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支平声 姿[wéi,施为][cuī shuāi][饥渴][cī,参差][順遷也][léi][mí][跨马,动词][yí][治国][méi mí][chí shi][详注1][chuí zhuī][chí][地方古音,读同之。][yí][详注2][zī][详注3][zī][详注4][yí][dī][音兹。《诗·小雅》或耘或耔。沈重读。][qī][lí][huī][详注5][繁殖][huī suī][sī][盱眙,縣名。][音驰。《说文》趍赵,久也。][音夷。義同。][qí]觿[bēi][xī][shī][chí][详注6][pī][cí][zī][通黴][ní][梓也][wēi][详注7][详注8][qí][克也,任也][zhī zī][lí][音靡][ér][lí][tí][zuī][yí][pī][guī][详注9][lí][详注10][木名。][详注11][huī][音雌。嵾嵯,山不齐貌。通作参差。或作嵯。][qí][详注12][详注13][chí][ní][qí][wēi][详注14]乿


注1:齐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
注2:犁 《广韵》力脂切《集韵》《韵会》良脂切,音梨。《广韵》牛驳。《论语》犁牛之子。《注》犁杂文。
注3:比 音毗。和也。一曰次也。比邻,犹并邻。《杜甫诗》不教鹅鸭恼比邻。
注4:氂 犛牛尾也。又長毛也。《後漢·岑彭傳》岑熙遷魏郡太守,輿人歌之曰:狗吠不驚,足下生氂。《註》氂,長毛也。犬無追吠,故足下生氂。
注5:居 音基。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集韵》通作其。
注6:蠡 邻知切,音离。《史记·匈奴传》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
注7:剂 《说文》齐也。从刀,齐声。《尔雅·释言》剂,翦齐也。《疏》齐截也。《周礼·地官·司市》以质剂结信而止讼。《注》质剂,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言保物要还矣。《疏》质剂谓券书。恐民失信,有所违负,故为券书结之,使有信也。大市以质,小市以剂,故知质剂是券书。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与古质剂同也。
注8:台 《唐韵》与之切《集韵》《韵会》盈之切《正韵》延知切,音怡。《尔雅·释诂》台,我也。《又》予也。《书·禹贡》祇台德先。《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又《说文》悦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又《扬子·方言》养也,晋卫燕魏曰台。又失也,宋鲁之閒曰台。
注9:箠 音垂。竹名。《张衡·南都赋》其竹则筱簳、箛箠。又音追,竹节也。
注10:鑴 《广韵》许规切《集韵》《韵会》翾规切,音隓。《广韵》大钟。《集韵》鼎属。一曰日旁气。《周礼·释文》郑康成读。
注11:萑 音鵻。《说文》草多貌。 又草名。茺蔚也。《尔雅·释草》萑蓷。《注》茺蔚,又名益母。 又《集韵》枲未沤者。
注12:梩 音釐。《廣韻》徙土轝也。《周禮·地官·鄕師註》梩或云揷,或云鍬。
注13:荠 才資切,音疵。《采薺》,逸《詩》篇名。《周禮·春官·樂師》趨以采薺。又通茨。
注14:锜 音奇。《广韵》凿属。《集韵》釜属。《诗·豳风》又缺我锜。《传》凿属曰锜。《释文》锜,巨宜反。韩诗云:木属。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cí 繁体或异体字:辤辭支韵

辭、辤 cí
〈名〉
  •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 同本义
  •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 口供
  •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
  •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 言辞;文辞
  •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 其次不辱辞令。
  •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 特指政令之词
  •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 借口,口实
  •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 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 又如:楚辞
  • 古体诗的一种 。如:木兰辞
辭 cí
〈动〉
  • 说讲
  •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 辞别;告别
  •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
  • 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
  •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 推却不受
  •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 审讯
  • 单于使卫律受辞。——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 遣去
  •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 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 解雇,免职 。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
康熙字典

  • 《正韻》詳兹切,音詞。 (支韵)
  • 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
  • 《正字通》俗辭字。《佩觿集》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乱。
古文:𤔧

  • 《唐韻》似兹切《集韻》詳兹切,𠀤音詞。 (支韵)
  • 辭說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
  • 又《說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𡨥》以五聲聽其獄訟,一曰辭聽。《書·呂𠛬》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 又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又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 又別去也。《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