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过眼 拼音:guò yǎn
(1).经过眼前。喻迅疾短暂。 宋 苏轼 《吉祥寺僧求阁名》诗:“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宋婆课女》:“嘆过眼时光去渺茫,休得贪閒放。” 清 吴伟业 《赠总宪龚公芝麓》诗:“侧身天地竟何心,过眼风光有谁羡。”
(2).过目,略加看视。 宋 李清臣 《钦圣宪肃皇后哀册文》:“诸书过眼,疑微洞析。兢兢瞿瞿,殆忘寝食。”《老残游记》第十七回:“那家人揭开盒盖,请老爷们过眼。”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她像很疲累了,弯着腰一张一张掀开席,叫收席的人过眼看成色。”词语解释:过客 拼音:guò kè
(1).过路的客人;旅客。《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乌飞过客尽,雀聚行龙匿。” 元 宋本 《水木清华亭记》:“我犹以近城郭,过客伙,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猒,别买小山 敖山驛 旁,筑亭其上。” 吴组缃 《山洪》一:“好像遇着一个横强的好汉:两手撑腰,仰面问天,有意伸出一只脚拦住去路,要和这远来的过客闹是寻非。”
(2).拜访客人。《史记·魏公子列传》:“然 嬴 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3).来客。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 陈秀公 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词语解释:过从 拼音:guò cóng
(1).互相往来;交往。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时生酒徒 周弁 、 田子华 并居 六合县 ,不与生过从旬日矣。” 元 范梈 《王继学晚过舍下》诗:“颇得过从乐,相看莫厌频。” 茅盾 《尚未成功》:“他们朝夕过从,谈谈说说,自然启发灵感非同小可。”
(2).相交往的朋友。 宋 梅尧臣 《自咏》:“花为贫富燄,鷰是旧过从。” 宋 张耒 《上元三绝句》之一:“一梦十年身老矣,山城风月作过从。”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怀古》:“陋居罕有过从,所接之人亦无若数君者。”
(3).巴结;奉承。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是他百般地妳妳行过从不下,怎当那獠姨父物抬高价。”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端的俺许你,许你一片心过从着四下里。” 明 陈大声 《粉蝶儿·效杨景言一点情牵体》套曲:“附着耳低低的过从,举着案谦谦的陪奉。”词语解释:过江 拼音:guò jiāng
(1).过 长江 。特指 西晋 和 北宋 王室东渡事。《晋书·王导传》:“过 江 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 新亭 饮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过 江 初,拜官,舆饰供饌。”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自过 江 来,或有思京饌者,命倣傚製造,终不如意。”
(2).指代 东晋 。 清 沉德潜 《〈古诗源〉例言》:“ 越石 景纯 ,联鑣接軫;过 江 末季,挺生 陶公 。” 清 王士禛 《读史杂感》诗之一:“过 江 名义共推 袁 , 宋 室孤臣念愍孙。”词语解释:过门 拼音:guò mén
(1).登门;上门。 唐 高适 《赠杜二拾遗》诗:“佛香时入院,僧饭屡过门。” 元 安熙 《病中斋居杂诗》:“问字有知己,过门无俗人。” 周立波 《张闰生夫妇》:“婚后第三天,堂客的娘家盼他们‘回门’。这是老规矩。讲究的人家还要备办一桌丰丰富富的海参席,接待过门的东床。”
(2).女子嫁到男家,或男子入赘女家。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一村只有君过门,前生已结今生分。”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明日是个好日辰,将 梁鸿 招过门罢。”《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殷公子 送妹子过门, 赵六老 极其慇勤谦让,喫了五七日筵席,各自散了。” 老舍 《茶馆》第一幕:“姑娘一过门,吃的是珍馐美味,穿的是绫罗绸缎,这不是造化吗?”
(3).歌词的前后或中间,由器乐演奏的一段曲子,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老舍 《四世同堂》四七:“他拿起胡琴来,拉了一个过门。” 张恨水 《夜深沉》第一回:“同时胡琴鼓板全响起来,那调子,正奏的是《南梆子》。过门拉完了,那小姑娘唱了一段。”
(4).谓通过障碍,度过难关。 叶紫 《丰收》三:“‘你们这几天怎样过门的呀!’……‘大哥,你们呢?’‘一样地不能过门啊!’” 艾明之 《火种》第五章:“你害死了我!我可也不会让你随便过门。”
(5).关节;窍门。 老舍 《四世同堂》二三:“一条毛巾或两刀稿纸,咱们还能没地方去‘拿’?‘拿来’,送给他,这就叫不费之惠!我要连这个小过门都不会,还当什么庶务?” 茅盾 《赛会》:“哈哈,这是我们这一行生意里的过门呀,今天可拆穿了。” 吴组缃 《山洪》二六:“真正要紧的关节过门,他们联保和保长收在荷包里,留着变把戏。”
(6).空敷衍;虚情假意。 牛子龙 《我所见到的解放区》:“就是很小很小的事情都照顾得周周到到,真可说无微不至,有啥说啥,向来不打过门。”词语解释:过半 拼音:guò bàn
超过一半。《易·繫辞下》:“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宋书·王敬弘何尚之传论》:“民户境域,过半於天下。”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君看一时人,几辈先腾驰。过半黑头死,阴虫食枯骴。” 元 赵复 《〈杨紫阳文集〉序》:“学者当自得於过半之思,非尺喙所能尽也。” 茅盾 《子夜》十五:“女工中间的进步分子已经损失过半,目下群众基础是比较的薄弱了。”词语解释:过去 拼音:guò qù
(1).现在以前的时期。《百喻经·病人食雉肉喻》:“外道等执於常见,便谓过去未来现在唯是一识,无有迁谢。” 唐 白居易 《自觉》诗之二:“但受过去报,不结将来因。” 明 袁宗道 《读〈论语〉》:“殊不知过去之心已往,见在之心不住,未来之心未来,本无意必,本无固我,人人日用,可以反观。” 孙犁 《白洋淀纪事·女保管》:“ 侯先生 过去是这家地主的帐房。”
(2).离开所在地或经过某地走向另一个地点。《东观汉记·寇恂传》:“乃敕属县盛供具,一人皆兼二人之饌, 恂 乃出迎於道,称疾还。 贾復 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 前蜀 韦庄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七言》之四:“马骄风疾玉鞭长,过去唯留一阵香。”《儒林外史》第一回:“过去一阵,又是一阵,把街上都塞满了。”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再过去,是一片场院,这是席市。”
(3).某个时间、某种状态已经消逝。《朱子语类》卷六五:“老阳过去交阴,老阴过来交阳,便是兑、艮。” 夏丏尊 《长闲》:“今天就这样过去罢,且等到晚上再说了。” 郭小川 《投入火热的斗争》诗:“嬉游的童年过去了。”
(4).去世。《孽海花》第五回:“谁知命运不佳,到京不到一年,那夫人就过去了。” 张恨水 《夜深沉》第三八回:“ 二姑娘 复睁开眼来,声音更透着微弱了,向 二和 脸上注视着道:‘我要是过去了,你就把 月蓉 娶过来吧。’” 萧军 《八月的乡村》二:“他过去了!很惨! 日本 兵完全用刺刀弄死的。”
(5).谓过意得去。《醒世姻缘传》第五三回:“人家从三朝养活起来,费了多少辛勤哩。你白白夺来,心上也过去的么?”
