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蹊径 拼音:xī jìng
亦作“ 蹊逕 ”。
(1).指小路。《吕氏春秋·孟冬》:“备边境,完要塞,谨关梁,塞蹊径。”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五:“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晋 张载 《七哀》诗之一:“蒙蘢荆棘生,蹊逕登童竖。” 南朝 齐 谢朓 《和徐都曹》:“桃李成蹊逕,桑榆荫道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牛至半途不循蹊径,负女渡岭驀涧,直入乱山。”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蜿蜒入杳渺,蹊径从何寻?”
(2).门径;路子。《荀子·劝学》:“将原先王,本仁义,则礼正其经纬蹊径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独有此律,不谬蹊径。” 明 唐顺之 《卓小仙草书歌》:“虽然奔放不可覊,笔墨蹊径未尽遣。”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又人学书……情景妙合,风格自上,不为古役,不堕蹊逕者,最也。”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西儒实学》:“大闢畴人之蹊逕。”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对于这样另辟蹊径的教育宗旨与方法,自己确有坚强的信念。”词语解释:蹊桃 拼音:qī táo
指桃子。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宋 晏殊 《中园赋》:“尔乃坛杏蒙金,蹊桃衒碧。”词语解释:蹊路 拼音:qī lù
狭路;小路。旧题 汉 李陵 《与苏武》诗之二:“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 清 吴伟业 《西田招隐》诗:“逕转蹊路迷,鳧鸭引我船。”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经 托氏 宅前草场,入疏林蹊路,到 托氏 墓前。”词语解释:蹊隧 拼音:qī suì
亦作“ 蹊遂 ”。
(1).小路。《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宋 苏辙 《祭八新妇黄氏文》:“风波恐惧,蹊遂颠絶。”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穷巷之宅,不当蹊隧者,视露田而弱,当孔道者,鱼池勿如别为差品。”
(2).门径,门路。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当时一二年间,几至於姦无蹊隧,而政有根本矣。”词语解释:蹊跷 拼音:qī qiāo
亦作“ 蹊蹻 ”。
(1).奇怪;可疑。《朱子语类》卷二六:“仁者之过,只是理会事错了,无甚蹊蹺。”《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蹊蹺,慌忙起身,赶出茶房来,跟着那汉走。” 明 陆采 《怀香记·赴辟登程》:“琴童且又蹊蹻,蹊蹻,画堂终日把臀摇。”《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谁知蹊蹻古怪的事説不尽这许多。”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其实,便是这钟楼,也何尝不造得蹊跷。”
(2).花样;奥妙。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怕他临去弄蹊蹺,準备着毛拳叫他吃顿饱。” 沙汀 《一个秋天晚上》:“起初,他颇担心那个老实人发觉了他的蹊跷,接着他就因为他的坦白善良自惭起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 秀兰 见她只笑不开口,觉得话里一定有蹊跷。”
(3).不平正。《挂枝儿·送别》附 明 丘田叔 《送别》:“那砖儿自块块方正平实得好,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词语解释:蹊田 拼音:xī tián
践踏田禾。《后汉书·皇后纪上论》:“但蹊田之牛,夺之已甚。”《旧五代史·唐书·武皇纪下》:“善博奕者唯先守道,治蹊田者不可夺牛。” 明 刘基 《春秋明经·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孙宿帅师救台遂入郓》:“乃乘时而遂入 鄆 ,无乃怒蹊田而夺之牛乎。”词语解释:蹊牛 拼音:qī niú
见“ 蹊田夺牛 ”。
词语解释:蹊田夺牛 拼音:xī tián duó niú
《左传·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后以“蹊田夺牛”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 宋 欧阳修 《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而 祁 ( 宋祁 )亦因此而罢,而 拯 遂代其任,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无过?”《明史·郑洛书传》:“ 宏 ( 费宏 )不去,则有持禄保位之誚; 璁 蕚 不去,亦冒蹊田夺牛之嫌。”亦省作“ 蹊牛 ”。 柳亚子 《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巢南诗即题其后》:“何时逐鹿驱 元顺 ?此日蹊牛怨 楚庄 。”词语解释:蹊畛 拼音:qī zhěn
