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三辅左辅内辅出辅龙辅防辅交辅戚辅
关辅右辅靥辅国辅上辅兴辅隽辅扶辅
宰辅京辅明辅错辅卿辅阿辅陪辅帝辅
公辅相辅哲辅蕃辅英辅香辅鲠辅毗辅
四辅硕辅次辅车辅卫辅颧辅弼辅开辅
贤辅藩辅该辅首辅训辅鸿儒硕辅干辅摄辅
六辅良辅承辅二辅谏辅颐辅八辅屏辅
台辅颊辅枢辅修辅资辅口辅干辅游于三辅
夹辅元辅王辅协辅侠辅颧輔七辅支辅
近辅光辅鼎辅丞辅众辅匡辅钧辅枝辅

词语解释:三辅  拼音:sān fǔ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词语解释:关辅  拼音:guān fǔ
指 关中 及三辅地区。《文选·鲍照〈升天行〉》:“家世宅 关 辅,胜带宦 王城 。” 李善 注:“ 关 , 关中 也。《汉书》曰:‘ 右扶风 、 左冯翊 、 京兆尹 ,是为三辅。’” 宋 陆游 《雨闷示儿子》诗:“景运今方开, 关 辅一日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 米剌印 、 丁国栋 ﹞遂围 巩昌 ,号召土寇众十万,号百万, 关 辅大震。”
词语解释:宰辅  拼音:zǎi fǔ
辅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 周公 之为宰辅也,以谦下士,故能得真贤。”《宋书·隐逸传·陶潜》:“ 潜 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 晋 世宰辅,耻復屈身后代,自 高祖 王业渐隆,不復肯仕。”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 林甫 ( 李林甫 )出中书至寺,自以宰辅之尊,意谓功曹便於下马处趋见,功曹乃於门内哭以待之。” 清 龚自珍 《〈干禄新书〉自序》:“本朝宰辅,必由翰林院官。”
词语解释:公辅  拼音:gōng fǔ
古代三公、四辅,均为天子之佐。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汉书·孔光传》:“ 光 凡为御史大夫、丞相各再,壹为大司徒、太傅、太师,歷三世,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新五代史·杂传·李鏻》:“因为 鏻 置酒,问其副使 马承翰 :‘今朝廷之臣,孰有公辅之望?’”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浮签》:“是时 延州 张芥航 先生为 南河 河帅,亦赋七律四章云:‘……身小已凝公辅器,文成知噪凤鸞翔。’” 章炳麟 《箴新党论》:“备位公辅,自名知学,百家成説,未能研精。”
词语解释:四辅  拼音:sì fǔ
(1).官名。相传古代天子身边的四个辅佐。《书·洛诰》有“四辅”之称。《益稷》有四邻,《史记·夏本纪》作“四辅”。至《尚书大传》、 贾谊 《新书》始有疑、承、辅、弼(《新书》作道、弼、辅、承)为“四辅”之说,皆出于 秦 汉 间人的依托。至 王莽 托古改制,置四辅以配三公,又为其子置师疑、傅承、阿辅、保拂(弼)之官。 明太祖 曾置春、夏、秋、冬官,也叫“四辅”。参阅 清 全祖望 《经史问答·三礼问目答全藻问》
(2).国都附近的州郡。 唐 开元 中以近畿之州为四辅,即 同 、 华 、 岐 、 蒲 四州。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地理类·四辅》。 宋 崇宁 间所置四辅郡,以 颍昌府 为南辅, 襄邑县 为东辅, 郑州 为西辅, 澶州 为北辅。见《宋史·徽宗纪二》
(3).星名。指房宿四星。《史记·天官书》:“犯四辅,辅臣诛。” 司马贞 索隐:“四辅,房四星也。房以辅心,故曰四辅。”
(4).星名。指东蕃四星。《晋书·天文志上》:“东蕃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东太阳门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华东门也;第三星曰次将,其北,东太阴门也;第四星曰上将:亦曰四辅也。”
(5).星名。指极星旁的四星,亦称四弼。《宋史·天文志二》:“四辅四星,又名四弼,在极星侧,是曰帝之四邻,所以辅佐北极,而出度授政也。去极星各四度。”
词语解释:贤辅  拼音:xián fǔ
贤明的辅相。《汉书·魏相传》:“臣闻明主在上,贤辅在下,则君安虞而民和睦。” 唐 贾公彦 《〈周礼正义〉序》:“立君治乱,事资贤辅。”《明史·职官志一》:“伴食者承意指之不暇,间有贤辅,卒蒿目而不能救。”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客帝﹞将登荐贤辅,变革故法,使卒越劲,使民果毅,使吏精廉彊力,以御白人之侮。”
词语解释:六辅  拼音:liù fǔ
