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末字词组
蹻蹻蹑蹻轻蹻踩高蹻长蹻履蹻离蔬释蹻 
蹠蹻骨蹻跂蹻鹿卢蹻释蹻按蹻  
乘蹻蹊蹻踏高蹻靻蹻屮蹻木蹻  
龙蹻躧高蹻踏蹻高蹻弊蹻敝蹻  

词语解释:蹻蹻  拼音:jué jué
(1).骄慢貌。《诗·大雅·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 毛 传:“蹻蹻,骄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循本》:“圣贤孜孜,勉之若彼;浅近蹻蹻,忽之如此。”
(2).壮武貌。《诗·大雅·崧高》:“四牡蹻蹻,鉤膺濯濯。” 毛 传:“蹻蹻,壮貌。”《诗·周颂·酌》:“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毛 传:“蹻蹻,武貌。” 元 睢玄明 《题道观赠羽士》套曲:“对南楼,松掛月,蹻蹻龙衔照乘珠。” 清 朱方蔼 等《集璜川书屋观伏波铜鼓联句一百二十韵》:“蹋歌行蹻蹻,倾耳聆敲鏗。”
词语解释:蹠蹻
亦作“跖蹻”。 盗跖 与 庄蹻 。古代传说中的两个大盗。《淮南子·主术训》:“执术而御之,则 管 晏 之智尽矣;明分以示之,则 蹠 蹻 之姦止矣。” 汉 贾谊 《吊屈原赋》:“世谓 随夷 为溷兮,谓 跖 蹻 为廉。” 汉 桓宽 《盐铁论·孝养》:“无其能而窃其位,无其功而有其禄,虽有富贵,由 蹠 蹻 之养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天与人实刺异:霆震于畜木,未尝在罪;春滋乎堇荼,未尝择善。 跖 蹻 焉而遂, 孔 颜 焉而厄,是茫乎无有宰者。”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涉》:“夫以 跖 蹻 之辈,犹曰怜才,而至宝横道,君子不顾,忍哉!” 清 萧霖 《题谭桂峤明府平傀儡山贼记卷后》诗:“ 跖 蹻 非不仁,抚驭乖厥职。”
词语解释:乘蹻  拼音:chéng jué
道家所谓飞行之术。蹻,方士穿的鞋。 三国 魏 曹植 《升天行》之一:“乘蹻追术士,远之 蓬莱山 。”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盗侠》:“﹝ 卢生 ﹞乃曰:‘某师仙也……某久得乘蹻之道者。’因拱揖 唐 ,忽失所在。”
词语解释:龙蹻  拼音:lóng jué
(1).道教所谓飞行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
(2).见“ 龙蹻经 ”。
词语解释:龙蹻经  拼音:lóng jué jīng
道教谈飞行术的经典。《云笈七籤》卷一○六:“﹝ 紫阳真人 周君内 ﹞闻 蒙山 欒先生 能读《龙蹻经》,遂往寻之。”亦省称“ 龙蹻 ”。 唐 皮日休 《晓次神景宫》诗:“存心服燕胎,叩齿读《龙蹻》。”
词语解释:蹑蹻  拼音:niè jué
见“ 躡屩 ”。
词语解释:蹑屩  拼音:niè juē
穿草鞋行走。《史记·孟尝君列传》:“初, 冯驩 闻 孟尝君 好客,躡蹻而见之。”《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高人 何点 ,躡屩於 钟阿 ;徵士 刘虯 ,献书於 卫岳 。” 李善 注:“《高士传》曰: 何点 常躡草屩,时乘柴车。” 宋 欧阳修 《上山》诗:“躡蹻上高山,探险慕幽赏。”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反而思今之政党素皆躡屩赢粮以游异国,参半为贫乏士。”
词语解释:骨蹻  拼音:gǔ jué
谓身躯壮健。
词语解释:蹊蹻  拼音:qī jué
见“ 蹊蹺 ”。
词语解释:蹊跷  拼音:qī qiāo
亦作“ 蹊蹻 ”。
(1).奇怪;可疑。《朱子语类》卷二六:“仁者之过,只是理会事错了,无甚蹊蹺。”《水浒传》第二十回:“ 宋江 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蹊蹺,慌忙起身,赶出茶房来,跟着那汉走。” 明 陆采 《怀香记·赴辟登程》:“琴童且又蹊蹻,蹊蹻,画堂终日把臀摇。”《醒世姻缘传》第十四回:“谁知蹊蹻古怪的事説不尽这许多。”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其实,便是这钟楼,也何尝不造得蹊跷。”
(2).花样;奥妙。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怕他临去弄蹊蹺,準备着毛拳叫他吃顿饱。” 沙汀 《一个秋天晚上》:“起初,他颇担心那个老实人发觉了他的蹊跷,接着他就因为他的坦白善良自惭起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章:“ 秀兰 见她只笑不开口,觉得话里一定有蹊跷。”
(3).不平正。《挂枝儿·送别》附 明 丘田叔 《送别》:“那砖儿自块块方正平实得好,那瓦儿一片片反覆又蹊蹺。”
词语解释:躧高蹻  拼音:xǐ gāo jué
亦作“蹝高橈”。 杂戏名,踩着有踏脚的木棍,边走边表演。 明 贾仲名 《元宵赏灯》套曲:“乔三教喜动清乐,醉八仙快躧高橈。”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杂耍之技,来自四方……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躧高蹻。”
词语解释:轻蹻  拼音:qīng jué
谓举足之间。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明 唐顺之 《希周兄八十》诗:“轻蹻三十年后事,已更惊看镜裡白。”
词语解释:跂蹻  拼音:qí jué
木制或草编的鞋子。《庄子·天下》:“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 成玄英 疏:“木曰跂,草曰蹻也。” 陆德明 释文:“ 李 云,麻曰屩,木曰屐。屐与跂同,屩与蹻同。一云鞋类也。”
