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跛躄  拼音:bǒ bì
亦作“ 跛躃 ”。  
(1).两足不能行。《礼记·王制》:“瘖聋、跛躃、断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孔颖达 疏:“跛躃谓足不能行。” 陆德明 释文:“躄,两足不能行也。” 汉  焦赣 《易林·井之蒙》:“跛躃难步,迟不及舍。” 宋  朱熹 《行宫便殿奏札二》:“何必使之勉彊盲聋、扶曳、跛躄,以污近侍之列而为盛世之羞哉!”《醒世姻缘传》第三七回:“愚夫择配论田庄,计量牛羊合囷仓;那怕喑聋兼跛躄,只图首饰与衣裳。”
(2).比喻困顿,无所作为。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一折:“羞杀我老马虺隤,那盗狗共鸣鸡,都碌碌因人跛躄。” 明  张居正 《赠国子马生行》:“鵾鹏跛躃风尘中,驊騮伏櫪盐车下。”词语解释:谢躄  拼音:xiè bì
向瘸腿的人谢罪。事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居歳餘,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 平原君 怪之,曰:‘ 胜 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於是 平原君 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后用为礼贤下士的典实。 唐  李瀚 《蒙求》:“ 赵胜 谢躄, 楚庄 絶缨。”词语解释:蹩躄  拼音:bié bì
缓行貌。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 钱圆沙 先生晚年极喜出游,芒鞋竹杖,蹩躄里巷间。”词语解释:挛躄  拼音:luán bì
手脚屈曲不能行动。 晋  无名氏 《莲社高贤传·佛驮邪舍尊者》:“有沙门至其家乞食,父本外道,怒敺之,遂手足挛躄。” 宋  陆游 《养生》诗:“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词语解释:躄躄  拼音:bì bì
亦作“躄躄”。  
(1).前进不止。 唐  李贺 《感讽》诗之二:“奇俊无少年,日车何躃躃。” 王琦 汇解:“躃躃,去而不止之意。”
(2).跛行貌。 清  朱一是 《鲁颠传》:“后有人入 杭 之 西山 ,復见 颠 曳杖躄躄行。”词语解释:蹒躄  拼音:pán bì
退缩旋转貌。词语解释:蹶躄  拼音:jué bì
颠跌,奔波。 明  袁宏道 《瓶史·好事》:“古之负花癖者,闻人谭一异花,虽深谷峻岭,不惮蹶躄而从之,至於浓寒盛暑,皮肤皴鳞,汗垢如泥,皆所不知。”词语解释:顿躄  拼音:dùn bì
犹仆倒。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王闻已,悲号顿躄,久而醒悟,命驾驰赴。”词语解释:起躄  拼音:qǐ bì
抬起跛脚行走。形容触动之大或兴致之高。 汉  枚乘 《七发》:“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傴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矣。” 清  钱谦益 《答新安方望子投诗枉访》诗:“无酒治聋心悒怏,有文起躄兴蹣跚。”词语解释:踒躄  拼音:wō bì
犹瘫痪。 宋  唐慎微 《证类本草·草部下品之上》:“附子味辛温,主风寒欬逆……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词语解释:蹇躄  拼音:jiǎn bì
犹跛瘸。《宋书·王微传》:“ 微 素无宦情,称疾不就…… 微 与 湛 书曰:‘弟心病乱度,非但蹇躄而已,此处朝野所共知。’”词语解释:踊躄  拼音:yǒng bì
亦作“踊躄”。  犹踊擗。 明  方孝孺 《思孝堂记》:“闻皷鐘管籥者不思乐而笑,见衰麻踊躄者不思哀而悲。”一本作“踊躃”。 明  汤显祖 《丘节母墓表》:“无何而进士君奔赴,旦暮孺子哭,踊躃无算,禫而后见予。”词语解释:屈躄  拼音:qū bì
脚跛难行。比喻困顿失意。《三国志·吴志·孙峻传》“左将军 留赞 袭 寿春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歷观前世,富贵非有常人,而我屈躄在閭巷之间,存亡无以异。”词语解释:哽躄  拼音:gěng bì
谓泣不成声,捶胸顿足。形容极其哀痛的样子。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十:“ 周后 在疾,闻之亦逝。 煜 悼痛伤悲,哽躃几絶者数四。”词语解释:号躄  拼音:hào bì
见“ 号擗 ”。
词语解释:号擗  拼音:hào pǐ
亦作“号躄”。  悲伤痛哭,捶胸顿足。《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躃,厝身靡所。”《陈书·始兴王叔陵传》:“大渐之后,圣躬号擗,遂因匍匐,手犯乘舆。”词语解释:老躄  拼音:lǎo bì
老而跛者。《新唐书·段秀实传》:“ 秀实 曰:‘请辞於军。’乃解佩刀,选老躄一人持马,至 晞 门下。”词语解释:痿躄  拼音:wěi bì
下肢萎弱不能行。《素问·痿论》:“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躄也。” 王冰 注:“躄谓挛躄,足不得伸以行也。”《吕氏春秋·重己》“多阳则痿” 汉  高诱 注:“痿躄,不能行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主治上·痿》:“治痿躄,强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痿病总括》:“五痿皆因肺热生,阳明无病不能成,肺热叶焦皮毛瘁,发为痿躄不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