谓 西汉 的畿辅六郡。《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六辅殊风,五方异俗。”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六辅,谓 京兆 、 冯翊 、 扶风 、 河东 、 河南 、 河内 。”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 三秦 世胄, 六辅 良家,文武兼能,志怀开远。”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辅 之奥区,五岳四瀆之襟带。”
词语解释:台辅  拼音:tái fǔ
三公宰辅之位。《后汉书·张奋传》:“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术 夺 日磾 节” 裴松之 注引 汉 赵岐 《三辅决录》:“﹝ 马日磾 ﹞歷位九卿,遂登台辅。” 唐 杜甫 《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以 乾隆 癸丑大魁天下,至 咸丰 三年甲子一周,公已早躋台辅。”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焦冠奄党,致位台辅。”
词语解释:夹辅  拼音:jiā fǔ
辅佐。《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 周室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大将军、太尉奉受末命,夹辅朕躬。” 宋 沉初 《周以宗强赋》:“任先宗子,协图夹辅之勋;本固王家,益植太平之趾。” 明 徐复祚 《一文钱》:“我想做人家虽要家主勤俭,也须妻儿奴僕夹辅纔好。”
词语解释:近辅  拼音:jìn fǔ
(1).犹近畿。 宋 苏舜钦 《启事上奉宁军陈侍郎》:“比者,阁下入镇近辅,曾未踰旬,而輒辱书教。”《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三年》:“初, 濮州 有盗夜入城,略知州 王守信 ,监军 王昭度 。知 黄州 王禹偁 闻之,以为国家武备不修,故盗贼窃发近辅。”
(2).喻近邻。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辰星为之长,故皆谓之辰”原注:“辰星,日之近辅,远乎日不过一辰,故为行星之长。”
(3).指近臣。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父准追封汉国公》:“所以遂吾大臣欲显其亲之志,而开示在位,予一人尊奬近辅之心。”
词语解释:左辅  拼音:zuǒ fǔ
汉 三辅之一 左冯翊 的别称。因在 京兆尹 之左(东)得名。后世亦称京东之地为“左辅”。 唐 杜甫 《沙苑行》:“君不见, 左辅 白沙如白水,繚以周墙百餘里。” 仇兆鳌 注:“ 梦弼 曰:《汉书》:‘ 京兆尹 、 左冯翊 、 右扶风 ,谓之三辅。’ 同州 、 汉 属 冯翊郡 ,故曰 左辅 。” 唐 杜甫 《留花门》诗:“连云屯 左辅 ,百里见积雪。”
词语解释:右辅  拼音:yòu fǔ
(1).右内史的别称。 西汉 主管京畿 右内史 地区的官。《史记·酷吏列传》:“徙为右内史,治如其故,姦邪少禁。坐法失官。復为右辅,行中尉事,如故操。”
(2). 汉 三辅之一。 右扶风 的别称。因在 京兆尹 之西,故称。今为 陕西 凤翔 。 唐 韩愈 《石鼓歌》:“故人从军在 右辅 ,为我量度掘臼科。”
(3).泛指京西之地。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右辅田畴薄,斯民常苦贫。”《旧唐书·崔慎由传》:“岂有都城,合聚兵甲,暗养死士,将乱国经,聚貔武以保其一坊,致刁斗远连於右辅。”
(4).指右牙。 明 王世贞 《与徐子与书》之十五:“僕鬚髮强半白,右辅已失其一,老态渐出。”
词语解释:京辅  拼音:jīng fǔ
国都及其附近地区。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 丹阳 京辅,远近攸则; 吴兴 衿带,实惟股肱。” 宋 范仲淹 《谢依所乞依旧知邓州表》:“臣以本朝盛德,优礼近臣,多处京辅之间,以存国体之重。” 明 高启 《君子有所思行》:“骋望京辅地,金城千里餘。”
词语解释:相辅  拼音:xiāng fǔ
相辅助;相配合。 汉 焦赣 《易林·中孚之兑》:“百足俱行,相辅为强,三圣翼事,国富民康。” 清 曾国藩 《周荇农南归序》:“ 迁 ( 司马迁 )之文,其积句也皆奇,而义必相辅,气不孤伸。”
宰辅;宰相。 宋 范仲淹 《与李宗易向约堪任清要状》:“臣伏见知 絳州 职方员外郎 向约 ,生相辅之家,而能专儒学,谨官业,廉贫苦节,慎静寡过。” 宋 乐史 《广卓异记·白衣人告拜相》:“有白衣丈夫,乃鬼也,呼 顗 ( 姚顗 )为中夏之相辅也。”
词语解释:硕辅  拼音:shuò fǔ
贤良的辅弼之臣。 晋 皇甫谧 《高士传·挚恂》:“ 永和 中,常博求名儒,公卿荐 恂 行侔 颜閔 ,学拟 仲舒 ,文参 长卿 ,才同 贾谊 ,实瑚璉器也,宜在宗庙,为国硕辅。”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天锡皇帝,厖臣硕辅,博问遐观,以置左右。” 清 钱谦益 《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李叔元授中大夫制》:“硕辅名卿,往往辈出。”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一》:“为国家得能吏百,不若得硕辅一。”