(6).女子到男家去过门成亲。 李文元 《婚事》:“姐, 妮 他小姨给我捎信,眼前想叫 妮 过去。”
(7).生活下去。 郁达夫 《艺术与国家》:“我们生来都是平等,可以在一家之内如兄弟的过去的,国家偏要制出许多令典来,把我们一部分的同胞置之上位,要求我们的尊敬和仕奉。”
(8).应付;对付。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题叙:“给人家干活,端着人家的碗,只要能过去就过去了。”
(9).用在动词后,表示通过。《水浒传》第二一回:“你这般道儿,只好瞒魍魎,老娘手里説不过去。”《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为此内外大小,却像忘记他是女儿一般的,凡事尽是他支持过去。”
(10).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 巴金 《究竟属于谁?》:“大家都肯独立思考,就不会让人踏在自己身上走过去。”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有一次还被他们捆缚在一株大树高枝上,看他们把受惊的黄麂从树下追赶过去。” 杨朔 《木棉花》:“要不然,她们准会晕过去。”词语解释:过时 拼音:guò shí
(1).超过一定的时限。《礼记·玉藻》:“亲老,出不易方,復不过时。”《太平广记》卷二一八引 唐 李亢 《独异志·华陀》:“又有女子极美丽,过时不嫁。” 宋 刘克庄 《扶胥》诗之二:“臺家今岁筹边急,黄帕封香已过时。” 明 冯梦龙 《酒家佣·姊弟式庐》:“婚姻之事,岂可过时?”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谁知道这家公立医院的麻药针剂已经过时,因此在进行手术的时候,他受尽痛楚,险些丢掉性命。”
(2).过去相当时间以后。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儆戒·六悔》:“ 寇莱公 《六悔铭》:官行私曲,失时悔;富不俭用,贫时悔;艺不少学,过时悔;见事不学,用时悔;醉发狂言,醒时悔;安不将息,病时悔。”
(3).过去流行现在已经不流行;陈旧不合时尚。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可是我穿衣服的脾气,这六个月工夫, 子明 ,你该摸着的了。稍为过时,稍为难看一点的衣服,我穿不穿?” 丁玲 《梦珂》:“第一是表姐提议到她的那件黑线呢长袍样式已过时,应当还长些。”词语解释:过隙 拼音:guò xì
喻时间短暂,光阴易逝。《礼记·三年问》:“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駟之过隙。” 唐 窦常 《谒诸葛武侯庙》诗:“人同过隙无留影,石在穷沙尚启行。” 宋 姜夔 《张平甫哀挽》诗:“空嗟过隙催人世,赖有提孩读父书。” 明 冯梦龙 《风流梦·梦感春情》:“我 杜丽娘 生於宦族,长在名门,年已二八,不得早谐佳偶,诚为虚度青春,光阴若过隙耳。”参见“ 过隙白驹 ”。
词语解释:过隙白驹 拼音:guò xì bái jū
比喻光阴易逝,人生短促。语本《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陆德明 释文:“郤,本亦作隙。隙,孔也。”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三折:“浮生似争穴聚蚁,光阴似过隙白驹。”亦省作“ 过隙驹 ”、“ 过驹 ”。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乡思巢枝鸟,年华过隙驹。” 明 唐顺之 《挽张舍人》诗之二:“共羡昂霄鹤,翻悲过隙驹。” 明 冯梦龙 《楚江情·于公训子》:“渥丹镜颜不久苍,过驹牕影难轻放。” 清 谭嗣同 《仁学》十六:“过驹不留,而堕甑犹顾。” 何其芳 《画梦录·梦后》:“有些人喜欢白昼,明知如过隙驹,乃与之竞逐,那真会成一个追西方日头的故事吧,以渴死终。”词语解释:过山 拼音:guò shān
宋 人称美佳酿之名。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纪胜·酒肆》:“酒阁名为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酒肆》:“若酒力高美者,牌额卖过山之名,其言一山、二山、三山之类是也。”词语解释:过后 拼音:guò hòu
以后;后来。《亢仓子·臣道》:“若费财、烦人、危官,苟效一时功利,规赏於主,不顾过后貽灾於国。” 宋 李觏 《小雨》诗:“来时槁叶疎疎响,过后浮云片片光。”《红楼梦》第二八回:“过后 宝玉 出去,终究解下来,扔在个空箱子里了。” 丰子恺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 冰心 《我的朋友的母亲》:“他看见我,意外的欢喜,听到他姐姐死去的消息,也哭了一场。过后才问起他的孩子。”词语解释:过桥 拼音:guò qiáo
迷信风俗,“做七”时的一种仪式。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 区细 和 区卓 捧着 区桃 的灵牌,到门口外面去‘过桥’。桥是竹枝扎成的,上面糊着金色的纸和银色的纸,一共有两座,一座叫金桥,一座叫银桥。正位师姑宣读了手卷,吹鼓手奏起‘三皈依’的乐章来,师姑们齐声念唱。每唱一节,正位师姑用手卷在桥上一指,灵牌就往上挪动一级。到了桥顶,又往下降;过了金桥,又过银桥, 周炳 一直看到过完了桥,才告辞回家。”词语解释:过午 拼音:guò wǔ
