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蹭蹬 拼音:cèng dèng
(1).险阻难行。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始寺》:“若乃絶岭悬坡,蹭蹬蹉跎。泉水紆徐如浪峭,山石高下復危多。” 唐 储光羲 《赴冯翊作》诗:“蹭蹬失归道,崎嶇从下位。”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们宝塔上的阶梯,从一二层扒将八九,不知有几多般的跌磕蹭蹬。” 俞平伯 《凄然》诗:“蹭蹬的陂陀路,有风尘色的游人一双。”
(2).失势貌。《文选·木华〈海赋〉》:“或乃蹭蹬穷波,陆死盐田。” 李善 注:“蹭蹬,失势之貌。”
(3).困顿;失意。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 宋 陆游 《秋晚》诗:“一生常蹭蹬,万事略更尝。” 明 徐霖 《绣襦记·伪儒乐聘》:“功名蹭蹬,豪杰之志已灰;家业凋零,浩然之气已馁。” 茅盾 《动摇》三:“ 钱学究 和 陆三爹 的二哥是同年,一世蹭蹬,未尝发迹。”
(4).倒霉;倒运。《西游记》第三三回:“ 八戒 听言道:‘蹭蹬啊!撞着个贩腌腊的妖怪了!’”《天雨花》第四回:“一众丫环闻此语,个个弯腰打恶心,齐称蹭蹬哄然去, 桂香 气得面皮青。”
(5).犯过失;失足。《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若是那相处的官,蹭蹬一蹭蹬,这便是 孙行者 陷在 火焰山 ,大家俱着。”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咸丰九年》:“一有蹭蹬,非杀即革。”词语解释:蹑蹬 拼音:niè dēng
踩踏石级。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洞在红门内东山腰间,去碑楼三里。躡蹬而上,洞口仅容一人。” 李木庵 《登屴崱峰》诗:“攀藤躡蹬踏云起,奋身直捣百灵宫。”词语解释:石蹬 拼音:shí dēng
石级;石台阶。《后汉书·梁冀传》:“飞梁石蹬,陵跨水道。”词语解释:回蹬 拼音:huí dēng
曲折的石道。 唐 崔橹 《华清宫》诗:“草遮回蹬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词语解释:刁蹬 拼音:diāo dèng
亦作“刁鐙2”。亦作“ 刁顿 ”。 故意为难,捉弄。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做的个上梁不正,只待要损人利己惹人憎。他若是将喒刁蹬,休道我不敢掀腾。” 元 郭畀 《客杭日记》:“到省中付文书与选房,以未照元除,又欲刁蹬。” 清 李渔 《怜香伴·鞅望》:“成与不成也要説,为何这等刁顿人。”《天雨花》第二一回:“看你故意推不晓,不知刁顿甚何人。”词语解释:车蹬 拼音:chē dēng
自行车上的踏脚。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运动场边》:“他狠狠的踏着车蹬,仿佛要把过去一切的痛苦耻辱的影子,统统碾碎,最后消灭。”词语解释:蹲蹬 拼音:dūn dēng
(1).犹困顿。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别有穷奇蹲蹬,失路猖狂。” 宋 苏轼 《崔文学甲携文见过复用前韵赋一篇示志举》:“蹲蹬阻风水,横斜掛边垠。”一本作“ 蹭蹬 ”。
(2).作践;欺凌。《天雨花》第四回:“ 桂香 听了连声啐,怎敢胡言蹲蹬人。”词语解释:蹼蹬 拼音:pǔ dēng
象声词。形容跌倒着地的声音。 元 柯丹丘 《荆钗记·会讲》:“那大鹏在远方之外飞来,不想飞得羽垂翅折,在半空中停翅而想,説道:‘我有些乞力了,莫不要调下去?’説言未尽,蹼蹬,此乃不亦乐乎。”词语解释:香蹬 拼音:xiāng dēng
