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阮(半)[yuǎn,远近][fàn][音苑。蜿蟮,蚯蚓。《博雅》蜿蟺,引无也。][地名][详注1][xuǎn]


注1:鄢 音偃。地名。在郑。《正字通》荆州之鄢音焉,鄢城之鄢音偃。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愿(半)[yuàn,动词][详注1][详注2]奿


注1:圈 《唐韵》巨万切《集韵》《韵会》具愿切,韏去声。地名。《公羊传·文十一年》楚子伐圈。《注》求阮反,一音卷。《字林》臼万反。
注2:畹 《集韵》纡愿切《正韵》迂绢切,音怨,田亩。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jiàn,间开][详注1][《广韵》乌患切,音畹。钩系也。亦作綄。][màn,动词][详注2][shān]


注1:栈 《广韵》《集韵》《韵会》士谏切《正韵》助谏切,輚去声。木栈道也。
注2:刬 又《韵会》初谏切,铲去声。攻也,平治也。《韩愈诗》活计以锄刬。
殿[piàn piān][zhuàn,传记]线便[biàn,便利][详注1][juàn,书卷][shàn,封禅][详注2][xuàn,打转、屡次][动词][同砚][详注3][拊手][yàn][qiàn][详注4][详注5][diàn][yuàn,衣饰][详注6][音伣。《广韵》牵挽也。][详注7]穿[音钏。贯也。《前汉·司马迁传》贯穿经传。][juàn,猪圈][详注8][xuàn][diàn][yuàn][tiàn][详注9][详注10]嬿[jiàn][躁急也]迿[jiàn][详注11][详注12]


注1:转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注2:援 音院。救助也,接也。《鲁语》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注》所攀援以为助也。
注3:选 《玉篇》去绢切《广韵》思绢切《集韵》《正韵》须绢切,音噀。《礼·王制》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注》选,宣练反。
注4:饭 叶扶霰切,音卞。《苏辙诗》岸上游人暮不归,清香入袖凉吹面。投壶击鞠绿杨阴,共尽清尊餐白饭。
注5:拚 《唐韵》《集韵》《韵会》皮变切,音卞。抃本字。《说文》拊手也。《宋书·何承天传》歌拚就路。《注》手舞貌。互详抃字注。
注6:遣 缱去声。《广韵》人臣赐车马曰遣车。《正韵》将葬而祭曰遣奠。既祭,乃包牲体,载之以车,随柩而行,曰遣车。《礼·檀弓》遣车一乘。《注》人臣赐车马者,乃得有遣车。
注7:煎 音箭。《广韵》甲煎。《南史·范云传》甲煎浅俗比徐湛之。又甲煎,香名。《贞观纪闻》隋主每除夜焚沉香数车,光暗则以甲煎沃之,香闻数里。
注8:先 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
注9:剸 又《唐韵》《集韵》之转切《韵会》之啭切,专去声。断也。《广韵》细割切肉貌。
注10:辗 niǎn zhǎn,展去声。《广韵》水辗也。《集韵》转轮治谷也。
注11:趼 音砚。《说文》兽足企也。《尔雅·释畜》騉蹄趼,善升甗。《注》騉蹄如趼而健,善上山。《疏》趼,平也。谓蹄平正善升。
注12:瞑 音面。瞑眩剧也。又愦乱也。《书·说命》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一作眠眩。互详眠字注。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去声 zhuàn,专去声。凡物自转则上声,以力转物则去声。
 韵 上声