词语解释:藩辅  拼音:fān fǔ
(1).捍卫;辅佐。《后汉书·邓禹传》:“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2).比喻卫国的重臣。 汉 王符 《潜夫论·论荣》:“ 陈平 、 韩信 , 楚 俘也,而 高祖 以为藩辅,实平四海,安 汉 室。”《后汉书·儒林传上·杨政》:“卿蒙国恩,备位藩辅。” 宋 曾巩 《节度使制》:“以作股肱之良,以为国藩辅之重。”
(3).喻指藩国、藩镇。《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未集, 贾 泽 以族,为 汉 藩辅。”《新唐书·南蛮传上·南诏上》:“使者奏 异牟寻 请归天子,为 唐 藩辅。” 清 戴名世 《抚盗论》:“刳屠郡县,覆灭藩辅,而社稷为之邱墟。”
(4).喻指诸侯;藩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寡人不能为政,将率二三子夫妇以为藩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二年》:“俟平 宋 ,当立藩辅如 张邦昌 者。”
词语解释:良辅  拼音:liáng fǔ
贤良的辅弼;好的助手。《后汉书·梁商传》:“ 商 自以戚属居大位,每存谦柔,虚己进贤,辟 汉阳 巨览 、 上党 陈龟 为掾属, 李固 、 周举 为从事中郎,於是京师翕然,称为良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王业须良辅,建功俟英雄。” 清 宗稷辰 《姚适庵〈怡柯草堂诗赋钞〉序》:“自来贤侯良辅,哲士端人,其由心德而发攄乎善政者,每见之于风咏。” 叶圣陶 《城中·搭班子》:“以彼往昔之经验,必能胜任愉快,为先生良辅也。”
词语解释:颊辅  拼音:jiá fǔ
(1).口两旁的肌肉。亦指面颊。《左传·僖公五年》“辅车相依” 晋 杜预 注:“辅,颊辅。” 宋 黄庭坚 《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大儿胜衣冠,小儿丰颊辅。”
(2).指脸的两侧和颊骨。 宋 陆游 《龋齿》诗:“昨莫作尤剧,颊辅相钩联。”
词语解释:元辅  拼音:yuán fǔ
(1).重臣。《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正体毓德於 少阳 ,王宰宣哲於元辅。” 李善 注引 班固 《涿邪山祝文》:“晄晄将军, 大汉 元辅。” 三国 魏 曹植 《任城王诔》:“昔二 虢 佐 文 , 旦 奭 翼 武 。於休我王, 魏 之元辅。”《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长史 钟恶地 , 西漒羌 豪也,谓司马 乞宿云 曰:‘三弟纵横,势出王右,几亡国矣。吾二人位为元辅,岂得坐而视之!’” 胡三省 注:“长史、司马,府之元僚。”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 巨清 开国元辅,在 汉 臣中,必首推 范文肃公 文程 。”
(2).专指宰相。《旧唐书·杜让能传》:“卿位居元辅,与朕同休共戚,无宜避事。”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越执鸿枢,遂躋元辅。” 清 唐甄 《潜书·任相》:“元辅才大功高,倚为股肱。”
词语解释:光辅  拼音:guāng fǔ
多方面辅佐。《左传·昭公二十年》:“神人无怨,宜夫子之光辅五君,以为诸侯主也。”《北齐书·段荣传》:“ 韶 光辅七君,克隆门业。” 宋 陈亮 《酌古论·曹公》:“廼退就臣列,光辅 汉 帝,招贤礼士,脩明庶政。”
词语解释:内辅  拼音:nèi fǔ
(1).在朝中辅弼君主。《汉书·傅喜传》:“ 喜 行义修絜,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
(2).指后妃贤德,能内佐君主。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人伦之本,王化之先,爰举令图,允资内辅,式表后妃之德,俾刑邦国之风,礼之大典也。”
(3).太监。《三侠五义》第十七回:“正面一张太师椅上,坐着一位束髮金冠蟒袍玉带的王爷,两边有多少内辅伺候。”
词语解释:靥辅  拼音:yè fǔ
颊边微窝。俗称酒窝。《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睞,靨辅承权。” 刘良 注:“言靨文之生辅承其颊。”
词语解释:明辅  拼音:míng fǔ
(1).贤明的辅弼。《太平经》甲部:“圣君明辅,灵官祐人,自得不死,永为种民。”