(1).中午以后。 宋 文同 《闲乐》诗:“昼睡忽过午,好风吹竹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其妻独处,今日过午,门不启,呼之不应。” 孙犁 《白洋淀纪事·采蒲台》:“太阳已经过午。”
(2).吃午饭。《水浒传》第六一回:“ 卢俊义 留道:‘先生少坐,过午了去。’”《歧路灯》第三回:“今日先生、世兄、姐夫、外甥,我通要请到我家过午。” 鄢国培 《漩流》第一章:“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吟诵:‘ 胡先生 ,你还没过午,来碗汤元好吗?’”词语解释:过日 拼音:guò rì
(1).过日子。 唐 杜甫 《赠别郑炼赴襄阳》诗:“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 宋 陈造 《田家谣》:“小妇初嫁当少宽,令伴阿姑顽过日。” 王任叔 《疲惫者》:“ 运秧 自这一次后,不再有向人家处赖饭吃的事了。但他到底怎么过日,我是无从知道。”
(2).谓超过时日。 宋 晁冲之 《和寄叶甥少蕴内翰见招》:“园宜杏子非时结,溪阔梅花过日开。”
(3).改日。《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安老爷 因他也须到家歇息歇息,便説:‘过日再备酌奉请。’”词语解释:过水 拼音:guò shuǐ
(1).越过江河。 唐 杜甫 《即事》诗:“黄鶯过水翻迴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宋 翁卷 《初晴道中》诗:“依山知有寺,过水恨无船。”
(2).亵语。指男女交合。 明 冯梦龙 《万事足·巧计进妾》:“只听得语低低,声细细,帐儿摇,牀儿响,一会颠狂,借车过水,美不可量。”
(3).让水通过。 何士光 《种包穀的老人》:“太阳西斜,离落山还有好长一阵,还能从坡下那一块过水丘里,舀起来好几挑水。”词语解释:过于 拼音:guò yú
(1).表示程度或数量超过一般。《宋书·隐逸传·周续之》:“ 续之 年八岁丧母,哀戚过於成人。”
(2).副词。犹太。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十:“抑又蕃舶之征过於侵刻,遂不復至中华耶?”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但 半山 过於自信,反以忧国忧民爱国之实心,翻成毒民误国之大害。” 老舍 《四世同堂》三:“ 祁老人 颇想说出他对 北平 的信仰,而劝告 钱先生 不必过于忧虑。”词语解释:过云 拼音:guò yún
(1).在云中穿行。 唐 陆龟蒙 《四明山》诗序:“山中有云不絶者二十里,民皆家云之南北,每相从,谓之过云。” 宋 邹浩 《次韵韩君表雪中感怀》:“连山水气昏,过云鴈声涩。” 清 钱谦益 《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诗:“澹景芳阴梅雨时,过云相访少人知。”
(2).飞过的云。 唐 杜甫 《雨》诗之二:“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暮秋霑物冷,今日过云迟。” 宋 朱橰 《答戏昭文梅花》诗:“腊到方留此日寒,雨多未觉过云残。”词语解释:过中 拼音:guò zhōng
(1).过了中年。《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淹蹇留而无成。” 王逸 注:“年已过半。”
(2).过半。 宋 张耒 《上元》诗之一:“清晨謁帝 大明宫 ,拜赐归来夜过中。”
(3).超过适当的限度。 元 姚燧 《江汉堂记》:“人见其不俭不及,不丰过中。” 元 姚燧 《国子司业滕君墓碣铭》:“刑或过中,必揆以义。”词语解释:过庭 拼音:guò tíng
(1).《论语·季氏》:“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 白 ( 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然则 白 之狂逸不羈,盖亦过庭之所致也。” 清 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先赠承德尚室司丞加赠奉直大夫尚室司少卿制》:“以忠义勉其子,过庭多长者之言。”
(2).以喻长辈的教训。《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久废过庭,不闻善诱。”词语解释:过人 拼音:guò rén
(1).超过别的人;超越一般人。《晏子春秋·问下十五》:“君之彊,过人之量。” 张纯一 校注引 孙星衍 曰:“言强力过人。”《宋书·蒯恩传》:“既习战阵,胆力过人,诚心忠谨,未尝有过失,甚见爱信。” 宋 程颐 《程伯淳行状》:“彊记过人,十岁能为诗赋。” 敬隐渔 《袅娜》:“以性质而论,他也有过人之处:不管闲事,不发雷霆。”
(2).方言。指传染给人。《古今小说·范巨卿鸡黍死生交》:“小二曰:‘瘟病过人,我们尚自不去看他,秀才你休去。’ 劭 曰:‘死生有命,安有病能过人之理?’”