拼音:zhuǎn 繁体或异体字:铣韵,另见

轉 zhuǎn
〈动〉
  • (形声。从车,专声。转运要用车,故从车。本义:转运)
  • 同本义(通过陆路运输)
  • 转,运也。——《说文》
  • 胡转予于恤?——《诗·小雅·祈父》
  •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汉书·高帝纪上》
  •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 转漕甚辽远。——《史记·项羽本纪》。司马贞索隐:“车运曰转,水运曰漕。”
  • 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汉书·邹阳传》
  • 又如:转饷(转运粮饷);转输(转运输送物资);转海(海运);转粟(运送谷物);转漕(转运粮饷);转毂(转运货物的车子)
  • 回还,转动
  •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邶风·柏舟》
  •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孙子·势》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回头转眄似雕鹗,有志飞鸣人岂知!——·李颀《别梁锽》
  • 又如:转盼(转动眼珠);转眄(转动眼珠);转规(像圆规旋转一样,比喻一往无阻);转侧(在床上转动身体)
  • 指情况的变化、改变
  • 兵生于治而异,俗生于法而万转。——《商君书·立本》。高亨注译:“万转,万变。指风俗多变化,有好有坏。”
  • 道直身还在,恩深命转轻。——·裴度《中书即事》
  •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史记·管晏传》
  • 又如:转靶子(改变主意);转角头(转弯处);转日回天(形容力量大,能扭转很难挽回的局面)
  • 转移,辗转
  • 转送其家。——《汉书·高帝纪上》
  • 浊之则郁而无转。——《淮南子·泛论》
  • 转而攻。——·贾谊《过秦论》
  • 转而缘南晦。—— ·贾谊《论积贮疏》
  • 路转溪头忽见。——·辛弃疾《西江月》
  • 丢弃
  • 生无乏用,死无转尸。——《淮南子》
  • 又如:转尸(人死而不能葬,尸体弃于沟中);转死(弃尸);转尸沟壑(弃尸于山沟水渠)
  • 迁官转任
  • 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世说新语·方正》
  • 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晋书》
  • 又如:转除(升官);转任(转换所任职务);转补(迁调官职,以补缺额)
  • 掉转;转向
  • 东亭转卧向壁。——《世说新语·品藻》
  • 转头向户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童自转。——·柳宗元《童区寄传》
  • 云何裁转背,便卖恶于人?——《宋书·蔡廓传》
  • 若夫转身易位,全众传国,最其病也。——《韩非子·说疑》
  • 转视积薪后。——《聊斋志异·狼三则》
  • 又如:转步(改变走向);转舵(转动船舵,以改变航向;比喻转变方向)
  • 移动;迁徙
  • 盤石无转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转入石门。——《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又如:转手(移动手臂);转居(移居)
  • 离去,离开
  • 衙门无事,相公且转厅。——马致远《大妇小妻还牢末杂剧》
  • 摇动;飘荡
  • 光风转蕙,泛崇兰兮。——《楚辞·招魂》
  • 四角龙子帆,婀娜随风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 又如:转蓬身(比喻到处飘泊的人);转磷(飘忽不定的磷火);转烛(风摇烛火。用以比喻世事变幻莫测);转萍(比喻飘泊不定)
  • 引而使之,民不敢转其力。——《管子》
  • 缠绕
  • 以红绡转其头。——《席上腐谈》
  • 又如:转踅(回旋缠绕)
  • 现今这房子转的出四十两银子…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儒林外史》
  • 又如:转物(买卖货物);转肩(一种不正当的买卖。高价赊入,低价卖出);转货(做买卖);转卖(把买进的东西再卖出去)
  • 诵[经] ;念[咒]
  • 素公不出院,转《法华经》三万七千部。——段成式《酉阳杂俎》
  • 三藏转咒,震舌呼祝。——《太平广记》引《宣室志》
  • 又如:转经(诵经);转读(诵读佛经)
  • 曲折,盘曲
  • 千岩万转。——·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山回路转。——·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量词。等于说“次”。古时军功每加一等,则官爵随升一级,叫做一转
  • 策勋十二转。——《乐府诗集·木兰诗》
康熙字典

  • 《廣韻》《集韻》《韻會》陟兗切《正韻》止兗切,𠀤專上聲。 (铣韵)
  • 《說文》轉運也。《前漢·韓安國傳》轉粟輓輸以爲之備。
  • 又《廣韻》動也,旋也。《詩·周南》輾轉反側。《註》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
  • 又《韻會》軫轉,無窮也。《揚子·太𤣥經》軫轉其道。
  • 又《廣韻》知戀切《集韻》《韻會》《正韻》株戀切,𠀤專去聲。 (霰韵)
  • 凡物自轉則上聲,以力轉物則去聲。
  • 又車上衣裝曰轉。《左傳·襄二十四年》踞轉而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