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迕意 拼音:wǔ yì
谓不顺心,不得意。 宋 秦观 《答朱广微》诗:“人生迕意十八九,月得解颜能几度!”词语解释:迕辱 拼音:wǔ rǔ
犹侮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牛同人》:“ 牛 赴试,在省偶被营兵迕辱,忿愬游击之门。”词语解释:迕道 拼音:wǔ dào
违背事物的自然规律。《庄子·天道》:“倒道而言,迕道而説者,人之所治也。” 成玄英 疏:“迕,逆也。不识治方,不知次序,颠倒道理,迕逆物情,适可为物所治。”词语解释:迕逆 拼音:wǔ nì
(1).违逆。《陈书·傅縡传》:“何得见佛説而信顺,在我语而迕逆!”
(2).引申谓对父母不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姊妹易嫁》:“母即向次女曰:‘迕逆婢不遵父母命,今欲以儿代姊,儿肯行否?’” 茅盾 《动摇》一:“我气急了,说了他一句迕逆,他直跳起来,放了那么一大堆的混账话--你亲自问他去!”词语解释:迕拒 拼音:wǔ jù
违逆;隔阂。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情若迁於时矣,顾时则有所迕拒,天时人事,胥无足易其心,诚於中而有言;反其心者,虽天下皆唱而不与之和。”词语解释:迕犯 拼音:wǔ fàn
冒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狐笑曰:‘寄宿无妨,倘有小迕犯,幸勿介怀。’”词语解释:迕物 拼音:wǔ wù
犹忤物。触犯他人。《新唐书·于敖传》:“ 敖 脩谨,家世用文学进,初为时所称;及居官,无所建明,不迕物以自容,名益减。”词语解释:迕指 拼音:wǔ zhǐ
违背意旨。《三国志·魏志·司马岐传》:“是时大将军 爽 ( 曹爽 )专权…… 南阳 圭泰 尝以言迕指,考繫廷尉。”词语解释:迕视 拼音:wǔ shì
迎面直视。谓以非礼的态度看人。《三国志·吴志·孙晧传》:“ 晧 每宴会羣臣,无不咸令沉醉。置黄门郎十人……为司过之吏,宴罢之后,各奏其闕失:迕视之咎,谬言之愆,罔有不举。” 晋 皇甫谧 《高士传·焦先》:“﹝ 焦先 ﹞目不与女子迕视。”