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号去声 [操行,名词][hào,号令][hào,爱好][慰劳。牢去声。慰也。][dào,颠倒][zào,就也,名词][bào,强暴][mào][gào][mào]翿[dào,覆盖][音奥。深也。一曰水名。][lào][bào][详注1][mào]


注1:凿 《集韵》《韵会》《正韵》在到切,漕去声。《集韵》穿空也。《增韵》孔宠。《周礼·冬官考工记·轮人》凡辐,量其凿深以为辐广。《释文》凿,曹报反。又如字。《前汉·楚元王传》羊入其凿。《师古注》凿,在到反。谓所穿冢藏者。《楚辞·九辩》何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攺凿。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又《集韵》七到切,音操。冗也。
首字词组
躁静躁动躁乱躁舍躁烦躁疾躁戚躁辞
躁求躁怒躁恼躁极躁盛躁暴躁愤躁薄
躁进躁气躁恣躁露躁烈躁汗躁蹙躁药
躁扰躁竞躁怯躁险躁脱躁率躁虐躁豪
躁心躁急躁切躁望躁狂躁遽躁趍 
躁人躁劲躁忿躁猾躁狷躁速躁足 
躁戾躁剽躁健躁释躁猛躁易躁褊 
躁轻躁妄躁作躁闷躁迫躁挠躁言丑句 
躁欲躁卞躁热躁锐躁激躁悍躁越 

词语解释:躁静  拼音:zào jìng
(1).急躁与宁静。 晋 潘岳 《秋兴赋》:“苟趣舍之殊涂兮,庸距识其躁静。”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出处有冰炭之殊,躁静有飞沉之异。”
(2).谓兴动劳役与清静无为。 唐 白居易 《人之困穷由君之奢欲策》:“夫如是,则君之躁静,为人劳逸之本;君之奢俭,为人富贫之源。”
词语解释:躁求  拼音:zào qiú
急于求得。 唐 白居易 《议庶官迁次之迟速》:“今欲速迁而劝善,恐诱躁求之心。”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甲·林学正》:“乡人嗟其穷,谓无此横财,当未入鬼録,乃知踰分躁求,固有定数。” 清 曾国藩 《葛寅轩先生家传》:“朝廷开孝廉方正之科,有司举先生应詔,或劝之一诣京师謁选。先生曰:‘是可以躁求耶?’”
词语解释:躁进  拼音:zào jìn
(1).冒进;轻率前进。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二鹘掷卵》:“又翅羽未成,跃出巢穴,往往堕崖而死,其天性俊勇,是亦躁进之类。” 宋 刘迎 《晚到八达岭下》诗:“徐趋自循辙,躁进应覆轨。”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二五回:“监制各军,不得躁进。”
(2).热中于仕进;急于进取。《旧唐书·文宗纪下》:“ 元舆 累上表请自效,并进文章,朝议责其躁进也。” 明 冯梦龙 《精忠旗·奸党商和》:“试看那躁进的,谁不靠官爵为性命。” 清 尤怡 《杂感》诗之三:“天分固有定,躁进非良谋。”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一些文人之陷罗网,堕深渊,除去少数躁进投机者,大多数都不是因为他们的修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死于客观的原因,即政治的迫害。”
词语解释:躁扰  拼音:zào rǎo
(1).急躁好动。《汉书·食货志下》:“ 莽 性躁扰,不能无为,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经文。”《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曳莽 性躁扰,轻用兵,与 拔灼 不协。”
(2).没有规则地乱动。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坏病》:“久则讝语,甚者至噦,手足躁扰,捻衣摸床。”
(3).纠缠;缠扰。 周善培 《辛亥四川事变之我·王豹君侍郎六十寿叙》:“ 梦卿 不坐而去,余强卸其衣冠,又托数友强挽之,躁扰三小时。”
词语解释:躁心  拼音:zào xīn
(1).心情浮躁。 清 徐昂发 《学校叹》:“磨揉速躁心,优游俟其成。” 清 梁章鉅 《浪跡三谈·古人用尸之意》:“此圣人之道、先王之礼所以微妙深远,而未可以小儒俗学躁心而轻议者也。”
(2).心地狡猾。躁,通“ 劋 ”。《商君书·垦令》:“废逆旅,则姦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於食,则必农。” 高亨 注:“躁心者内心狡猾也。躁当读为劋。”
词语解释:躁人  拼音:zào rén
指急躁的人。《易·繫辞下》:“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汉 王充 《论衡·自纪》:“被躁人之名,以多为不善。” 宋 司马光 《乞不更责降王陶札子》:“臣愚伏望陛下於执政进呈 王陶 谢上表之际,但諭以躁人之辞,不足深罪,前已左迁在外,岂可更加贬责。”
词语解释:躁戾  拼音:zào lì
浮躁暴戾。 明 唐顺之 《郑氏三子字说》:“鸞鸟之声和,故乐家象之以协於律吕,君子载之在舆而听焉。以消其非僻躁戾之心,是和气之应也。”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不使不仁加身者,是何寧静严密功夫,而堪此躁戾恶语也?”