(3).过往的客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草制汞铁皆成庚》:“夜宿旅邸,邻房有过人方呻吟牀笫间。”
(4).越过他人防守位置。《体育报》1984.4.2:“她们在高大对手的严密封锁下,运用加速、变向、转身运球的突破过人技术,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令人眼花缭乱,使本队的进攻和防守大为生色。”词语解释:过重 拼音:guò zhòng
指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词语解释:过却 拼音:guò què
过去。 南唐 冯延巳 《思越人》词:“酒醒情怀恶,金缕褪玉肌如削。寒食过却,海棠零落。”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才情雅致》:“任流光过却,归来洞天自乐。”词语解释:过年 拼音:guò nián
(1).过了新年。 宋 戴复古 《灵州梅花》诗:“直看过年开未了,醉吟且放老夫狂。”
(2).欢度新年。 明 冯梦龙 《洒雪堂·嫂嫂还魂》:“如今已是年终岁暮了,身子若在外面,便好寻觅些东西过年。” 张天翼 《包氏父子》:“洋学堂是不过年的,我晓得。”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辛亥革命的一课》:“街口平常这时照例可以听到卖糕人的声音,以及各种别的叫卖声音,今天却异常清静,似乎过年一样。”
(3).明年。《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老爷今年中了举,过年再中了进士,将来要封公拜相的。”词语解释:过处 拼音:guò chù
(1).过片,从词的上片转入下片的地方。 元 范梈 《木天禁语》:“过处用两句,一结上,一生下,为最难,非老手非易了也。”《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过处第五句道:‘数声呜咽去青霄’,偷了 朱淑贞 作《雁》诗中第四句。”
(2).经过之处。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风过处惟闻兰麝香。”《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只听那阵风头过处,把房门上那个门帘刮得臌了进来。”词语解释:过家 拼音:guō jiā
(1).还乡。 宋 曾巩 《瞿秘校新授官还南丰》诗:“佩印自兹始,过家当少留。” 宋 晁咏之 《贺同州侍郎启》:“伏审抗疏 中山 ,易符左辅,过家上冢,荣动乡邦。”
(2).安家,过日子。《解放日报》1942.4.22:“ 孙老汉 的一位另过家的侄儿,要卖掉牛,不做庄稼了。被他狠狠的训了一顿。” 李叔德 《赔你一只金凤凰》:“只要人老实,会过家,肯吃苦,再加上脾气温顺,孝敬老人就行了。”词语解释:过天 拼音:guò tiān
改天;日后。《官场现形记》第三回:“既然太太如此説,家人们过天再替太太补祝罢。”词语解释:过君 拼音:guò jūn
有过失之君。《管子·侈靡》:“中国之人,观危国过君而弋其能者,岂不几於危社主哉?”词语解释:过计 拼音:guò jì
(1).错误的谋划。《孔丛子·对魏王》:“然则君不猜於臣,臣不隐於君,故动无过计,举无败事。” 宋 叶适 《外论二》:“夫北虏乃吾仇也,非復可以夷狄畜;而执事者过计,借夷狄之名以抚之。” 明 李东阳 《勤政》诗:“圣世怠荒非过计,国风勤俭有遗音。”
(2).过多的考虑。《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夫不足,非天下之公患也,特 墨子 之私忧过计也。” 宋 刘子翚 《怀旧歌》:“忧煎过计祇自恼,且但努力耕吾田。”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李主内宴》:“吾所恃者 长江 天堑,彼纵武骑千羣,无所用之,不必过计,只合及时为乐。” 梁启超 《复刘古愚山长书》:“书中谓今日显祸,固在东南,隐患仍在西北,至哉言乎?嚮尝窃窃过计,谓吾西北腹地诸省,风气阂隔,人才乏絶,恐不足以自立。”词语解释:过夏 拼音:guò xià
(1).度过夏天;避暑。 唐 杜牧 《大梦上人自庐峰回》诗:“开门满院空秋色,新向 庐峰 过夏归。”
(2). 唐 时举子下第后在京重新攻读以待再试。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进士﹞籍而入选,谓之春闈。不捷而醉饱,谓之打毷氉。匿名造谤,谓之无名子。退而肄业,谓之过夏。”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乙:“ 长安 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裘编修 超然 言: 丰宜门 内 玉皇庙街 ,有破屋数间……适 江西 一孝廉与数友过夏,取其地幽僻,僦舍於旁。”词语解释:过目 拼音:guò mù
(1).经过眼前。 晋 张协 《杂诗》之二:“人生瀛海内,忽如鸟过目。” 宋 梅尧臣 《寄李献甫》诗:“城中岂无人,过目犹飞虫。”
(2).看一遍;看一看。《晋书·王接传》:“学过目而知,义触类而长。”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后妃》:“年数岁能诵《三都赋》、《五经指归》,过目便解。” 元 虞集 《元帅张献武王庙碑》:“王素敏悟,喜读书,过目輒识大义。”
(3).指审核。 阿英 《版本小言》:“不经过这些专家的过目,大价钱的书,他们是不敢收买的。”如:合同已草拟,请过目。
(4).略一顾瞻;用眼光扫视一下。 易宗夔 《新世说·宠礼》:“大将军 年羹尧 平 清海 归,势张甚,黄繮紫騮,絶驰道而行,王公以下,屈膝郊迎, 年 过目不平视。”
(5).“过目不忘”的略语。《宋书·王微传》:“聆琴闻操,輒有过目之能。”词语解释:过来 拼音:guò lái
(1).从另一个地点向说话人(或叙述的对象)所在地来。 唐 韦应物 《西楼》诗:“烟尘拥 函谷 ,秋雁过来稀。” 明 冯梦龙 《新灌园·火牛成功》:“待我自问他。过来,你是 王太傅 家人么?” 孙犁 《白洋淀纪事·浇园》:“担架过来,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