(2).亦作“ 明甫 ”。证人。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监军爷,你做个明辅,当日个过海平 辽 时,我 薛仁贵 有五十四件大功,都被 张士贵 赖了。”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对谑琴红》:“烦老道做个明甫,他输,与我做儿子;我输,与他做娘。”
词语解释:哲辅  拼音:zhé fǔ
贤能的大臣。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河收其汹,山敛其崿,篤生哲辅,如磨如错。”
词语解释:次辅  拼音:cì fǔ
历代对副宰相或相当于副宰相职务的通称。 明 内阁首席大学士习称首辅或元辅;次辅,指协助首辅而地位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 明 张居正 《岭西大捷辞免加恩疏》:“赐元辅银一百两,蟒衣一袭,彩缎四表里;次辅二,各银八十两,四表里。钦此。”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师傅保》:“《通典》《续会要》: 周 制立三孤之官,乃次辅之任。”
词语解释:该辅  拼音:gāi fǔ
备为辅佐。《楚辞·离骚》:“ 宁戚 之謳歌兮, 齐桓 闻以该辅。”
词语解释:承辅  拼音:chéng fǔ
辅佐。承,通“ 丞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论》:“不务遵蕃臣职以承辅天子,而专挟邪僻之计。”《书·冏命》:“旦夕承弼厥辟” 汉 孔安国 传:“旦夕承辅其君。”后因以称宰相。 唐 韩愈 《魏博节度使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讫其外庸,可作承辅。”《宋史·孙诛传》:“土大夫共以承辅期之,不幸早世。”
词语解释:枢辅  拼音:shū fǔ
旧时指中央掌军权的大臣。 宋 苏轼 《谢兼侍读表》:“武选隶於天官,兵政总於枢辅。”《明史·张凤翼传》:“ 凤翼 语人曰:‘枢辅欲以 寧前 荒塞居我,是杀我也。’”
词语解释:王辅  拼音:wáng fǔ
帝王的宰辅。 汉 王充 《论衡·状留》:“ 百里奚 之知,明于黄髮,深为国谋,因为王辅。”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道叶神交, 黄石 授帝师之畧;德由天纵,白星降王辅之精。”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成 韩 位居王辅,荷宠於 唐 。”
词语解释:鼎辅  拼音:dǐng fǔ
(1).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后汉书·朱浮传》:“即位以来,不用旧典,信刺举之官,黜鼎辅之任。”《宋书·五行志四》:“是时 贾后 陷害鼎辅,宠树私戚。”《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 衍 ( 杜衍 )罢为尚书左丞,知 兗州 ,制辞略曰:‘自居鼎辅,靡协巖瞻,颇彰朋比之风,难处咨谋之地。’”
(2).泛指达官贵人。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五:“尽管有‘鼎辅元勋’做序,老板们也怕你太红得烫人。”
词语解释:出辅  拼音:chū fǔ
谓出任辅佐帝王的大臣。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亭亭孤美,灼灼横劭,狥高位於生前,思垂名於身后,遂以罕言不违,应期出辅。”
词语解释:国辅  拼音:guó fǔ
辅国。亦指辅国大臣。《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风听化。国辅大臣未襃,而 昌邑 小輦先迁,此过之大者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僧伽罗国》:“於是国辅、老臣、羣官、宿将,歷问明德,推据崇高,咸仰 僧伽罗 之福智也。” 唐 玄宗 《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诗:“言谈延国辅,词赋引文雄。”
词语解释:错辅  拼音:cuò fǔ
谓安排辅助者。错,通“ 措 ”。《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王逸 注:“错,置也。辅,佐也。” 游国恩 纂义:“‘错’者,犹布置安排之谓,与‘辅’连文为义。”
词语解释:蕃辅  拼音:fān fǔ
捍卫辅助。蕃,通“ 藩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餘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 宋 曾巩 《王制》二:“昔 周 建亲戚,盖五十三国,以蕃辅京师。”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易知则有亲》:“迄乎去其猜忍,而隆以蕃辅之司,夫岂不俗革风声乎?”