词语解释:躁轻  拼音:zào qīng
轻举妄动。 宋 钱勰 《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章知汝州》:“具官 章 早繇法从,亟预近司,肆彼躁轻,失於审重。”
词语解释:躁欲  拼音:zào yù
贪欲;贪婪。躁,通“ 懆 ”。《商君书·垦令》:“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 高亨 注:“此躁字与欲字连文,则非上文‘躁心’之躁,亦非急躁浮躁之躁,甚明。窃谓躁当读为懆,二字同声系,古通用。《广雅·释詁》:‘懆,贪也。’躁欲即懆欲,犹言贪欲、贪婪矣。” 宋 黄庭坚 《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作诗报之》:“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
词语解释:躁动  拼音:zào dòng
(1).浮躁好动。《南史·梁新兴王大庄传》:“ 新兴王 大庄 字 仁礼 , 简文 第十三子也,性躁动。”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如此,则内外朝臣各务久於其职,不为苟且之政,兼抑躁动之心。”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且復尽尊酒,躁动非英杰。”
(2).焦急奔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既而秋决有日,女始皇皇躁动,昼去夕来,无停履。”
(3).不停地跳动。 毛泽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词语解释:躁怒  拼音:zào nù
烦躁愤怒。 宋 文同 《蒲生锺馗》诗:“此神噉鬼充旦暮,其腹尚馁色躁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一员官》:“公怒,大駡,呼杖,逼夫人伏受……然以久离之琴瑟,何至以一言而躁怒至此,岂人情哉?”
词语解释:躁气  拼音:zào qì
(1).指浮躁的气质。 唐 孟郊 《石淙》诗:“输去虽有恨,躁气一何颠。”
(2).指气性浮躁。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吴中时医》:“服其药者輒见杀,而名不少损,盖小效归其功,大害委于命,一任其轻心躁气,不惜以身命尝者,踵相接也。”
(3).方言。犹怒气。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我是惹发不得的,我一发起躁气来,哼,皇帝老子都会不认得。” 周立波 《山乡巨变》五:“ 张桂贞 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
词语解释:躁竞  拼音:zào jìng
急于进取而争竞。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今以躁竞之心,涉希静之涂。”《旧唐书·郭子仪传》:“自兵乱已来,纪纲寖坏,时多躁竞,俗少廉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冥司恶躁竞,谓种种恶业,从此而生。”
词语解释:躁急  拼音:zào jí
急躁。《北史·尉古真传》:“及位任重,便大躁急,省内郎中将论事者,逆即瞋駡。”《宋史·李复圭传》:“ 復圭 临事敏决,称健吏,与人交不以利害避。然轻率躁急,无威重。” 茅盾 《路》十一:“长大汉子 老熊 接连舞动他的一双大手,意思是叫大家不要躁急。”
词语解释:躁劲  拼音:zào jìn
暴躁强悍。《隋书·地理志下》:“ 江都 、 弋阳 、 淮南 、 钟离 、 蘄春 、 同安 、 庐江 、 歷阳 ,人性并躁劲,风气果决,包藏祸害,视死如归,战而贵诈,此则其旧风也。”
词语解释:躁剽  拼音:zào piāo
犹言轻捷强悍。
词语解释:躁妄  拼音:zào wàng