(2).苏醒;活转来。《红楼梦》第一一六回:“这里 麝月 正思自尽,见 宝玉 一过来,也放了心。”《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到了下午时候,奶奶也过来了,俺妈也过来了,这算是一家平安了。”
(3).用在动词后,表示时间、能力、数量充分(多跟“得”或“不”连用)。如:活儿不多,我一个人也干得过来。如:这几天我忙不过来。
(4).用在动词后,表示来到自己所在的地方。 孙犁 《白洋淀纪事·种穀的人》:“突然有一只野兔奔跑过来,有几个幼小的炮兵连声呼喊起来。”
(5).用在动词后,表示回到原来的、正常的状态。 梁斌 《红旗谱》三一:“抽了两袋烟,棉袄还是暖不过来。” 郁达夫 《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后来进了 东京 的帝大,这读小说之癖,也终于改不过来。”词语解释:过长 拼音:guò cháng
过分拖延或冗长。例如:这篇文章写得过长,至少要压缩三分之一;时间过长。词语解释:过冬 拼音:guò dōng
度过冬季。 宋 张元干 《留寄黄檗山妙湛禅师》诗:“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今年梨是大年,大伙儿可是指望着它,过冬的口粮,过年的新衣裳,都在这树上长着呢!”词语解释:过关 拼音:guò guān
(1).通过关口。《三国演义》第二七回:“ 关公 曰:‘汝不容我过关乎?’ 秀 ( 孔秀 )曰:‘汝要过去,留下老小为质。’”
(2).比喻达到一定的标准或要求而获得通过和认可。《负曝闲谈》第三十回:“ 江 家兄弟十分无奈,每人乾了一小杯,作为过关。”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的确,以往在这样的会上,有的人过不了关,有的人费了很大的周折才能过关。”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不吃羊肉吃菜羹》:“有一些学校的语文老师,总以为教学生熟读几篇‘范文’,记住一些做文章的公式……似乎就能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过关。”词语解释:过逢 拼音:guò féng
(1).犹遭逢。《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哀帝 建平 四年正月,民惊走,持稾或棷一枚,传相付与,曰行詔筹,道中相过逢,多至千数。” 唐 杜甫 《简吴郎司法》诗:“却为姻婭过逢地,许坐层轩数散愁。”
(2).犹过从。 唐 韩愈 《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俸禄入门,与其所过逢,吹笙弹筝,饮酒舞歌,詼调醉呼,连日夜不厌,费尽不復顾问。”参见“ 过从 ”。
词语解释:过从 拼音:guò cóng
(1).互相往来;交往。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时生酒徒 周弁 、 田子华 并居 六合县 ,不与生过从旬日矣。” 元 范梈 《王继学晚过舍下》诗:“颇得过从乐,相看莫厌频。” 茅盾 《尚未成功》:“他们朝夕过从,谈谈说说,自然启发灵感非同小可。”
(2).相交往的朋友。 宋 梅尧臣 《自咏》:“花为贫富燄,鷰是旧过从。” 宋 张耒 《上元三绝句》之一:“一梦十年身老矣,山城风月作过从。”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怀古》:“陋居罕有过从,所接之人亦无若数君者。”
(3).巴结;奉承。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四折:“是他百般地妳妳行过从不下,怎当那獠姨父物抬高价。” 元 朱庭玉 《梁州第七·妓门庭》套曲:“端的俺许你,许你一片心过从着四下里。” 明 陈大声 《粉蝶儿·效杨景言一点情牵体》套曲:“附着耳低低的过从,举着案谦谦的陪奉。”词语解释:过得 拼音:guò de
犹言过得去。指生活不很困难。《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那 江 老儿名 溶 ,是个老实忠厚的人,生意儘好,家道将就过得。”《红楼梦》第一一三回:“这两年,姑奶奶还时常给些衣服布匹,在我们村里算过得的了。”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三部分三:“你 余大爷 知道的,好哩,一天有三几串钱,也还过得!”词语解释:过如 拼音:guò rú
胜过;胜如。 宋 黄庭坚 《鼓笛令》词:“见来两箇寧寧地,眼廝打,过如拳踢。” 元 赵显宏 《一枝花·行乐》套曲:“醉醺醺过如 李白 ,乐醄醄胜似 陶潜 。”词语解释:过酒 拼音:guò jiǔ
(1).谓宴饮中传杯劝酒。 唐 白居易 《奉和汴州令狐相公二十二韵》:“回灯花簇簇,过酒玉纤纤。饌盛盘心殢,醅浓盏底黏。”
(2).谓饮酒过量。《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寡人以 鲁侯 过酒,命尔扶持上车。何不小心伏侍,使其暴薨?”
(3).下酒。《水浒传》第十六回:“众客人道:‘就送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舖中没有过酒的菜蔬,叫人家去取来。”词语解释:过临 拼音:guò lín
前往拜望。《汉书·叙传上》:“ 赵飞燕 为皇后, 伯 遂称篤。久之,上出过临候 伯 , 伯 惶恐,起眡事。”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过临有幸破氛雾,奋厉方欣入陶冶。” 明 俞贞木 《太常高先生与仆别久矣勉用韵以写我心》诗:“赖有同里士,乘间每过临。”词语解释:过夜 拼音:guò yè
(1).度过一夜。多指在外住宿。 明 冯梦龙 《楚江情·挟妓探梅》:“我女儿奉三爷之召,不敢不去,只是他身子有病,勉强梳洗的,晚上要回家服药,恐怕三爷留他过夜,烦 赵相公 先説明了。”《负曝闲谈》第二一回:“紫洞艇旁边,有一种小船叫作皮条艇,是专门预备客人带着姑娘到其中过夜去的。” 丰子恺 《半篇莫干山游记》:“等有车来时,托他们带信到厂里去派人来修罢。总不会叫你们来这里过夜的。”
(2).经过一夜的时光。如:天气炎热,饭菜过夜就馊。词语解释:过马 拼音:guò mǎ