寺庙内讲经说法者坐的高凳。《北史·史宁传》:“ 梁武帝 引 寧 至香蹬前,谓之曰:‘观卿风表,终是富贵,我当使卿衣锦还乡。’”词语解释:鞭蹬 拼音:biān dēng
见“ 鞭鐙 ”。
词语解释:鞭镫 拼音:biān dèng
亦作“ 鞭蹬 ”。亦作“ 鞭凳 ”。
(1).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 姚元崇 初牧 荆州 ,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 宋 苏轼 《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
(2).借指马。
(3).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词语解释:趷蹬 拼音:kē dēng
(1).象声词。 明 汤显祖 《邯郸记·东巡》:“擂鼓鸣捎,望山程险处,过了天桥。则这些截断了 河阳 京兆,早捱过了 临潼 趷蹬的遥。” 明 江盈科 《雪涛谐史》:“ 西安 一广文,性介,善謔,罢官家贫,赖门徒举火,乃自謔词曰:‘夜半三更睡不着,恼得我心焦燥;趷蹬的响一声,尽力子骇一跳;原来把一股脊梁筋穷断了。’”
(2).与世乖舛。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 南都 方言……与世乖舛曰趷蹬,曰蹭蹬,曰落魄。”词语解释:趷蹬蹬 拼音:kē dēng dēng
象声词。《西游记》第二十回:“猛然一阵狼虫过,吓得人心趷蹬蹬惊。”词语解释:踜蹬 拼音:lèng dēng
行走失足,踏空受挫。 唐 张敬忠 《咏王主敬》:“有意嫌兵部,专心望考功。谁知脚踜蹬,却落省墙东。”词语解释:踏蹬 拼音:tà dēng
(1).借指床前踏脚板或凳子。 宋 洪迈 《坚夷支志景·胡秀才》:“夜则使卧於床里,且命一婢宿踏蹬上,所以防闲之甚至。”
(2).即马镫。挂在马鞍子两旁供骑马人踏脚的东西。赣剧《张三借靴》:“你若是骑马去,要买四两檀香熬盆水,你把那踏蹬儿洁净的洗,切莫污损我的靴子底。”词语解释:踹蹬 拼音:chuài dēng
谓脚向脚底的方向用力。 萧乾 《矮檐》:“‘不行,’看见他的龙睛鱼冻僵,他噘起嘴来了。‘妈,你得赔我。你得给我买去!’于是,在被筒里,两只小脚鸭就捣蒜一般地踹蹬起来了。”词语解释:跺蹬 拼音:duò dēng
顿脚。《三国志平话》卷中:“两阵夹间,棹子上放一丹盘,上有锦被,令 周瑜 覷了跺蹬,涌血如泉。”词语解释:踢蹬 拼音:tī dēng
(1).闲荡;散步。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什么风雪酷寒亭,我则理会得閒骑宝马閒踢蹬哩。” 元 宋方壶 《醉花阴·走苏卿》套曲:“请禪师细説叮嚀,他道有一箇女娉婷寺里闲踢蹬。”
(2).又踢又蹬。 欧阳山 《三家巷》十六:“把床板踢蹬得通通地响。” 老舍 《牛天赐传》十五:“蛙的腮挂在钩上,眼弩出多高,腿在空中踢蹬着。”
(3).折腾;使人受折磨。《醒世姻缘传》第五九回:“至於丧间, 素姐 怎生踢蹬,相家怎生説话,事体怎样消缴,再听后回接説。”《解放日报》1944.2.14:“他奶奶的为吃一口洋面,连跑三天,从早晨到黄昏,腿肚子酸的抽了筋一样。鬼子真把人踢蹬死了,领面真比登天还难。”
(4).形容伸腿挣扎而死。 刘亚舟 《男婚女嫁》第十四章:“ 二壮 见 大为 一掉下来就趴地上没动弹,以为这下子他的好朋友准是摔踢蹬了。”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七段:“直到这时, 武震 才发现 姚长庚 的后袄襟崩的稀碎,血湿透了一大片,掖在后腰那支七星子手枪都崩坏了。要不是这支枪, 姚长庚 早踢蹬了。”
(5).亦作“ 踢登 ”。胡乱用钱;挥霍。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我不吃做啥?还想发家吗?发不成家啰!我也帮着你踢蹬吧!” 杨朔 《桃树园》:“这是我祖上传下的家业,临到我手里踢蹬了,也是对不起祖宗。”