急躁轻率。 宋 洪迈 《容斋三笔·郎官员数》:“浅浮躁妄,为胥辈所轻,有如 李庄 者。” 明 唐顺之 《与曹子泰评事》:“若无此事而先言之,则为躁妄;若有此事而后言,则又无及。”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念汝言行无玷,姑贷汝,后勿如是躁妄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抵制美约》:“演説聚会之不已,其中或有躁妄之夫,为踰分之举,而即可为彼族之口实。”
词语解释:躁卞  拼音:zào biàn
犹急躁。《新唐书·张荐传》:“﹝ 张鷟 ﹞性躁卞,儻荡无检,罕为正人所遇, 姚崇 尤恶之。”
词语解释:躁乱  拼音:zào luàn
浮躁惑乱。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一:“良由其急欲成正统,大利眩於前,而方寸躁乱,失不復顾也。”
词语解释:躁恼  拼音:zào nǎo
烦躁恼怒。 吴组缃 《山洪》二二:“ 三官 向黑呢帽下面狠狠盯了几眼,心里躁恼得像着了火。”
词语解释:躁恣  拼音:zào zì
急躁放纵。《易·姤》“羸豕孚蹢躅” 三国 魏 王弼 注:“夫阴质而躁恣者,羸豕特甚焉。” 孔颖达 疏:“阴质而淫躁,牝豕特甚焉。”
词语解释:躁怯  拼音:zào qiè
轻躁胆怯。《魏书·高聪传》:“ 聪 躁怯少威重,所经淫掠无礼,及与贼交,望风退败。”
词语解释:躁切  拼音:zào qiē
(1).胁迫;胁制。躁,通“ 操 ”。《诗·大雅·江汉》“ 江 汉 之滸,王命 召虎 。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汉 郑玄 笺:“王於 江 汉 之水上命 召公 ,使以王法征伐,开辟四方,治我疆界於天下。非可以兵病害之也,非可以兵急躁切之也。”一本作“ 操切 ”。
(2). 迅速而强烈。《素问·五常政大论》:“其气扬,其用躁切。” 王冰 注:“少虽后用,用则切急,随火躁也。”
词语解释:躁忿  拼音:zào fèn
急躁易怒。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其赋性躁忿浮戾,举无其比。” 宋 范祖禹 《论宦官》:“ 宪宗 服金丹躁忿,为 陈洪志 所弑。”《宋史·刑法志二》:“及 彦博 致仕, 及甫 自权侍郎以修撰守郡。母丧除,与 恕 书请补外,因为躁忿詆毁之辞。”
词语解释:躁健  拼音:zào jiàn
急躁而骁健。《新唐书·逆臣传上·史思明》:“寡鬚髮,躁健譎狡。”
词语解释:躁作  拼音:zào zuò
谓行为不循礼法。《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辩以根之。然则躁作、姦邪、伪诈之人不敢试也。”
词语解释:躁热  拼音:zào rè
(1).谓急于仕进,热中仕途。 清 王晫 《今世说·言语》:“ 毛稚黄 负才善病,六载起处,不离牀榻。人以为忧, 毛 自若曰:‘病味颇亦佳,第不堪为躁热人道耳。’”
(2).烦躁发热。 茅盾 《子夜》十一:“ 刘玉英 却觉得浑身忽然躁热,她站起来又开了身边那对窗,就当窗而立。” 竹林 《生活的路》二一:“﹝ 梁子 ﹞只觉得浑身躁热,不由自主地解开了衣领上的风纪扣。”
词语解释:躁舍  拼音:zào shè
雀巢。《神农本草经》卷三:“雀瓮,味甘平,主小儿惊癇,寒热、结气、蛊毒、鬼注,一名躁舍。”
词语解释:躁极  拼音:zào jí
烦躁着急。《醒世姻缘传》第六七回:“ 狄员外 乍然听见,那痛儿子的心盛,也不免躁极了一会。”
词语解释:躁露  拼音:zào lù
浮躁。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盖涵蓄深沉,此 濂溪 之所以自得也;刚褊躁露,此 荆公 之所以速败也。”
词语解释:躁险  拼音:zào xiǎn
急功好利而又险诈。《新唐书·窦群传》:“ 羣 引 吕温 、 羊士諤 为御史, 吉甫 以二人躁险,持不下。”
词语解释:躁望  拼音:zào wàng
性情轻躁,言多怨望。《新唐书·刘文静裴寂传赞》:“外者易乘,邇者难疏,故 文静 先被躁望诛, 寂 后坐訞言斥,诚异夫 萧何 、 曹参 矣!”