指皇帝乘骑,由宦官备马并牵来交献。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自注:“上每乘马,必阉官驭以进,谓之过马。既乘之,而后蹀躞嘶鸣。” 蒋礼鸿 曰:“‘过马’的‘过’应该就是交献的意思。”参阅《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过》。词语解释:过所 拼音:guò suǒ
古代过关津时所用的凭证,犹近代的通行证。《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者,则以节传出之” 汉 郑玄 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新唐书·百官志四下》:“户曹司户参军事,掌户籍、计帐、道路、过所。”《资治通鉴·后汉隐帝乾祐二年》:“ 邠 ( 杨邠 )又奏:‘行道往来者,皆给过所。’” 胡三省 注:“盛 唐 之制,天下关二十六,度关者从司门郎中给过所,犹 汉 时度关用传也。 宋白 曰:古书之帛谓繻,刻本为契,二物通谓过所也。”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过所》:“过所者,今之行路文引也。”词语解释:过楼 拼音:guò lóu
临河房屋悬于河面部分的楼屋。 孙福熙 《绍兴通讯》:“这桥上的店屋不仅 望江桥 下的馒头摊一家而已,桥两边全是房屋,用斜支的柱子撑出桥外两面,如 绍兴 河上的过楼一样,这上面就盖起木屋,参差不齐,色彩亦新旧不一,约计二三十家之多。”词语解释:过分 拼音:guò fèn
亦作“ 过份 ”。
(1).超越本分。《东观汉记·郑璩传》:“臣斗筲之小吏,擢在察视之官,职任过分,当刺邪矫枉。” 唐 白居易 《自问此心呈诸老伴》诗:“心未曾求过分事,身常少有不安心。” 宋 楼钥 《送从弟叔韶尉东阳》诗:“立节毋务奇,躐等恐成僭。外物思过分,检身但多欠。”
(2).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军志》曰:允当则归” 晋 杜预 注:“无求过分。”《宋书·范晔传》:“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水浒传》第二七回:“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 朱自清 《背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份,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3).谓享受太过。词语解释:过风 拼音:guò fēng
透风;通风。 唐 史重厚 《重建司空溧阳侯庙记》:“虹梁敧倾,漏雪过风。”如:这个门道里倒过风儿,我们在这里凉快凉快吧。词语解释:过龙 拼音:guò lóng
指过付贿赂。《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廪生 世事熟透,便寻个巡道梯己过龙之人与他暗地打个关节。” 王古鲁 注:“过龙,指过付贿赂。”《水浒后传》第九回:“臭味相投,两个最称莫逆。説事过龙,彼此纳贿。”词语解释:过子 拼音:guò zǐ
来回反复的次数;遍。《红楼梦》第五五回:“你这小蹄子,要掂多少过子纔罢。”《红楼梦》第六五回:“虽然 平姑娘 在屋里,大约一年二年之间两个有一次到一处,他还要口里掂十个过子呢。”一本作“ 过儿 ”。词语解释:过量 拼音:guò liàng
超过适当的限度。《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九》:“今之君轻国而重乐,薄于民而厚于养,藉歛过量,使令过任,而 婴 不能禁。” 三国 蜀 诸葛亮 《公文上尚书》:“ 平 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煇 苦下血十五年,盖因思虑损心,饮酒过量。”《人民日报》1981.1.22:“如果过量捕捉松鼠的天敌,就会使松鼠成灾。”词语解释:过市 拼音:guò shì
季节性货物过了上市的最佳时节。 陶牧 《季夏忆吴门景物寄内》诗:“ 戈渚 杨梅才过市,吉祠菡萏未生房。”原注:“里语谓物之后时为过市。”词语解释:过七 拼音:guò qī
旧俗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死每七日则备一祭,谓之过七,至四十九日而止。”词语解释:过社 拼音:guò shè
谓逢到春社这一天。 唐 白居易 《春村》诗:“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宋 徐铉 《寒食日作》诗:“过社纷纷鷰,新晴淡淡霞。”词语解释:过都 拼音:guò dōu
明 时豪强地主瞒田逃税的一种方法。 明 周圣楷 《张文忠公传》:“岁久滋伪,弊孔百出,有所谓飞诡者,影射者,养号者,掛虚者,过都者,受献者,久久相沿。”词语解释:过期 拼音:guò qī
超过期限。《左传·僖公十七年》:“ 惠公 之在 梁 也, 梁伯 妻之, 梁嬴 孕,过期。” 杜预 注:“过十月不产。” 宋 陈师道 《上曾枢密书》:“远戍之卒,过期不还。” 潘垂统 《讨债》:“咸亨当里底一条棉被和二件破棉袄,快过期了。”词语解释:过月 拼音:guò yuè
怀孕的时间超过正常所须月份。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谢石拆字》:“朝士即谓之曰:‘此皆非所问者,但贱室以怀姙过月,方切忧之,所以问耳。’ 石 曰:‘是必十三箇月也。’”词语解释:过屋 拼音:guò wū
搬家。《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银子三两,权助搬屋之费,待你家过屋后,再来看你。”词语解释:过多 拼音:guò duō
过分或过量。例如:一个人不能过多的追求物质享受。词语解释:过腊 拼音:guò là
(1).过了腊日( 汉 代以冬至后第三个戌日为腊日,后又改为农历十二月八日)。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按,《四民月令》云:过腊一日,谓之小岁。” 唐 羊士谔 《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诗:“晴天春意併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 宋 曾巩 《送吴秀才》诗:“一年过腊已十日,餘日到春能有几?”