词语解释:踏高蹻  拼音:tà gāo jué
见“ 踏高橇 ”。
词语解释:踏高橇  拼音:tà gāo qiāo
亦作“ 踏高蹻 ”。 踩高跷。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一处飞槌一踏橇,锣声鼓韵走儿曹。”自注:“右打流星槌及踏高橇者。” 清 顾禄 《清嘉录·新年》:“置丈许木於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踏高蹻。”参见“ 踏蹺 ”。
词语解释:踏蹻  拼音:tà jué
犹踏跷。《文献通考·乐二十》:“ 宋 朝杂乐百戏有踏毬、蹵毬、踏蹻。”
词语解释:踩高蹻  拼音:cǎi gāo jué
见“ 踩高蹺 ”。
词语解释:踩高跷  拼音:cǎi gāo qiāo
亦作“ 踩高蹻 ”。 一种民间杂技。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 李鉴堂 《俗语考原》:“踩高蹻,双木续足之戏。按此戏之起颇古。《列子》:‘ 宋 有 兰子 以技干 宋元君 ,以双枝高倍其身,属其脛,并趋并驰。’”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七章:“走在最前面的是龙旗伞盖,接着就是龙灯、狮子、采莲船,渔翁戏蚌、罗汉戏柳、踩高跷、打秋千等各种杂耍。”
词语解释:鹿卢蹻  拼音:lù lú jué
道教所说的登高涉险的用具。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道有三法:一曰龙蹻,二曰虎蹻,三曰鹿卢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尔之辟兵,铁布衫也。尔之飞跃,鹿卢蹻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愿乘世外鹿卢蹻,孰职就里阴阳鞲。”
词语解释:靻蹻  拼音:zǔ jué
柔软的皮革鞋。《淮南子·氾论训》:“故地势有无得相委输,乃为靻蹻而超千里,肩荷负儋之勤也。” 高诱 注:“靻蹻,靻靸也。”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靻皆当为靼,字从旦不从且。《説文》:‘靼,柔革也。’(《玉篇》多达、之列二切)‘屩,屐也。’‘靸,小儿履也。’……今正文言靼蹻(与屩同),注文言靼靸,皆有韦履之名,则字当从旦。”
词语解释:高蹻  拼音:gāo jué
民间舞蹈。表演者装扮成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边走边表演。亦指表演高跷用的木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置丈许木于足下,可以超乘,谓之躧高蹻。” 章炳麟 《新方言·释器》:“《説文》:‘蹻,举足行高也。’今舞者縳木梃於足下谓之高蹻。”
词语解释:长蹻  拼音:cháng jué
见“ 长趫 ”。
词语解释:长趫  拼音:cháng qiáo
亦作“ 长蹻 ”。 即高跷。杂技的一种。用双木续足,踏舞为乐。《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长趫、缘橦、跳丸、五案,以备百戏。”《旧唐书·音乐志二》:“ 梁 有长蹻伎、掷倒伎、跳剑伎、吞剑伎,今并存。”
词语解释:释蹻  拼音:shì jué
亦作“ 释屩 ”。 脱去草鞋。喻出仕。 汉 王褒 《圣祖得贤臣颂》:“﹝贤者﹞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疏释蹻而享膏粱,剖符锡壤而光祖考。” 宋 陆游 《修史谢丞相启》:“殊邻款塞而奉琛,多士乡风而释屩。” 清 龚自珍 《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吴公文》:“帝开华省而进羣雅兮,翔 东华 以释屩。”
词语解释:屮蹻  拼音:chè jué
草鞋。《汉书·卜式传》:“ 式 既为郎,布衣屮蹻而牧羊。” 颜师古 注:“蹻,即今之鞋也,南方谓之蹻。”
词语解释:弊蹻  拼音:bì jué
破旧的草鞋。喻极无价值之物。《三国志·蜀志·董和传》:“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
词语解释:履蹻  拼音:lǚ jué
(1).穿草鞋。《战国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汉 刘向 《说苑·修文》:“知天道者冠鉥,知地道者履蹻。”
(2).指草鞋。 汉 贾谊 《新书·属远》:“履蹻不数易,不足以至。钱用之费称此,苦甚。”
词语解释:按蹻  拼音:àn jué
按摩导引。《素问·异法方宜论》:“其治宜导引按蹻。” 王冰 注:“按,谓抑按皮肉;蹻,谓捷举手足。”
词语解释:木蹻  拼音:mù jué
木底鞋。《汉书·王褒传》“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疏释蹻而享膏粱” 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离此疏食,释此木蹻也。”
词语解释:敝蹻  拼音:bì jué
破旧的草鞋。喻极无价值之物。《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四年》:“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
词语解释:离蔬释蹻  拼音:lí shū shì jué
离开蔬食,脱去木屐(一说为草鞋)。比喻脱离清苦生活,入身仕官。《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离蔬释蹻而享膏粱。” 李善 注:“ 应劭 曰:离此蔬食,释此木屩。 瓚 案:屩,以绳为屨也。”亦作“ 离蔬释屩 ”。 明 张居正 《辛未进士题名记》:“幸一旦离蔬释屩,而登天子之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