词语解释:躁猾  拼音:zào huá
纷乱貌。 汉 孔臧 《谏格虎赋》:“被髮瞋目,躁猾纷华。”
词语解释:躁释  拼音:zào shì
没有烦恼,心平气和。《负曝闲谈》第十三回:“就以 陈铁血 这样的矜平躁释,也要被他们鼓动起来。”
词语解释:躁闷  拼音:zào mèn
烦躁憋闷。《北齐书·河南康舒王孝瑜传》:“至 西华门 ,烦热躁闷,投水而絶。” 唐 张固 《幽闲鼓吹》:“﹝ 崔造相 ﹞一二岁中,居闲躁闷,顾谓儿姪曰:‘不得他诸道金铜茶笼子物掩也。’遂復起。” 茅盾 《追求》二:“这里头,有 史循 的冷彻骨髓的讽刺,有 曹志方 他们的躁闷的狂呼,有 张曼青 的疲倦的呻吟。”
词语解释:躁锐  拼音:zào ruì
急躁而好胜。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平子 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仲宣 躁鋭,故颖出而才果。”
词语解释:躁烦  拼音:zào fán
烦躁。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坏病》:“荣气微者,加烧针,则血留不行,更发热而躁烦也。”《孽海花》第十七回:“ 阿福 一人睡在舱中,反覆不安,心里觉得躁烦,就起来,披了一件小罗衫走出来。”
词语解释:躁盛  拼音:zào shèng
指脉搏的跳动疾速有力。《素问·奇病论》:“身热如炭,颈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气逆,此有餘也。” 王冰 注:“人迎躁盛,谓结喉两傍脉动,盛满急数,非常躁速也。”
词语解释:躁烈  拼音:zào liè
(1).急躁刚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论》:“故象主之国,躁烈篤学,特闲异术。”
(2).烦怒。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八:“带着躁烈、烦恼和疲倦, 丁宁 从三奶家回来。他疲惫地躺在炕上,非常地激恼。他强烈的自尊心,受了无情的创伤。”
词语解释:躁脱  拼音:zào tuō
浮躁轻慢。《晋书·刘毅传》:“尚书左僕射 谢混 凭藉世资,超蒙殊遇,而轻佻躁脱,职为乱阶。”
词语解释:躁狂  拼音:zào kuáng
(1).浮躁轻狂。《晋书·挚虞传》:“哂倏忽之躁狂兮,丧 中黄 于耳目。”
(2).指疯狂。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四章:“她以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躁狂心情哽咽着说:‘主啊!求你在未来的时日中赦免我,我已经失足在罪恶的深渊中了。’”
词语解释:躁狷  拼音:zào juàn
犹急躁。《新唐书·柳冕传》:“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乃上表乞代,且推明朝覲之意。”
词语解释:躁猛  拼音:zào měng
鲁莽勇猛。 梁羽生 《萍踪侠影》第二四回:“ 阿剌 躁猛无谋。”
词语解释:躁迫  拼音:zào pò
急躁,急迫。《宋史·王安石传论》:“而 安石 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词语解释:躁激  拼音:zào jī
激动不安。 茅盾 《三人行》五:“他的阴悒的眼光瞬动了,无复刚才那样惘然的静定,而是躁动了,是想克服一些什么,抓住一些什么,那样的躁激;同时血色升上了他的惨白的颧颊。”
词语解释:躁疾  拼音:zào jí
(1).迅速。《史记·天官书》:“辰星出入躁疾,常主夷狄。”
(2).急躁。 汉 陆贾 《新语·辅政》:“故怀刚者久而缺,持柔者久而长。躁疾者为厥速,迟重者为常存。”
词语解释:躁暴  拼音:zào bào
(1).暴躁,粗豪。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吸摩补罗国》:“气候寒烈,人性躁暴。”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我有箇孩儿,虽是出家人,性子十分躁暴。”《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老儿稟性躁暴,举止粗疎。”
(2).急躁。 宋 宋白 《弈棋序》:“行之道,安徐而应之者为上,疾速而应之者为中,躁暴而应之者为下。”《水浒传》第二四回:“你却不可躁暴,便去动手动脚。”
(3).勇猛。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兄弟也,将在谋而不在勇,也有用着你那躁暴处,也有用不着你躁暴处。”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那将军施躁暴,这将军是勇跃。夺了车扛,取了衣袄。” 明 无名氏 《打董达》第四折:“则为这 邓通 钱送的它命掩荒郊,我可也施躁暴,兄弟你显勇驍。”