(2).鱼名。 明 屠本畯 《闽中海错疏·鳞部上·过腊》:“头类鯽,身类鱖,又类鰱鱼,肉微红,味美,尾端有肉,口中有牙如锯,好食蚶蚌,以腊来春去,故名过腊。”词语解释:过渡 拼音:guò dù
(1).横越江河。 宋 苏轼 《荆州》诗之五:“野市分麞闹,宫帆过渡迟。”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曹帅试船》:“也不数 汉光武 合冰过渡,也不数 小秦王 跨海征 辽 。”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行徧天下路,惟有 武昌 好过渡。”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 沁河 上过渡的习惯,夏秋两季用船,冬天冰冻以后至春天发洪之前用桥。”
(2).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六:“一节中标点所规定的,以及诸节间的停顿,都需要表现者作出过渡或转折的交代,也不是可以用作休息时间的。” 瞿秋白 《饿乡纪程》九:“那时却正是由军事时代过渡于和平时代的关键。”词语解释:过情 拼音:guò qíng
(1).超过实际情形。《孟子·离娄下》:“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孙奭 疏:“虚声过实,君子耻之。” 宋 陈师道 《上林秀州书》:“言不足以尽意,名不可以过情。” 明 冯梦龙 《永团圆·齐馆讯因》:“我为解俘囚叩謁油幢,荷知己过情褒奬。” 清 曾国藩 《复贺耦庚中丞书》:“乃甫涉向道之藩,遽钓过情之誉,是再辱也。”
(2).超越常情。 宋 王珪 《皇太后付中书门下还政书》:“皇帝践祚之始,衔哀过情。” 元 杨载 《次韵黄子久喜晴三十韵呈汪知府》:“善对慙鸣鹤,能歌愧饭牛。过情蒙许与,弥月为淹留。” 清 陈确 《示友帖》:“此等馈遗,最是天理上事。特今人罕能行之,反以为过情耳。”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往还书问,好以粉红笺作蝇头细楷,造语亦絶俊,恒多悲戚及过情之谈。盖 苏长公 一肚皮不合时宜,藉此发洩耳。”词语解释:过错 拼音:guò cuò
过失;错误。《元典章·台纲二·照刷》:“若非始末详察,不能尽见过错。”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三:“校长像犯了过错的小学生似的,慢慢的坐下。”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七:“‘这都是作爸爸的过错。’我说。”词语解释:过车 拼音:guò chē
三国 魏 曹操 《祀故太尉桥玄文》:“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隻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后以“过车”谓过墓致祭或致敬。 宋 王十朋 《刘府君挽词》之二:“ 剡水 凄凉回棹速, 毌丘 慟哭过车凶。发扬门户胜他族,深羡公家有 蔡邕 。” 清 陈确 《雒蜀论》:“尔日京师为之罢市,无不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词语解释:过当 拼音:guò dāng
超过相抵之数。《汉书·司马迁传》:“与单于连战十餘日,所杀过当。” 唐 张九龄 《敕安西节度王斛斯书》:“顷与突骑施攻战歷涉三年,降虏生俘,所获过当。”
(1).过分;失当。 晋 葛洪 《神仙传·彭祖》:“譬犹水火,用之过当,反为害也。” 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奉国状》:“至於姓名,众未知有,纵有才略,堪任将帅,犹宜且试於小镇,不合便授此重藩。岂唯公议之间,以为过当;亦恐同类之内,皆生倖心。” 明 冯梦龙 《精忠旗·岳庙进香》:“俺太师爷威权在手,平昔做事,未免过当。”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吴制府》:“有童子窃葱数茎,为肆人告发,公即请王命诛之,人皆以为过当。”
(2).生活过得去,有家产。《西游记》第二三回:“ 八戒 牵了马匹道:‘这个人家,是过当的富实之家。’”
(3).指家产。 梁斌 《红旗谱》十五:“ 运涛 说:‘论过当,俺家里困难的不行,我爹愿叫他多念几年书,他还聪明。’”
(4).得当;有分寸。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一生使不尽》:“若要一时周徧冠婚丧祭往还饮食之礼,一一过当周至时,费尽一生心力。”词语解释:过足 拼音:guò zú
(1).十分满足。《南史·后妃传上·齐宣孝陈皇后》:“ 高帝 虽从宦,而家业本贫,为 建康 令时, 明帝 等冬月犹无縑纊,而奉膳甚厚,后每撤去兼肉,曰:‘於我过足矣。’”
(2).谓过高的要求。 宋 陆游 《岁暮杂感》诗:“小儿为我言,幸可具杯甌。园蔬亦復佳,过足翁岂求?”词语解释:过差 拼音:guò chà
过分;失度。《书·胤征》“ 羲和 湎淫,废时乱日” 孔 传:“沉湎於酒,过差非度。”《三国志·蜀志·张飞传》:“ 飞 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过失;差错。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目欲其颜,心顾其义,扬诗守礼,终不过差,故足称也。”《陈书·陆山才传》:“坐侍宴与 蔡景歷 言语过差,为有司所奏,免官。”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二:“夫 唐尧 圣人之盛者,举事兴为,岂容过差,顾后之学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国藩 《箴言书院记》:“或有过差,方图盖覆,谴亦及之,曰:‘此犹小眚,过是,诛罚重矣。’”
过往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定买办》:“遇衝途供应过差,用印票发买。”词语解释:过头 拼音:guò tóu
(1).超过;出头。 明 冯梦龙 《风流梦·二友言怀》:“所恨我自小孤单,生事微渺,喜得成人长大,二十过头,赋性聪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再表公子 刘天祐 自从生育,日往月来,又早周岁过头。”
(2).过分;超过限度。《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此时 桂娘子 在旁,逐句逐句听着。口虽不説出来,纔晓得昨夜许他五花官誥做夫人,是有来歷的,不是过头説话。” 王古鲁 注:“ 吴 语,即‘过分。’” 清 李渔 《奈何天·伙醋》:“要走过去与他争论一番,只是当初的话,太説过头了。” 蒋子龙 《拜年》:“他在心里也暗骂 胡万通 是个废物蛋,老实过头了。”词语解释:过实 拼音:guò shí
超过实际情况。《管子·心术上》:“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 汉 崔瑗 《座右铭》:“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三:“ 英宗 疑 贤 言过实,密访之果然。”词语解释:过忧 拼音:guò yōu