词语解释:车辅  拼音:chē fǔ
(1).牙床与颊骨。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和通篪塤,比德车辅。” 李善 注:“《左氏传》曰:‘ 宫之奇 曰:“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其 虞 虢 之谓乎。”’”
(2).立于车两旁以夹持货物的车箱板。《诗·小雅·正月》“无弃尔辅,员于尔辐” 唐 孔颖达 疏:“言此商人载大车,当无弃尔之车辅,益於尔之输转。”
词语解释:首辅  拼音:shǒu fǔ
明 代对首席大学士的习称。 嘉靖 、 隆庆 和 万历 初期首辅、次辅界限严格,首辅职权最重,主持内阁大政,次辅不敢与较。 清 代领班军机大臣之权较重,一般亦称为首辅。《明史·徐溥传》:“ 刘吉 罢, 溥 为首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下官 马士英 ,官居首辅,权握中枢;天子无为,从他闭目拱手,相公养体,儘咱吐气扬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 咸丰 八年,关节案发,首辅弃市,少宰戍边。”
词语解释:二辅  拼音:èr fǔ
指 汉 时京畿的左冯翊、右扶风。《汉书·赵广汉传》:“左冯翊、右扶风皆治 长安 中,犯法者从迹喜过 京兆 界。 广汉 叹曰:‘乱吾治者,常二辅也!诚令 广汉 得兼治之,直差易耳。’”参见“ 三辅 ”。
词语解释:三辅  拼音:sān fǔ
(1). 西汉 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亦指其所辖地区。 汉 初京畿官称内史, 景帝 二年分置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后改都尉)合称三辅。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主爵都尉为右扶风,右内史为京兆尹,左内史为左冯翊,治所皆在 长安 城中。《汉书·景帝纪》:“三辅举不如法令者,皆上丞相御史请之。” 颜师古 注:“此三辅者,谓主爵中尉及左右内史也。”《太平御览》卷一六四引《三辅黄图》:“ 武帝 太初 元年改内史为京兆尹,以 渭城 以西属右扶风, 长安 以东属京兆尹, 长陵 以北属左冯翊,以辅京师,谓之三辅。”
(2).泛称京城附近地区为三辅。 明 何景明 《送张元德侍御巡畿内》诗:“三辅自来多寇盗,五陵今日更豪雄。” 清 黄遵宪 《天津纪乱》诗之一:“何堪三辅地,棼乱遂如丝。”
(3). 前燕 慕容儁 以 慕容恪 为辅国将军, 慕容评 为辅弼将军,左长史 阳骛 为辅义将军,谓之三辅。见《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
词语解释:修辅  拼音:xiū fǔ
忠于职守以辅佐其君。《书·胤征》:“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 孔 传:“修职辅君,君臣俱明。”
词语解释:协辅  拼音:xié fǔ
协助辅佐。《宋书·武帝纪中》:“所以协辅皇家,永隆藩屏。”
词语解释:丞辅  拼音:chéng fǔ
辅助。《吕氏春秋·介立》:“有龙于飞,周徧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 高诱 注:“丞,佐也;辅,相也。”《汉书·淮南衡山王传赞》:“不务遵蕃臣职以丞辅天子,而剸怀邪辟之计,谋为畔逆。”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退之用丞辅字》:“《田氏先庙碑铭》:‘讫其外庸,可作丞辅。’”
词语解释:龙辅  拼音:lóng fǔ
盛龙节的玉函。《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公赐 公衍 羔裘,使献龙辅於 齐侯 。” 杜预 注:“龙辅,玉名。” 孔颖达 疏:“《周礼》:‘使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 杜子春 云:荡谓以函器盛此节,谓铸金为龙,以玉为函,辅盛龙节,谓之龙辅,此献函不献节,故直云献龙辅。 玄卿 云:盛龙节之玉函耳。”
词语解释:上辅  拼音:shàng fǔ
(1).宰相的尊称。《元史·伯颜传》:“﹝ 至元 ﹞五年十月,詔为大丞相,加号元德上辅,赐七宝玉书龙虎金符,鐫刻如前。”