词语解释:躁汗  拼音:zào hàn
心烦急躁,导致汗出。例如:你瞧瞧我这身躁汗。
词语解释:躁率  拼音:zào lǜ
急躁轻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 杨仲嗣 躁率,谓之热鏊上猢猻。”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至於保举有司,若不考其实验而但録其才,则轻浮躁率、挪移科歛之弊即出其中。” 蔡东藩 《明史通俗演义》第三九回:“ 益 又说是相机而行,幸勿躁率。”
词语解释:躁遽  拼音:zào jù
急躁。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周永清书其妇孙孺人事》:“醒昏昧以警辟,靖躁遽以舂容。”
词语解释:躁速  拼音:zào sù
迅速。《素问·五常政大论》“其畜马” 唐 王冰 注:“健决躁速,火类同。”
词语解释:躁易  拼音:zào yì
浮躁,轻佻。 明 宋濂 《〈林伯恭诗集〉序》:“俊逸之人,其诗藻而丽;躁易之人,其诗浮以靡。”
词语解释:躁挠  拼音:zào náo
动乱,骚扰。《后汉书·桓谭传》“盖善政者,视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兴,文武迭用,然后政调於时,而躁人可定” 唐 李贤 注:“躁,犹动也,谓躁挠不定之人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六:“ 梁祖 末年,用军不利, 河北 数镇,不顺其命。一旦躁挠,坚要亲征。”
词语解释:躁悍  拼音:zào hàn
猛烈。 宋 司马光 《答李大卿书》:“既得冷疾,復以热药攻之。闻大卿所服之药,皆躁悍酷烈,佗人莫能近口。”
词语解释:躁戚  拼音:zào qī
烦躁忧愁。 宋 王安石 《太子中舍沉君墓志铭》:“公归怡怡,间为五字诗自戏娱,无躁戚言。”
词语解释:躁愤  拼音:zào fèn
烦躁愤怒。 宋 欧阳修 《与谢景山书》:“古人久困不得其志,则多躁愤佯狂,失其常节。”《宋史·南唐世家·李景》:“ 景 既失 淮南 之地,颇躁愤,恶其大臣 宋齐丘 、 陈觉 、 李徵古 ,皆杀之。”
词语解释:躁蹙  拼音:zào cù
(1).烦躁愁苦。《新唐书·韩皋传》:“‘止息’者, 晋 虽暴兴,终止息於此。其哀愤、躁蹙、憯痛、迫胁之音,尽於是矣。”
(2).犹操切。胁迫;胁制。躁,通“ 操 ”。《诗·王风·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汉 郑玄 笺:“有缓者,有所听纵也;有急者,有所躁蹙也。” 孔颖达 疏:“此经兔言缓,则雉为急矣;雉言在罗,则兔无拘制矣。举一缓一急之物,故知喻政有缓急用心之不均也。笺有所躁蹙者,定本作操,义竝得通。” 阮元 校:“其或作躁蹙者,即操戚之别体。”
词语解释:躁虐  拼音:zào nüè
暴躁酷虐。
词语解释:躁趍  拼音:zào qū
急于进取。 元 袁桷 《次韵仲章蔡村阻风》:“静退实守道,躁趍廼捐常。”
词语解释:躁足  拼音:zào zú
谓妄进苟取。 汉 王充 《论衡·状留》:“非唯腹也,凡物仆僵者,足又在上。贤儒不遇,仆废於世;躁足之吏,皆在其上。”一本作“踝足”。
词语解释:躁褊  拼音:zào biǎn
心情急躁,气量狭窄。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然齐 丘资 躁褊,或议不合,则拂衣径起。”
词语解释:躁言丑句  拼音:zào yán chǒu jù
丑恶的言辞。躁,通“ 臊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若能闢礼门以悬规,标义路以植矩,然后踰垣者折肱,捷径者灭趾,何必躁言丑句詬病为切哉!”
词语解释:躁越  拼音:zào yuè
犹激越。谓情绪高昂。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琵琶筝笛,令人躁越。”
词语解释:躁辞  拼音:zào cí
激烈的言辞。
词语解释:躁薄  拼音:zào báo
浮躁轻薄。《南齐书·谢超宗传》:“风闻征北諮议参军 谢超宗 ,根性浮险,率情躁薄。”《南史·萧贲传》:“ 賁 字 世文 ,性躁薄。” 明 高启 《匡山樵歌引》:“且惟昔之诗人多躁薄无检,虽其辞章之华,君子固无取焉。”
词语解释:躁药  拼音:zào yào
药性燥热的药。通称热药。躁,通“ 燥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然柏沥、芥子,并是躁药,其徧体患疥者,宜歷落班駮以渐涂之,待差更涂餘处。一日之中顿涂徧体,则无不死。”躁,一本作“ 燥 ”。
词语解释:躁豪  拼音:zào háo
迅猛盛大。 宋 苏舜钦 《并州新修永济桥记》:“﹝ 汾水 ﹞每涨怒则汩漱沙壤,批啮廉岸,势躁豪,颇为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