沉迥 《武侯庙碑铭》:“伊昔 武侯 ,踠足 南阳 ,退藏於密,不曜其光。” 宋 欧阳修 《谢张先辈启》:“方育贤而在阿,久俟时而踠足。”
(1).足扭屈致伤。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马小踠足,竟后此僧。”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邵南神术》:“告命且至,偶使人未到城二十里,为石踠足,愿选一健步者往取之。”
(2).脚蜷曲而行走迟缓貌。 晋 傅玄 《白杨行》:“当奈此驥正龙形,踠足蹉跎长坡下,蹇驴慷愾,敢与我争驰。” 唐 储光羲 《效古》诗之二:“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宋 王安石 《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诗:“胡为阡陌间,踠足仅相躡。”词语解释:踠地 拼音:wǎn dì
屈曲斜垂着地貌。 北周 庾信 《杨柳歌》:“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 清 黄遵宪 《月夜》诗:“梧桐庭院凤凰枝,六尺 湘 帘踠地垂。”词语解释:踠伏 拼音:wǎn fú
犹蜷伏。 唐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潜形踠伏草不动,双鵰转旋羣鸦鸣。”词语解释:踠蹄 拼音:wǎn dì
腿足扭伤。 宋 周邦彦 《汴都赋》:“跨虹梁以除病涉,列佳木以安怵惕。殊异羊肠之詰曲,或踠蹏而折轊。”词语解释:踠跧 拼音:wǎn quán
犹蜷伏。 清 洪昇 《长生殿·合围》:“一回呵滚沙场兔鹿儿无头赶,都难动弹,就地里踠跧。”词语解释:踠踠 拼音:wǎn wǎn
蜿蜒。《文选·张衡〈西京赋〉》:“海鳞变而成龙,状踠踠以蝹蝹。”一本作“ 蜿蜿 ”。 薛综 注:“蜿蜿、蝹蝹,龙行貌也。”词语解释:踠折 拼音:wǎn shé
犹骨折。词语解释:踠迹 拼音:wǎn jì
亦作“踠蹟”。
(1).马屈其足。意欲奔驰之貌。《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踠迹迴唐,畜怒未洩。” 李周翰 注:“踠跡畜怒,谓驰骤之势未散也。”
(2).俯伏。《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陆公 以偏师三万,北据 东坑 ,深沟高垒,按甲养威,反虏踠跡待戮,而不敢北窥生路。” 吕延济 注:“踠跡,谓俯伏也。”
见“ 踠跡 ”。词语解释:踠跌 拼音:wǎn diē
谓手足拳曲而颠仆。《周礼·天官·疡医》“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 汉 郑玄 注:“折疡,踠跌者。” 孙诒让 正义:“踠跌,谓手足宛屈及蹷仆,因而折损支体,故谓之折疡。” 唐 柳宗元 《与崔饶州论石钟乳书》:“ 冀 之北土,马之所生,凡其大耳短脰,拘挛踠跌,薄蹄而曳者,皆可以胜百钧,驰千里。”集注引 童宗说 曰:“踠,足跌也,曲脚也。跌,差跌也。”词语解释:踠辔 拼音:wǎn pèi
犹缓辔。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诗:“时来苟冥会,踠轡憩通衢。”《文选》卷二六引此文,作“宛轡”, 李善 注:“宛,屈也。言屈长往之驾,息於通衢之中。通衢,喻仕路也。”词语解释:踠趾 拼音:wǎn zhǐ
屈足;蜷脚。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驥騄踠趾而不驰,则追风之迅不形。”词语解释:踠局 拼音:wǎn jú
蜿蜒曲折貌。 明 汤显祖 《代马吟为刘石楼作》:“ 太行 相踠局,睨影高鸣悲。”词语解释:踠尾 拼音:wǎn wěi
蜿蜒貌。 清 龚自珍 《上镇守吐鲁番领队大臣宝公书》:“ 吐鲁番 故无领队将也,自 闢展 移驻后,遂与四大城踠尾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