指小路。 清 张庚 《倪云林〈溪山无尽图〉》诗:“崇峰侧岭絶蹊畛,荒寒似写乱后村。”词语解释:蹊辙 拼音:qī zhé
行迹,踪迹。 清 龚自珍 《尊隐》:“大忧无蹊辙,大患无畔涯。”词语解释:蹊壑 拼音:qī hè
山谷。《敦惶曲子词·泛龙舟》:“白鹤双飞出蹊壑,无数江鸥水上游。”词语解释:蹊道 拼音:qī dào
道路。《商君书·徕民》:“其山陵藪泽、谿谷可以给其材,都邑、蹊道足以处其民,先王制土分民之律也。”词语解释:蹊遂 拼音:qī suì
见“ 蹊隧 ”。
词语解释:蹊隧 拼音:qī suì
亦作“ 蹊遂 ”。
(1).小路。《庄子·马蹄》:“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 宋 苏辙 《祭八新妇黄氏文》:“风波恐惧,蹊遂颠絶。”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穷巷之宅,不当蹊隧者,视露田而弱,当孔道者,鱼池勿如别为差品。”
(2).门径,门路。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当时一二年间,几至於姦无蹊隧,而政有根本矣。”词语解释:蹊磴 拼音:qī dèng
山路上的石级。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大略去县中平地不下百里,又无復蹊磴,斫木作长梯钉岩壁,缘之而上,意天下登山险峻无此比者。”词语解释:蹊蹻 拼音:qī jué
见“ 蹊蹺 ”。
词语解释:蹊跷 拼音:qī qiāo
亦作“ 蹊蹻 ”。
(1).奇怪;可疑。《朱子语类》卷二六:“仁者之过,只是理会事错了,无甚蹊蹺。”《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蹊蹺,慌忙起身,赶出茶房来,跟着那汉走。” 明 陆采 《怀香记·赴辟登程》:“琴童且又蹊蹻,蹊蹻,画堂终日把臀摇。”《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谁知蹊蹻古怪的事説不尽这许多。”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其实,便是这钟楼,也何尝不造得蹊跷。”
(2).花样;奥妙。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怕他临去弄蹊蹺,準备着毛拳叫他吃顿饱。” 沙汀 《一个秋天晚上》:“起初,他颇担心那个老实人发觉了他的蹊跷,接着他就因为他的坦白善良自惭起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 秀兰 见她只笑不开口,觉得话里一定有蹊跷。”
(3).不平正。《挂枝儿·送别》附 明 丘田叔 《送别》:“那砖儿自块块方正平实得好,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词语解释:蹊闲 拼音:qī xián
小道。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中庸第一章十一》:“舍康庄而求蹊閒,良可嘆也。”词语解释:蹊岖 拼音:qī qū
犹崎岖。《封神演义》第三四回:“过了些高山凸凹蹊嶇路,险水颠崖深茂林。”词语解释:蹊田夺牛 拼音:xī tián duó niú
《左传·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后以“蹊田夺牛”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 宋 欧阳修 《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而 祁 ( 宋祁 )亦因此而罢,而 拯 遂代其任,此所谓蹊田夺牛,岂得无过?”《明史·郑洛书传》:“ 宏 ( 费宏 )不去,则有持禄保位之誚; 璁 蕚 不去,亦冒蹊田夺牛之嫌。”亦省作“ 蹊牛 ”。 柳亚子 《八月二十七日明思文皇帝殉国忌辰也读巢南诗即题其后》:“何时逐鹿驱 元顺 ?此日蹊牛怨 楚庄 。”词语解释:蹊蹭 拼音:qī cèng
慢吞吞地。 李健吾 《终条山的传说》:“于是他蹊蹭进石门,像青蛙似的摸到桌前,移移擞擞,提心吊胆的样子。”词语解释:蹊要 拼音:qī yào
(1).犹险要。《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今 平阳 阳平县 北一十里,有故 莘亭 ,道阸限蹊要,自 卫 适 齐 之道也。”
(2).比喻要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施,职在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词语解释:蹊践 拼音:qī jiàn
犹践踏。《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 安国 有麦半顷,方收拾,晨有二牛来,蹊践狼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