(6).指化费。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六章:“不久,他腰里又生了一个疮。请医抓药,剩下的几亩地不到半年就踢蹬光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一:“爹妈去世后,他又喝大酒,又逛道儿,家当都踢登光了。”
(7).清理;处理。如:用了一个晚上才把这些事情踢蹬完。词语解释:跳蹬 拼音:tiào dēng
见“ 跳磴 ”。
词语解释:跳磴 拼音:tiào dèng
亦作“ 跳蹬 ”。 放在浅水中,相隔一定距离,供踏脚用的大石块。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七章:“上渡船的地方,用几块大石头放在浅水里,作成七八步跳蹬。” 傅泽 《小姐妹们》:“溪里用大石块摆了一道跳磴,我们小心地从那石块上跨过去。”词语解释:跐蹬 拼音:cī dēng
犹践踏。《醒世姻缘传》第六八回:“﹝驴子﹞跐蹬的尘土扛天,臊气满地。”词语解释:吉蹬蹬
马蹄声词语解释:跌磕蹭蹬
倒霉;不顺利词语解释:踅蹬
人上马时即打旋词语解释:闲踢蹬 拼音:xián tī dēng
亦作“闲踢蹬”。 随便走动;闲行。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二折:“什么风雪酷寒亭,我则理会得閒骑宝马閒踢蹬哩。” 元 宋方壶 《醉花阴·走苏卿》套曲:“他道有一箇女娉婷寺里闲踢蹬,他生的嬝嬝婷婷。”词语解释:折蹬 拼音:shé dēng
折磨。《老残游记》第十三回:“二年前,他家还是个大财主呢,去年才卖到我妈这儿来。他为自小儿没受过这折蹬,所以就种种的不讨好。”词语解释:屹蹬蹬 拼音:yì dēng dēng
象声词。马蹄着地声。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二折:“则你那疋马屹蹬蹬的践路途,我独自个气丕丕归庄院。”词语解释:咯蹬 拼音:gē dēng
见“ 咯噔 ”。
词语解释:咯噔 拼音:gē dēng
亦作“ 咯蹬 ”。 象声词。形容物体撞击或脚踏地等的声音。《红楼梦》第十二回:“忽听咯噔一声,东边的门也倒关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只见门里面一个肥胖妇人,翻身就跑了进去,还听得咯蹬咯蹬的楼梯响。” 老舍 《二马》第二段十:“虽然他的腿弯着一点,可是走起路来,一点不含忽,真咯噔咯噔的招呼,不但不扭,并且走得飞快。” 杨朔 《万古青春》:“那机枪就象一个人正叫着,突然叫人塞住嘴似的,咯噔一下,一点声音没有了。”词语解释:叨蹬 拼音:dāo dēng
亦作“ 叨登 ”。 噜嗦;找麻烦。《红楼梦》第七二回:“奶奶已经打发人去説过,他们发昏没记上,又来叨蹬这些没要紧的事。”《红楼梦》第六一回:“如今厨房在里头,保不住屋里的人不去叨登,一盐一酱,那不是钱买的?”词语解释:坠蹬 拼音:zhuì dèng
见“ 坠凳 ”。
词语解释:坠凳 拼音:zhuì dèng
亦作“ 坠蹬 ”。亦作“ 坠鐙 ”。 向下拉正马镫,侍候尊长上马。亦表示对人敬仰,甘执贱役之意。 明 杨柔胜 《玉环记·韦皋延宾》:“长者在上,小生只合执鞭坠凳,尤恐无福,焉敢当此。”《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见两个太监,牵着一匹御用的马,请 庄徵君 上去骑着,两个太监跪着坠蹬。”《红楼梦》第五二回:“老嬷嬷又嘱咐他们些话,六个人连应了几个‘是’,忙捧鞍坠鐙, 寳玉 慢慢的上了马。”词语解释:矻蹬蹬 拼音:kū dēng dēng
马蹄声。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一折:“我各剌剌坐车儿嬾过溪桥,他矻蹬蹬马蹄儿倦上皇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