(2). 唐 代治理京都附近地区的行政设置名称。如 华州 上辅, 同州 上辅等。见《旧唐书·地理志一》
(3).星名。指紫微垣西番第三星。《宋史·天文志二》:“其(紫微垣)西番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右枢,第二星为少尉,第三星为上辅,第四星为少辅,第五星为上卫,第六星为少卫,第七星为上丞。”
词语解释:卿辅  拼音:qīng fǔ
犹卿相。《晋书·温峤传》:“入作卿辅,出将三军。”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此二臣者,非不知缄口数年,坐得卿辅。”
词语解释:英辅  拼音:yīng fǔ
贤能的辅臣。《晋书·刑法志》:“今英辅翼赞,道邈 伊 周 。”《晋书·姚兴载记下》:“冠军 徐洛生 猛毅兼人,佐命英辅。”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八:“是数説者,皆言天产英辅以兴周,盖非碌碌佐命者之可拟也。”
词语解释:卫辅  拼音:wèi fǔ
犹养护,保养。 南朝 梁 陶弘景 《〈肘后百一方〉序》:“今余撰此,盖欲卫辅我躬。”
词语解释:训辅  拼音:xùn fǔ
训导辅弼。《魏书·北海王详传》:“ 永平 元年十月,詔曰:‘故太傅 北海王 体自先皇,特钟友爱,受遗训辅,冲昧攸记。’”
词语解释:谏辅  拼音:jiàn fǔ
劝谏辅佐之臣。《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諫辅。” 蔡沉 集传:“元良, 微子 也;諫辅, 比干 也。”
词语解释:资辅  拼音:zī fǔ
资助;帮助。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一:“大抵著书,上者羽翼世道,次者磨礱身心,又次者淘汰俗气,又次者资辅聪明,又次者摩娑岁月。”
词语解释:侠辅  拼音:xiá fǔ
从旁帮助。侠,通“ 夹 ”。《汉书·季布传》“为任侠有名” 唐 颜师古 注:“侠之言挟也,以权力侠辅人也。”
词语解释:众辅  拼音:zhòng fǔ
一般的大臣。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最宠者一人,以秉笔掌东厂掌印,秩尊视元辅……其次秉笔随堂,如众辅焉。”
词语解释:防辅  拼音:fáng fǔ
三国 魏 官名。设于诸王之国中,以监察诸王之行动。《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每兄弟游娱, 袞 独覃思经典。文学防辅相与言曰:‘受詔察公举错,有过当奏,及有善,亦宜以闻,不可匿其美也。’遂共表称陈 袞 美。”《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三年》:“王国各有老兵百餘人以为守卫,隔絶千里之外,不听朝聘,为设防辅监国之官以伺察之。” 胡三省 注:“防辅者,言防其为非而辅之以正也。”
词语解释:兴辅  拼音:xīng fǔ
奋起辅助。《后汉书·隗嚣传》:“凡我同盟三十一将,十有六姓,允承天道,兴辅 刘 宗。”
词语解释:阿辅  拼音:ā fǔ
犹阿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二·考察胁免》:“如乙酉年,南礼部郎 马应图 ,论宰相权重,言官阿辅,謫为边尉去。”
词语解释:香辅  拼音:xiāng fǔ
指美貌女子面颊上的微窝。《花月痕》第十四回:“星眸低纈,香辅微开。”
词语解释:颧辅  拼音:quán fǔ
指颊骨与齿床。 清 赵翼 《人面竹》诗:“无鬚颐頷间,有骨颧辅内。”
词语解释:鸿儒硕辅
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词语解释:颐辅  拼音:yí fǔ
腮颊。 清 沉宗骞 《芥舟学画编·约形》:“或显从眼梢下起一笔者,或隐傍眼梢外,上接眉稜下连颐辅者,亦当以淡墨勾取,后以色笼之,自觉隆隆隐起矣。”参见“ 颐頷 ”。
词语解释:颐颔  拼音:yí hàn
(1).腮颊。 汉 无名氏 《杂事祕辛》:“朱口皓齿,修耳悬鼻,辅靨颐頷,位置均适。”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王大笑曰:‘駙马竟未能忘情於小女颐頷间乎?’” 宋 俞文豹 《吹剑三录》:“《易·颐卦》曰:‘舍我灵龟,观尔朶颐,凶。’灵龟,心也。颐頷肥拥如朵下垂也。从事口腹而失其良心,故凶也。” 清 沉宗骞 《芥舟学画编·相势》:“又将耳根一笔,细细对定,落準其颐頷相接之处。”参见“ 腮颊 ”。
