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超踰  拼音:chāo yú
亦作“ 超逾 ”。  
(1).飞腾;腾跃;跳过。《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絶於等伦,尝超踰羽林亭楼。”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作“超逾”。 清  龚炜 《巢林笔谈·习刀自豪》:“因係铅於足,久之解去,超踰颇便。”
(2).超越;胜过。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真君此言可谓至教,若更能超踰往此,则二府希之难矣。” 唐  元稹 《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薰蕕任盛贮,稊稗莫超踰。”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超逾千载,特起一时。” 谢雪畴 《古塔的神话》:“战争的烈火,为他们冶炼出了一种超逾骨肉的情谊。”
(3).越级擢升;提拔。 汉  王充 《论衡·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踰。” 前蜀  杜光庭 《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推忠陈力,未申匡济之劳;翊圣扶天,累荷超逾之渥。” 宋  王安石 《谢知制诰启》:“因加奬借,使得超逾。”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遂修代来功,超踰登相位。”词语解释:升踰  拼音:shēng yú
登越。 汉  王充 《论衡·效力》:“是任车上阪,强牛引前,力人推后,乃能升踰。”词语解释:越踰  拼音:yuè yú
谓越过等位。《大戴礼记·四代》:“事必与食。食必与位,无相越踰。”词语解释:轶踰  拼音:yì yú
跨越。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生徒翼翼,无敢軼踰法度。”词语解释:跇踰  拼音:yì yú
跨越,超越。词语解释:跄踰  拼音:qiāng yú
犹飞越。词语解释:蕃踰  拼音:fān yú
亦称“ 蕃踏 ”。  鱼名。即海鹞鱼。《太平御览》卷九三九引《魏武四时食制》:“蕃踰鱼,如鳖,大如箕,甲上边有髯,无头,口在腹下,尾长数尺,有节,有毒,螫人。”注:“一曰蕃踏鱼。”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海鹞鱼》作“蕃踏”。词语解释:逸踰  拼音:yì yú
犹超越。 晋  索靖 《月仪》:“蚩以逸踰,约以驰騖。”词语解释:邈踰  拼音:miǎo yú
犹超越。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凡陛下所为,皆邈踰三王之上,奈何此事欲为 孝文 、 光武 之下乎?”词语解释:陵踰  拼音:líng yú
僭越,超出规定的范围。《文选·张衡〈东京赋〉》“臣济奓以陵君” 三国  吴  薛综 注:“度於奢侈,谓僣也。陵踰君法,若 季氏 八佾舞於庭。”词语解释:钻踰  拼音:zuàn yú
犹言钻穴逾墙。 清  唐甄 《潜书·除党》:“峻墻垣,谨防御,不与以钻踰之便。”词语解释:僭踰  拼音:jiàn yú
僭越。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恐劳宵旰之忧,寧避僭踰之罪。” 明  宋濂 《〈剡源集〉序》:“公既不可作,子幸无让,於是忘其僭踰而为序之如此。”《清史稿·庆僖亲王永璘传》:“嗣后王、贝勒、贝子当依《会典》,服物寧失之不及,不可僭踰,庶及永保令名。”词语解释:远踰  拼音:yuǎn yú
犹超越。《宋书·傅亮传》:“卿小儿才名位宦,当远踰于兄。”《宋史·宇文虚中传》:“今捨恭顺之 契丹 ,不羈縻封殖,为我蕃篱,而远踰海外,引强悍之 女真 以为邻域。”词语解释:忝踰  拼音:tiǎn yú
犹忝越。 宋  曾巩 《洪州到任谢两府启》:“望故乡而接壤,与仲弟以连城。及是忝踰,出於假借。”词语解释:昏踰  拼音:hūn yú
见“ 昏逾 ”。
词语解释:昏逾  拼音:hūn yú
亦作“ 昏踰 ”。  昏乱而越轨。《书·顾命》:“嗣守 文武 大训,无敢昏逾。” 汉  张衡 《上陈事疏》:“惧羣臣奢侈,昏踰典式。” 唐  元稹 《赠郑馀庆太保制》:“朕方咨禀,庶罔昏逾。” 章炳麟 《思乡原下》:“往者 程  朱 既废,古籍又不恆讽诵,行谊已薄,然野士犹不駘荡昏逾。”词语解释:径踰  拼音:jìng yú
谓抄近路而越过堤渠。《周礼·秋官·野庐氏》:“禁野之横行径踰者。” 郑玄 注:“径踰,射邪趋疾,越隄渠也。” 孔颖达 疏:“径谓不遵道而射邪趋疾。踰,越也,谓越隄渠者也。”词语解释:穿踰  拼音:chuān yú
见“ 穿窬 ”。
词语解释:穿窬  拼音:chuān yú
亦作“ 穿踰 ”。  
(1).挖墙洞和爬墙头。指偷窃行为。《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歟!” 何晏 集解:“穿,穿壁;窬,窬墙。”《孟子·尽心下》:“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 赵岐 注:“穿墙踰屋,姦利之心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擢才》:“ 巢  许 获穿踰之谤。” 明  何景明 《躄盗》:“躄盗者,一足躄,善穿窬。” 梁启超 《新民说》八:“为穿窬者,虽以至丑极垢之名过毁之,其居也恬然。”
(2).指小偷。《北史·隋纪下·炀帝》:“穿窬无所厝其姦宄。”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出:“公事问明如彻底,一生只怕问穿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中丞》:“妆匳甚富,夜被穿窬席卷而去。”词语解释:积踰  拼音:jī yú
积累超过。《淮南子·兵略训》:“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词语解释:窥踰  拼音:kuī yú
见“ 窥窬 ”。
词语解释:窥窬  拼音:kuī yú
亦作“ 窥覦 ”。亦作“ 窥踰 ”。  
(1).觊觎。 三国  魏  卫觊 《汉金城太守殷君碑》:“乃敷权略,奬厉威信,獫狁率服,不敢窥踰。”《文选·王俭〈褚渊碑文〉》:“ 桂阳 失图,窥窬神器。” 吕向 注:“窥窬,谓欲有篡逆之心也。”《旧唐书·沉法兴传》:“是时, 杜伏威 据 歷阳 , 陈稜 据 江都 , 李子通 据 海陵 ,并握强兵,俱有窥覦 江 表之志。” 周素园 《贵州民党痛史·发展时期》:“ 藎诚 既短於才,又不能开诚布公容纳各方意见,军政上根本动摇,致启奸人之窥窬。”
(2).希求。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觅之者等若牛毛,得之者譬犹麟角。以此之外,何所窥窬。” 唐  陈子昂 《宿空舲峡青树村浦》诗:“委别高堂爱,窥覦明主恩。”词语解释:细大不踰  拼音:xì dà bù yú
大小皆不超越。《国语·周语下》:“物得其常曰乐极,极之所集曰声,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踰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