(1).过分地担忧。 宋 曾巩 《救灾议》:“今仓库之积,尚可以用,独安可以过忧将来之不足。”
(2).不必忧虑而忧虑。 宋 朱松 《吉贝》诗:“炎海霜雪少,畏寒直过忧。”词语解释:过钱 拼音:guò qián
(1).代为他人收受贿赂而从中获利。《水浒传》第二四回:“近来暴发迹,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放刁把滥,説事过钱,排陷官吏。”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 分宜 当国,而家人 永年 专为 世蕃 过钱。”
(2).方言。付款。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十六:“这手过钱,那手写字据,决不会有差错。”词语解释:过越 拼音:guò yuè
(1).超越一般。 宋 曾巩 《谢杜相公书》:“至其既孤,无外事之夺其哀,而毫髮之私,无有不如其欲,莫大之丧,得以卒致而南。其为存全之恩,过越之义如此。”
(2).过分;超越本分。 唐 杜牧 《上安州崔相公启》:“别録所为新旧文两卷,凡一十九首,上陈视听,一希鑴琢,重叠过越,惶惧伏深。”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筵会假赁》:“承揽排备,自有则例,亦不敢过越取钱。” 元 许衡 《读易私言》:“或恐其不安於分也,以阴居之,不患其过越矣。”词语解释:过阙 拼音:guò quē
过失;错误。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且俗人传吉迟,传凶疾,又好议人之过闕,此常人之议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真宗 为 寿春郡王 开府, 太宗 詔宰臣:为朕选端方纯明有德学无过闕臣僚二人为王友。”词语解释:过斗 拼音:guò dòu
用斗计量。 柳青 《狠透铁》:“在夏收中给社员们分配够数以后,竟然接连两次有六场麦子在场里过斗入库的时候,没有把监察委员叫到场。”《花城》1981年第1期:“这叫 铁岭关 ,相传当年南粮北运的漕船,都要在这里过斗。”词语解释:过犯 拼音:guò fàn
犹过错。 唐 韩愈 《曹成王碑》:“观察使噎媢不能出气,诬以过犯,御史助之,贬 潮州 刺史。” 明 冯梦龙 《酒家佣·梁翼愎谏》:“大将军,俺家累世椒房之亲,宾客纵横,多有过犯。” 郭沫若 《虎符》第四幕:“大王,大王,请你饶恕我!我是没有过犯。”词语解释:过与 拼音:guò yǔ
(1).过多的赏赐。《吕氏春秋·务本》:“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必反情然后受,主虽过与,臣不徒取。” 高诱 注:“过,多。”
(2).交给;送给。 唐 孟郊 《自惜》诗:“倾尽眼中力,抄诗过与人。”《敦煌曲子词·抛球乐》:“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过与他。”亦作“ 过以 ”。《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长者手中执得饭,过以闍梨发大愿,非但和尚奉慈亲,合狱罪人皆饱满。” 蒋礼鸿 通释:“‘过以’: 王庆菽 校作‘过与’,是对的,‘与’、‘以’变文常通用。”词语解释:过边 拼音:guò biān
方言。那边。 刘半农 《扬鞭集·三十初度》:“江河过边姊妹多,勿做生活就唱歌。”词语解释:过听 拼音:guò tīng
(1).错误地听取。《战国策·燕策二》:“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 燕 而归 赵 。”《汉书·哀帝纪》:“朕过听 贺良 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 颜师古 注:“过,误也。”《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朕因过听宦官之言,一时召回丞相。今日茅塞方开,悔之不及矣。”
(2).用作谦词。《史记·三王世家》:“陛下过听,使臣 去病 待罪行閒。” 唐 骆宾王 《上吏部裴侍郎书》:“不图君侯忽垂过听,礼以弓招之恩,任以书记之事。” 宋 刘挚 《论分析助役》:“臣四海之内,孤立独进,陛下过听,任以风宪。”词语解释:过雷 拼音:guò léi
越过雷池。泛指越礼、越规。 唐 王勃 《再上武侍极启》:“神交道合,君侯昭片善之荣;千载一时,下走得长鸣之所。是用谬凭高奬,曲撰芜音,游海无际,过雷自讋。”词语解释:过化 拼音:guò huà
谓经过其地而教化其民。亦指做地方官。 明 刘基 《述志赋》:“ 鲁 仲尼 之过化兮,焉役役而无所容其身。” 清 黄宗羲 《〈范熊岩先生文集〉序》:“ 虔中 为 王文成 过化之地,香火特盛。” 清 罗有高 《邓先生墓表》:“ 宋 周濂溪 先生过化 赣 南,未闻从游之士。”参见“ 过化存神 ”。
谓经手花费钱钞。 王任叔 《疲惫者》:“我这二十年作工里,每年十元算,也得有二百元钱了。我这两百元钱,可不知谁给我偷了!我也不曾娶个把老婆,生个把儿子,过化去一百二百。”
词语解释:过化存神 拼音:guò huà cún shén
谓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语出《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赵岐 注:“过此世能化之,存在此国,其化如神。”《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宋 朱熹 集注:“圣人过化存神之妙,未易窥测。” 元 王恽 《进实录表》:“始平 大理 ,再驾 长江 ,过化存神,有征无战。” 明 杨慎 《用我吾为东周》:“惟圣人有过化存神之妙,拨乱反正之才。”词语解释:过云雨 拼音:guò yún yǔ
小阵雨。雨随云至,云过雨停,故称。 唐 元稹 《闲》诗之一:“江喧过云雨,船泊打头风。”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五六月之间,每雷起云簇,忽然而作,不过移时,谓之过云雨,虽二三里间亦不同。”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三折:“这场大雨,非为秋霖,不是甘泽,遮莫是箭杆雨,过云雨,可更淋漓辰靄。”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过云雨,打头风,皆俚语也。今 闽 人犹谓暑天小雨为过云雨。”词语解释:过余 拼音:guò yú
过头;过分。《红楼梦》第五八回:“婆子道:‘我説你们别太兴头过餘了!如今还比得你们在外头乱闹呢!这是尺寸地方儿。’”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四:“就他这小本营生,怕不因他老实过馀,早倒了灶了。”词语解释:过曲 拼音:guò qǔ
戏曲名词。南曲曲牌除引子、尾声外,统称为“过曲”。如《牡丹亭·惊梦》以《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尾声》六个曲牌为一套,除引子《绕池游》和末曲《尾声》外,都属于过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