(2).谓点头。表示同意。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上帝追摄王远知易总》:“ 远知 ( 王远知 )战悸对曰:‘ 青邱元老 ,以臣不逮,故传授焉。’老人颐頷。”
词语解释:口辅  拼音:kǒu fǔ
指近口角处。一说即面颊上的酒窝。 茅盾 《诗与散文》一:“玲珑的口辅,便是不语的时候也象有温柔絮语在低低倾诉。” 茅盾 《虹》三:“略方的脸上有一对活泼的眼睛,眉毛不浓,弯弯地微带女性的特征,可是口辅边的两道曲线却具有男性样的可敬而又可畏的气势。”
词语解释:颧輔
颧骨和齿床
词语解释:匡辅  拼音:kuāng fǔ
匡正辅助。《后汉书·顺帝纪》:“羣公卿士将何以匡辅不逮,奉答戒异?”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明史·西域传一·哈密卫》:“老人昏耄,头目亦不知朝廷耶?即迎归,善匡辅,俾孝事祖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诗话》:“著书岂能百无一疏,正赖后贤之匡辅。”
词语解释:交辅  拼音:jiāo fǔ
在左右辅助。《国语·晋语三》:“吾寧事 齐 楚 , 齐 楚 又交辅之。” 韦昭 注:“交,夹也。”
词语解释:隽辅  拼音:jùn fǔ
杰出的辅佐者。 晋 王献之 《上疏议谢安赠礼》:“实大 晋 之雋辅,义篤於曩臣矣。”
词语解释:陪辅  拼音:péi fǔ
(1).帮助和辅正。《文选·杨恽〈报孙会宗书〉》:“又不能与羣僚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 吕向 注:“陪,助;辅,正也。” 宋 苏辙 《代陈述古舍人谢两府启》:“銓综羣吏,不知中外之殊;镇抚多方,常先陪辅之重。”
(2).陪侍。 清 吴定 《答曹尚书书》:“学之而成,而勤明公之宠携,俾得陪辅末僚,薄著劳勩,明公与有光焉。”参见“ 陪侍 ”。
词语解释:陪侍  拼音:péi shì
(1).指辈分或地位低的人在辈分或地位高的人旁边陪伴侍奉。《魏书·杨昱传》:“然自此以来,轻尔出入,进无二傅辅导之美,退闕羣僚陪侍之式,非所谓示民轨仪,著君臣之义。” 宋 王谠 《唐语林·言语》:“臣昔在 武功 ,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纔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旁有旧嫗,即前卷中曾赁其家消暑者,愿送至乡;故是时陪侍在侧,拭泪不已。”
(2).泛指陪伴。《红楼梦》第四回:“﹝ 李紈 ﹞惟知侍亲养子,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3).陪伴奉侍之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序:“乃詔陪侍,奉述中旨。”《红楼梦》第四回:“近因今上崇尚诗礼,徵采才能,降不世之隆恩,除聘选妃嬪外,在世宦名家之女,皆得亲名达部,以备选择,为宫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词语解释:鲠辅  拼音:gěng fǔ
谓刚直有力的辅佐者。《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若见丰省而不敢以告,从命奔走,惟恐不胜,是则具臣,非鯁辅也。”
词语解释:弼辅  拼音:bì fǔ
辅佐。亦指辅佐君王之臣。 元 汤式 《端正好·元日朝贺》曲:“刁斗无惊夜不敲,露布无文送青鸟,弼辅移承尽所学,虹气夔龙不惮劳。”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宠拜》:“你天高傍衮龙,日表依飞凤,论才推弼辅,礼合尊崇。”
词语解释:干辅
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讼》:“ 王孙 、 季子 相与孝友,明允篤诚,升擢家举,为国榦辅。”
词语解释:八辅  拼音:bā fǔ
犹八州。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歌太祖文皇帝》:“内灵八辅,外光四瀛。” 宋 刘恕 《资治通鉴外纪·包牺以来纪》:“﹝ 人皇氏 ﹞依山川土地之势,财度为九州,谓之九囿,各居其一,而为之长, 人皇 居中州以制八辅。” 元 马致远 《粉蝶儿》:“六合清,八辅美,九五龙飞,四海昇平日。”
词语解释:干辅  拼音:gàn fǔ
主干与辅佐。亦喻担当重任之人。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司徒中山祝恬》:“ 伯休 不世英才,当为国家干辅。”《晋书·刘颂传》:“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遗绪,得中贤之佐,而树国本根不深,无干辅之固,则所谓任臣者化而为重臣矣。”
榦輔:指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汉 焦赣 《易林·师之讼》:“ 王孙 、 季子 相与孝友,明允篤诚,升擢家举,为国榦辅。”
词语解释:七辅  拼音:qī fǔ
传说辅助 黄帝 的七个人: 风后 、 天老 、 五圣 、 知命 、 窥纪 、 地典 、 力墨 (亦作 力牧 )。见旧题 晋 陶潜 《集圣贤群辅录》上。
词语解释:钧辅  拼音:jūn fǔ
钧轴和宰辅。指国家政务重任。亦指担负国家政务重任的人。《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年》:“久玷钧辅,物议沸腾,岂惟有妨贤路,实亦深负陛下所以委任责成之意。”
词语解释:戚辅  拼音:qī fǔ
外戚辅臣。《魏书·李冲传》:“ 冲 竭忠奉上,知无不尽,出入忧勤,形於颜色,虽旧臣戚辅,莫能逮之。”
词语解释:扶辅  拼音:fú fǔ
扶助。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司空颍川韩稜》:“扶辅耄乱,政自己出,虽幸无闕,罪已不容於诛矣。”
词语解释:帝辅  拼音:dì fǔ
帝王的辅佐。 汉 刘向 《列女传·契母简狄颂》:“ 契 为帝辅,盖母有力。”《宋史·天文志二》:“宗星二星,在侯星东,宗室之象,帝辅血脉之臣。”
词语解释:毗辅  拼音:pí fǔ
辅助。《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为国毗辅,懿懿其操,穆穆其姿,光光其行,桓桓其威。”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内无宗子以自毗辅,外无诸侯以为藩卫。”《周书·崔谦传》:“以 谦 有毗辅之功,又授太师长史。” 唐 杜牧 《上周公启》:“毗辅圣主,巍为元勋。”
词语解释:开辅  拼音:kāi fǔ
指分封宗室为王、公。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自我皇 魏 之有天下也,累圣开辅,重基衍业,奄有万邦,光宅四海。” 周祖谟 校释:“开辅者,开拓辅翼也。”
词语解释:摄辅  拼音:shè fǔ
摄政辅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 尧 舜 子之 之禪让, 汤 武 楚项 之放伐, 周公 莽 操 之摄辅,谩无印正,又焉适从?”
词语解释:屏辅  拼音:píng fǔ
卫护;辅佐。《墨子·尚贤下》:“睎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 宋 王安石 《诏赐欧阳修上表奏乞致仕不允》:“年非告老之时,而勋在受遗之籍,不留屏辅,人谓斯何。”
词语解释:游于三辅  拼音:yóu yú sān fǔ
游:考察、学习。今有双音词“游学”。三辅:汉朝以京兆尹(今西安以东至华县一带)、冯翊郡(今西安东北到朝邑一带)、扶风郡(今西安以西到宝鸡一带)为三辅,意为京城的三个依凭屏障。例如: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后汉书·张衡传》
词语解释:支辅  拼音:zhī fǔ
辅助根本的枝叶。引申为辅弼、支脉等。《史记·李斯列传》:“ 殷 周 之王千餘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此四角大山实 崑崙 之支辅也。”
词语解释:枝辅  拼音:zhī fǔ
辅佐,辅弼。《史记·秦始皇本纪》:“博士 齐 人 淳于越 进曰:‘臣闻 殷 周 之王千餘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清 刘大櫆 《焚书辨》:“ 淳于越 进諫 始皇 ,谓宜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共90,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